CN207141306U - 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41306U
CN207141306U CN201720609972.XU CN201720609972U CN207141306U CN 207141306 U CN207141306 U CN 207141306U CN 201720609972 U CN201720609972 U CN 201720609972U CN 207141306 U CN207141306 U CN 2071413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ck
base
ship
heat
hea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0997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爱君
段玉龙
孙凤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0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Original Assignee
70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0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filed Critical 708th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IC
Priority to CN20172060997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413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413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413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属于船舶制造的技术领域。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包括呈箱型设置并焊接与船舶甲板上的底座,盖设于底座开口上的防滑顶板,以及设置于底座内的保温层和加热组件,且沿船舶甲板到防滑顶板的方向依次设置保温层和加热组件,同时,加热组件包括两并列设置的蒸汽解热模块和电加热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种加热方式,防止其中一加热路径出现故障后出现再次结冰而发生安全事故,还能便于人员的维护和维修,安全保障性更高;通过设置保温层,保证了热量的单向传递,防止热量传递到船舶甲板上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热量利用率更高,更加节能。

Description

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制造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船舶作为主要水上运输工具,在海洋航行中的运用率极高,但对于处于极地等寒冷环境中时,没有加热装置的船舶容易结冰或积雪,给船舶人员日常维护操作等带来不便,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船舶加热装置成为了目前研究的重点。
传统的船舶甲板加热装置仅设置有一套,热源单一,当加热装置发生故障时,需及时维护和维修来维持正常供热,但由于维护和维修期间容易发生再次结冰状况,导致维护和维修的难度增大,给人员操作带来不便;并且在船舶处于极度恶劣的环境中时,这种单一的加热装置如不能及时恢复工作,将导致船员陷入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安全性较低;将加热装置设置于船舶甲板下的方式会导致货舱环境变化,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并且这种布置方式还不利于人员到达维修和维护;并且由于船舶甲板均为厚板,甲板又与船舶的整个船体结构相连,容易造成热量的外泄,无法达到定向加热的目的,耗能较大。
综上所述,目前的船舶甲板加热装置存在热源单一,在加热装置发生故障时易导致维护或维修困难,再次结冰的问题,导致人员工作环境危险,并且位于甲板下的加热装置易引发安全事故以及热能外泄多,耗能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以在船舶甲板上设置混合加热装置,防止其中一加热路径出现故障后出现再次结冰而发生安全事故,还能便于人员的维护和维修,安全保障性更高,并将加热装置与甲板之间设置保温层,保证热量单向传播,防止热量流失,更节能。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底座、加热组件、保温层以及防滑顶板,底座呈箱型设置,底座的底焊接于船舶甲板上,底座内铺设有保温层,保温层背离船舶甲板的一侧设置有加热组件,加热组件上设置有防滑顶板,且防滑顶板盖于底座的开口上,加热组件和保温层均设置于底座内,其中,
加热组件包括电加热模块和蒸汽加热模块,电加热模块和蒸汽加热模块并列设置,且电加热模块和蒸汽加热模块上均呈“S”字形铺设于一平面内,且这一平面与船舶甲板平行。
上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中,还包括固定板,固定板设置于底座内且位于保温层和防滑顶盖之间,并且固定板平行于船舶甲板设置。
上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中,固定板上设置有呈“S”字形设置的卡槽,且卡槽的弯曲形状与电加热模块和蒸汽加热模块的弯曲形状一致;保温层上设置有与固定板上的“S”字形的卡槽一致的卡槽。
上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中,底座的底面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台柱,且每一台柱均垂直于底座的底面设置,同时底座平行于船舶甲板设置。
上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中,每一台柱的中部且背离底座的底面的一端均开设有螺纹孔。
上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中,保温层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过孔,且保温层通过第一通过孔套设于台柱上。
上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中,固定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二通过孔,且固定板通过第二通过孔套设于台柱上,且每一台柱上位于固定板和防滑顶板之间均设置有固定垫圈。
上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中,防滑顶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上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中,防滑顶板位于靠近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凸起,凸起呈闭合的形状围设于底座的外围上,同时,防滑顶板背离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凸纹。
上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中,蒸汽加热模块连接于船舶废弃锅炉上。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1、在甲板上设置混合加热装置,防止其中一加热路径出现故障后出现再次结冰而发生安全事故,还能便于人员的维护和维修,安全保障性更高;2、蒸汽加热装置与船舶废弃锅炉连接,能将热能合理利用,资源更省;3、防滑顶板上设置凸纹,增大摩擦,防止打滑造成安全事故,同时还能起到导流的作用,防止积水和再结冰;4、设置保温层,能实现热量的单向传输,防止热量的流失;5、防滑顶板较船舶甲板要薄,既防止了过多的热量损失,还能加快导热效率,提高除冰效率;6、底座内设置有台柱,防滑顶板上设置有凸起,凸起呈闭合的形状围设于底座的外围,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和支撑强度,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螺纹紧固件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滑顶板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密封垫圈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垫圈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蒸汽加热模块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板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加热模块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温层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图。
附图中:1、底座;11、台柱;111、螺纹孔;2、保温层;21、第一通过孔;3、电加热模块;4、固定板;41、卡槽;42、第二通过孔;5、蒸汽加热模块;6、防滑顶板;61、凸纹;62、凸起;63、固定孔;7、密封垫圈;8、固定垫圈;9、螺纹紧固件;10、船舶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螺纹紧固件的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防滑顶板的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密封垫圈的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垫圈的结构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蒸汽加热模块的结构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固定板的结构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加热模块的结构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保温层的结构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图。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包括:底座1、台柱11、螺纹孔111、保温层2、第一通过孔21、电加热模块3、固定板4、卡槽41、第二通过孔42、蒸汽加热模块5、防滑顶板6、凸纹61、凸起62、固定孔63、密封垫圈7、固定垫圈8以及螺纹紧固件9。
具体的,船舶甲板10上焊接有混合加热装置,混合加热装置包括底座1、保温层2、加热组件以及防滑顶板6,防滑顶板6盖于底座1上,保温层2和加热组件均设置有底座1内。
具体的,底座1呈箱型设置,底座1包括上部的开口和下部的底,底座1的底的外部焊接于船舶甲板10上,将底座1平行固定于船舶甲板10上,底座1的底的内部设置有若干均匀布置的台柱11,且台柱11均垂直于船舶甲板10设置,并于每一台柱11背离船舶甲板10的一端开设有一螺纹孔111,且每一台柱11的高度不大于底座1的底到开口的高度,补充底座1的支撑强度。
具体的,底座1内铺设有一层保温层2,即保温层2平行于船舶甲板10铺设,且保温层2设置于底座1的底背离船舶甲板10的一侧设置,防止产生的热量传递到船舶甲板10上,造成过大的热量损失,同时,保温层2上均匀的开设有若干第一通过孔21,且每一第一通过孔21与一台柱11对应,实现了对保温层2的固定。
具体的,底座1内且位于保温层2背离船舶甲板10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4,固定板4平行于船舶甲板10铺设于保温层2背离船舶甲板10的一侧,且固定板4上开设有呈“S”字形设置的卡槽41,同时固定板4上同样开设有若干均匀布置的第二通过孔42,其中,每一第二通过孔42同样与其中一台柱11对应,实现对固定板4的固定,另外,保温层2上同样设置有与固定板4上的“S”字形的卡槽41一致的卡槽。
具体的,固定板4上嵌设有加热组件,其中,加热组件包括蒸汽加热模块5和电加热模块3,蒸汽加热模块5和电加热模块3并列设置,且蒸汽加热模块5和电加热模块3均呈“S”字形铺设于同一平面内,且这一平面与固定板4平行设置,且固定板4上的卡槽41的形状与蒸汽加热模块5和电加热模块3的形状一致,保证了加热组件能嵌设于固定板4中,防止脱落造成的损坏,并且两种加热模块,既能同时使用加快去冰效率,还能保证在其中一加热路径出现故障后,另一加热路径正常工作,防止出现再次结冰而发生安全事故,还能便于人员的维护和维修,安全保障性更高。
具体的,底座1的开口上盖设有防滑顶板6,防滑顶板6的厚度薄于船舶甲板10的厚度,防滑顶板6同样平行于船舶甲板10设置,且防滑顶板6靠近船舶甲板10的一侧设置有凸起62,凸起62为闭合形状,且凸起62围设于底座1的外围,保证了凸起62能抵靠于底座1的外围上,防止防滑顶板6发生滑动,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更加具体的,防滑顶板6背离船舶甲板10的一侧设置有凸纹61,既增大了摩擦,防止滑倒造成安全事故,还能起到导流的作用,利于排水,防止再结冰。
更加具体的,防滑顶板6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固定孔63,且每一固定孔63均与其中一台柱11上的螺纹孔111对应,并通过螺纹紧固件9对防滑顶板6进行固定。
更加具体的,蒸汽加热模块5连接于船舶废气锅炉上,实现了对废气热能的再利用,资源更节约,更环保。
更加具体的,底座1的开口和防滑顶板6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7,同时在每一台柱11上且位于固定板4和防滑顶板6之间设置有固定垫圈8,使底座1和防滑顶板6形成一近似密封的空间,既能防止水货杂物进入内部损坏装置,还能使固定更牢固,防止滑动而影响正常使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螺纹紧固件9为沉头螺钉,防止在防滑顶板6上凸起影响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提供的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包括呈箱型设置并焊接与船舶甲板10上的底座1,盖设于底座1开口上的防滑顶板6,以及设置于底座1内的保温层2和加热组件,且沿船舶甲板10到防滑顶板6的方向依次设置保温层2和加热组件,同时,加热组件包括两并列设置的蒸汽加热模块5和电加热模块3;通过设置两种加热方式,防止其中一加热路径出现故障后出现再次结冰而发生安全事故,还能便于人员的维护和维修,安全保障性更高;通过设置保温层2,保证了热量的单向传递,防止热量传递到船舶甲板10上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热量利用率更高,更加节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加热组件、保温层以及防滑顶板,所述底座呈箱型设置,所述底座的底焊接于船舶甲板上,所述底座内铺设有所述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背离所述船舶甲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上设置有所述防滑顶板,且所述防滑顶板盖于所述底座的开口上,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保温层均设置于所述底座内,其中,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电加热模块和蒸汽加热模块,所述电加热模块和所述蒸汽加热模块并列设置,且所述电加热模块和所述蒸汽加热模块上均呈“S”字形铺设于一平面内,且这一所述平面与所述船舶甲板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所述底座内且位于所述保温层和所述防滑顶盖之间,并且所述固定板平行于所述船舶甲板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呈“S”字形设置的卡槽,且所述卡槽的弯曲形状与所述电加热模块和所述蒸汽加热模块的弯曲形状一致;所述保温层上设置有与所述固定板上的“S”字形的卡槽一致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底面上均匀布置有若干台柱,且每一所述台柱均垂直于所述底座的底面设置,同时所述底座平行于所述船舶甲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台柱的中部且背离所述底座的底面的一端均开设有螺纹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一通过孔,且所述保温层通过所述第一通过孔套 设于所述台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均匀开设有若干第二通过孔,且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二通过孔套设于所述台柱上,且每一所述台柱上位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防滑顶板之间均设置有固定垫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顶板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顶板位于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呈闭合的形状围设于所述底座的外围上,同时,所述防滑顶板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凸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加热模块连接于船舶废弃锅炉上。
CN201720609972.XU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 Active CN2071413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09972.XU CN207141306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09972.XU CN207141306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41306U true CN207141306U (zh) 2018-03-27

Family

ID=61659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09972.XU Active CN207141306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413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5613A (zh) * 2019-01-25 2019-05-24 安宝利 一种船舶冬季安全防滑装置
CN112078724A (zh) * 2020-09-09 2020-12-15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极地低温环境的船用木板条及船用木甲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5613A (zh) * 2019-01-25 2019-05-24 安宝利 一种船舶冬季安全防滑装置
CN112078724A (zh) * 2020-09-09 2020-12-15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极地低温环境的船用木板条及船用木甲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23672U (zh) 一种lng动力船的燃料储存与供给系统
US20100206721A1 (en) On demand hydrogen enhancement system for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7141306U (zh) 一种船用甲板上混合加热装置
CN203086385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水上温差发电装置
CN103723263B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力推进船舶锂电池温度控制系统
CN107269046B (zh) 一种适用于极地的节能型基地
US11116112B2 (en) Cold energy recovery apparatus for a self-powered data centre
CN111232178B (zh) 一种利用lng船舶机舱热空气的干隔舱保温系统
CN208024367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的隧道洞口主动供暖系统
CN105162158A (zh) 一种液氢-液氧-液氮-超导直流电缆复合能源传输系统
CN205376687U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组控温装置
CN104747854A (zh) 用于户外水管的防冻装置
CN204688394U (zh) 一种利用船舶冷却系统的温差发电装置
CN217005462U (zh) 一种船舶表面散热装置
CN210374745U (zh) 一种熔盐防凝缓冲及储能系统
CN206060590U (zh) 一种柴油发电机组的散热回收发电系统
CN207003552U (zh) 一种室外消防栓防冻装置
CN210107861U (zh) 一种空冷光热机组中水位连锁控制系统
CN208778083U (zh) 一种柴油机水冷装置
CN208546745U (zh) 一种空温式气化器的加热装置
CN109110063A (zh) 一种极地船舶救生艇舱室预加热系统及方法
CN111600530A (zh) 一种液氢运输船综合利用bog和太阳能的系统及方法
CN207185087U (zh) 一种水冷及热管复合散热的逆变电源装置
CN206160341U (zh) 一种燃气内燃机驱动冰蓄冷空调系统
CN219912652U (zh) 一种外布光伏发电组件的大型低温储罐绝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