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32527U - 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32527U
CN207132527U CN201721167624.8U CN201721167624U CN207132527U CN 207132527 U CN207132527 U CN 207132527U CN 201721167624 U CN201721167624 U CN 201721167624U CN 207132527 U CN207132527 U CN 207132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fresh
pipeline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16762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翔
祁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 Standard R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 Standard R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 Standard R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 Standard Ring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16762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32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32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325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6Heat recovery units

Landscapes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第一新风管道(1)与新风净化设备(2)相连后通过软连接与新风换气机(3)相连,其后通过第二新风管道(4)与新增的热交换器(5)相连,再经第三新风管道(6)与送风增压风机(7)连接,后经管道送风至各个末端送风口(8);排风经末端排风口(9)进入排风系统,经排风净化设备(10)后通过第一排风管道(11)与新增的热交换器(5)相连,后经第二排风管道(12)与排风增压风机(13)相连,后通过软连接与新风换气机(3)连接,最后通过第三排风管道(14)将排风送至室外,采用多次热回收的方式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热回收效率。

Description

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背景技术
在做新风设计的时候,往往会用到新风换气机,尤其对中小型建筑的改造和新建项目,具有热回收功能的新风换气系统既节能又能改善室内的空气品质并且使用方便,所以应用比较广泛。
1、目前新风系统的热回收依靠新风换气机中的热交换器进行回收,其标称热回收效率为60-80%,实际运行时热回收效率基本在60%左右。热回收效率按照70%计算,人体能感觉舒适的温度按15-28摄氏度考虑,则现有的具有热回收装置的新风系统仅能在室外温度处于7-31度之间时满足使用要求。如表1所示:
室内温度 室外温度 热回收效率 风量比 送风温度
20 6 0.7 0.9 14.82
20 7 0.7 0.9 15.19
20 8 0.7 0.9 15.56
20 9 0.7 0.9 15.93
20 10 0.7 0.9 16.3
20 11 0.7 0.9 16.67
20 12 0.7 0.9 17.04
20 13 0.7 0.9 17.41
20 14 0.7 0.9 17.78
26 29 0.7 0.9 27.11
26 30 0.7 0.9 27.48
26 31 0.7 0.9 27.85
26 32 0.7 0.9 28.22
表1
2、新风换气机的风机压力低,导致新风系统的管路不能超过20米,但实际工程中支管末端的长度经常超过30米。同时,风机压力过低也限制了阻力元件的使用数量,如弯头、变径、三通、阀门等,这就对新风管路的布设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导致新风系统无法在大部分建筑环境中正常使用。
3、没有回风净化过滤设备,回风会将室内颗粒污染物直接送入热交换器中,热交换器受到污染后热回收效率会明显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对使用新风换气机的新风系统进行改良,1、增设新风和回风净化处理装置;2、增加热交换设备可以进行多次热交换从而提高热回收效率;3、增设管道增压设备。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新型的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1、解决了新风系统仅利用了新风换气机中的热交换器进行热回收,导致热回收效率低的问题;2、解决了新风换气机风机压力过小,增加换热装置后加重了系统风阻,造成送、回风风量小和输送距离短应用范围受限制的问题;3、解决了热交换器受到污染后效率降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第一新风管道1、新风净化设备2、新风换气机3、第二新风管道4、新增的热交换器5、第三新风管道6、送风增压风机7、末端送风口8、末端排风口9、排风净化设备10、第一排风管道11、第二排风管道12、排风增压风机13、第三排风管道14;
第一新风管道1与新风净化设备2相连后通过软连接与新风换气机3相连,其后通过第二新风管道4与新增的热交换器5相连,再经第三新风管道6与送风增压风机7连接,后经管道送风至各个末端送风口8;排风经末端排风口9进入排风系统,经排风净化设备10后通过第一排风管道11与新增的热交换器5相连,后经第二排风管道12与排风增压风机13相连,后通过软连接与新风换气机3连接,最后通过第三排风管道14将排风送至室外。
优选的,所述热交换器(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优选的,所述送风增压风机(7)和所述排风增压风机(13)根据所述热交换器(5)数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优选的,所述新风净化设备(2)是具备新风过滤处理功能的净化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解释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包括:第一新风管道1、新风净化设备2、新风换气机3、第二新风管道4、新增的热交换器5、第三新风管道6、送风增压风机7、末端送风口8、末端排风口9、排风净化设备10、第一排风管道11、第二排风管道12、排风增压风机13、第三排风管道14;
第一新风管道1与新风净化设备2相连后通过软连接与新风换气机3相连,其后通过第二新风管道4与新增的热交换器5相连,再经第三新风管道6与送风增压风机7连接,后经管道送风至各个末端送风口8;排风经末端排风口9进入排风系统,经排风净化设备10后通过第一排风管道11与新增的热交换器5相连,后经第二排风管道12与排风增压风机13相连,后通过软连接与新风换气机3连接,最后通过第三排风管道14将排风送至室外。
1、新型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可增设一个或多个热交换器5,采用多次热回收的方式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热回收效率,将热回收效率稳定维持在85-95%。这对于广大的严寒、寒冷地区及夏季酷暑难耐的夏热冬暖地区是有很大意义的。
Ts=Tw+η*w*(Tn-Tw)
Ts-新风温度,Tw-室外温度,η-热交换效率,Tn-室内温度,w-新回风比
按热回收效率90%考虑,在室外温度-6至36度之间都可以使用的比较舒适,提高了系统的适用范围。
所需冷热量为(热回收效率按70%计):
冬季Qd=G*(hn-hw)*0.3;夏季Qx=G*(hw-hn)*0.3
Qd-冬季补热量,Qx-夏季补冷量,G-空气质量流量,hw-室外焓值,hn-室内焓值
在同样温差和湿度差的情况下,按热回收效率90%考虑与热回收效率70%比较,能量回收提高30%左右。以冬季工况为例,室外温度-7.6、相对湿度30%,按补风量630m3/h计算,如表2所示,夏季也是相同。
表2
2、新增的热交换器5加大了系统风阻,为补偿相应的压力损失,增设两台增压风机,即送风增加风机7、排风增加风机13,以保证40米以上的送风能力。
送风增压风机和排风增压风机可以根据新增的热交换器数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或相应调整风机参数。
3、回风增加回风净化装置10,热交换设备的交换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交换芯的洁净度,当交换芯内附着有灰尘时,其热交换效率显著下降,增设回风净化装置10后可有效保护热交换设备不被灰尘、颗粒物污染,去除系统中的灰尘、PM2.5等颗粒污染物,保证其稳定的热交换性能。回风净化装置10可以采用纯物理过滤,采用初、中、高效三级滤网,分别采用G、F、H级滤网,也可以采用单独的初效G级或初效G级加中效F级滤网。
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新风经第一新风管道1进入本系统,经新风净化设备2净化过滤后送入新风换气机3进行一次热回收,其后根据实际需要在送排风管道之间设置新增的热交换器5可以进行二次或多次热回收,从而提高了热回收的效率。新风经热回收符合舒适性要求后,经送风增压风机7将新风送入室内。排风经排风净化设备10后与新风进行热回收,后由排风增压风机13送至第三排风管道14排出室外。
上面以文字和附图说明的方式阐释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并非详尽无遗或限制于上述所述具体形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新风管道(1)、新风净化设备(2)、新风换气机(3)、第二新风管道(4)、新增的热交换器(5)、第三新风管道(6)、送风增压风机(7)、末端送风口(8)、末端排风口(9)、排风净化设备(10)、第一排风管道(11)、第二排风管道(12)、排风增压风机(13)、第三排风管道(14);
第一新风管道(1)与新风净化设备(2)相连后通过软连接与新风换气机(3)相连,其后通过第二新风管道(4)与新增的热交换器(5)相连,再经第三新风管道(6)与送风增压风机(7)连接,后经管道送风至各个末端送风口(8);排风经末端排风口(9)进入排风系统,经排风净化设备(10)后通过第一排风管道(11)与新增的热交换器(5)相连,后经第二排风管道(12)与排风增压风机(13)相连,后通过软连接与新风换气机(3)连接,最后通过第三排风管道(14)将排风送至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5)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增压风机(7)和所述排风增压风机(13)根据所述热交换器(5)数量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净化设备(2)是具备新风过滤处理功能的净化设备。
CN201721167624.8U 2017-09-13 2017-09-13 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Active CN207132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7624.8U CN207132527U (zh) 2017-09-13 2017-09-13 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167624.8U CN207132527U (zh) 2017-09-13 2017-09-13 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32527U true CN207132527U (zh) 2018-03-23

Family

ID=61638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167624.8U Active CN207132527U (zh) 2017-09-13 2017-09-13 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325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6513A (zh) * 2022-02-24 2022-05-24 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方舱节能新风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6513A (zh) * 2022-02-24 2022-05-24 海鹰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移动方舱节能新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87941U (zh) 一种烟气热交换器
CN201368540Y (zh) 空气热回收热泵
CN202024423U (zh) 转轮式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混合型空调机组
CN201731575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净化空调系统
CN201265924Y (zh) 一种热能回收空调机组
CN201025057Y (zh) 矿井回风热回收利用的装置
CN207050178U (zh) 防冻型换热装置及其新风装置
CN114562766A (zh) 一种新风机组及方法
CN1916368A (zh) 矿井回风热回收利用的方法及装置
CN207132527U (zh) 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
CN203642387U (zh) 一种用于洁净室的新风机组系统
CN201680401U (zh) 强制循环换热系统
CN202024420U (zh) 一种转轮式间接-直接复合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2697160B (zh) 一种能够有效回收排湿热能并回输利用的节能烤烟房
CN202392921U (zh) 管式热回收型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05674238A (zh) 风热回收器与烟气余热深度回收装置联合的节能减排系统和节能减排方法
CN102606185A (zh) 主扇扩散塔排风口集风罩引风及其热能利用装置
CN206404548U (zh) 一种基于凝结式换热器的优化压缩空气干燥系统
CN206281144U (zh) 一种浅层地能地道通风系统
CN204665518U (zh) 节能型全新风空调系统
CN204962712U (zh) 一种热电联产电厂烟气余热多级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CN204478255U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机
CN203615510U (zh) 防交叉污染能量回收空调
CN208983480U (zh) 一种双向流热回收新风恒湿机
CN209622911U (zh) 一种烟气余热耦合相变蓄热的供暖通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