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24236U - 一种硅基负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硅基负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24236U
CN207124236U CN201721003748.2U CN201721003748U CN207124236U CN 207124236 U CN207124236 U CN 207124236U CN 201721003748 U CN201721003748 U CN 201721003748U CN 207124236 U CN207124236 U CN 207124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licon
busbar
based anode
anode structur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037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卓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oshan)
Original Assignee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os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oshan) filed Critical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oshan)
Priority to CN2017210037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24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24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24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硅基负极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电涂层的第一汇流条和具有第二导电涂层的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之间设置有具有固定形状的若干硅单元,所述硅单元间隔设置且留有相应的空隙;本实用新型的硅基负极结构通过将硅基负极结构之间的硅单元之间设置成满足硅单元发生体积膨胀后的空间要求,来降低或减少硅基材料在锂化过程中体积和结构的变化,避免硅颗粒发生机械性破碎,提高硅基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适于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硅基负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负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硅基负极结构。
背景技术
我过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研究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锂离子电池从小型电子产品应用领域转向大功率的动力锂电领域,同时对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负极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常为石墨化碳材料比容量低,高倍率充放电性能较差且存在安全隐患,已无法满足更高比容量和安全性要求。因此,开发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充放电性能优异的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为迫切需需要。硅的嵌锂电位低,且在目前已知的材料中比容量最高(4200mAh.g-1),远大于石墨的理论容量;同时Si较石墨作为负极更为安全可靠,所以在业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研究。
尽管硅的容量要高出碳十倍之多,由于巨大的体积效应造成硅基负极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容量快速衰减,电极循环性能迅速下降,极大阻碍了其商业化的进程。因此,研究者现多针对于此性能缺陷而着重于硅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对硅基材料本身的结构或组成则研究较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硅基负极结构,所述硅基负极结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硅基负极结构,所述硅基负极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电涂层的第一汇流条和具有第二导电涂层的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之间设置有具有固定形状的若干硅单元,所述若干硅单元分为两组,一组为端部与第一汇流条连接而与第二汇流条断开的第一硅单元组,另一组为端部与第二汇流条连接而与第一汇流条断开的第二硅单元组,所述第一硅单元组的硅单元与第二硅单元组的硅单元间隔设置,且所述硅单元之间分别设置相应的空隙。
优选地,所述硅单元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形状或是楔形形状的。
进一步的,所述硅基负极结构可以包括两条以上的具有导电涂层的汇流条组成,所述汇流条之间含有若干间隔设的硅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硅单元之间的空隙是可以满足硅单元在体积膨胀后体积的空间要求的。
更进一步的,当硅单元发生体积膨胀后,所述硅单元之间的空心部分填充,最多为填充密实。
具体实施时,所述硅基负极结构可以通过硅晶片蚀刻来实现。
具体工作过程中,当具有硅基负极结构的电池在工作过程时,当电池处于充电过程即处于嵌锂过程时,硅单元发生体积膨胀,所膨胀的体积则填充到所预留的硅单元的空隙当中(全部或部分填充),而当放电过程即处于脱锂过程时,硅单元则发生收缩,返回原来的结构形态。
本实用新型的硅基负极结构通过将硅基负极结构之间的硅单元之间设置成满足硅单元发生体积膨胀后的空间要求,来降低或减少硅基材料在锂化过程中体积和结构的变化,避免硅颗粒发生机械性破碎,提高硅基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较低,适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硅基负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硅基负极结构在发生嵌锂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汇流条,2-第二汇流条,3-硅单元,31-第一硅单元组,32-第二硅单元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硅基负极结构,所述硅基负极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电涂层的第一汇流条1和具有第二导电涂层的第二汇流条2,所述第一汇流条1和第二汇流条2之间设置有具有固定形状的若干硅单元3,所述若干硅单元3分为两组,一组为端部与第一汇流条连接而与第二汇流条断开的第一硅单元组31,另一组为端部与第二汇流条连接而与第一汇流条断开的第二硅单元组32,所述第一硅单元组31的硅单元与第二硅单元组32的硅单元间隔设置,且所述硅单元3之间分别设置相应的空隙。
具体实施时,所述硅单元3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形状或是楔形形状的。
作为优选的,所述硅基负极结构可以包括两条以上的具有导电涂层的汇流条组成,所述汇流条之间含有若干间隔设的硅单元3。
具体实施时,所述硅单元3之间的空隙是可以满足硅单元3在体积膨胀后体积的空间要求的。
具体实施时,当硅单元3发生体积膨胀后,所述硅单元3之间的空心部分填充,最多为填充密实。
具体实施时,所述硅基负极结构可以通过硅晶片蚀刻来实现。
具体工作过程中,当具有硅基负极结构的电池在工作过程时,当电池处于充电过程即处于嵌锂过程时,硅单元3发生体积膨胀,所膨胀的体积则填充到所预留的硅单元的空隙当中(全部或部分填充,如图2所示为部分填充的一个实施例),而当放电过程即处于脱锂过程时,硅单元3则发生收缩,返回原来的结构形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而作出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也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替换及修饰。

Claims (5)

1.一种硅基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负极结构包括具有第一导电涂层的第一汇流条和具有第二导电涂层的第二汇流条,所述第一汇流条和第二汇流条之间设置有具有固定形状的若干硅单元,所述若干硅单元分为两组,一组为端部与第一汇流条连接而与第二汇流条断开的第一硅单元组,另一组为端部与第二汇流条连接而与第一汇流条断开的第二硅单元组,所述第一硅单元组的硅单元与第二硅单元组的硅单元间隔设置,且所述硅单元之间分别设置相应的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单元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形状或是楔形形状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负极结构可以包括两条以上的具有导电涂层的汇流条组成,所述汇流条之间含有若干间隔设的硅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单元之间的空隙是可以满足硅单元在体积膨胀后体积的空间要求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硅基负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硅单元发生体积膨胀后,所述硅单元之间的空心部分填充,最多为填充密实。
CN201721003748.2U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硅基负极结构 Active CN207124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3748.2U CN207124236U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硅基负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03748.2U CN207124236U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硅基负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24236U true CN207124236U (zh) 2018-03-20

Family

ID=61602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03748.2U Active CN207124236U (zh) 2017-08-11 2017-08-11 一种硅基负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24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46324B (zh)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38252B (zh) 一种硅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3545497B (zh) 一种双壳层结构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393298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块状石墨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1764264B (zh) 一种超级铅酸电池
CN112467067B (zh) 提纯光伏硅泥制备的三维多孔硅碳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7316989B (zh) 一种锡硫化物/硫/少层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40001A (zh) 一种制备高比容量硅碳、锡碳复合负极材料的方法
CN105742695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1770A (zh) 一种铅酸蓄电池铅膏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4466104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锗石墨烯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0166A (zh) 一种锡氧化物/锡/少层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390683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硫基负极材料及其应用
CN104681876A (zh) 一种提高磷酸铁锂电池综合电化学性能的化成方法
CN103094536A (zh) 高容量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炭材料
CN101643864A (zh) 多元硅合金/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299339A (zh) 一种钛酸锂与磷酸钒锂体系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07124236U (zh) 一种硅基负极结构
CN103647061A (zh) 硅基合金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20358915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外化成槽
CN102354740B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695496A (zh) 石墨烯包覆多孔红磷、导电炭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8807921B (zh) 一种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31768A (zh) 一种掺杂改性钛酸锂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5149A (zh) 正极材料处理方法及正极材料采用该方法处理的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