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10694U - 电子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 - Google Patents

电子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10694U
CN207110694U CN201720809676.4U CN201720809676U CN207110694U CN 207110694 U CN207110694 U CN 207110694U CN 201720809676 U CN201720809676 U CN 201720809676U CN 207110694 U CN207110694 U CN 2071106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electronic
dead bolt
lock cylinder
g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0967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文平
刘魏
梁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0967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106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106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106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锁芯,包括:锁壳;锁胆;锁舌;离合机构,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卡接所述锁舌的位置使所述电子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或处于脱离所述锁舌的位置使所述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电子机构;及控制机构,所述电子机构能够控制所述控制机构运动,使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卡接所述锁舌的位置或处于脱离所述锁舌的位置;所述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离合机构脱离所述锁舌以使所述锁胆能够相对于所述锁舌转动,所述锁胆带动所述离合机构共同转动并相对于所述锁舌空转。电子锁芯实现空转,防止电子锁芯通过强力扭撬等恶性暴力行为而开启,避免电子锁芯失去作用,提高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锁具。

Description

电子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锁具使用的锁芯大多钥匙匹配后才能转动,如果使用特制开锁工具强力扭撬会造成锁芯破坏,存在被暴力破解的风险,使得锁具损坏从而失去作用,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通过特制开锁工具强力扭撬导致锁芯开启失去作用的问题,提供一种避免特制开锁工具强力扭撬导致失去作用、提高安全性能的电子锁芯,同时还提供一种含有上述电子锁芯的锁具。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子锁芯,包括:
锁壳,所述锁壳上开设贯通设置的安装孔;
锁胆,可轴向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的所述安装孔中,所述锁胆上开设钥匙孔;
锁舌,可轴向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中,且所述锁胆的端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舌中;
离合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胆中,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卡接所述锁舌的位置使所述电子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或处于脱离所述锁舌的位置使所述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
电子机构,设置于所述锁胆中,所述电子机构对应所述钥匙孔设置,所述电子机构能够识别电子钥匙;及
控制机构,与所述电子机构电连接,所述电子机构能够控制所述控制机构运动,使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卡接所述锁舌的位置或处于脱离所述锁舌的位置;
所述电子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离合机构卡接所述锁舌以限制所述锁胆与锁舌的相对转动,所述锁胆与所述锁舌联动,所述锁胆通过所述控制机构及所述离合机构带动所述锁舌共同转动;所述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离合机构脱离所述锁舌以使所述锁胆能够相对于所述锁舌转动,所述锁胆带动所述离合机构共同转动并相对于所述锁舌空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具有伸出部;
所述锁舌上开设锁止槽,所述锁胆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锁止槽对应设置;
所述离合机构包括闭锁件及复位件,所述闭锁件穿设所述复位件可运动安装于所述锁胆的所述第一通孔中及所述锁止槽中;
当所述电子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所述闭锁件的端部卡接于所述锁止槽中,同时所述电子机构控制所述伸出部伸出,所述伸出部能够与所述闭锁件的端部抵接以限制所述闭锁件从所述锁止槽中脱离;
当所述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所述伸出部处于缩回状态,所述锁舌能够使所述闭锁件压缩所述复位件并脱离所述锁止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锁芯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可运动地安装于所述锁胆及所述锁壳之间;
当所述电子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电子机构控制所述伸出部伸出,所述限位机构能够卡接所述伸出部以限制所述伸出部缩回;
当所述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所述伸出部处于缩回状态,所述限位机构脱离所述伸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胆上还开设第二通孔,所述锁壳的内壁上开设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止退件及弹性件,所述止退件穿设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伸出部的外周面上开设限位槽;
所述电子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所述止退件卡接于所述限位槽中;
所述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所述止退件与所述伸出部相分离,并与所述限位孔相对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胆包括外锁胆及内锁胆,所述内锁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锁舌中,所述内锁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外锁胆上,且所述钥匙孔开设于所述外锁胆远离所述内锁胆的一端上;
所述电子机构安装于所述外锁胆中,所述控制机构安装于所述外锁胆及所述内锁胆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锁胆沿轴向方向还开设有外安装腔,所述内锁胆沿轴向方向开设内安装腔,所述控制机构安装于所述外安装腔中,且所述伸出部在所述内安装腔中做伸缩运动,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均与所述内安装腔相连通,所述伸出部的外径与所述内安装腔的内径相适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机构包括电极及与所述电极电连接的电子电路,所述电极能够识别与所述电子锁芯相匹配的电子钥匙,并通过所述电子电路实现通信与供电;
所述电子电路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螺线管及设置于所述螺线管上的芯轴,或者,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机及伸出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壳对应所述钥匙孔的端部沿径向方向还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锁胆的端部相接触;
所述凸起部的内壁与所述钥匙孔的内壁相平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子锁芯还包括挡圈,所述锁舌的外周面上开设第一挡槽,所述锁壳的内周面上卡接第二挡槽,所述锁舌与所述锁壳通过挡圈轴向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锁具,包括电子钥匙及如上述任一技术特征所述的电子锁芯;
所述电子钥匙安装于所述电子锁芯的钥匙孔中,所述电子锁芯的电子机构能够识别所述电子钥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锁具的电子钥匙穿过锁壳的安装孔伸入到锁胆的钥匙孔中与电子机构相接触;若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相匹配,离合机构卡接锁舌以限制锁舌与锁胆的相对转动,同时,电子机构控制控制机构动作,以限制离合机构的运动,此时电子锁芯处于解锁状态,电子钥匙转动能够带动锁胆转动,锁胆通过控制机构及离合机构带动锁舌共同转动,实现锁具的解锁;若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不匹配,电子机构与控制机构不动作,离合机构脱离锁舌使得锁胆能够相对于锁舌转动,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电子钥匙转动能够带动锁胆转动进而带动离合机构相对于锁舌及锁壳空转,此时离合机构不再带动锁舌转动,实现电子锁芯的空转;有效的解决目前通过特制开锁工具强力扭撬导致锁芯开启失去作用的问题;当使用特制开锁工具作强力扭撬电子锁芯时,即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不匹配,离合机构不再卡接在锁舌中而是脱离锁舌,特制开锁工具转动只能使得锁胆带动离合机构在锁壳中转动,无法驱动锁舌转动,这样使得电子锁芯具有空转的功能,防止电子锁芯通过强力扭撬等恶性暴力行为而开启,保证电子锁芯的可靠性,避免电子锁芯失去作用,提高安全性能,继而保证锁具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锁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锁芯处于锁定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的电子锁芯处于解锁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锁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电子锁芯处于锁定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的电子锁芯处于解锁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00-电子锁芯;
110-锁壳;
111-安装孔;
112-凸起部;
113-第二挡槽;
114-限位孔;
120-锁胆;
121-外锁胆;
1211-钥匙孔;
1212-外安装腔;
1213-凸耳;
122-内锁胆;
1221-内安装腔;
1222-第一通孔;
1223-固定件;
1224-第二通孔;
130-电子机构;
131-电极;
132-电子电路;
140-控制机构;
141-伸出部;
1411-限位槽;
150-锁舌;
151-锁止槽;
152-第一挡槽;
160-离合机构;
161-闭锁件;
162-复位件;
170-限位机构;
171-止退件;
172-弹性件;
180-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锁芯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锁芯100,该电子锁芯100用于智能的锁具中,配合电子钥匙使用,能够实现锁具的解锁与锁定,保证锁具工作的可靠性。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芯100还可用于其他类型的锁具中。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芯100具有空转的功能,当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不匹配时,电子锁芯100空转,防止电子锁芯100通过强力扭撬等恶性暴力行为而开启,保证电子锁芯100的可靠性,避免电子锁芯100失去作用,提高安全性能,继而保证锁具的使用性能;当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匹配时,电子锁芯100解锁,进而实现锁具的解锁。
参见图1至图3,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锁芯100处于锁定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的电子锁芯100处于解锁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子锁芯100包括锁壳110、锁胆120、锁舌150、电子机构130、控制机构140及离合机构160。锁壳110沿轴向方向上开设贯通设置的安装孔111,锁壳110能够起到容纳及防护的作用,电子锁芯100的各个零部件均安装于锁壳110的安装孔111中,使得电子锁芯100的各个零部件均隐藏于锁壳110中而部外露,这样能够避免电子锁芯100的内部结构从锁壳110中被暴力拔出,提高电子锁芯100的安全性能,避免电子锁芯100失效,进而保证电子锁芯100工作的可靠性。锁胆120是实现电子锁芯100控制解锁与锁定操作的主要零部件。锁胆120可转动地安装于锁壳110的安装孔111中,以实现电子锁芯100的解锁或锁定操作。锁胆120上开设钥匙孔1211,钥匙孔1211对应安装孔111设置。电子钥匙穿过锁壳110端部的安装孔111伸入到锁胆120的钥匙孔1211中,电子钥匙在钥匙孔1211中转动能够带动锁胆120一同转动。
锁舌150可转动地设置于锁壳110中,且锁胆120的端部可转动地设置于锁舌150中。锁舌150远离锁胆120的一端与锁具的传动结构连接,锁舌150是实现锁具解锁或锁定的主要零部件,锁胆120带动锁舌150转动能够实现电子锁芯100的解锁或锁定,进而实现锁具的解锁或锁定。较佳地,锁舌150远离锁胆120的一端具有凸出部,锁舌150通过凸出部与传动结构连接。电子机构130设置于锁胆120中,电子机构130对应钥匙孔1211设置。电子机构130是用来识别电子钥匙的,以确认插入到钥匙孔1211中的电子钥匙是否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进而控制锁舌150的运动,实现电子锁芯100的解锁与锁止。控制机构140与电子机构130电连接。控制机构140是用来限制离合机构160位置的。若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电子机构130识别电子钥匙后,电子机构130控制控制机构140运动,此时,电子钥匙转动能够带动锁胆120在锁壳110中转动,进而带动锁舌150转动,实现电子锁芯100解锁;若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不匹配,电子机构130识别电子钥匙不匹配后,控制机构140不动作,此时,电子钥匙转动能够带动锁胆120在锁壳110中转动,但不能带动锁舌150转动,实现电子锁芯100的锁止。
而锁胆120与锁舌150之间的连接是通过离合机构160来实现的,而离合机构160的位置限制是通过控制机构140实现的。离合机构160处于卡接锁舌150的位置使电子锁芯100处于解锁状态,或处于脱离锁舌150的位置使电子锁芯100处于锁定状态。电子锁芯100处于解锁状态时,离合机构160卡接锁舌150以限制锁胆120与锁舌150的相对转动,锁胆120与锁舌150联动,锁胆120通过控制机构140及离合机构160带动锁舌150共同转动。电子锁芯100处于解锁状态,离合机构160卡接在锁舌150中,同时,电子机构130控制控制机构140运动,使得控制机构140限制离合机构的运动,此时,锁胆120转动能够通过离合机构160带动锁舌150一同转动,实现电子锁芯100的解锁。电子锁芯100处于锁定状态时,离合机构160脱离锁舌150以使锁胆能够相对于锁舌150转动,锁胆120带动离合机构160共同转动并相对于锁舌150空转。电子锁芯100处于锁定状态,电子机构130与控制机构140不动作,离合机构160脱离锁舌150,此时,锁胆120与锁舌150之间不存在连接关系,锁胆120转动带动离合机构160转动,但无法带动锁舌150转动,实现电子锁芯100的空转,锁舌150处于锁定状态,实现电子锁芯100的锁定。当电子锁芯100锁定时,无论锁胆120在锁壳110中如何带动离合机构160转动,都不会带动锁舌150转动,此时,电子锁芯100处于空转状态。这样,当使用特制开锁工具作强力扭撬电子锁芯100时,特制开锁工具转动只能使得锁胆120带动离合机构160在锁壳110中转动,无法驱动锁舌150转动,防止电子锁芯100通过强力扭撬等恶性暴力行为而开启,保证电子锁芯100的可靠性,避免电子锁芯100失去作用,提高安全性能,继而保证锁具的使用性能。
控制机构140控制离合机构160处于卡接锁舌150的位置或处于脱离锁舌150的位置。控制机构140是用来实现电子锁芯100的锁定状态与解锁状态可靠的。当控制机构140限制离合机构160的位置后,能够使离合机构160可靠的卡接在锁舌150中,避免离合机构160脱出锁舌150而影响电子锁芯100的解锁操作。当控制机构140机构不再限制离合机构160的位置后,离合机构160能够脱离锁舌150,此时,电子锁芯100处于锁定状态,锁胆120转动能够带动控制机构140及离合机构160相对于锁舌150及锁壳110转动,实现电子锁芯100的空转,避免电子锁芯100通过强力扭撬等恶性暴力行为而开启,保证电子锁芯100的可靠性。而控制机构140对离合机构160的限制是通过电子机构130与电子钥匙的匹配来实现的。若电子钥匙与电子机构130相匹配,控制机构140能够限制离合机构160的位置,使得离合结构卡接锁舌150;电子钥匙与电子机构130不匹配,控制机构140不再限制离合机构160的位置,此时,离合结构脱离锁舌150。
电子钥匙穿过锁壳110的安装孔111安装到锁胆120的钥匙孔1211中后,电子钥匙与电子机构130电连接与通信连接,以识别电子钥匙是否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如图3所示,若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离合机构160能够卡接在锁舌150上,同时,电子机构130控制控制机构140动作,以限制离合机构160的位置,即使得离合机构160卡接锁舌150可靠,此时,电子锁芯100处于解锁状态,转动电子钥匙并带动锁胆120转动,锁胆120通过离合机构160能够带动锁舌150转动,实现电子锁芯100的解锁。如图2所示,若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不匹配,电子机构130与控制机构140不动作,即控制机构140不能在限制离合机构160的位置,离合机构160能够脱离锁舌150,此时,转动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转动,但由于离合机构160脱离锁舌150,离合机构160无法带动锁舌150转动,只能是锁胆120能够带动离合机构160相对于锁壳110及锁舌150转动,从而实现电子锁芯100的空转,电子锁芯100处于锁定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锁芯100通过离合机构160实现解锁与锁定操作,能够有效的解决目前通过特制开锁工具强力扭撬导致锁芯开启、失去作用的问题;当使用特制开工具作强力扭撬电子锁芯100时,即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不匹配,离合机构160不再卡接在锁舌150中而是脱离锁舌150,特制开锁工具转动只能使得锁胆120带动离合机构160在锁壳110中转动,无法驱动锁舌150转动,这样使得电子锁芯100具有空转的功能,防止电子锁芯100通过强力扭撬等恶性暴力行为而开启,保证电子锁芯100的可靠性,避免电子锁芯100失去作用,提高安全性能,继而保证锁具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地,控制机构140具有可伸出或缩回的伸出部141,电子机构130控制伸出部141做可伸缩运动。伸出部141伸出能够阻挡离合机构160运动,使离合机构160卡接于锁舌150中;伸出部141缩回,离合机构160能够在锁胆120中运动并脱离锁舌150。若电子钥匙与电子机构130相匹配,离合机构160能够卡接在锁舌150上,电子机构130控制控制机构140的伸出部141伸出,伸出部141能够限制离合结构的位置,使离合机构160可靠的卡接在锁舌150中,此时,转动电子钥匙并带动锁胆120转动,锁胆120通过离合机构160能够带动锁舌150转动,实现电子锁芯100的解锁。若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不匹配,电子机构130控制控制机构140的伸出部141缩回,伸出部141不再限制离合机构160的位置,离合机构160脱离锁舌150,此时,转动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转动,锁胆120能够带动离合机构160相对于锁壳110及锁舌150转动,从而实现电子锁芯100的空转。
较佳地,控制机构140采用螺线管驱动方式驱动或电机驱动方式驱动。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机构140采用螺线管驱动方式驱动,控制机构140包括螺线管及设置在螺线管上的芯轴,此时,伸出部141为芯轴,电子机构130与螺线管电连接,以控制芯轴伸出或缩回。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控制机构140采用电机驱动方式驱动,控制机构140包括微型电机及设置于微型电机上的输出轴,此时,伸出部141为输出轴,电子机构130与微型电机电连接,以控制输出轴伸出或缩回。
再进一步地,锁胆120包括外锁胆121及内锁胆122,内锁胆122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锁舌150中,内锁胆122的另一端固定于外锁胆121上,且钥匙孔1211开设于外锁胆121远离内锁胆122的一端上。电子机构130安装于外锁胆121中,控制机构140安装于外锁胆121及内锁胆122之间。外锁胆121与内锁胆122沿着锁壳110的轴向方向顺次安装,且内锁胆122位于外锁胆121的内侧。外锁胆121具有外安装腔1212,外安装腔1212与钥匙孔1211连通,电子机构130安装于外安装腔1212中,并伸入到钥匙孔1211中,方便电子机构130与电子钥匙电连接,方便电子机构130识别电子钥匙,且当电子钥匙与电子机构130相匹配后,电子钥匙能够向电子机构130供电,进而驱动控制机构140运动,使得伸出部141伸出;若电子钥匙与电子机构130不匹配,电子钥匙不能向电子机构130供电,进而无法驱动控制机构140运动,伸出部141处于缩回状态;电子钥匙在供电后又掉电后,即电子钥匙不能再向电子机构130供电,此时,伸出部141缩回控制机构140。内锁胆122具有内安装腔1221,且内安装腔1221与外安装腔1212相对应,控制机构140安装于外安装腔1212中,控制机构140的伸出部141的伸出与缩回运动是在位于内安装腔1221中实现的;当控制机构140的伸出部141伸出时,伸出部141位于内安装腔1221中,即伸出部141在内安装腔1221中做伸缩运动。较佳地,外锁胆121与内锁胆122分体设置,这样能够方便电子机构130及控制机构140的安装。并且,伸出部141的外径与内安装腔1221的内径相匹配,这样能够便于控制机构140限制离合机构160的位置。而且,外锁胆121的端部设置有凸耳1213,且凸耳1213沿径向方向开设第一固定孔;内锁胆122还包括固定件1223,内锁胆122与外锁胆121连接的一端沿径向方向开设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对应设置,固定件1223穿设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实现外锁胆121与内锁胆122的固定连接。当然,外锁胆121与内锁胆122也可为一体结构。
更进一步地,电子机构130包括电极131及与电极131电连接的电子电路132,电极131能够识别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的电子钥匙,并通过电子电路132实现通信与供电。电子电路132与控制机构140电连接。电子机构130设置在锁胆120中,电子电路132位于外锁胆121的外安装腔1212中,电极131设置在外安装腔1212中并伸入到钥匙孔1211中。电极131是用来与电子锁芯100电连接及通信连接的主要零部件,电极131与电子钥匙通信连接后,电极131能够识别电子钥匙是否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若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电极131与电子钥匙电连接,并向电极131供电,进而通过电子电路132传递到控制机构140上;若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不匹配,电极131与电子钥匙断开,电子钥匙无法向电极131供电。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锁舌150上开设锁止槽151,锁胆120上开设第一通孔1222,第一通孔1222与锁止槽151对应设置。第一通孔1222是用来安装离合机构160的,离合机构160能够在第一通孔1222中运动,第一通孔1222与锁止槽151相对应能够方便离合机构160卡接在锁舌150中或者从锁舌150的锁止槽151中脱离。较佳地,锁胆120及锁舌150均为回转结构,以方便在锁壳110中转动;锁止槽151沿垂直于锁舌150转动轴线方向设置,第一通孔1222沿垂直于锁胆120转动轴线方向设置,且第一通孔1222的轴线与锁止槽151的轴线相平行。而且,第一通孔1222是开设在内锁胆122上的,第一通孔1222与内安装腔1221相连通,且第一通孔1222的轴线与内安装腔1221的轴线相垂直。如图3所示,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离合机构160能够卡接在锁止槽151中,控制机构140控制伸出部141伸出,此时,离合机构160的端部能够与伸出部141的外周面抵接;如图2所示,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不匹配,伸出部141缩回控制机构140中,离合机构160脱离锁止槽151,且离合机构160的端部位于内安装腔1221中,并与伸出部141相分离。
参见图1至图3,具体的,离合机构160包括闭锁件161及复位件162,闭锁件161穿设复位件162安装于锁胆120的第一通孔1222中。闭锁件161是用来实现锁舌150与内锁胆122之间的连接的,复位件162用于实现闭锁件161的自动复位。复位件162从压缩状态向自由状态恢复时,能够使得闭锁件161逐渐朝向靠近锁舌150的方向运动,使得闭锁件161卡接于锁止槽151中,即闭锁件161无法脱离锁止槽151;当内锁胆122转动时,闭锁件161受到锁止槽151内壁的转动分力大于复位件162的弹性力,复位件162逐渐压缩,闭锁件161能够朝向逐渐远离锁舌150的方向运动,并脱离锁止槽151,即闭锁件161沿着锁止槽151的内壁滑动离开锁止槽151。较佳地,第一通孔1222为阶梯孔,这样能够方便闭锁件161卡接复位件162;而且,复位件162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复位件162也可为其他能够实现闭锁件161复位的零件。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离合机构160还可为其他能够实现卡接与脱离锁舌150的结构,如磁性部件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子锁芯100处于解锁状态,复位件162带动闭锁件161运动使闭锁件161的端部卡接于锁止槽151中,同时电子机构130控制伸出部141伸出,伸出部141能够与闭锁件161的端部抵接以限制闭锁件161从锁止槽151中脱离。当电子锁芯100处于锁定状态,伸出部141处于缩回状态,即电子机构130与控制机构140不动作,锁舌150能够使闭锁件161压缩复位件162并脱离锁止槽151。如图3所示,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后,转动电子钥匙,使得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及其上的闭锁件161转动,闭锁件161在复位件162的作用下能够卡接在锁舌150的锁止槽151中,同时,电极131通过电子电路132控制伸出部141伸出,此时,闭锁件161位于锁舌150的锁止槽151的底面与伸出部141之间;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继续转动时,锁胆120带动闭锁件161转动,闭锁件161会在转动分力的作用下朝向远离锁舌150的方向运动;由于闭锁件161的端部能够抵接在伸出部141的外周面上,伸出部141的外周面会限制闭锁件161向远离锁舌150的方向运动,将闭锁件161限制在锁止槽151中,即闭锁件161无法脱离锁止槽151;这样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转动时,锁胆120能够通过闭锁件161带动锁舌150转动,实现电子锁芯100的解锁。参见图2,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不匹配,控制机构140不动作,伸出部141处于缩回状态,转动电子钥匙,使得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及其上的闭锁件161转动,闭锁件161在复位件162的作用下能够卡接在锁舌150的锁止槽151中;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继续转动时,锁胆120带动闭锁件161转动,由于伸出部141缩回控制机构140,闭锁件161远离锁舌150的端部没有零件阻挡限制,闭锁件161会在转动分力的作用下朝向远离锁舌150的方向运动,使得闭锁件161脱离锁止槽151,即闭锁件161沿着锁止槽151的内壁滑动离开锁止槽151,进而闭锁件161无法驱动锁舌150转动,此时,锁胆120带动闭锁件161相对于锁壳110及锁舌150转动,使得电子锁芯100实现空转功能。
参见图4至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电子锁芯10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电子锁芯100处于锁定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的的电子锁芯100处于解锁位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电子锁芯100还包括限位机构170,限位机构170可运动地安装于锁胆120及锁壳110之间。当电子锁芯100处于解锁状态,电子机构130控制伸出部141伸出,限位机构170卡接伸出部141以限制伸出部141缩回;当电子锁芯100处于锁定状态,伸出部141处于缩回状态,即电子机构130与控制机构140不动作,限位机构170与伸出部141相分离。限位机构170是用来限制伸出部141伸出时的位置的。伸出部141伸出,表明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电子钥匙向控制机构140供电,若电子钥匙中的出现意外情况掉电时,电子钥匙无法再通过电极131及电子电路132向控制机构140供电,会造成伸出部141缩回的情况发生,进而导致电子锁芯100无法解锁。本实施例中,伸出部141伸出后,限位机构170能够卡接在伸出部141上,限制伸出部141的缩回运动,这样能够防止电子锁芯100在解锁意外掉电,保证电子锁芯100能够解锁。当伸出部141要缩回控制机构140中时,转动电子钥匙,使得限位机构170脱离伸出部141,此时伸出部141能够缩回。
进一步地,锁胆120上还开设第二通孔1224,锁壳110的内壁上开设限位孔114,限位孔114与第二通孔1224对应设置。第二通孔1224是用来安装限位机构170的,限位机构170能够在第二通孔1224中运动,第二通孔1224与限位孔114相对应能够方便限位机构170卡接在锁壳110的限位孔114中或从锁壳110的限位孔114中脱离。较佳地,第二通孔1224也沿垂直于锁胆120转动轴线方向设置。而且,第二通孔1224是开设在内锁胆122上的,第二通孔1224与内安装腔1221相连通,且第二通孔1224的轴线与内安装腔1221的轴线相垂直,第一通孔1222与第二通孔1224平行设置,伸出部141的外周面上开设限位槽1411,这样,限位机构170在第二通孔1224中的运动能够可选择地与伸出部141的限位槽1411相接触,进而卡接或者脱离限位孔114。如图6所示,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离合机构160能够卡接在锁止槽151中,控制机构140控制伸出部141伸出,此时,离合机构160的端部能够与伸出部141的外周面抵接,限位机构170的另一端能够脱离限位孔114且一端卡接在限位槽1411中;如图5所示,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不匹配,限位机构170的一端脱离限位槽1411且另一端位于限位孔114中,伸出部141缩回控制机构140中,离合机构160脱离锁止槽151,且离合机构160的端部位于内安装腔1221中,并与伸出部141相分离。
参见图4至图6,具体的,限位机构170包括止退件171及弹性件172,止退件171穿设弹性件172安装于第二通孔1224中。电子锁芯100处于解锁状态,止退件171卡接于限位槽1411中;电子锁芯100处于锁定状态,止退件171与限位槽1411相分离,并与限位孔114中相对应。止退件171是用来防止伸出部141在电子钥匙意外掉电后缩回的,弹性件172是用来实现止退件171自动复位的。弹性件172从压缩状态向自由状态恢复时,止退件171的一端能够脱离限位槽1411,且止退件171的另一端能够卡接在限位孔114中,伸出部141能够自由伸出或缩回;当内锁胆122转动时,止退件171受到限位孔114内壁的转动分力大于弹性件172的弹性力,弹性件172件逐渐压缩,止退件171的另一端能够逐渐脱离限位孔114,止退件171的一端逐渐卡接在限位槽1411中。较佳地,第二通孔1224为阶梯孔,这样能够方便止退件171卡接弹性件172;而且,弹性件172在本实施例中为弹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弹性件172也可为其他能够实现止退件171复位的零件。
需要说明的是,伸出部141伸出,止退件171能够脱离限位孔114并卡接于伸出部141的限位槽1411中。止退件171能够脱离伸出部141的限位槽1411并卡接于限位孔114中,伸出部141缩回。如图6所示,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后,转动电子钥匙,使得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及其上的闭锁件161转动,闭锁件161在复位件162的作用下能够卡接在锁舌150的锁止槽151中,并且,电极131通过电子电路132控制伸出部141伸出,此时,闭锁件161位于锁舌150的锁止槽151的底面与伸出部141之间;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继续转动时,锁胆120带动闭锁件161转动,闭锁件161会在转动分力的作用下朝向远离锁舌150的方向运动;由于闭锁件161的端部能够抵接在伸出部141的外周面上,伸出部141的外周面会限制闭锁件161向远离锁舌150的方向运动,将闭锁件161限制在锁止槽151中;这样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转动时,锁胆120能够通过闭锁件161带动锁舌150转动,实现电子锁芯100的解锁;锁胆120继续转动的同时,止退件171受到限位孔114内壁的转动分力大于弹性件172的弹性力,弹性件172件逐渐压缩,止退件171的另一端能够逐渐脱离限位孔114,止退件171的一端逐渐卡接在伸出部141的限位槽1411中。如果在解锁过程中控制机构140意外失电同时电子钥匙停止旋转,由于止退件171卡接在伸出部141的限位槽1411中,止退件171能够限制伸出部141的缩回运动,使得伸出部141无法后退,从而保证伸出状态,保证离合机构160处于结合状态,避免电子锁芯100无法解锁,防止解锁过程中意外掉电,提高电子锁芯100的使用性能。解锁完成后,伸出部141要缩回时,转动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转动,止退件171运动到限位孔114位置时,止退件171在弹性件172的作用下复位,止退件171的一端能够脱离限位槽1411,且止退件171的另一端能够卡接在限位孔114中,伸出部141能够缩回。如图5所示,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不匹配,控制机构140不动作,伸出部141处于缩回状态,转动电子钥匙,使得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及其上的闭锁件161转动,且闭锁件161会在转动分力的作用下朝向远离锁舌150的方向运动,使得闭锁件161脱离锁止槽151;同时,止退件171的一端与伸出部141之间没有限位关系,止退件171的另一端会沿着第二通孔1224的内壁滑动离开限位孔114,此时,锁胆120带动闭锁件161相对于锁壳110及锁舌150转动,使得电子锁芯100实现空转。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锁壳110对应钥匙孔1211的端部沿径向方向还设置有凸起部112,凸起部112与锁胆120的端部相接触。凸起部112能够限制锁胆120沿轴向方向的位移,起到阻挡锁胆120的作用,使得电子锁芯100的内部结构完全被包裹在锁壳110内,外部无突出结构,防止内部结构被暴力拔出,提高电子锁芯100的可靠性。较佳地,凸起部112的内壁与钥匙孔1211的内壁相平齐。这样能够避免锁胆120突出凸起部112,进一步防止内部结构被暴力拔出,提高电子锁芯100的可靠性。当然,钥匙孔1211的内壁也可向内凹陷于凸起部112的内壁。
进一步地,电子锁芯100还包括挡圈180,锁舌150的外周面上开设第一挡槽152,锁壳110的内周面上卡接第二挡槽113,锁舌150与锁壳110通过挡圈180轴向固定。挡圈180分别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挡槽152及第二挡槽113中,通过挡圈180限制锁舌150的轴向位置,避免锁舌150的位置发生窜动,继而保证电子锁芯100工作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锁具,包括电子钥匙及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锁芯100。电子钥匙安装于电子锁芯100的钥匙孔1211中,电子锁芯100的电子机构130能够识别电子钥匙。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相匹配后,转动电子钥匙,离合机构160能够卡接在锁舌150上,电子机构130控制控制机构140的伸出部141伸出,伸出部141能够限制离合结构的位置,使离合机构160可靠的卡接在锁舌150中,此时,转动电子钥匙并带动锁胆120转动,锁胆120通过离合机构160能够带动锁舌150转动,实现电子锁芯100的解锁,继而实现锁具的解锁操作。电子钥匙与电子锁芯100不匹配,控制机构140的伸出部141缩回,转动电子钥匙,伸出部141不再限制离合机构160的位置,离合机构160脱离锁舌150,此时,转动电子钥匙带动锁胆120转动,锁胆120能够带动离合机构160相对于锁壳110及锁舌150转动,从而实现电子锁芯100的空转,防止电子锁芯100通过强力扭撬等恶性暴力行为而开启,保证电子锁芯100的可靠性,避免电子锁芯100失去作用,提高安全性能,继而保证锁具的使用性能,提高锁具工作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锁芯,其特征在于,包括:
锁壳,所述锁壳上开设贯通设置的安装孔;
锁胆,可轴向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的所述安装孔中,所述锁胆上开设钥匙孔;
锁舌,可轴向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壳中,且所述锁胆的端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锁舌中;
离合机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锁胆中,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卡接所述锁舌的位置使所述电子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或处于脱离所述锁舌的位置使所述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
电子机构,设置于所述锁胆中,所述电子机构对应所述钥匙孔设置,所述电子机构能够识别电子钥匙;及
控制机构,与所述电子机构电连接,所述电子机构能够控制所述控制机构运动,使所述离合机构处于卡接所述锁舌的位置或处于脱离所述锁舌的位置;
所述电子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时,所述离合机构卡接所述锁舌以限制所述锁胆与锁舌的相对转动,所述锁胆与所述锁舌联动,所述锁胆通过所述控制机构及所述离合机构带动所述锁舌共同转动;所述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时,所述离合机构脱离所述锁舌以使所述锁胆能够相对于所述锁舌转动,所述锁胆带动所述离合机构共同转动并相对于所述锁舌空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具有伸出部;
所述锁舌上开设锁止槽,所述锁胆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锁止槽对应设置;
所述离合机构包括闭锁件及复位件,所述闭锁件穿设所述复位件可运动安装于所述锁胆的所述第一通孔中及所述锁止槽中;
当所述电子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所述闭锁件的端部卡接于所述锁止槽中,同时所述电子机构控制所述伸出部伸出,所述伸出部能够与所述闭锁件的端部抵接以限制所述闭锁件从所述锁止槽中脱离;
当所述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所述伸出部处于缩回状态,所述锁舌能够使所述闭锁件压缩所述复位件并脱离所述锁止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锁芯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可运动地安装于所述锁胆及所述锁壳之间;
当所述电子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电子机构控制所述伸出部伸出,所述限位机构能够卡接所述伸出部以限制所述伸出部缩回;
当所述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所述伸出部处于缩回状态,所述限位机构脱离所述伸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胆上还开设第二通孔,所述锁壳的内壁上开设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止退件及弹性件,所述止退件穿设所述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伸出部的外周面上开设限位槽;
所述电子锁芯处于解锁状态,所述止退件卡接于所述限位槽中;
所述电子锁芯处于锁定状态,所述止退件与所述伸出部相分离,并与所述限位孔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胆包括外锁胆及内锁胆,所述内锁胆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锁舌中,所述内锁胆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外锁胆上,且所述钥匙孔开设于所述外锁胆远离所述内锁胆的一端上;
所述电子机构安装于所述外锁胆中,所述控制机构安装于所述外锁胆及所述内锁胆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锁胆沿轴向方向还开设有外安装腔,所述内锁胆沿轴向方向开设内安装腔,所述控制机构安装于所述外安装腔中,且所述伸出部在所述内安装腔中做伸缩运动,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均与所述内安装腔相连通,所述伸出部的外径与所述内安装腔的内径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机构包括电极及与所述电极电连接的电子电路,所述电极能够识别与所述电子锁芯相匹配的电子钥匙,并通过所述电子电路实现通信与供电;
所述电子电路与所述控制机构电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螺线管及设置于所述螺线管上的芯轴,或者,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电机及伸出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对应所述钥匙孔的端部沿径向方向还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锁胆的端部相接触;
所述凸起部的内壁与所述钥匙孔的内壁相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锁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锁芯还包括挡圈,所述锁舌的外周面上开设第一挡槽,所述锁壳的内周面上卡接第二挡槽,所述锁舌与所述锁壳通过挡圈轴向固定。
10.一种锁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钥匙及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锁芯;
所述电子钥匙安装于所述电子锁芯的钥匙孔中,所述电子锁芯的电子机构能够识别所述电子钥匙。
CN201720809676.4U 2017-07-05 2017-07-05 电子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 Active CN2071106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09676.4U CN207110694U (zh) 2017-07-05 2017-07-05 电子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09676.4U CN207110694U (zh) 2017-07-05 2017-07-05 电子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10694U true CN207110694U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866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09676.4U Active CN207110694U (zh) 2017-07-05 2017-07-05 电子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10694U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86077A (zh) * 2018-05-08 2018-08-10 中山市基信锁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芯
CN108487787A (zh) * 2018-04-04 2018-09-04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
CN109322554A (zh) * 2018-12-13 2019-02-12 宁波瑞奥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芯
CN109441236A (zh) * 2018-12-12 2019-03-08 青岛凯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摇把锁
CN109545610A (zh) * 2018-12-07 2019-03-29 浙江正东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机车智能锁
CN109629921A (zh) * 2018-12-13 2019-04-16 宁波瑞奥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钻电子锁芯
CN109812144A (zh) * 2019-03-19 2019-05-28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锁具
CN110512956A (zh) * 2019-08-13 2019-11-29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锁芯、锁具及锁芯的控制方法
WO2020019889A1 (zh) * 2018-07-24 2020-01-30 成都嘿芝麻科技有限公司 防意外开启电子锁
CN111441659A (zh) * 2020-04-02 2020-07-24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电子锁芯及离心式电子锁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7787A (zh) * 2018-04-04 2018-09-04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
CN108487787B (zh) * 2018-04-04 2023-07-25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
CN108386077A (zh) * 2018-05-08 2018-08-10 中山市基信锁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芯
US11761241B2 (en) 2018-07-24 2023-09-19 Chengdu Hizima Technology Co., Ltd. Accidental unlocking prevention electronic lock
WO2020019889A1 (zh) * 2018-07-24 2020-01-30 成都嘿芝麻科技有限公司 防意外开启电子锁
CN109545610A (zh) * 2018-12-07 2019-03-29 浙江正东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机车智能锁
CN109441236A (zh) * 2018-12-12 2019-03-08 青岛凯福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摇把锁
CN109629921B (zh) * 2018-12-13 2021-01-15 宁波瑞奥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钻电子锁芯
CN109322554A (zh) * 2018-12-13 2019-02-12 宁波瑞奥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芯
CN109629921A (zh) * 2018-12-13 2019-04-16 宁波瑞奥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抗钻电子锁芯
CN109322554B (zh) * 2018-12-13 2020-10-02 宁波瑞奥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锁芯
CN109812144A (zh) * 2019-03-19 2019-05-28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锁具
CN110512956B (zh) * 2019-08-13 2023-08-18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锁芯、锁具及锁芯的控制方法
CN110512956A (zh) * 2019-08-13 2019-11-29 珠海优特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锁芯、锁具及锁芯的控制方法
CN111441659A (zh) * 2020-04-02 2020-07-24 珠海优特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电子锁芯及离心式电子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10694U (zh) 电子锁芯及具有其的锁具
CN202266109U (zh) 能够反馈开锁和锁闭状态的电控锁
CN111519992A (zh) 一种无源电子锁芯及锁具
CN107355139B (zh) 电子锁及应用其的门禁系统
CN212027424U (zh) 一种内置锁芯的门把手
CN107780719A (zh) 一种自动门锁
CN107605252A (zh) 一种电动锁芯以及包括该电动锁芯的智能门锁
CN107130855A (zh) 镶嵌式电子防盗锁及具有该锁的门
CN107989490B (zh) 一种双锁芯电气柜锁
CN109267828A (zh) 一种一对多电子钥匙及与之配合的防盗锁
CN207110703U (zh) 电脑钥匙及其适配的锁芯和锁具
CN109339586A (zh) 一种具有互锁功能的防撬锁芯结构
CN216341517U (zh) 一种带有防盗功能的智能门禁系统
CN207377290U (zh) 一种防盗门防撬锁体
CN107191073B (zh) 一种磁性锁芯、磁性锁及其钥匙
CN201865440U (zh) 电动推杆钳式锁
CN207228814U (zh) 电子锁及应用其的门禁系统
CN204402200U (zh) 一种具有较高匙密率的电子防盗箱柜锁
CN209620844U (zh) 一种一对多电子钥匙及与之配合的防盗锁
CN204402190U (zh) 一种具有较高匙密率的防盗电子锁
CN207526254U (zh) 一种镶嵌式电子防盗锁及具有该锁的门
CN207553793U (zh) 一种自动门锁
CN206174692U (zh) 配电设备柜智能电子防盗锁
CN217054684U (zh) 一种多柱弹子锁芯
JP4202501B2 (ja) 安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07

Address after: 519000, building sixth, room 609, room 10, main building, No.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Harbour Road, Tang Wan Town, Guangdong, Zhuhai,

Patentee after: Zhuhai Uni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No. 102, silver birch Road, Xiangzhou District, Guangdong, Zhuhai

Patentee before: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2

Address after: 519000 No. 68, Jinhong seventh Road, Jinding Industrial Park, high tech Zone,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9000 unit G, room 609, 6th floor, main building, No.10, Keji 1st Road, Gangwan Avenue, Tangjiawan Town,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uhai Uni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