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106477U - 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106477U
CN207106477U CN201720610870.XU CN201720610870U CN207106477U CN 207106477 U CN207106477 U CN 207106477U CN 201720610870 U CN201720610870 U CN 201720610870U CN 207106477 U CN207106477 U CN 207106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rake
control
valve body
encl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108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峰
南黄河
毛华东
何冰
黑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anxi Railwa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7206108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106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106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10647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属于静液压驱动车辆技术领域,解决现有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过程中制动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包括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的反馈制动部分和全液压制动部分,全液压制动部分包括行车制动阀,行车制动阀的压力控制口与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的反馈制动部分的先导压力口连通。本实用新型采用了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反馈制动与全液压制动相匹配的方式进行制动,不仅减少了行车制动器的磨损,同时也提高了车辆制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静液压驱动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静液压传动系统因其具有功率体积比大、调速范围广、启动转矩大、元部件布置灵活、换向方便、控制方式多样、功率利用合理、易于实现过载保护、易于进行远距离遥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行走车辆的驱动中。
现有技术的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采用闭式行走回路所具备的液压反馈制动系统,当需要制动时,松开油门发动机的转速将降低并伴随着闭式柱塞泵排量的减小,但由于机械的惯性作用,闭式柱塞马达仍高速旋转,此时会出现闭式柱塞泵的输出流量小于闭式柱塞马达的需求,闭式柱塞马达出口阻力增大,在闭式柱塞马达轴上建立起反向扭矩阻止车辆行驶,车辆动能将通过车轮反过来驱动闭式柱塞马达使其在泵的工况下运行,并在闭式柱塞马达出油口建立起压力,迫使闭式柱塞泵按马达工况拖动发动机运转,车辆的动能将转化为热能由发动机和液压系统中的冷却器吸收并耗散掉,从而起到制动效果。该类制动形式主要用于经常在水平路面或坡度不大的路面上行驶且速度较低的静液压驱动车辆,一旦闭式行走回路的管路破裂,整车则会丧失制动能力。
另一种制动系统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闭式行走回路自身所具备的液压反馈制动,另一部分是安装在每个轮端的行车制动器,采用的是全液压制动形式。该类制动形式主要用于载荷较大、速度较高、在坡度较大的路面上行驶的静液压驱动车辆。由于这两部分制动系统彼此独立,从而造成该类车辆在紧急制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发动机熄火现象,继而造成整车失去动力,存在无法转向等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是由于在紧急制动过程中全液压制动系统制动功率和闭式系统消耗的驱动功率之和大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而造成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行走制动系统的液压反馈制动和全液压制动相协调,有效解决了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过程中制动的安全性,确保车辆及人员运输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包括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的反馈制动部分和全液压制动部分,全液压制动部分包括行车制动阀,行车制动阀的压力控制口与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的反馈制动部分的先导压力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反馈制动部分包括闭式柱塞泵、闭式柱塞马达、先导控制手柄以及齿轮泵,
所述的闭式柱塞泵是DA控制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闭式柱塞泵中斜盘的摆角由先导压力口的压力所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的行车制动阀包括两个三位三通比例式减压阀与一个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两个三位三通比例式减压阀包括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和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为控制阀、其进油口为压力控制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全液压制动部分还包括Ⅰ号蓄能器、Ⅱ号蓄能器、第一前轮制动器、第二前轮制动器、第一后轮制动器、第二后轮制动器以及充液阀;
所述的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有行车制动进油口Ⅰ、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Ⅰ和行车制动回油口Ⅰ,所述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中设置有行车制动进油口Ⅱ、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Ⅱ和行车制动回油口Ⅱ,所述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有压力控制回油口;
所述的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和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进油口Ⅰ和行车制动进油口Ⅱ分别与Ⅰ号蓄能器和Ⅱ号蓄能器连接,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工作油口与第一前轮制动器和第二前轮制动器连接,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工作油口与第一后轮制动器和第二后轮制动器连接,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回油口、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回油口以及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的压力控制回油口通过液压管路分别与液压油箱连接;
所述的充液阀为双回路充液阀、设置有充液工作油口Ⅰ、充液工作油口Ⅱ、充液进油口、充液回油口以及其他工作油口,充液工作油口Ⅰ和充液工作油口Ⅱ分别与Ⅰ号蓄能器和Ⅱ号蓄能器连接,所述的充液进油口与齿轮泵的出油口连接,充液回油口与液压油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行车制动阀包括控制阀芯堵盖、控制阀芯回位弹簧、控制阀芯、控制阀体、弹簧座组件Ⅱ、控制弹簧、防尘罩Ⅱ以及控制阀芯套筒,所述的控制阀体内安装有控制阀芯,控制阀芯下端下方有限制其向下运动极限位置的控制阀芯堵盖,控制阀芯下端与控制阀芯堵盖之间有控制阀芯回位弹簧,控制阀芯堵盖与控制阀体之间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密封;控制阀芯上端的极限位置由定位环Ⅱ和卡环Ⅱ限制,定位环Ⅱ放置于控制阀体内部的台肩上,由安装在控制阀体内部卡槽中的卡环Ⅱ固定,控制阀芯上部设置有弹簧座组件Ⅱ、控制弹簧以及控制阀芯套筒,控制阀体与控制阀芯套筒之间密封,在控制阀体与控制阀芯套筒外部设置有防尘罩Ⅱ;
控制阀芯与控制阀体构成了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即比例式二通减压阀,在控制阀芯内部设置有反馈油孔,在外边缘设置有均压槽。
进一步地,所述的行车制动阀还包括上阀体总成和下阀体总成,
所述的下阀体总成包括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双回路制动阀回位弹簧、下阀体以及下阀芯,所述的上阀体总成包括上阀芯、上阀体、定位环Ⅰ、卡环Ⅰ、弹簧座组件Ⅰ、矩形弹簧、调压弹簧、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以及防尘罩Ⅰ,
所述的上阀体与下阀体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密封,在上阀体与下阀体内同一直线方向上安装有上阀芯和下阀芯,下阀芯下端下方有限制其向下运动的极限位置的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下阀芯下端与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之间有双回路制动阀回位弹簧,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与下阀体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密封;上阀芯上端的极限位置由定位环Ⅰ和卡环Ⅰ限制,定位环Ⅰ放置于上阀体内部的台肩上,由安装在上阀体内部卡槽中的卡环Ⅰ固定,上阀芯上部设置有弹簧座组件Ⅰ、矩形弹簧、调压弹簧以及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上阀体与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之间密封,在上阀体与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外部设置有防尘罩Ⅰ,
上阀芯和下阀芯分别与上阀体和下阀体构成了三位三通比例式减压阀,在上阀芯和下阀芯内部均设置有反馈油孔,在外边缘设置有均压槽。
进一步地,所述上阀芯的直径大于下阀芯的直径。
进一步地,其还包括踏板总成,所述踏板总成包括连杆、滚轮、滚轮转动轴、制动踏板、螺母、螺栓Ⅱ以及踏板转动轴,
制动踏板通过踏板转动轴与连杆连接,制动踏板同时通过滚轮转动轴与滚轮连接并垂直作用于压缩杆进一步作用于连杆并进一步作用于控制阀芯套筒和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
制动踏板和连杆之间设置有限定制动踏板绕踏板转动轴旋转的角度的螺栓Ⅱ。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阀总成与上阀体总成通过安装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闭式柱塞泵是DA控制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闭式柱塞泵中斜盘控制口也即先导压力口与行车制动阀的压力控制口连通,
所述的闭式柱塞马达是DA控制型双向变量斜盘式轴向柱塞马达,
所述的先导控制手柄是直动减压式控制阀,由两个三通减压阀采用并联结构组成;
所述的齿轮泵是外啮合齿轮泵;
所述的充液阀是双回路充液阀,同时为Ⅰ号蓄能器和Ⅱ号蓄能器进行充液;
所述的Ⅰ号蓄能器、Ⅱ号蓄能器是皮囊式蓄能器;
所述的第一前轮制动器、第二前轮制动器、第一后轮制动器以及第二后轮制动器是液压制动弹簧释放型湿式制动器,
所述的闭式柱塞泵的泵工作油口Ⅰ和泵工作油口Ⅱ与闭式柱塞马达(2)的马达工作油口Ⅰ和马达工作油口Ⅱ连接,闭式柱塞泵的泵先导信号口Ⅰ和泵先导信号口Ⅱ分别与先导控制手柄的手柄工作油口Ⅰ和手柄工作油口Ⅱ连接,闭式柱塞泵的泵吸油口和泵泄油口分别与液压油箱连接,闭式柱塞泵的泵控制压力口Ⅰ和泵控制压力口Ⅱ通过液压管路分别与闭式柱塞马达的马达先导信号口Ⅰ和马达先导信号口Ⅱ连接,闭式柱塞泵的补油压力口与先导控制手柄的手柄进油口连接:
先导控制手柄的手柄回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
齿轮泵的吸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出油口还通过液压管路与溢流阀的进油口连接;
溢流阀的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连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采用了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反馈制动与全液压制动相匹配的方式进行制动,不仅减少了行车制动器的磨损,同时也提高了车辆制动的安全性;
2、采用了两个三位三通比例式减压阀与一个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的行车制动阀,实现了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反馈制动与全液压制动的有机结合,消除了紧急制动过程中的发动机熄火现象。
3、全液压制动采用了双回路制动形式,当一个回路出现故障时,另一个回路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从而使整车制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行车制动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闭式柱塞泵,2-闭式柱塞马达,3-先导控制手柄,4-齿轮泵,5-充液阀,6-Ⅰ号蓄能器,7-Ⅱ号蓄能器,8-液压油箱,9-第一前轮制动器,10-第二前轮制动器,11-第一后轮制动器,12-第二后轮制动器,13-溢流阀,14-行车制动阀,
14.1-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14.2-双回路制动阀回位弹簧,14.3-下阀体,14.4-下阀芯,14.5-上阀芯,14.6-上阀体,14.7-定位环Ⅰ,14.8-卡环Ⅰ,14.9-弹簧座组件Ⅰ,14.10-矩形弹簧,14.11-调压弹簧,14.12-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14.13-防尘罩Ⅰ,14.14-O型密封圈Ⅰ,14.15-O型密封圈Ⅱ,14.16-控制阀芯堵盖,14.17-O型密封圈Ⅲ,14.18-控制阀芯回位弹簧,14.19-控制阀芯,14.20-控制阀体,14.21-弹簧座组件Ⅱ,14.22-控制弹簧,14.23-Y型密封圈Ⅱ,14.24-X型密封圈Ⅱ,14.25-防尘罩Ⅱ,14.26-螺栓Ⅰ,14.27-安装板,14.28-连杆,14.29-滚轮,14.30-滚轮转动轴,14.31-制动踏板,14.32-螺母,14.33-螺栓Ⅱ,14.34-踏板转动轴,14.35-控制阀芯套筒,14.36-定位环Ⅱ,14.37-卡环Ⅱ,14.38-调整垫片,14.39-Y型密封圈Ⅰ,14.40-X型密封圈Ⅰ,14.41-压缩杆,
P1-行车制动进油口Ⅰ,A1-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Ⅰ,T1-行车制动回油口Ⅰ,P2-行车制动进油口Ⅱ,A2-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Ⅱ,T2-行车制动回油口Ⅱ,P3-压力控制口, T3-压力控制回油口,Ps-先导压力口,
A3-充液工作油口Ⅰ,A4-充液工作油口Ⅱ,P4-充液进油口,T4-充液回油口,O-其他工作油口,
A9-泵工作油口Ⅰ,A10-泵工作油口Ⅱ,S-泵吸油口,T6-泵泄油口,A5-马达工作油口Ⅰ,A6-马达工作油口Ⅱ,Y1-泵先导信号口Ⅰ,Y2-泵先导信号口Ⅱ,A7-手柄工作油口Ⅰ,A8-手柄工作油口Ⅱ,P5-手柄进油口,T5-手柄回油口,Y3-马达先导信号口Ⅰ,Y4-马达先导信号口Ⅱ,X1-泵控制压力口Ⅰ,X2-泵控制压力口Ⅱ,Fa-补油压力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包括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的反馈制动部分和全液压制动部分,全液压制动部分包括行车制动阀14,行车制动阀14的压力控制口P3与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的反馈制动部分的先导压力口Ps连通。
所述的反馈制动部分包括闭式柱塞泵1、闭式柱塞马达2、先导控制手柄3以及齿轮泵4,所述的全液压制动部分还包括行车制动阀14、Ⅰ号蓄能器6、Ⅱ号蓄能器7、第一前轮制动器9、第二前轮制动器10、第一后轮制动器11、第二后轮制动器12以及充液阀5。
所述的闭式柱塞泵1是DA控制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DA控制阀生成的控制压力Ps与发动机的转速成比例,闭式柱塞泵1中斜盘的摆角由先导压力口Ps的压力所控制。
所述的闭式柱塞泵1是DA控制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马达斜盘的摆角由DA控制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生成的与发动机转速相关的控制压力以及系统工作压力一起调节;闭式柱塞泵1中先导压力口Ps与行车制动阀14的压力控制口P3连通,
所述的闭式柱塞马达2是DA控制型双向变量斜盘式轴向柱塞马达,
所述的先导控制手柄3是直动减压式控制阀,由两个三通减压阀采用并联结构组成;
所述的齿轮泵4是外啮合齿轮泵;
所述的充液阀5是双回路充液阀,同时为Ⅰ号蓄能器6和Ⅱ号蓄能器7进行充液;
所述的Ⅰ号蓄能器6、Ⅱ号蓄能器7是皮囊式蓄能器;
所述的第一后轮制动器11、第二后轮制动器12、第一前轮制动器9以及第二前轮制动器10是液压制动弹簧释放型湿式制动器,
所述的闭式柱塞泵1的泵工作油口ⅠA9和泵工作油口ⅡA10与闭式柱塞马达2的马达工作油口ⅠA5和马达工作油口ⅡA6连接,闭式柱塞泵1的泵先导信号口ⅠY1和泵先导信号口ⅡY2分别与先导控制手柄3的手柄工作油口ⅠA7和手柄工作油口ⅡA8连接,闭式柱塞泵1的泵吸油口S和泵泄油口T6分别与液压油箱8连接,闭式柱塞泵1的泵控制压力口ⅠX1和泵控制压力口ⅡX2通过液压管路分别与闭式柱塞马达2的马达先导信号口ⅠY3和马达先导信号口ⅡY4连接,闭式柱塞泵1的补油压力口Fa与先导控制手柄3的手柄进油口P5连接:
先导控制手柄3的手柄回油口T5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8连接;
齿轮泵4的吸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8连接,出油口还通过液压管路与溢流阀13的进油口连接;
溢流阀13的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8连接。
所述的行车制动阀14包括两个三位三通比例式减压阀与一个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两个三位三通比例式减压阀包括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和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为控制阀、其进油口为压力控制口P3
所述的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有行车制动进油口ⅠP1、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ⅠA1和行车制动回油口ⅠT1,所述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中设置有行车制动进油口ⅡP2、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ⅡA2和行车制动回油口ⅡT2,所述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有压力控制回油口T3
所述的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和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进油口ⅠP1和行车制动进油口ⅡP2分别与Ⅰ号蓄能器6和Ⅱ号蓄能器7连接,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工作油口A1与第一前轮制动器9和第二前轮制动器10连接,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工作油口A2与第一后轮制动器11和第二后轮制动器12连接,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回油口T1、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回油口T2以及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的压力控制回油口T3通过液压管路分别与液压油箱8连接;
所述的充液阀5为双回路充液阀、设置有充液工作油口ⅠA3、充液工作油口ⅡA4、充液进油口P4、充液回油口T4以及其他工作油口O,充液工作油口ⅠA3和充液工作油口ⅡA4分别与Ⅰ号蓄能器6和Ⅱ号蓄能器7连接,所述的充液进油口P4与齿轮泵4的出油口连接,充液回油口T4与液压油箱8连接。
所述的行车制动阀14从结构上包括控制阀总成、上阀体总成、下阀体总成以及踏板总成。控制阀总成包括控制阀芯堵盖14.16、控制阀芯回位弹簧14.18、控制阀芯14.19、控制阀体14.20、弹簧座组件Ⅱ14.21、控制弹簧14.22、防尘罩Ⅱ14.25以及控制阀芯套筒14.35,所述的控制阀体14.20内安装有控制阀芯14.19,控制阀芯14.19下端下方有限制其向下运动极限位置的控制阀芯堵盖14.16,控制阀芯14.19下端与控制阀芯堵盖14.16之间有控制阀芯回位弹簧14.18,控制阀芯堵盖14.16与控制阀体14.20之间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密封;控制阀芯14.19上端的极限位置由定位环Ⅱ14.36和卡环Ⅱ14.37限制,定位环Ⅱ14.36放置于控制阀体14.20内部的台肩上,由安装在控制阀体14.20内部卡槽中的卡环Ⅱ14.37固定,控制阀芯14.19上部设置有弹簧座组件Ⅱ14.21、控制弹簧14.22以及控制阀芯套筒14.35,控制阀体14.20与控制阀芯套筒14.35之间密封,在控制阀体14.20与控制阀芯套筒14.35外部设置有防尘罩Ⅱ14.25;控制阀芯14.19与控制阀体14.20构成了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在控制阀芯14.19内部设置有反馈油孔,在外边缘设置有均压槽。
所述的下阀体总成包括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14.1、双回路制动阀回位弹簧14.2、下阀体14.3以及下阀芯14.4,所述的上阀体总成包括上阀芯14.5、上阀体14.6、定位环Ⅰ14.7、卡环Ⅰ14.8、弹簧座组件Ⅰ14.9、矩形弹簧14.10、调压弹簧14.11、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14.12以及防尘罩Ⅰ14.13,所述的上阀体14.6与下阀体14.3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密封,在上阀体14.6与下阀体14.3内同一直线方向上安装有上阀芯14.5和下阀芯14.4,下阀芯14.4下端下方有限制其向下运动的极限位置的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14.1,下阀芯14.4下端与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14.1之间有双回路制动阀回位弹簧14.2,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14.1与下阀体14.3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密封;上阀芯14.5上端的极限位置由定位环Ⅰ14.7和卡环Ⅰ14.8限制,定位环Ⅰ14.7放置于上阀体14.6内部的台肩上,由安装在上阀体14.6内部卡槽中的卡环Ⅰ14.8固定,上阀芯14.5上部设置有弹簧座组件Ⅰ14.9、矩形弹簧14.10、调压弹簧14.11以及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14.12,上阀体14.6与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14.12之间密封,在上阀体14.6与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14.12外部设置有防尘罩Ⅰ14.13,上阀芯14.5和下阀芯14.4分别与上阀体14.6和下阀体14.3构成了三位三通比例式减压阀,在上阀芯14.5和下阀芯14.4内部均设置有反馈油孔,在外边缘设置有均压槽。所述上阀芯14.5的直径大于下阀芯14.4的直径。控制阀总成与上阀体总成通过安装板14.27连接。
所述踏板总成包括连杆14.28、滚轮14.29、滚轮转动轴14.30、制动踏板14.31、螺母14.32、螺栓Ⅱ14.33以及踏板转动轴14.34,制动踏板14.31通过踏板转动轴14.34与连杆14.28连接,制动踏板14.31同时通过滚轮转动轴14.30与滚轮14.29连接并垂直作用于压缩杆14.41进一步作用于连杆14.28并进一步作用于控制阀芯套筒14.35和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14.12,制动踏板14.31和连杆14.28之间设置有限定制动踏板14.31绕踏板转动轴14.34旋转的角度的螺栓Ⅱ14.3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一、行走过程:闭式柱塞泵1输出的高压油直接驱动闭式柱塞马达2,闭式柱塞泵1通过先导控制手柄3控制其斜盘的摆角方向,进而控制静液压驱动车辆的前进、后退以及停止,先导控制手柄3中的压力油由闭式柱塞泵1内置的定量齿轮泵提供;
当发动机的转速较低时,由闭式柱塞泵1内置的定量齿轮泵通过DA控制阀生成的控制压力较低,闭式柱塞马达2的排量不受控制压力(即压力控制口P3的压力)控制保持为全排量,在此过程中整车的调速由闭式柱塞泵1排量的变化来完成;
当发动机的转速达到某一特定值时,控制压力增大并开始控制闭式柱塞马达2排量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发动机的转速越高,控制压力越大闭式柱塞马达2的排量越小,系统工作压力越大闭式柱塞马达2的排量越大,整车的调速由闭式柱塞泵1排量和闭式柱塞马达2排量的同时变化来完成;
在行走过程中,当负载增大到超过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后,发动机转速下降,闭式柱塞泵1内置的定量齿轮泵的流量减小,DA控制阀生成的控制压力减小,使斜盘角度变小,从而使泵的排量减小,降低整车的行走速度;当负载减小时,发动机转速升高,内置的定量齿轮泵的流量增大,DA控制阀生成的控制压力增大,使斜盘角度变大,从而使闭式柱塞泵1的排量增大,整车的行走速度提高。
二、制动过程:踩下行车制动阀14的制动踏板时(行程较小),行车制动阀14中的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的压力控制口P3与压力控制回油口T3连通,从而使DA控制阀生成的控制压力(即Ps口的压力)成比例的减小,进而使闭式柱塞泵1的排量减小,此时闭式柱塞泵1输出的流量小于闭式柱塞马达2的需求,闭式柱塞马达2出口阻力增大,在其轴上建立起反向扭矩阻止车辆行驶,产生液压反馈制动效果。
继续踩下行车制动阀14的制动踏板(行程较大),行车制动阀14中的两个三位三通比例式减压阀的行车制动进油口ⅠP1和行车制动进油口ⅡP2分别与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ⅠA1和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ⅡA2连通,Ⅰ号蓄能器6和Ⅱ号蓄能器7中的压力油经行车制动阀14减压后分别进入第一前轮制动器9、第二前轮制动器10和第一后轮制动器11、第二后轮制动器12,实现了全液压制动。
在全液压制动过程中,当Ⅰ号蓄能器6和Ⅱ号蓄能器7中的任意一个蓄能器中的压力值低于充液阀5的下限值时,齿轮泵4通过充液阀5对蓄能器进行充液,当两个蓄能器中的压力值都大于充液阀5的上限值时,充液阀5关闭,停止对蓄能器充液。Ⅰ号蓄能器6和Ⅱ号蓄能器7与充液阀5形成的两个回路是相对独立的,当一个回路出现故障时,另一个回路仍然能够正常工作,使整车的制动更加安全可靠。
在整个制动过程中,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的反馈制动与全液压制动有机结合,不仅使全液压制动系统制动功率和闭式系统消耗的驱动功率之和小于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消除了紧急制动过程中的发动机熄火现象,而且采用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反馈制动先制动、全液压制动后制动的方式,有效减少了前后轮制动器的磨损,同时全液压制动采用了双回路制动形式,进一步提高了车辆制动的安全性。
行车制动阀14的工作原理如下:
未踩下制动踏板14.31时(初始状态),控制阀芯14.19在控制阀芯回位弹簧14.18的作用下顶在定位环Ⅱ14.36上,定位环Ⅱ14.36由于卡环Ⅱ14.37的作用而固定不动,此时压力控制口P3与压力控制回油口T3之间处于断开状态;上阀芯14.5和下阀芯14.4在双回路制动阀回位弹簧14.2的作用下顶在定位环14.7Ⅰ上,定位环Ⅰ14.7由于卡环Ⅰ14.8的作用而固定不动,此时行车制动进油口ⅠP1和行车制动进油口ⅡP2分别与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ⅠA1和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ⅡA2处于断开状态,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ⅠA1和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ⅡA2分别与行车制动回油口ⅠT1和行车制动回油口ⅡT2处于相通状态。
踩下制动踏板14.31时行程较小,踏板力通过压缩杆14.41及控制阀芯套筒35作用于控制弹簧14.22,进而通过弹簧座组件Ⅱ14.21、控制阀芯14.19作用于控制阀芯回位弹簧14.18,使控制阀芯14.19下移,使压力控制口P3与压力控制回油口T3相通,通过节流孔的作用使压力控制口P3的压力减小,进而使闭式柱塞泵1的控制压力减小,从而使闭式柱塞泵1的排量减小,此时闭式柱塞泵1输出的流量小于闭式柱塞马达2的需求,闭式柱塞马达2出口阻力增大,在其轴上建立起反向扭矩阻止车辆行驶,产生静液压反馈制动效果。
继续踩下制动踏板14.31时行程较大,直到某一特定的位移,此时踏板力通过压缩杆14.41及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14.12作用于调压弹簧11,进而通过弹簧座组件Ⅰ14.9、上阀芯14.5、下阀芯14.4作用于双回路制动阀回位弹簧14.2,使上阀芯14.5、下阀芯14.4下移,分别使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ⅠA1和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ⅡA2与行车制动回油口ⅠT1和行车制动回油口ⅡT2之间的油路关闭,同时使行车制动进油口ⅠP1和行车制动进油口ⅡP2分别与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ⅠA1和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ⅡA2处于相通状态,此时Ⅰ号蓄能器6和Ⅱ号蓄能器7中的压力油经分别进入第一前轮制动器9、第二前轮制动器10和第一后轮制动器11、第二后轮制动器12,实现了全液压制动。
在制动过程中,控制阀芯19先起作用,将闭式柱塞泵1中控制压力减小,实现静液压反馈制动,然后上阀芯14.5和下阀芯14.4再起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小了行车制动器的磨损,充分利用了静液压反馈制动,保证了车辆运行的安全、可靠。

Claims (9)

1.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包括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的反馈制动部分和全液压制动部分,全液压制动部分包括行车制动阀(14),其特征在于行车制动阀(14)的压力控制口(P3)与静液压闭式行走系统的反馈制动部分的先导压力口(Ps)连通,
所述的反馈制动部分包括闭式柱塞泵(1)、闭式柱塞马达(2)、先导控制手柄(3)以及齿轮泵(4),
所述的闭式柱塞泵(1)是DA控制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闭式柱塞泵(1)中斜盘的摆角由先导压力口(Ps)的压力所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车制动阀(14)包括两个三位三通比例式减压阀与一个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两个三位三通比例式减压阀包括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和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为控制阀、其进油口为压力控制口(P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全液压制动部分还包括Ⅰ号蓄能器(6)、Ⅱ号蓄能器(7)、第一前轮制动器(9)、第二前轮制动器(10)、第一后轮制动器(11)、第二后轮制动器(12)以及充液阀(5);
所述的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有行车制动进油口Ⅰ(P1)、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Ⅰ(A1)和行车制动回油口Ⅰ(T1),所述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中设置有行车制动进油口Ⅱ(P2)、行车制动工作油口Ⅱ(A2)和行车制动回油口Ⅱ(T2),所述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有压力控制回油口(T3);
所述的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和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进油口Ⅰ(P1)和行车制动进油口Ⅱ(P2)分别与Ⅰ号蓄能器(6)和Ⅱ号蓄能器(7)连接,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工作油口(A1)与第一前轮制动器(9)和第二前轮制动器(10)连接,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工作油口(A2)与第一后轮制动器(11)和第二后轮制动器(12)连接,第一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回油口(T1)、第二比例式三通减压阀的行车制动回油口(T2)以及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的压力控制回油口(T3)通过液压管路分别与液压油箱(8)连接;
所述的充液阀(5)为双回路充液阀、设置有充液工作油口Ⅰ(A3)、充液工作油口Ⅱ(A4)、充液进油口(P4)、充液回油口(T4)以及其他工作油口(O),充液工作油口Ⅰ(A3)和充液工作油口Ⅱ(A4)分别与Ⅰ号蓄能器(6)和Ⅱ号蓄能器(7)连接,所述的充液进油口(P4)与齿轮泵(4)的出油口连接,充液回油口(T4)与液压油箱(8)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车制动阀(14)包括控制阀总成,控制阀总成包括控制阀芯堵盖(14.16)、控制阀芯回位弹簧(14.18)、控制阀芯(14.19)、控制阀体(14.20)、弹簧座组件Ⅱ(14.21)、控制弹簧(14.22)、防尘罩Ⅱ(14.25)以及控制阀芯套筒(14.35),所述的控制阀体(14.20)内安装有控制阀芯(14.19),控制阀芯(14.19)下端下方有限制其向下运动极限位置的控制阀芯堵盖(14.16),控制阀芯(14.19)下端与控制阀芯堵盖(14.16)之间有控制阀芯回位弹簧(14.18),控制阀芯堵盖(14.16)与控制阀体(14.20)之间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密封;控制阀芯(14.19)上端的极限位置由定位环Ⅱ(14.36)和卡环Ⅱ(14.37)限制,定位环Ⅱ(14.36)放置于控制阀体(14.20)内部的台肩上,由安装在控制阀体(14.20)内部卡槽中的卡环Ⅱ(14.37)固定,控制阀芯(14.19)上部设置有弹簧座组件Ⅱ(14.21)、控制弹簧(14.22)以及控制阀芯套筒(14.35),控制阀体(14.20)与控制阀芯套筒(14.35)之间密封,在控制阀体(14.20)与控制阀芯套筒(14.35)外部设置有防尘罩Ⅱ(14.25);
控制阀芯(14.19)与控制阀体(14.20)构成了两位两通比例式减压阀,即比例式二通减压阀,在控制阀芯(14.19)内部设置有反馈油孔,在外边缘设置有均压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行车制动阀(14)还包括上阀体总成和下阀体总成,
所述的下阀体总成包括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14.1)、双回路制动阀回位弹簧(14.2)、下阀体(14.3)以及下阀芯(14.4),所述的上阀体总成包括上阀芯(14.5)、上阀体(14.6)、定位环Ⅰ(14.7)、卡环Ⅰ(14.8)、弹簧座组件Ⅰ(14.9)、矩形弹簧(14.10)、调压弹簧(14.11)、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14.12)以及防尘罩Ⅰ(14.13),
所述的上阀体(14.6)与下阀体(14.3)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密封,在上阀体(14.6)与下阀体(14.3)内同一直线方向上安装有上阀芯(14.5)和下阀芯(14.4),下阀芯(14.4)下端下方有限制其向下运动的极限位置的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14.1),下阀芯(14.4)下端与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14.1)之间有双回路制动阀回位弹簧(14.2),双回路制动阀芯堵盖(14.1)与下阀体(14.3)固定连接、且相互之间密封;上阀芯(14.5)上端的极限位置由定位环Ⅰ(14.7)和卡环Ⅰ(14.8)限制,定位环Ⅰ(14.7)放置于上阀体(14.6)内部的台肩上,由安装在上阀体(14.6)内部卡槽中的卡环Ⅰ(14.8)固定,上阀芯(14.5)上部设置有弹簧座组件Ⅰ(14.9)、矩形弹簧(14.10)、调压弹簧(14.11)以及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14.12),上阀体(14.6)与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14.12)之间密封,在上阀体(14.6)与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14.12)外部设置有防尘罩Ⅰ(14.13),
上阀芯(14.5)和下阀芯(14.4)分别与上阀体(14.6)和下阀体(14.3)构成了三位三通比例式减压阀,在上阀芯(14.5)和下阀芯(14.4)内部均设置有反馈油孔,在外边缘设置有均压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阀芯(14.5)的直径大于下阀芯(14.4)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踏板总成,所述踏板总成包括连杆(14.28)、滚轮(14.29)、滚轮转动轴(14.30)、制动踏板(14.31)、螺母(14.32)、螺栓Ⅱ(14.33)以及踏板转动轴(14.34),
制动踏板(14.31)通过踏板转动轴(14.34)与连杆(14.28)连接,制动踏板(14.31)同时通过滚轮转动轴(14.30)与滚轮(14.29)连接并垂直作用于压缩杆(14.41)进一步作用于连杆(14.28)并进一步作用于控制阀芯套筒(14.35)和双回路制动阀芯套筒(14.12),
制动踏板(14.31)和连杆(14.28)之间设置有限定制动踏板(14.31)绕踏板转动轴(14.34)旋转的角度的螺栓Ⅱ(14.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总成与上阀体总成通过安装板(14.27)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闭式柱塞泵(1)是DA控制型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闭式柱塞泵(1)中斜盘控制口也即先导压力口(Ps)与行车制动阀(14)的压力控制口(P3)连通,
所述的闭式柱塞马达(2)是DA控制型双向变量斜盘式轴向柱塞马达,
所述的先导控制手柄(3)是直动减压式控制阀,由两个三通减压阀采用并联结构组成;
所述的齿轮泵(4)是外啮合齿轮泵;
所述的充液阀(5)是双回路充液阀,同时为Ⅰ号蓄能器(6)和Ⅱ号蓄能器(7)进行充液;
所述的Ⅰ号蓄能器(6)、Ⅱ号蓄能器(7)是皮囊式蓄能器;
所述的第一前轮制动器(9)、第二前轮制动器(10)、第一后轮制动器(11)以及第二后轮制动器(12)是液压制动弹簧释放型湿式制动器,
所述的闭式柱塞泵(1)的泵工作油口Ⅰ(A9)和泵工作油口Ⅱ(A10)与闭式柱塞马达(2)的马达工作油口Ⅰ(A5)和马达工作油口Ⅱ(A6)连接,闭式柱塞泵(1)的泵先导信号口Ⅰ(Y1)和泵先导信号口Ⅱ(Y2)分别与先导控制手柄(3)的手柄工作油口Ⅰ(A7)和手柄工作油口Ⅱ(A8)连接,闭式柱塞泵(1)的泵吸油口(S)和泵泄油口(T6)分别与液压油箱(8)连接,闭式柱塞泵(1)的泵控制压力口Ⅰ(X1)和泵控制压力口Ⅱ(X2)通过液压管路分别与闭式柱塞马达(2)的马达先导信号口Ⅰ(Y3)和马达先导信号口Ⅱ(Y4)连接,闭式柱塞泵(1)的补油压力口(Fa)与先导控制手柄(3)的手柄进油口(P5)连接:
先导控制手柄(3)的手柄回油口(T5)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8)连接;
齿轮泵(4)的吸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8)连接,出油口还通过液压管路与溢流阀(13)的进油口连接;
溢流阀(13)的出油口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8)连接。
CN201720610870.XU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106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0870.XU CN207106477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10870.XU CN207106477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106477U true CN207106477U (zh) 2018-03-16

Family

ID=61594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10870.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106477U (zh) 2017-05-27 2017-05-27 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1064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3011A (zh) * 2021-09-14 2021-12-07 青岛纳惟信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3011A (zh) * 2021-09-14 2021-12-07 青岛纳惟信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9349B (zh) 用于能量回收和利用的液压系统及工程机械车辆
CN105459804B (zh) 轮毂马达液压混合动力系统
CN104832464B (zh) 一种旋挖钻机主卷扬下放势能回收装置
CN102241379A (zh) 节能型行走式液压搬运机械
CN104929999B (zh) 全液压行走控制系统
CN205478612U (zh) 一种工程机械液压制动系统
CN106740081A (zh)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四驱控制系统
CN108297639A (zh) 一种智能控制纯电动分布式多轮移动平台的控制方法
CN207128877U (zh) 一种用于静液压传动车辆的双回路液压制动阀
CN107351827A (zh) 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
CN205365566U (zh) 机电制动助力装置
CN208149301U (zh) 一种集成液压辅助气制动装置的驱动桥
CN203157971U (zh) 一种静液压驱动重载运输车辆的液压缓速制动控制系统
CN207106477U (zh) 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
CN103660928B (zh) 自主热交换并联闭式叉车静压驱动系统
CN206568867U (zh) 装载机串并联液压混合动力控制系统
CN106853817A (zh) 机电制动助力装置
CN107985290A (zh) 一种集成液压辅助气制动装置的驱动桥及其控制方法
CN206306839U (zh) 一种高空作业平台四驱控制系统
CN202089726U (zh) 一种节能型行走式液压搬运机械
CN110645231A (zh) 蓄能器辅助驱动与回收的车辆电控液驱实验台架系统
CN105883691A (zh) 一种带液压助力制动的叉车液压系统
CN108327470A (zh) 一种智能控制液压悬挂装置的纯电动分布式多轮移动平台
CN210106456U (zh) 一种环形活塞式制动系统
CN210153116U (zh) 一种活塞制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3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317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