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3011A - 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3011A
CN113753011A CN202111072433.4A CN202111072433A CN113753011A CN 113753011 A CN113753011 A CN 113753011A CN 202111072433 A CN202111072433 A CN 202111072433A CN 113753011 A CN113753011 A CN 1137530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leeve
pressure
valve core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7243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53011B (zh
Inventor
刘相华
姜瑞雪
张仕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Naweixi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Naweixi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Naweixi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Naweixi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7243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30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3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3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53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3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5/00Construction arrangement, or operation of valves incorporated in power brake system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11/00 or B60T13/00
    • B60T15/02Application and release valves
    • B60T15/04Driver's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阀体内部形成有两个互相不连通工作腔,每个工作腔分别与一个压力油口、一个制动油口和一个油箱油口相连通,阀套固定在阀体的工作腔中,阀芯在阀套内部并与阀套滑动连接,阀芯位于上工作位置时,阀芯将制动油口和油箱油口相连通,制动油口和油箱油口均不与压力油口相连通;阀芯位于下工作位置时,阀芯将制动油口和压力油口相连通,制动油口和压力油口均不与油箱油口相连通。本发明集成装载制动功能,使系统简化、减少元件数量、便于故障查询;采用并联双路布置,灵活的设置左右两路制动系统,可输出不同的制动压力;铰接式双路踏板结构,可以保证双路制动压力输出的一致性。

Description

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
背景技术
矿用自卸车属于非公路车辆,主要用于大型露天矿山矿石的运输;矿用自卸车主要由刚性车架、发动机、传动箱、后桥总成、驾驶室总成、制动装置等组成,其中制动装置是矿用自卸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自卸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小吨位非公路自卸车普遍采用气压制动装置,大吨位非公路自卸车使用液压制动装置,气压制动装置通过踩下制动踏板阀使压缩空气进入气动执行机构使车辆制动,由于气压制动装置元件较多、管路连接复杂且制动力矩小,故不适合在大吨位自卸车上使用。液压制动装置制动力矩大、结构紧凑、在大吨位自卸车上普遍使用,但重型矿用自卸车大多工作在大型露天矿,坡度大、弯道多,因此对制动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其前后桥匹配不同制动扭矩的制动器,这就要求制动阀应该输出不同制动压力;
同时,国内外矿用自卸车属于转运车辆,装车与卸料比较频繁,为保证矿用自卸车在装车与卸料时的安全性,矿用自卸车一般都配有装载制动系统,在装料或卸料时,发动机不熄火,对前、后桥施加制动,即所谓的装载制动,由于液压先导控制的装载制动系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元件数量较多、管路连接繁琐,从而造成故障检查较困难,而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解决了现有的装载制动液压回路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只能输出一个制动压力的问题。
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包括:阀套、阀芯和阀体,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有两个互相不连通工作腔,每个工作腔分别与一个压力油口、一个制动油口和一个油箱油口相连通,所述阀套固定在阀体的工作腔中,所述阀芯在阀套内部并与阀套滑动连接,所述阀芯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阀芯将制动油口和油箱油口相连通,所述制动油口和油箱油口均不与压力油口相连通;所述阀芯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阀芯将制动油口和压力油口相连通,所述制动油口和压力油口均不与油箱油口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阀套外侧从上到下依次形成有上环形油道、中环形油道和下环形油道,所述上环形油道与油箱油口相连通,所述的中环形油道与制动油口相连通,所述下环形油道与压力油口相连通,所述上环形油道、中环形油道和下环形油道的槽底分别形成有油道通孔并通过油道通孔与阀套内部相连通,
所述阀芯外侧形成有环形槽,所述阀芯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环形槽将中环形油道和上环形油道相连通;所述阀芯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环形槽将中环形油道和下环形油道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螺堵、压帽和阀芯复位弹簧,所述阀体下方与螺堵固定连接,所述压帽位于阀体上方,所述压帽用于驱动阀芯向下运动,所述阀芯复位弹簧用于驱动阀芯向上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和阀体之间形成有先导腔,所述阀体形成有先导油口和先导油道,所述先导油口通过先导油道与先导腔相连通,所述先导腔用于驱动活塞向下运动,所述活塞用于驱动阀芯向下运动,
所述活塞套装在压帽外侧并与压帽滑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定位钢球、弹簧座、调压弹簧、铜套和压套,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有两个弹簧腔,两个弹簧腔分别位于对应的工作腔上方和对应的先导腔下方,所述定位钢球、弹簧座、调压弹簧、铜套和压套位于弹簧腔中,
所述压套位于活塞和压帽下方,所述弹簧座位于压套下方,所述调压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套和弹簧座位置固定,所述弹簧座下方镶嵌有定位钢球,所述定位钢球与弹簧座转动连接,所述阀芯上方形成有锥形凹槽,所述定位钢球下方与锥形凹槽接触;所述铜套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压套与铜套滑动连接;
所述螺堵上方形成有固定凹槽,所述阀芯下方形成有下止口,所述阀芯复位弹簧上端套装在下止口外侧并与阀芯接触,所述阀芯复位弹簧下端插入固定凹槽中并与螺堵接触;
还包括薄型螺母、挡圈和第五O型圈,所述薄型螺母与螺堵螺纹连接并将挡圈压在阀体下方,所述第五O型圈位于挡圈和阀体之间,所述第五O型圈分别与螺堵、挡圈和阀体接触,所述螺堵上方与阀套接触;
还包括第三O型圈和第四O型圈,所述第三O型圈和第四O型圈分别套装在活塞外侧,所述第三O型圈和第四O型圈外侧分别与阀体接触,所述先导腔位于第三O型圈和第四O型圈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阀芯和螺堵之间形成有反馈腔,所述阀芯内部形成有反馈油道,所述反馈油道一端与环形槽相连通,另一端与反馈腔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压帽复位弹簧、调整垫片、踏板复位弹簧和靴套,所述靴套一端与压帽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压帽复位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套和阀体接触,所述踏板复位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帽和压套接触;所述调整垫片位于调压弹簧和弹簧座之间,所述调整垫片上下两端分别与调压弹簧和弹簧座接触;
两个弹簧腔内的调压弹簧的刚度系数相同或不同,所述调压弹簧的最大弹簧力相同或不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定位套和唇形封,所述定位套位于阀体的工作腔中并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位于阀套上方并与阀套接触,所述唇形封位于定位套和阀套之间;
所述阀套外侧形成有三个密封沟槽,三个密封沟槽分别位于上环形油道、中环形油道和下环形油道下方,所述密封沟槽中安装有第一O型圈;
所述上环形油道、中环形油道和下环形油道槽底的油道通孔做圆周均匀排布;
所述阀体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和上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圈,所述第二O型圈分别与下壳体和上壳体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底座、踏板、压轮、转轴和铜套,所述底座与阀体上方固定连接,所述踏板位于底座上方并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踏板与铜套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铜套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两侧分别与压轮转动连接,所述压轮位于压帽上方并与压帽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旋转螺钉、轴用挡圈、铜套、锁紧螺母和定位螺栓,
所述踏板两侧通过旋转螺钉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两侧分别与轴用挡圈固定连接,所述轴用挡圈用于限制压轮离开转轴;所述铜套套装在转轴内侧并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铜套与铜套转动连接;所述底座上方与锁紧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螺栓与锁紧螺母螺纹连接,所述定位螺栓用于限制踏板转动的角度。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集成装载制动功能,在装载制动时,发动机不熄火,液压油从先导油口进入先导腔中驱动活塞向下运动,进而带动阀芯向下运动将压力油口和制动油口相连通,使刹车制动器工作,进行制动,不需要使用驻车制动器即可进行装载制动,使得系统简化、减少了元件数量、便于故障查询,解决了现有的装载制动液压回路复杂的问题。
(2)、采用并联双路布置,灵活的设置左右两路制动系统,可以通过更换刚度系数不同的调压弹簧来调节不同油路的制动油口输出的液压油的制动压力,解决了只能输出一个制动压力的问题。
(3)、铰接式双路踏板结构,可以保证双路制动压力输出的一致性;
(4)、采用嵌入式阀芯、阀套的结构,可避免在阀体内部加工较深且具有较高精度的孔,可大大降低加工难度;同时阀套单独加工的方式,有利于简化加工工艺、且有利于提高阀套内腔的加工精度,有利于提高成品率,有利于降低生产制造成本;阀套外侧的环形油道通过油道通孔与阀套内部相连通,如此油液在在经过阀芯和阀套时被分流,分流后的油液冲击性小,制动更顺畅,制动时的噪声更小;
(5)、制动油口通过反馈油路与反馈腔连通,当制动油口内的油压变化时,油压可通过反馈油路及时达到反馈腔,使变化后的油压作用在阀芯,使压帽受到相应的反馈力,即输出制动压力的同时,会有相应的反馈力传递给踏板,使驾驶员在踩踏踏板是会感受到成比例的压力反馈,脚感舒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本发明的液压原理图;
图3: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5: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6:本发明在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7:本发明在图6中B-B处的剖视图;
图8:本发明在图5中C-C处的剖视图;
图9:本发明阀套的立体剖视图;
图10:本发明阀芯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到图10所示,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包括:阀套8、阀芯10和阀体,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有两个互相不连通工作腔,每个工作腔分别与一个压力油口P、一个制动油口B和一个油箱油口T相连通,所述阀套8固定在阀体的工作腔中,所述阀芯10在阀套8内部并与阀套8滑动连接,所述阀芯10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阀芯10将制动油口B和油箱油口T相连通,所述制动油口B和油箱油口T均不与压力油口P相连通;所述阀芯10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阀芯10将制动油口B和压力油口P相连通,所述制动油口B和压力油口P均不与油箱油口T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阀套8外侧从上到下依次形成有上环形油道801、中环形油道802和下环形油道803,所述上环形油道801与油箱油口T相连通,所述的中环形油道802与制动油口B相连通,所述下环形油道803与压力油口P相连通,所述上环形油道801、中环形油道802和下环形油道803的槽底分别形成有油道通孔805并通过油道通孔805与阀套8内部相连通,
所述阀芯10外侧形成有环形槽103,所述阀芯10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环形槽103将中环形油道802和上环形油道801相连通;所述阀芯10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环形槽103将中环形油道802和下环形油道803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螺堵5、压帽35和阀芯复位弹簧40,所述阀体下方与螺堵5固定连接,所述压帽35位于阀体16上方,所述压帽35用于驱动阀芯10向下运动,所述阀芯复位弹簧40用于驱动阀芯10向上运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活塞16,所述活塞16和阀体之间形成有先导腔43,所述阀体形成有先导油口E和先导油道44,所述先导油口E通过先导油道44与先导腔43相连通,所述先导腔43用于驱动活塞16向下运动,所述活塞16用于驱动阀芯10向下运动,
所述活塞16套装在压帽35外侧并与压帽35滑动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定位钢球17、弹簧座18、调压弹簧20、铜套34和压套38,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有两个弹簧腔,两个弹簧腔分别位于对应的工作腔上方和对应的先导腔43下方,所述定位钢球17、弹簧座18、调压弹簧20、铜套34和压套38位于弹簧腔中,
所述压套38位于活塞16和压帽35下方,所述弹簧座18位于压套38下方,所述调压弹簧20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套38和弹簧座18位置固定,所述弹簧座18下方镶嵌有定位钢球17,所述定位钢球17与弹簧座18转动连接,所述阀芯10上方形成有锥形凹槽102,所述定位钢球17下方与锥形凹槽102接触;所述铜套34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压套38与铜套34滑动连接;
所述螺堵5上方形成有固定凹槽,所述阀芯10下方形成有下止口,所述阀芯复位弹簧40上端套装在下止口外侧并与阀芯10接触,所述阀芯复位弹簧40下端插入固定凹槽中并与螺堵5接触;
还包括薄型螺母7、挡圈6和第五O型圈42,所述薄型螺母7与螺堵5螺纹连接并将挡圈6压在阀体下方,所述第五O型圈42位于挡圈6和阀体16之间,所述第五O型圈42分别与螺堵5、挡圈6和阀体接触,所述螺堵5上方与阀套8接触;
还包括第三O型圈14和第四O型圈15,所述第三O型圈14和第四O型圈15分别套装在活塞16外侧,所述第三O型圈14和第四O型圈15外侧分别与阀体接触,所述先导腔43位于第三O型圈14和第四O型圈15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阀芯10和螺堵5之间形成有反馈腔41,所述阀芯10内部形成有反馈油道39,所述反馈油道39一端与环形槽103相连通,另一端与反馈腔41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压帽复位弹簧19、调整垫片21、踏板复位弹簧22和靴套23,所述靴套23一端与压帽3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压帽复位弹簧19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套38和阀体接触,所述踏板复位弹簧22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帽35和压套38接触;所述调整垫片21位于调压弹簧20和弹簧座18之间,所述调整垫片21上下两端分别与调压弹簧20和弹簧座18接触;
两个弹簧腔内的调压弹簧20的劲度系数相同或不同,所述调压弹簧20的最大弹力相同或不同。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定位套11和唇形封12,所述定位套11位于阀体的工作腔中并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11位于阀套8上方并与阀套8接触,所述唇形封12位于定位套11和阀套8之间;
所述阀套8外侧形成有三个密封沟槽804,三个密封沟槽804分别位于上环形油道801、中环形油道802和下环形油道803下方,所述密封沟槽804中安装有第一O型圈9;
所述上环形油道801、中环形油道802和下环形油道803槽底的油道通孔805做圆周均匀排布;
所述阀体包括下壳体1和上壳体2,所述下壳体1和上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1和上壳体2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圈13,所述第二O型圈13分别与下壳体1和上壳体2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底座3、踏板4、压轮25、转轴26和铜套23,所述底座3与阀体上方固定连接,所述踏板4位于底座3上方并与底座3转动连接,所述踏板4与铜套23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6与铜套2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6两侧分别与压轮25转动连接,所述压轮25位于压帽35上方并与压帽35接触。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还包括旋转螺钉24、轴用挡圈27、铜套30、锁紧螺母31和定位螺栓32,
所述踏板4两侧通过旋转螺钉24与底座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6两侧分别与轴用挡圈27固定连接,所述轴用挡圈27用于限制压轮25离开转轴26;所述铜套30套装在转轴26内侧并与转轴26固定连接,所述铜套30与铜套23转动连接;所述底座3上方与锁紧螺母3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螺栓32与锁紧螺母31螺纹连接,所述定位螺栓32用于限制踏板4转动的角度。
工作原理:
常态时:分别位于两个的工作腔中的两个阀芯10都位于上工作位置,两个阀芯10均将制动油口B和油箱油口T相连通。
正常工作时:压帽35受外力向下移动(人脚踏踏板4时,踏板4带动压轮25向下下压压帽35,驱动压帽35向下运动)。此时,压帽35压缩踏板复位弹簧22后下方与压套38接触,并驱动压套38向下运动。压套38压缩调压弹簧20并驱动调压弹簧20向下运动,调压弹簧20推动弹簧座18向下移动。弹簧座18通过定位钢球17推动阀芯10向下移动,阀芯10压缩阀芯复位弹簧40。其中,定位钢球17使阀芯10和弹簧座18的轴线可以不重合,阀芯10和弹簧座18轴线的轻微偏移不会影响弹簧座18下压驱动,即使弹簧座18的轴线与阀芯10的轴线产生偏差,定位钢球17和锥形凹槽802也能保证阀芯10受到与其轴线重合的向下的力,从而降低了加工成本和装配时间。
阀芯10先移动到中间工作位置,将对应的三个油口断开连通,然后阀芯10继续向下运动。
阀芯10的环形槽103逐渐与下环形油道803的油道通孔805相连通。液压油从压力油口P进入阀体内部,并依次经过下环形油道803和对应的油道通孔805进入到环形槽103中,然后经和中环形油道802槽底相连通的油道通孔805进入到中环形油道802,最终从制动油口B输出到制动器中。
一部分液压油经过中环形油道802和其对应的油道通孔805后从制动油口B流出到制动器中,另一部分液压油从环形槽103经反馈油道101进入反馈腔41中,反馈腔41的液压油给阀芯10一个向上的力,进而给压帽35一个向上的反馈力。
当踏板踩踏到一个角度时,调压弹簧20被压缩一定的行程X1;阀芯10一直处于使制动油口B和压力油口P接通与断开不断切换的位置,此时阀芯的受力趋于平稳,其上端受调压弹簧20的弹簧力,弹簧力为所选用调压弹簧20的刚度系数乘以调压弹簧20在此位置的压缩行程X1;等于其下端受反馈腔41的液压油向上的推力(反馈腔的压力即制动口B处的压强乘以阀芯截面积)与复位弹簧22弹簧力的合力;因复位弹簧22弹簧力较小,基本可以忽略;因此,制动油口B输出稳定的制动压力;随着踩踏踏板角度的加大,调压弹簧20被压缩的行程也相应加大,阀芯上端所受的弹簧力也相应的加大,因此反馈腔41处的液压油压力也相应的加大,来维持阀芯受力的平衡;制动油口B输出的制动压力也相应变大;当踏板踩踏至最大行程时,调压弹簧20的压缩行程最大,产生的弹簧力最大,反馈腔41处即制动口B处的输出压力达到最大值,即此阀设计的额定输出压力值;
其中,两个工作腔中的调压弹簧20可以采用两个不同刚度系数的弹簧,从而使两个制动油口B输出的液压油的压力不同,从而适用需要不同制动压力的制动器。由于不同刚度系数的调压弹簧20在受相同的踏板4给的向下的力时,不同的调压弹簧20的长度变化不同,所以转轴26可以转动,使两个压轮25的高度不同,以适应两个高度不同的压帽35。
本发明通过改变阀芯10的位置可比例输出制动压力到制动器,达到使车辆/设备减速或者停车的目的。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套(8)、阀芯(10)和阀体,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有两个互相不连通工作腔,每个工作腔分别与一个压力油口(P)、一个制动油口(B)和一个油箱油口(T)相连通,所述阀套(8)固定在阀体的工作腔中,所述阀芯(10)在阀套(8)内部并与阀套(8)滑动连接,所述阀芯(10)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阀芯(10)将制动油口(B)和油箱油口(T)相连通,所述制动油口(B)和油箱油口(T)均不与压力油口(P)相连通;所述阀芯(10)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阀芯(10)将制动油口(B)和压力油口(P)相连通,所述制动油口(B)和压力油口(P)均不与油箱油口(T)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套(8)外侧从上到下依次形成有上环形油道(801)、中环形油道(802)和下环形油道(803),所述上环形油道(801)与油箱油口(T)相连通,所述的中环形油道(802)与制动油口(B)相连通,所述下环形油道(803)与压力油口(P)相连通,所述上环形油道(801)、中环形油道(802)和下环形油道(803)的槽底分别形成有油道通孔(805)并通过油道通孔(805)与阀套(8)内部相连通,
所述阀芯(10)外侧形成有环形槽(103),所述阀芯(10)位于上工作位置时,所述环形槽(103)将中环形油道(802)和上环形油道(801)相连通;所述阀芯(10)位于下工作位置时,所述环形槽(103)将中环形油道(802)和下环形油道(803)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堵(5)、压帽(35)和阀芯复位弹簧(40),所述阀体下方与螺堵(5)固定连接,所述压帽(35)位于阀体(16)上方,所述压帽(35)用于驱动阀芯(10)向下运动,所述阀芯复位弹簧(40)用于驱动阀芯(10)向上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塞(16),所述活塞(16)和阀体之间形成有先导腔(43),所述阀体形成有先导油口(E)和先导油道(44),所述先导油口(E)通过先导油道(44)与先导腔(43)相连通,所述先导腔(43)用于驱动活塞(16)向下运动,所述活塞(16)用于驱动阀芯(10)向下运动,
所述活塞(16)套装在压帽(35)外侧并与压帽(35)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钢球(17)、弹簧座(18)、调压弹簧(20)、铜套(34)和压套(38),所述阀体内部形成有两个弹簧腔,两个弹簧腔分别位于对应的工作腔上方和对应的先导腔(43)下方,所述定位钢球(17)、弹簧座(18)、调压弹簧(20)、铜套(34)和压套(38)位于弹簧腔中,
所述压套(38)位于活塞(16)和压帽(35)下方,所述弹簧座(18)位于压套(38)下方,所述调压弹簧(20)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套(38)和弹簧座(18)位置固定,所述弹簧座(18)下方镶嵌有定位钢球(17),所述定位钢球(17)与弹簧座(18)转动连接,所述阀芯(10)上方形成有锥形凹槽(102),所述定位钢球(17)下方与锥形凹槽(102)接触;所述铜套(34)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压套(38)与铜套(34)滑动连接;
所述螺堵(5)上方形成有固定凹槽,所述阀芯(10)下方形成有下止口,所述阀芯复位弹簧(40)上端套装在下止口外侧并与阀芯(10)接触,所述阀芯复位弹簧(40)下端插入固定凹槽中并与螺堵(5)接触;
还包括薄型螺母(7)、挡圈(6)和第五O型圈(42),所述薄型螺母(7)与螺堵(5)螺纹连接并将挡圈(6)压在阀体下方,所述第五O型圈(42)位于挡圈(6)和阀体(16)之间,所述第五O型圈(42)分别与螺堵(5)、挡圈(6)和阀体接触,所述螺堵(5)上方与阀套(8)接触;
还包括第三O型圈(14)和第四O型圈(15),所述第三O型圈(14)和第四O型圈(15)分别套装在活塞(16)外侧,所述第三O型圈(14)和第四O型圈(15)外侧分别与阀体接触,所述先导腔(43)位于第三O型圈(14)和第四O型圈(1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10)和螺堵(5)之间形成有反馈腔(41),所述阀芯(10)内部形成有反馈油道(39),所述反馈油道(39)一端与环形槽(103)相连通,另一端与反馈腔(4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帽复位弹簧(19)、调整垫片(21)、踏板复位弹簧(22)和靴套(23),所述靴套(23)一端与压帽(3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压帽复位弹簧(19)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套(38)和阀体接触,所述踏板复位弹簧(22)上下两端分别与压帽(35)和压套(38)接触;所述调整垫片(21)位于调压弹簧(20)和弹簧座(18)之间,所述调整垫片(21)上下两端分别与调压弹簧(20)和弹簧座(18)接触;
两个弹簧腔内的调压弹簧(20)的刚度系数相同或不同,所述调压弹簧(20)的最大弹簧力相同或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套(11)和唇形封(12),所述定位套(11)位于阀体的工作腔中并与阀体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套(11)位于阀套(8)上方并与阀套(8)接触,所述唇形封(12)位于定位套(11)和阀套(8)之间;
所述阀套(8)外侧形成有三个密封沟槽(804),三个密封沟槽(804)分别位于上环形油道(801)、中环形油道(802)和下环形油道(803)下方,所述密封沟槽(804)中安装有第一O型圈(9);
所述上环形油道(801)、中环形油道(802)和下环形油道(803)槽底的油道通孔(805)做圆周均匀排布;
所述阀体包括下壳体(1)和上壳体(2),所述下壳体(1)和上壳体(2)固定连接,所述下壳体(1)和上壳体(2)之间设置有第二O型圈(13),所述第二O型圈(13)分别与下壳体(1)和上壳体(2)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3)、踏板(4)、压轮(25)、转轴(26)和铜套(23),所述底座(3)与阀体上方固定连接,所述踏板(4)位于底座(3)上方并与底座(3)转动连接,所述踏板(4)与铜套(23)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6)与铜套(2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6)两侧分别与压轮(25)转动连接,所述压轮(25)位于压帽(35)上方并与压帽(35)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螺钉(24)、轴用挡圈(27)、铜套(30)、锁紧螺母(31)和定位螺栓(32),
所述踏板(4)两侧通过旋转螺钉(24)与底座(3)转动连接;所述转轴(26)两侧分别与轴用挡圈(27)固定连接,所述轴用挡圈(27)用于限制压轮(25)离开转轴(26);所述铜套(30)套装在转轴(26)内侧并与转轴(26)固定连接,所述铜套(30)与铜套(23)转动连接;所述底座(3)上方与锁紧螺母(3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螺栓(32)与锁紧螺母(31)螺纹连接,所述定位螺栓(32)用于限制踏板(4)转动的角度。
CN202111072433.4A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 Active CN1137530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2433.4A CN113753011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72433.4A CN113753011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3011A true CN113753011A (zh) 2021-12-07
CN113753011B CN113753011B (zh) 2023-02-03

Family

ID=78795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72433.4A Active CN113753011B (zh) 2021-09-14 2021-09-14 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301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9338A (zh) * 2015-05-21 2015-09-02 冯广建 一种液压油道借道伸缩装置
CN104913083A (zh) * 2015-04-22 2015-09-16 商巧玲 一种多功能电磁阀
CN105545855A (zh) * 2016-02-17 2016-05-04 武汉市航天汉诺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旋芯式直动比例阀
CN107061399A (zh) * 2017-02-21 2017-08-18 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分流集流阀
CN207106477U (zh) * 2017-05-27 2018-03-16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
CN207128877U (zh) * 2017-05-27 2018-03-23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静液压传动车辆的双回路液压制动阀
JP2018115716A (ja) * 2017-01-19 2018-07-26 株式会社Taiyo 制御弁
CN110696796A (zh) * 2019-11-19 2020-01-17 湖南鸿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液压制动系统双继动阀
CN112728166A (zh) * 2021-01-04 2021-04-30 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油口单独控制的液压多路阀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13083A (zh) * 2015-04-22 2015-09-16 商巧玲 一种多功能电磁阀
CN104879338A (zh) * 2015-05-21 2015-09-02 冯广建 一种液压油道借道伸缩装置
CN105545855A (zh) * 2016-02-17 2016-05-04 武汉市航天汉诺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控旋芯式直动比例阀
JP2018115716A (ja) * 2017-01-19 2018-07-26 株式会社Taiyo 制御弁
CN107061399A (zh) * 2017-02-21 2017-08-18 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分流集流阀
CN207106477U (zh) * 2017-05-27 2018-03-16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静液压驱动车辆行走制动系统
CN207128877U (zh) * 2017-05-27 2018-03-23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用于静液压传动车辆的双回路液压制动阀
CN110696796A (zh) * 2019-11-19 2020-01-17 湖南鸿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液压制动系统双继动阀
CN112728166A (zh) * 2021-01-04 2021-04-30 江苏恒立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油口单独控制的液压多路阀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3011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14543B2 (en) Vehicle brake system having plunger power source
CN108443368B (zh) 一种用于分布式复合制动系统的伺服制动缸、制动系统及制动方法
US8157333B2 (en) Braking device
US10336304B2 (en) Brake system for vehicle
EP2626262B1 (en) Slave cylinder
CN106627551B (zh) 适用于再生制动的一体化解耦式电动助力制动系统
JPS5837721Y2 (ja) 油圧ブ−スタ
CN113753011B (zh) 一种液控并联双路液压动力制动阀
CN108407788B (zh) 带踏板感回馈的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
US20230356700A1 (en) Integrated Brake Apparatus of Vehicle and Vehicle
CN212353948U (zh) 具有液压备份制动的线控制制动系统
US3714869A (en) Hydraulic power brake unit
CN112339734A (zh) 一种模块化集成的线控制动系统
CN113492817A (zh) 车辆制动系统和车辆
JPH0669790B2 (ja) 油圧式ブレーキブースター
CN215635136U (zh) 一种串联双路制动阀
CN111976690B (zh) 一种气压助力器控制阀总成及气压助力器
JP4491829B2 (ja) 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JPH04163268A (ja) マニュアル・電気二系統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CN215793703U (zh) 一种单路液压动力制动阀
CN115431939B (zh) 空重车阀及其调节方法
US4049322A (en) Vehicle braking systems
KR100282764B1 (ko) 하중 응답 브레이크용 유압 제어 장치
CN215851186U (zh) 一种应用于液压制动系统的反向制动阀
JPH01257653A (ja) 少なくも2つのブレーキ回路を有するブレー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