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96648U -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96648U
CN207096648U CN201721062632.6U CN201721062632U CN207096648U CN 207096648 U CN207096648 U CN 207096648U CN 201721062632 U CN201721062632 U CN 201721062632U CN 207096648 U CN207096648 U CN 2070966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light source
backlight module
groove
back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626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加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KC Co Ltd, Chongqing HKC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K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626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966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966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966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的底部上的导光板以及设置在背板的侧壁上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导光板的一端部设有凹槽,光源组件中的光源收纳于所述凹槽内,这样可以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全部入射至导光板中,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增强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背光亮度。同时缩短背光模组入光侧的空间,使得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边框更窄。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组一般包括导光板、LED灯条、背板等部件。其中,LED灯条设置在背板的内侧壁上,LED灯的出光面向着导光板,经过导光板的传导作用均匀地入射至显示面板上。然而,在现有的背光模组中,LED灯条发出的光线只有部分会进入到导光板中,其余部分光线会进入LED灯条与导光板之间的缝隙中,这就导致LED灯条的光线利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以提高光源的光线利用率,进而提高显示装置的背光亮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背板,包括底部和至少一个侧壁;
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底部上,所述导光板的一端部设有凹槽;
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侧壁上,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
其中,所述光源收纳于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凹槽包括凹槽底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与所述凹槽底部所成角度为钝角。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凹槽的顶部边缘与所述电路板抵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中,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上设有增透膜。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
背板,包括底部和至少一个侧壁;
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底部上,所述导光板的一端部设有凹槽;
散热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侧壁上;
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件上,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光源;
其中,所述光源收纳于所述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
背光模组;
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包括底部和至少一个侧壁;
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底部上,所述导光板的一端部设有凹槽;
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侧壁上,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
其中,所述光源收纳于所述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凹槽包括凹槽底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与所述凹槽底部所成角度为钝角。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上设有增透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设置在背板的底部上的导光板以及设置在背板的侧壁上的光源组件;其中,该导光板的一端部设有凹槽,光源组件中的光源收纳于所述凹槽内,这样可以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可以全部入射至导光板中,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提高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背光亮度。同时,缩短导光板距离背板的侧壁的距离,使得显示装置的边框更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标记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标记B处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标记B处的又一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显示装置中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图1至图6中,结构相似或相同的结构是以相同标号表示。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30包括包括背板131、导光板132、光源组件133和光学膜片1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该背板131包括底部1311和至少一个侧壁1312。该侧壁1312从底部1311的边缘向着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出来。
为了可以将背光模组中的多个器件收纳形成整体,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31的侧壁1312的个数为四个,四个侧壁1312分别从底部1311的四个边缘向着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出来,四个侧壁1312和底部1311形成收纳空间,以将背光模组130中的各个器件收纳于该空间中。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背板131的侧壁1312的个数可以更少或更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可以对光源组件133进行散热,该背板131的侧壁1312的材质可以包括金属材质。该背板131的底部131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也可以为塑料等其他材质,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光源组件133和导光板132放置在背板131内,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31中安装有光源组件133的侧壁1312可以相对于底部1311弯折。
譬如,背板131的侧壁1312可以相对于底部1311向背板131的外部弯折一定角度,此时,背板131的侧壁1312与底部1311所成的角度变成钝角,这样当将导光板132放置在底部1311上之后,将侧壁1312重新弯折回来,以使得该侧壁1312与该底部1311所成的角度基本为直角。
可以理解的是,该背板131的底部1311和侧壁1312可以通过轴承等方式连接,这样背板的侧壁1312可以相对于底部1311灵活地弯折。当然,背板131的底部1311和侧壁1312也可以一体成型,由于金属或塑料都具有一定的伸展性,侧壁1312可以相对于底部1311向背板131的外部进行一定程度的弯折。
导光板132位于背板131的底部1311上。该导光板132的一端部设有凹槽1321。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标记B处的局部放大图。该凹槽1321包括凹槽底部1321a、第一侧壁1321b和第二侧壁1321c。
其中,第一侧壁1321b和第二侧壁1321c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321b和第二侧壁1321c与凹槽底部1321a所成角度α为钝角。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321b和第二侧壁1321c与凹槽底部1321a所成角度α也可以为直角等其他角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321b和第二侧壁1321c为在纸平面内竖直方向上的侧壁,凹槽1321在垂直于纸平面方向上没有侧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321还可以包括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相对设置,且该第三侧壁和第四侧壁设置在垂直于纸平面方向上。第一侧壁1321b、第三侧壁、第二侧壁1321c和第四侧壁依次连接与凹槽底部1321a围城一个凹槽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该凹槽1321的侧壁数量可以为更多个或更少个,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凹槽1321的横截面为一个类似梯形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321的横截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的结构。
譬如,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凹槽1321的横截面为类似圆形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凹槽1321的横截面还可以为方形等其他结构,在此不对凹槽1321的具体结构做限制。
光源组件133设置在背板131的侧壁1312上。该光源组件133包括电路板1332和设置在电路板1332上的光源1331。一般来说,在背光模组130中光源1331的个数为两个,分别位于背板13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1312上。该光源1331可以为长条形的LED灯条。
可以理解的是,该光源1331的个数不局限于两个,还可以为更少或更多个,在此不对光源1331的个数做限制。另外,多个光源1331设置在背光模组130中的具体位置也不局限于上述所述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产品需求进行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电路板1332可以为PCB板。为了可以减小整个显示装置的边框以实现窄边框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1332为柔性电路板。此时,电路板1332可以通过导热双面胶等贴合在背板131的侧壁1312上。
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1332固定在侧壁1312上的方式不局限于上述贴合的方式,还可以采用螺钉固定等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可以让光源1331发出的光线得到充分地利用,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光源1331收纳于导光板132的凹槽1321内。
进一步地,当光源1331收纳于凹槽1321内时,该凹槽1321的顶部边缘与电路板1332抵顶。也就是说,该凹槽1321与电路板1332形成封闭的收纳腔,将该光源1331收纳于该收纳腔中,这样,光源1331发出的光线将全部通过导光板132传递至背光模组的出光侧,以使得光源1331发出的光线均可照射在显示面板上,提高了光线利用率,增强了整个显示装置的背光亮度,同时可以缩短导光板132与侧壁1312的距离,节省入光侧的空间,使得显示装置的边框更窄。
为了可以更好地使光源1331发出的光线进入到导光板132中,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凹槽1321的内表面上还设有增透膜137。该增透膜137可以用来增加光线进入导光板132的透射率。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34设置在导光板132的出光侧上,且光学膜片134的边缘与背板131的侧壁1312抵顶。该光学膜片134对导光板132的出光侧发出的光线进行匀光等处理,使得光线从光学膜片134发出后均匀地照射在显示面板上。
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组还包括散热件135,该散热件135设置在背板131的侧壁1312上。具体地,该散热件135可以通过导热胶等粘贴在背板131的侧壁1312上。
在一实施例中,散热件135可以为铝挤散热件。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件135还可以为其他种,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另外,该散热件135固定在背板131的侧壁1312上的方式不局限于粘贴等固定方式,还可以通过螺栓、卡合等方式安装在侧壁1312上。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模组也可以不包括散热件135,此时,光源组件133直接通过导热双面胶等粘贴在背板131的侧壁1312上,此时为了可以对光源1331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背板131的侧壁1312至少可以为导热材质的侧壁,譬如,金属侧壁等。
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可以将背光模组中各个部件稳定地收纳于背板131中,背光模组还包括胶框136。该胶框136扣合在背板131上,以与背板131形成盒体,将多个部件收纳于盒体中。
本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130,其包括背板131、设置在背板131的底部1311上的导光板132以及设置在背板131的侧壁1312上的光源组件133;其中,该导光板132的一端部设有凹槽1321,光源组件133中的光源1331收纳于所述凹槽1321内,这样可以使得光源1331发出的光线可以全部入射至导光板132中,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背光亮度。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132距离背板131的侧壁1312的距离大大缩短,节省了背光模组入光侧的空间,使得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边框更窄。
请参阅图5和图6,图5为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显示装置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6仅给出了显示装置100沿A-A方向截面图的一部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图6以及现有知识很容易得知截面图的另一部分的结构。
该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110、前壳120和背光模组。前壳120扣合在背光模组上时,该显示面板110位于前壳120与背光模组之间。具体地,该显示面板110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该显示面板110可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
如图6所示,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31、导光板132、光源组件133和光学膜片134。需要说明的是,图6所示的背光模组与图1所示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相同,因此图6中背光模组中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2至图4所示。
该背板131包括底部1311和至少一个侧壁1312。一般来说,该侧壁1312的个数为四个,该四个侧壁1312从底部1311的边缘向着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出来,以与底部1311形成收纳空间,将背光模组中的各个器件收纳于该空间中。
导光板132位于背板131的底部1311上。该导光板132的一端部设有凹槽1321。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标记B处的局部放大图。该凹槽1321包括凹槽底部1321a、第一侧壁1321b和第二侧壁1321c。其中,第一侧壁1321b和第二侧壁1321c相对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该凹槽1321的横截面为一个类似梯形的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1321的横截面还可以为类似圆形或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光源组件133设置在背板131的侧壁1312上。在本实施例中,光源1331可以为长条形的LED灯条,且个数为两个,分别位于背板13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1312上。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可以让光源1331发出的光线得到充分地利用,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光源1331收纳于导光板132的凹槽1321内。
进一步地,当光源1331收纳于凹槽1321内时,该凹槽1321的顶部边缘与电路板1332抵顶。这样,光源1331发出的光线将全部通过导光板132传递至背光模组的出光侧,以使得光源1331发出的光线均可照射在显示面板上,提高了光线利用率,缩短导光板132与侧壁1312的距离,节省入光侧的空间,使得显示装置100的边框更窄。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膜片134设置在导光板132的出光侧上,用于对导光板132的出光侧发出的光线进行匀光等处理,使得光线从光学膜片134发出后均匀地照射在显示面板上。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0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由于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已在前面的实施例中详细地介绍,为了说明书的简洁性,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背板131、设置在背板131的底部1311上的导光板132以及设置在背板131的侧壁1312上的光源组件133;其中,该导光板132的一端部设有凹槽1321,光源组件133中的光源1331收纳于所述凹槽1321内,这样可以使得光源1331发出的光线可以全部入射至导光板132中,以提高光线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100的背光亮度。另外,在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导光板132距离背板131的侧壁1312的距离大大缩短,节省了背光模组入光侧的空间,使得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100的边框更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包括底部和至少一个侧壁;
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底部上,所述导光板的一端部设有凹槽;
散热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侧壁上;
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散热件上,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光源;
其中,所述光源收纳于所述凹槽内。
2.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包括底部和至少一个侧壁;
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底部上,所述导光板的一端部设有凹槽;
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侧壁上,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
其中,所述光源收纳于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凹槽底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与所述凹槽底部所成角度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电路板,所述光源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顶部边缘与所述电路板抵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上设有增透膜。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光模组;
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侧;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
背板,包括底部和至少一个侧壁;
导光板,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底部上,所述导光板的一端部设有凹槽;
光源组件,设置在所述背板的侧壁上,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光源;
其中,所述光源收纳于所述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凹槽底部、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与所述凹槽底部所成角度为钝角。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内表面上设有增透膜。
CN201721062632.6U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2070966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2632.6U CN207096648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62632.6U CN207096648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6648U true CN207096648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39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62632.6U Active CN207096648U (zh) 2017-08-22 2017-08-22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9664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9638A (zh) * 2019-01-30 2019-05-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屏幕和电子设备
WO2020191868A1 (zh) * 2019-03-27 2020-10-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12965296A (zh) * 2021-03-17 2021-06-15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934037A (zh) * 2021-10-26 2022-01-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3130513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9638A (zh) * 2019-01-30 2019-05-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屏幕和电子设备
WO2020191868A1 (zh) * 2019-03-27 2020-10-0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12965296A (zh) * 2021-03-17 2021-06-15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934037A (zh) * 2021-10-26 2022-01-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934037B (zh) * 2021-10-26 2024-04-1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3130513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96648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494276B (zh) 一种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US9563009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474075B (zh) 顯示裝置
CN103235432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2228998U (zh) 背光模组及应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US9470379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10067367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istal display device
US9057900B2 (en) Display module
US20130126450A1 (en) Joined Back Panel Structure of Display Device
CN107490898A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60091659A1 (en) Backlight, liquid crystal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8905618B2 (en) Combined backplane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same
CN106405939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EP3176503B1 (en) Heat sink,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US9609774B2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8870440B2 (en) Back 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551116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屏
CN104914619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9084338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7367859A (zh) 一种显示装置
US20140140097A1 (en) Heat sink and backlight module using same
CN207096632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2537792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213751744U (zh) 一种贴装式led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