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95870U -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95870U
CN207095870U CN201721072265.8U CN201721072265U CN207095870U CN 207095870 U CN207095870 U CN 207095870U CN 201721072265 U CN201721072265 U CN 201721072265U CN 207095870 U CN207095870 U CN 2070958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target
slide unit
crash tests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7226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强
庞磊
许冬冬
祁玉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g Chi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Lip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g Chi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Lip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g Chi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Lipu Soft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g Chi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7226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958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958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958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包括发射台车和目标台车,以及设置在目标台车侧面的多个呈不同高度的滑台和设置在目标台车上的车门座椅系统,车门座椅系统包括车门框架、座椅支座,以及固定在座椅支座上用于放置假人的座椅;所有滑台分别对应车门框架的不同高度位置以及座椅支座位置,并可沿碰撞轴线在目标台车上平行直线滑动,滑台上设有卡槽;滑台的撞击侧与发射台车之间通过卡槽安装有第一吸能结构,并与目标台车之间通过卡槽安装有第二吸能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模拟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多个点的结构侵入,从而实现了模拟实车试验中车门、座椅及假人的相对运动,即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模拟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侧面碰撞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碰撞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交通事故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汽车侧面碰撞的伤亡数据占比近四分之一,仅次于正面碰撞。有必要研究如何提高侧面乘员保护系统性能,有效降低乘员伤亡的概率。中国于2006年7月颁布了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法规《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通过整车碰撞试验考核侧面碰撞乘员保护效果。
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能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侧面碰撞试验,传统的碰撞测试方法都是使用实车进行碰撞测试,成本高昂;而一般在加速滑台上开展的侧面碰撞台车试验都是只能实现一个点的运动,但是实际整车侧面碰撞变形是个三维的变形侵入过程,因此,现有技术测试的单点运动明显降低了再现实车试验的能力,其模拟精度也受到很大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碰撞测试设备,用于模拟侧面碰撞过程中车门座椅系统的不同高度位置的多个点在碰撞载荷侵入下的碰撞加速和减速过程,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单点碰撞测试设备模拟精度受限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碰撞测试设备,包括发射台车和目标台车,以及设置在目标台车侧面的多个呈不同高度的滑台和设置在目标台车上的车门座椅系统,所述车门座椅系统包括车门框架、座椅支座,以及固定在座椅支座上用于放置假人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有滑台分别对应车门框架的不同高度位置以及座椅支座位置,并沿碰撞轴线在目标台车上平行直线滑动,滑台上设有卡槽;
滑台的撞击侧与发射台车之间通过卡槽安装有第一吸能结构,并与目标台车之间通过卡槽安装有第二吸能结构,其中:
第一吸能结构用于接收所述发射台车的碰撞能量并将载荷加载到各个滑台,且由各个滑台加载到车门和/或座椅系统;
第二吸能结构用于各个滑台及车门座椅系统的减速,并将载荷传递到目标台车,以通过控制第一和第二吸能结构,实现碰撞测试中控制各个滑台的精确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目标台车的侧板上沿碰撞轴线两侧对称设有凸台支座,所述凸台支座与发射台车之间安装有第三吸能结构,第三吸能结构用于接收所述发射台车的碰撞能量以推动目标台车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吸能结构、第二吸能结构和第三吸能结构为蜂窝铝、薄钢管或蜂窝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射台车前端为平面式且带排气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碰撞测试设备还包括轨道,发射台车和目标台车均设置在所述轨道上并可各自沿轨道自由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分别对应车门框架的不同高度位置的滑台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滑台分别对应车门的上部位置、中部位置及下部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槽为U型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碰撞测试设备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碰撞测试设备,通过包括发射台车和目标台车,以及设置在目标台车侧面的多个呈不同高度的滑台和设置在目标台车上的车门座椅系统,所述车门座椅系统包括车门框架、座椅支座,以及固定在座椅支座上用于放置假人的座椅;其中,所有滑台分别对应车门框架的不同高度位置以及座椅支座位置,并沿碰撞轴线在目标台车上平行直线滑动,滑台上设有卡槽;滑台的撞击侧与发射台车之间通过卡槽安装有第一吸能结构,并与目标台车之间通过卡槽安装有第二吸能结构,其中:第一吸能结构用于接收所述发射台车的碰撞能量并将载荷加载到各个滑台,且由各个滑台加载到车门和/或座椅系统;第二吸能结构用于各个滑台及车门座椅系统的减速,并将载荷传递到目标台车,以通过控制第一和第二吸能结构,实现碰撞测试中控制各个滑台的精确运动。即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模拟精度,并可模拟整车试验考核侧面碰撞乘员保护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每个滑台均采用U型卡槽单独安装第一吸能结构和第二吸能结构,不仅可以使得每个点进一步精确控制,而且易于安装、拆卸第一吸能结构和第二吸能结构,以方便试验时选用不同刚度的材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碰撞测试设备的一实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碰撞测试设备,2、发射台车,3、目标台车,4、滑台,5、凸台支柱,6、座椅支座,7、座椅,8、车门内饰板,9、车门框架,10、第一吸能结构,11、第二吸能结构,12、第三吸能结构。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的碰撞测试设备1,包括发射台车2和目标台车3,以及设置在目标台车3侧面的多个呈不同高度的滑台4和设置在目标台车3上的车门座椅系统,所述车门座椅系统包括车门框架9、座椅支座6,以及固定在座椅支座6上用于放置假人的座椅7;
所有滑台4分别对应车门框架9的不同高度位置以及座椅支座6位置,并沿碰撞轴线在目标台车3上平行直线滑动,所有滑台4上均设有卡槽;
滑台4的撞击侧与发射台车2之间通过卡槽安装有第一吸能结构10,并与目标台车3之间通过卡槽安装有第二吸能结构11,滑台4上由于采用卡槽,可方便安装、拆卸第一吸能结构10和第二吸能结构11,优选地,所述卡槽为U型卡槽,当然,卡槽还可为其它形状。
其中:第一吸能结构10用于接收所述发射台车2的碰撞能量并将载荷加载到各个滑台4,且由各个滑台4加载到车门或座椅系统;
第二吸能结构11用于各个滑台4及车门座椅系统的减速,并将载荷传递到目标台车3,以通过控制第一和第二吸能结构11,实现碰撞测试中控制各个滑台4的精确运动。
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影响驾乘人员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车身侧面结构的车门框架9,因此在碰撞测试中车门框架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位于座椅7侧面的车门内饰板8,这样可更好地复现在碰撞测试中,车门内饰板8、座椅7和假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由于汽车在实际侧面碰撞过程中车门各个区域的变形不同,从而导致车门内饰板8不同区域与驾乘人员接触时的侵入速度和侵入量不同。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滑台4分别对应车门框架9的不同高度位置,且滑台4与车门框架9之间刚性连接,可复现车门框架9上基于多个点运动的侧面碰撞测试。该基于多点运动复现的碰撞测试设备1在试验中得到的假人伤害值与整车试验中得到的假人伤害值一致,利用发射台车1提供整个碰撞测试的初始能量,实现多点冲击,可以很好的复现车门内饰板8、座椅7及假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且该碰撞测试设备1易于在工程上实现,可以很好的满足工程试验应用需求。
具体实施中,所述目标台车3的侧板上沿碰撞轴线两侧对称设有凸台支座5,所述凸台支座5与发射台车2之间安装有第三吸能结构12,第三吸能结构12用于接收所述发射台车2的碰撞能量以推动目标台车3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吸能结构10、第二吸能结构11和第三吸能结构12为蜂窝铝、薄钢管或蜂窝纸。
具体实施中,所述发射台车2前端为平面式且带排气槽,这样使得碰撞试验中的发射台车2直接碰撞目标台车3上的第一吸能结构10和第三吸能结构12,其平面式且带排气槽的结构可利于第一吸能结构10和第三吸能结构12在受挤压时,将内部气体的顺利导出,从而避免了在快速压缩变形时破裂,确保吸能结构的变形稳定和精确。
具体实施中,所述碰撞测试设备1还包括轨道,发射台车2和目标台车3均设置在所述轨道上并可各自沿轨道自由运动。
优选地,分别对应车门框架9的不同高度位置的滑台4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滑台4分别对应车门的上部位置、中部位置及下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碰撞测试设备1在用于进行侧面碰撞模拟试验前:将车门座椅系统的零部件安装在滑台4后端,并通过第二吸能结构11刚性相连。将座椅7固定在座椅7支座6上,并调整到与实车一致的位置,且将假人按照实车试验状态安装到座椅7上。
进行试验时,发射台车与第一吸能结构10发生碰撞,吸能结构压缩变形,推动滑台4运动,当滑台4后的第二吸能结构11与目标台车3发生接触时,产生压缩变形,并对滑台4提供减速度,因为滑台4与车门框架9及座椅7支座6是刚性连接,滑台4的速度即为车门框架9与座椅7支架6的速度。另外,目标台车3侧板两侧支座上的第三吸能结构12与目标台车3发生接触,推动凸台支座及与其连接的目标台车的运动。
模拟台车试验中设定车门的侵入量等参数即可模拟车体结构侧面的变形,其侵入量等参数为第一吸能结构10、第二吸能结构11、第三吸能结构12所用材料的刚性、厚度等,以及发射台车2与目标台车3之间的初始间距。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Claims (7)

1.一种碰撞测试设备,包括发射台车和目标台车,以及设置在目标台车侧面的多个呈不同高度的滑台和设置在目标台车上的车门座椅系统,所述车门座椅系统包括车门框架、座椅支座,以及固定在座椅支座上用于放置假人的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有滑台分别对应车门框架的不同高度位置以及座椅支座位置,并沿碰撞轴线在目标台车上平行直线滑动,滑台上设有卡槽;
滑台的撞击侧与发射台车之间通过卡槽安装有第一吸能结构,并与目标台车之间通过卡槽安装有第二吸能结构,其中:
第一吸能结构用于接收所述发射台车的碰撞能量并将载荷加载到各个滑台,且由各个滑台加载到车门和/或座椅系统;
第二吸能结构用于各个滑台及车门座椅系统的减速,并将载荷传递到目标台车,以通过控制第一和第二吸能结构,实现碰撞测试中控制各个滑台的精确运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台车的侧板上沿碰撞轴线两侧对称设有凸台支座,所述凸台支座与发射台车之间安装有第三吸能结构,第三吸能结构用于接收所述发射台车的碰撞能量以推动目标台车运动。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碰撞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结构、第二吸能结构和第三吸能结构为蜂窝铝、薄钢管或蜂窝纸。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碰撞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台车前端为平面式且带排气槽。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碰撞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测试设备还包括轨道,发射台车和目标台车均设置在所述轨道上并可各自沿轨道自由运动。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碰撞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分别对应车门框架的不同高度位置的滑台数量为三个,所述三个滑台分别对应车门的上部位置、中部位置及下部位置。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碰撞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为U型卡槽。
CN201721072265.8U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 Active CN2070958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72265.8U CN207095870U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72265.8U CN207095870U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5870U true CN207095870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39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72265.8U Active CN207095870U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9587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3311A (zh) * 2018-06-19 2018-09-2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座椅台车侧面碰撞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0658002A (zh) * 2019-11-20 2020-01-07 天津瑷睿赛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的假人腰椎测量工具
CN115266139A (zh) * 2022-07-28 2022-11-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台车侧面柱碰模拟试验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93311A (zh) * 2018-06-19 2018-09-28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座椅台车侧面碰撞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10658002A (zh) * 2019-11-20 2020-01-07 天津瑷睿赛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碰撞试验的假人腰椎测量工具
CN115266139A (zh) * 2022-07-28 2022-11-01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台车侧面柱碰模拟试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92488B (zh) 碰撞台车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CN207095870U (zh) 一种碰撞测试设备
Severy et al. Automobile Head-On Collision——series II
Martin et al. Vehicle Crush and Occupant Behavior
CN108593311A (zh) 一种儿童座椅台车侧面碰撞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CN103017722B (zh) 一种基于cae的正面碰撞仿真测量车身变形量的方法
CN208239095U (zh) 一种儿童座椅台车侧面碰撞试验装置
CN105136479B (zh) 一种白车身正面的碰撞试验实施方法及其装置
Yıldızhan et al. Design of improved energy absorbing pads to reduce occupant injuries in vehicle side impact
Wang Influence factors of railway vehicle interior impact injury
CN116990038B (zh) 一种前后双向加载的汽车碰撞台车及实验方法
Jiang et al. Coupling Simulation of an Impact-Induced Rollover Accident and Evaluation of Curtain Airbag Effectiveness
Miller et al. Sled testing procedure for side impact airbag development
Severy et al. Passenger Protection from Front-end Impacts
Zhao et 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Rear-End Crash of the Car with a Dummy
Wang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Structural Improvement for the Crashworthiness Capacity of M1 Type Commercial Vehicle
Curtis Paper 2: The Effects on Body Structures of Present and Possible Future Safety Legislation, and the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of Barrier Impact
Hofferberth et al. A study of structural and restraint requirements for automobile crash survival
Kitagawa et al. Evaluation of vehicle body stiffness and strength for car to car compatibility
Cohen et al. Light vehicle frontal impact protection
Kriescher et al. Crash Safety of Primarily Sandwich-based Vehicle Body Designs
Koetniyom et al. Injury Risks of Rear Occupant in Typical Four-door Type of Pick-up Truck under Vehicle Collision
Albahash et al. Upgrade on the Crashworthiness of RUPD For Heavy Vehicle
Chen et al. Study of the Response of the Front-Row Far Side Dummy Under Vehicle Side Impact Condition
Gashu et al. Research Article Analysis of Crashworthiness of Bishoftu Pickup Vehicle Structure during Side Pole Cras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