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95105U - 干燥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器具 - Google Patents
干燥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95105U CN207095105U CN201720779768.2U CN201720779768U CN207095105U CN 207095105 U CN207095105 U CN 207095105U CN 201720779768 U CN201720779768 U CN 201720779768U CN 207095105 U CN207095105 U CN 2070951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pillary
- vacuum tube
- opening
- hole
- bil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燥器组件,其包括:干燥器、真空管及毛细管;所述干燥器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真空管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真空管在离该真空管端部预定距离的位置上设置通孔,所述毛细管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开口内部。如此,毛细管插入干燥器内的长度可被准确控制,不容易发生毛细管戳穿干燥器内的过滤网,保证了制冷工作的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干燥器组件的制冷器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干燥器组件的制冷器具。
背景技术
用于制冷器具的干燥器组件主要是包括干燥器、真空管和毛细管等。干燥器有一个大部分是金属的外壳,在这外壳里装有干燥剂,在制冷器具内运行的制冷剂就流过这干燥剂,干燥剂的任务是将制冷剂中剩余部分水吸收和结合。
在制冷器具的制造过程中,制冷剂在充入制冷循环管路之后,必须将制冷循环管路中的空气放出。这可以用真空管来实现,在实现将制冷循环管路中的空气抽空之后,真空管必须被封闭。干燥器是用于布置一种这样的真空管的一个优选地方。例如,在一种将真空管安装于干燥器的已知方案中,参考图1所示,在干燥器外壳1`上设置两个开口,其中第一开口2`连接有制冷剂管5`,第二开口3`既用于安装固定真空管7`,也用于固定毛细管6`,即将真空管7`和毛细管6`一起伸入第二开口3`,然后进行焊接。由于毛细管6`插入第二开口3`的长度不容易被控制,导致毛细管6`容易插入第二开口3`过长而戳穿干燥器的过滤网8`。一旦过滤网8`被戳穿,将导致冰箱制冷异常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过滤网不容易被戳破的干燥器及具有其的制冷器具。
该目的通过具有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的主题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实施例形成了附图、说明书和附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该目的通过一种干燥器组件来实现,该干燥器组件包括:干燥器、真空管及毛细管;所述干燥器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真空管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真空管在离该真空管端部预定距离的位置上设置通孔,所述毛细管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开口内部。
因此,实现的技术优点例如是:在组装干燥器组件过程中,毛细管先通过真空管上的通孔延伸进入真空管而固定一起,然后再将毛细管和真空管一起插入干燥器内,然后焊接。如此,毛细管插入干燥器内的长度可被准确控制,不容易发生毛细管戳穿干燥器内的过滤网,保证了制冷工作的正常运行。
优选的是,在所述毛细管上的离所述毛细管端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第一弯部,该第一弯部碰到所述通孔的边沿而阻止所述毛细管通过所述通孔向所述第二开口内部进一步延伸的趋势。
毛细管通过通孔向前延伸进入,直到毛细管上的第一弯部碰到通孔的边沿而无法进一步延伸进入,如此,毛细管穿过通孔向前延伸进入的长度可以被准确控制,毛细管插入干燥器内的长度不至于过长而导致戳穿过滤网的后果,从而保证了制冷工作的正常运行。
优选的是,所述通孔的径向宽度与所述毛细管的径向宽度相匹配。
所谓相匹配即是通孔能够供毛细管穿过,但通孔的径向宽度又不能过大,该通孔的径向宽度可以与毛细管的径向宽度基本相当。
优选的是,所述通孔是在所述真空管上冲压形成的。
优选的是,所述干燥器的外壳内设置过滤网;当所述真空管和所述毛细管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时,所述毛细管的第一弯部离所述毛细管端部的预定距离小于所述毛细管的第一弯部离所述过滤网的距离。
优选的是,所述毛细管的第一弯部离所述毛细管端部的预定距离大致等于所述通孔离所述真空管端部的预定距离。
优选的是,所述真空管上还形成有一台阶,当所述真空管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时,所述台阶碰到所述第二开口的边沿以阻止所述真空管向所述第二开口内部进一步延伸的趋势。
优选的是,在所述毛细管上的离所述毛细管的第一弯部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第二弯部,当所述真空管和所述毛细管一起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时,所述第二弯部碰到所述第二开口的边沿以阻止所述真空管和\或所述毛细管向所述第二开口内部进一步延伸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制冷器具,包括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制冷剂管路以及如以上任意一项所述的干燥器组件。制冷器具尤其应该理解成是指家用制冷器具,也就是用于在家用或餐饮领域管理家务的制冷器具,该制冷器具尤其用于在特定温度下储存食品和/或饮料,例如冰箱、冷冻柜、冷藏/冷冻组合机或冰酒柜。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的干燥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具有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干燥器组件的制冷器具的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干燥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干燥器组件的纵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发明构思是提供了一种该干燥器组件,其包括:干燥器、真空管及毛细管;所述干燥器包括外壳,该外壳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真空管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真空管在离该真空管端部预定距离的位置上设置通孔,所述毛细管穿过所述通孔并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开口内部。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2,具有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干燥器组件的制冷器具被设置为具有三个储藏间室并分别独立制冷的对开门冰箱。该冰箱10包括冷冻间室11、两个非冷冻间室,即位于冰箱右上方的冷藏间室12和位于冰箱右下方的冰温间室13、制冷系统、以及控制该制冷系统的控制装置(图中未显示)。其中该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4、冷凝器15、分别独立为三个储藏间室制冷的蒸发器16、17、18、干燥器组件20以及连接上述各个元件的制冷剂管路19等。制冷系统具有三个分别为上述三个储藏间室独立制冷的制冷循环,每个储藏间室都能独立控制温度。所谓的制冷循环主要是指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各个元件的循环流动,例如以压缩机14为起点,释放了冷量并吸收了储藏间室热量的制冷剂以气态的形式由压缩机14吸入,并被压缩成高温高压的蒸汽经过制冷剂管路19进入冷凝器15,制冷剂在冷凝器15中将热量散发到外界空气中,且冷凝为高压的液体制冷剂,然后通过干燥器组件20过滤和降压后,进入分流阀。在第一分流阀41和第二分流阀42的分流下,液体制冷剂可被控制地分别流向冰温间室蒸发器16、冷藏间室蒸发器17和冷冻间室蒸发器18,从而分别独立地对冰温间室13、冷藏间室12和冷冻间室11进行制冷,实现上述三个储藏间室内的降温。液体制冷剂吸收储藏间室热量后汽化为蒸汽制冷剂并又被压缩机14吸入,如此往复,制冷剂进入下一个循环。从冰温间室蒸发器16和冷藏间室蒸发器17流出的制冷剂一般都会先流经冷冻间室蒸发器18后再流入压缩机14,这是因为从冰温间室蒸发器16和冷藏间室蒸发器17流出的制冷剂还具有一部分冷量,可被用于吸收冷冻间室11的热量。其中,控制装置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分流阀41和第二分流阀42而实现控制制冷剂的流向,从而达到对冰温间室13、冷藏间室12和冷冻间室11进行独立控温。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干燥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干燥器组件20包括干燥器2、真空管3和毛细管5。干燥器2具有一个基本是圆筒形的由铜制成的外壳21,在其纵向端部各形成了一个开口,即第一开口22和第二开口23。第一开口22由一个圆筒形的支管构成,设置此支管是为了将来自冷凝器的制冷剂管路19推入并焊接。第二开口23既用于安装固定真空管3,也用于固定毛细管5。在真空管3插入第二开口23的部分上冲压出一个通孔31,毛细管5穿过该通孔31向前延伸并与真空管3固定一起。通孔31的径向宽度与毛细管5的径向宽度相匹配,即毛细管5可以较小的间隙或摩擦地穿过通孔31,从而保证毛细管5和真空管3很好地固定连接一起。然后再将固定一起的真空管3和毛细管5插入第二开口23内,然后再在里面焊接。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干燥器组件的纵切示意图。结合参考图3和图4所示,在毛细管5上离毛细管端部53预定距离的位置一个压弯的第一弯部51。在毛细管5穿过通孔31向前延伸的过程中,当第一弯部51碰到通孔31的边沿时,毛细管51不能继续插入而向前延伸,如此就规定了毛细管5的安装位置,无须对其进行测量。如此,毛细管5插入第二开口23内的长度可被准确控制,不容易发生毛细管5戳穿干燥器2内的过滤网24,保证了制冷工作的正常运行。进一步的是,真空管3上离真空管端部32规定距离处形成有一台阶33。在真空管3安装固定于第二开口23的过程中,台阶33碰到第二开口23的边沿时,真空管3不能继续插入第二开口23内部。进一步的是,毛细管5上的离毛细管5的第一弯部51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一个压弯的第二弯部52,该第二弯部52正好匹配地紧贴着真空管3的台阶33弯曲延伸。在毛细管5与真空管3一起插入第二开口23的过程中,当第二弯部53碰到第二开口23的边沿时,毛细管5和\或真空管3无法继续插入第二开口23。
优选的是,当真空管3和毛细管5一起安装固定于第二开口23时,毛细管5的第一弯部51离毛细管端部53的预定距离小于毛细管5的第一弯部51离过滤网24的距离。进一步的是,毛细管5的第一弯部离51离毛细管端部53的预定距离大致等于通孔31离真空管端部32的预定距离。如此保证毛细管5插入第二开口23后不会戳穿过滤网24。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用于制冷器具的干燥器组件(20),包括干燥器(2)、真空管(3)及毛细管(5);所述干燥器(2)包括外壳(21),该外壳(21)具有第一开口(22)和第二开口(23);所述真空管(3)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23);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3)在离该真空管端部(32)预定距离的位置上设置通孔(31),所述毛细管(5)穿过所述通孔(31)并延伸进入所述第二开口(23)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器具的干燥器组件(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毛细管(5)上的离所述毛细管端部(53)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第一弯部(51),该第一弯部(51)碰到所述通孔(31)的边沿而阻止所述毛细管(5)通过所述通孔(31)向所述第二开口(23)内部进一步延伸的趋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制冷器具的干燥器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1)的径向宽度与所述毛细管(5)的径向宽度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冷器的干燥器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1)是在所述真空管(3)上冲压形成的。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冷器具的干燥器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器(2)的外壳(21)内设置过滤网(24);当所述真空管(3)和所述毛细管(5)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23)时,所述毛细管(5)的第一弯部(51)离所述毛细管端部(53)的预定距离小于所述毛细管(5)的第一弯部(51)离所述过滤网(24)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冷器具的干燥器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5)的第一弯部(51)离所述毛细管端部(53)的预定距离大致等于所述通孔(31)离所述真空管端部(32)的预定距离。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冷器具的干燥器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管(3)上还形成有一台阶(33),当所述真空管(3)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23)时,所述台阶(33)碰到所述第二开口(23)的边沿以阻止所述真空管(3)向所述第二开口(23)内部进一步延伸的趋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制冷器具的干燥器组件(2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毛细管(5)上的离所述毛细管(5)的第一弯部(51)预定距离的位置形成第二弯部(52),当所述真空管(3)和所述毛细管(5)一起安装固定于所述第二开口(23)时,所述第二弯部(52)碰到所述第二开口(23)的边沿以阻止所述真空管(3)和\或所述毛细管(5)向所述第二开口(23)内部进一步延伸的趋势。
9.一种制冷器具(10),包括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14)、冷凝器(15)、蒸发器(16、17、18)、制冷剂管路(19)以及如以上任意权利要求所述的干燥器组件(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79768.2U CN207095105U (zh) | 2017-06-30 | 2017-06-30 | 干燥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779768.2U CN207095105U (zh) | 2017-06-30 | 2017-06-30 | 干燥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95105U true CN207095105U (zh) | 2018-03-13 |
Family
ID=61554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779768.2U Active CN207095105U (zh) | 2017-06-30 | 2017-06-30 | 干燥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9510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33745A1 (en) * | 2020-05-22 | 2021-11-25 | BSH Hausgeräte GmbH | Dryer assembly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
-
2017
- 2017-06-30 CN CN201720779768.2U patent/CN20709510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33745A1 (en) * | 2020-05-22 | 2021-11-25 | BSH Hausgeräte GmbH | Dryer assembly and refrigeration devic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03467A (zh) | 冰箱 | |
EP3037754B1 (en) | Refrigerator | |
CN104613696B (zh) |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7095105U (zh) | 干燥器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器具 | |
JP4253957B2 (ja) | 冷蔵庫 | |
JP2014048029A (ja) | 冷蔵庫 | |
CN111854276A (zh) | 制冷器具 | |
CN214665559U (zh) | 一体式冷冻机 | |
CN209343432U (zh) | 一种自动售货机的温控系统 | |
KR100377618B1 (ko) | 상변화 물질을 이용한 냉장고 | |
CN206745068U (zh) | 一种风循环凉菜柜 | |
KR102297757B1 (ko) | 냉장고 | |
KR101858227B1 (ko) | 냉장고 | |
CN217659240U (zh) | 一种具有制冷功能的蒸箱及集成灶 | |
CN110749144B (zh) | 制冷器具 | |
CN214223494U (zh) | 冰箱 | |
CN214223495U (zh) | 冰箱 | |
CN210346004U (zh) | 一种自降温的制冷设备 | |
US2285947A (en) |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 |
CN219735723U (zh) | 冰箱 | |
CN221403600U (zh) | 一种制冷设备 | |
CN219494542U (zh) | 一种肉类快速冷冻装置 | |
CN110081656B (zh) | 相变除霜装置、制冷设备及除霜方法 | |
CN218672777U (zh) | 一种冷柜 | |
KR100398639B1 (ko) | 김치저장고의 입체 냉각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