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94007U - 一种对接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接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94007U
CN207094007U CN201720625704.7U CN201720625704U CN207094007U CN 207094007 U CN207094007 U CN 207094007U CN 201720625704 U CN201720625704 U CN 201720625704U CN 207094007 U CN207094007 U CN 207094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valve body
public
valve
pist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257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小波
赵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ONCO QUICK CHANG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ONCO QUICK CHAN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ONCO QUICK CHANG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ONCO QUICK CHAN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257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94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94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94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接接头,包括:相适配的公接头和母接头;公接头的公阀体和母接头的母阀体沿轴向均开设有流体通道,公阀体的流体通道内设有活塞,活塞内设有公阀芯;活塞和公阀芯通过密封层密封连接;母阀体的流体通道内设有母阀芯;母阀芯与公阀芯正对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对接接头结构简单、气密性良好、动作准确、易加工、接头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良好,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对接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接接头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对接接头。
背景技术
对接接头是广泛应用于管路间,具有快速扣接和快速拆卸的性能,对于一些与气体或液体相关的行业而言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市场上的快速接头存在两类特点,第一类特点是结构简单、操作便捷,自动扣固及弹脱,但气密效果不太理想,尤其是压力越高的情况下,密封效果越差,并且动作不准确;第二类特点是结构复杂,组装慢,但气密性好,动作准确,可自动扣固及弹脱。
目前,上述第二类的对接接头阀芯一般均采用一体式阀芯,即通过在公接头内的公阀芯和母接头的母阀芯上均设置用于放置密封圈的槽,以保证未对接时,公接头和母接头自身的气密性,进而保证对接接头的动作准确,可自动扣固及弹脱等功能。但是由于阀芯(即公阀芯和母阀芯)的尺寸较小,这样密封圈的尺寸也必须小,在较小尺寸的阀芯上加工用于容置较小尺寸密封圈的槽更是难上加难,不仅槽的加工困难;由于加工槽时,是有加工误差的,因此槽与密封圈之间的适配性差,导致密封圈无法安装,这样就导致整个对接接头的无法组装,浪费安装时间以及加工原料,增加了对接接头的生产成本和组装成本,导致其加工效率低;或密封圈可在槽内移动,这样导致在安装或使用过程中,密封圈在槽内存在移动,长时间使用中,更加会加剧移动现象,从而导致对接接头密封性降低,使得接头内的流体(即气体或液体)泄露,严重影响了对接接头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因此,本申请致力于研究一种结构简单而气密性良好的对接接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接接头,对接接头结构简单、气密性良好、动作准确、易加工、接头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良好,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对接接头,包括:
相适配的公接头和母接头;
所述公接头的公阀体和所述母接头的母阀体沿轴向均开设有流体通道,
所述公阀体的流体通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内设有公阀芯;
所述活塞和所述公阀芯通过密封层密封连接;
所述母阀体的流体通道内设有母阀芯;
所述母阀芯与所述公阀芯正对设置;
当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未处于对接状态时,所述活塞和所述公阀芯密封连接,所述母阀体和所述母阀芯密封连接;
当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处于对接状态时,所述公阀芯和所述母阀芯相互顶压,所述公阀体的流体通道和所述母阀体的流体通道处于连通状态。
本技术方案中,较之现有的公阀芯,本阀芯无需开槽,亦无须安装密封圈,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槽而存在的加工难、槽加工成功率低、因槽与密封圈不相适配而导致对接接头组装失败和槽大而密封圈小而发生流体泄露、以及对接接头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低的难题,且为了保证对接接头良好的气密性,在阀芯与阀体之间的密封面上设置密封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气密性良好、动作准确、易加工、接头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良好,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母阀体和所述母阀芯通过密封层密封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对接接头的公、母阀芯均不需要开槽,也无需设置密封圈,克服了现有中开槽困难、槽加工成功率低、槽与密封圈不相适配而导致的流体泄露、以及接头使用寿命低的难题,且本接头的气密性良好,结构简单、气密性良好、易加工、接头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良好,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公阀芯靠近所述母接头一侧为第一圆台结构,其底面朝向所述母接头设置;所述活塞靠近所述母接头一侧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圆台结构相适配;和/或,所述母阀芯靠近所述公接头一侧为第二圆台结构,其底面远离所述公接头设置;所述母阀体靠近所述公接头一侧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圆台结构相适配。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增加公阀芯与活塞、母阀芯与母阀体的密封面积,进而增强其面密封面积,提高了接头未对接时的气密性;且圆台结构的设置,使得公、母阀芯为正向张紧(即单向张紧),进一步保证了公阀芯与活塞、母阀芯与母阀体的接触保证,从而保证了接头未对接时的气密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密封层为金属陶瓷涂层或合金涂层。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密封层喷涂在公阀芯和/或活塞上,或喷涂在母阀芯和/或母阀体上,从而保证接头未对接时的气密性。金属陶瓷涂层可以提高密封表面的耐磨损能力,改善密封效果、降低维护费用,减少停机维修时间。同样的,合金涂层亦可提高接触表面的耐磨损能力,改善密封效果、降低维护费用,减少停机维修时间的作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活塞与所述母阀芯正对设置,且所述活塞靠近所述母接头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密封件的第一沟槽。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接头对接时公接头和母接头之间的气密性,以防止流体的泄露,还保证了公、母接头对接时的自适性,从而保证了公、母接头对接时的气密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公阀体为U形结构,其开口端朝向所述母接头设置,所述公阀体包括形成流体通道的筒壁和端座;所述活塞滑动设于所述筒壁远离所述端座一侧的内部;所述活塞远离所述母接头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端座之间设有第一压簧。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压簧实现接头的对接动作的及时复位,且还可以缓冲公、母接头对接时的冲力缓冲,保证了公、母接头对接时的自适性,使得公、母接头对接时始终是紧密贴合的,从而保证了公、母接头对接时的气密性;而在公、母接头从对接状态回到未对接的状态时,压簧的回复力,使得活塞及时复位,从而封堵公接头靠近母接头的端部,减少流体的损失。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公阀体的端座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公阀体的流体通道连通;所述公阀芯远离所述母接头一侧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公阀体的端座;和/或,所述公阀体的端座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二密封件的第二沟槽。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密封件使得公接头与安装该公接头的机构的气密性,从而避免流体从公接头与该机构连接的间隙间泄露。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公阀体在其与所述活塞接触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置第三密封件的第三沟槽。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公阀体和活塞之间的气密性,在公阀体上设置若干个密封件。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母阀体远离所述公接头一侧的流体通道设有阀座,所述阀座通过挡圈固设于所述母阀体上;所述阀座轴向设有滑动孔,所述母阀芯远离所述公接头一侧的端部滑动设于所述滑动孔内;所述母阀芯和所述阀座之间设有第二压簧。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压簧实现接头的对接动作的及时复位,且还可以缓冲公、母接头对接时的冲力缓冲,保证了公、母接头对接时的自适性,使得公、母接头对接时始终是紧密贴合的,从而保证了公、母接头对接时的气密性;而在公、母接头从对接状态回到未对接的状态时,压簧的回复力,使得活塞及时复位,从而封堵母接头靠近公接头的端部,减少流体的损失。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母阀体远离所述公接头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容置第四密封件的第四沟槽;和/或,所述公阀体的外侧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一安装板;和/或,所述母阀体的外侧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板。
本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母接头与安装其的机构的气密性,在母接头和该机构之间设置密封件,从而避免流体从公接头与该机构连接的间隙间泄露。本公、母接头均通过安装板安装在安装其的机构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对接接头,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去掉现有阀芯外壁上用于容置密封圈的槽结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槽而存在的加工难、槽加工成功率低、因槽与密封圈不相适配而导致对接接头组装失败和槽大而密封圈小而发生流体泄露、以及对接接头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低的难题,且为了保证对接接头良好的气密性,在阀芯与阀体之间的密封面上设置密封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气密性良好、易加工、接头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良好,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阀芯外壁设置成锥面接触式连接的方式,从而增大了阀芯的密封面积,且阀芯的张紧方向为单向,进而大大了增强了接头的密封性能。
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多个用于容置密封圈的沟槽,且沟槽的位置均设置在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接触面上,从而保证了整个接头的气密性能,以及各部件组装后的紧固性、牢固性以及密封性,以及接头与安装其自身的结构之间连接的稳固性、牢固性以及密封性,进而保证了接头对接时,流体不会出现泄露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对接接头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对接接头处于未对接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对接接头处于对接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公接头,11.公阀体,111.第一流体通道,112.端座,12.公阀芯,121.公阀芯密封面,13.活塞,131.活塞密封面,14.第一密封件,15.第一压簧,16.第一安装板,17.第二密封件,18.第三密封件,2.母接头,21.母阀体,211.母阀体密封面,212.第二流体通道,213.母阀体端面,22.母阀芯,221.母阀芯密封面,23.第二压簧,24.阀座,241.滑动孔,25.挡圈,26.第二安装板,27.第四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文中,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描述是针对所描述的附图而言的,并不完全代表实际情况。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和2所示,一种对接接头,包括:相适配的公接头1和母接头2;公接头1的公阀体11和母接头2的母阀体21沿轴向均开设有流体通道(即第一流体通道111和第二流体通道212),公阀体11的第一流体通道111内设有活塞13,活塞13内设有公阀芯12;活塞13和公阀芯12通过密封层密封连接;母阀体21的第二流体通道212内设有母阀芯22;母阀芯22与公阀芯12正对设置;当公接头1与母接头2未处于对接状态时,公阀体11的第一流体通道111靠近母接头2一侧的端部处于密封状态,母阀体21的第二流体通道212靠近公接头1一侧的端部处于密封状态;当公接头1与母接头2处于对接状态时,公阀芯12和母阀芯22相互顶压,公阀体11的第一流体通道111和母阀体21的第二流体通道212处于连通状态。
本实施例中,较之现有的公阀芯12,本阀芯无需开槽,亦无须安装密封圈,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因槽而存在的加工难、槽加工成功率低、因槽与密封圈不相适配而导致对接接头组装失败和槽大而密封圈小而发生流体泄露、以及对接接头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低的难题,且为了保证对接接头良好的气密性,在阀芯与阀体之间的密封面上设置密封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气密性良好、动作准确、易加工、接头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良好,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母阀体21和母阀芯22通过密封层密封连接。且公阀芯12靠近母接头2一侧为第一圆台结构(图中未标示),其底面朝向母接头2设置;活塞13靠近母接头2一侧的内壁与第一圆台结构相适配;母阀芯22靠近公接头1一侧为第二圆台结构,其底面远离公接头1设置;母阀体21靠近公接头1一侧的内壁与第二圆台结构相适配。且密封层优选为金属陶瓷涂层或合金涂层,当然也可为金属涂层。由于公阀芯12和活塞13、母阀体21和母阀芯22均相适配,因此,公阀芯密封面121和活塞密封面131以及母阀芯密封面221和母阀体密封面211均为锥形面,从而增大了他们相互间的密封面积,由于密封层是喷涂在结构表面上的,即密封层单一喷涂在公阀芯密封面121上、或单一喷涂在活塞密封面131上、或同时喷涂在公阀芯密封面121和活塞密封面131上;密封层单一喷涂在母阀芯密封面221上、或单一喷涂在母阀体密封面211上、或同时喷涂在母阀芯密封面221和母阀体密封面211上,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接头使用的场景需要来选择设置密封层,当然,两个相互接触的公阀芯12和活塞13以及母阀芯22和母阀体21均分别喷涂密封层的对接接头的气密性要好些,且由于密封层不仅具有密封性能,还具有耐磨的特性,还避免了公阀芯12和活塞13以及母阀芯22和母阀体21之间的硬接触,避免其结构磨损,延长了对接接头的使用寿命。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公阀体11为U形结构,其开口端朝向母接头2设置,公阀体11包括形成第一流体通道111的筒壁(图中未标示)和端座112;活塞13滑动设于筒壁远离端座112一侧的内部;活塞13远离母接头2一侧的端面与端座112之间设有第一压簧15;当公接头1与母接头2未处于对接状态时,第一压簧15处于第一压缩状态;当公接头1与母接头2处于对接状态时,第一压簧15处于第二压缩状态;且第一压簧15处于第一压缩状态时的压缩量比其处于第二压缩状态时的压缩量要小,即第一压簧15处于第一压缩状态时的长度比其处于第二压缩状态时的长度要长。母阀体21远离公接头1一侧的第二流体通道212设有阀座24,阀座24通过挡圈25固设于母阀体21上;阀座24轴向设有滑动孔241,母阀芯22远离公接头1一侧的端部滑动设于滑动孔241内;母阀芯22和阀座24之间设有第二压簧23;当公接头1与母接头2未处于对接状态时,第二压簧23处于第三压缩状态;当公接头1与母接头2处于对接状态时,第二压簧23处于第四压缩状态;且第二压簧23处于第三压缩状态时的压缩量比其处于第四压缩状态时的压缩量要小,即第二压簧23处于第三压缩状态时的长度比其处于第四压缩状态时的长度要长。
在实际应用中,当公接头1和母接头2对接时,由于公阀芯12远离母接头2一侧的端部固设在公阀体11的端座112上,而活塞13是活动设于公阀体11靠近母接头2一侧的第一流体通道111上;母阀芯22远离公接头1一侧的端部滑动设于滑动孔241上;因此,公接头1靠近母接头2时,活塞13会和母阀体21的母阀体端面213相接触,且公阀芯12会和母阀芯22相接触,当公接头1继续靠近母接头2时,活塞13被母阀体端面213抵向右滑动,而公阀芯12却不动,公阀芯12会将母阀芯22向左抵压,使得母阀芯22和公阀芯12均向左运动,此时,公阀芯12与活塞13之间由相互密封连接状态转变成相互脱离状态,同样的,母阀芯22和母阀体21之间也由相互密封连接状态转变成相互脱离状态;此时公接头1的第一流体通道111和母接头2的第二流体通道212相连通,因而流体可在公接头1和母接头2之间流动;此时,由于活塞13向右运动将第一压簧15向右压缩,使得公阀体11内的第一压簧15处于被压缩状态;由于母阀芯22向左运动将第二压簧23向左压缩,母阀体21内的第二压簧23处于被压缩状态。当公接头1和母接头2退出对接状态时,公接头1向右运动,由于第二压簧23的回复力使母阀芯22朝右运动,同时,第一压簧15的回复力使活塞13朝向左运动,使得公接头1与母接头2未完全脱离之间,活塞13靠近母接头2一侧的端面和母阀体21靠近公接头1一侧的端面始终处于低压状态,避免此过程出现流体泄露的现象,直至公接头1和母接头2完全脱离时,公阀芯密封面121与活塞密封面131面接触式连接;母阀芯密封面221与母阀体密封面211面接触式连接,避免了公接头1和母接头2处于未对接状态时流体的泄露。可见,无论是公接头1和母接头2处于正在对接状态、对接状态、退出对接状态还是未对接状态,均无流体泄露的现象,保证了对接接头的密封性能、工作效率。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二或三的基础上,活塞13与母阀芯22正对设置,且活塞13靠近母接头2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密封件14的第一沟槽(图中未标示)。公阀体11的端座112上设有第一通孔(图中未标示);第一通孔与公阀体11的第一流体通道111连通;公阀芯12远离母接头2一侧的一端固设于公阀体11的端座112;公阀体11的端座112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二密封件17的第二沟槽(图中未标示);公阀体11在其与活塞13接触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置第三密封件18的第三沟槽(图中未标示);母阀体21远离公接头1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容置第四密封件27的第四沟槽(图中未标示);公阀体11的外侧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一安装板16;母阀体21的外侧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板26。通过分别在公接头1自身相互连接的部件之间以及与其连接的机构之间、母接头2自身相互连接的部件之间以及与其连接的机构之间均设置密封件,从而保证了整个公接头1和母接头2的气密性,以及公接头1和母接头2对接或未对接时的气密性。值得说明的是,设置在其中一部件上的沟槽,亦可设置在与其对应的另一部件上,如将第一沟槽设置在母阀体21靠近公接头1一侧的端面上,将第三沟槽设置在活塞13与公阀体11接触的接触面上等,且密封件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密封件14、第二密封件17、第三密封件18和第四密封件27的数量可相同或不同,且均优选为密封圈,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适配的公接头和母接头;
所述公接头的公阀体和所述母接头的母阀体沿轴向均开设有流体通道,
所述公阀体的流体通道内设有活塞,所述活塞内设有公阀芯;
所述活塞和所述公阀芯通过密封层密封连接;
所述母阀体的流体通道内设有母阀芯;
所述母阀芯与所述公阀芯正对设置;
当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未处于对接状态时,所述活塞和所述公阀芯密封连接,所述母阀体和所述母阀芯密封连接;
当所述公接头与所述母接头处于对接状态时,所述公阀芯和所述母阀芯相互顶压,所述公阀体的流体通道和所述母阀体的流体通道处于连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阀体和所述母阀芯通过密封层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阀芯靠近所述母接头一侧为第一圆台结构,其底面朝向所述母接头设置;
所述活塞靠近所述母接头一侧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圆台结构相适配;
和/或,
所述母阀芯靠近所述公接头一侧为第二圆台结构,其底面远离所述公接头设置;
所述母阀体靠近所述公接头一侧的内壁与所述第二圆台结构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层为金属陶瓷涂层或合金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活塞与所述母阀芯正对设置,且所述活塞靠近所述母接头一侧的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密封件的第一沟槽。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阀体为U形结构,其开口端朝向所述母接头设置,所述公阀体包括形成流体通道的筒壁和端座;
所述活塞滑动设于所述筒壁远离所述端座一侧的内部;
所述活塞远离所述母接头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端座之间设有第一压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阀体的端座上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公阀体的流体通道连通;
所述公阀芯远离所述母接头一侧的一端固设于所述公阀体的端座;
和/或,
所述公阀体的端座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二密封件的第二沟槽。
8.根据权利要求1-3或7任意一项所述的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公阀体在其与所述活塞接触的位置设有若干个用于容置第三密封件的第三沟槽。
9.根据权利要求1-3或7任意一项所述的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阀体远离所述公接头一侧的流体通道设有阀座,所述阀座通过挡圈固设于所述母阀体上;
所述阀座轴向设有滑动孔,所述母阀芯远离所述公接头一侧的端部滑动设于所述滑动孔内;
所述母阀芯和所述阀座之间设有第二压簧。
10.根据权利要求1-3或7任意一项所述的对接接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阀体远离所述公接头的一端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容置第四密封件的第四沟槽;
和/或,
所述公阀体的外侧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一安装板;
和/或,
所述母阀体的外侧设有与其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板。
CN201720625704.7U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对接接头 Active CN207094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5704.7U CN207094007U (zh)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对接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25704.7U CN207094007U (zh)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对接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4007U true CN207094007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51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25704.7U Active CN207094007U (zh) 2017-06-01 2017-06-01 一种对接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940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5228A (zh) * 2018-08-23 2018-11-27 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油装置
CN112066127A (zh) * 2020-09-05 2020-12-11 黄洪刚 一种快速管接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95228A (zh) * 2018-08-23 2018-11-27 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排油装置
CN112066127A (zh) * 2020-09-05 2020-12-11 黄洪刚 一种快速管接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94007U (zh) 一种对接接头
CN100540961C (zh) 气缸式喷射阀
CN112228249B (zh) 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阀门结构及火箭发动机
CN206831028U (zh) 一种分体式对接接头及其公接头和母接头
CN201739531U (zh) 三偏心双向金属硬密封蝶阀
CN2926698Y (zh) 固定球膜片式金属密封球阀
CN212131375U (zh) 一种耐磨抗腐蚀的球阀
CN106996493A (zh) 一种分体式对接接头及其公接头和母接头
CN202719222U (zh) 波纹管全量型安全阀
CN215806337U (zh) 一种调流调压阀
CN201810811U (zh) 一种多级密封的阀座结构
CN215410286U (zh) 一种楔式双闸板闸阀
CN202304548U (zh) 板式换热器双挂接爪密封垫片
WO2022012303A1 (zh) 截止阀
CN201236950Y (zh) 双向硬密封球面蝶阀
CN207777802U (zh) 建筑穿墙管
CN112696544A (zh) 一种测压接头软密封机构
CN207278922U (zh) 一种密封性能好的球阀
CN107387916B (zh) 一种无污染的水下单路液压接头
CN103939634A (zh) 闸阀阀座结构
CN219198487U (zh) 一种车用水管接头
CN203809732U (zh) 闸阀阀座结构
CN205190198U (zh) 一种可快速维护的紧凑型泵体结构
CN215173076U (zh) 一种测压接头软密封机构
CN217951365U (zh) 一种防侵蚀的灌装阀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