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90431U - 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及其连续上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及其连续上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90431U
CN207090431U CN201720966263.7U CN201720966263U CN207090431U CN 207090431 U CN207090431 U CN 207090431U CN 201720966263 U CN201720966263 U CN 201720966263U CN 207090431 U CN207090431 U CN 2070904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er
feeding
quill
turning
torque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662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温成立
扈建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Geng Shu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Geng Sh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Geng Shu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Geng Shu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9662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904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904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904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及其连续上料机构,包括:扭力限制装置、推料进料输送装置和转向输送装置,其中:转向输送装置设置于推料进料输送装置的外侧,并与推料进料输送装置的推料口相对应;扭力限制装置与转向输送装置相连,并设置于推料进料输送装置的拐角内侧;扭力限制装置包括:包括:转向带轮、压圈、摩擦片、压力调节弹簧、内外套接的传动轴和套筒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效率高。

Description

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及其连续上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机械加工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及其连续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方瓶灌装线上,推料平台是固定的,由人工将方瓶排放成整齐的一行,用手工推头将成行的方瓶推送到进料输送带上,或者人工直接将方瓶一个个放在输送带上。输送带连续运动,当人工推料时出现倒瓶或卡瓶等故障时需人工处理,工人在输送过程中等工,自动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针对方形产品的通道设计不够合理,方瓶会在输送带上发生转动或前进方向的偏移,四角的棱边容易被隔板卡住,造成进料不畅的同时难以实现对瓶体的有效保护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及其连续上料机构,通过扭力限制装置将方瓶的上料过程分解成推料输送、转向输送及转向输送过程中的故障保护、进料输送,方瓶阵列摆放,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动连续上料过程中的故障保护。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包括:转向带轮、压圈、摩擦片、压力调节弹簧、内外套接的传动轴和套筒轴,其中:转向带轮设置于套筒轴上,摩擦片分别设置于转向带轮的左右两外侧面,压圈设置于转向带轮和摩擦片的外侧,并通过压力调节弹簧与套筒轴的端部相连。
所述的传动轴和套筒轴之间为键传动。
所述的压圈、转向带轮和摩擦片压紧之后形成端面摩擦传动。
所述的转向带轮与套筒轴之间设有衬套;该衬套的外圈与转向带轮内孔过盈配合,内圈与套筒轴外圈间隙配合。
所述的套筒轴的端部设有压力调节螺母,并通过压力调节螺母与压力调节弹簧相连。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方瓶输送的连续上料机构,包括:所述的扭力限制装置、推料进料输送装置和转向输送装置,其中:转向输送装置设置于推料进料输送装置的外侧,并与推料进料输送装置的推料口相对应;扭力限制装置与转向输送装置相连,并设置于推料进料输送装置的拐角内侧。
所述的推料进料输送装置包括:推料输送带、推料输送带轮、相连的横向的推料输送平台和纵向的进料输送带,其中:推料输送带设置于推料输送平台的上方,并且与推料输送带轮接触;进料输送带与推料输送平台的一侧相连。
所述的推料输送平台的侧面设置有侧面检测电眼,即传感器。
所述的推料输送带的顶端,在连接有转向输送装置的一端设置有瓶口检测电眼。
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包括:转向输送带和与转向输送带相连的两个转向输送带轮,其中:转向输送带轮设置于传动轴上且与传动轴和套筒轴之间为键传动。
所述的两个转向输送带轮中一个与扭力限制装置相连,另一个设置于推料输送带的另一侧。
所述的两个转向输送带轮之间的转向输送带长度与推料输送平台的宽度相匹配。
所述的转向输送带上分别设有两个挂钩,该挂钩优选为等间距分布;用于检测挂钩的电眼设置于与扭力限制器相连的转向输送带轮附近。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扭力限制装置对方瓶的连续上料进行机械式的故障保护,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根据方瓶的特点,采用90°直接转向,避免了方瓶弯道时走瓶可能产生的不确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扭力限制装置示意图;
图2为连续送料机构俯视图;
图3为连续送料机构侧视图;
图中:1传动轴、2套筒轴、3压力调节螺母、4压力调节弹簧、5摩擦片、6压圈、7衬套、8转向带轮、9传动带、10传动带轮、11转向带电机、12转向输送带轮、13转向输送带、14推料输送平台、15推料输送带、16方瓶阵列、17侧面检测电眼、18挂钩、19瓶口检测电眼、20进料输送带、21挂钩检测电眼、22推料输送带轮、23推料电机、24推料电机传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压圈6、摩擦片5、压力调节弹簧4、内外套接的传动轴1和套筒轴2、依次相连的转向带电机11、传动带轮10、传动带9和转向带轮8,其中:转向带轮8设置于套筒轴2上,摩擦片5分别设置于转向带轮8的左右两外侧面;压圈6设置于转向带轮8和摩擦片5的外侧,并通过压力调节弹簧4与套筒轴2的端部相连。
所述的传动轴1、套筒轴2和转向输送带带轮12之间为键传动,转向带轮8与套筒轴2之间为摩擦力传动。
所述的转向带轮8与套筒轴2之间设有衬套7。
所述的衬套7的外圈与转向带轮8的内孔过盈配合,内圈与套筒轴2的外圈间隙配合。
所述的套筒轴2的端部设有压力调节螺母3,并通过压力调节螺母3与压力调节弹簧4相连。
所述的压力调节螺母3可设定压力调节弹簧4对压圈6的压力。
当传动轴1受到的阻力小于设定的压力时,摩擦片5与转向带轮8之间的摩擦力克服传动轴1受到的阻力,转向带轮8带动摩擦片5、压圈6和套筒轴2一起转动;当传动轴1受到的阻力大于设定的压力时,转向带轮8无法带动压圈6和套筒轴2,转向带轮8与套筒轴2产生相对运动,即转向电机11正常工作,传动轴1停止运转。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连续上料机构,包括:所述的扭力限制装置、推料进料输送装置和转向输送装置,其中:转向输送装置设置于推料进料输送装置的外侧,并与推料进料输送装置的推料口相对应;扭力限制装置与转向输送装置相连,并设置于推料进料输送装置的拐角内侧。
所述的推料进料输送装置包括:推料电机23、推料电机传动装置24、推料输送带15、推料输送带轮22、相连的横向的推料输送平台14和纵向的进料输送带20,其中:推料输送带15设置于推料输送平台14的上方,并且与推料输送带轮22接触;进料输送带20与推料输送带15的顶端一侧相邻,推料电机23与推料输送带轮22相连。
所述的推料输送平台14的侧面设置有侧面检测电眼17。
所述的推料输送带15的顶端、在连接有转向输送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瓶口检测电眼19。
所述的推料输送带15通过推料电机23做间歇运动。
所述的进料输送带20的宽度大于单个方瓶瓶体的宽度。
所述的进料输送带20可将所述方瓶运送到灌装工位进行灌装。
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包括:转向输送带13和与转向输送带13相连的两个转向输送带轮12。
所述的两个转向输送带轮12之间的转向输送带13的长度与推料输送平台14的宽度相匹配。
所述的转向输送带轮12通过传动轴1传动。
所述的转向输送带13上分别设有挂钩18,用于检测挂钩的电眼设置于与扭力限制器相连的转向输送带轮附近。
所述的两个转向输送带轮12的一个转向输送带轮12与扭力限制装置24相连,另一个转向输送带轮在推料输送带的另一侧。
工作时,人工将方瓶放置在推料输送带15上并形成紧密放置成方瓶阵列16,侧面检测电眼17对应方瓶阵列16的第三排,以使方瓶阵列16至少有三行;少于三行将停机,加快人工加料。推料电机23带动推料输送带轮22运转,从而启动推料输送带15,将方瓶阵列16横向运输;当方瓶阵列16的第一排到达转向输送带13时,推料输送带15顶端的瓶口检测电眼19收到信号,此时推料输送带15停止输送,转向输送带13启动;转向输送带13带上的挂钩18钩住第一排的方瓶向前,使方瓶阵列16的第一排运送到进料输送带20上;当挂钩检测电眼21检测到钩住方瓶阵列16的挂钩18时,转向输送带13停止运转;此时瓶口检测电眼19没有检测到信号,推料输送带15再次启动,运送初始方瓶阵列16的第二排方瓶,实现连续输送。
所述的方瓶排成方瓶阵列16可避免在推料输带15上出现倒瓶。
本实施例通过侧面检测电眼17、瓶口检测电眼19和挂钩检测电眼21检测方瓶阵列16的位置信号,实现自动连续上料。
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发明之约束。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带轮、压圈、摩擦片、压力调节弹簧、内外套接的传动轴和套筒轴,其中:转向带轮设置于套筒轴上,摩擦片分别设置于转向带轮的左右两外侧面,压圈设置于转向带轮和摩擦片的外侧,并通过压力调节弹簧与套筒轴的端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限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传动轴、套筒轴和转向输送带轮之间为键传动,转向带轮与套筒轴之间为摩擦力传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限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带轮与套筒轴之间设有衬套;衬套外圈与转向带轮的内孔过盈配合,衬套内圈与套筒轴的外圈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力限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套筒轴的端部设有压力调节螺母,并通过压力调节螺母与压力调节弹簧相连。
5.一种设有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扭力限制装置的连续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料进料输送装置和转向输送装置,其中:转向输送装置设置于推料进料输送装置的外侧,并与推料进料输送装置的推料口相对应;扭力限制装置与转向输送装置相连,并设置于推料进料输送装置的拐角内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上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推料进料输送装置包括:推料输送带、推料输送带轮、相连的横向的推料输送平台和纵向的进料输送带,其中:推料输送带设置于推料输送平台的上方,并且与推料输送带轮接触;进料输送带与推料输送平台的一侧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上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输送装置包括:转向输送带和与转向输送带相连的两个转向输送带轮,其中:转向输送带轮设置于传动轴上且与传动轴和套筒轴之间为键传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上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转向输送带轮之间的转向输送带长度与推料输送平台的宽度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续上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两个转向输送带轮中一个与扭力限制装置相连,另一个设置于推料输送带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7、8或9中任一所述的连续上料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转向输送带上分别设有两个挂钩,该挂钩为等间距分布。
CN201720966263.7U 2017-08-04 2017-08-04 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及其连续上料机构 Active CN2070904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6263.7U CN207090431U (zh) 2017-08-04 2017-08-04 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及其连续上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6263.7U CN207090431U (zh) 2017-08-04 2017-08-04 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及其连续上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90431U true CN207090431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43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66263.7U Active CN207090431U (zh) 2017-08-04 2017-08-04 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及其连续上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904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1579A (zh) * 2019-03-05 2019-06-21 苏州振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管重力自动上料设备
CN111361950A (zh) * 2018-12-26 2020-07-03 廊坊京磁精密材料有限公司 自动码片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1950A (zh) * 2018-12-26 2020-07-03 廊坊京磁精密材料有限公司 自动码片机
CN109911579A (zh) * 2019-03-05 2019-06-21 苏州振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管重力自动上料设备
CN109911579B (zh) * 2019-03-05 2024-04-12 苏州振畅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管重力自动上料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353119A1 (en) Paper board stacking mechanism
CN207090431U (zh) 用于方瓶输送的扭力限制装置及其连续上料机构
CN104229438A (zh) 一种用于蓄电池包装盒捆包的变向装置
CN107826780A (zh) 一种拆垛设备
CN105495655A (zh) 一种传送带传送和双辊挤压式长辣椒脱帽装置
CN205771894U (zh) 一种滚轮输送装置
CN104627727B (zh) 薄片物件自动折叠机构
CN203819549U (zh) 糖果包装机输送装置
US779392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gazine pressure control
CN206367872U (zh) 一种翻转送料设备
CN102673948A (zh) 一种输送装置
CN108082613A (zh) 一种自动装盒机的说明书的输送装置
CN104129525B (zh) 一种扁卷包装机的理料输送装置
CN207712820U (zh) 一种烤炉输送装置
JP6128626B1 (ja) シート状製品供給装置
CN203997026U (zh) 一种扁卷包装机的理料输送装置
CN201660160U (zh) 用于灌装机的排包装置
CN204096590U (zh) 一种用于蓄电池包装盒捆包的变向装置
CN211569218U (zh) 皮带输送自动纠偏装置
CN202935617U (zh) 一种复印纸裁切包装设备的整本复印纸输送装置
CN103896055A (zh) 一种多级包移载输送机
CN203728017U (zh) 片材自动上下料匣
CN209008941U (zh) 一种用于方瓶的倒瓶进料装置
CN203714775U (zh) 高速立盒机
CN208134732U (zh) 一种钢管包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