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9233U - 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89233U CN207089233U CN201720210972.2U CN201720210972U CN207089233U CN 207089233 U CN207089233 U CN 207089233U CN 201720210972 U CN201720210972 U CN 201720210972U CN 207089233 U CN207089233 U CN 20708923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destrian protection
- plate
- elastic component
- hood
- articulated ji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uperstructure Of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其中,行人保护装置,包括:铰链以及溃缩机构;所述铰链包括:顶板、底板及第一铰接臂;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所述顶板用于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盖下方,且与所述发动机盖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用于与汽车发动机舱的侧围钣金固定;所述第一铰接臂与所述顶板铰接的一端形成有压块;所述溃缩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块形成抵触面,以为所述发动机盖提供往下的位移量。汽车,包括:发动机舱以及上述行人保护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可以提高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行人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家用轿车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从而造成了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因此,汽车制造商在对汽车进行设计时,也逐渐增加对汽车碰撞安全性能的重视,从而在汽车上增加了大量的安全防护装置以提高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性。这些安全防护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安全气囊、安全带以及保险杠等。但是,上述设计仅仅考虑了车内驾乘人员的安全,往往会忽略掉与车辆发生碰撞的行人的安全,容易造成行人的头骨骨折。也就是说,在现有的汽车安全性设计过程中,仅仅提高了驾乘人员的安全性,并没有同步提高行人的安全性,而且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由于对驾乘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的增加,车辆行驶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与汽车发生碰撞时,行人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如何提高碰撞时行人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与汽车发生碰撞时,行人安全性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包括:铰链以及溃缩机构;所述铰链包括:顶板、底板及第一铰接臂;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所述顶板用于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盖下方,且与所述发动机盖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用于与汽车发动机舱的侧围钣金固定;所述第一铰接臂与所述顶板铰接的一端形成有压块;所述溃缩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块形成抵触面,以为所述发动机盖提供往下的位移量。
上述行人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包括:顶端、中部和底端;所述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顶端与所述压块形成所述抵触面;所述中部分别连接所述顶端和底端。
上述行人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的顶端、中部和底端一体成形形成一体件。
上述行人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一体成形的塑料件。
上述行人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形成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弹性件的底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
上述行人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的顶端套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横截面大于所述中部的横截面;所述弹性件的底端的横截面小于所述弹性件的中部的横截面,所述中部用于在预设的压力作用下穿过所述安装孔。
上述行人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人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和底板铰接,且所述第二铰接臂和第一铰接臂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上述行人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铰接臂和第二铰接臂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上述行人保护装置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人保护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盖的左侧和右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发动机舱以及上述行人保护装置;所述发动机舱包括:发动机盖、侧围钣金、前围钣金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前围钣金和侧围钣金固定,所述发动机盖盖设在所述侧围钣金和前围钣金上方,且与所述侧围钣金可转动连接;所述行人保护装置的顶板与所述发动机盖固定,所述行人保护装置的底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通过在行人保护装置的铰链的铰接臂上形成压块,并且在底板上连接与该压块配合的溃缩装置,使得汽车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当行人的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盖上时,发动机盖可以带动压块压缩该溃缩装置,从而提供缓冲作用,减少行人头部受到的伤害,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行人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图1的局部视图;
图4为图3的分解视图;
图5为图1中的行人保护装置在汽车受到碰撞前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的行人保护装置在汽车受到碰撞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汽车; 110、行人保护装置;
111、顶板; 113、底板;
1131、底座; 1133、安装孔;
115、左铰接臂; 116、压块;
117、右铰接臂; 119、弹性件;
1191、限位圈; 130、发动机盖;
150、侧围钣金; 170、前围钣金;
19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行人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正视图;图3为图1的局部视图;图4为图3的分解视图。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行人保护装置110,包括:铰链以及溃缩机构。其中,铰链包括:顶板111、底板113及第一铰接臂(图1中位于左侧的铰接臂,以下简称为左铰接臂115),顶板111和底板113之间通过左铰接臂115铰接。顶板111用于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盖下方,且与该发动机盖固定连接。底板113用于与汽车发动机舱的侧围钣金固定。第一铰接臂与顶板111铰接的一端形成有压块116。
溃缩机构包括:弹性件119,该弹性件119的一端与底板113连接,其另一端与压块116形成抵触面,以为发动机盖提供往下的位移量。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铰链可以是由金属(例如不锈钢),或者非金属(例如具有相应刚性可避免发动机盖晃动的塑料,或者内部含有金属的塑料)等制作而成。并且,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11或者底板113的大小、形状不作具体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相应的,左铰接臂115的形状也不作具体限定,其大小则根据顶板111和底板113转动距离进行设计。
继续参阅图1,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底板113的右侧壁往上形成有上翻边,顶板111的左侧壁往下形成有下翻边,左铰接臂115的顶端铰接在上翻边上,其底端铰接在下翻边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19可以是任意具有弹性形变量的工件,例如塑料、橡胶或者弹簧。弹性件119的底端与底板113连接,具体可以是可拆卸或者不可拆卸地固定在底板113上;其顶端与左铰接臂115顶端上形成的压块116配合,具体为顶端的端面与压块116的底面形成抵触面。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弹性件119的底端与底板113可拆卸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更换弹性件119来提高行人保护装置110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19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的弹性变形量进行设计或者选择;压块116的形状和大小则以能够与弹性件119顶端的端面形成良好的抵触面为限制进行设计。
本实施例的行人保护装置,通过在铰链的铰接臂上形成压块,并且在底板上连接与该压块配合的溃缩装置,使得汽车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当行人的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盖上时,发动机盖可以带动压块压缩该溃缩装置,从而提供缓冲作用,减少行人头部受到的伤害,提高安全性。
进一步,继续参阅图3至图4,弹性件119可以包括:顶端、中部和底端。其中,顶端与压块116形成前述抵触面;中部则连接在顶端和底端之间;底端与底板113连接。具体的,顶端、中部和底端均可以为圆柱体或者棱柱体。中部可以直接与顶端和底端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件与顶端和底端间接连接。当然,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中部与顶端和底端直接连接。更优选地,顶端、中部和底端为一体成形的一体件,例如一体成形的塑料件,以在提供足够弹性回复力的基础上增强弹性件119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请参阅图1至图4,在底板113上形成有底座1131,该底座1131上形成有安装孔1133,弹性件119的底端插设在该安装孔1133内。通过设在底座1131,从而可以通过调整底座1131的高度控制发动机盖往下移动的行程,从而保证发动机舱整体保持稳定。
进一步,在弹性件119的顶端套设有限位圈1191,该限位圈1191的横截面大于中部的横截面,而底端的横截面小于中部的横截面,并且,该中部用于在预设的压力作用下穿过安装孔1133。通过设置限位圈1191,并限制限位圈1191、中部和底端的横截面大小,可以对限位量进行限制,从而控制发动机盖往下移动的行程,并且结构简单,易于成形和制造。通过将中部设置成为在预设的压力作用下能够穿过安装孔1133,可以非常简便的实现溃缩功能。应当理解,预设压力的大小与实际需要的发动机盖往下移动的行程有关,这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另外,如何将中部制作成为只有在超过预设压力时能够穿过安装孔1133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规手段,具体可参见现有技术资料,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继续参考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中,行人保护装置110还可以包括:第二铰接臂(图1中位于右侧的铰接臂,以下简称右铰接臂117)。该右铰接臂117的两端分别与顶板111和底板113铰接,且该右铰接臂117和左铰接臂115间隔设置在底板113上。具体的,右铰接臂117和左铰接臂115可以沿任意底板113的任意方向间隔设置,例如,可以沿底板11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也可以沿底板113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或者,还可以沿底板113的对角线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在底板113和顶板111之间设置两个铰接臂,可以提高铰链的可靠性。
进一步,在一些可选的方式中,可以设置两个行人保护装置110,其中一个行人保护装置110设置在发动机盖的左侧,另一个行人保护装置110设置在发动机盖的右侧。通过设置两个行人保护装置110,可以提高其可靠性。
图5为图1中的行人保护装置在汽车受到碰撞前的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1中的行人保护装置在汽车受到碰撞后的状态示意图。
请参阅图5和图6,以下简要介绍本实施例的行人保护装置110的工作过程:
如图5所示,装配完成以后的行人保护装置110,弹性件119的底端插入底座1131的安装孔1133内,由于弹性件119中部的直径大于安装孔1133的直径,因此,弹性件119将压块116以及与压块116连接的顶板111顶起。当汽车与行人发生碰撞,行人的头部(当然也可以是身体的其他部位)撞击发动机盖时,发动机盖带动顶板111的左侧往下运动,左侧铰接臂上的压块116对弹性件119的顶端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弹性件119的中部穿过安装孔1133。最终,限位圈1191的底面与底座1131的顶面面接触,弹性件119不再继续往下移动,如图6所示。此后,重新更换弹性件119可以恢复该行人保护装置110的功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如图7所示(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的结构示意图),该汽车100包括:发动机舱以及行人保护装置110。其中,发动机舱包括:发动机盖130、侧围钣金150、前围钣金170及支撑板190。支撑板190与前围钣金170和侧围钣金150固定,发动机盖130盖设在侧围钣金150和前围钣金170上方,且与侧围钣金150可转动连接。行人保护装置110的顶板111与发动机盖130固定,该行人保护装置110的底板113与支撑板190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盖130、侧围钣金150、前围钣金170、支撑板190的形状、大小和材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作具体先动。行人保护装置110的具体结构、功能及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可参见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的汽车,其行人保护装置通过在铰链的铰接臂上形成压块116,并且在底板上连接与该压块配合的溃缩装置,使得汽车在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当行人的头部撞击到发动机盖上时,发动机盖可以带动压块压缩该溃缩装置,从而提供缓冲作用,减少行人头部受到的伤害,提高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铰链以及溃缩机构;
所述铰链包括:顶板、底板及第一铰接臂;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所述顶板用于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盖下方,且与所述发动机盖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用于与汽车发动机舱的侧围钣金固定;所述第一铰接臂与所述顶板铰接的一端形成有压块;
所述溃缩机构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压块形成抵触面,以为所述发动机盖提供往下的位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顶端、中部和底端;所述底端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顶端与所述压块形成所述抵触面;所述中部分别连接所述顶端和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顶端、中部和底端一体成形形成一体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一体成形的塑料件。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形成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形成有安装孔,所述弹性件的底端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顶端套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横截面大于所述弹性件的中部的横截面;所述弹性件的底端的横截面小于所述中部的横截面,所述中部用于在预设的压力作用下穿过所述安装孔。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保护装置还包括: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顶板和底板铰接,且所述第二铰接臂和第一铰接臂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臂和第二铰接臂沿所述底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保护装置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盖的左侧和右侧。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舱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行人保护装置;
所述发动机舱包括:发动机盖、侧围钣金、前围钣金及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前围钣金和侧围钣金固定,所述发动机盖盖设在所述侧围钣金和前围钣金上方,且与所述侧围钣金可转动连接;
所述行人保护装置的顶板与所述发动机盖固定,所述行人保护装置的底板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10972.2U CN207089233U (zh) | 2017-03-06 | 2017-03-06 | 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210972.2U CN207089233U (zh) | 2017-03-06 | 2017-03-06 | 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89233U true CN207089233U (zh) | 2018-03-13 |
Family
ID=61546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210972.2U Active CN207089233U (zh) | 2017-03-06 | 2017-03-06 | 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8923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2224A (zh) * | 2019-04-28 | 2020-10-3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机舱盖铰链以及车辆 |
CN115485172A (zh) * | 2020-04-17 | 2022-12-16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盖铰链及汽车 |
-
2017
- 2017-03-06 CN CN201720210972.2U patent/CN20708923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52224A (zh) * | 2019-04-28 | 2020-10-30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机舱盖铰链以及车辆 |
CN115485172A (zh) * | 2020-04-17 | 2022-12-16 |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盖铰链及汽车 |
EP4137367A4 (en) * | 2020-04-17 | 2024-01-10 |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 Ltd. | HINGE FOR ENGINE AND VEHICLE HOOD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089233U (zh) | 行人保护装置及汽车 | |
CN108422960B (zh) | 一种行人保护主动弹起式系统及汽车 | |
CN112697454B (zh) | 一种电动汽车底部碰撞试验装置 | |
CN111071084A (zh) | 一种具有防碰撞功能的新能源充电桩 | |
JP2002544055A (ja) | 前方ボンネット構造 | |
CN212422872U (zh) | 一种充电桩防撞装置 | |
CN213057230U (zh) | 一种用于车辆的发动机罩总成及车辆 | |
CN107226053A (zh) | 一种车辆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6861300U (zh) | 一种低风阻防撞缓冲车 | |
CN215204624U (zh) | 带防撞缓冲装置的多功能护栏抢修车 | |
CN212807629U (zh) |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通用检测设备 | |
EP2792554B1 (en) | Bonnet arrangement | |
CN107839641A (zh) | 一种货车专用后防撞梁 | |
CN213167956U (zh) | 一种汽车收缩保险杠 | |
CN206914286U (zh) | 一种伸缩式侧防护机构 | |
CN113352977A (zh) | 带防撞缓冲装置的多功能护栏抢修车 | |
CN202358034U (zh) | 一种行人保护的汽车发动机罩升起装置 | |
CN207984793U (zh) | 一种汽车前端行人保护防撞梁 | |
CN208530681U (zh) | 汽车转向管柱溃缩防转结构、转向管柱溃缩系统及汽车 | |
CN219996473U (zh) | 一种车模型碰撞用冲击实验机 | |
CN2769124Y (zh) | 组合式汽车冲撞保护装置 | |
CN217629626U (zh) | 用于缆索护栏端头的防护装置 | |
CN205311576U (zh) | 一种新型防撞汽车底盘 | |
CN220895681U (zh) |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碰撞缓冲装置 | |
CN211252487U (zh) | 一种前排驾乘人员保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