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7684U - 夹持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夹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87684U
CN207087684U CN201720848626.7U CN201720848626U CN207087684U CN 207087684 U CN207087684 U CN 207087684U CN 201720848626 U CN201720848626 U CN 201720848626U CN 207087684 U CN207087684 U CN 207087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er
screw rod
linking arm
chucking devic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4862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卫红
郝丁华
李华
张兵
赵品钢
刘传安
王占河
郭隆刚
崔海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4862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87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87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87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炼化用维修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设备。夹持设备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连接臂以及螺杆,第一夹持件与连接臂固定连接,螺杆与连接臂通过螺纹连接,且螺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夹持件位于连接臂的同一侧,第二夹持件固定在螺杆的第一端,并与第一夹持件形成有用于容纳被夹持对象的空间。通过螺杆与连接臂之间的螺纹配合,来调节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的空间大小,以夹紧或松开夹持对象,作业人员通过此夹持设备代替了用手来固定夹持对象,以防作业时手被砸伤,保护了自身的人身安全。

Description

夹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炼化用维修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需要作业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检修时要对设备进行拆卸或者装配,此时就要用到一些工具来辅助拆卸和装配过程,例如,铜棒,铜棒是一种简易的敲击工具,由于材质硬度相较设备材质的硬度低,因此具有保护设备的功能,普遍用于维修领域。
作业人员在使用铜棒时,需要一只手或者一个人扶住铜棒,以使其一端对准敲击位置,另一只手或者另一个人拿起手锤敲击铜棒的另一端。但是,由于铜棒边缘容易打滑,或者手锤敲击方向不准,经常发生手扶铜棒的作业人员手部被砸伤的人身伤害事故,因此,亟待提高作业时的安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设备,以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夹持设备,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连接臂以及螺杆;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所述螺杆与所述连接臂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位于所述连接臂的同一侧;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在所述螺杆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形成有用于容纳被夹持对象的空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连接臂之间;或者,所述第一夹持件位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和连接臂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螺母,所述连接臂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处,并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夹持对象配合的弧形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件也包括用于与所述被夹持对象配合的弧形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持件为弧形金属片。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壳,所述连接壳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和连接臂之间;所述连接壳的后壁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容纳在所述连接壳的容纳腔内;所述螺杆的第一端形成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优选地,还包括杆状手持部,所述杆状手持部与所述螺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杆状手持部为中空结构。
优选地,所述杆状手持部一端设有防滑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设备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连接臂以及螺杆,第一夹持件与连接臂固定连接,螺杆与连接臂通过螺纹连接,且螺杆的第一端与第一夹持件位于连接臂的同一侧,第二夹持件固定在螺杆的第一端,并与第一夹持件形成有用于容纳被夹持对象的空间。通过螺杆与连接臂之间的螺纹配合,来调节第一夹持件与第二夹持件之间的空间大小,以夹紧或松开夹持对象,作业人员通过此夹持设备代替了用手来固定夹持对象,以防作业时手被砸伤,保护了自身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设备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夹持件; 11-第二夹持件;
12-连接臂; 13-螺杆;
14-螺母; 15-连接壳;
16-环状凸起; 17-杆状手持部;
18-防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设备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持设备,包括:第一夹持件10、第二夹持件11、连接臂12以及螺杆13,第一夹持件10与连接臂12固定连接,螺杆13与连接臂12螺纹连接,且螺杆13的第一端与第一夹持件10位于连接臂12的同一侧,第二夹持件11固定在螺杆13的第一端,并与第一夹持件10形成有用于容纳被夹持对象的空间。
具体地,通过螺杆13与连接臂12之间的螺纹配合,来调节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之间的空间大小,以夹紧或松开夹持对象。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的形状可以是半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形状,可以根据夹持对象的形状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作业人员通过此夹持设备代替了用手来固定夹持对象,以防作业时手被砸伤,保护了自身的人身安全。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调节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之间的夹持距离,优选使用螺纹连接的方式,且需要保证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之间没有其他部件的阻隔,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二夹持件11位于第一夹持件10和连接臂12之间,或者第一夹持件10位于第二夹持件11和连接臂12之间。这样一来,在保证螺杆13与连接臂12能正常配合的情况下,使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之间没有其他部件阻隔,在旋拧螺杆13时可以使第二夹持件11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夹持件10,以达到夹紧或者松开夹持对象的目的。
在螺杆13与连接臂12实现螺纹配合连接时,可以在连接臂12上开设螺纹孔,以配合螺杆13,但是螺纹孔需要一定的长度,这就需要连接臂12需要有一定的厚度来开设螺纹孔,以保证螺杆13与连接臂12之间的稳定配合。但是连接臂12厚度太厚的话会使夹持设备的重量整体增加,作业人员手持夹持设备时不方便操作。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螺母14,在连接臂12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将螺母14固定在第一通孔处,通过螺母14的螺纹与螺杆13配合连接,达到螺杆13旋拧时使第二夹持件11靠近或者远离第一夹持件10的目的。通过设置螺母14可以减轻夹持臂一侧的厚度来减轻夹持设备整体的重量,且螺母14自身具有螺纹,不需要额外在夹持臂上开设螺纹孔,使夹持设备制作起来更加方便。
为了使夹持设备与夹持对象更好的配合,以使夹持设备更稳定的夹紧夹持对象,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夹持件10包括用于与夹持对象配合的弧形面,由于作业现场的夹持对象为直径不同的圆柱状物体,所以优选第一夹持件10的弧形面直径略大于现场最大直径的夹持对象,这样一来夹持设备在夹紧被夹持对象时,在保证弧形面与夹持对象的表面贴合的情况下,获得最稳定的夹持力。
进一步地,在第一夹持件10弧形面的直径较大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夹持较小直径的夹持对象时出现夹持对象夹不稳的情况,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二夹持件11也包括用于与被加持对象配合的弧形面,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同时具有弧形面,能更好的与夹持对象的夹持面配合。
更进一步地,为了适应不同直径的夹持对象,在第一夹持件10弧形面直径较大的基础上,优选第二夹持件11为弧形金属片,弧形金属片的弧形面直径可以和最小直径的夹持对象的直径相同,弧形金属片在夹持力作用下可以产生形变以适应夹持对象的夹持面,这样一来,第二夹持件11在夹持不同直径的夹持对象时,可以最大限度的与夹持对象的夹持面配合,以提供稳定地夹持力。
夹持设备夹紧被夹持对象时,需要旋拧螺杆13以使第二夹持件11靠近第一夹持件10来夹持位于第一夹持件10和第二夹持件11中间的夹持对象,由于第二夹持件11与螺杆13连接,在旋转过程中会与螺杆13一同旋转,在即将与夹持对象接触时,第二夹持件11的弧形面可能会被夹持对象挡住导致第二夹持件11和夹持对象的夹持面不能完全吻合,所以,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壳15,连接壳15与第二夹持件11固定连接,且位于第二夹持件11和连接臂12之间,连接壳15的后壁设置有第二通孔,螺杆13的第一端穿过第二通孔并容纳在连接壳15与第二夹持件11所形成的容纳腔内。螺杆13的第一端还形成有环状凸起16,并且该环状凸起16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这样一来,螺杆13的第一端在与第二夹持件11连接的同时,还能相对第二夹持件11旋转。在第二夹持件11不断靠近夹持对象时,控制第二夹持件11的弧形面与夹持对象的弧形面保持吻合,然后不断旋转螺杆13以推进第二夹持件11,当第二夹持件11与夹持对象接触时,再旋转螺杆13以使螺杆13第一端与第二夹持件11相抵,使第一夹持件10与第二夹持件11夹紧夹持对象。
进一步地,为了能让作业人员在作业时更加安全,本实施例优选包括杆状手持部17,杆状手持部17与螺杆1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杆状手持部17的长度可以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设置,作业人员在作业时,只需要手持杆状手持部17进行操作就可以,作业人员的手可以尽量远离夹持对象,以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更进一步地,作业人员手持夹持设备时,还需要夹紧被夹持对象,此时夹持设备整体的重量很大,不利于作业人员操作,因此本实施例优选杆状手持部17为中空结构,在保证杆状手持部17具有一定长度的同时,中空结构能大大减小杆状手持部17的重量,作业人员操作起来更加方便,
当作业人员手持杆状手持部17时,需要旋拧杆状手持部17以带动螺杆13旋转,因此为了防止旋拧杆状手持部17时与手发生相对滑动,本实施例优选在杆状手持部17一端设置有防滑套18,防滑套18套设在杆状手持部17的手持端外部,作业人员可握住防滑套18进行旋拧,防止在旋拧过程中发生滑动。另外当作业人员手持夹持设备作业时,由于夹持对象会受到敲击,敲击产生的震动会传递到作业人员手上,防滑套18能减轻传递而来的震动,以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连接臂以及螺杆;
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连接臂固定连接;
所述螺杆与所述连接臂螺纹连接,且所述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持件位于所述连接臂的同一侧;
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在所述螺杆的第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夹持件形成有用于容纳被夹持对象的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夹持件位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连接臂之间;或者,
所述第一夹持件位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和连接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母,所述连接臂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螺母固定在所述第一通孔处,并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用于与所述夹持对象配合的弧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也包括用于与所述被夹持对象配合的弧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为弧形金属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壳,
所述连接壳与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二夹持件和连接臂之间;
所述连接壳的后壁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螺杆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容纳在所述连接壳的容纳腔内;
所述螺杆的第一端形成有环状凸起,所述环状凸起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杆状手持部,所述杆状手持部与所述螺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手持部为中空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手持部一端设有防滑套。
CN201720848626.7U 2017-07-13 2017-07-13 夹持设备 Active CN207087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8626.7U CN207087684U (zh) 2017-07-13 2017-07-13 夹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48626.7U CN207087684U (zh) 2017-07-13 2017-07-13 夹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87684U true CN207087684U (zh) 2018-03-13

Family

ID=61556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48626.7U Active CN207087684U (zh) 2017-07-13 2017-07-13 夹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87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77526U (zh) 夹持装置
CN106624299A (zh) 一种便于夹持的车工电铆焊用焊条夹具
CN108907411A (zh) 一种可用于手工氩弧焊自动送丝的送丝嘴固定夹具及焊接设备
CN203665393U (zh) 一种可调式套筒扳手
CN207087684U (zh) 夹持设备
CN205533582U (zh) 结构合理的卡箍
CN204430605U (zh) 一种焊接用角度可调的进给式机械手
CN207900421U (zh) 一种焊锡机用烙铁头固定装置
CN107020585A (zh) 一种构件夹紧装置
CN204700806U (zh) 一种多功能扳手
CN206952853U (zh) 防坠落螺丝刀
CN206732840U (zh) 一种构件夹紧装置
CN106786294B (zh) 异性线夹引线固定器
CN206747767U (zh) 电阻焊电极帽拆卸机构
CN205383144U (zh) 调节方便的卡箍结构
CN211088952U (zh) 一种闭式卡具
CN211639562U (zh) 一种用于拆装弹簧外挡固的防爆外挡固钳
CN202849881U (zh) 一种偏心套紧缩器
CN205056073U (zh) 一种试管夹
CN202411581U (zh) 丝锥延长器
CN204019386U (zh) 用于紧固件加工的辅助钳
CN208341966U (zh) 一种可调节焊枪导电嘴结构
CN208929414U (zh) 可用于手工氩弧焊自动送丝的送丝嘴固定夹具及焊接设备
CN204819361U (zh) 狭窄空间用螺帽装卸夹具
CN202162738U (zh) 一种用于连接圆柱形石墨电极的专用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