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80522U -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 Google Patents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80522U
CN207080522U CN201720654626.3U CN201720654626U CN207080522U CN 207080522 U CN207080522 U CN 207080522U CN 201720654626 U CN201720654626 U CN 201720654626U CN 207080522 U CN207080522 U CN 207080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coupling
abnormal contact
foreign matter
contact plate
clutch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546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学忠
李平
鲁涛
王翔
李福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XUT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XUT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XUT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XUTANG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546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80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80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80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包括联轴器内圈、离合块、联轴器外圈、异物接触板、联动机构及滚动筒体,所述的联轴器内圈与传动轴连接,联轴器内圈外围沿周向设置多个可沿其径向运动的离合块,离合块的外侧与联轴器外圈连接,离合块的内侧抱紧/脱开联轴器内圈;所述的联轴器外圈外围沿周向设置多个异物接触板,异物接触板通过联动机构与离合块连接,异物接触板在异物的压力作用下运动并通过联动结构带动离合块脱开联轴器内圈,切断传动轴的动力传递;所述滚动筒体可自由转动的安装在异物接触板的外周。本实用新型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可针对不同的外力进行相应的动作,以达到保护目的。

Description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传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背景技术
联轴器是用来联接不同机构中的两根轴(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扭矩的机械零件。一般,联轴器由两半部分组成,分别安装于主动轴和从动轴上,是一种运用极为普遍的动力机与工作机连接部件。
现有的联轴器,无论是何种形式,均需要在联轴器外围安装联轴器防护罩,以防止人或异物在转动设备运行时卷入联轴器,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但是,联轴器防护罩只能提供有限的防护,当撞击力度超过防护罩承受能力或防护罩松动时极易造成人员或异物卷入联轴器,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包括联轴器内圈、离合块、联轴器外圈、异物接触板、联动机构及滚动筒体,所述的联轴器内圈与传动轴连接,联轴器内圈外围沿周向设置多个可沿其径向运动的离合块,离合块的外侧与联轴器外圈连接,离合块的内侧抱紧/脱开联轴器内圈;所述的联轴器外圈外围沿周向设置多个异物接触板,异物接触板通过联动机构与离合块连接,异物接触板在异物的压力作用下运动并通过联动结构带动离合块脱开联轴器内圈,切断传动轴的动力传递;所述滚动筒体可自由转动的安装在异物接触板的外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还包括固定在异物接触板的外壁上的支撑结构,所述的滚动筒体可自由转动的安装在支撑结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筒体支撑杆和筒体轴,所述的筒体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异物接触板的外壁上,另一端与筒体轴连接;所述的筒体轴与联轴器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的滚动筒体可转动的安装在筒体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筒体支撑杆和筒体轴,所述的筒体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异物接触板的外壁上,另一端与筒体轴连接;所述的筒体轴与联轴器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的筒体轴与筒体支撑杆之间可自由转动的连接,所述的滚动筒体固定安装在筒体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异物接触板包括对应设置在联轴器内圈外围的第一异物接触部和对应设置在联轴器外圈外围的第二异物接触部;所述的筒体支撑杆固定在第一异物接触部或者第二异物接触部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筒体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异物接触部的外壁上靠近第二异物接触部的一端,筒体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在筒体轴的中部;所述滚动筒体包括分别安装在筒体支撑杆两侧的筒体轴上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
进一步地,所述联轴器内圈的外径小于联轴器外圈的外径,所述第一异物接触部的内径小于第二异物接触部的内径;所述的筒体支撑杆的高度大于第二异物接触部的外径;所述的第一筒体设置在第一异物接触部的外圈,第二筒体对应设置在第二异物接触部的外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动筒体包括多个,分别沿着异物接触板的外表面周向分布,每个滚动筒体的中心轴线与联轴器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滚动筒体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外表面柔软的柔性滚动筒体;或者,所述滚动筒体的外表面上设置表面柔软的柔性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离合块连接齿条、齿轮及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离合块连接齿条固定在离合块的外壁上,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固定在异物接触板的内壁上,离合块连接齿条、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均与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异物接触板在异物的压力作用下与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一起进行向心运动,带动齿轮旋转,同时带动离合块连接齿条进行离心运动,离合块脱开联轴器内圈,切断传动轴的动力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联轴器外圈加装一圈可转动的滚动筒体,联轴器与接触物品产生的径向摩擦力将引起滚动筒体的自转,将联轴器与接触物品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筒体与接触物品间的滚动摩擦力,即此种状态下接触物品与联轴器(滚动筒体)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维持滚动筒体转动的力,将大大减小联轴器与接触物品的径向摩擦力大小。
若接触物品与联轴器之间的接触力较大,超过外置滚动筒体保护的能力,由于异物接触板受到向内部的力,异物接触板受到该力后带动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产生向心运动,带动内部齿轮旋转,同时带动离合块连接齿条产生离心运动,离合块脱离联轴器内圈,联轴器停止传递扭矩,外圈在卷入异物作用下停止转动。由于动力机及工作机均可采用此种联轴器,在离合块脱开后,仅剩余联轴器的转动惯量,对卷入人员或异物的伤害及其微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在受到较小的异物作用力下,依靠滚动筒体的自由转动即可将该作用力削减,避免造成人员伤害,且不影响联轴器的正常工作;而当受到较大异物作用力时,通过异物接触板运动带动离合块与联轴器内圈脱开,切断动力传输,从而实现保护目的,避免人员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的径向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沿图1中A-A向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的径向视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1-内轴端轴承 2-联轴器内轴端端板 3-联轴器外圈 4-异物接触板 401-第一异物接触部 402-第二异物接触部 5-齿轮 6-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 7-弹性压缩装置 8-万向节 9-支撑杆槽 10-滑动槽 11-滑动槽支架 12-离合块连接齿条 13-联动杆 14-键 15-外轴端轴承 16-离合块 17-联轴器外轴端端板 18-限位滑槽 19-支撑杆20-传动轴 21-联轴器内圈 24-滚动筒体 25-筒体支撑杆 26-筒体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包括联轴器内圈21、离合块16、联轴器外圈3、异物接触板4及联动机构,所述的联轴器内圈21与传动轴20连接,联轴器内圈21外围沿周向设置多个可沿其径向运动的离合块16,离合块16的外侧与联轴器外圈连接,离合块16的内侧抱紧/脱开联轴器内圈21;所述的联轴器外圈3外围沿周向设置多个异物接触板4,异物接触板4通过联动机构与离合块16连接,异物接触板4在异物的压力作用下运动并通过联动结构带动离合块16脱开联轴器内圈21,切断传动轴20的动力传递。
本实施例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由两个装配连接实现轴与轴之间的动力传输,两个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的联轴器内圈21分别与两个传动轴固定连接,再将两个联轴器的联轴器外圈3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两个传动轴连接为一体实现动力传输。
本实施例在联轴器内圈21与联轴器外圈3之间增设离合块16,联轴器在非工作情况、未安装的情况下以及正常的工作情况下,离合块16与联轴器内圈21之间保持抱紧,离合块16同时又与联轴器外圈3连接,这样,保证联轴器内圈21与联轴器外圈3之间的同步动作,实现动力传输。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在联轴器外圈3的外围设置异物接触板4,异物接触板4随着联轴器外圈3同步转动,且异物接触板4可在径向方向上伸缩运动,异物接触板4又通过联动机构与离合块16连接。当联轴器正常转动的时,若有异物接触联轴器或被卷入联轴器,必将导致异物接触板4受到向内部的力,异物接触板4受到该力后带动齿条产生向心运动,通过联动机构带动离合块16产生离心运动,离合块16脱开联轴器内圈21,联轴器停止传递扭矩,联轴器外圈3在卷入异物作用下停止转动,由于动力机及工作机均可采用此种联轴器,在离合块16脱开后,仅剩余两边联轴器的转动惯量,对卷入人员或异物的伤害及其微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
本实施例的联动机构实现将异物接触板4的运动同步传递给离合块16以带动其运动脱开,因此,联动机构即为实现异物接触板4与离合块16同步反向运动的传动机构即可。联动机构可以为连杆传动机构、齿轮传动机构等方式。
具体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离合块连接齿条12、齿轮5及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6,离合块连接齿条12通过滑槽约束在离合块16的外壁上,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6通过滑槽约束在异物接触板4的内壁上,离合块连接齿条12、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6均与齿轮5啮合传动;所述异物接触板4在异物的压力作用下与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6一起进行向心运动,带动齿轮5旋转,同时带动离合块连接齿条12进行离心运动,离合块16脱开联轴器内圈21,切断传动轴20的动力传递。
本实施例的联动机构采用齿轮齿条机构,在异物接触板4受到异物压力向心运动时,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6随之向下运动,带动与之啮合的齿轮5顺时针转动,齿轮5又带动与之啮合的离合块连接齿条12向上运动,离合块连接齿条12带动离合块16离心与联轴器内圈21脱开,从而切断动力的传递。本实施例的联动机构结构简单,且有效的实现了异物接触板4与离合块16同步反向运动,确保了当有异物时,离合块16即时脱开,切断动力传递,避免人员伤亡或者设备损坏。
本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了联动机构的具体装配方式,具体地,所述的齿轮5安装在联轴器外圈3上且位于联轴器内圈21与联轴器外圈3之间,所述联轴器外圈3上开设外圈限位滑槽18,所述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6的一端藉由该外圈限位滑槽18伸入到联轴器外圈3内与齿轮啮合。本实施例的外圈限位滑槽18可限制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6安装其中,以限制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6只在外圈限位滑槽18内进行径向上的滑动,以保证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6与齿轮5的有效啮合,同步动作。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异物接触板4与联轴器外圈3之间设置弹性压缩装置7,用于保持离合块16在正常工作/非工作状态下与联轴器内圈21抱紧,实现传动轴20的动力传递。本实施例的弹性压缩装置7存于异物接触板4与联轴器外圈3之间为压缩状态,这样,保持异物接触板4向外伸出,拉动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6向外,从而齿轮5与离合块连接齿条12的啮合确保离合块16与联轴器内圈21间的抱紧,以确保传动轴20动力的传递,保证联轴器的离合,16在转动机械启动时具有足够的结合力矩,在转动机械启动后,由于异物接触板4重量大于离合块16,且异物接触板4的旋转半径大于离合块16,转动速度越快离合块16与联轴器内圈21的压力将越大,结合将越紧密,能够传递的力矩将越大。
优选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弹性压缩装置7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在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6上,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联轴器外圈3、异物接触板4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所述的离合块16与异物接触板4一一对应,每一对相对设置的离合块16与异物接触板4之间分别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各联动机构之间通过同步结构连接,任何一个异物接触板动作后,全部联动机构在同步机构的带动下同步动作,全部离合块16脱开联轴器内圈,切断传动轴20的动力传递。
本实施例的离合块16一般设置多个,在整个联轴器内圈21的整个周向上均匀分布,这样,离合块16与联轴器内圈21之间抱合更为均匀,动力传递更为稳定。这样,与之对应的本实施例在联轴器外圈3的外围也设置多个异物接触板4,在整个联轴器外圈3的整个周向上均匀分布,每一个异物接触板4对应一个离合块16,这样,任一异物接触板4受到异物压力作用,对应的离合块16都能脱开。本实施例进一步的通过同步装置将各个联动机构连接,这样,任一一异物接触板4受到异物压力作用,联动机构在同步机构的带动下同时动作,实现全部离合块16脱开联轴器内圈21,以保证传动轴20动力的传递彻底切断,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合块16包括四块沿联轴器内圈21外围周向分布的弧形离合块,本实施例的异物接触板4包括四块沿联轴器外圈3外围周向分布的弧形板。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同步机构包括万向节8、联动杆13及支撑杆19,相邻的两个齿轮5通过万向节8分别与同一联动杆13的两端连接,支撑杆19的一端固定在联轴器外圈3的内壁上,另一端上设置支撑杆槽9;所述的联动杆13的中部限位支撑在支撑杆槽9内,限定联动杆13在限定范围内滚筒或者滑动。
万向节即万向接头,是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的机件,用于需要改变传动轴线方向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还包括与联轴器外圈3的内壁连接或者与支撑杆19连接的滑动槽支架11,所述的离合块连接齿条12限位安装在滑动槽支架11的滑动槽10内,限定离合块连接齿条12的滑动方向。
本实施例所述联轴器内圈21与传动轴20之间过盈配合或者键连接;所述离合块16与联轴器内圈21之间通过摩擦片连接或者锁止片连接。本实施例的联轴器内圈21与传动轴20之间通过键1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所述联轴器外圈3的轴端固定安装用于限定联轴器外圈3的径向及轴向位置的联轴器轴端端板,联轴器轴端端板与传动轴20之间安装轴端轴承。本实施例的联轴器外圈3的两端分别安装联轴器内轴端端板2和联轴器外轴端端板17,联轴器外圈3内轴端与传动轴20之间安装内轴端轴承1,联轴器外轴端端板17与传动轴20之间安装外轴端轴承15。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包括联轴器内圈21、离合块16、联轴器外圈3、异物接触板4、联动机构及滚动筒体24,所述的联轴器内圈21与传动轴20连接,联轴器内圈21外围沿周向设置多个可沿其径向运动的离合块16,离合块16的外侧与联轴器外圈连接,离合块16的内侧抱紧/脱开联轴器内圈21;所述的联轴器外圈3外围沿周向设置多个异物接触板4,异物接触板4通过联动机构与离合块16连接,异物接触板4在异物的压力作用下运动并通过联动结构带动离合块16脱开联轴器内圈21,切断传动轴20的动力传递;所述滚动筒体24可自由转动的安装在异物接触板4的外周。
当异物接触到联轴器时,两者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引起滚动筒体1自由转动,将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以减小对联轴器和异物的径向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在异物接触板4的外周安装可自由转动的滚动筒体24,可有效的将异物接触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即此种状态下异物与联轴器(滚动筒体24)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维持滚动筒体24转动的力,将大大减小联轴器与异物间的径向摩擦力,减小对联轴器以及异物的损坏。
本实施例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在受到较小的异物作用力下,依靠滚动筒体24的自由转动即可将该作用力削减,避免造成人员伤害,且不影响联轴器的正常工作;而当受到较大异物作用力时,通过异物接触板4运动带动离合块与联轴器内圈脱开,切断动力传输,从而实现保护目的,避免人员伤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还包括固定在异物接触板4的外壁上的支撑结构,所述的滚动筒体24可自由转动的安装在支撑结构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筒体支撑杆25和筒体轴26,所述的筒体支撑杆25的一端固定在异物接触板4的外壁上,另一端与筒体轴26连接;所述的筒体轴26与联轴器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的滚动筒体24可转动的安装在筒体轴26上。
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为: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筒体支撑杆25和筒体轴26,所述的筒体支撑杆25的一端固定在异物接触板4的外壁上,另一端与筒体轴26连接;所述的筒体轴26与联轴器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的筒体轴26与筒体支撑杆25之间可自由转动的连接,所述的滚动筒体24固定安装在筒体轴26上。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的异物接触板4包括对应设置在联轴器内圈21外围的第一异物接触部401和对应设置在联轴器外圈3外围的第二异物接触部402;所述的筒体支撑杆25固定在第一异物接触部401或者第二异物接触部402的外壁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筒体支撑杆2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异物接触部401的外壁上靠近第二异物接触部402的一端,筒体支撑杆25的另一端连接在筒体轴26的中部;所述滚动筒体24包括分别安装在筒体支撑杆25两侧的筒体轴26上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所述联轴器内圈21的外径小于联轴器外圈3的外径,所述第一异物接触部401的内径小于第二异物接触部402的内径;所述的筒体支撑杆25的高度大于第二异物接触部402的外径;所述的第一筒体设置在第一异物接触部401的外圈,第二筒体对应设置在第二异物接触部402的外圈。
本实施例所述的滚动筒体24包括多个,分别沿着异物接触板4的外表面周向分布,每个滚动筒体24的中心轴线与联轴器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这样,使得异物接触板4的整个周向外表面都被滚动筒体1所包覆住,不管异物的体积大小都能有效的避免其与联轴器本体直接接触,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联轴器的防异物作用。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结构与滚动筒体24一一对应,每个滚动筒体24通过一个支撑机构可转动的安装在异物接触板4的外壁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滚动筒体24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外表面柔软的柔性滚动筒体;或者,所述滚动筒体24的外表面上设置表面柔软的柔性体。
本实施例的联轴器的异物接触挡板4周向布置加装一圈滚动筒体24,该滚动筒体24可绕筒体轴26自由转动,同时受到筒体轴26除沿周向滚动方向外其余所有方向的约束。筒体轴26通过筒体支撑杆25连接至联轴器的异物接触板4,连接方式可采用螺纹、螺栓连接等方式。滚动筒体24的数量可根据联轴器实际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滚动筒体24的材料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当联轴器正常转动的时,若有异物接触联轴器,由于联轴器处于高速转动状态,将不可避免的与相接触的物品产生径向摩擦力,加之联轴器自身存在螺栓、接触爪等突出物,极易造成人员或异物卷入联轴器,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本实施例的联轴器外圈加装一圈可转动的滚动筒体24,联轴器与接触物品产生的径向摩擦力将引起滚动筒体24的自转,将联轴器与接触物品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筒体24与接触物品间的滚动摩擦力,即此种状态下接触物品与联轴器(滚动筒体24)间的摩擦力大小等于维持滚动筒体24转动的力,将大大减小联轴器与接触物品的径向摩擦力大小。
若接触物品与联轴器之间的接触力较大,超过外置滚动筒体24保护的能力,由于异物接触板4受到向内部的力,异物接触板4受到该力后带动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产生向心运动,带动内部齿轮旋转,同时带动离合块连接齿条产生离心运动,离合块脱离联轴器内圈,联轴器停止传递扭矩,外圈在卷入异物作用下停止转动。由于动力机及工作机均可采用此种联轴器,在离合块脱开后,仅剩余联轴器的转动惯量,对卷入人员或异物的伤害及其微小,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
该联轴器的齿轮、齿条、异物接触外圈板、支撑与约束、离合块的数量、布置方式、类型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换、调整。
由于滚动筒体24在联轴器外围的遮蔽作用,联轴器自身存在的螺栓、接触爪等突出物由于外部有筒体的遮蔽,难以钩挂住接触物品,对接触人员及物品形成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联轴器内圈、离合块、联轴器外圈、异物接触板、联动机构及滚动筒体,所述的联轴器内圈与传动轴连接,联轴器内圈外围沿周向设置多个可沿其径向运动的离合块,离合块的外侧与联轴器外圈连接,离合块的内侧抱紧/脱开联轴器内圈;所述的联轴器外圈外围沿周向设置多个异物接触板,异物接触板通过联动机构与离合块连接,异物接触板在异物的压力作用下运动并通过联动结构带动离合块脱开联轴器内圈,切断传动轴的动力传递;所述滚动筒体可自由转动的安装在异物接触板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异物接触板的外壁上的支撑结构,所述的滚动筒体可自由转动的安装在支撑结构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筒体支撑杆和筒体轴,所述的筒体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异物接触板的外壁上,另一端与筒体轴连接;所述的筒体轴与联轴器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的滚动筒体可转动的安装在筒体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包括筒体支撑杆和筒体轴,所述的筒体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异物接触板的外壁上,另一端与筒体轴连接;所述的筒体轴与联轴器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的筒体轴与筒体支撑杆之间可自由转动的连接,所述的滚动筒体固定安装在筒体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异物接触板包括对应设置在联轴器内圈外围的第一异物接触部和对应设置在联轴器外圈外围的第二异物接触部;所述的筒体支撑杆固定在第一异物接触部或者第二异物接触部的外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异物接触部的外壁上靠近第二异物接触部的一端,筒体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在筒体轴的中部;所述滚动筒体包括分别安装在筒体支撑杆两侧的筒体轴上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器内圈的外径小于联轴器外圈的外径,所述第一异物接触部的内径小于第二异物接触部的内径;所述的筒体支撑杆的高度大于第二异物接触部的外径;所述的第一筒体设置在第一异物接触部的外圈,第二筒体对应设置在第二异物接触部的外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动筒体包括多个,分别沿着异物接触板的外表面周向分布,每个滚动筒体的中心轴线与联轴器的中心轴线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滚动筒体为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外表面柔软的柔性滚动筒体;或者,所述滚动筒体的外表面上设置表面柔软的柔性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联动机构包括离合块连接齿条、齿轮及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离合块连接齿条固定在离合块的外壁上,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固定在异物接触板的内壁上,离合块连接齿条、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均与齿轮啮合传动;所述异物接触板在异物的压力作用下与异物接触板连接齿条一起进行向心运动,带动齿轮旋转,同时带动离合块连接齿条进行离心运动,离合块脱开联轴器内圈,切断传动轴的动力传递。
CN201720654626.3U 2017-06-07 2017-06-07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Active CN207080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4626.3U CN207080522U (zh) 2017-06-07 2017-06-07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54626.3U CN207080522U (zh) 2017-06-07 2017-06-07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80522U true CN207080522U (zh) 2018-03-09

Family

ID=61436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54626.3U Active CN207080522U (zh) 2017-06-07 2017-06-07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80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93553A (en) Overload release clutch
WO2011000300A1 (zh) 空间楔合式摩擦超越离合器
CN106678202B (zh) 一种直升机专用低转速大扭矩离合器
JP2012026573A5 (zh)
CN102345690A (zh) 离心力切断滑动阻尼的转矩致动离合器
CN207080522U (zh)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CN202013094U (zh) 一种回转窑的驱动装置
CN207080521U (zh)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CN103244578A (zh) 超越离合器
CN207064513U (zh)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CN108518428A (zh) 一种机械离合器
TWI702167B (zh) 旋式飛輪機構
CN107448491A (zh)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CN102537124B (zh) 空间楔合式摩擦联轴器和安全离合器
CN204302228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涡流检测的探头回收装置
CN207499925U (zh) 自动啮合退出盘车
RU179517U1 (ru) Рекуператор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оснащенный маховиком и упругими элементами
CN107218315A (zh) 异物卷入自动脱开式联轴器
CN206950118U (zh) 一种自动翻盖装置
CN205534047U (zh) 一种双向双速齿轮箱
CN106870596B (zh) 开关齿式超越离合器
CN101392804A (zh) 轴向自控离合器的分离保持机构
KR101468320B1 (ko) 차동잠금장치
CN102635673A (zh) 单向输出转换装置
JPH01500684A (ja) 二重遊星歯車変速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