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0569U - 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0569U
CN207070569U CN201720834765.4U CN201720834765U CN207070569U CN 207070569 U CN207070569 U CN 207070569U CN 201720834765 U CN201720834765 U CN 201720834765U CN 207070569 U CN207070569 U CN 207070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
porous metal
shell
phase
chang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347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Clear Silver Light Metal Sponge New Material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Clear Silver Light Metal Sponge New Materi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Clear Silver Light Metal Sponge New Material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Clear Silver Light Metal Sponge New Materi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347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0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0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0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自下而上依次填充有相变材料、第一开孔金属及第二开孔金属,所述第一开孔金属的孔径小于第二开孔金属的孔径,所述第一开孔金属与第二开孔金属之间留有隔离空间,所述第一开孔金属下半部分的孔隙也充有所述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为液‑气相变材料。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发挥开孔金属的吸热散热性能,通过底部的外壳及相变材料把放热器件的热量进行高效吸收,然后经由孔径较大的开孔金属进行热量的快速散发,通过高低孔径开孔金属与相变材料的相互配合,有效加快了散热速率,其产品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特别是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机器设备部件运转时用于降低设备运转时所产生热量的机构,机械设备部件经散热器散热制冷来增加机械运作寿命,所以散热器的质量直接影响运转机械设备部件的寿命。随着PC内部组件功耗及发热量的不断提升,如何有效地为PC降温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各式各样的散热器竞相面世。现阶段风冷散热由于性能较好、安装更简便、应用更广泛,是PC散热器的主流。风冷散热器从结构上来说,一般分为4个部分:散热风扇、散热鳍片、扣具及附带的调速装置。由于传统的风冷散热其本身的运行也需要耗费能量,因此一些新型的散热材料及结构不断被研发,开孔金属的应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然而现有技术中开孔金属在散热器中的应用并未充分发挥其换热性能,从而较大程度的影响了散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可加快传热速度,提高散热效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自下而上依次填充有相变材料、第一开孔金属及第二开孔金属,所述第一开孔金属的孔径小于第二开孔金属的孔径,所述第一开孔金属与第二开孔金属之间留有隔离空间,所述第一开孔金属下半部分的孔隙也充有所述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为液-气相变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孔金属的孔径为1~2mm,孔隙率为90~95%;第二开孔金属的孔径为3~5mm,孔隙率为80~85%。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若干向内部凸起且底部开口的中空凸棱,凸棱的顶部设有插入到第一开孔金属的吸热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孔金属的底部与所述凸棱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吸热片的底部设有若干流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孔金属上设有若干两端开口的散热管,此散热管从外壳的一侧穿透至外壳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顶盖、上壳体、中壳体及下壳体,所述第一开孔金属的体积大于第二开孔金属的体积,所述中壳体及上壳体的内壁分别与第一开孔金属及第二开孔金属的外侧面相接触连接;所述顶盖、上壳体、中壳体及散热管均为铝材质,所述下壳体及吸热片为铜材质,所述第一开孔金属为泡沫金属铜,第二开孔金属为泡沫金属铝。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空间的高度为2~3mm。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充分发挥泡沫金属的吸热散热性能,通过底部的外壳及相变材料把放热器件的热量进行高效吸收,然后经由孔径较大的泡沫金属进行热量的快速散发,通过高低孔径泡沫金属与相变材料的相互配合,有效加快了散热速率,其产品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成本低廉,易于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述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所述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所述吸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泡沫金属的散热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自下而上依次填充有相变材料11、第一开孔金属7及第二开孔金属5,所述第一开孔金属7的孔径小于第二开孔金属8的孔径,所述第一开孔金属5与第二开孔金属7之间留有隔离空间8,所述第一开孔金属下半部分的孔隙也充有所述相变材料11,所述相变材料为液-气相变材料。
所述第一开孔金属7的孔径为1.5mm,孔隙率为95%;第二开孔金属的孔径为4mm,孔隙率为85%。
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若干向内部凸起且底部开口的中空凸棱10,凸棱10的顶部设有插入到第一开孔金属7的吸热片9。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孔金属7的底部与所述凸棱10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隙,处于此间隙内的吸热片9的底部位置设有若干流通孔11。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所述第二开孔金属5上设有若干两端开口的散热管6,此散热管6从外壳的一侧穿透至外壳的另一侧,通过外界空气在此散热管内的流通来加快热量的散发。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顶盖1、上壳体2、中壳体3及下壳体4,所述第一开孔金属5的体积大于第二开孔金属7的体积,便于集中吸热和发散散热,所述中壳体及上壳体的内壁分别与第一开孔金属及第二开孔金属的外侧面相接触连接;所述顶盖1、上壳体2、中壳体3及散热管6均为铝材质,所述下壳体4及吸热片9为铜材质,所述第一开孔金属7为泡沫金属铜,第二开孔金属8为泡沫金属铝。
为便于吸热变为气相的相变材质能够顺畅且迅速的进入到第二开孔金属中进行散热回流,所述隔离空间的高度为2~3mm,过低则不利于气相相变材料的流通,过高则影响散热效率且会过度增大散热器的整体体积。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下壳体、吸热片直接吸收热量并将热传递给相变材料,相变材料受热由气相变为液相,高孔隙率小孔径的第一开孔金属能够结合相变材料对热量进行快速集中吸收,然后经低孔隙率大孔径的第二开孔金属进行热量的高效散发,同时相变材料放热变回液体并回流在此吸热。本产品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成本低廉,散热效率高,易于规模化生产。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应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自下而上依次填充有相变材料、第一开孔金属及第二开孔金属,所述第一开孔金属的孔径小于第二开孔金属的孔径,所述第一开孔金属与第二开孔金属之间留有隔离空间,所述第一开孔金属下半部分的孔隙也充有所述相变材料,所述相变材料为液-气相变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金属的孔径为1~2mm,孔隙率为90~95%;第二开孔金属的孔径为3~5mm,孔隙率为80~8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设有若干向内部凸起且底部开口的中空凸棱,凸棱的顶部设有插入到第一开孔金属的吸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金属的底部与所述凸棱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吸热片的底部设有若干流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金属上设有若干两端开口的散热管,此散热管从外壳的一侧穿透至外壳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顶盖、上壳体、中壳体及下壳体,所述第一开孔金属的体积大于第二开孔金属的体积,所述中壳体及上壳体的内壁分别与第一开孔金属及第二开孔金属的外侧面相接触连接;所述顶盖、上壳体、中壳体及散热管均为铝材质,所述下壳体及吸热片为铜材质,所述第一开孔金属为泡沫金属铜,第二开孔金属为泡沫金属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空间的高度为2~3mm。
CN201720834765.4U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 Active CN207070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4765.4U CN207070569U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4765.4U CN207070569U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0569U true CN207070569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11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34765.4U Active CN207070569U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05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2385A (zh) * 2019-11-04 2020-04-17 浙江大学 海洋温差能俘获热机及其制造方法与海洋剖面运动平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22385A (zh) * 2019-11-04 2020-04-17 浙江大学 海洋温差能俘获热机及其制造方法与海洋剖面运动平台
CN111022385B (zh) * 2019-11-04 2021-04-27 浙江大学 海洋温差能俘获热机及其制造方法与海洋剖面运动平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03077Y (zh) 一种用于大功率led散热的回路热管装置
CN207719664U (zh) 一种新型配电柜
CN201259816Y (zh) 具有汽液两相散热回路的干式变压器
CN105845648A (zh) 一种微电子器件树形散热器
CN203690053U (zh) 用于大型变压器的冷却装置
CN207070569U (zh) 一种基于开孔金属的散热器
CN110707250A (zh) 一种翅片式相变散热装置
CN107509362A (zh) 一种相变冷却型电子机箱
CN105355766B (zh) 一种散热器
CN205921887U (zh) 一种逆变器的冷却系统
CN206601560U (zh) 用于小型投影仪的高效散热器
CN202772162U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热电联供装置
CN203787819U (zh) 城市变电站散热装置
CN209978680U (zh) 一种带有热虹吸回路的双锥度微通道散热器
CN116631734A (zh) 一种高效散热油浸变压器
CN208242072U (zh) 基于相变热能转换的散热系统
CN204045331U (zh) 一种变压器用风冷却器
CN203131759U (zh) 纳米流体超导散热器
CN215988315U (zh) 一种油浸式配电变压器散热装置
CN206775902U (zh) 一种用于机架服务器芯片的散热装置
CN205680673U (zh) 一种多热管复合式高功率电子芯片散热器
CN209879448U (zh) 一种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用散热装置
CN204230227U (zh) 微槽道与水冷联合的冷却系统
CN207602555U (zh) 一种通道式水冷散热器
CN202855872U (zh) 相变微乳液散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