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0348U - 扬声器模组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0348U
CN207070348U CN201721028678.6U CN201721028678U CN207070348U CN 207070348 U CN207070348 U CN 207070348U CN 201721028678 U CN201721028678 U CN 201721028678U CN 207070348 U CN207070348 U CN 2070703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hole
module
loudspeaker
locating dowel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2867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帅
张怀省
孙小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2867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03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03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03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和置于模组外壳形成的空腔中的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空腔分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后声腔中设有电连接扬声器单体与外部电路的两条导线,围成所述后声腔的模组外壳相对的水平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定位孔以及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孔上设有贯穿所述定位孔的容纳所述导线的容纳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定位孔上设置容纳所述导线的容纳部,使定位孔和定位柱在能够定位、支撑模组外壳的同时具有支撑、导向所述导线的功能,从而使后声腔的结构复杂度降低,增大了后声腔的空间,提高了后声腔气流流动的顺畅度以及扬声器的发声质量。

Description

扬声器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背景技术
扬声器模组是电子产品的重要声学部件,包括模组外壳和置于模组外壳形成的空腔中的扬声器单体,模组外壳通常包括对应固定的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扬声器单体将模组外壳形成的空腔分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围成后声腔的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为平板狭长结构。随着扬声器模组逐渐的向轻、薄、小巧的方向发展,扬声器模组后声腔体积设计趋于狭窄,模组下壳的厚度越来越薄,为了便于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的对应固定以及避免模组下壳产生共振,通常在围成后声腔的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分别设置适配的定位孔和定位柱,对模组外壳提供定位和支撑作用。此外,置于模组外壳中的扬声器单体需与外部电路导通,通过外部电路向扬声器单体内的内部电路输入电能实现发声,通常在后声腔设置与扬声器单体电连接的两条导线,该两条导线延伸至模组外壳外与外部电路电连接。两条导线在走线中需要设置夹线槽对导线进行导向和支撑。设于模组后声腔中的定位孔、定位柱以及夹线槽导致后声腔结构复杂且占用后声腔体积,导致后声腔空间变小,影响后声腔平衡气流的顺畅度,可能会导致扬声器模组音质下降。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简化模组后声腔结构,增大后声腔体积的扬声器模组,提高后声腔气流流动的顺畅度,进而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发声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将定位孔、定位柱以及夹线槽合并设计,简化后声腔的结构,增大后声腔体积,保证气流流动顺畅,提高扬声器模组的发声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和置于模组外壳形成的空腔中的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空腔分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后声腔中设有电连接扬声器单体与外部电路的两条导线,围成所述后声腔的模组外壳相对的水平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定位孔以及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
所述定位孔上设有贯穿所述定位孔的容纳所述导线的容纳部。
优选地,所述模组外壳包括对应结合的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
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模组上壳或所述模组下壳上。
优选地,所述定位孔包括环形侧壁,所述容纳部包括贯通所述侧壁的用于所述导线引入和引出的两个通孔,或者所述容纳部包括由所述侧壁顶面凹陷形成的用于所述导线引入和引出的两个凹槽。
优选地,所述容纳部的下边缘延伸至固定所述定位孔的模组外壳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的顶面被配置为当容纳所述导线的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嵌套固定时,所述定位孔的顶面与固定所述定位柱的模组外壳内表面贴合。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上设有容纳所述导线的柱孔。
优选地,所述定位孔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模组外壳对应每条导线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定位孔。
优选地,所述模组外壳上设有贯通模组外壳的通孔,所述两条导线自扬声器单体的两侧引出,通过所述容纳部走线至所述通孔,进而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为过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定位孔上设置贯穿所述定位孔的可容纳导线的容纳部,实现将对应的定位孔和定位柱与夹线槽合并设计,将具有容纳部的定位孔设置在导线走线区域,既可对导线进行导向支撑,与设于相对的模组外壳上的定位柱对应嵌套固定,也可以对模组外壳进行支撑,定位孔与定位柱的嵌套可定位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的相对位置,通过超声焊接等手段形成模组外壳,便于模组外壳的成型,避免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在固定过程中出现错位。此外,本实用新型将配合的定位孔和定位柱与夹线槽合并设计,简化了后声腔的结构,增大了后声腔的体积,扬声器模组工作中时,后声腔气流流动顺畅,提高扬声器单体振动系统的振动性能以及扬声器模组的音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
图3示出图2中A-A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
1、模组上壳,2、模组下壳,3、扬声器单体,4、导线,5、定位孔,6、容纳部,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扬声器模组具体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图3示出图2中A-A的剖面图。
本实施例中,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和置于所述模组外壳形成的空腔中的扬声器单体3,扬声器单体3将模组外壳形成的空腔分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后声腔中设有分别位于扬声器单体3两侧且与扬声器单体3内的内部电路电连接的两条导线4,所述两条导线4通过后声腔走线至模组外壳外部,与外部电路电连接,从而导通外部电路与扬声器单体3内的内部电路,外部电路经由两条导线4将电能传输至扬声器单体3内的内部电路,促使振动系统振动发声。
围成所述后声腔的模组外壳相对的两个水平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定位孔5以及与所述定位孔5适配的定位柱。所述模组外壳包括对应结合固定的模组上壳1和模组下壳2,所述定位孔5可以设置在所述模组上壳1上,也可以设置在模组下壳2下,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5设置在所述模组上壳1上,对应的定位柱设置在所述模组下壳2上。所述定位孔5上设有水平贯穿所述定位孔5的容纳部6,所述容纳部6可容纳所述导线4,对所述导线4的走线进行导向和支撑。
所述容纳部6可允许导线4通过,所述定位孔5通常为中空的环形,根据实际需要,也可设置其他形状的定位孔以及可与定位孔嵌套的定位柱。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5包括环形侧壁,所述容纳部6可包括贯通所述侧壁的用于所述导线4引入和引出的两个通孔,或者也可采用本实施例中的容纳部6结构,本实施例中该容纳部6包括由所述侧壁顶面凹陷形成的用于所述导线4引入和引出的两个凹槽,采用凹槽形式的容纳部6可简化容纳部6的成型工艺,同时,在设置导线4时,可将导线4由定位孔5侧壁凹槽的开口处放入容纳部6中,便于所述导线4的设置,减少装配复杂度。在进行模组安装时,将导线4置于定位孔5的容纳部6中后,将模组下壳2与模组上壳1对应放置,使所述定位柱对应嵌入定位孔5中,通过超声焊接模组下壳2与模组上壳1的结合面形成模组外壳,定位孔5和定位柱的定位可使超声焊接形成模组外壳的过程中模组下壳2与模组上壳1相对位置不发生错位。
所述容纳部6的下边缘优选地延伸至设置定位孔5的模组上壳1的内表面,以增大容纳所述导线4的定位孔5中可嵌套所述定位柱的空间,在模组外壳设计趋于轻薄的条件下,为定位柱提供尽量大的固定空间,保证定位孔5与定位柱的结合力。
所述定位柱的顶面被配置为当容纳所述导线4的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5嵌套固定时,所述定位孔5的顶面与固定所述定位柱的模组外壳内表面贴合。当模组上壳1和模组下壳2扣合时,定位柱靠近导线4的端面至多与导线4相抵,以防止将定位柱的设计过高导致模组上壳1与模组下壳2无法贴合。所述定位孔5和所述定位柱可为过盈配合,可增加定位孔5和定位柱间的摩擦力。为进一步增加定位柱与定位孔5的接触面积和保证模组上壳1与模组下壳2能够贴合固定,也可以在所述定位柱靠近导线4的端面设置避让所述导线4的避让槽,定位柱的高度增大,可增加定位柱与定位孔5的有效接触面积。当然,也可以在定位柱上设置与所述容纳部6对应的柱孔,以容纳导线4,通过导线4连接定位孔5和定位柱,可最大限度保证定位孔5和定位柱的相对固定,防止模组下壳2共振振幅过大导致定位柱与定位孔5脱开,进而导致振动系统出现杂音,模组音质下降。
所述容纳部6由定位孔5侧壁顶面凹陷形成,侧壁顶面上的凹槽开口会导致定位孔5端面处的紧固力降低,可在定位孔5的外设置支撑定位孔5的加强筋7,以抵抗定位孔5在与定位柱嵌套时的受力变形,增强结合力。
所述定位孔5以及与定位孔5匹配的定位柱可设置多个,优选地在所述模组外壳上对应每条导线4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定位孔5,本实施例中,模组上壳1设有分别对应一条导线4的两个定位孔5,模组下壳2设有与每个定位孔5对应的定位柱。
所述模组外壳可以通过金属冲压成型,也可以通过塑料等材料注塑成型。由此,所述定位孔5和定位柱可通过对金属外壳冲压形成,也可与塑料外壳一体注塑成型。当然,该定位孔5和定位柱也可作为独立部件与模组上壳1或模组下壳2一体固定。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模组外壳和置于模组外壳形成的空腔中的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将空腔分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后声腔中设有电连接扬声器单体与外部电路的两条导线,围成所述后声腔的模组外壳相对的水平内表面上分别设有定位孔以及与所述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孔上设有贯穿所述定位孔的容纳所述导线的容纳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外壳包括对应结合的模组上壳和模组下壳;
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模组上壳或所述模组下壳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包括环形侧壁,所述容纳部包括贯通所述侧壁的用于所述导线引入和引出的两个通孔,或者所述容纳部包括由所述侧壁顶面凹陷形成的用于所述导线引入和引出的两个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的下边缘延伸至固定所述定位孔的模组外壳内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的顶面被配置为当容纳所述导线的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嵌套固定时,所述定位孔的顶面与固定所述定位柱的模组外壳内表面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上设有容纳所述导线的柱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外侧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外壳对应每条导线设置至少一个所述定位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外壳上设有贯通模组外壳的通孔,所述两条导线自扬声器单体的两侧引出,通过所述容纳部走线至所述通孔,进而与外部电路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为过盈配合。
CN201721028678.6U 2017-08-16 2017-08-16 扬声器模组 Active CN2070703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28678.6U CN207070348U (zh) 2017-08-16 2017-08-16 扬声器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28678.6U CN207070348U (zh) 2017-08-16 2017-08-16 扬声器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0348U true CN207070348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15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28678.6U Active CN207070348U (zh) 2017-08-16 2017-08-16 扬声器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034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7632A1 (zh) * 2018-11-29 2020-06-0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7632A1 (zh) * 2018-11-29 2020-06-0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807276B1 (ko) 음향장치
CN206963073U (zh) 一种扬声器
CN208353588U (zh) 扬声器箱
US20200162812A1 (en) Speaker box
CN214507324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214101766U (zh) 扬声器单体
CN110418254A (zh) 发声装置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107027083A (zh) 电声转换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07070348U (zh) 扬声器模组
WO2016179997A1 (zh) 扬声器模组
CN204392545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8285530U (zh)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3446021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KR200386087Y1 (ko) 마이크로스피커의 프레임 구조
CN207869364U (zh) 扬声器箱
CN209627679U (zh) 移动终端
CN206442515U (zh) 一种发声器以及包括该发声器的发声器模组
CN108024183B (zh) 弹片引脚装置及发声器件
CN205491144U (zh) 一种压电声响器
CN208638711U (zh) 发声器件
CN210663247U (zh) 一种麦克风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05610927U (zh) 一种麦克风模组声腔结构
CN111327998A (zh) 发声器件
CN110594971A (zh) 一种麦克风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06100431U (zh) 一种扬声器单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