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70303U - 发声装置模组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70303U
CN207070303U CN201720760778.1U CN201720760778U CN207070303U CN 207070303 U CN207070303 U CN 207070303U CN 201720760778 U CN201720760778 U CN 201720760778U CN 207070303 U CN207070303 U CN 207070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producing device
additional
operatic tunes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6077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宏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6077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70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70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70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装置模组。该发声装置模组包括:发声装置组件;模组壳体,所述模组壳体具有内腔和出声口,所述发声装置组件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内腔中从所述发声装置组件连通到出声口的区域为前声区,所述模组壳体内具有附加声腔;所述附加声腔与所述前声区连通,所述附加声腔具有顶壁,所述附加声腔从与所述前声区连通的一端到所述顶壁呈横截面积一致的柱形腔。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附加声腔的加工难度大。

Description

发声装置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声转换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声装置模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迅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已成为消费者的日常用品。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是轻薄化,主要体现在降低电子产品的厚度和重量。另一方面,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提高电子产品的整体性能。
发声装置模组是电子产品中的电声转换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声音功能的体验。在现有的发声装置模组中,尤其对于侧出声的发声装置模组而言,其不可避免的存在前腔谐振点较低,谐振点SPL过高、THD升高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导致发声装置模组出现声音尖锐、失真等问题。
为了得到优美的音质,降低声音尖锐、失真的问题,现有技术的通常手段是在扬声器模组的前腔设置额外的声腔,以调节扬声器模组的声学性能。这种手段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缺陷,但是却带来了新的技术问题。在前腔额外形成声腔增加了扬声器模组的加工成型难度,声腔与前腔之间通常通过小孔或缝隙实现连通。这种连通结构难以通过注塑加工成型。
所以,有必要对发声装置模组的结构进行改进,一方面,改善声音尖锐、失真的问题;另一方面,降低额外声腔的成型加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发声装置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声装置模组,包括:
发声装置组件;
模组壳体,所述模组壳体具有内腔和出声口,所述发声装置组件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内腔中从所述发声装置组件连通到出声口的区域为前声区,所述模组壳体内具有附加声腔;
所述附加声腔与所述前声区连通,所述附加声腔具有顶壁,所述附加声腔从与所述前声区连通的一端到所述顶壁呈横截面积一致的柱形腔。
可选地,所述模组壳体整体呈扁平结构,所述附加声腔沿着平行于模组壳体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延伸。
可选地,所述附加声腔的顶壁为分体于所述模组壳体的封装片,所述封装片被配置为能装配在所述模组壳体上以封闭所述附加声腔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模组壳体在所述前声区的部分区域形成出声通道,所述出声口位于所述出声通道的外端部,所述出声通道的横截面从前声区到出声口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附加声腔与所述前声区连通的一端位于所述出声通道的内壁上。
可选地,所述附加声腔呈立方柱形腔。
可选地,所述发声装置模组包括吸音件,所述吸音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附加声腔设置在所述前声区中,所述封装片被配置为在装配完所述吸音件后再封闭所述附加声腔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吸音件设置在比邻所述出声口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模组壳体在所述前声区的部分区域形成出声通道,所述出声口位于所述出声通道的外端部,所述吸音件贴装在所述出声通道的内壁上,所述吸音件与所述附加声腔连通到前声区的一端位置相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所述附加声腔呈柱形腔结构。降低了模组壳体的成型加工难度。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模组的局部剖切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模组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模组的体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发声装置模组,如图1所示,其中包括发声装置组件1、模组壳体2、吸音件3和封装片4。所述模组壳体2中具有内腔和出声口22,所述出声口22将所述内腔与外界连通。所述发声装置组件1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发声装置组件1工作时能够产生声音,并将声音从所述出声口22处传出。在所述内腔中,从所述发声装置组件1通到出声口22的区域为前声区23。
特别地,如图1、2所示,所述模组壳体2具有附加声腔21,所述附加声腔21与所述前声区23连通。所述附加声腔21的一端与所述前声区连通,另一端具有顶壁。所述附加声腔从与前声区连通的一端延伸到顶壁,其结构呈横截面一致的柱形腔。例如圆柱形腔或立方柱形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模组中设置了额外的附加声腔,该附加声腔与前声区连通,能够起到改善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的作用。而且,所述附加声腔在其自身的延伸方向上直径或横截面积保持一致,呈柱形腔结构。这样,在进行注塑加工时,无需形成小孔、缝隙等结构,加工难度显著降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发现,这种形式的附加声腔同样能够达到改善声学性能的效果。
根据发声装置模组的具体结构和性能要求,可以对所述附加声腔21的结构、尺寸、形状进行调整,从而使附加声腔起到降低发声装置模组的声音失真、声音尖锐的作用。在声学指标上,通过附加声腔的调节作用,能够降低发声装置模组在Fh处的SPL尖峰,从而降低前声区共振引起的谐振失真,达到改善音质的效果。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发声装置模组整体可以呈扁平的结构,其具有一定厚度。所述附加声腔可以沿着平行于模组壳体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延伸。这种配置方式适用于发声装置模组采用侧出声的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对所述附加声腔的延伸方向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可选地,如图1-3所示,所述附加声腔21的顶壁可以由单独的封装片4构成。所述封装片4分体与所述模组壳体2,所述封装片4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2上,所述封装片4被配置为能封闭所述附加声腔21与外界连通的一端,从而避免声音从所述附加声腔21中传出。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附加声腔21在封闭前,可以作为通道,便于其它部件的装配。而且,贯通的附加声腔在进行注塑加工时,加工难度会进一步下降。注塑模组壳体时,直接形成贯通的通道作为附加声腔即可。
优选地,如图1-3所示,所述封装片4可以设置在所述模组壳体2的外表面上,从而将附加声腔21与外界连通的一端封住。封装片4的这种装配位置能够简化封装片4的装配工艺,在完成发声装置模组的整体装配后,只需将封装片4贴装或焊接在模组壳体2的表面即可。所述封装片可以是PET片或其它硬质材料,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
可选地,所述模组壳体2中可以形成有出声通道231,如图2、3所示,所述出声通道231占据所述前声区23的部分区域。所述出声口22则位于所述出声通道231的外端部。其中,所述出声通道231的横截面可以从靠近发声装置组件1的前声区23到出声口22处逐渐增大。这种结构设计能够更好的实现发声装置组件1的出声,并且有助于改善音质。
可选地,如图2、3所示,所述附加声腔21与所述前声区23连通的一端位于所述出声通道231的内壁上。所述附加声腔21相对远离所述发声装置组件1,减小对发声装置组件1以及模组壳体2的其它区域的影响。
可选地,所述附加声腔可以是立方柱形腔,如图2、3所示;或者,也可以是圆柱型腔或椭圆柱形腔,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对发声装置模组的性能要求,调整所述附加声腔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发声装置模组还包括吸音件3,如图2所示。所述吸音件3设置在所述前声区23内,特别地,在所述附加声腔21的顶壁由封装片4构成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音件3被配置为能经过所述附加声腔21设置在所述前声区23中。所述附加声腔21为在前声区23中设置吸音件3提供了装配通道。在装配完所述吸音件3之后,再装配用封装片封闭附加声腔的顶面,阻挡声音传出。
可选地,所述吸音件3可以设置在比邻所述出声口22的位置。或者,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吸音件也可以设置在相对更靠近发声装置组件的位置,本实用新型不对此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声音性能的改善要求,对吸音件的位置进行调整。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吸音件3可以贴装在所述出声通道231的内壁上,如图2所示。所述吸音件3与所述附加声腔21连通到出声通道231的一端的位置相对应。一方面,通过附加声腔21的端口,将吸音件3直接固定在出声通道231内,其装配工艺简单、已操作。另一方面,将吸音件3配置在出声通道231内,能够更有效的改善发声装置模组的声学性能。减小失真、声音尖锐等缺陷。
虽然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9)

1.一种发声装置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声装置组件;
模组壳体,所述模组壳体具有内腔和出声口,所述发声装置组件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内腔中从所述发声装置组件连通到出声口的区域为前声区,所述模组壳体内具有附加声腔;
所述附加声腔与所述前声区连通,所述附加声腔具有顶壁,所述附加声腔从与所述前声区连通的一端到所述顶壁呈横截面积一致的柱形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壳体整体呈扁平结构,所述附加声腔沿着平行于模组壳体的厚度方向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声腔的顶壁为分体于所述模组壳体的封装片,所述封装片被配置为能装配在所述模组壳体上以封闭所述附加声腔的顶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壳体在所述前声区的部分区域形成出声通道,所述出声口位于所述出声通道的外端部,所述出声通道的横截面从前声区到出声口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声腔与所述前声区连通的一端位于所述出声通道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声腔呈立方柱形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装置模组包括吸音件,所述吸音件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附加声腔设置在所述前声区中,所述封装片被配置为在装配完所述吸音件后再封闭所述附加声腔的顶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件设置在比邻所述出声口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声装置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壳体在所述前声区的部分区域形成出声通道,所述出声口位于所述出声通道的外端部,所述吸音件贴装在所述出声通道的内壁上,所述吸音件与所述附加声腔连通到前声区的一端位置相对。
CN201720760778.1U 2017-06-27 2017-06-27 发声装置模组 Active CN207070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0778.1U CN207070303U (zh) 2017-06-27 2017-06-27 发声装置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60778.1U CN207070303U (zh) 2017-06-27 2017-06-27 发声装置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70303U true CN207070303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07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60778.1U Active CN207070303U (zh) 2017-06-27 2017-06-27 发声装置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703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407A (zh) * 2018-12-17 2019-03-08 星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脚架型扬声器
CN112019984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51407A (zh) * 2018-12-17 2019-03-08 星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脚架型扬声器
CN112019984A (zh) * 2019-05-31 2020-12-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24823A4 (en) PORTABLE PHONE WITH BONE LINE SPEAKER
CN205179362U (zh) 单指向mems麦克风
CN207070303U (zh) 发声装置模组
CN105263091A (zh) 扬声器模组
CN103974160A (zh) 双喇叭耳机
CN204968106U (zh) 一种指向性mems麦克风
CN206402399U (zh) 双频耳机
CN205081965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5622864U (zh) 一种超薄扬声器模组
CN105721639A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立体声输出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06164788U (zh) 多喇叭耳机
CN205754774U (zh) 耳机喇叭
CN207070347U (zh) 侧出声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WO2009028132A1 (ja) スピーカ
CN202617336U (zh) 一种扬声器振膜及球顶扬声器
CN203261470U (zh) 高音复合振膜
CN201467189U (zh) 一种手机
CN204539455U (zh) 扬声器振膜
CN208509263U (zh) 扬声器模组和发声装置
CN204013979U (zh) 双喇叭耳机
CN203554669U (zh) 一种带独立共振腔的耳机前腔
CN203027429U (zh) 低频型超薄受话器
CN207251905U (zh) 扬声器
CN202979258U (zh) 一种智能宽频降噪耳机
CN203086648U (zh) 声学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