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64112U - 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64112U
CN207064112U CN201720713402.5U CN201720713402U CN207064112U CN 207064112 U CN207064112 U CN 207064112U CN 201720713402 U CN201720713402 U CN 201720713402U CN 207064112 U CN207064112 U CN 207064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tank
connecting rod
pump assembly
auxiliary pump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1340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少璞
邬汝杰
陶坊坤
李继州
侯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TR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TR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TR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TR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1340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64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64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64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包括支架、连接杆和法兰盘,连接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扣;连接杆与法兰盘通过卡扣连接;支架与连接杆可滑动连接;支架底部为一个平面;支架内部设置有孔;孔内设置有一根两头锥型并圈的弹簧;支架的背面设置有一个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传感器;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伞阀座;伞阀座上设置有伞阀和O型圈;支架内部的凹槽与伞阀座、伞阀和O型圈就形成了密闭空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零件精简减轻了副泵总成的质量,不仅节省了油箱布置空间,而且有效降低了蒸发排放量,并且能够避免因虹吸而产生静电,避免因虹吸导致主副油箱油位不准。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副泵总成,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
背景技术
马鞍型油箱通常由主油箱、副油箱和主、副油箱连通部构成,因此需要一个主泵和一个副泵配合供油。供油时,主泵工作所吸起的汽油直接供给燃油系统,主泵上设计衍射泵,衍射泵的高速喷射形成负压,负压驱动副泵将副油箱中的汽油吸进入主油箱。
现在马鞍型油箱的副泵总成主要还是储油桶加支架作为主体支撑结构,并通过其来固定油位传感器、浮子杆部件、法兰盘部件、波纹管和支撑杆,使用的零部件过多、质量较大并且装配工艺复杂,尤其是支撑杆必须使用专用工装进行装配,不仅浪费工时,而且徒增了工装夹具的投入,使得总成本较高。其次由于储油桶和支架的体积过大,不够紧凑,油箱上需要比较大的开孔,还增加了装配进入油箱的难度。最后,传统的副泵总成在汽车停止工作时经常发生虹吸现象,汽油经管道被倒吸入副油箱不仅会产生静电,而且会使得仪表显示的油位不准确。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四轮驱动的汽车市场占比越来越高,且大多都是使用马鞍型油箱,所以开发一款适用于马鞍形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开创性地提供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副泵总成,包括支架、连接杆和法兰盘;
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扣,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法兰盘通过所述卡扣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杆可滑动连接;
所述支架底部为一个平面,所述支架内部设置有孔,所述孔内设置有一根两头锥型并圈的弹簧;
所述支架的背面设置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传感器;
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伞阀座,所述伞阀座上设置有伞阀和O型圈,所述支架内部的所述凹槽与所述伞阀座、所述伞阀和所述O型圈形成密闭空腔。
较佳的,上述一种油箱副泵总成中,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挡油筋结构。
较佳的,上述一种油箱副泵总成中,所述支架底部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三道筋和一道T型筋。
较佳的,上述一种油箱副泵总成中,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三道筋和所述一道T型筋相互匹配。
较佳的,上述一种油箱副泵总成中,所述三道筋和所述一道T型筋上分别设有倒钩。
较佳的,上述一种油箱副泵总成中,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一个凸台。
较佳的,上述一种油箱副泵总成中,所述法兰盘下方有4个缺口,其中一个所述缺口的深度大于其他三个所述缺口的深度。
较佳的,上述一种油箱副泵总成中,所述连接杆底部设置有圆棒。
较佳的,上述一种油箱副泵总成中,所述圆棒插入所述孔以形成导轨。
所述连接杆可沿所述导轨的方向上下滑动。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1.新开发的支架代替了原来储油桶和支架的作用,塑料连接杆代替了金属支撑杆,零件精简不仅减轻了副泵总成的质量,而且降低了成本。2.新开发的副泵总成,得益于其子零件支架的体积较小,使得油箱口可以由以前的φ116缩减至φ91.5,此改进直击马鞍形油箱顶面较小、无法开口过大的痛点,不仅节省了油箱布置空间,而且有效降低了蒸发排放量,为国六排放法规推行助力。3.新开发的副泵总成,具有防止汽车熄火时虹吸现象的功能,避免因虹吸而产生静电,避免因虹吸导致主副油箱油位不准。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并未按照比例绘制相关部件,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为传统副泵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箱副泵总成法兰盘与连接杆安装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油箱副泵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油箱副泵总成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油箱副泵总成支架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副泵总成支架底部示意图。
其中:图1为传统副泵总成,11为储油桶,12为支架,13为支撑杆;21为法兰盘,211为法兰盘上较深的缺口,212为法兰盘上较短的缺口,22为连接杆,221为连接杆上的凸台,222为连接杆上卡扣;31为支架,311为支架上的大凹槽,312为倒钩;41为伞阀,42为伞阀座,43为O型圈,44为支架,441为支架开的长孔,45为锥型弹簧,46为连接杆,461为连接杆下方的圆棒;511为支架上三道筋,511为T型筋;611为支架底座挡油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2、图3、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副泵总成,包括支架31、连接杆22和法兰盘21。连接杆22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扣222。连接杆22与法兰盘21部件通过卡扣222连接。支架31与连接杆22可滑动连接。支架31内部设置有孔441。孔441内设置有一根两头锥型并圈的弹簧45,这样便实现了弹簧内置,可以减小所使用的弹簧45的体积,而且锥型弹簧45能够有效地防止弹簧45卡进导轨阻碍副泵总成的压缩。支架31的背面设置有一个凹槽311。凹槽311内设置有传感器,当马鞍形油箱的副油箱的燃油被耗尽时,该凹槽311内仍然有残留有部分燃油,使油位传感器可以浸没在燃油中,以免油位传感器因干摩擦影响使用寿命支架31的上表面设置有伞阀座42。伞阀座42上设置有伞阀41和O型圈43。支架31内部的凹槽311与伞阀座42、伞阀41和O型圈43就形成了密闭空腔,当虹吸现象刚刚开始时,空腔中会充满燃油,伞阀41在压力的作用下关闭,虹吸现象即刻停止。支架底部设有2圈挡油筋611,并且两排交错排列,可以阻挡部分固体杂质的进入。将支架31底部做成一个大的平面,使支架31不需要储油桶11的支撑作用就能竖直站立在油箱底部平面上。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架31底部设置有挡油筋结构611,可以有效的阻挡油箱中的固体杂质吸入副泵总成,保证了流入主油箱中汽油的清洁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左右两道筋上设有倒钩312,当连接杆22运动到支架31最上端的时候倒钩312能挡住连接杆22,防止连接杆22与支架31发生脱离。支架31底部的上表面设置有三道筋511和一道T型筋512。支架31与连接杆22通过三道筋511和一道T型筋512相互匹配,连接稳固且装配方式唯一,防止连接杆22的转动和晃动。并且三道筋511和一道T型筋512上分别设有倒钩312,防止连接杆运动到最上方时脱出。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杆22上设计有一个凸台221。法兰盘21下方有4个缺口,其中一个缺口211的深度大于其他三个缺口212。当连接杆22装错方向时,法兰盘21的缺口不够深,无法容纳连接杆22的凸台221进入,此时连接杆22与法兰盘21无法进行装配,避免了因装配错误而带来的拆卸麻烦。而连接杆22与法兰盘21正确装配时,连接杆22上的凸台221正好卡进法兰盘21较深的缺口211,卡扣22才能完成配合,两者连接稳固,无法晃动,保证连接杆22可以装到底以及法兰盘21与连接杆左右两端的卡扣222可以完成配合。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连接杆22底部设计有圆棒461。圆棒461插入孔441,形成了导轨。连接杆22顺着导轨的方向可以上下滑。圆棒461与支架31的孔441配合形成导轨,副泵总成压缩循环时圆棒始终顶住锥形弹簧45,从而给连接杆22和法兰盘21弹力反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1.新开发的支架代替了原来储油桶和支架的作用,塑料连接杆代替了金属支撑杆,零件精简不仅减轻了副泵总成的质量,而且降低了成本。2.新开发的副泵总成,得益于其子零件支架的体积较小,使得油箱口可以由以前的φ116缩减至φ91.5,此改进直击马鞍形油箱顶面较小、无法开口过大的痛点,不仅节省了油箱布置空间,而且有效降低了蒸发排放量,为国六排放法规推行助力。3.新开发的副泵总成,具有防止汽车熄火时虹吸现象的功能,避免因虹吸而产生静电,避免因虹吸导致主副油箱油位不准。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各种变化例,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连接杆和法兰盘;
所述连接杆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扣,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法兰盘通过所述卡扣连接,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杆可滑动连接;
所述支架底部为一个平面,所述支架内部设置有孔,所述孔内设置有一根两头锥型并圈的弹簧;
所述支架的背面设置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传感器;
所述支架的上表面设置有伞阀座,所述伞阀座上设置有伞阀和O型圈,所述支架内部的所述凹槽与所述伞阀座、所述伞阀和所述O型圈形成密闭空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副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挡油筋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副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底部的上表面分别设置有三道筋和一道T型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副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三道筋和所述一道T型筋相互匹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箱副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道筋和所述一道T型筋上分别设有倒钩。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副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一个凸台。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副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下方有4个缺口,其中一个所述缺口的深度大于其他三个所述缺口的深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副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底部设置有圆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油箱副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棒插入所述孔以形成导轨;
所述连接杆可沿所述导轨的方向上下滑动。
CN201720713402.5U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 Active CN207064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3402.5U CN207064112U (zh)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13402.5U CN207064112U (zh)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64112U true CN207064112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09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13402.5U Active CN207064112U (zh) 2017-06-19 2017-06-19 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641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64112U (zh) 一种应用于马鞍型油箱的油箱副泵总成
CN108891255A (zh) 一种机动车燃油箱
CN111305926B (zh) 满足大倾斜角使用的通用发动机
CN205841063U (zh) 一种马鞍型油箱的结构
CN210660382U (zh) 一种集成虹吸与射流结构的燃油泵
CN205663660U (zh) 节油液压油箱
CN206234019U (zh) 一种轻型汽车用空滤器进气连接管总成
CN209228512U (zh) 泵芯出油座分流的燃油泵
CN108180094A (zh) 内置式可倾斜通用汽油机燃油供给系统
CN205149509U (zh) 用于拖拉机的燃油箱防吸空机构
CN216342518U (zh) 供油滤网筒
CN207879499U (zh) 低噪音的燃油泵总成
CN210714897U (zh) 摩托车扣合式燃油泵总成
CN208576424U (zh) 一种机动车燃油箱
CN215949699U (zh) 副泵分流引射平衡供油燃油泵总成
CN205277656U (zh) 燃油泵总成
CN219809082U (zh) 在燃油泵上的引射结构
CN208669490U (zh) 一种燃油预滤器滤芯的上端盖
CN209025779U (zh) 一种经济型燃油计量阀
CN212390114U (zh) 一种补水系统
CN207093259U (zh) 一种简易组装油泵外壳
CN214940673U (zh) 城市小区水箱调节装置
CN210196571U (zh) 一种喷油螺杆机用组合阀
CN212614939U (zh) 一种满足大倾角工作的油底壳润滑结构
CN208024535U (zh) 一种石油井下开采的防堵塞式抽油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900 Chunhe Road 669,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JTR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900 No. 310 Luo Lu, Shanghai, Bao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JTR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