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63222U - 墙板连接件及墙板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墙板连接件及墙板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63222U
CN207063222U CN201720967374.XU CN201720967374U CN207063222U CN 207063222 U CN207063222 U CN 207063222U CN 201720967374 U CN201720967374 U CN 201720967374U CN 207063222 U CN207063222 U CN 2070632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riser
reinforcing plate
transverse slat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9673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ne made Technology Co.,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马林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马林 filed Critical 马林
Priority to CN2017209673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632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632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632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板连接件及墙板连接结构,所述墙板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左侧板(1)或右侧板(2)连接的立板和用于与上板(3)连接的横板,所述立板和横板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立板和所述横板相互垂直,在所述立板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一加强板(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板连接件及墙板连接结构可以实现立板与两侧的左右侧板牢固地连接。

Description

墙板连接件及墙板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门窗处的墙板之间相互连接的墙板连接件以及墙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装配式建筑用板在现有的体系结构下,采用的是整块矩形板,而在一些特殊的位置,例如安装门或者安装窗户的墙板,则需要使用多块矩形板拼合而成。
为了实现位于门或窗上方的墙板牢固固定,一般都是使用一块较长的墙板搭在门窗两侧的墙板上,这种结构虽然有利于墙板的固定,但是构成门窗框的两侧的墙板则需要采用与其他墙板高度不同的墙板,这样就需要其他规格的墙板,从而增加了装配式建筑的制造成本。
因此,如图1所示,现有的墙板的上板3的长度等于门或窗的宽度,左侧板1和右侧板2的长度等于墙板的高度,从而达到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然而,如何实现上板3与左侧板1、右侧板2的牢固连接,是本领域函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墙板连接件,能够实现上板与左右侧板的牢固连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墙板连接件,所述墙板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左侧板或右侧板连接的立板和用于与上板连接的横板,所述立板和横板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立板和所述横板相互垂直,在所述立板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左侧板或右侧板内的第一加强板。
优选地,所述立板为第一立板,所述横板为第一横板,所述第一横板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上板中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并且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板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螺栓孔,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板上开设有两个第二螺栓孔,两个所述第二螺栓孔分别位于第二加强板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立板为第二立板,所述横板为第二横板,所述第二立板上还固定连接有能够插入所述上板中的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垂直于所述第二立板,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加强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立板的两侧,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二横板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二立板上还固定连接有能够插入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内的第四加强板,所述第四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二立板的同侧,并且所述第四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三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下方,所述第四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三加强板的下方,所述第二立板上开设有两个第三螺栓孔,两个所述第三螺栓孔分别位于第一加强板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板连接件在使用时通过立板与左侧板或右侧板固定连接,通过横板与上板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立板和横板相互垂直固定连接,因此,通过墙板连接件可以将立板与两侧的左右侧板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墙板连接结构,能够实现上板与左右侧板的牢固连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墙板连接结构,所述墙板连接结构包括上板、左侧板、右侧板、用于连接所述上板和左侧板的第一左连接件、以及用于连接上板和右侧板的第一右连接件,所述第一左连接件和第一右连接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左连接件包括与左侧板或右侧板连接的第一立板和用于与上板连接的第一横板,所述第一立板和第一横板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立板和所述第一横板相互垂直,在所述第一立板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左侧板或右侧板内的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横板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上板中的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并且所述第二加强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墙板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上板和左侧板的第二左连接件、以及用于连接上板和右侧板的第二右连接件,所述第二左连接件和第二右连接件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左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左侧板或右侧板连接的第二立板和用于与上板连接的第二横板,所述第二立板和第二横板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立板和所述第二横板相互垂直,在所述第二立板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左侧板或右侧板内的第一加强板和能够插入所述上板内的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三加强板垂直于所述第二立板,所述第三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加强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立板的两侧,所述第三加强板与所述第二横板相互垂直。
优选地,所述第二立板上还固定连接有能够插入所述左侧板或右侧板内的第四加强板,所述第四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二立板的同侧,并且所述第四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相互垂直。
所述墙板连接结构与上述的墙板连接件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技术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门或窗的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墙板连接结构的分解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墙板连接结构的第一左连接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墙板连接结构的第一右连接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墙板连接结构的第一左连接件的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的墙板连接结构的第一左连接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墙板连接结构的分解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第二左连接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二左连接件的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第二左连接件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板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左侧板;2-右侧板;3-上板;4-第一左连接件;41-第一立板;42-第一横板;43-第一加强板;44-第二加强板;45-第一螺栓孔;46-第二螺栓孔;5-第一右连接件;6-第二左连接件;61-第二立板;62-第二横板;63-第三加强板;64-第四加强板;65-第三螺栓孔;7-第二右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是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板连接结构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定义的,并与附图2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零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零部件被称为“固定”在另一个零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固定在另一个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当一个零部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零部件。
适当参考图5、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本实施方式的墙板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左侧板1或右侧板2连接的立板和用于与上板3连接的横板,所述立板和横板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立板和所述横板相互垂直,在所述立板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一加强板43。
其中所述立板和横板相互垂直固定连接,可以为如图5、图9所示的立板的一端和横板的一端相互固定连接在一起,二者呈直角形。或者,相互固定连接的立板和横板也可以呈十字形或者T字形,当呈十字形或者T字形时,所述立板或者横板可以部分插入侧板或者上板中。
为了使得第一加强板43插入左侧板1或者右侧板2中,可以在左侧板1或者右侧板2相应的位置开设安装槽,将墙板连接件固定在左侧板1或右侧板2上时,可以首先在安装槽内填充水泥砂浆等粘结剂,然后在将第一加强板43插入安装槽内。
基于上述技术构思,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较优选的墙板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适当参考图5所示,所述墙板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左侧板1或右侧板2连接的第一立板41和用于与上板3连接的第一横板42,所述第一立板41和第一横板42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立板41和第一横板42相互垂直,在所述第一立板41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一加强板43,在所述第一横板42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上板3中的第二加强板44,所述第二加强板44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3,并且所述第二加强板44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板42,所述第一加强板43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板4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板41和第一横板4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相互连接,也可以将一块钢板弯折形成相互连接的第一立板41和第一横板42。所述第一加强板43和第二加强板44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一立板41和第一横板42上,所述第一加强板43和第二加强板44可以为L形钢板,从而可以与第一立板41和第一横板42更加牢固的连接。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加强板43位于第一立板41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二加强板44位于第一横板42的中间位置。
如图3所示,当上述的墙板连接件固定在上板3上时,可以首先在上板3的下端开设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涂抹水泥砂浆,然后将该墙板连接件的第二加强板44插入安装槽内,并使得第一横板42的上端面与上板3的下端面贴合;当该墙板连接件与左侧板1固定连接时,同样地,如图4所示,可以在右侧板2的左端面上开设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涂抹水泥砂浆,然后将第一加强板43插入该安装槽内,并使得第一立板41与右侧板2贴合。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墙板连接件,如图2所示,可以将上板3与左侧板1和右侧板2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述墙板连接件与上板3和侧板的连接强度,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所述第一立板4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螺栓孔45,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4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3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板4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螺栓孔46,两个所述第二螺栓孔46分别位于第二加强板44的两侧。通过使用在螺栓孔安装螺栓连接侧板或者上板,可以进一步提高墙板连接件的连接强度。同时螺栓孔位于第一加强板43和第二加强板44的左右两侧,可以使得墙板连接件的受力均衡,从而提高其连接强度。
适当参考图9、图10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板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左侧板1或右侧板2连接的第二立板61和用于与上板3连接的第二横板62,所述第二立板61和第二横板62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立板61和第二横板62相互垂直,在所述第二立板61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一加强板43,在所述第二立板61上还固定连接有能够插入所述上板3中的第三加强板63,所述第三加强板63垂直于所述第二立板61,所述第三加强板63和所述第一加强板4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立板61的两侧,所述第三加强板63与所述第二横板62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板61和第二横板6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相互连接,也可以将一块钢板弯折形成相互连接的第二立板61和第二横板62。所述第一加强板43和第三加强板63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第二立板61和第二横板62上,或者如图9所示,将第二立板61的一部分切开后向两侧弯折分别形成第一加强板43和第三加强板63。
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立板61上还固定连接有能够插入所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四加强板64,所述第四加强板64与所述第一加强板43位于所述第二立板61的同侧,并且所述第四加强板64与所述第一加强板43相互垂直。所述第三加强板63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3的下方,所述第四加强板64位于所述第三加强板63的下方。
其中所述第二横板62、第二立板61和第四加强板64可以通过一块钢板弯折成Z字形获得,从而可以降低墙板连接件的生产成本。
如图7、图8所示,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墙板连接件在与左侧板1连接时,首先需要在左侧板1的侧壁上形成两个相互垂直的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填充水泥砂浆,然后将该墙板连接件的第一加强板43和第四加强板64插入安装槽内。由于墙板连接件上的第一加强板43和第四加强板64相互垂直,从而可以使得墙板连接件可以更加牢固地固定在侧板上。
当该墙板连接件安装在上板3上时,同样地,首先在上板3的端部形成相互垂直的安装槽,然后在安装槽内填充水泥砂浆,再将墙板连接件的第二横板62和第三加强板63插入相应的安装槽内,从而实现墙板连接件与上板3的固定连接。
其中通过该墙板连接件连接侧板和上板3时,由于第二立板61具有一定的厚度,为了避免侧板与上板3之间形成缝隙,可以在左侧板1和右侧板2上开设容纳槽,将第二立板61容纳在容纳槽内,从而当通过墙板连接件连接侧板和上板3时,可以实现侧板和上板3端面的贴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连接强度,优选地,在所述第二立板61上开设有两个第三螺栓孔65,两个所述第三螺栓孔65分别位于第一加强板43的两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墙板连接件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墙板连接结构,参考图2所示,所述墙板连接结构包括上板3、左侧板1、右侧板2、用于连接所述上板3和左侧板1的第一左连接件4、以及用于连接上板3和右侧板2的第一右连接件5,所述第一左连接件4和第一右连接件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左连接件4包括与左侧板1或右侧板2连接的第一立板41和用于与上板3连接的第一横板42,所述第一立板41和第一横板42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立板41和所述第一横板42相互垂直,在所述第一立板41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一加强板43,所述第一横板42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上板3中的第二加强板44,所述第二加强板44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3,并且所述第二加强板44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板42,所述第一加强板43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板41。所述第一加强板43和所述第二加强板44为一体结构。
在上述墙板连接结构中,在左侧板1的右端面、右侧板2的左端面和上板3的下端面上均开设有相应的安装槽,以将第一加强板43和第二加强板44插入其中。当第一加强板43和第二加强板44在插入安装槽中时,需要在其中先填充水泥砂浆等粘结剂,以使得第一加强板43和第二加强板44可以牢固地固定在其中。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板3与左右侧板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所述墙板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上板3和左侧板1的第二左连接件6、以及用于连接上板3和右侧板2的第二右连接件7,所述第二左连接件6和第二右连接件7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左连接件6包括用于与左侧板1或右侧板2连接的第二立板61和用于与上板3连接的第二横板62,所述第二立板61和第二横板62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立板61和所述第二横板62相互垂直,在所述第二立板61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一加强板43和能够插入所述上板3内的第三加强板63,所述第三加强板63垂直于所述第二立板61,所述第三加强板63和所述第一加强板4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立板61的两侧,所述第三加强板63与所述第二横板62相互垂直。所述第二立板61上还固定连接有能够插入所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四加强板64,所述第四加强板64与所述第一加强板43位于所述第二立板61的同侧,并且所述第四加强板64与所述第一加强板43相互垂直。
如图11所示,通过同时使用第一左连接件4、第一右连接件5、第二左连接件6、第二右连接件7连接上板3和左侧板1、右侧板2,可以更加牢固地将上板3固定在左侧板1和右侧板2上。
以上实施方式的先后顺序仅为便于描述,不代表实施方式的优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墙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左侧板(1)或右侧板(2)连接的立板和用于与上板(3)连接的横板,所述立板和横板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立板和所述横板相互垂直,在所述立板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一加强板(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为第一立板(41),所述横板为第一横板(42),所述第一横板(42)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上板(3)中的第二加强板(44),所述第二加强板(44)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3),并且所述第二加强板(44)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板(42),所述第一加强板(43)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板(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板(4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螺栓孔(45),两个所述第一螺栓孔(4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3)的两侧,所述第一横板(42)上开设有两个第二螺栓孔(46),两个所述第二螺栓孔(46)分别位于第二加强板(44)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为第二立板(61),所述横板为第二横板(62),所述第二立板(61)上还固定连接有能够插入所述上板(3)中的第三加强板(63),所述第三加强板(63)垂直于所述第二立板(61),所述第三加强板(63)和所述第一加强板(4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立板(61)的两侧,所述第三加强板(63)与所述第二横板(62)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板(61)上还固定连接有能够插入所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四加强板(64),所述第四加强板(64)与所述第一加强板(43)位于所述第二立板(61)的同侧,并且所述第四加强板(64)与所述第一加强板(43)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板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强板(63)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3)的下方,所述第四加强板(64)位于所述第三加强板(63)的下方,所述第二立板(61)上开设有两个第三螺栓孔(65),两个所述第三螺栓孔(65)分别位于第一加强板(43)的两侧。
7.一种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连接结构包括上板(3)、左侧板(1)、右侧板(2)、用于连接所述上板(3)和左侧板(1)的第一左连接件(4)、以及用于连接上板(3)和右侧板(2)的第一右连接件(5),所述第一左连接件(4)和第一右连接件(5)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左连接件(4)包括与左侧板(1)或右侧板(2)连接的第一立板(41)和用于与上板(3)连接的第一横板(42),所述第一立板(41)和第一横板(42)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一立板(41)和所述第一横板(42)相互垂直,在所述第一立板(41)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一加强板(43),所述第一横板(42)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上板(3)中的第二加强板(44),所述第二加强板(44)垂直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3),并且所述第二加强板(44)垂直于所述第一横板(42),所述第一加强板(43)垂直于所述第一立板(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3)和所述第二加强板(44)为一体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连接结构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上板(3)和左侧板(1)的第二左连接件(6)、以及用于连接上板(3)和右侧板(2)的第二右连接件(7),所述第二左连接件(6)和第二右连接件(7)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左连接件(6)包括用于与左侧板(1)或右侧板(2)连接的第二立板(61)和用于与上板(3)连接的第二横板(62),所述第二立板(61)和第二横板(62)相互固定连接,并且所述第二立板(61)和所述第二横板(62)相互垂直,在所述第二立板(61)上固定有能够插入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一加强板(43)和能够插入所述上板(3)内的第三加强板(63),所述第三加强板(63)垂直于所述第二立板(61),所述第三加强板(63)和所述第一加强板(43)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立板(61)的两侧,所述第三加强板(63)与所述第二横板(62)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墙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立板(61)上还固定连接有能够插入所述左侧板(1)或右侧板(2)内的第四加强板(64),所述第四加强板(64)与所述第一加强板(43)位于所述第二立板(61)的同侧,并且所述第四加强板(64)与所述第一加强板(43)相互垂直。
CN201720967374.XU 2017-08-03 2017-08-03 墙板连接件及墙板连接结构 Active CN2070632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7374.XU CN207063222U (zh) 2017-08-03 2017-08-03 墙板连接件及墙板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967374.XU CN207063222U (zh) 2017-08-03 2017-08-03 墙板连接件及墙板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63222U true CN207063222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19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967374.XU Active CN207063222U (zh) 2017-08-03 2017-08-03 墙板连接件及墙板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632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28839A (zh) 柱承式集成建筑模块的连接结构
CN204356907U (zh) 柱承式集成建筑模块的连接结构
CN216340286U (zh) 一种镁建材免拆建模板组件
CN108005259A (zh) 一种钢板组合剪力墙拼接节点
CN203213344U (zh) 工业化率高的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
CN207063222U (zh) 墙板连接件及墙板连接结构
CN204376349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转角井装置
CN215630614U (zh) 一种新型预制隔墙板阴阳榫加固连接装置
CN207739428U (zh) 一种钢板组合剪力墙变截面处拼接节点
CN105804416A (zh) 预制装配式建筑塔吊的连接结构
CN113202379B (zh) 一种铝合金窗框注浆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3508961U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预制构件装配结构
CN212670855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节点连接结构
CN211313842U (zh) 一种自承重门套
CN210316315U (zh) 一种应用于建筑pc预制墙的面砖拼缝补强结构
CN105155856A (zh) 一种利用预制装配式外围护墙体的建筑方法
CN207499408U (zh) 梁下挂板与梁柱一次成型的模板加固构造
CN110805140A (zh) 一种集装箱装配式低层房屋设计方法
CN219365021U (zh) 一种减震装配式墙体结构
CN220117581U (zh) 一种可拼装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
CN220539014U (zh) 一种灌芯预制混凝土墙板
CN205134885U (zh) 一种用于对成品烟道进行支护的烟道支护装置
CN204726953U (zh) 集装箱模块及具有其的集装箱模块化建筑
CN215211674U (zh) 一种用于建筑外墙造型用预制件
CN214941333U (zh) 一种外挂墙板的墙角连接节点及装配式建筑外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105

Address after: 100161 Room 202, West Building 168, west bureau, West Sanhuan South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Jane made Technology Co., Beijing

Address before: 100070 Beijing Fengtai District headquarters base seven District 21 Building 5 floor.

Patentee before: Ma 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