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54539U -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54539U
CN207054539U CN201720688674.4U CN201720688674U CN207054539U CN 207054539 U CN207054539 U CN 207054539U CN 201720688674 U CN201720688674 U CN 201720688674U CN 207054539 U CN207054539 U CN 207054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interface channel
test device
insect repellent
ins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8867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铭
肖宽诚
张秋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72068867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54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54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54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靠近第一箱体的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一计数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一计数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通道靠近第三箱体的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二红外传感器和第二计数器,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计数器电连接。采用该测试装置进行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时,能可靠反映出昆虫对药物的趋避行为。

Description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蟑螂属于昆虫纲,蜚蠊目,是一类历史悠久的昆虫,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中出现于地球上。目前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主要有美洲大蠊、德国小蠊、黑胸小蠊、澳洲大蠊和日本大蠊,而在中国最常见的是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
蟑螂不只是让人看起来恶心,更重要的是它携带多种细菌和寄生虫虫卵,是很多人类疾病的传播者。蟑螂已被证明携带约4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菌类,如传染麻风的麻风分支杆菌、传染腺鼠疫的鼠疫杆菌等,蟑螂还可携带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牛肉绦虫、蛲虫、鞭虫等多种的蠕虫卵。
蟑螂不只是传播疾病,蟑螂也常咬食其他物品,例如棉毛制品、皮革制品、纸张、书籍等。因此蟑螂不光是一种卫生害虫,同时也是档案害虫和纺织品害虫。除此之外,蟑螂还常常钻进电脑、冰箱、通讯设备等电器中,造成电器短路烧毁。
目前人类对付蟑螂的办法一是清洁环境,断绝蟑螂的食物来源,这在实际生活中难以完全做到;二是使用杀虫剂杀灭蟑螂。蟑螂是一种繁殖能力和生存能力都非常强的昆虫,杀虫剂从来没有真正解决过问题,还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在某些场所例如厨房、食品仓库等地方使用杀虫剂会存在安全问题,对于佛教人士来说,不杀生的理念也阻止了他们使用杀虫剂来对付蟑螂。因此对蟑螂驱避剂的研究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要研究蟑螂趋避剂,首先要研究蟑螂的趋避行为。蟑螂驱避行为的研究目前通常采用滤纸测试法、小容器测试法和迷宫测试法等。专利号为CN201120218624.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昆虫嗅觉行为测试装置,但在测试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气味物质滞留、物质自身挥发性的不同等导致测试结果不真实。而且已有的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通过施药后短时间内统计蟑螂在有药物方向与无药物方向的分布数来评估驱避效果,使用这些方法在研究蟑螂的驱避行为时存在一些无法克服的缺点,无法真实反映出药物对蟑螂活动的影响。例如当有人在旁边观察时会对蟑螂活动造成影响导致研究结果不准确;蟑螂是一种夜行性昆虫,光照下的行为模式与黑暗中的行为模式是不同的。因此,目前采用的这些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可靠程度不高,难以真实反映出蟑螂对药物的驱避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能可靠反映出昆虫对药物的趋避行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靠近第一箱体的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一计数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一计数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通道靠近第三箱体的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二红外传感器和第二计数器,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计数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上分别设有可拆卸的门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上分别设有孔结构,所述孔结构上设有纱网。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箱体上设有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箱体内设有吸附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箱体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分别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下部,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分别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的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均为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之间设置第二箱体,可以增加昆虫的活动范围,当第三箱体中放置药物时,第二箱体也可以作为缓冲地带,不让第三箱体中的药物进入第一箱体从而影响实验结果;并且在连接通道的出口处设置红外传感器和计数器,可以对昆虫出入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的次数进行准确计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装置进行昆虫趋避率的测试时不仅可操作性强、易于实现,并且实验结果真是可靠,尤其适用于蟑螂趋避行为的测试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的剖面图。
标号说明:
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第三箱体;4、第一连接通道;5、第二连接通道;6、红外发射器;7、红外接收器;8、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在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之间设置第二箱体,并且在连接通道上设置红外传感器和计数器。
请参照图1以及图2,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靠近第一箱体的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一计数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一计数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通道靠近第三箱体的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二红外传感器和第二计数器,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计数器电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之间设置第二箱体,可以增加昆虫的活动范围,当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中分别放置不同的药物时,第二箱体也可以作为缓冲地带,不让第一箱体或者第三箱体中的药物进入另一箱体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连接通道的出口处设置红外传感器和计数器,可以对昆虫出入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的次数进行准确计数,可以通过次数对昆虫的趋避行为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连接通道可以是方形或者圆形,以昆虫能够通过为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上分别设有可拆卸的门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上设可拆卸的门结构可以方便向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中放入进行测试的食物等,门结构的位置和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上分别设有孔结构,所述孔结构上设有纱网。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箱体上设孔结构并且覆上纱网,可用于通气,并且防止昆虫从孔结构中爬出,纱网的网格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以昆虫不能通过为准,设置孔结构通气可以使测试环境更加接近生活环境,使得测试结果更加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箱体上设有孔结构。
由上述描述可知,在第二箱体上设置孔结构进行通气,可以防止放置有药物的箱体中的药物分子进入没有放置药物的箱体中,使测试结果更加可靠。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箱体内设有吸附装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吸附装置可以用于吸附进入第二箱体中的药物分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箱体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分别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下部,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分别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的下部。
由上述描述可知,连接通道与箱体之间可拆卸地连接,方便存储和运输,并且连接通道连接箱体的下部,方便昆虫进入连接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均为方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方法,在所述第一箱体中放入预设重量的食物和水,在所述第三箱体中放入预设重量的食物、水以及药物,在第二箱体中放入预设数量的昆虫;间隔预设时间分别称取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中剩余的食物的重量,计算得到食物的消耗量;根据所述食物的消耗量计算得到昆虫的趋避率。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计算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的食物的消耗量来计算趋避率,测试方法简单、易行。
进一步的,根据公式(W1-W3)/(W1+W3)×100%计算得到昆虫的趋避率,其中,W1为第一箱体中的食物的消耗量,W3为第三箱体中的食物的消耗量。
进一步的,还包括记录昆虫出入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的次数,根据所述次数计算得到昆虫的趋避率。
由上述描述可知,根据昆虫进出箱体的次数可以进一步评估昆虫的趋避行为。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使用该测试装置能可靠反映出昆虫对药物的趋避行为,尤其适用于对蟑螂趋避行为的研究。
如图1所示,所述测试装置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第三箱体3、第一连接通道4和第二连接通道5,所述第一连接通道4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所述第二连接通道5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通道4分别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一箱体1和第二箱体2的下部,所述第二连接通道5分别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的下部,所述第一箱体1和第三箱体3相对于所述第二箱体2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均为方形,并且三个箱体的大小一致,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为其他的形状,例如圆柱形或者球形等,三个箱体的大小也可以设计为不同。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可以由透明、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材料制成,以研究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昆虫的趋避行为。所述第一连接通道4和第二连接通道5可以是圆形管状结构,当然也可以是方形管状结构,第一连接通道4和第二连接通道5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计为1m左右。第一连接通道4和第二连接通道5也可以由透明、半透明或者不透明的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箱体1和第三箱体3上分别设有可拆卸的门结构,门结构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计为圆形或者方形,大小以人的手能通过为准。在第一箱体1和第三箱体3上还分别设有孔结构8,所述孔结构8上设有纱网,纱网的网孔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孔结构8可以设置在箱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也可以设置在箱体的顶面,优选的,孔结构8设置在箱体相对的两个侧面上,以便空气形成对流。所述第二箱体2上也设有孔结构8,孔结构8上也覆有纱网,在第二箱体2上可以设置多个孔结构8,所述第二箱体2内还设有吸附装置,吸附装置内装有活性炭等吸附剂。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通道4靠近第一箱体1的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一计数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一计数器电连接,优选的,将第一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第一连接通道4靠近第一箱体1的出口处。所述第二连接通道5靠近第三箱体3的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二红外传感器和第二计数器,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计数器电连接,优选的,将第二红外传感器设置在第二连接通道5靠近第三箱体3的出口处。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传感器均包括红外发射器6和红外接收器7,所述红外发射器6和红外接收器7相对设置。
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在所述第一箱体1中放入预设重量的食物和水,在所述第三箱体3中放入预设重量的食物、水以及药物,第一箱体1和第三箱体3中的食物和水均等量,不同的是第三箱体3中放入了药物,所述药物可以为缓释型药物。在第二箱体2中放入预设数量的昆虫。
2、间隔预设时间分别称取第一箱体1和第三箱体3中剩余的食物的重量,计算得到食物的消耗量;根据所述食物的消耗量计算得到昆虫的趋避率。即,根据公式(W1-W3)/(W1+W3)×100%计算得到昆虫的趋避率,其中,W1为第一箱体1中的食物的消耗量,W3为第三箱体3中的食物的消耗量。
3、通过红外传感器和计数器记录昆虫出入第一箱体1和第三箱体3的次数,根据所述次数计算得到昆虫的趋避率。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为实施例一的具体应用场景,具体为一种蟑螂趋避行为的测试方法。
首先,制备花椒精油缓释剂。制备四组缓释剂,每一组分别先将1g琼脂与30mL蒸馏水倒入烧杯中进行加热,使琼脂全部溶解。用移液枪在EP管中各加入0.2mL无水乙醇,再加入0.05mL吐温80,将其混匀后分别加入花椒精油0.1mL、0.2mL、0.3mL和0.4mL,将EP管放于振荡机上振荡,使溶液混匀。待琼脂溶液冷却至室温时,将EP管中的精油溶液加入到烧杯中的琼脂溶液中,边加边搅动琼脂溶液,使其混合均匀后缓慢倒入10mL培养皿中,至琼脂重新凝固,用薄膜封口以避免精油挥发。
测试时,将事先已饥饿处理12小时的20只美洲大蠊(或100只德国小蠊)放入第二箱体中,第一箱体中放入1g食物和50mL水(分别装在小培养皿中),第三箱体中也放入1g食物和50mL水(分别装在小培养皿中),以及供测试的花椒精油缓释剂,对照组缓释剂中不含花椒精油。测试在自然条件下(温度25~38℃,湿度70~85%)进行,每天称重剩余食物量,在对照组食物消耗总量等于两边总实物量的约一半时结束实验,本实施例中,在第七天是结束实验。以该时间内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中的食物消耗量情况和蟑螂进出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的次数来评估药物的驱蟑螂效果。根据公式(W1-W3)/(W1+W3)×100%计算得到昆虫的趋避率,统计每天进出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的蟑螂次数,作为蟑螂趋避行为的辅助性评判指标。
本实施例的实验结果如下:
不同剂量花椒精油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驱避效果见表1和表2,实验数据均为3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表1花椒精油琼脂缓释剂对美洲大蠊的驱避率(第七天)
表2花椒精油琼脂缓释剂对德国小蠊的驱避率(第七天)
从表1和表2中可明显看出,花椒精油对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有显著地驱避效果,美洲大蠊对花椒精油更为敏感。
表3花椒精油琼脂缓释剂对美洲大蠊活动的影响(进入箱体的次数)
表4花椒精油琼脂缓释剂对德国小蠊活动的影响(进入箱体的次数)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花椒精油无论对美洲大蠊还是德国小蠊都有较好的驱避效果。在没有药物的情况下,蟑螂进出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的频率基本相同。蟑螂对花椒精油有明显的驱避性:在前期食物充足的情况下,蟑螂明显显示出了对花椒精油的驱避性,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随着第一箱体中的食物消耗,蟑螂进出第三箱体的频率才逐渐增加,说明花椒精油对蟑螂具有趋避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测试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制作,采用该测试装置进行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时,得到的测试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尤其适用于对蟑螂的趋避行为的测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第三箱体、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二连接通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靠近第一箱体的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一红外传感器和第一计数器,所述第一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一计数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通道靠近第三箱体的出口处分别设有第二红外传感器和第二计数器,所述第二红外传感器与所述第二计数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上分别设有可拆卸的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上分别设有孔结构,所述孔结构上设有纱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上设有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内设有吸附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三箱体相对于所述第二箱体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分别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下部,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分别可拆卸地连通所述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的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均为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
CN201720688674.4U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 Active CN207054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8674.4U CN207054539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88674.4U CN207054539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54539U true CN207054539U (zh) 2018-03-02

Family

ID=61508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88674.4U Active CN207054539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5453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2949A (zh) * 2017-06-14 2017-09-22 福建师范大学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10269048A (zh) * 2019-07-11 2019-09-24 河南工业大学 连续温区测试昆虫在高温条件下行为的测试装置和方法
CN110384075A (zh) * 2019-07-11 2019-10-29 河南工业大学 单泵连续式流动性节水精控水浴测试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82949A (zh) * 2017-06-14 2017-09-22 福建师范大学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110269048A (zh) * 2019-07-11 2019-09-24 河南工业大学 连续温区测试昆虫在高温条件下行为的测试装置和方法
CN110384075A (zh) * 2019-07-11 2019-10-29 河南工业大学 单泵连续式流动性节水精控水浴测试装置和方法
CN110269048B (zh) * 2019-07-11 2021-06-29 河南工业大学 连续温区测试昆虫在高温条件下行为的测试装置和方法
CN110384075B (zh) * 2019-07-11 2021-06-29 河南工业大学 单泵连续式流动性节水精控水浴测试装置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2949A (zh)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CN207054539U (zh) 一种昆虫趋避行为的测试装置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port of the WHO Informal Consultation on the" Evaluation and Testing of Insecticides", WHO/HQ, Geneva, 7 to 11 October 1996
CN103689017B (zh) 一种复合植物源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69244C (zh) 利用引诱剂诱捕飞虫的系统
CN100584817C (zh) 拟除虫菊酯化合物及应用
CN103141526B (zh) 含天然除虫菊素和植物精油的植物源杀虫气雾剂及方法
CN104823993B (zh) 一种防治白蚁的药剂以及制备方法
CN104251904B (zh) 一种快速定量检测菊酯类农药的试纸
Poché et al. Evaluation of fipronil oral dosing to cattle for control of adult and larval sand flies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CN105145658A (zh) 蚊香
CN104938528B (zh) 一种白蚁诱杀药剂及制备方法
CN110024786B (zh) 一种诱蚊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835425A (zh) 一种烟熏消毒剂的制备方法
CN102599156B (zh) 一种油松毛虫性引诱剂和诱芯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76441A (zh) 一种茶毛虫雄成虫的诱捕方法
CN109221108B (zh) 一种熏蒸组合物及其在防治草菇害虫中的应用
CN108041049A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090406A (zh) 鱼藤酮在制备能有效杀灭白蚁的白蚁毒杀剂中的应用
Parker Study o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for Libraries and Archives.
CN105875684A (zh) 多元天然植物源广谱生物有机杀虫剂
CN103875687A (zh) 一种具有聚集功能的德国小蠊的毒饵
CN104068062B (zh) 一种驱杀蚊蝇的氯胺菊酯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58723A (zh) 一种电热蚊香片增效剂及其电热蚊香片
Kline et al. Semi-field evaluation of arthropod repellents: emphasis on spatial repelle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