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47685U - 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047685U CN207047685U CN201621471749.5U CN201621471749U CN207047685U CN 207047685 U CN207047685 U CN 207047685U CN 201621471749 U CN201621471749 U CN 201621471749U CN 207047685 U CN207047685 U CN 2070476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achment
- moving body
- control
- under
- be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控移动挡体为中空柱体,下端固连下支撑移动体,上端固连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为环形结构;下防脱离移动体为圆盘结构,位于下支撑移动体、控移动挡体和上防脱离控移动体构成的空腔内;防脱离板为环形结构,位于下防脱离移动体和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之间,外径大于上防脱离控移动体的内径,内径小于下防脱离移动体外径;防脱离连接件为柱体结构,上端固连上移动体下表面,下端穿过上防脱离控移动体和防脱离板的内孔固连下防脱离移动体上表面。本实用新型在移动过程中不脱离;能够限制与移动方向不一致的运动,提高移动的稳定性;限制移动量,而且结构作用明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座装置,尤其是一种滑移支座装置。
背景技术
支座装置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机械、交通等领域,包括适用于建筑结构、机械的移动防脱离支座,适用于公路和铁路桥梁的支座,适用于航空、航天设备的主动、被动控制支座,以及适用于管道、线路的被动控制支座。
已知的移动支座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包括核心块摩擦滑移支座(如图11所示)、可调式摩擦滑移支座(如图12所示)和直滑式摩擦滑移支座(如图13所示)。这些摩擦滑移支座有各自的优点,也存在着如下缺点和问题:
1、在垂直于平移方向的外力作用下,不能保证支座装置上、下滑移面不分离,一旦分离,被支撑体将面临破坏;
2、在外力作用下,不能限制摩擦滑移量;
3、在外力作用下,不能限制与摩擦滑移相垂直方向分离作用下的位移量;
4、由于在振动过程中,摩擦滑移支座可产生分离现象,因此不能确保滑移过程的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橡胶垫减震支座,但是只能减弱振动的作用力,不能限制移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移动支座,在移动过程中不脱离;能够限制与移动方向不一致的运动,提高移动的稳定性;限制移动量,而且结构作用明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包括上移动体、下支撑移动体、控移动挡体、防脱离连接件、防脱离板、上防脱离控移动体和下防脱离移动体;所述的控移动挡体为中空柱体,下端固连下支撑移动体,上端固连上防脱离控移动体;所述的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为环形结构;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为圆盘结构,位于下支撑移动体、控移动挡体和上防脱离控移动体构成的空腔内;所述的防脱离板为环形结构,位于下防脱离移动体和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之间,外径大于上防脱离控移动体的内径,内径小于下防脱离移动体外径;所述的防脱离连接件为柱体结构,上端固连上移动体下表面,下端穿过上防脱离控移动体和防脱离板的内孔固连下防脱离移动体上表面。
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与控移动挡体之间、所述的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与防脱离连接件之间填充能够变形或移动位置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填充阻尼机构、橡胶圈或若干球形体。
所述的上防脱离控移动体的上表面与上移动体的下表面接触,接触面之间填充摩擦材料或球形体材料。
所述的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下表面与防脱离板的上表面接触,接触面之间填充摩擦材料或球形体材料。
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的下表面与下支撑移动体的上表面接触,接触面之间填充摩擦材料或球形体材料。
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的上表面与防脱离板的下表面接触,接触面之间填充摩擦材料或球形体材料。
所述的控移动挡体的上表面与上移动体的下表面接触,接触面之间填充摩擦材料或球形体材料。
所述的上移动体和下支撑移动体表面开有连接孔,与外界物体连接。
所述的上移动体和下支撑移动体相互倒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下支撑移动体连接有上防脱离控移动体和控移动挡体,上移动体连接有防脱离连接件和下防脱离移动体,控移动挡体一端与下支撑移动体连接,一端支撑上移动体并连接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中间防脱离连接件一端与上移动体连接,另一端穿过上防脱离控移动体、防脱离板与下防脱离移动体连接,所以上移动体和下支撑移动体之间在相向移动过程中不会分离;能够限制与移动方向不一致方向的位移、位移量,可提高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2.防脱离连接件一端与下防脱离移动体连接,另一端与上移动体连接,可以是一体连接,也可以是分体连接;控移动挡体一端与下支撑移动体连接,一端连接上防脱离控移动体并支撑上移动体,可以是一体连接,也可以是分体连接;上防脱离控移动体可以支撑上移动体,也可以不支撑上移动板;下防脱离移动体可以支撑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也可以不支撑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下支撑移动体可以支撑下防脱离移动体,也可以不支撑下防脱离移动体;所以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形式多样,加工简便,安装快捷。
3.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中心有圆形孔(半径r2),防脱离连接件(半径r1)穿过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中心圆形孔,r2=L1+r1;下防脱离移动体的半径为r,控移动挡体的中心有圆形孔(半径R1);当r<r2,设置防脱离板后,下防脱离移动体不会穿过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中心的圆形孔;当R1>r,下防脱离移动体可以在控移动挡体的圆形孔平面的任一方向移动,L=R1-r。移动量可由L、L1根据设置需要计算确定,如图2所示。所以,本发明可同时控制移动量和与移动不一致的位移、位移量,而且便于加工、安装。
本发明同时克服了移动支座在移动平面内任意移动不能限制移动平面方向外的移动的问题、支座分离的问题、不能限制移动量的问题,增加了移动的安全性,增加了移动发生时的稳定性。
4.上移动体、下支撑移动体有连接孔,连接孔的数量可按需要确定,以便与外界物体连接,如图1所示,所以本发明能够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而且便于安装。
5.上移动板、下支撑移动体可以倒置,同时其它部件也相应倒置,所以本发明涉及的部件规格少,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相关尺寸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使用后的动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竖向位移的动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倒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使用后的动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可移动防脱离支座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内的下防脱离移动体4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可移动防脱离支座中间的控移动挡体3的俯视图。
图11是核心块式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可调式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直滑式摩擦滑移隔震支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移动体;2-下支撑移动体;3-控滑挡体;4-下防脱离移动体;5-上防脱离控移动体;6-防脱离连接件;7-防脱离板;8-连接孔;Δ-水平位移量;δ-竖向位移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包括但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包括上移动体1、下支撑移动体2所组成,在上移动体1和下支撑移动体2之间,下支撑移动体2连接有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控移动挡体3,上移动体1连接有防脱离连接件6和下防脱离移动体4,防脱离连接件6穿过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防脱离板7。
所述的控移动挡体3一端与下支撑移动体2连接,一端支撑上移动体1并连接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
所述的防脱离连接件6一端与上移动体1连接,穿过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防脱离板7,另一端与下防脱离移动体4连接。
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4与控移动挡体3的距离L和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与防脱离连接件6的距离L1的关系式是:当L=L1时,不加防脱离板7的状态下,控移动挡体3、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具有控制移动的作用,加防脱离板7的状态下,L1>r时,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具有控制移动的作用;当L>L1时,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具有控制移动的作用;当L1>L时,不加防脱离板7的状态下,控移动挡体3具有控制移动的作用,加防脱离板7的状态下,可按计算调整确定L≥L1,L=L1时,控移动挡体3、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具有控制移动的作用,L>L1时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具有控制移动的作用;上防脱离体5中心的圆形内孔半径r2与防脱离连接件6的半径r1的关系式是:r2>r1;下防脱离移动体4的圆半径r与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中心的圆形内孔半径r2关系式是:不加防脱离板7,r>r2,设r-r2=Δ,Δ按构造要求和计算确定,加防脱离板7,r≤r2;r2与L1的关系式是:r2=L1+r1。防脱离板7的外圆半径r3,r3>r2,内圆半径r4,r4<r<r2,可按计算增加防脱离板7的数量。L、L1的空间内可填充按要求能改变移动的材料。如图2所示。
所述的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控移动挡体3可以是一体连接,也可以是分体连接;其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的上面可以与上移动体1的下面接触,接触时之间可加摩擦材料、球形体材料,也可以不接触;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下面可以与防脱离板7的上面或下防脱离移动体4的上面接触,接触时之间可加摩擦材料、球形体材料;也可以不接触。
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4的下面可以与下支撑移动体2的上面接触,接触时之间可加摩擦材料、球形体材料,也可以不接触;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4的上面可以与防脱离板7的下面或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的下面接触,接触时之间可加摩擦材料、球形体材料,也可以不接触。
所述的控移动挡体3与下支撑移动体2可以是一体连接,也可以是分体连接;控移动挡体3的上面可以与上移动体1的下面接触,接触时之间可加摩擦材料、球形体材料,也可以不接触。
所述的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是圆环形体,圆环宽度L2,圆形内孔的半径r2,圆形内孔中有圆形防脱离连接件6穿过,圆形防脱离连接件6的半径r1,r2>r1,r3>r2。圆环形外径R1=r2+L2。如图2所示。
所述的防脱离板7是圆环形体,圆环宽度L3,圆形内孔的半径r4,圆形内孔中有圆形防脱离连接件6穿过,圆形防脱离连接件6的半径r1,r4>r1。圆环形外径r3=r4+L3,r3>r2。如图2所示。
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4为圆形体,圆形体的半径r,r>r2,R1>r。设置防脱离板7时,当r>r4、r<r3、r3>r2,可有r<r2。如图2所示。
所述的上移动体1、下支撑移动体2支座可有连接孔,以便与外界物体连接。如图1所示。
所述的上移动体1、下支撑移动体2可以倒置,同时其它部件也相应倒置。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上移动体1和下支撑移动体支座上有与外接物体连接的连接孔。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外力作用下的移动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在外力作用下沿与移动方向相垂直方向的位移示意图,或沿与移动方向相垂直方向的位移控制量。图6是实施例1倒置时结构示意图,此时其它部件也相应倒置。图8、图9、图10是结构构件的俯视图。图9中防脱离连接件6和下防脱离移动体4是一体构件。如图2所示,防脱离连接件6穿过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的中心圆孔、防脱离板7的中心圆孔,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的中心圆孔的半径r2与防脱离连接件6的半径r1之间有间隔距离L1,其L1间隔距离根据实际需要计算确定,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的中心圆孔的半径r2,下防脱离移动体4的半径r,r2<r,设置防脱离板7后,r<r2。控移动挡体3的内圆半径R1,防脱离连接件6的外圆半径r1,有R1>r>r1。如图2所示。
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4与控移动挡体3的间距L=R1-r;防脱离连接件6与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的间距L1=r2-r1;控移动挡体3的内圆半径R1根据需要计算确定;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的中心圆孔的半径r2根据需要计算确定;下防脱离移动体4的半径r根据需要计算确定。可移动防脱离支座的直径:实施例2中是2倍R;实施例1中是2倍R2。
由于上移动体1的下面与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上面可以接触,接触时之间可加摩擦材料、球形体材料,也可以不接触;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的下面可以与防脱离板7的上面或下防脱离移动体4的上面接触,接触时之间可加摩擦材料、球形体材料,也可以不接触;下防脱离移动体4的下面可以与下支撑移动体2的上面接触,接触时之间可加摩擦材料、球形体材料,也可以不接触;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4的上面可以与防脱离板7的下面或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的下面接触,接触时之间可加摩擦材料、球形体材料,也可以不接触。
如果上移动板1与外界物体连接,下移动板2与另一外界物体连接,当外作用力的作用下发生移动时,可移动防脱离支座的上移动体1与下支撑移动体2支座发生按需要计算确定的移动,此时上移动板1与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之间产生相向、相背的移动,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与下防脱离移动体4之间和下防脱离移动体4与下支撑移动体2之间产生相向、相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于有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与防脱离连接件6的作用,防脱离连接件6带动防脱离板7移动,控移动挡体3与下防脱离移动体4的作用,在上移动体1和防脱离连接件6、下防脱离移动体4移动到确定的计算位移量后,将会受到控制,达到限制位移量的要求。如图4、图7所示。当连接的两个外界物体发生相向、相背的移动时,在发生与移动方向的平面不一致方向移动的趋势时,会受到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下防脱离移动体4、防脱离连接件6、防脱离板7、控移动挡体3的作用,阻止连接的两外界物体发生与移动平面方向不一致方向的移动趋势,可将位移趋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达到限制不同位移方向的要求。如图5所示。由于可以限制位移过程中支座的上移动体1、下支撑移动板2的分离,因此能确保移动的稳定性。
具有上移动体1与控移动挡体3的二个移动接触面,可按需要计算确定增加移动接触面,可按需要设置移动接触面封闭和密闭,具有耐久性。
防脱离连接件6一端连接上移动体1、穿过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的中心圆孔和防脱离板7的中心圆孔,一端连接下防脱离移动体4;控移动挡体3连接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下支撑移动体2,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位于上移动体1、下防脱离移动体4或防脱离板7之间,下防脱离移动体4位于上防脱离移动体5或防脱离板7和下支撑移动体2之间,在外力作用下,上移动板1与下支撑移动板2在确定的平面移动的过程中,能够达到控制确定平面移动外的任一方向移动的目的。
可移动防脱离支座为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可在各接触面处采用不同的摩擦材料、球形体材料,产生不同的移动作用效果。
可移动防脱离支座的各连接部分可根据生产条件、不同的材料情况、使用要求等采用多种连接方式。
可移动防脱离支座的移动面积大,可控制位移量,可有多层可接触面,承载作用大,连接部分可有多种连接方式,产品质量易得到保证,有利于系列化、成批工业化生产。
可移动防脱离支座有利于减小被连接的外界物体的移动刚度,可控制外界作用力对被连接的外界物体的作用力,通过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可对外界作用力的波形进行滤波。
实施例2:
如图3、图7所示,在上移动板1和下支撑移动体2之间,下支撑移动体2连接有控移动挡体3、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上移动体1连接有防脱离连接件6和下防脱离移动体4,中间防脱离连接件6穿过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防脱离板7。控移动挡体3一端与下支撑移动体2连接,一端连接有上防脱离控移动体5,并支撑上移动体1。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在外力作用下的移动示意图。
Claims (9)
1.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包括上移动体、下支撑移动体、控移动挡体、防脱离连接件、防脱离板、上防脱离控移动体和下防脱离移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移动挡体为中空柱体,下端固连下支撑移动体,上端固连上防脱离控移动体;所述的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为环形结构;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为圆盘结构,位于下支撑移动体、控移动挡体和上防脱离控移动体构成的空腔内;所述的防脱离板为环形结构,位于下防脱离移动体和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之间,外径大于上防脱离控移动体的内径,内径小于下防脱离移动体外径;所述的防脱离连接件为柱体结构,上端固连上移动体下表面,下端穿过上防脱离控移动体和防脱离板的内孔固连下防脱离移动体上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与控移动挡体之间、所述的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与防脱离连接件之间填充能够变形或移动位置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填充阻尼机构、橡胶圈或若干球形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防脱离控移动体的上表面与上移动体的下表面接触,接触面之间填充摩擦材料或球形体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防脱离控移动体下表面与防脱离板的上表面接触,接触面之间填充摩擦材料或球形体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的下表面与下支撑移动体的上表面接触,接触面之间填充摩擦材料或球形体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防脱离移动体的上表面与防脱离板的下表面接触,接触面之间填充摩擦材料或球形体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移动挡体的上表面与上移动体的下表面接触,接触面之间填充摩擦材料或球形体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移动体和下支撑移动体表面开有连接孔,与外界物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动防脱离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移动体和下支撑移动体相互倒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71749.5U CN207047685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471749.5U CN207047685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047685U true CN207047685U (zh) | 2018-02-27 |
Family
ID=61489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471749.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047685U (zh) | 2016-12-30 | 2016-12-30 | 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04768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58793A (zh) * | 2016-12-30 | 2017-05-31 | 税浩旭 | 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 |
-
2016
- 2016-12-30 CN CN201621471749.5U patent/CN20704768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58793A (zh) * | 2016-12-30 | 2017-05-31 | 税浩旭 | 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260719U (zh) | 一种正负刚度并联机构 | |
CN207047685U (zh) | 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 | |
CN103822064A (zh) | 一种具有调高和调平功能的支撑装置 | |
CN204575511U (zh) | 一种斜坡试验工装 | |
CN105370958A (zh) |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薄膜式伺服阀 | |
CN203346782U (zh) | 磁悬浮桥梁球型钢支座 | |
CN205254458U (zh) | 一种高度微调支撑装置 | |
CN104154841A (zh) | 万能配对轴承有负荷凸出量测量仪 | |
CN106758793A (zh) | 一种可移动防脱离支座 | |
CN204007417U (zh) | 万能配对轴承有负荷凸出量测量仪 | |
CN203772267U (zh) | 一种环式平面度测量靠尺 | |
CN108589804B (zh) | 一种用于基坑开挖过程的加载装置 | |
CN206664256U (zh) | 一种便于调节的汽车发动机悬置 | |
CN205503901U (zh) | 一种丝杆支撑座 | |
CN206296985U (zh) | 一种墙板生产震动装置 | |
CN204703059U (zh) | 一种具有高低调整功能的桥梁支座 | |
CN103969845B (zh) | 多足式光学装校用重载气浮支撑装置 | |
CN209936341U (zh) | 一种导轨锁紧装置及机床 | |
CN205207844U (zh) |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薄膜式伺服阀 | |
CN203116890U (zh) | 磁体与被吸物体的间距和磁场力关系测定装置 | |
CN102774747A (zh) | 一种通用门式起重机走行大车转向机构 | |
CN106840568B (zh) | 一种用于航天器全尺寸振动试验边界模拟的油气支承装置 | |
CN207142753U (zh) | 一种汽车修理用升降台 | |
CN203792088U (zh) | 机床平衡支承自动找正装置 | |
CN205171389U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转铰装置及其转动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