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37294U - 一种oled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oled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37294U
CN207037294U CN201720695912.4U CN201720695912U CN207037294U CN 207037294 U CN207037294 U CN 207037294U CN 201720695912 U CN201720695912 U CN 201720695912U CN 207037294 U CN207037294 U CN 207037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plifier
resistance
module
glass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9591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军
王华莉
王华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guo Matsuda Lihu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i 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i 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i 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9591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37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37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372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OLED背光源,包括外框、背光机构和中控机构,背光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偏光片、第一玻璃、有机自发光层、第二玻璃和底座,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散热管道、若干吸热管道和水泵,散热管道呈S型分布,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和第三运放,该OLED背光源中,通过散热机构能够对背光源内部的热量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不仅如此,在工作电源电路中,加入了过滤电路,从而实现了对电源电压进行有效过滤,提高了背光源工作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OLED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LED背光源。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UIV 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UIV OLED)。与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不同类型的发光原理。OLED由美籍华裔教授邓青云(Ching W.Tang)1979年在实验室中发现,由此展开了对OLED的研究。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但是,在价格(较大显示面板)、寿命、分辨率暂无法与液晶显示器匹敌,而且,OLED背光源同样存在着散热问题,如果不及时对背光源内部的热量进行快速处理,这样就容易造成背光源的局部过热,从而烧坏了背光源;不仅如此,在背光源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内部的工作电源电路并没有配套有过滤电路,这样就造成了工作电源电路的不稳定,降低了背光源工作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OLED背光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OLED背光源,包括外框、背光机构和中控机构,所述背光机构设置在外框的内部,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外框的一侧且与背光机构电连接;
所述背光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偏光片、第一玻璃、有机自发光层、第二玻璃和底座,所述第一玻璃为Encap玻璃,所述第二玻璃为TFT玻璃,所述底座设置在外框的下端面,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有散热机构;
其中,有机自发光层,即为用透明导电膜作阳极,Alq3作发光层,三芳胺作空穴传输层,Mg/Ag合金作阴极,制成的有机自发光层,能够实现光源的发射;通过第二玻璃和第一玻璃将光源全部从偏光片处发射出来,实现了对液晶的可靠增量,实现了背光作用。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散热管道、若干吸热管道和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散热板的一侧,所述散热板设置在底座的底部,所述散热管道设置在散热板上,所述吸热管道穿过偏光片、第一玻璃、有机自发光层和第二玻璃且与散热管道连通;
所述散热管道呈S型分布,相邻的散热管道之间均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吸热管道,所述吸热管道与位于相邻散热管道的吸热管道交错设置,所述吸热管道和散热管道内部均设有制冷液;
其中,在偏光片、第一玻璃、有机自发光层、第二玻璃工作的过程中,各吸热管道就会对其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随后水泵控制散热管道内部的制冷液流动,从而能够带动各吸热管道内部的热量流入到散热管道,同时再通过散热管道和散热板进行可靠散热,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设置在外框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散热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外框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水泵与散热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
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三运放、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与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三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与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容与第三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接地,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三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接地。
其中,中央控制模块,用来对背光源进行智能化控制的模块,在这里,中央控制模块是PLC,也能够是单片机,实现了对背光源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背光源的智能化;温度检测模块,用来进行温度检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从而能够对背光源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散热控制模块,用来进行散热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水泵进行控制,能够实现对背光源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随后再进行处理,实现了对背光源被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热;无线通讯模块,用来进行无线通讯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外部通讯终端进行无线连接,从而就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背光源远程监控,提高了背光源的智能化;语音控制模块,用来进行语音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扬声器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进行语音报警提示;显示控制模块,用来实现显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显示界面进行控制,能够对背光源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按键控制模块,用来进行按键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控制按键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从而能够对背光源进行实施现场操控,提高了背光源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模块,用来实现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状态指示灯的亮暗控制,能够对背光源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其实用性;工作电源模块,用来提供稳定电源电压的模块,在这里,用来给背光源内部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其中,在工作电源电路中,通过多个运放组成了有源滤波放大器,能够对指定干扰纹波进行有效过滤,同时还实现了电源电压的稳定输出,提高了背光源工作的稳定性。
具体的,为了能够使得吸热管道内部的制冷液的冷热交换顺畅,所述吸热管道倾斜设置。
具体的,所述面板上还设有显示界面、控制按键、状态指示灯和扬声器,所述显示界面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与状态指示模块电连接,所述扬声器与语音控制模块电连接。
其中,显示界面,用来对背光源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控制按键,便于工作人员或者用户对背光源进行实施操控,从而提高了其可操作性;状态指示灯,用于对背光源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其实用性;扬声器,用来对背光源的异常工作状态进行报警提示,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面板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显示界面为液晶显示屏。
具体的,所述控制按键为轻触按键。
具体的,所述状态指示灯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
具体的,所述外框的阻燃等级为V-0。
具体的,所述第一运放的型号为F007。
具体的,所述第二运放和第三运放的型号均为F007。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OLED背光源中,通过散热机构能够对背光源内部的热量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不仅如此,在工作电源电路中,加入了过滤电路,从而实现了对电源电压进行有效过滤,提高了背光源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OLED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OLED背光源的背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OLED背光源的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OLED背光源的中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OLED背光源的系统原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OLED背光源的工作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背光机构,2.外框,3.中控机构,4.偏光片,5.第一玻璃,6.有机自发光层,7.第二玻璃,8.底座,9.散热板,10.散热管道,11.吸热管道,12.水泵,13.面板,14.显示界面,15.控制按键,16.状态指示灯,17.扬声器,18.中央控制模块,19.温度检测模块,20.散热控制模块,21.无线通讯模块,22.语音控制模块,23.显示控制模块,24.按键控制模块,25.状态指示模块,26.工作电源模块,27.蓄电池,28.温度传感器,U1.第一运放,U2.第二运放,U3.第三运放,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6所示,一种OLED背光源,包括外框2、背光机构1和中控机构3,所述背光机构1设置在外框2的内部,所述中控机构3设置在外框2的一侧且与背光机构1电连接;
所述背光机构1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偏光片4、第一玻璃5、有机自发光层6、第二玻璃7和底座8,所述第一玻璃5为Encap玻璃,所述第二玻璃7为TFT玻璃,所述底座8设置在外框2的下端面,所述底座8的内部还设有散热机构;
其中,有机自发光层6,即为用透明导电膜作阳极,Alq3作发光层,三芳胺作空穴传输层,Mg/Ag合金作阴极,制成的有机自发光层6,能够实现光源的发射;通过第二玻璃7和第一玻璃5将光源全部从偏光片4处发射出来,实现了对液晶的可靠增量,实现了背光作用。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9、散热管道10、若干吸热管道11和水泵12,所述水泵12设置在散热板9的一侧,所述散热板9设置在底座8的底部,所述散热管道10设置在散热板9上,所述吸热管道11穿过偏光片4、第一玻璃5、有机自发光层6和第二玻璃7且与散热管道10连通;
所述散热管道10呈S型分布,相邻的散热管道10之间均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吸热管道11,所述吸热管道11与位于相邻散热管道10的吸热管道11交错设置,所述吸热管道11和散热管道10内部均设有制冷液;
其中,在偏光片4、第一玻璃5、有机自发光层6、第二玻璃7工作的过程中,各吸热管道11就会对其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随后水泵12控制散热管道10内部的制冷液流动,从而能够带动各吸热管道11内部的热量流入到散热管道10,同时再通过散热管道10和散热板9进行可靠散热,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所述中控机构3包括面板13、设置在面板13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13设置在外框2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18、与中央控制模块18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19、散热控制模块20、无线通讯模块21、语音控制模块22、显示控制模块23、按键控制模块24、状态指示模块25和工作电源模块26,所述外框2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28,所述温度传感器28与温度检测模块19电连接,所述水泵12与散热控制模块20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18为PLC;
所述工作电源模块26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运放U1、第二运放U2、第三运放U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所述第一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电阻R1连接,所述第一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运放U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U1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U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R6与第三运放U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U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C1与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R5与第三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运放U3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容C2与第三运放U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第一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R8接地,所述第一运放U1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二运放U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U2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三运放U3的同相输入端接地。
其中,中央控制模块18,用来对背光源进行智能化控制的模块,在这里,中央控制模块18是PLC,也能够是单片机,实现了对背光源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背光源的智能化;温度检测模块19,用来进行温度检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温度传感器28的检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从而能够对背光源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散热控制模块20,用来进行散热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水泵12进行控制,能够实现对背光源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随后再进行处理,实现了对背光源被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热;无线通讯模块21,用来进行无线通讯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外部通讯终端进行无线连接,从而就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背光源远程监控,提高了背光源的智能化;语音控制模块22,用来进行语音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扬声器17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进行语音报警提示;显示控制模块23,用来实现显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显示界面14进行控制,能够对背光源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按键控制模块24,用来进行按键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控制按键15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从而能够对背光源进行实施现场操控,提高了背光源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模块25,用来实现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状态指示灯16的亮暗控制,能够对背光源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其实用性;工作电源模块26,用来提供稳定电源电压的模块,在这里,用来给背光源内部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其中,在工作电源电路中,通过多个运放组成了有源滤波放大器,能够对指定干扰纹波进行有效过滤,同时还实现了电源电压的稳定输出,提高了背光源工作的稳定性。
具体的,为了能够使得吸热管道11内部的制冷液的冷热交换顺畅,所述吸热管道11倾斜设置。
具体的,所述面板13上还设有显示界面14、控制按键15、状态指示灯16和扬声器17,所述显示界面14与显示控制模块23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15与按键控制模块24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16与状态指示模块25电连接,所述扬声器17与语音控制模块22电连接。
其中,显示界面14,用来对背光源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控制按键15,便于工作人员或者用户对背光源进行实施操控,从而提高了其可操作性;状态指示灯16,用于对背光源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其实用性;扬声器17,用来对背光源的异常工作状态进行报警提示,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面板13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27,所述蓄电池27与工作电源模块26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显示界面14为液晶显示屏。
具体的,所述控制按键15为轻触按键。
具体的,所述状态指示灯16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
具体的,所述外框2的阻燃等级为V-0。
具体的,所述第一运放U1的型号为F007。
具体的,所述第二运放U2和第三运放U3的型号均为F007。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OLED背光源中,通过散热机构能够对背光源内部的热量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不仅如此,在工作电源电路中,加入了过滤电路,从而实现了对电源电压进行有效过滤,提高了背光源工作的稳定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O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背光机构和中控机构,所述背光机构设置在外框的内部,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外框的一侧且与背光机构电连接;
所述背光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偏光片、第一玻璃、有机自发光层、第二玻璃和底座,所述第一玻璃为Encap玻璃,所述第二玻璃为TFT玻璃,所述底座设置在外框的下端面,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有散热机构;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板、散热管道、若干吸热管道和水泵,所述水泵设置在散热板的一侧,所述散热板设置在底座的底部,所述散热管道设置在散热板上,所述吸热管道穿过偏光片、第一玻璃、有机自发光层和第二玻璃且与散热管道连通;
所述散热管道呈S型分布,相邻的散热管道之间均设有若干等间距设置的吸热管道,所述吸热管道与位于相邻散热管道的吸热管道交错设置,所述吸热管道和散热管道内部均设有制冷液;
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设置在外框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散热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外框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水泵与散热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
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第二运放、第三运放、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一电阻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四电阻与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三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与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输出端通过第五电阻与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运放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容与第三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二电阻连接,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八电阻接地,所述第一运放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二运放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接地,所述第三运放的同相输入端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道倾斜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还设有显示界面、控制按键、状态指示灯和扬声器,所述显示界面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与状态指示模块电连接,所述扬声器与语音控制模块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界面为液晶显示屏。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键为轻触按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O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灯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的阻燃等级为V-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放的型号为F007。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放和第三运放的型号均为F007。
CN201720695912.4U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oled背光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37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5912.4U CN207037294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oled背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5912.4U CN207037294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oled背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37294U true CN207037294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68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9591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37294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oled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3729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8645A (zh) * 2018-05-28 2018-09-07 重庆雄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屏及其背光板
CN109581747A (zh) * 2019-01-02 2019-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组和显示模组
CN109697897A (zh) * 2019-02-20 2019-04-30 黄梅花 一种高等数学教学器材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8645A (zh) * 2018-05-28 2018-09-07 重庆雄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异形显示屏及其背光板
CN109581747A (zh) * 2019-01-02 2019-04-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源模组和显示模组
CN109697897A (zh) * 2019-02-20 2019-04-30 黄梅花 一种高等数学教学器材
CN109697897B (zh) * 2019-02-20 2024-01-02 黄梅花 一种高等数学教学器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37294U (zh) 一种oled背光源
CN102620204B (zh) 背光模组及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02546687U (zh) Led灯条散热装置、背光模组及显示器件
WO2015131418A1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CN218547892U (zh) 一种水冷散热的液晶显示模组
CN205880433U (zh) 一种背光组件
CN206975363U (zh) 一种高亮背光源散热结构
CN205806983U (zh) 照明装置
WO2019052230A1 (zh) 发光二极管灯条、光源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1021774Y (zh) 大功率led路灯
CN207037296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背光模组
CN100465681C (zh) 激光加热装置
CN110570776B (zh) 一种节能型rgb-led显示屏
CN207037292U (zh) 一种侧光式led背光源
CN106051646A (zh) 照明装置
CN203927814U (zh) 一种导电板和使用该导电板的led光源
CN202834906U (zh) 一种led灯
CN203517377U (zh) 复合式散热型大功率led装置
CN202852520U (zh) 一种发光二极体灯泡
CN203364075U (zh) 运用于背光模块的多重散热组件结构
CN203181487U (zh) 具有监控面板的液冷式散热装置
CN206347536U (zh) 一种led降温系统
CN111562702A (zh) 一种具有自动调整背光强度的显示器用背光源
CN207082279U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的电连接结构
CN207037290U (zh)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25

Address after: No. 10, 11 and 12 Workshop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dustrial Park, Southern District of Xingguo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341000

Patentee after: Xingguo Matsuda Lihu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No. 23 Shima Liantangjiao Industrial Zone,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CHIZ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