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37290U -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37290U
CN207037290U CN201720695810.2U CN201720695810U CN207037290U CN 207037290 U CN207037290 U CN 207037290U CN 201720695810 U CN201720695810 U CN 201720695810U CN 207037290 U CN207037290 U CN 2070372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grated circuit
electric capacity
resistance
module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958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军
王华莉
吴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guo Matsuda Lihu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hi 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hi 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hi Ch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958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372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372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372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包括壳体、背光机构、中控机构和散热机构,背光机构包括第一棱镜片、第二棱镜片、散射板、光源和反射层,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反射层下方的散热组件和若干导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风机和散热管道,导热组件包括导热管道和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导风管、密封外壳、固定轴、转轴和桨叶,语音控制模块包括语音控制电路,语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集成电路和第二集成电路,该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中,通过散热机构能够将装置内部的热量进行快速有效地处理,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不仅如此,通过音频控制电路,能够实现在装置发生异常情况的时候,进行有效地语音提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直下式背光源是把LED晶粒均匀地配置在液晶面板的后方当作发光源,使背光可以均匀传达到整个屏幕,画面细节更细腻逼真。
在现有的直下式LED背光源中,在其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大量的LED灯发光,就会在内部积聚有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有效地处理,就会导致背光源过热,从而发生自燃的情况;不仅如此,在装置内部发生异常的时候,需要进行报警提示,往往会因为缺少合理有效的语音报警功能,使得提示语音无法被工作人员接收到,这样就降低了装置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包括壳体、背光机构、中控机构和散热机构,所述背光机构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背光机构的下方,所述中控机构分别与背光机构和散热机构电连接;
所述背光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棱镜片、第二棱镜片、散射板、光源和反射层,所述光源为RGB-LED光源;
其中,光源发出光,随后再经过发射层发射至散射板上,再通过第一棱镜片和第二棱镜片能够对光源进行充分的散热,从而实现了对液晶提供背光源。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反射层下方的散热组件和若干导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机和散热管道,所述风机设置在散热管道的一端,所述散热管道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导热组件均匀设置在散热管道的外周;
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管道和驱动单元,所述导热管道设置在散热管道的外周且竖向设置,所述导热管道穿过第一棱镜片、第二棱镜片、散射板、光源和反射层,所述导热管道的内部设有制冷液;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导风管、密封外壳、固定轴、转轴和若干桨叶,所述导风管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导风管设置在散热管道的一侧,所述导风管的中心轴线与散热管道内部的风向平行,所述密封外壳设置在导风管的一端,所述转轴通过固定轴设置在密封外壳的内部,所述桨叶均匀设置在转轴的外周;
其中,在背光源工作以后,温度达到指定值时,风机就开始工作,散热管道就会对热量进行快速的处理,同时流动的风就会进入到导风管的内部,来驱动桨叶绕着转轴转动,实现了对导热管道内部的制冷液进行循环控制,从而实现了对背光机构内部的热量带出来,再通过导热管道和散热管道之间的热传递,实现了对热量的快速处理,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设置在壳体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散热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风机与散热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
所述语音控制模块包括语音控制电路,所述语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集成电路、第二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和蜂鸣器,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和第二集成电路的型号均为TDA2040,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且与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阻和第四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五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且分别通过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三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且分别通过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四电阻和第七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五电阻分别与第九电阻和第九电容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蜂鸣器与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第六电阻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九电容和第九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八电阻和第八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五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三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
其中,中央控制模块,用来对背光源进行智能化控制的模块,在这里,中央控制模块是PLC,也能够是单片机,实现了对背光源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背光源的智能化;温度检测模块,用来进行温度检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从而能够对背光源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散热控制模块,用来进行散热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风机进行控制,能够实现对背光源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随后再进行处理,实现了对背光源被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热,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无线通讯模块,用来进行无线通讯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外部通讯终端进行无线连接,从而就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背光源远程监控,提高了背光源的智能化;语音控制模块,用来进行语音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扬声器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进行语音报警提示;显示控制模块,用来实现显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显示界面进行控制,能够对背光源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按键控制模块,用来进行按键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控制按键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从而能够对背光源进行实施现场操控,提高了背光源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模块,用来实现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状态指示灯的亮暗控制,能够对背光源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其实用性;工作电源模块,用来提供稳定电源电压的模块,在这里,用来给背光源内部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其中,在语音控制电路中,首先经过第一集成电路对输入音频信号进行采集,随后再经过以第一集成电路为主的功率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随后从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端输出音频信号,来控制蜂鸣器工作;同时,通过第二集成电路为主组成的基准电路,给蜂鸣器提供基准电压,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蜂鸣器工作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能够提高对热量的处理效果,所述散热管道呈S形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上还设有显示界面、控制按键、状态指示灯和扬声器,所述显示界面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与状态指示模块电连接,所述扬声器与语音控制模块电连接。
其中,显示界面,用来对背光源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控制按键,便于工作人员或者用户对背光源进行实施操控,从而提高了其可操作性;状态指示灯,用于对背光源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其实用性;扬声器,用来对背光源的异常工作状态进行报警提示,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界面为液晶显示屏。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按键为轻触按键。
作为优选,所述状态指示灯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
作为优选,所述蜂鸣器的功率为5W。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电容的容值为0.1uF。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电容的容值为0.1uF。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中,通过散热机构能够将装置内部的热量进行快速有效地处理,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不仅如此,通过音频控制电路,能够实现在装置发生异常情况的时候,进行有效地语音提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的背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的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的中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的系统原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的语音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中:1.壳体,2.中控机构,3.散热机构,4.第一棱镜片,5.第二棱镜片,6.散射板,7.光源,8.反射层,9.散热管道,10.导热管道,11.导风管,12.驱动单元,13.密封外壳,14.固定轴,15.转轴,16.桨叶,17.面板,18.显示界面,19.控制按键,20.状态指示灯,21.扬声器,22.中央控制模块,23.温度检测模块,24.散热控制模块,25.无线通讯模块,26.语音控制模块,27.显示控制模块,28.按键控制模块,29.状态指示模块,30.工作电源模块,31.蓄电池,32.温度传感器,33.风机,U1.第一集成电路,U2.第二集成电路,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C3.第三电容,C4.第四电容,C5.第五电容,C6.第六电容,C7.第七电容,C8.第八电容,C9.第九电容,BL.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7所示,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包括壳体1、背光机构、中控机构2和散热机构3,所述背光机构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所述散热机构3设置在背光机构的下方,所述中控机构2分别与背光机构和散热机构3电连接;
所述背光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棱镜片4、第二棱镜片5、散射板6、光源7和反射层8,所述光源7为RGB-LED光源;
其中,光源7发出光,随后再经过发射层发射至散射板6上,再通过第一棱镜片4和第二棱镜片5能够对光源7进行充分的散热,从而实现了对液晶提供背光源。
所述散热机构3包括设置在反射层8下方的散热组件和若干导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机33和散热管道9,所述风机33设置在散热管道9的一端,所述散热管道9的另一端与壳体1的外部连通,所述导热组件均匀设置在散热管道9的外周;
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管道10和驱动单元12,所述导热管道10设置在散热管道9的外周且竖向设置,所述导热管道10穿过第一棱镜片4、第二棱镜片5、散射板6、光源7和反射层8,所述导热管道10的内部设有制冷液;
所述驱动单元12包括导风管11、密封外壳13、固定轴14、转轴15和若干桨叶16,所述导风管11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导风管11设置在散热管道9的一侧,所述导风管11的中心轴线与散热管道9内部的风向平行,所述密封外壳13设置在导风管11的一端,所述转轴15通过固定轴14设置在密封外壳13的内部,所述桨叶16均匀设置在转轴15的外周;
其中,在背光源工作以后,温度达到指定值时,风机33就开始工作,散热管道9就会对热量进行快速的处理,同时流动的风就会进入到导风管11的内部,来驱动桨叶16绕着转轴15转动,实现了对导热管道10内部的制冷液进行循环控制,从而实现了对背光机构内部的热量带出来,再通过导热管道10和散热管道9之间的热传递,实现了对热量的快速处理,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所述中控机构2包括面板17、设置在面板17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17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22、与中央控制模块22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23、散热控制模块24、无线通讯模块25、语音控制模块26、显示控制模块27、按键控制模块28、状态指示模块29和工作电源模块30,所述壳体1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32,所述温度传感器32与温度检测模块23电连接,所述风机33与散热控制模块24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2为PLC;
所述语音控制模块26包括语音控制电路,所述语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集成电路U1、第二集成电路U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和蜂鸣器BL,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和第二集成电路U2的型号均为TDA2040,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阻R1接地且与第一电容C1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阻R2和第四电容C4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阻R3与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五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且分别通过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C3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三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且分别通过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四端通过第四电阻R4和第七电容C7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四端通过第五电阻R5分别与第九电阻R9和第九电容C9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四端通过蜂鸣器BL与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一端通过第六电阻R6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二端通过第九电容C9和第九电阻R9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二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四端通过第八电阻R8和第八电容C8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五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集成电路U2的第三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
其中,中央控制模块22,用来对背光源进行智能化控制的模块,在这里,中央控制模块22是PLC,也能够是单片机,实现了对背光源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智能化控制,提高了背光源的智能化;温度检测模块23,用来进行温度检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温度传感器32的检测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从而能够对背光源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散热控制模块24,用来进行散热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风机33进行控制,能够实现对背光源内部的热量进行吸收,随后再进行处理,实现了对背光源被的热量进行快速散热,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无线通讯模块25,用来进行无线通讯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外部通讯终端进行无线连接,从而就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背光源远程监控,提高了背光源的智能化;语音控制模块26,用来进行语音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扬声器21进行控制,从而能够进行语音报警提示;显示控制模块27,用来实现显示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显示界面18进行控制,能够对背光源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按键控制模块28,用来进行按键控制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控制按键19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从而能够对背光源进行实施现场操控,提高了背光源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模块29,用来实现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状态指示灯20的亮暗控制,能够对背光源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提高了其实用性;工作电源模块30,用来提供稳定电源电压的模块,在这里,用来给背光源内部的各个模块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其中,在语音控制电路中,首先经过第一集成电路U1对输入音频信号进行采集,随后再经过以第一集成电路U1为主的功率放大电路进行功率放大,随后从第一集成电路U1的第四端输出音频信号,来控制蜂鸣器BL工作;同时,通过第二集成电路U2为主组成的基准电路,给蜂鸣器BL提供基准电压,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蜂鸣器BL工作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能够提高对热量的处理效果,所述散热管道9呈S形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17上还设有显示界面18、控制按键19、状态指示灯20和扬声器21,所述显示界面18与显示控制模块27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19与按键控制模块28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20与状态指示模块29电连接,所述扬声器21与语音控制模块26电连接。
其中,显示界面18,用来对背光源的工作信息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实用性;控制按键19,便于工作人员或者用户对背光源进行实施操控,从而提高了其可操作性;状态指示灯20,用于对背光源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其实用性;扬声器21,用来对背光源的异常工作状态进行报警提示,从而提高了背光源的可靠性。
作为优选,所述面板17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31,所述蓄电池31与工作电源模块30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显示界面18为液晶显示屏。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按键19为轻触按键。
作为优选,所述状态指示灯20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
作为优选,所述蜂鸣器BL的功率为5W。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电容C2的容值为0.1uF。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电容C3的容值为0.1uF。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中,通过散热机构3能够将装置内部的热量进行快速有效地处理,从而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不仅如此,通过音频控制电路,能够实现在装置发生异常情况的时候,进行有效地语音提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可靠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背光机构、中控机构和散热机构,所述背光机构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背光机构的下方,所述中控机构分别与背光机构和散热机构电连接;
所述背光机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棱镜片、第二棱镜片、散射板、光源和反射层,所述光源为RGB-LED光源;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置在反射层下方的散热组件和若干导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风机和散热管道,所述风机设置在散热管道的一端,所述散热管道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外部连通,所述导热组件均匀设置在散热管道的外周;
所述导热组件包括导热管道和驱动单元,所述导热管道设置在散热管道的外周且竖向设置,所述导热管道穿过第一棱镜片、第二棱镜片、散射板、光源和反射层,所述导热管道的内部设有制冷液;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导风管、密封外壳、固定轴、转轴和若干桨叶,所述导风管两端均设有开口,所述导风管设置在散热管道的一侧,所述导风管的中心轴线与散热管道内部的风向平行,所述密封外壳设置在导风管的一端,所述转轴通过固定轴设置在密封外壳的内部,所述桨叶均匀设置在转轴的外周;
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设置在面板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面板设置在壳体上,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检测模块、散热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语音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壳体的内部还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风机与散热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
所述语音控制模块包括语音控制电路,所述语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集成电路、第二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和蜂鸣器,所述第一集成电路和第二集成电路的型号均为TDA2040,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且与第一电容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二电阻和第四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阻与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五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且分别通过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三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且分别通过第五电容和第六电容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四电阻和第七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五电阻分别与第九电阻和第九电容连接,所述第一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蜂鸣器与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一端通过第六电阻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九电容和第九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七电阻与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四端通过第八电阻和第八电容组成的串联电路接地,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五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二集成电路的第三端外接-5V直流电压电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呈S形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还设有显示界面、控制按键、状态指示灯和扬声器,所述显示界面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与状态指示模块电连接,所述扬声器与语音控制模块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内部还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界面为液晶显示屏。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键为轻触按键。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指示灯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鸣器的功率为5W。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容的容值为0.1uF。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容的容值为0.1uF。
CN201720695810.2U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372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5810.2U CN207037290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95810.2U CN207037290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37290U true CN207037290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679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9581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037290U (zh) 2017-06-14 2017-06-14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372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8380B (zh) 一种led显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421914U (zh) 一种汽车音响
CN109754703A (zh) 一种电子标签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74472B (zh) 一种加热膜及加热装置
CN104786844A (zh) 汽车电子组合仪表
CN101672292A (zh) 带报警的温度控制工控机风扇模块
CN207037290U (zh) 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源装置
CN105899057A (zh) 一种用于智能化家居的新型操控终端
CN101882101A (zh) 温度监测提示系统及笔记本电脑
CN203747171U (zh) 一种温度控制插线板
CN202711093U (zh) 计算机或服务器用智能温度控制器
CN207037296U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背光模组
CN202991217U (zh) 基于单片机的发动机水温监测系统
CN207037292U (zh) 一种侧光式led背光源
CN104050921B (zh) 显示控制及监控组件和显示系统
CN203772950U (zh) 智能分路电表
CN206041586U (zh) 一种低功耗电池监测管理装置
CN207037280U (zh) 一种led背光源曲面散热片
CN209392609U (zh) 一种激光光动力治疗系统
CN205427731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控制箱
CN204149875U (zh) 汽车电子组合仪表
CN204462889U (zh) 一种电子设备箱控温装置
CN205788100U (zh) 具有人体感应功能的开放式触摸显示器
CN105867565A (zh) 笔记本电脑智能降温装置
CN205608653U (zh) 笔记本电脑智能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05

Address after: No. 10, 11 and 12 Workshops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dustrial Park, Southern District of Xingguo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341000

Patentee after: Xingguo Matsuda Lihua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No. 23 Shima Liantangjiao Industrial Zone, Tangxia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CHIZH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