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24109U - 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 - Google Patents

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24109U
CN207024109U CN201720114606.7U CN201720114606U CN207024109U CN 207024109 U CN207024109 U CN 207024109U CN 201720114606 U CN201720114606 U CN 201720114606U CN 207024109 U CN207024109 U CN 207024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dre
tibial plateau
bone plate
head
ne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1460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保国
寇玉辉
殷晓峰
张培训
张殿英
付中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anyou Medical Equipment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1460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24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24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24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包括一体设置的头部、颈干部和干部;所述头部呈内凹状,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干部的所述颈干部呈弧状结构;所述头部具有横向呈一字形排列的多个第一锁定孔;所述颈干部具有多个万向锁定孔,所述颈干部靠近所述干部的位置具有长圆孔;所述干部具有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该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的钉孔设计使得接骨板能够达到较好的内固定效果,从而能够达到较佳的临床固定效果,降低临床治疗的难度,确保术后的恢复。

Description

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
背景技术
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形成膝关节。胫骨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为胫骨平台。胫骨平台是膝关节的重要负荷结构,一旦发生骨折,使内、外平台受力不均,将产生骨关节炎改变。由于胫骨平台内外侧分别有内、外侧副韧带,平台中央有胫骨粗隆,其上有交叉韧带附着,当胫骨平台骨折时常发生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胫骨平台骨折的多发群体为青少年。
内固定治疗是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一种方式,在内固定治疗方式中,接骨板钉系统是最常用的内固定方式之一。
内固定治疗方式的原理为在骨折断端处切口,放置接骨板,使接骨板横跨骨折位置,使用螺钉将接骨板固定于骨折远近两端而使骨折断端处的骨骼获得有效固定。因此,接骨板的外形与骨骼表面形状相似,并且开设有用于穿设螺钉的螺钉孔。
现有胫骨平台接骨板无法很好地与胫骨平台的骨表面相贴合,且其上的钉孔设计使得胫骨平台接骨板的最终固定效果不是很好,无法达到很好地内固定效果,影响术后恢复。
因此,如何改进现有胫骨平台接骨板,以使其能够达到较好的内固定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该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的钉孔设计使得接骨板能够达到较好的内固定效果,以利于术后恢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包括一体设置的头部、颈干部和干部;所述头部呈内凹状,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干部的所述颈干部呈弧状结构;所述头部具有横向呈一字形排列的多个第一锁定孔;所述颈干部具有多个万向锁定孔,所述颈干部靠近所述干部的位置具有长圆孔;所述干部具有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
如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头部、颈干部和干部;其中,头部呈内凹状,连接头部和干部的颈干部呈弧状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胫骨平台接骨板能够与胫骨平台骨表面更好地贴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在头部设有横向呈一字形排列的多个第一锁定孔,以使锁定螺钉植入后能够提供竹筏效应的固定效果,在颈干部设有多个万向锁定孔,这样可根据固定需求调整锁定螺钉的植入角度,与前述第一锁定孔的植入螺钉相配合,形成适当的角度,以防止螺钉脱出,且在颈干部靠近干部的位置设有长圆孔,以方便术中调节胫骨平台接骨板的位置或对骨折块进行加压,在干部设置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以提供轴向加压或锁定选择;综上,该胫骨平台接骨板的钉孔结构设计使得接骨板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利于术后恢复。
可选的,所述头部还设有多个克氏针孔。
可选的,多个所述克氏针孔设于所述第一锁定孔的周边。
可选的,所述头部和所述颈干部绕一侧扭转预定角度。
可选的,所述胫骨平台接骨板具体为胫骨平台内侧接骨板,整体呈T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胫骨平台接骨板具体为胫骨平台外侧接骨板,自所述头部的顶端至所述颈干部的底端,接骨板的宽度逐渐增大,且所述头部和所述颈干部均突出于所述干部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颈干部还设有若干第二锁定孔,各所述第二锁定孔的轴线与所述颈干部的板体非垂直设置。
可选的,所述颈干部具体设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布的所述万向锁定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贴合式胫骨平台内侧接骨板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贴合式胫骨平台内侧接骨板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贴合式胫骨平台外侧接骨板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贴合式胫骨平台外侧接骨板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胫骨平台内侧接骨板1a,胫骨平台外侧接骨板1b;
头部11、11a、11b,第一锁定孔111,克氏针孔112,颈干部12、12a、12b,万向锁定孔121,长圆孔122,第二锁定孔123b,干部13,锁定加压结合孔13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该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的钉孔设计使得接骨板能够达到较好的内固定效果,以利于术后恢复。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贴合式胫骨平台内侧接骨板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贴合式胫骨平台内侧接骨板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贴合式胫骨平台外侧接骨板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贴合式胫骨平台外侧接骨板的左视图。
需要说明的是,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包括胫骨平台内侧接骨板1a和胫骨平台外侧接骨板1b,对于两种接骨板共有的结构,下文统一以胫骨平台接骨板为概况来说明,涉及到各自独有的结构,再单独进行说明。
该实施例中,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包括一体设置的头部11、颈干部12和干部13;所述头部11呈内凹状,连接所述头部11和所述干部13的所述颈干部12呈弧状结构;所述头部11具有横向呈一字形排列的多个第一锁定孔111;所述颈干部12具有多个万向锁定孔121,所述颈干部12靠近所述干部13的位置具有长圆孔122;所述干部13具有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31。
如上,该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头部11、颈干部12和干部13;其中,头部11呈内凹状,连接头部11和干部13的颈干部12呈弧状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胫骨平台接骨板能够与胫骨平台骨表面更好地贴合,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在头部11设有横向呈一字形排列的多个第一锁定孔111,以使锁定螺钉植入后能够提供竹筏效应的固定效果,在颈干部12设有多个万向锁定孔121,这样可根据固定需求调整锁定螺钉的植入角度,与前述第一锁定孔111的植入螺钉相配合,形成适当的角度,以防止螺钉脱出,且在颈干部12靠近干部13的位置设有长圆孔122,以方便术中调节胫骨平台接骨板的位置或对骨折块进行加压,在干部13设置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31,以提供轴向加压或锁定选择;综上,该胫骨平台接骨板的钉孔结构设计使得接骨板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利于术后恢复。
具体的方案中,胫骨平台接骨板的头部11还设有多个克氏针孔112,这样,在手术中初始状态时,利用这些克氏针孔112能够实现胫骨平台接骨板的临时固定,以便于胫骨平台接骨板的快速固定,为手术操作和胫骨平台接骨板的最终固定提供了方便。
具体地,头部11的克氏针孔112设于头部11的第一锁定孔111的周边。克氏针孔112的具体数目和排布可以根据需要来设定,不局限于图中示例。
具体的方案中,胫骨平台接骨板的头部11和颈干部12一起绕一侧扭转预定角度,以更好地适应胫骨平台的外形,与胫骨平台骨表面更好地贴附。
如图1所示,对于胫骨平台内侧接骨板1a,其整体呈T形结构,图中示例性地示出了胫骨平台内侧接骨板1a的头部11a设有四个第一锁定孔111的结构,在其颈干部12a具体设有三个万向锁定孔121,沿纵向一字排列,万向锁定孔121的设置使得头部11和颈干部12的锁定螺钉的植入角度不同,更利于扩大骨折块的固定范围和防止锁定螺钉脱出,提高接骨板固定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对于胫骨平台外侧接骨板1b,自其头部11b的顶端至其颈干部12b的底端,接骨板的宽度逐渐增大,且头部11b和颈干部12b均突出于干部13的一侧,可以理解胫骨平台外侧接骨板1b近似呈倒L形;图中示例性地示出了头部11b设有四个第一锁定孔111的结构,在颈干部12b具体设有三个万向锁定孔121,更具体地,这三个万向锁定孔121呈三角形排布。
另外,在胫骨平台外侧接骨板1b的颈干部12b还设有若干第二锁定孔123b,各第二锁定孔123b的轴线与颈干部12的板体非垂直设置,这样,植入第二锁定孔123b的螺钉能够呈一定夹角植入,以便于支持内侧的骨折块,使固定达到较佳的效果。
具体的方案中,胫骨平台接骨板的钉孔设计可以基于关节周围骨折治疗原则,同时采用骨端骨折单轴螺钉技术与多轴螺钉固定相结合。
其中,单轴螺钉技术采用的是锁定式固定,保证在进行板钉固定过程中螺钉的稳定,从而达到内固定过程中,骨端的单轴螺钉对关节面的坚强支撑,达到关节周围骨折的坚强固定的内固定效果;多轴螺钉固定技术采用多向和/或非锁定螺钉技术,从而达到内固定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螺钉孔形成不同角度的螺钉固定,从而更方便的进行不同骨折碎片的固定,达到满足胫骨平台不同骨折类型的固定需求。
具体地,单轴螺钉技术的锁定式固定可以通过在对应的螺钉孔内设置螺纹,螺钉与螺钉孔配合处也设置匹配的螺纹,这样螺钉旋入螺钉孔后,能够锁死固定。
具体的方案中,胫骨平台接骨板的具体形状,包括头部11的内凹程度,头部11和颈干部12的扭转角度,颈干部12的弧状结构等均为解剖型结构,具体可通过下述方式确定,以使胫骨平台接骨板能够与胫骨平台骨表面具有更好的贴合度,即具有较佳的匹配效果,从而达到较佳的临床固定效果,降低临床治疗的难度。
这里,解剖型结构是指胫骨平台接骨板的结构依照人体胫骨平台三维数据模型的骨表面贴合设计而得到,也可依据临床个体患者实际解剖数据进行精确确定。
首先,建立胫骨平台的三维数据模型。
胫骨平台的三维数据模型具体可通过下述方式得到:
建立胫骨平台解剖数据库;具体地,胫骨平台解剖数据库的建立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
人体实骨的解剖数据采集及测量,和/或,影像学骨的解剖数据采集及测量。
其中,人体实骨的解剖数据采集及测量可采用医学院校解剖教研室的尸体骨标本,通过对尸体骨标本进行解剖测量,建立尸体骨解剖测量数据库,作为胫骨平台解剖数据库的一部分。
其中,影像学骨的解剖数据采集及测量可采用医疗单位影像科已有的骨CT检查数据,进行三维数据重建,重建后通过三维数据软件进行影像学解剖数据的测量。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后续三维数据模型建立的精确性及更有利于国人治疗,通常采集的是国人骨解剖数据,且需要一定容量的样本,具体的样本容量可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其中,胫骨平台包括内侧髁和外侧髁,与股骨下端的内、外侧髁以及髌骨共同构成膝关节;两髁之间的骨面隆凸叫做髁间隆起,隆起前后各有一凹陷的粗糙面,分别叫做髁间前窝和髁间后窝;上端的前面有一粗糙的隆起,叫做胫骨粗隆;外侧髁的后下面有一关节面,接腓骨小头,叫做腓关节面;体的前缘特别锐利叫做前嵴,由皮肤表面可以摸到,外侧缘为小腿骨间膜所附着,故名骨间嵴,内侧面表面无肌肉覆盖,在皮下可以触及,后面的上方有一斜向内下方的粗线,叫做腘线;胫骨平台的解剖标志主要包括:胫骨平台宽度、胫股角和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后倾角等;根据胫骨平台解剖数据库确定胫骨平台的主要解剖标志后,即可以此建立该胫骨平台的三维数据模型。
这里主要解剖标志指设计人员可根据相应的设计要求和原则选取胫骨平台解剖标志中最具代表性的解剖标志。
在胫骨平台解剖数据库中,必然有很多组解剖数据,在确定某一尺寸的解剖标志时,可取多组解剖数据的均值,综合考虑离散分布情况等。
如此,可针对胫骨平台的不同尺寸建立一系列三维数据模型,最终形成针对该胫骨平台的一系列胫骨平台接骨板,即形成胫骨平台接骨板的系列产品设计,便于后续临床治疗中选取与患者骨相匹配的接骨板型号。
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是根据胫骨平台的尺寸设计系列产品,当然,也可以依据其他参数设计胫骨平台接骨板的系列产品,设计原理与上述类似。
其次,依据胫骨平台三维数据模型的骨表面进行胫骨平台接骨板的外形设计,形成与胫骨平台骨表面贴合的胫骨平台接骨板数据模型,并设计钉孔结构。
这里的钉孔结构前文已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最后,即可依据胫骨平台接骨板数据模型制成胫骨平台接骨板。
实际设置时,在通过上述方法得到胫骨平台接骨板的具体结构后,还可通过贴合实验进行修正,也就是说,在制成胫骨平台接骨板后,还对其解剖学贴合性进行验证,以期使胫骨平台接骨板与胫骨平台骨表面能够更好地贴合。
具体地,将制成的胫骨平台接骨板与胫骨平台骨标本进行贴合实验,以此来修正胫骨平台接骨板的外形。
具体操作时,使胫骨平台接骨板贴于胫骨平台骨标本的骨表面,测量两者之间的最远距离,若该最远距离在限定范围内,则认为该接骨板的贴合性合格,若该最远距离超出限定范围,则对该接骨板的外形进行修正,使其与骨标本之间的最远距离在限定范围内。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限定范围可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体设置的头部(11)、颈干部(12)和干部(13);所述头部(11)呈内凹状,连接所述头部(11)和所述干部(13)的所述颈干部(12)呈弧状结构;所述头部(11)具有横向呈一字形排列的多个第一锁定孔(111);所述颈干部(12)具有多个万向锁定孔(121),所述颈干部(12)靠近所述干部(13)的位置具有长圆孔(122);所述干部(13)具有多个锁定加压结合孔(1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1)还设有多个克氏针孔(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克氏针孔(112)设于所述第一锁定孔(111)的周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11)和所述颈干部(12)绕一侧扭转预定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平台接骨板具体为胫骨平台内侧接骨板,整体呈T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胫骨平台接骨板具体为胫骨平台外侧接骨板,自所述头部(11)的顶端至所述颈干部(12)的底端,接骨板的宽度逐渐增大,且所述头部(11)和所述颈干部(12)均突出于所述干部(13)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干部(12)还设有若干第二锁定孔(123b),各所述第二锁定孔(123b)的轴线与所述颈干部(12)的板体非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颈干部(12)具体设有三个呈三角形排布的所述万向锁定孔(121)。
CN201720114606.7U 2017-02-07 2017-02-07 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 Active CN207024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14606.7U CN207024109U (zh) 2017-02-07 2017-02-07 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14606.7U CN207024109U (zh) 2017-02-07 2017-02-07 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24109U true CN207024109U (zh) 2018-02-23

Family

ID=61471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14606.7U Active CN207024109U (zh) 2017-02-07 2017-02-07 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241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4030A (zh) * 2018-07-17 2018-11-30 苏州欣荣博尔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胫骨近端后外侧锁定接骨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04030A (zh) * 2018-07-17 2018-11-30 苏州欣荣博尔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胫骨近端后外侧锁定接骨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US7632310B2 (en) Surgical implant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an extra-articular mechanical energy absorbing apparatus
Shim et al. High tibial open wedge osteotomy below the tibial tubercle: clinical and radiographic results
US20110071643A1 (en) Surgical implantation method and devices for an extra-articular mechanical energy absorbing apparatus
US10441332B2 (en) Medial distal femur bone plate system
CN103040526A (zh) 骨科手术用三维定位瞄准器
Zhou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3D printing patient specific instrumentation model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N206836954U (zh) 贴合式腓骨远端接骨板
CN106726016A (zh) 一种膝关节假体系统以及人体关节修复系统
CN203059909U (zh) 骨科手术用三维定位瞄准器
CN106725806A (zh) 一种贴膜式解剖型胫骨平台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CN207024109U (zh) 贴合式胫骨平台接骨板
Siebenrock et al. Surgical hip dislocation for exposure of the posterior column
Suzuki et al. Anatomic study for pubic medullary screw insertion
CN206836953U (zh) 贴合式肱骨远端接骨板
CN207024110U (zh) 贴合式股骨远端外侧接骨板
CN206836955U (zh) 贴合式胫骨远端内侧接骨板
CN207429153U (zh) 贴合式尺骨鹰嘴接骨板
CN106725805A (zh) 一种贴膜式解剖型尺骨鹰嘴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Gras et al. Percutaneous navigated screw fixation of glenoid fractures
CN106725803A (zh) 一种贴膜式解剖型股骨远端外侧接骨板的制作方法
CN206924106U (zh) 贴合式肱骨近端接骨板
Mayr et al. The effect of fixation and location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markers in navigate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 cadaver study
CN207024111U (zh) 贴合式股骨近端外侧接骨板
Saragaglia More Than 20 Years Navigation of Knee Surgery with the Orthopilot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