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003571U - 管体连接结构及排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管体连接结构及排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003571U
CN207003571U CN201720773306.XU CN201720773306U CN207003571U CN 207003571 U CN207003571 U CN 207003571U CN 201720773306 U CN201720773306 U CN 201720773306U CN 207003571 U CN207003571 U CN 2070035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tting portion
water
drainage system
pipe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33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嘉浩
槢木刚
木村裕史
笹川知久
永原徹
服部大辅
西田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ruichi Co Ltd
Maruic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ruic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ruichi Corp filed Critical Maruichi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7733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0035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0035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0035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体连接结构及排水系统,其中的管体连接结构包括圆筒结构的嵌合部和被嵌合部、以及连接部件;所述嵌合部的至少一外周周缘往外凸出形成锷部;所述被嵌合部的一外周周缘设有至少一沟部;所述连接部件为由一环体一侧开设开口后形成的部件,其相对两端的内周面分别向内凸出形成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通过所述嵌合部嵌入所述被嵌合部中、连接部件中的第一爪部的底端面与嵌合部的锷部顶端面抵接、及连接部件中的第二爪部与所述被嵌合部的沟部卡合,实现嵌合部和被嵌合部的固定连接。由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排水器件所处的各种情况下的连接位置上都能方便操作,且容易安装准确,还可根据需要从排水器件上轻松拆卸取下。

Description

管体连接结构及排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关于能轻松实现排水部件各部分连接的管体连接结构,例如,该管体连接结构用于实现浴室的浴缸、浴缸容置盆、淋浴区、洗脸盆、水槽、洗衣机容置台、厕所、雨水槽等排水器件(排水器件也即用于处理水或排水的器件)与之相对应的配管的连接及拆卸;用于实现排水器件的配管与其下流的排水阀的连接及拆卸;用于实现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的操作部或排水器与导管或管道塞子等的连接及拆卸。
背景技术
如何实现发生排水或者排水流经的各排水器件之间的连接仍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下具体说明。
如日本公开号为特开2004-156362号的专利文件记载的以往的浴室的排水配管,由作为槽体的浴缸、浴缸容置盆、淋浴区、浴缸容置盆排水器、排水阀、浴缸排水器、用于连接浴缸排水器和浴缸容置盆排水器的浴缸配管、以及远距离控制浴缸的排水口开闭状态的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构成。
所述浴缸,是上方开口的长方体槽体,其上端边缘(凸出的部分)设有开口,及其底面设有排水口。
所述浴缸容置盆,是容置所述浴缸且被称为防水台的槽体,其底面设有排水口,从浴缸流进浴缸容置盆内的排水可经浴缸容置盆底面的排水口流出。
所述淋浴区,是与所述浴缸容置盆相邻设置、且供使用者擦洗身体的防水槽体,其底面设有排水口。
所述浴缸排水器,是近似筒状结构的部件,其上端外周设有凸缘部,其内设有浴缸排水口,其外侧面设有外螺纹。
所述浴缸容置盆排水器,是安装在浴缸容置盆底面排水口处的排水器,其具有近似圆筒结构的主体、及设置在主体侧面并与所述排水阀连接的连接部,所述主体的顶端内周边缘设有内螺纹,底端为封闭面。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主体相互连通。
所述排水阀,是用于防止臭气、害虫等从下水道或下流一侧逆流到室内或上流一侧的排水器。目前,将排水阀的从下流一侧防止臭气、害虫等向上流一侧逆流的机能称为“阀门机能”。
目前的排水阀,是安装在淋浴区底面排水口上的排水器,由阀门主体和防臭筒构成。所述阀门主体设有内侧面设有内螺纹的开口部,内部能储水的封水碗部、设置于封水碗部侧面并与浴缸容置盆排水器的连接部连接的支管、以及将封水碗部内部的水排出的排出口。所述防臭筒为近似圆筒结构,其上方与淋浴区的排水口水密封连接,其下端安装在封水碗部内。防臭筒与淋浴区排水口之间实现连接是通过防臭筒上端的倾斜面形成的旋转锁紧构造与淋浴区的排水口下端设置的凸部相互嵌合,且两者之间通过利用垫衬物来实现水密封连接及可装卸的连接。
在将排水阀安装在淋浴区排水口中时,是将防臭筒安装在淋浴区排水口,也即通过旋转防臭筒使其上端处的旋转锁紧构造与淋浴区排水口下端的凸部相互嵌合,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水密连接。然后,将防臭筒的下端插装入封水碗部内。
为了将浴缸容置盆排水器和排水阀分别安装在浴缸容置盆和淋浴区的排水口上,该公开文件在浴缸容置盆和淋浴区的排水口中都设置了圆筒结构且圆筒外周向外凸出并设有外螺纹的凸部。通过浴缸容置盆排水器和排水阀的相应部件中的内螺纹分别与所述浴缸容置盆和淋浴区的排水口处的凸部的外螺纹螺纹连接,从而使分别安装在浴缸容置盆和淋浴区的排水口处的浴缸容置盆排水器和排水阀都各自形成排水口。
另外,在浴缸容置盆排水口设有下述保护部。
所述保护部,是包裹浴缸容置盆排水口的部件,使浴缸容置盆上的水流入浴缸容置盆排水器内,其设有一具有防止水从浴缸容置盆排水器逆流的止逆阀的流入部、通过内侧设置内螺纹而与浴缸排水器外螺纹拧合的浴缸连接口、允许所述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的释放金属线插入的插入口。
所述止逆阀,设置在浴缸容置盆排水口中,让水从浴缸容置盆流入浴缸容置盆排水器内,当流水从浴缸容置盆排水器向浴缸容置盆逆流时,止逆阀会关闭浴缸容置盆排水口,由此防止逆流。
所述止逆阀可以采用常开式结构,也即正常使用时打开而实现止逆功能时关闭,也可以采用常闭式结构,也即正常使用时关闭只有在排水时才打开,而且,它的构造可以采用浮标式、摆动式、升降式、自动闭锁式等任一一种,但无论是哪种,都是在逆流时使阀与其他部件对接达到闭塞流路的状态,从而防止逆流。往例中,止逆阀平常为打开状态,只有在逆流时,止逆阀的阀体才会依靠逆流的水的浮力或者逆流的水的压力上升闭塞排水口。现有一般在排水口处使用可随意装卸的浮标式止逆阀。具体的,该浮标式止逆阀由上部设有开口的外壳、逆流时闭塞该开口且与比重比1小的阀体、引导该阀体上下移动的导向轴、以及设置于外壳侧面的垫衬物构成;所述垫衬物水密封地安装在保护部的流入口(往例中,直接引入了安装在流入口的状态)。
所述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是一种远距离控制浴缸排水器内的排水口开闭状态的排水装置,由操作部、释放金属线、支撑部件、及阀门构成。
所述操作部为安装在浴缸上缘开口处的圆筒结构体,其通过远距离操作来控制浴缸排水口的开闭。
所述释放金属线由侧面方向有弹性、轴方向无延展性的外管、设置在外管内并可进行曲折运动且侧面方向有弹性、轴方向无延展性的内金属线、设置在内金属线一端的阀轴、以及锁定机构构成(上述公开文件并无记载)。所述锁定机构设置内金属线中与阀轴连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其上设有一通过按压而控制阀轴突出固定或解除突出固定,从而使阀轴伸出或复位的按钮。
所述支撑部件,是将释放金属线固定在浴缸排水器的排水口内的部件。
所述阀门是圆盘形状的部件,其底部的中心位置与阀轴一端嵌合。
上述实用新型往例的浴室排水配管,按照如下步骤在浴室中安装:
首先,将浴缸容置盆排水器的连接部与排水阀的支管连接。此处两者之间的连接利用连接剂进行水密封连接。
接着,将位于排水阀下流一侧的排水配管(管道)连接在排水阀的排水口。此处两者之间的连接也利用连接剂进行水密封连接。
然后,浴缸容置盆和淋浴区排水口处的凸部的圆筒部分分别穿过浴缸容置盆的排水口和淋浴区的排水口,并将每一凸部的底端和与其对应的开口的周缘对接。随后,将浴缸容置盆排水器的主体上的内螺纹与浴缸容置盆的排水口处的凸部外周上的外螺纹拧合,并将排水阀开口部的内螺纹与淋浴区排水口处的凸部的外螺纹拧合。连接时,从浴缸容置盆/淋浴区的上方用五金工具使各凸部旋转拧合。虽未详细描述,但在浴缸容置盆排水器和与其对应的凸部连接时、及在排水阀和与其对应的凸部连接时,在各个连接处的开口的周围加上垫衬物,使相互连接的两者水密连接。
之后,将浴缸排水器穿过浴缸底面的排水口,使其外螺纹与所述保护部的内螺纹螺合,从而实现浴缸排水器和保护部的固定。
然后,将操作部安装在浴缸上端边缘的开口处。
在浴缸排水器与浴缸底面的排水口连接时、及在操作部与浴缸的上缘开口连接时,均在排水口和开口的周围都加上垫衬物,使相互连接的两者水密连接。
接着,将释放金属线一端连接在操作部上,另一端(即设有阀轴的一端)穿过保护部的插入口。
从浴缸排水口上方将释放金属线中穿过保护部的插入口一端拉出,随后通过支撑部件将释放金属线的该端端部固定在浴缸排水口(浴缸排水器)内,接着将阀门嵌合在阀轴端部。此操作完成后,在释放金属线穿过保护部的插入口的状态下,用垫衬物闭塞保护部的插入口。
之后,将浴缸搭置在浴缸容置盆上,使保护部包裹浴缸容置盆排水口。保护部下部的周缘部分设有垫衬物,浴缸容置盆排水口与保护部水密封地连接(当然,在设计方面,是按照浴缸在恰当的位置置于浴缸容置盆上时,保护部就能包裹住浴缸容置盆的排水口的标准设计的)。这样,浴缸排水口和浴缸容置盆排水器之间就能形成流路。
之后,将防臭筒连接于淋浴区的排水口。此时,为了将防臭筒下端连接在封水碗部内,先将防臭筒穿过浴缸容置盆的排水口,然后转动防臭筒,使防臭筒的旋转锁紧结构与浴缸容置盆排水口上的凸部嵌合,通过设在旋转锁紧结构的垫衬物,防臭筒的上端与浴缸容置盆排水口实现水密连接。
至此,具有浴缸、浴缸容置盆和淋浴区的浴室的排水配管施工完成。
如上所述往例的浴室的排水配管,是通过对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的控制来闭塞浴缸排水口,实现在浴缸内储水。使用完毕后,通过按压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的操作部的按钮,锁定机构发挥作用,则阀轴会保持在突出状态,由此与阀轴连接的阀门会被顶推上升,从而打开浴缸排水口,此时浴缸内的水可从浴缸排水口流出。在浴缸排水过程中,水依次通过浴缸排水口、浴缸容置盆排水器、浴缸容置盆排水器的连接部、排水阀的支管、及排水阀,最终从排水阀的排出口经排水配管流入下流。
此时,虽然浴缸容置盆排水器内有大量流水,但因止逆阀将浴缸容置盆的排水口(流入口)闭塞着,所以在浴缸容置盆上不会发生逆流。
另外,由于保护部的插入口也因垫衬物而被闭塞着,所以水也不会通过保护部的插入口而在浴缸容置盆上发生逆流。
在该状态下,再次按压操作部的按钮,通过锁定机构解除对内金属线的固定,从而带动阀轴和阀门下降,实现浴缸容置盆的排水口被闭塞。
之后再反复进行上述操作,通过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就可自由的控制浴缸排水口的开闭。
另外,浴缸容置盆上有水之后,水可以从浴缸容置盆的排水口的流入口,依次经浴缸容置盆排水器及其连接部、排水阀的支管、及排水阀,最终从排水阀的排水口经排水配管流入下流。
淋浴区上有水之后,水可以从淋浴区排水口经排水阀,从排水阀的排出口经排水配管流向下流。
排水时,从浴缸容置盆排水器,经其连接部至排水阀内因水积蓄形成封水。通过利用该封水在浴缸容置盆排水器、排水阀处发挥阀门的机能,即浴缸排水口、浴缸容置盆的排水口、淋浴区的排水口都会被水封住,从而可以防止害虫或臭气等从下流逆流进入室内。
具体来说,通过对浴室的使用,将会在上述浴室的排水配管内、封水碗部内、及封水碗部上缘形成排水(封水)积蓄。
对于浴缸排水口和浴缸容置盆的排水口而言,由于封水,浴缸容置盆排水器的连接部及排水阀的支管内平常处于满水状态,也即相对于下流一侧的配管呈水密封状态,因此不会有臭气、害虫等从下流逆流至室内。
对于淋浴区的排水口而言,由于防臭筒的下端设在封水碗部内,从浴缸容置盆的排水口到防臭筒内部、防臭筒外侧面与封水碗部内侧面三者所成的空间、排水阀内、排水阀的排出口的这一流路中,由于防臭筒内部、防臭筒外侧面与封水碗部内侧面三者所成的空间平常处于满水状态,也即相对于下流一侧的配管呈水密封,所以臭气、害虫等也不会从下流逆流进入室内。
上述各排水部件之间的连接位置处,通过粘合或者利用垫衬物的拧合实现水密连接,如果连接正确,即使排水也不会发生漏水。
因此,现有排水器之间的连接会存在以下缺陷:
由于排水部件的各连接部件都是通过粘合或者利用垫衬物拧合等方式实现。则无论是选择利用粘合剂的粘合方式,还是利用垫衬物的拧合方式,都必须根据部件的形状、使用位置、排水部件的质地、以及施工后清洁、保养时是否要将排水部件拆分等情况来判断的。
例如,由于施工后浴室的使用者或者清洁时会将防臭筒或止逆阀拆下,所以此时止逆阀的侧面就会选择利用垫衬物弹性和摩擦力的嵌合构造,或者选择利用类似防臭筒的旋转锁紧构造那样的构造。
但是,无论是采用粘合的连接方式,还是采用拧合的连接方式,造成施工时是否连接正确及连接是否妥当等的复检都很困难。
连接困难的理由是,如浴缸排水器和保护部之间的连接、两凸部分别与浴缸容置盆排水器及排水阀之间的连接,由于都要从槽体的上方(或者下方)的一面开始拧合,这样就要转动连接部件,但是操作者的视线和手很难到达槽体的下方(或者上方)。另外在拧合螺纹时需要相应的五金工具,因此还需要准备与各部件相适应的五金工具。则如果没有适当的工具时,比如仅能利用扳手等夹口尺寸可调的工具时,需要很勉强旋转才能实现各排水部件之间的连接。另外,如果操作空间狭小,还需要徒手作业,这样就会进一步增加了作业难度。
连接正确与否的复检困难的理由是,各个排水部件的连接位置大多处于狭窄且较深的地方,另外,进行确认的地方不是在工厂而是在施工现场,要确认连接正确与否,只有通过这种方法——使排水口闭塞,让包括排水器在内的排水配管达到满水的状态,然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再观察是否存在漏水现象。(如果检查是在工厂进行,且其大小为可以轻松搬运的尺寸的话,只要将开口位置闭塞,然后淹没在水槽中,如果其内部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漏气(即不是水密封连接的位置),这种方法就简单易操作,但现有状况并不能如此操作,故造成复检困难)。
另外,如止逆阀或防臭筒,如果不是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士,而是一般使用者对止逆阀或防臭筒进行拆卸,则会由于一般使用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与施工人士相比)相比较低,所以能正确连接的可能性较低,并且他们很难理解连接是否正确或者进行确认,这样就会导致连接错误等问题发生。
上述往例中述说的关于浴室排水配管的问题,不仅在浴室,在洗脸台、水池、洗衣机容置台、厕所的坐便器等各种各样的排水器件的连接中都会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体连接结构,在排水器件所处的各种情况下的连接位置上都能方便操作,且容易安装准确,还可根据需要从排水器件上轻松拆卸取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管体连接结构的排水系统。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首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体连接结构,包括圆筒结构的嵌合部和被嵌合部、以及连接部件;所述嵌合部的至少一外周周缘往外凸出形成锷部;所述被嵌合部的一外周周缘设有至少一沟部;所述连接部件为由一环体一侧开设开口后形成的部件,其相对两端的内周面分别向内凸出形成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
通过所述嵌合部嵌入所述被嵌合部中、连接部件中的第一爪部的底端面与嵌合部的锷部顶端面抵接、及连接部件中的第二爪部与所述被嵌合部的沟部卡合,实现嵌合部和被嵌合部的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从嵌合部和被嵌合部分离,实现嵌合部和被嵌合部的可分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结构在排水器件所处的各种情况下的连接位置上都能方便操作,且容易安装准确,还可根据需要从排水器件上轻松拆卸取下,使得施工完成后,特别是没有施工知识、经验的一般使用者等,在进行清洁、检查、日常使用中(没有故障、破损等预料之外的状况发生的情况下的使用),根据需要解除连接,很实用也很方便。
进一步,所述至少一沟部由所述被嵌合部的一外周周缘局部挖设至少一凹槽形成,或,所述至少一沟部由所述被嵌合部的一外周周缘局部贯穿该外周周缘的壁面形成。通过此处限定,可以根据连接强度的需要选择相应结构的沟部。
进一步,所述嵌合部的底端外周周缘往内凹陷形成一凹槽,该凹槽内嵌有一环体垫衬物。通过此处限定,有利于实现了嵌合部和被嵌合部的初步连接,更加方便连接部件的连接和安装,并且也增强了嵌合部和被嵌合部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完成连接后的嵌合部、被嵌合部和连接部件外围还贴设有用于防止连接解除或得知连接是否解除过的封印结构。通过此处限定,连接后,对日常使用中不需要分离的位置加上了封印结构,这样就可防止误拆除连接。由于连接和解除连接都很容易,所以该封印是为了防止误拆除连接的对策,被设置在“包括清洁等日常的使用中,没有解除连接的必要,或者解除连接反而会引起漏水等使用不良的情况,由于破损等需要修理人员进行维修而需要解除连接的地方”。另外,与专业施工人员、维修人员不同的一般使用者,对该位置清洁时是否要解除连接存在判断不准的情况,因此通过有无封印(或者封印记载的内容)即明示了解除连接的必要性。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多个不同结构的排水系统:
一种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连接于槽体结构的水槽的底部排水口,其包括多个排水器、多个管体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排水器之间、排水器与管体之间及管体与管体之间均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连接于槽体结构的水槽的侧面溢水接口,其包括多个排水器、多个管体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排水器之间、排水器与管体之间及管体与管体之间均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在内部的排水流路中形成水封状态的封水阀体、使水封阀体达到水封状态的封水部件、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封水阀体和封水部件之间通过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连接于外部排水口的管体、在内部的排水流路中形成水封状态的封水阀体、使水封阀体达到水封状态的封水部件、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管体与外部排水口之间、所述管体与封水阀体之间、以及所述封水阀体和封水部件之间分别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在内部的排水流路中形成水封状态的封水阀体、使水流流入地下配管的排水器、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封水阀体与排水器件之间通过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在内部的排水流路中形成水封状态的封水阀体、与地下配管连接的管体、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封水阀体与管体之间、管体与地下配管之间分别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连接于洗衣机的废水排出口,其包括与洗衣机的胶皮管的废水排出口连接的排水阀、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排水阀包括阀体、凸管、封水碗部、防臭筒和止泡配管;所述阀体顶端开设有具有内螺纹的开口,其一侧开设有排出口;所述凸管内设有与阀体连通的排水口,且其外侧面设有与阀体的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所述封水碗部设置于所述阀体内,且其顶端外围与所述凸管内壁面卡合;所述防臭筒一端与凸管的排水口水密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封水碗部内;所述止泡配管一端与所述胶皮管的废水排出口连接,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封水碗部内;所述封水碗部与凸管的排水口之间、及所述止泡配管与所述胶皮管的废水排出口之间分别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与外部排水口水密封地连接的保护部、设置于外部排水口处并与保护部连接的止逆阀、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止逆阀与所述保护部之间通过管体连接结构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允许空气流入并与外部排水口连接的管体、消除管体负压的吸气阀、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管体与吸气阀之间通过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包括具有复检窗和闭塞复检窗的盖子的阀体、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该阀体的复检窗和盖子之间通过所述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包括溢流排水器、胶皮管接口、通过胶皮管接口与溢流排水器连通的胶皮管、溢流防臭筒、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溢流排水器与胶皮管接口之间、胶皮管与溢流防臭筒之间分别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连接于槽体底部排水口的管体、在内部的排水流路中形成水封状态的封水阀体、使水封阀体达到水封状态的封水部件、连接于槽体侧边溢流排水口的溢水管、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管体与外部排水口之间、所述管体与封水阀体之间、所述封水阀体和封水部件之间、溢水管与溢流排水口之间分别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与室外水槽的排水口连接的竖直配管、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竖直配管与排水口之间通过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一种排水系统,该排水系统包括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包括操作部和释放金属线;所述操作部的外壳设置有插口;所述释放金属线与所述插口之间通过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或者,该排水系统包括与外部排水口连接的排水器、带有释放金属线的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排水器侧面设有允许所述释放金属线插入的插口;所述释放金属线设有与所述插口连接的罩盖;所述罩盖和所述插口之间通过所述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由于上述各个排水系统都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故各个排水系统都具有管体连接结构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体连接结构的连接部件的平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体连接结构的连接部件的斜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管体连接结构的连接部件开口向前的正面结构图;
图4为图3所示的连接部件的A-A’向剖面结构图;
图5为图3所示的连接部件的B-B’向剖面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嵌合部与被嵌合部的剖面结构图;
图7为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将嵌合部与被嵌合部的一部分切除后的斜视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将嵌合部插入被嵌合部时的剖面结构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结构的C-C’向剖面结构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结构的C-C’向剖面结构斜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结构的D-D’剖面位置下,准备插入连接部件时的施工状态剖面图;
图12为图9所示的结构在D-D’剖面位置下,连接部件的开口已经插入时的施工状态剖面图;
图13为图9所示的结构在D-D’剖面位置下,连接部件插入过程中开口扩张的施工状态剖面图;
图14为图9所示的结构在D-D’剖面位置下,连接部件插入完毕时的施工状态剖面图;
图15为图14所示的结构的E-E’向剖面结构图;
图16为图14所示的结构的F-F’向剖面结构图;
图17为被嵌合部与连接部件未连接时的斜视结构图;
图18为被嵌合部与连接部件未连接时的侧视结构图;
图19为图18所示的结构的G-G’剖面位置下,连接部件插入完毕时的施工状态剖面图;
图20为图19所示的结构的连接部件的开口朝向前方时,准备插入嵌合部时的施工状态剖面图;
图21为图20中的嵌合部局部插入到连接部件和被嵌合部中时的施工状态剖面图;
图22为图21中的嵌合部再次下移更加进入到连接部件和被嵌合部中时的施工状态剖面图;
图23为排水系统实施例1所示的浴室配管的局部结构参考图;
图24为排水系统实施例2所示的洗脸台配管的局部结构参考图;
图25为排水系统实施例3所示的洗脸台配管的局部结构参考图;
图26为排水系统实施例4所示水池配管的剖面图;
图27为排水系统实施例4所示排水阀的剖面图;
图28为排水系统实施例5所示洗衣机容置台配管的局部结构参考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结构使用在雨水槽和竖直配管中时的使用参考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结构使用在坐便器和启动配管中而未安装时的参考图;
图31为图30中所有结构完成安装后的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中以图15所示的方向为基准,按照上方向、下方向进行说明,但在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实施中,不一定要按照以下说明的上、下方向来做,只要根据以下实施例所呈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形态,将上下改成水平方向或其它能够实现的方向亦可。如图1至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基本的管体连接结构,包括嵌合部1、被嵌合部3及连接部件5。
所述嵌合部1呈圆筒结构,其外围一周周缘往外凸出形成锷部2。本实施例中,将该锷部2中朝向嵌合部1底端端部一侧的端面称为表侧,另一面称为里侧。本实施例中,锷部2中位于上方的一侧的面也即顶端端面为锷部2的里侧,而位于下方的一侧的面也即底端端面为锷部2的表侧。
进一步,所述嵌合部1中位于锷部2的上方的部分的外围周缘往外凸出形成保护部10,所述保护部10用于盖设于施工完成后的管体连接结构的连接部件5的顶面,以保护连接部件5。
由于保护部10设置于所述锷部2的上方,则嵌合部1中位于保护部10和锷部2之间的部分会形成相对保护部10和锷部2凹陷的凹部。所述凹部设有指示体1a。所述指示体1a是与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的颜色不同的环状树脂部件。如果各管体之间连接正确及管体连接结构连接正确,则所述指示体1a会被所述连接部件5覆盖,也即,如果指示体1a不可看见,即可确认连接是正确的。本实施例中,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采用白色甚至象牙白的颜色,也即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的外围设置一层象牙白色层;而指示体1a采用鲜亮的红色,也即所述凹部中设置有一层鲜红色层,该鲜红色层形成所述指示体1a。
所述嵌合部1的底端,也即嵌合部1中位于所述锷部2下方的一端外围的周缘往内凹陷形成一凹槽,该凹槽内嵌设有由橡胶或其它弹性材质构成的断面呈实心圆形结构的环体垫衬物O。
所述被嵌合部3从嵌合部1的底端套入嵌合部1外围,以与所述嵌合部1嵌合。所述被嵌合部3为圆筒部件,其内周面一周周缘相对两侧贯通被嵌合部3的壁面,形成贯通被嵌合部3内外的两沟部4。所述两沟部4两端之间的两连接壁形成两柱状部件4a。所述两柱状部件4a关于被嵌合部3的圆筒中心轴对称设置,也即两者分别在180°的两相对位置上。
所述两柱状部件4a的外壁面相对被嵌合部3中其它部分的外壁面沿水平方向略微突出。而其在水平方向上的突出程度,为与施工完成后的连接部件5中的开口9的外侧面刚好能够平整对接的程度。并且,在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完全嵌合后,两柱状部件4a的内侧面相对锷部2的外侧面向外,如图8所示。且施工完成后的,两柱状部件4a的顶面大致与连接部件5顶面平齐,也即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且两柱状部件4a的顶面也与保护部10的底面基本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上。
因此,由上述两柱状部件4a的结构可知,每一柱状部件4a都没有向被嵌合部3的内径方向突出,由此保证了被嵌合部3的内侧面在与被嵌合部3的轴线垂直的方向上的剖面呈圆形。这样,设有嵌合部1的排水器与设有被嵌合部3的排水器连接完成之后,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都能通过外加的旋转作用力而以管体的轴线为旋转轴而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两柱状部件4a的结构相同,包括尺寸大小方面。
从施工完成后的嵌合部1及被嵌合部3的轴方向看,所述连接部件5呈C字形结构,该C字形结构的连接部件5是由圆环体结构的侧壁部6一端开设开口9后形成的,该侧壁部6中的开口9所在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整体往外突出形成一内壁相对于侧壁部6的其它部分的内壁凹陷形成凹部、且外壁相对于侧壁部6的其它部分的外壁凸出的凸部6a,该凸部6a与所述开口9关于侧壁部6的中轴线对称。且该侧壁部6的顶端内周面除了凸部6a和开口9外的部分向内凸出形成第一爪部,及该侧壁部6的底端内周面除了凸部6a和开口9外的部分向内凸出形成与第一爪部对称设置的第二爪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爪部和所述第二爪部的结构相同,在图中均用标号7表示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由此,通过连接部件5的上述结构可知,连接部件5是上下对称且左右对称的对称结构体,如图3所示,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即使将连接部件5的上下方向和/或左右方向颠倒,该连接部件5的形状和机能都不会因为放置方向的不同而发生差异,由此进一步方便了安装操作。并且,连接部件5中的各个结构都是一体且一次成型的。
所述侧壁部6用于夹持嵌合后的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且所述凸部6a的内壁面和所述开口9的宽度分别与所述两柱状部件4a的宽度大致相同或相同。施工完成后,凸部6a的内壁面与其中一柱状部件4a的外侧面对接,且所述开口9由另一柱状部件4a填补。
在将连接部件5安装于嵌合后的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上时,两爪部中位于上方的一爪部7嵌入嵌合部1的锷部2和保护部10之间的凹部里,且其底面与锷部2的里侧对接,而位于下方的一爪部7嵌入被嵌合部3的沟部4中。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爪部7的内径与锷部2的外径大致相同或相同。并由于所述沟部4为内外贯通的结构,则施工完成之后,任一爪部7的内侧面都会与嵌合部1的外侧面对接。
为防止连接部件误差,作为一种更优的技术方案,如图2和3所示,第一爪部7的顶面向着侧壁部6的内径往下方延伸形成倾斜面8。同样,由于连接部件5是上下对称的,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的结构相同,故第二爪部7的底面也向着侧壁部6的内径往上方延伸形成倾斜面8。以及,所述保护部10的底端端面设有与所述第一爪部7的顶面对接的曲面。这么一来,如果误将连接部件5中位下方的爪部7插入锷部2与保护部10之间,则会因为保护部10底面上的曲面对位于下方的爪部7的前端构成阻碍而阻止其嵌入。
进一步,凸部6a的内壁相对于侧壁部6的其它部分的内壁凹陷的空间形成凹部7b。如前述,凸部6a的宽度与柱状部件4a宽度基本相同或相同,由于连接部件5是左右对称的,所以凹部7b的宽度也与柱状部件4a的宽度基本相同或相同,这样凹部7b在施工完成后不会阻碍位于其内的柱状部件4a,同时也避免与柱状部件4a的外周接合。
进一步,所述开口9的相对两侧壁面的中间部分别开设一与开口9连通的缺口如图2和图4所示,且每一缺口的相对两侧壁面向着侧壁部6的外侧方向倾斜形成具有一定倾斜度的倾斜壁面;且所述两缺口之间的宽度大概是柱状部件4a的两倍。也即,此时的开口9为中间宽,两边窄的对称结构,其最大宽度(即两缺口之间的宽度)大概是任一柱状部件4a的两倍,最小宽度与任一柱状部件4a的宽度基本相同或相同。并且,每一侧壁面因中部开设所述缺口后形成的两突出端部可视为由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中与开口9相接的一端往开口9延伸突出形成的突起部7a。由此此时的开口9中一共具有4个突起部7a,且4个突起部7a共同形成用于指导连接部件5在嵌合后的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上的安装方向的导向构造。
所述嵌合部1的外径比突起部7a或者侧壁部6的开口9的宽度大,施工完成后,如果不能对开口9施加一个充足的扩张力,那么连接部件5就不会从嵌合部1或者被嵌合部3上脱离。
在应用时,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可分别与需要相互安装的两管体一体成型而制成,或者,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与需要相互安装的两管体分开制作,也即本实用新型的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是独立于需要相互安装的两管体的,只有在需要连接两管体时,才将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分别安装于两个管体相应的位置上,再通过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及连接部件实现两者的连接。
虽不作详述,但如果有水密封连接的必要,可以使用垫衬物等实现水密封连接。
上述连接构造,按照以下步骤来连接:
为了方便说明,在以下的安装步骤中,以嵌合部1为上流一侧、被嵌合部3为下流一侧为例进行说明。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至少存在2种以上连接方法,下面分别以方法1、方法2分别进行记述。
方法1:
首先,如图6至图10所示,将嵌合部1插入被嵌合部3内,直到被嵌合部3的两沟部4顶端面与锷部2的底面对接,完成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之间的嵌合。
接着,如图11至图14所示,从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的管体部分的外周一侧面外朝管体部分的轴向方向插入连接部件5。
具体的,将连接部件5的开口9正对朝向被嵌合部3的其中一柱状部件4a进行插入,在连接部件5安装在相对于被嵌合部3的中心轴的侧边方向的位置上之后,将嵌合部1向被嵌合部3移动。
之后,将连接部件5中具有向导作用且位于上方的2个突起部7a嵌入至锷部2的里侧,即锷部2的顶面上,同时将位于下方的2个突起部7a嵌入被嵌合部3的沟部4内。此时,连接部件5的开口9没有因弹性张开,所以嵌入时不要特别施力,连接部件5这样就能安装在准确的位置上,且这样的嵌入结构极其方便有效。在此状态下,上方的2个突起部7a的前端都位于锷部2的上方,下方的2个突起部7a的前端穿过沟部4并位于锷部2的下方,且下方的2个突起部的前端分别与嵌合部1的外侧面对接;此时,开口9的侧面同时与锷部2的侧面及被嵌合部3中位于沟部4上方的部分的侧面对接。
继续插入连接部件5,开口9处的突起部7a和侧壁部6沿着嵌合部1或者被嵌合部3的外侧面的弧度移动,开口9开始打开。此时,由于连接部件5是具有弹性的构造,故为了防止开口9扩张,就会形成一个使开口9闭合的反作用力。因此,为了使连接部件5移动,操作者必须施加一个能与该反作用力相抗衡的力。这样,为了使连接部件5移动,对连接部件5施加了一个力,但是对力的方向的控制就会变得困难,伴随着与移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连接部件5可能会从适当位置上偏向偏离的方向,但由于本实施例中,作为向导部件的突起部7a沿锷部2和沟部4运动,故可以防止连接部件5的移动方向朝上方或下方偏离。因此,上述对连接部件5施以移动的力,不会造成连接部件5上下摇摆,而是会使连接部件5移动(嵌入)到适当的位置上。随着连接部件5的移动(嵌入),开口9越过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的中心轴,此后,使开口9闭合的力就转变成使连接部件5继续移动(嵌入)的力。这样继续移动连接部件5,或者依靠使开口闭合的作用力,即可使连接部件5最终移动到与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呈同心圆的位置,也即移动至与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轴线共线的位置上,由此完成移动(嵌入),如图14至图16所示。此时,锷部2的里侧与沟部4内分别嵌入连接部件5的两个爪部7,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此时处于可相对旋转但不可脱离的连接状态。
至此,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结构完成连接。
方法2:
首先,如图17至图19所示,将连接部件5从嵌合部1或被嵌合部3任意一方的管体部分的中心轴的侧边方向插入。在这里,以插入被嵌合部3为例说明。
将连接部件5的开口9正对朝向被嵌合部3的其中一柱状部件4a进行插入,在连接部件5安装在相对于被嵌合部3的中心轴的侧边方向的位置上之后,将连接部件5从侧方套在被嵌合部3上。
之后,将连接部件5中具有向导作用且位于上方的2个突起部7a嵌入至锷部2的里侧,即锷部2的顶面上,同时将位于下方的2个突起部7a嵌入被嵌合部3的沟部4内。此时,连接部件5的开口9没有因弹性张开,所以嵌入时不要特别施力,连接部件5这样就能装在准确的位置上,且这样的嵌入极其方便有效。在此状态下,开口9的侧面与被嵌合部3中位于沟部4上方的部分的侧面对接。
继续插入连接部件5,开口9处的突起部7a和侧壁部6沿着被嵌合部3的外侧面的弧度移动,开口9开始打开。此时,由于连接部件5是具有弹性的构造,故为了防止开口9扩张,就会形成一个使开口9闭合的反作用力。因此,为了使连接部件5移动,操作者必须施加一个能与该反作用力相抗衡的力。这样,为了使连接部件5移动,对连接部件5施加了一个力,但是对力的方向的控制就会变得困难,伴随着与移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连接部件5可能会从适当位置上偏向偏离的方向,但由于本实施例中,作为向导部件的突起部7a沿沟部4运动,故可以防止连接部件5的移动方向朝上方或下方偏离。因此,上述对连接部件5施以移动的力,不会造成连接部件5上下摇摆,而是会使连接部件5移动(嵌入)到适当的位置上。随着连接部件5的移动(嵌入),开口9越过被嵌合部3的中心轴,此后,使开口9闭合的力就转变成使连接部件5继续移动(嵌入)的力。这样继续移动连接部件5,或者依靠使开口闭合的作用力,即可使连接部件5最终移动到与被嵌合部3呈同心圆的位置,完成移动(嵌入),如图19所示。
在此状态下,如图20至图22所示,将嵌合部1插入被嵌合部3中,直到被嵌合部3的顶端端面与锷部2的底面对接。
插入时,连接部件5的顶面虽与锷部2的底面对接,但是将嵌合部1往下方按压,开口9就会暂时性扩张,锷部2会越过连接部件5中位于上方的爪部7并向下方移动。最终,位于上方的爪部7和位于下方的爪部7分别嵌入到锷部2的里面和沟部4内,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此时处于可任意相对转动但不可脱离的连接状态。至此,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结构完成连接。
这里是将位于下方的爪部7先嵌入沟部4内,再将嵌合部1插入被嵌合部3内,从而实现嵌合部1与被嵌合部3之间的连接的。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先将位于上方的爪部7嵌入锷部2和保护部10之间,然后再将嵌合部1插入被嵌合部3内,从而实现嵌合部1与被嵌合部3的连接亦可。
按照方法2,将连接部件5先嵌在嵌合部1或被嵌合部3上,然后只需将被嵌合部3套上嵌合部1就能完成连接,这样一来,即使连接位置狭窄或者有障碍物而使连接部件5从侧面无法进行套设,只要通过方法2先将连接部件5嵌在嵌合部1或被嵌合部3上后,只需要完成被嵌合部3和嵌合部1在竖直方向上的连接即可,也即,在这种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实现管体间的快速方便连接。
在上述方法1和方法2的任一连接方法中,位于下方的爪部7嵌入沟部4内,且该位于下方的爪部7的侧面与沟部4的侧面对接,这样可以保持连接完成后的嵌合部1与被嵌合部3之间的连接。即,前述方法1、方法2所述嵌合部1与被嵌合部3的连接构造中,沟部4的侧面发挥着锷部2的作用。
另外,在嵌合部1中,连接完成后,指示体1a被连接部件5遮盖而看不见。例如,在方法2中,如果嵌合部1未插入到被嵌合部3的适当位置处,连接不充分时,那么操作者就可以看到指示体1a。这样,就可以根据是否能看到指示体1a而判断各个连接部件之间的连接是否充分,如果不充分,就可重新连接。
另外,还可以在连接完成后的被嵌合部3和嵌合部1上设有防止连接解除或得知连接是否解除过的封印结构,图中没有表示出来,该封印结构可采用封印贴。封印贴是一面有粘合剂的贴纸,另一面可以设置文字或其它符号表示其作用。一旦在完成连接后的被嵌合部3和嵌合部1上贴上所述封印贴后,之后再撕掉,封印帖的原粘贴位置则会留下一些残痕。连接完成后,将封印贴骑缝贴在嵌合部1、被嵌合部3及连接部件5上,当撕下封印贴解除连接时,就会在嵌合部1、被嵌合部3和连接部件5上留下封印贴的残痕,这样就可知晓是否解除过各部件之间的连接。
以下对照附图,对采用上述管体连接结构实现管体间的连接的多个应用实施例进行说明。
为了便于说明,图23以后的应用实施例中的连接位置,关于嵌合部1、被嵌合部3的详细构造,仅以嵌合部1、被嵌合部3来记述,如无特殊需要,对锷部2及沟部4等部件不再详细记述。
以下说明中凡是表述为“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的连接”,都指方法1和方法2中的任一连接方式。
其次,当表述为“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连接”,不管有无对连接部件5的记述,都指利用连接部件5进行的连接。
另外,在应用实施例中,根据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使用的位置,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的形状和轴方向的长度各有不同。所以,嵌合部1、被嵌合部3只是按照机能采用的相同名称命名,虽未详述,但其尺寸、形状不需统一。因此,对于特定的嵌合部1,能与其正确连接的形状、大小的被嵌合部3在下面的说明中被称为对应。
利用指示体1a的连接确认操作,虽未详述,在连接操作或者施工完成后都会适当地实施。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结构还具有其它变形实施例,例如:
1)所述嵌合部外围不只有一周周缘往外凸出形成锷部,还可以根据实际的连接稳定性需求而适当地增加锷部的数量;
2)所述被嵌合部的一外周周缘可以分成三等份、四等份、甚至更多的等份,并在每一等分的中间部分开设沟部,而相应的,连接部上的爪部的数量可以增加到与被嵌合部上的沟部的数量相同,也可以保留数量与原有数量相同的爪部,但此时爪部的长度必须减小到能够卡入到此时的沟部中;
3)改变每一沟部的结构,也即,沟部不一定是贯通被嵌合的壁面的贯通结构,其也可以是由被嵌合部的一外周周缘的相对两侧分别挖设有一凹槽形成的凹槽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管体连接结构的排水系统,以下为排水系统的多个实施方式:
排水系统实施例1
请参照附图23,对排水系统实施例1中的排水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排水系统实施例1的浴室排水系统,包括由作为槽体的浴缸B、浴缸容置盆P1、淋浴区P2,作为排水器的浴缸排水器28、浴缸容置盆排水器29、排水阀,以及远距离控制浴缸B排水口开闭的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
浴缸B是上方开口的长方体槽体,其底面设有浴缸排水口H1。在浴缸排水口H1下方设有与浴缸B成一体的圆筒,该圆筒上设有嵌合部1。其次,浴缸B上缘一周(轮圈)设有开口,该开口的下方设有与浴缸B成一体的圆筒形的操作部20,操作部20上也形成嵌合部1。
浴缸容置盆P1是容置浴缸B,被称为防水容置盆,其为底面设有开口的槽体(与底面所在的高度相比,其侧面的高度比较低,但是因施工完成后其侧面四周被墙面包围,从浴缸B流出的水可以流入其内)。
淋浴区P2与前述浴缸容置盆P1相邻,是供浴室使用者擦洗身体的防水区,为基于与浴缸容置盆P1相同原理形成的槽体,其底面设有开口。
浴缸排水器28是圆筒状部件,其上端开口部设有与浴缸排水口H1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下端开口部设有嵌合部1;其侧面设有允许释放金属线40插入的插口22,释放金属线40端部设有与浴缸B处的操作部20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另外,浴缸排水器28的内部可固定安装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的支撑部件30。
浴缸容置盆排水器29是安装在浴缸容置盆P1上的排水器,是具有封闭的底面且呈圆筒形的部件,其设有上端具有被嵌合部3的主体,以及设置于主体侧面并用于与排水阀连接且带有嵌合部1的连接部9a。
所述浴缸容置盆P1是带有浴缸容置盆凸部31a和螺母32的。
所述浴缸容置盆凸部31a呈圆筒形,其上周缘沿圆周向外凸出形成凸部31c,且其圆筒体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其圆筒体内形成所述浴缸容置盆排水口H2。
所述浴缸容置盆螺母32a,其上设有与浴缸容置盆凸部31a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其侧面设有与浴缸容置盆排水器29的被嵌合部3对应的嵌合部1。
所述排水阀由作为排水器的阀体11、防臭筒14、淋浴区凸部31、淋浴区螺母32构成。
阀体11是安装在淋浴区P2上的排水器,其设有上方有嵌合部1的开口、内部能储水的封水碗部13、以及设置在封水碗部13侧面并与浴缸容置盆排水器29的连接部29a相连、且带有与连接部29a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的支管11a。阀体11的外侧面设有能使内部水流排出且带有被嵌合部3的排出口11c、以及与底下配管相连且具有与排出口11c的被嵌合部3对应的嵌合部1的管套12。
浴缸容置盆排水口H2处水密封地连接着下述保护部33。
保护部33是遮盖浴缸容置盆排水口H2的部件,其设有与浴缸排水器28下端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及与后述止逆阀16连接的被嵌合部3。
止逆阀16设置在浴缸容置盆排水口H2处,是一种可让流水从浴缸容置盆P1上流入浴缸容置盆排水器29内,但在水从浴缸容置盆排水器29逆流向浴缸容置盆P1时,通过闭塞浴缸容置盆排水口H2来防止逆流的部件。本排水系统实施例中,止逆阀16在平常使用时一般是在浴缸容置盆排水口H2中呈打开状态,仅在发生逆流时,止逆阀会在逆流的水的浮力或逆流水的趋附力下上升,将浴缸容置盆排水口H2闭塞。在本排水系统实施例中,所述止逆阀采用相对于流入口是可任意拆装的浮标式止逆阀。
具体的,该止逆阀由上部设有开口且侧面设有与所述保护部33的被嵌合部3对应的嵌合部1的外壳、逆流时闭塞该开口且与比重比1小的阀体、引导该阀体上下移动的导向轴构成。
止逆阀的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上设有贯通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内外的通水孔27。该通水孔27在与保护部33顶面等高的位置处设有开口,保护部33上面的水通过该通水孔27流入浴缸容置盆排水口H2内。
淋浴区凸部31b呈圆筒形,其设有顶端沿圆周向外突出的凸缘31c,设在该其圆筒部分外侧面的外螺纹、以及从其圆筒部分底面直立而设的嵌合部1。此处的嵌合部1内形成淋浴区排水口H3。
淋浴区螺母32b,其设有与上述淋浴区凸缘31b的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且其侧面设有与阀体11的被嵌合部3对应的嵌合部1。
防臭筒14呈圆筒形,上方设有与淋浴区凸缘31b的被嵌合部3对应的嵌合部1。并且,施工完成后,防臭筒14的下端置于阀体11的封水碗部13内,从而使部分流路呈满水状态,使阀体11形成水封状态。即,防臭筒14是封水部件。
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是通过远距离控制设在浴缸排水器28内的浴缸排水口H1的开闭状态的排水装置,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导管接口24、释放金属线40、支撑部件30、阀34及导管23构成。
每个导管接口24呈圆筒形,其中一导管接口一端插入式地与导管23一端相连,另一端设有操作部20的嵌合部1;另一导管接口一端插入式地与导管23的另一端相连,另一端设有与浴缸排水器28的插口22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
释放金属线40,包括侧面方向有弹性、轴向无延展性的外管、可在外管内进行曲折运动且侧面方向有弹性、轴方向无延展性的内金属线、设在内金属线一端的阀轴26、与内金属线中与阀轴连接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连接、且通过每次按压带动内金属线使阀轴26突出固定或解除突出固定的按钮、以及使阀轴26保持在伸出或复位状态的锁定机构。释放金属线40端部的锁定机构,固定收纳在导管接口24内。按钮可从释放金属线40的操作部20的端部通过嵌合的方式而自由装卸。
支撑部件30是将释放金属线40连接有操作部20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的端部支撑并固定在浴缸排水器28内的部件。
阀34是呈圆盘形的部件,下面的中心部与阀轴26的顶端嵌合。
导管23是侧面方向有弹性、轴方向无延展性的乙烯管,其两端在分别插入导管接口24的状态下与带状部件(图中未标示)相连。
上述排水系统实施例1按照下述步骤在浴室中施工。
以下记述的是在工厂中的施工。在工厂施工中,用拧合的方式进行连接的,需要备有拧合用的五金工具,检验上螺丝时的力距及水密连接是否正确的器具等,用螺丝拧合的连接中,与施工现场相比,连接可轻松实现,并且根据需要可以轻松地确认连接是否适当。
首先,将浴缸容置盆凸缘31a的圆筒部分插入浴缸容置盆P1的开口内,将凸缘31c的底部与开口的周缘对接。进而将浴缸容置盆螺母32a的内螺纹与浴缸容置盆凸缘31a的外螺纹拧合。在此连接中,从浴缸容置盆P1的上方用五金工具将各凸缘31旋转拧合。虽不作详细说明,连接时在各开口的周缘垫上垫衬物,实现水密连接。
同样,在淋浴区P2的开口处,通过垫衬物,将淋浴区凸缘31b用淋浴区螺母32b水密连接。
各种连接,因为是在备有各种器材、工具的工厂进行的,所以即使通过拧合这种方式,也比在现场连接容易,并且确认上紧时也可利用检查工具轻松进行。
以下是关于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的施工。
首先,将导管接口24插入导管23两端,然后通过带状部件连接固定。
然后,将导管23一端的导管接口24的被嵌合部3连接在浴缸排水器28的插口22的嵌合部1上。
将浴缸排水器28上部的被嵌合部连接在浴缸B的浴缸排水口H1的嵌合部上。
以阀轴26为首将释放金属线40插入操作部20一侧的导管接口24内,将其前端依次穿过操作部20内部、导管23、插口22,一直插到浴缸排水器28内。
然后,从浴缸排水口H1将释放金属线40的前端即阀轴26拉出,依靠支撑部件30将释放金属线40的前端固定在浴缸排水口H1内。
这些释放金属线40的连接工作,在往例中,都是在浴缸B设置前后进行的,然而利用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所有的连接工作只用从浴缸B下方插入就可完成连接,不在施工现场在工厂可以进行(当然与往例相同,在施工现场也可以进行)。像这样,在往例中浴缸B内狭窄的位置处,操作人员不得不挺出身体,将手伸到浴缸B底面的开口进行作业,相对于本排水系统实施例,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的所有部件都在操作人员的跟前,可自由移动作业,这样就方便施工。
之后的操作是将包括浴缸容置盆P1/淋浴区P2在内的各部件搬到施工现场再操作。
首先,在安装场所装上浴缸容置盆P1、淋浴区P2。
再将浴缸容置盆排水器29的连接部29a的被嵌合部3连接在阀体11的支管11a的被嵌合部3上。
将管套12粘合安装在地下配管的管道上之后,将管套12的嵌合部1与阀体11的排出口11c的被嵌合部3连接。
然后,再分别将浴缸容置盆螺母32a的嵌合部1与浴缸容置盆排水器29的被嵌合部3连接,将淋浴区凸缘31b的嵌合部1与阀体11的被嵌合部3连接。
将保护部33装在浴缸容置盆排水口H2上。保护部33的周围设有垫衬物,使浴缸容置盆排水口H2与保护部33可水密封连接。
止逆阀16与设在保护部33上的两个被嵌合部3中与其对应的一被嵌合部相连。
将浴缸B搭置在浴缸容置盆P1上。此时,一边调整保护部33未被连接的被嵌合部3的位置,一边将保护部33未被连接的被嵌合部3连接在浴缸排水器28下端的嵌合部1上。
以往浴缸B和浴缸容置盆P1之间的间隙是非常狭窄的,在浴缸排水口H1至浴缸容置盆排水口H2的流路连接中,只要任何位置出现搭置、插入等就会发生错位、脱落等情况。然而,在本排水系统实施例中,只要将嵌合部1插入被嵌合部3中就能实现连接,在浴缸排水口H1至浴缸容置盆排水口H2的流路中,通过嵌合的方式就可实现不会脱落的连接。
将操作部20的嵌合部1与导管23的被嵌合部3连接。
将淋浴区凸缘31b的被嵌合部3连接在防臭筒14的嵌合部1上。
然后,再将阀34连接在设在浴缸排水口H1内的阀轴26的顶端。将按钮连接在释放金属线40中与操作部20连接的一端端部,这样就完成了本排水系统实施例1的浴缸B的连接。
本排水系统实施例的浴室排水系统,可以使用与以往的方法来处理排水问题。
另外,由于在清洁时无需拆卸的地方设有封印贴,使用者就可知道这些贴有封印的地方是不需要拆卸的,这样就可以防止误拆除。
在本排水系统实施例中,如果有任一排水器件破损,需要进行更换时,修理者(通常为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修理者)揭下需要修理位置的封印贴,拆下连接部件5,解除连接,用新的排水器换下破损的排水器件,然后再进行连接操作,完成修理。如果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的释放金属线40发生破损,需要从浴缸排水口H1解除支撑部件30与浴缸排水口H1/释放金属线40的连接,然后从操作部20拔下释放金属线40,再把释放金属线40拉出来,按照相反的步骤再装上新的释放金属线40。
排水系统实施例2
以下参照附图24,对实施例2进行说明。
如图24所示,本排水系统实施例2是关于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的连接。本排水系统实施例中的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包括洗脸排水器35、排水阀、溢水管、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下流一侧的排水器36、管套12。
洗脸台S由洗脸盆S1和橱柜C构成。洗脸盆S1是上方开口的槽体,其底面设有洗脸排水口H4,且其侧面的上缘附近设有溢流排水口37。该洗脸排水口H4的下方设有与洗脸盆S1成一体的圆筒部件,圆筒部件上设有嵌合部1。另外,在溢流排水口37的外侧方向也设有与洗脸盆S1成一体的近似椭圆的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上设有嵌合部1。
洗脸盆S1的上缘设有为了安装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的操作部20的开口。
橱柜C是前面有能开闭的柜门的箱体,其上搭置着洗脸盆S1,其内设有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
洗脸排水器35是近似圆筒部件,上端开口部设有与洗脸排水口H4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下端开口部设有嵌合部1,其侧面设有允许端部具有被嵌合部3的释放金属线40进入的插口22,且其内部固定安装着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的支撑部件30。
排水阀由阀体11、封水碗部13构成。
阀体11是上端用壁面来闭塞的近似圆筒部件,其外侧面设有排出口11c,其外侧面下端设有嵌合部1。另外,排出口11c的端部设有嵌合部1。
覆盖阀体11上面的壁面上设有与洗脸排水器35的下端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圆筒部分的防臭筒14从该被嵌合部3垂直向下而设。
另外,在覆盖阀体11上面的壁面上设有为了连接溢水管,由被嵌合部3形成的溢流被嵌合部11b。
封水碗部13是有底的近似圆筒形部件,上缘设有与阀体11外侧面下端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该封水碗部13是在使用时使其内部达到水封状态的封水部件。
溢水管由溢流排水器19、胶皮管38、胶皮管接口38a、溢流防臭筒39构成。
溢流排水器19是将上流端部椭圆形的管体弯成L形的排水器,其侧面设有与溢流排水口37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下端设有嵌合部1。
胶皮管38是氯乙烯材质的弹性管,其一端与胶皮管接口38相连,另一端与溢流防臭筒39相连。
胶皮管接口38a是圆筒形部件,一端设有与溢流排水器19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另一端在插入胶皮管38的状态下被连接固定。
溢流防臭筒39是圆筒形部件,其中间部分设有与阀体11的溢流被嵌合部11b对应的嵌合部1,另一端在插入胶皮管38的状态下被连接固定。施工完成后,溢流防臭筒39连接在溢流被嵌合部11b上,其前端位于阀体11的内部,将其插入到与防臭筒14相同高度的位置。该溢流防臭筒39使用时在封水碗部13内,是相对于溢流配管形成水封状态的封水部件。
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由操作部20、释放金属线40、支撑部件30和阀34构成。
操作部20是安装在洗脸盆S1上缘开口处,控制洗脸排水口H4开闭状态的部件,在其连接于释放金属线40的状态下,通过对抓手21的推拉,可以使释放金属线40的内金属线进退。
释放金属线40,由侧面方向有弹性、轴方向无延展性的外管、可在外管内进行曲折运动且侧面方向有弹性及轴方向无延展性的内金属线、设在内金属线一端的杆部、以及让释放金属线40在水密状态下贯通并设有与洗脸排水器35的插口22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的罩盖25构成;所述罩盖25套设安装于所述外管外围。
支撑部件30是将释放金属线40固定在洗脸排水器35内的部件。
阀34由呈圆盘形的阀部、及从阀部下面中心位置向下方垂下的杆部构成。施工完成后,在洗脸排水口H4内,且其位于内金属线的杆部的上方。
下流一侧的排水器36是弯曲成L字形的管体,该排水器36的上流一侧的端部设有与阀体11的排出口11c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且其下流一侧端部设有被嵌合部3。
管套12是与设在地下配管上的直立管U连接的圆筒部件,其上流一侧的端部设有与下流一侧的排水器36的被嵌合部3嵌合的嵌合部1。
上述实施例2的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按照如下步骤安装在洗脸台S上:
首先,将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的操作部20安装在洗脸盆S1的上缘开口处。
再将释放金属线40的杆部一端插入洗脸排水器35的插口22内,从被嵌合部3一侧的开口处将释放金属线40拉出,用支撑部件30将释放金属线40固定在洗脸排水器35内。
之后将释放金属线40的罩盖25插入洗脸排水器35的插口22内,使罩盖25的被嵌合部3与插口22的嵌合部1连接。
将释放金属线40的端部连接在操作部20上之后,把洗脸排水器35的被嵌合部3与洗脸排水口H4的嵌合部1连接。
之后将溢流排水器19的嵌合部1与设在胶皮管38一端的胶皮管接口38a的被嵌合部3连接。
再将溢流排水口37的嵌合部1与溢流排水器19的被嵌合部3连接。另外,此溢流排水口37的嵌合部1和溢流排水器19的被嵌合部3的开口都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但该形状不会形成连接或解除连接的障碍。
之后将阀体11的嵌合部1与封水碗部13的被嵌合部3连接。
将溢流防臭筒39的嵌合部1与阀体11的溢流被嵌合部11b连接。
将洗脸排水器35下端的嵌合部1与阀体11的上面中央的被嵌合部3连接。
将管套12安装在地下配管的直立管U上。
然后将下流一侧的排水器36的下流侧端部的被嵌合部3与管套12的嵌合部1连接。
最后,将阀体11的排出口11c的嵌合部1与下流一侧排水器36的被嵌合部3连接,将阀34装在洗脸排水口H4内,从而完成本排水系统实施例2的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的安装。
上述构成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对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施加操作,当洗脸排水口H4闭合时,内金属线往操作部20一侧后退,阀34下降,阀体将洗脸排水口H4堵住,从而在洗脸盆S1内储水。
洗脸盆S1内的储水的水位达到溢流排水口37下端的位置后,水从洗脸盆S1上缘的溢流排水口37依次流经溢流排水器19、胶皮管接口38a、胶皮管38、溢流防臭筒39、封水碗部13、阀体11的排水口11c、下流一侧排水器36,最终从直立管U内排入下流。
对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的操作部20施加一操作,使内金属线向杆部一侧突出,将阀34的阀轴下端往上推,从而使阀34整体上升,阀34从洗脸排水口H4分离,所以洗脸排水口H4打开。
洗脸排水口H4在开启的状态下,水从洗脸排水口H4,经洗脸排水器35、防臭筒14、封水碗部13、阀体11的排出口11c、下流一侧排水器36,最终从直立管U内排入下流。
排水时,到排水阀排出口11c下端的高度,储水部分形成封水。依靠此封水,洗脸排水口H4或溢流排水口37处形成阀门的功效。具体的,至少防臭筒14或者溢流防臭筒39从下端至排出口11c下端的部分形成水封,可以防止害虫或臭气从下流一侧逆流进入室内。
关于洗脸排水口H4、溢流排水口37,依靠封水,防臭筒14、溢流防臭筒39平时处于满水状态,相对于下流一侧的配管形成水密封,所以臭气、害虫等不会逆流进入室内。
与排水系统实施例1相同,在除破损以外无解除连接的必要,或者解除后会漏水的地方贴上封印贴,那么使用者就知道哪里的连接不可解除,可以防止误解除连接的情况。另外,排水器件发生破损需要更换排水器件时,修理者(通常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维修人员)撕掉相应位置的封印贴,然后解除连接,再进行连接,轻松的进行修理。
另外,在其它变形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操作部20的外壳设置有插口实现将释放金属线40的安装于操作部20上,此时,可以在插口中设置嵌合部1,而在释放金属线40的外管外围另外设置与所述罩盖25结构相同的另一罩盖,即可实现释放金属线40和操作部20之间的嵌合安装。
排水系统实施例3
以下参照附图25,对实施例3进行说明。
如图25所示实施例3,是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由洗脸排水器35、排水阀、溢流配管、吸气阀配管41、下流一侧排水器36、管套12构成。
洗脸台S由后述洗脸盆S1及橱柜C构成。洗脸盆S1是上方开口的槽体,底面设有洗脸排水口H4,侧面的上缘附近设有溢流排水口37。该洗脸排水口H4的下方设有与洗脸盆S1成一体的圆筒部件,圆筒部件上设有嵌合部1。另外,在溢流排水口37的外侧方向也设有与洗脸盆S1成一体的近似椭圆的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上设有嵌合部1。根据需要使用者可以手工设置闭合洗脸排水口H4的阀34。
橱柜C是前面有能开闭的柜门的箱体,其上搭置着洗脸盆S1,其内设有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
洗脸排水器35是近似圆筒部件,上端开口部设有与洗脸排水口H4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下端开口部设有嵌合部1,其侧面设有端部具有嵌合部1的管体。
排水阀由阀体11、盖子18b构成。
阀体11是将管体弯成U字形的部件,其两端设有尺寸、形状相同的被嵌合部3。该被嵌合部3与洗脸排水器35下端的嵌合部1对应。另外,在阀体11的U字形的最下端设有连通阀体11内部且具有嵌合部1的复检窗18a。
盖子18b是闭塞复检窗18a的部件,其上设有与复检窗18a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
溢水配管由溢流排水器19、胶皮管38、胶皮管接口38a构成。
溢流排水器19是将上流端部椭圆形的管体弯成L形的排水器,其侧面设有与溢流排水口37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下端设有嵌合部1。溢流排水器19下端的嵌合部1与洗脸排水器35侧面管体上的嵌合部1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
胶皮管38是氯乙烯材质的弹性管,两端分别连接着胶皮管接口38a。
胶皮管接口38a是圆筒形部件,一端设有与溢流排水器19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另一端在插入胶皮管38的状态下被连接固定。
吸气阀配管41,平常是闭合的,当配管内成负压时开口,向配管内通气,是消除配管内负压(吸入)的部件,由T字管42和吸气阀17构成。
T字管42是将T字横向放倒形状的分离开的管体,其上端设有与阀体11上端嵌合部1相同尺寸形状的被嵌合部3,其下端设有与阀体11的被嵌合部3对应的嵌合部1,其侧面延伸出来的管体端部设有也设有被嵌合部3。
吸气阀17是L字形的管体,一端设有平常关闭、但当配管内成负压时开口,向配管内通气以消除负压的阀部分,管体的另外一端设有与T字管42中向侧方延伸出的管体端部的被嵌合部3对应的嵌合部1。
施工完成后,阀34设在比阀体11及下流一侧排水器36上端还高的位置,即在比阀体11和下流一侧排水器36内形成的封水水面还高的位置,因此,即使T字管42处因封水积蓄,也不会继续向阀34排水或发生积水问题。
下流一侧排水器36时呈J字形的管体,该排水器36的上流一侧端部设有与吸气阀配管41的T字管42上端的被嵌合部3对应的嵌合部1,其下流一侧端部同样设有被嵌合部3。
管套12是与设在地下配管上的直立管U连接的圆筒部件,其上流一侧端部设有与下流一侧排水器36的被嵌合部3嵌合的嵌合部1。
上述排水系统实施例3的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按照如下步骤安装在洗脸台S上:
首先,将洗脸排水器35的被嵌合部3连接在洗脸排水口H4上。
之后将溢流排水器19的嵌合部1与设在胶皮管38任一一端的胶皮管接口38a的被嵌合部3连接。
再将溢流排水口37的嵌合部1与溢流排水器19的被嵌合部3连接。另外,此溢流排水口37的嵌合部1和溢流排水器19的被嵌合部3的开口都不是圆形,而是椭圆形,但该形状不会形成连接或解除连接的障碍。
然后,将设在洗脸排水器35侧面的管体端部的嵌合部1,与胶皮管38上没有连接一侧的胶皮管接口38a的被嵌合部3连接。
将吸气阀17的嵌合部1与T字管侧面延伸出的管体端部的被嵌合部3连接。
将T字管42下端嵌合部1与阀体11上端的被嵌合部3连接。将管套12安装在地下配管的直管U上。
进一步的,将下流一侧排水器36的下流一侧端部的被嵌合部3与管套12上端的嵌合部1连接。
最后,将下流一侧排水器36的上流一侧端部的嵌合部1与T字管42上端的被嵌合部3连接。
至此,本排水系统实施例3的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完成施工。
上述排水系统实施例3的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中,使用者根据需要,可以用阀34将洗脸排水口H4闭塞,在洗脸盆S1内储水。
洗脸盆S1内的储水的水位达到溢流排水口37下端的位置后,水从洗脸盆S1上缘的溢流排水口37流出并依次经溢流排水器19、胶皮管接口38a、胶皮管38、洗脸排水器35、阀体11的排水口11c、T字管42、下流一侧排水器36,最终从直立管U内排入下流。
使用者根据需要,可以将阀34从洗脸排水口H4上拆下,洗脸排水口H4打开,洗脸盆S1内的水即可排出。
洗脸排水口H4在打开的状态下,水从洗脸排水口H4,经洗脸排水器35、阀体11、T字管42、下流一侧排水器36,最终从直立管U内排入下流。
排水时,下流一侧排水器36的折回部分下端储水部分形成一定高度的封水,依靠此封水,配管流路的一部分平时处于满水状态,进而形成水封,相对于洗脸排水口H4或溢流排出口37发挥阀门的作用,从而可以防止臭气、害虫等从下流一侧逆流进入室内。
排水时,水量大到排水系统内满水的状态下排水,则配管的开口就会吸入空气。
如排水系统实施例2构成的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从洗脸排水口H4或溢流排水口37会吸入空气,就会发出咕嘟咕嘟、唏溜唏溜的声音,这样就会给洗脸盆S1的使用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本排水系统实施例中,是设在阀体11的下流一侧的吸气阀配管41来吸气的,洗脸排水口H4或溢流排水口37基本不会吸入空气。
因此,在室内就不会产生咕嘟咕嘟、唏溜唏溜的声音,进而不会给洗脸盆S1的使用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吸气阀17可能会形成咕嘟咕嘟、唏溜唏溜的声音,所以将吸气阀17收纳在橱柜内,即使吸气阀17发出吸气的声音,使用者基本上也听不见。吸气阀17平时是闭合的,当配管内成负压状态时会打开让配管内通气,因此也不会发生从吸气阀17向室内逆流的情况。
上述排水系统实施例3中,如果使用者把戒指等贵重物品掉到洗脸排水口H4内的话,可以把阀体11与盖子18b分离,从复检窗18a将落入阀体11内的戒指等贵重物品取回(复检窗18a还可以用于复检、清洁阀体11)。
与排水系统实施例1相同,在除破损以外无解除连接的必要,或者在解除后会漏水的地方贴上封印贴,那么使用者就知道哪里的连接不可解除,可以防止误解除连接的情况。另外,排水器件发生破损需要更换排水器件时,修理者(通常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维修人员)撕掉相应位置的封印贴,然后解除连接,再进行连接,轻松的进行修理。
排水系统实施例4
以下参照附图26和27,对排水系统实施例4进行说明。
如图26及图27所示,本排水系统实施例4是关于水池N的排水系统,包括由排水阀、胶皮管38、管套12构成的竖直配管。
水池N由洗涤槽N1和橱柜C构成。
洗涤槽N1是上方开口的槽体,底面设有开口。
橱柜C是前面有能开闭的柜门的箱体,其上搭置着洗脸盆S1,其内设有洗脸台S的排水系统。
排水阀由作为排水器的阀体11、凸缘31、螺母32、防臭筒14和防臭碗部43构成。
阀体11是安装在水池N的洗涤槽N1底面且有底的圆筒形排水器,其设有上方具有被嵌合部3的开口,设置在底面上侧中央的被嵌合部3,设在底面下侧中央并与上面的被嵌合部3连通的嵌合部1。
凸缘31由上方沿圆周向外突出而成的圆筒形的凸部31c、及设在圆筒外侧面的外螺纹构成,凸缘31内设有洗涤槽排水口H5。
螺母32设有与前述凸缘31的外螺纹拧合的内螺纹。另外,在螺母32的外侧面下方,设有与设在上述阀体11上端开口处的被嵌合部3对应的嵌合部1。
防臭筒14呈圆筒形,下端设有与阀体11底面上侧中央的被嵌合部3对应的嵌合部1。使用时,防臭筒14上端部分和阀体11内储水形成水封,从阀体11内侧面与防臭碗部42外侧面之间,到防臭碗部43内侧面与防臭筒14上端的范围内排水流路呈满水状态,从而达到水封状态。
防臭碗部43是将有底的圆筒状碗上下颠倒,下方开口的部件,施工完成后,其设置在阀体11内部并覆盖在防臭筒14上,且其上方内侧面与防臭筒14之间、及其下方底面与阀体11的底面之间都留有一定间隙,以使其能装卸自由地被安装固定。
管套12是与设在地下配管上的直立管U连接的圆筒部件,上流一侧端部设有嵌合部1。此管套12的嵌合部1,与设在阀体11底面下侧中央的嵌合部1具有相同的形状、尺寸。
胶皮管38是氯乙烯材质的弹性管,其两端分别设有与阀体11的底面下侧中央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及与管套12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胶皮管接口38a的连接在工厂进行。
上述排水系统实施例4的水池N的排水系统,按照如下步骤在水池N上施工:
以下记述的是在工厂中的施工过程。在工厂施工中,用拧合的方式进行连接的,需要备有拧合用的五金工具,检验上螺丝时的力距及水密连接是否正确的器具等,用螺丝拧合的连接中,与施工现场相比,连接可轻松实现,并且根据需要可以轻松地确认连接是否适当。
首先,将凸缘31的圆筒部分插入洗涤槽N1底面的开口,将开口的周缘与凸部31c的下面对接。然后将螺母32的内螺纹与凸缘31的外螺纹拧合,从而固定连接。连接时,将凸缘31按住不让其转动,然后用五金工具转动螺母32进行拧合。虽未详述,连接时在开口周缘设置垫衬物,进行水密连接。
上述连接,因为是在备有各种器材、工具的工厂进行的,所以即使通过拧合这种方式,也比在现场连接容易,并且确认上紧时也可利用检查工具轻松进行。
之后的操作是将包括水池N及洗涤槽N1在内的各部件搬到施工现场进行的。
首先,在安装位置上装上水池N。
然后将螺母32的嵌合部1与阀体11上端的被嵌合部3连接。将阀体11底面下方的嵌合部1与胶皮管38的胶皮管接口38a的被嵌合部3连接。把管套12安装在地下配管的管道上。将管套12的嵌合部1与胶皮管38的胶皮管接口38a的被嵌合部3连接。
胶皮管38是有弹性的,所以即使在阀体11底面下方的嵌合部1及直立管U的位置上发生错位,也能进行连接。
之后,将防臭筒14下端的嵌合部1与阀体11底面上方的被嵌合部3连接。进一步的,在阀体11内,防臭碗部43呈覆盖防臭筒14的状态,且防臭碗部43上方内侧面与防臭筒14之间、及其下方底面与阀体11的底面之间都留有一定间隙,以使其能装卸自由地被安装固定。至此,本排水系统实施例4的水池N连接完成。
上述排水系统实施例4的水池N的排水系统,水池N经使用在洗涤槽N1内发生排水,水从凸缘31的洗涤槽排水口H5,经阀体11内侧面与防臭碗部43外侧面的间隙、防臭碗部43下端与阀体11底面的间隙、防臭碗部43内侧面与防臭筒14外侧面的间隙,越过防臭筒14上端,从防臭筒14内借助胶皮管38,最终从直立管U内排入下流。
防臭筒14上端部分、阀体11内储水形成水封,从阀体11内侧面与防臭碗部42外侧面之间,到防臭碗部43内侧面与防臭筒14上端的范围内的排水流路呈满水状态,从而达到水封状态,所以可以防止臭气、害虫等从下流一侧逆流进入室内。
与排水系统实施例1相同,在除破损以外无解除连接的必要,或者解除后会漏水的地方贴上封印贴,那么使用者就知道哪里的连接不可解除,可以防止误解除连接的情况。另外,排水器件发生破损需要更换排水器件时,修理者(通常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维修人员)撕掉相应位置的封印贴,然后解除连接,再进行连接,轻松的进行修理。
排水系统实施例5
以下参照附图28,对实施例5进行说明:
如图28所示,本排水系统实施例5的排水系统构造,由具有胶皮管38的洗衣机(图中仅标示了胶皮管38和胶皮管接口38a)、洗衣机容置台P3、排水阀、及其他部件构成。
洗衣机是用来清洗衣物等的器件,设有使用时大量排出混有洗涤剂的水的胶皮管38。
胶皮管38的端部弯曲成L形管体,一端与胶皮管38的端部连接固定,另一端设有具有嵌合部1的胶皮管接口38a。
洗衣机容置台P3是搁置前述洗衣机的防水台,底面设有安装排水阀的开口。
排水阀是处理洗衣机及洗衣机容置台P3上的水的排水器,由阀体11、凸管31、封水碗部13、防臭筒14及止泡配管15构成。
阀体11顶端设有具有内螺纹的开口的同时,侧面设有排出口11c。
凸管31内设有洗涤容置台排水口,且其顶端外圆周向外突出而成的圆筒形的凸部31c,及凸管31的外侧面设有与所述阀体11的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
封水碗部13设置于所述阀体11内,其呈有底的圆筒形,其上方侧面局部开设有开口,且其顶端外围与凸管31的洗涤容置台排水口卡合。
防臭筒14呈圆筒形,上方与洗涤容置台排水口水密连接,下端设在封水碗部13内。
止泡配管15,是为了防止水泡向排水口逆流,作为止泡管的排水器,是将T字上下颠倒后的形状的管体,上端设有与胶皮管接口38a的嵌合部1对应的被嵌合部3。施工完成后,止泡配管15下方的两端向防臭筒14的更外侧突出并设置于所述封水碗部13内。
具有上述部件的洗衣机容置台P3,设在有与地下配管相通的开口的室内地面上。
本排水系统实施例的洗衣机排水系统构造,按照以下步骤施工:
首先,将地下配管连接在阀体11的排出口11c上,然后调整洗衣机容置台P3的位置,使洗衣机容置台P3的开口于阀体11的开口对齐,再安装在地面上。
之后,将凸管31的圆筒部插入洗衣机容置台P3的开口内,使其与凸部31c下面的开口的周缘对接。然后将凸管31的外螺纹与阀体11的内螺纹拧合。连接时,从容置台上方用五金工具转动凸管31来拧合。虽未详述,连接时在开口周围设有垫衬物,从而水密连接。
之后,从凸管31的洗衣机容置台排水口H6插入封水碗部13,使其上端与洗衣机容置台排水口H6卡合。
再然后,将止泡配管15装在封水碗部13内,在封水碗部13的内周面呈包覆止泡配管15的纵管的状态下设置防臭筒14,将防臭筒14的上端水密地连接、固定在洗衣机容置台排水口H6上。
最后,将洗衣机放置在洗衣机容置台P3上。将止泡配管15上端的被嵌合部3连接在胶皮管接口38a的嵌合部1上。至此,本实施例的洗衣机与洗衣机容置台P3的排水系统施工完成。
上述排水系统实施例5的洗衣机及洗衣机容置台P3的排水系统构造,洗衣机内排水时,水经胶皮管38、胶皮管接口38a、止泡配管15、封水碗部13、阀体11内部,最终从阀体11的排出口11c经排水系统流入下流。
洗衣机容置台P3上排水时,水经洗衣机容置台排水口H6、防臭筒14、封水碗部13、阀体11内,最终从阀体11的排出口11c经排水系统流入下流。
排水时,在封水碗部13内积水部分形成封水。洗衣机的胶皮管38的上流、洗衣机容置台排水口H6,从防臭筒14内或止泡配管15至封水碗部13上端的流路因满水而形成水封,可以防止害虫或臭气从下流一侧逆流进入室内。
本排水系统实施例的止泡配管15发挥着防止水泡向洗衣机容置台排水口H6逆流的作用。具体的,按照下述构造及效果,防止水泡向洗衣机容置台排水口H6逆流。
止泡配管15,在封水碗部13内的封水内,将洗衣机的水排向防臭筒14外,止泡配管15前端虽然会形成水泡,但只排到防臭筒14的外侧。水泡的比重比1小,臭气同样不会逆流到封水内,从止泡配管15端部流出的混有水泡的废水,就那样在封水碗部13内上升,水泡不会逆流向洗衣机容置台排水口H6,全部从防臭筒14外侧和封水碗部13内侧的空隙上端流向阀体11内的下流一侧。
在本排水系统实施例5中,使用者对阀体11内进行清扫时,使用者只需将止泡配管15的被嵌合部3与胶皮管接口38a的嵌合部1解除连接,就可轻松的将止泡配管15与胶皮管接口38a分离。进而,将防臭筒14从阀体11,或将封水碗部13从洗衣机容置台排水口H6取出,对排水器个部分进行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和排水系统实施例不限于前述内容,只要在不改变主旨的范围了可自由调整。例如,上述排水系统实施例中,嵌合部1和被嵌合部3的连接构造被用在浴室、洗脸台S、水池N的各种排水器中,但不限于这些,还可利用在其他管体连接结构中。
例如,设在直管侧面的复检窗18a和闭塞复检窗18a的盖子18b,可以在盖子18b上设置嵌合部1,在复检窗18a上设置被嵌合部3。排水系统实施例3中,复检窗18a设在排水阀的封水的位置,然而并不一定要将复检窗18a设在与封水对应的位置。
另外,如图29所示的其它排水系统实施例,在积蓄雨水的雨水槽T1的配管中,胶皮管38与雨水槽T1的连接中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结构。图29的排水系统实施例中,雨水槽T1的连接位置设有嵌合部1,胶皮管38的端部设有具有被嵌合部3的胶皮管接口38a。
又如图30和图31所示的另一排水系统实施例,卫生间坐便器R中,坐便器R与直立管U的连接中也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管体连接结构。图30的实施例中,坐便器R的连接位置设有嵌合部1,从地下直立起的配管端部设有被嵌合部3。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管体连接结构使得各种排水器件的连接位置能方便操作,且连接正确,根据需要还可轻松拆卸的排水器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管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结构的嵌合部和被嵌合部、以及连接部件;所述嵌合部的至少一外周周缘往外凸出形成锷部;所述被嵌合部的一外周周缘设有至少一沟部;所述连接部件为由一环体一侧开设开口后形成的部件,其相对两端的内周面分别向内凸出形成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
通过所述嵌合部嵌入所述被嵌合部中、连接部件中的第一爪部的底端面与嵌合部的锷部顶端面抵接、及连接部件中的第二爪部与所述被嵌合部的沟部卡合,实现嵌合部和被嵌合部的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连接部件从嵌合部和被嵌合部分离,实现嵌合部和被嵌合部的可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沟部由所述被嵌合部的一外周周缘局部挖设至少一凹槽形成,或,所述至少一沟部由所述被嵌合部的一外周周缘局部贯穿该外周周缘的壁面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的底端外周周缘往内凹陷形成一凹槽,该凹槽内嵌有一环体垫衬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完成连接后的嵌合部、被嵌合部和连接部件外围还贴设有用于防止连接解除或得知连接是否解除过的封印结构。
5.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连接于槽体结构的水槽的底部排水口,其包括多个排水器、多个管体及多个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排水器之间、排水器与管体之间及管体与管体之间均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6.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连接于槽体结构的水槽的侧面溢水接口,其包括多个排水器、多个管体及多个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排水器之间、排水器与管体之间及管体与管体之间均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7.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包括在内部的排水流路中形成水封状态的封水阀体、使水封阀体达到水封状态的封水部件、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封水阀体和封水部件之间通过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8.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包括连接于外部排水口的管体、在内部的排水流路中形成水封状态的封水阀体、使水封阀体达到水封状态的封水部件、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管体与外部排水口之间、所述管体与封水阀体之间、以及所述封水阀体和封水部件之间分别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9.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包括在内部的排水流路中形成水封状态的封水阀体、使水流流入地下配管的排水器、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封水阀体与排水器件之间通过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10.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包括在内部的排水流路中形成水封状态的封水阀体、与地下配管连接的管体、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封水阀体与管体之间、管体与地下配管之间分别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11.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连接于洗衣机的废水排出口,其包括与洗衣机的胶皮管的废水排出口连接的排水阀、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
所述排水阀包括阀体、凸管、封水碗部、防臭筒和止泡配管;所述阀体顶端开设有具有内螺纹的开口,其一侧开设有排出口;所述凸管内设有与阀体连通的排水口,且其外侧面设有与阀体的内螺纹螺合的外螺纹;所述封水碗部设置于所述阀体内,且其顶端外围与所述凸管内壁面卡合;所述防臭筒一端与凸管的排水口水密连接,另一端设置在封水碗部内;所述止泡配管一端与所述胶皮管的废水排出口连接,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封水碗部内;
所述封水碗部与凸管的排水口之间、及所述止泡配管与所述胶皮管的废水排出口之间分别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12.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包括与外部排水口水密封地连接的保护部、设置于外部排水口处并与保护部连接的止逆阀、以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止逆阀与所述保护部之间通过管体连接结构连接。
13.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包括允许空气流入并与外部排水口连接的管体、消除管体负压的吸气阀、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管体与吸气阀之间通过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14.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复检窗和闭塞复检窗的盖子的阀体、以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该阀体的复检窗和盖子之间通过所述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15.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溢流排水器、胶皮管接口、通过胶皮管接口与溢流排水器连通的胶皮管、溢流防臭筒、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溢流排水器与胶皮管接口之间、胶皮管与溢流防臭筒之间分别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连接。
16.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包括连接于槽体底部排水口的管体、在内部的排水流路中形成水封状态的封水阀体、使水封阀体达到水封状态的封水部件、连接于槽体侧边溢流排水口的溢水管、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管体与外部排水口之间、所述管体与封水阀体之间、所述封水阀体和封水部件之间、溢水管与溢流排水口之间分别通过一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17.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包括与室外水槽的排水口连接的竖直配管、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竖直配管与排水口之间通过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18.一种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排水系统包括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包括操作部和释放金属线;所述操作部的外壳设置有插口;所述释放金属线与所述插口之间通过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或者,该排水系统包括与外部排水口连接的排水器、带有释放金属线的远距离操作式排水栓装置、以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管体连接结构;所述排水器侧面设有允许所述释放金属线插入的插口;所述释放金属线设有与所述插口连接的罩盖;所述罩盖和所述插口之间通过所述管体连接结构实现连接。
CN201720773306.XU 2017-06-29 2017-06-29 管体连接结构及排水系统 Active CN2070035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3306.XU CN207003571U (zh) 2017-06-29 2017-06-29 管体连接结构及排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3306.XU CN207003571U (zh) 2017-06-29 2017-06-29 管体连接结构及排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003571U true CN207003571U (zh) 2018-02-13

Family

ID=61449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3306.XU Active CN207003571U (zh) 2017-06-29 2017-06-29 管体连接结构及排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0035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8532A (zh) * 2021-02-08 2022-08-16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8532A (zh) * 2021-02-08 2022-08-16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CN114908532B (zh) * 2021-02-08 2023-12-15 Lg电子株式会社 衣物处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64913A (zh) 马桶及其冲水系统
CN104164914A (zh) 马桶及其冲水系统
CN207003571U (zh) 管体连接结构及排水系统
CN213065589U (zh) 一种排水检测系统
CN105464184A (zh) 节水坐便器
WO2016107376A1 (zh) 一种防水、防臭、防漏集成卫生间
JP6259614B2 (ja) 建物用排水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る管継手
JP2015055149A (ja) 排水機器の接続構造
CN202577498U (zh) 防臭下水管
CN202194213U (zh) 一种新型马桶
CN208251249U (zh) 一种带有清洁药剂的排水阀
CN206337387U (zh) 波轮洗衣机
CN205296335U (zh) 一种节水坐便器
CN210460101U (zh) 一种带花洒的便携式充气水池
CN207584079U (zh) 水槽用分离阀门
CN206986984U (zh) 废水利用节水装置
CN208718054U (zh) 一种防臭地漏
CN205894185U (zh) 一种厨房下水管多用接头
CN205839887U (zh) 一种下水组件
CN206616630U (zh) 整体式浴室的管路系统
JPH11248070A (ja) 排水管継手
KR101164443B1 (ko) 오배수 통기 이음배관
CN206616627U (zh) 排污集成模块
GB2453393A (en) Toilet flush assembly
WO2006135348A1 (en) Flush tank with integrated lavatory bow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