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90984U -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90984U
CN206990984U CN201720838343.4U CN201720838343U CN206990984U CN 206990984 U CN206990984 U CN 206990984U CN 201720838343 U CN201720838343 U CN 201720838343U CN 206990984 U CN206990984 U CN 2069909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
prism
film
permeable membrane
adds lust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3834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培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uangxing Color Plastic New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uangxing Color Plastic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uangxing Color Plastic New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uangxing Color Plastic New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3834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909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909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909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包括微透膜、棱镜膜以及贴合层;微透膜由均匀分布在第一PET基材上的多个微透镜构成的微透结构所组成;微透膜的微透结构包含三种直径分别为d,e,f的第一微透镜、第二微透镜以及第三微透镜,所述三种直径满足如下关系:d≦20μm;d≧1.2e;e≧1.2f。本申请将微透膜和棱镜膜通过贴合层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张具有独立结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其厚度为传统膜片的1/3,满足产品超薄化市场需求,大大低于传统膜片厚度,且光学性能好、组装效率高、成本低。另外,本申请的复合膜采用了上微透膜、下棱镜膜的设计,棱镜膜增光、微透膜聚光,大大增强了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的光学辉度。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中的光学膜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技术领域之一,随着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液晶手机、平板电脑等快速发展,液晶显示器超薄化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背光模组是液晶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其占液晶屏成本的20%以上,传统背光模组主要由下扩散膜、下棱镜膜、上棱镜膜、上扩散膜四张膜片组装而成,需要逐片组装,存在生产耗时长、组装效率低、不良率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以减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包括微透膜、棱镜膜以及均匀涂抹在所述微透膜和棱镜膜之间将二者层叠粘接为一体的无溶剂UV胶粘剂制成的贴合层;所述微透膜由均匀分布在第一PET基材上的多个微透镜构成的微透结构所组成,所述微透镜的直径在12-20μm之间,高度在14-20μm之间;所述棱镜膜由多个平行排列在第二PET基材上的棱镜结构所组成;所述棱镜结构包括多个棱镜条纹,所述棱镜条纹的间距在45-60μm之间,高度在20-32μm之间;所述微透膜的微透结构包含三种直径分别为d,e,f的第一微透镜、第二微透镜以及第三微透镜,所述三种直径满足如下关系:d≦20μm;d≧1.2e;e≧1.2f。
优选地,所述棱镜膜的第二PET基材的热膨胀系数为Tp,所述棱镜膜的棱镜结构的热膨胀系数为Ta,所述贴合层的热膨胀系数为Tb时,其中,Tp<Ta;Tp<Tb;Tb≧Ta。
优选地,所述所述复合膜的厚度为290-320μm。
优选地,所述微透膜的第一PET基材通过所述贴合层与所述棱镜膜的棱镜结构粘接在一起,所述棱镜膜的第二PET基材一侧通过一层粘接层均匀粘接有多个透明珠子。
本申请将微透膜和棱镜膜通过贴合层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张具有独立结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其厚度为传统膜片的1/3,满足产品超薄化市场需求,大大低于传统膜片厚度,且光学性能好、组装效率提高100%,成本降低15%。另外,本申请的复合膜采用了上微透膜、下棱镜膜的设计,棱镜膜增光、微透膜聚光,大大增强了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的光学辉度,可以获得更好的增光、聚光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的是图1所示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由于传统背光模组由多张膜片组装而成,不同膜片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刮伤表面,相互组装的时候也会由于操作的原因形成划痕,因此逐片组装存在生产耗时长、组装效率低、不良率高等缺点。鉴于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将两张膜片通过无溶剂UV胶粘剂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张具有独立结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具体结构如图1-2所示,其分别显示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分解透视图。
参见图1-2,本申请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总体上由附图标记1表示,包括微透膜100、棱镜膜200以及均匀涂抹在微透膜100和棱镜膜200之间将二者层叠粘接为一体的无溶剂UV胶粘剂制成的贴合层300。具体地,如图所示,微透膜100由均匀分布在第一PET基材11上的多个微透镜构成的微透结构12所组成,如图所示,这些微透镜的直径在12-20μm之间,高度在14-20μm之间;棱镜膜200由多个平行排列在第二PET基材21上的棱镜结构22所组成,棱镜结构22包括多个棱镜条纹,如图所示,这些棱镜条纹的间距在45-60μm之间,高度在20-32μm之间;最终形成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的厚度为290-320μm,最优选所述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的厚度为310μm。
本申请通过将两张膜片通过无溶剂UV胶粘剂复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张具有独立结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其厚度为传统膜片的1/3,满足产品超薄化市场需求,大大低于传统膜片厚度(>2000μm),且光学性能好、组装效率提高100%,成本降低15%。另外,本申请的复合膜采用了上微透膜、下棱镜膜的设计,棱镜膜增光、微透膜聚光,大大增强了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的光学辉度,可以获得更好的增光、聚光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所示,微透膜100的第一PET基材11通过贴合层300与棱镜膜200的棱镜结构22粘接在一起,棱镜膜200的第二PET基材21的一侧通过一层粘接层400均匀粘接有多个透明珠子500。其中,位于下方的棱镜膜200一体粘接的透明珠子500,一方面可用于调节复合膜的雾度,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与下层的棱镜膜200接触的导光板(图中未示出)的光线吸收。
另外,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棱镜膜200可以是具有消除莫尔干涉条纹结构的增亮膜(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BEF),即,棱镜膜200上的棱镜结构22可以至少包含三种或三种以上间距和高度各不相同的棱镜条纹,从而打乱了棱镜条纹的规律性排列方式,可以消除因棱镜条纹规律性排列方式所产生的规律性亮度变化,因而可以降低或消除棱镜片和LCD面板之间产生的莫尔干涉条纹。同时各棱镜条纹的无规律排列组合显著提高了棱镜反射光线亮度的均匀化,提升了照明光线的利用率并可进一步提高LCD的辉度。
而微透膜100可以同样具有消除莫尔干涉条纹的结构,也就是说,微透膜100上的微透镜结构12也可以至少包含至少三种直径和高度各不相同的微透镜。
更进一步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无法精确化抑制莫尔干涉条纹的缺陷,本申请还提供了可供本领域技术人员直接采用的数学模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依照如下数学模型实现对莫尔干涉条纹的精确化消减。亦即,如图具体实施例所示,棱镜膜200上的棱镜条纹的间距在45-60μm之间,高度在20-32μm之间。在另一个数学模型中,棱镜膜200的棱镜结构22包含三种高度分别为a,b,c的第一棱镜条纹221、第二棱镜条纹222以及第三棱镜条纹223,所述三种高度满足如下关系:a≦32μm;a≧1.3b;b≧1.2c。在又一个数学模型中,微透膜100的微透结构12包含三种直径分别为d,e,f的第一微透镜121、第二微透镜122以及第三微透镜123,所述三种直径满足如下关系:d≦20μm;d≧1.2e;e≧1.2f。另外,棱镜膜200的第二PET基材21上的第一棱镜条纹221、第二棱镜条纹222以及第三棱镜条纹223的数量分别为Na,Nb,Nc,所述数量满足如下关系:Na≧Nb;Nb≧Nc。
进一步的,为了最小化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1的受热变形,提高了光学辉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设定棱镜膜200的第二PET基材21的热膨胀系数为Tp,棱镜膜200的棱镜结构22的热膨胀系数为Ta,贴合层300的热膨胀系数为Tb,其中Tp<Ta;Tp<Tb;Tb≧Ta。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参照上述参数组合,选择适当的材料制造本实施例优选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1,以实现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1受热的情况下变形最小,从而提高了LCD背光模组的光学辉度,也就是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产品缺陷和返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更进一步的,在还有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设定棱镜膜200的棱镜结构22的附着力为Ba,贴合层300的附着力为Bb时,其中Bb≧Ba。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贴合层300将本申请的棱镜膜200接合在一起的附着力优选要大于,或者至少是等于棱镜结构22附着在棱镜膜200上的附着力,这样在结构强度、受热变形方面将会具备更好的特性,进一步提高了LCD背光模组的光学辉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虽然本实用新型是按照多个实施例的方式进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中如此叙述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理解,并将各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组合成不同实施例的方式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修改与结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1)包括微透膜(100)、棱镜膜(200)以及均匀涂抹在所述微透膜(100)和棱镜膜(200)之间将二者层叠粘接为一体的无溶剂UV胶粘剂制成的贴合层(300);所述微透膜(100)由均匀分布在第一PET基材(11)上的多个微透镜构成的微透结构(12)所组成,所述微透镜的直径在12-20μm之间,高度在14-20μm之间;所述棱镜膜(200)由多个平行排列在第二PET基材(21)上的棱镜结构(22)所组成;所述棱镜结构包括多个棱镜条纹,所述棱镜条纹的间距在45-60μm之间,高度在20-32μm之间;所述微透膜(100)的微透结构(12)包含三种直径分别为d,e,f的第一微透镜(121)、第二微透镜(122)以及第三微透镜(123),所述三种直径满足如下关系:d≦20μm;d≧1.2e;e≧1.2f。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膜(200)的第二PET基材(21)的热膨胀系数为Tp,所述棱镜膜(200)的棱镜结构(22)的热膨胀系数为Ta,所述贴合层(300)的热膨胀系数为Tb时,其中,Tp<Ta;Tp<Tb;Tb≧T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的厚度为290-320μ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膜(100)的第一PET基材(11)通过所述贴合层(300)与所述棱镜膜(200)的棱镜结构(22)粘接在一起,所述棱镜膜(200)的第二PET基材(21)一侧通过一层粘接层(400)均匀粘接有多个透明珠子(500)。
CN201720838343.4U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 Active CN2069909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8343.4U CN206990984U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8343.4U CN206990984U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90984U true CN206990984U (zh) 2018-02-09

Family

ID=614049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38343.4U Active CN206990984U (zh) 2017-07-11 2017-07-11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9098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4185A (zh) * 2019-03-27 2019-05-28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寸微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323852A (zh) * 2018-12-14 2020-06-23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复合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
CN111443516A (zh) * 2019-09-25 2020-07-24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08822A (zh) * 2022-12-27 2023-03-17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pl复合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3852A (zh) * 2018-12-14 2020-06-23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复合光学膜片及背光模组
CN109814185A (zh) * 2019-03-27 2019-05-28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尺寸微透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43516A (zh) * 2019-09-25 2020-07-24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08822A (zh) * 2022-12-27 2023-03-17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pl复合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5808822B (zh) * 2022-12-27 2024-03-12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pl复合膜片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90843U (zh)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扩散增光复合光学膜
CN206990984U (zh)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微透增光复合光学膜
CN206990986U (zh)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复合膜
CN206990982U (zh) 一种用于背光模组的增光复合光学膜
WO2016187907A1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器
CN102519010A (zh) 复合光学膜及应用其的背光模块
CN102890306A (zh) 导光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成型模具
CN206990985U (zh)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扩散复合膜
US10466401B2 (en) Backlight module,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202870337U (zh) 多层导光体、背光源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206990983U (zh)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微透复合膜
CN105068177A (zh) 一种光学组件、显示装置
CN205643761U (zh) 一种复合导光板结构
CN105722677A (zh) 层压玻璃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50698A (zh) 层叠片、液晶显示模块、背光单元及层叠片的制造方法
CN102798909A (zh) 一种光学膜片及其制造方法
CN202419489U (zh) 一种扩散膜、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TW201118469A (en)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a light guide plate with prismatic structu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3814327A (zh) 液晶元件和液晶元件用单元
KR20130039463A (ko) 백라이트유니트용 복합시트 및 그 제조 방법
WO2013189150A1 (zh) 单基板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54621A (zh) 具有光学功能膜的显示模块及其制备工艺
CN206892378U (zh)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增光复合膜
CN212321883U (zh) 一种具有扩散和增亮作用的光学膜
CN206892377U (zh) 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的复合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