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81963U - 送丝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送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81963U
CN206981963U CN201720731999.6U CN201720731999U CN206981963U CN 206981963 U CN206981963 U CN 206981963U CN 201720731999 U CN201720731999 U CN 201720731999U CN 206981963 U CN206981963 U CN 2069819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hole
torque arm
wire feeder
wheel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319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成年
李再兴
惠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Welding Systems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Matsushita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Matsushita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Matsushita Industri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319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819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819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819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c We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送丝装置,本实用新型的送丝装置包括托架、主动轮、轮架、从动轮和拉臂组件。托架包括底板,底板具有相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相反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端部固定有端壁,端壁上安装有焊丝导嘴。主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底板,并靠近底板的第一侧。轮架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底板,并靠近底板的第二侧,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固定有压杆。从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轮架,能随轮架转动至预设位置,以由主动轮带动而转动。拉臂组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端壁,并靠近底板的第一侧,另一端设有钩部。在轮架位于预设位置时,拉臂组件横跨焊丝导嘴,钩部勾紧压杆,使主动轮和从动轮能夹持焊丝。

Description

送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丝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焊接是较为常用的连接工艺。在焊接工艺中,焊丝十分重要,通常作为填充金属或同时作为导电用的金属丝焊接材料。在焊接过程中,需要通过送丝装置使焊丝进给,持续进行送丝。现有的送丝装置一般包括支架和支架上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压紧机构等。焊丝可夹持于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通过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可使焊丝移动。通过压紧机构可将从动齿轮向主动齿轮压紧,使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配合更加稳固,有利于持续稳定的送丝。
但现有的送丝机构通常设于焊丝的同一侧,即位于从动齿轮远离主动齿轮的一侧,使得送丝机构大部分位于支架外侧,导致送丝装置整体占用空间较大,难以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内使用,限制了使用范围;同时,送丝机构容易与焊接设备的其它组件产生干涉,不利于操作。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实用新型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减小占用空间且便于操作的送丝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送丝装置,包括托架、主动轮、轮架、从动轮和拉臂组件。所述托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具有相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相反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端部固定有端壁,所述端壁上安装有焊丝导嘴。所述主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并靠近所述底板的第一侧。所述轮架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并靠近所述底板的第二侧,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固定有压杆。所述从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轮架,能随所述轮架转动至预设位置,以由所述主动轮带动而转动。所述拉臂组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端壁,并靠近所述底板的第一侧,另一端设有钩部。在所述轮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拉臂组件横跨所述焊丝导嘴,所述钩部勾紧所述压杆,使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能夹持焊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拉臂组件包括压头、拉臂和锁紧螺母;所述压头包括压头本体和设于所述压头本体一侧的压臂螺杆,所述钩部设于所述压头本体下面;所述拉臂具有第一通孔;所述锁紧螺母具有螺帽和杆体,所述杆体具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设有能与所述压臂螺杆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在所述轮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压臂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锁紧螺母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锁紧螺母的杆体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压头本体、所述压臂螺杆和所述钩部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压头本体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压臂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并连接于所述压头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压头本体的第二通孔为阶梯孔,所述压臂螺杆端部具有凸缘,所述凸缘能卡持于所述阶梯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拉臂在一端部具有向所述第一通孔内延伸的环形部,所述压臂螺杆与所述环形部间隙配合;所述拉臂组件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环形部,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锁紧螺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钩部靠近所述压杆的一侧具有弧形槽,所述压杆的截面呈圆形,在所述轮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压杆配合卡入所述弧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拉臂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焊丝导嘴的凹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在所述轮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在横向方向上,所述拉臂组件在所述底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至少有95%以上位于所述底板以内。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中的至少之一:
由于在轮架位于预设位置时,拉臂组件可横跨焊丝导嘴,当然,也横跨焊丝,而非位于焊丝的一侧,从而可避免因拉臂组件位于焊丝一侧所造成的整体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以及拉臂组件凸出于托架侧边缘的长度较长的问题,有利于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内使用该送丝装置;且拉臂组件不易与托架外的组件产生干涉,便于操作。
在轮架位于预设位置时,钩部可勾紧压杆,压紧轮架,使主动轮和从动轮能夹持焊丝,防止从动轮与主动轮松动分离,从而可通过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转动使焊丝移动,实现送丝。
由于轮架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底板,拉臂组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端壁,可避免因安装焊丝而拆卸拉臂组件或从动轮,使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送丝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拉臂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送丝装置的拉臂组件勾紧压杆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送丝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图3中送丝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8是图6中C部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F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图6中D部的放大图;
图11是图6中E部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送丝装置的拉臂组件与压杆分离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送丝装置的仰视图;
图14是图12中送丝装置的侧视图;
图15是图14的G-G剖视图。
图中:1、托架;11、底板;111、凸台;12、端壁;2、焊丝导嘴;3、主动轮;31、主动齿轮;32、主动导轮;321、第一丝槽;4、轮架;41、压杆;5、从动轮;51、从动齿轮;52、从动导轮;521、第二丝槽;6、拉臂组件;61、拉臂;611、第一通孔;612、环形部;613、凹槽;62、压头; 621、压头本体;6211、第二通孔;622、压臂螺杆;623、销钉;63、钩部; 631、弧形槽;64、锁紧螺母;641、杆体;6411、刻度线;642、螺帽;65、弹性件;7、焊丝;8、驱动组件;81、电机;82、减速器;9、辅助导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其他相对性的用语,例如“顶”、“底”等也作具有类似含义。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实用新型示例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送丝装置,用于焊接设备,如图1~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送丝装置可以包括托架1、焊丝导嘴2、主动轮3、轮架4、从动轮5和拉臂组件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托架1可以包括底板11和端壁12,其中:
底板11可以是平板结构,其形状可以是矩形,但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底板11可具有第一端部、第二端部以及连接该第一端部、第二端部的第一侧、第二侧。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为底板11的相反的两端;第一侧和第二侧为相反的两侧。
端壁12可通过焊接、卡接或利用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于底板11的第一端部;端壁12和底板11也可为一体式结构。端壁12可以垂直于底板 11,其上可开设有安装孔,焊丝7可从该安装孔穿过。
托架1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结构,其还可以是可起到相同作用的其它结构,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在本实施方式中,焊丝导嘴2可为两端贯通的管状结构,该焊丝导嘴 2可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于端壁12的安装孔;且焊丝导嘴2可垂直于端壁12设置。焊丝7可穿过焊丝导嘴2并沿垂直于端壁12的方向延伸。此外,底板11的第一侧还可设有与焊丝导嘴2相对的凸台111,凸台111上可开设过丝孔,并可在凸台111上设置与过丝孔连通的辅助导嘴9,以便对焊丝7进行支撑,焊丝7可依次穿过焊丝导嘴2和辅助导嘴9。
在本实施方式中,主动轮3可转动连接于底板11并靠近第一侧设置,且主动轮3的轴线可垂直于底板11,使得主动轮3可绕垂直于底板11的轴线转动。
举例而言,如图5~图7所示,主动轮3可以包括同轴设置的主动齿轮 31和主动导轮32。主动齿轮31和主动导轮32均可平行于底板11设置,使轴线垂直于底板11,主动齿轮31位于主动导轮32和底板11之间;同时,主动齿轮31和主动导轮32可通过焊接或利用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者主动齿轮31和主动导轮32还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主动导轮32 的外周面设有环形的第一丝槽321,焊丝7可配合置入该第一丝槽321。
在本实施方式中,轮架4可平行底板11并靠近底板11的第二侧设置。轮架4的一端可与底板11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可为自由端。轮架 4的自由端可固定有压杆41,该压杆41可通过焊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与轮架4固定连接,或者压杆41和轮架4还可以是一体式结构。该轮架 4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矩形等,且轮架4的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动轮5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轮架4内且从动轮5的轴线可垂直于底板11;从动轮5能随轮架4转动至预设位置,此时,主动轮3可带动从动轮5转动。
举例而言,如图5~图7所示,从动轮5可以包括同轴设置的从动齿轮 51和从动导轮52。从动齿轮51和从动导轮52均可平行于底板11设置并与轮架4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使轴线垂直于底板11,从动齿轮51位于从动导轮52和底板11之间;同时,从动齿轮51和从动导轮52可通过焊接或利用螺栓连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者从动齿轮51和从动导轮52还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从动导轮52的外周面设有环形的第二丝槽521。当从动轮 5转动至上述预设位置时,从动齿轮51与主动齿轮31啮合,从动导轮52 的第二丝槽521与主动导轮32的第一丝槽321相对,焊丝7一侧可卡入第一丝槽321,另一侧可卡入第二丝槽521,使得焊丝7被从动导轮52与主动导轮32夹持。此时,可驱动主动齿轮31转动,以使从动齿轮51转动,从而可使主动导轮32和从动导轮52转动,使得被夹持的焊丝7可随着主动导轮32和从动导轮52的转动而移动,实现送丝。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2、图8、图9和图15所示,拉臂组件6 可以包括拉臂61、压头62、钩部63、锁紧螺母64和弹性件65,其中:
拉臂61可为一长方体结构,且设有第一通孔611。拉臂61的一端可靠近底板11的第一侧设置并可通过一转轴转动连接于端壁12,可绕垂直于端壁12的轴线转动。拉臂61设有对应于焊丝导嘴2的凹槽613,凹槽 613可大于焊丝导嘴2,在转动拉臂61时,可通过该凹槽613避让焊丝导嘴2,防止焊丝导嘴2对拉臂61的转动造成干涉。拉臂61在一端部具有环形部612,该环形部612可位于第一通孔611的边缘并向第一通孔611 内延伸。
压头62可以包括压头本体621和压臂螺杆622。压头本体621可为一长方体结构,并与拉臂61具有环形部612的一端相对。压臂螺杆622具有外螺纹,并可设于靠近拉臂61的一侧。具体言之,压头本体621上可设有第二通孔6211,且第二通孔6211与上述第一通孔611相对,压臂螺杆622 的一端可穿设于第二通孔6211内,并与压头本体621通过销钉623固定连接,压臂螺杆622的另一端可穿过环形部612伸入第一通孔611,且压臂螺杆622与环形部612间隙配合,以保证压臂螺杆622可相对拉臂61移动,防止卡死。
当然,也可以不使用上述的销钉623,压头本体621的第二通孔6211 可为阶梯孔,压臂螺杆622位于第二通孔6211内的一端可具有凸缘,该凸缘可卡持于阶梯孔内,从而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将压臂螺杆622与压头本体 621固定连接。此外,压头本体621和压臂螺杆622还可以采用其它连接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压臂螺杆622和压头本体621还可为一体式结构。
钩部63可设于压头本体621下面,即压头本体621靠近底板11。在轮架4位于上述预设位置时,压杆41可位于钩部63和拉臂61之间,并被钩部63勾紧。钩部63靠近压杆41的一侧可设有弧形槽631,压杆41的截面可为圆形,并可配合卡入弧形槽631,使压杆41不易松动。当然,若压杆41的截面为其它形状,弧形槽631的形状也可随之改变,以便与压杆 41匹配。当然,钩部63也可与压头本体621为一体式结构。
锁紧螺母64可具有杆体641和螺帽642,杆体641可伸入第一通孔611 远离压头62的一端,螺帽642可位于第一通孔611以外。杆体641可具有中空部,该中空部可设有内螺纹。在第一通孔611内,杆体641可套设于压臂螺杆622外,并与压臂螺杆622螺纹连接。根据丝杆螺母的原理,可通过旋转螺帽642使压臂螺杆622沿第一通孔611直线移动,从而带动压头本体621向拉臂61移动,以使钩部63压紧压杆41。杆体641上可设有刻度线6411。刻度线6411可以是形成于杆体641上的多个环状槽或多个环状棱等。通过观察刻度线6411上与第一通孔611的边缘对齐的位置,可判断杆体641伸入第一通孔611的长度,从而便于确定锁紧螺母64的适宜位置,方便操作。
弹性件65可以是弹簧、橡胶套等。弹性件65可设于第一通孔611内,其一端可抵靠于环形部612,另一端可抵靠于锁紧螺母64。在转动锁紧螺母64时,可持续向锁紧螺母64提供阻碍锁紧螺母64向第一通孔611内移动的力,从而可通过锁紧螺母64和压臂螺杆622的螺纹连接对压臂螺杆 622形成牵拉。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式中,可以不使用弹性件65,可转动锁紧螺母64直至其与拉臂61接触,此后,继续转动锁紧螺母64,同样可实现对压臂螺杆622的牵拉,使其移动。同时,弹性件65 还可防止锁紧螺母64松动,进而使压头62不易松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轮架4位于上述预设位置时,在横向方向上,即垂直于焊丝7的方向上,拉臂组件6在底板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至少有 95%以上位于底板11以内,例如,95%、97%、99%或100%等。从而使拉臂组件6在横向方向上大部分或全部位于托架1以内,进一步缩小送丝装置所占用的空间,避免拉臂组件6与其它组件产生干涉。
在本实施方式中,送丝装置还可以包括驱动组件8,驱动组件8可以包括电机81和减速器82,电机81的输出轴可与减速器82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82的输出端可与主动轮3连接,从而可通过电机81驱动主动轮3 转动。当然,驱动主动轮3转动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示例实施方式的送丝装置的使用方法:在送丝前,可转动拉臂组件6,使其抬起;转动轮架4,使从动轮5与主动轮3分离。可将焊丝7依次穿过焊丝导嘴2和辅助导嘴9,并将焊丝7配合置入主动导轮32 的第一丝槽321。随后,如图12~图15所示,可转动轮架4转动至预设位置,使从动齿轮51与主动齿轮31啮合,并使从动导轮52的第二丝槽521 与第一丝槽321配合夹持焊丝7。然后,如图3~图9所示,可转动拉臂组件6至横跨于焊丝导嘴2的位置,并转动螺帽642,通过杆体641和压臂螺杆622的螺纹连接使压头本体621带动钩部63向靠近压杆41的方向移动,直至勾紧压杆41,从而防止轮架4松动。此时,可由电机81通过减速器82驱动主动轮3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5转动,通过主动导轮32和从动导轮52使焊丝7移动,从而实现送丝。
本实用新型示例实施方式的送丝装置,由于在轮架4位于预设位置时,拉臂组件6横跨焊丝导嘴2,自然也横跨焊丝7,而非位于焊丝7的一侧,从而可避免因拉臂组件6位于焊丝7一侧所造成的整体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有利于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内使用该送丝装置;且拉臂组件6不易与焊接设备的组件产生干涉,便于操作。同时,钩部63可勾紧压杆41,压紧轮架4,使主动轮3和从动轮5能夹持焊丝7,防止从动轮5与主动轮3 松动分离,从而可通过主动轮3带动从动轮5转动使焊丝7移动,实现送丝。此外,由于轮架4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底板11,拉臂组件6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端壁12,可避免因安装焊丝7而拆卸拉臂组件6或从动轮5,使操作更加方便。
应可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实用新型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实用新型。

Claims (10)

1.一种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托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具有相反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以及相反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端部固定有端壁,所述端壁上安装有焊丝导嘴;
主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并靠近所述底板的第一侧;
轮架,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板,并靠近所述底板的第二侧,另一端为自由端,并固定有压杆;
从动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轮架,能随所述轮架转动至预设位置,以由所述主动轮带动而转动;
拉臂组件,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端壁,并靠近所述底板的第一侧,另一端设有钩部;
在所述轮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拉臂组件横跨所述焊丝导嘴,所述钩部勾紧所述压杆,使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能夹持焊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臂组件包括:
压头,包括压头本体和设于所述压头本体一侧的压臂螺杆,所述钩部设于所述压头本体下面;
拉臂,具有第一通孔;
锁紧螺母,具有螺帽和杆体,所述杆体具有中空部,所述中空部设有能与所述压臂螺杆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在所述轮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压臂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锁紧螺母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螺母的杆体伸入所述第一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本体、所述压臂螺杆和所述钩部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本体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压臂螺杆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并连接于所述压头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本体的第二通孔为阶梯孔,所述压臂螺杆端部具有凸缘,所述凸缘能卡持于所述阶梯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臂在一端部具有向所述第一通孔内延伸的环形部,所述压臂螺杆与所述环形部间隙配合;
所述拉臂组件还包括:
弹性件,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环形部,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锁紧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部靠近所述压杆的一侧具有弧形槽,所述压杆的截面呈圆形,在所述轮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所述压杆配合卡入所述弧形槽。
9.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臂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焊丝导嘴的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送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轮架位于所述预设位置时,在横向方向上,所述拉臂组件在所述底板所在平面上的投影至少有95%以上位于所述底板以内。
CN201720731999.6U 2017-06-22 2017-06-22 送丝装置 Active CN2069819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1999.6U CN206981963U (zh) 2017-06-22 2017-06-22 送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31999.6U CN206981963U (zh) 2017-06-22 2017-06-22 送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81963U true CN206981963U (zh) 2018-02-09

Family

ID=61395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31999.6U Active CN206981963U (zh) 2017-06-22 2017-06-22 送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8196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2617A (zh) * 2018-07-11 2018-11-09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微细丝送丝机
CN109093230A (zh) * 2018-09-18 2018-12-28 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棒状焊丝的自动送丝机构及自动焊接机
CN113458543A (zh) * 2021-06-17 2021-10-01 广东镱宝电机有限公司 中继送丝机及焊接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72617A (zh) * 2018-07-11 2018-11-09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精密微细丝送丝机
CN109093230A (zh) * 2018-09-18 2018-12-28 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棒状焊丝的自动送丝机构及自动焊接机
CN109093230B (zh) * 2018-09-18 2024-01-30 昆山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棒状焊丝的自动送丝机构及自动焊接机
CN113458543A (zh) * 2021-06-17 2021-10-01 广东镱宝电机有限公司 中继送丝机及焊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81963U (zh) 送丝装置
CN203292611U (zh) 一种倒棱辊
CN105179434B (zh) 一种弹性抗震防松螺母
CN207312600U (zh) 一种抓取棒料机械手
CN206599653U (zh) 一种立扣订扣机的松立扣机构
CN206886578U (zh) 内涨离合器组合绞车
CN207102460U (zh) 一种用于化工的搅拌分散机
CN206738368U (zh) 防盗螺栓
CN2823282Y (zh) 长丝浆丝机电动伸缩筘装置
CN208135639U (zh) 绕线并线机构
CN103802049B (zh) 一种万力夹
CN207063545U (zh) 混凝土振动器用连接器结构
CN207829830U (zh) 一种剪切阀式泥浆脉冲发生器用拉拔器
CN2587547Y (zh) 扁丝螺旋环绕制设备
CN2820785Y (zh) 绕线器
CN206414666U (zh) 一种网杆可折叠的蹦床
CN214641640U (zh) 一种新型上螺套工装
CN203125095U (zh) 一种体外振动排痰机软轴机外快速装、拆机构
CN209125864U (zh) 一种多阶级的伸缩型复合式机械臂
CN207288401U (zh) 张力杆组件
CN108214367A (zh) 一种惯性力快接扳手
CN210218365U (zh) 快装螺母
CN206098149U (zh) 一种磁环绕线工装
CN210706427U (zh) 预紧力自适应弹性旋压复合模头
CN111112674B (zh) 一种防变形金属管钻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