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9934U - 运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运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9934U
CN206979934U CN201621044041.1U CN201621044041U CN206979934U CN 206979934 U CN206979934 U CN 206979934U CN 201621044041 U CN201621044041 U CN 201621044041U CN 206979934 U CN206979934 U CN 2069799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edal
connecting rod
telecontrol equipmen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0440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铉富
刘翰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yaco Internation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Dyaco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yaco International Inc filed Critical Dyaco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to CN2016210440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99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99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993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运动装置,其包含一个骨架、两个摇摆管、两个脚踏管、两个踏板、一个阻力装置、两个曲柄、两个连动管、两个滑动管、两个扶手杆组。借由实施例中各组件的连接关系,使得踏板的运动轨迹为椭圆。在一些实施例,运动装置更包含轨迹调整装置以调整椭圆运动轨迹的斜度。

Description

运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运动装置,特别是一种踏步机。
背景技术
踏步机是一种运动器材,可提升心跳速率、燃烧卡路里,以及提升心肌耐久力。
传统踏步机设计中,使用者站在具有预定阻力的两个踏板上,双脚施力使两踏板交替提升,脚步的动作如同连续沿着楼梯往上,借此锻炼腿部与臀部的肌肉。相较于跑步机,踏步机对于腿部的冲击力较小,但使用上必须注意,以避免膝盖受伤。
图1A与图1B显示两种传统踏步机的结构与其踏板的运动轨迹。图1A是一种定轴单连杆的结构,而图1B是一种定轴双连杆的结构。踏板20固定于连杆22,而连杆22的一端连接轴21,使得踏板的运动轨迹P呈外弧型,其中心指向背离使用者,此种运动轨迹不符人体工学,无法仿真实际的踏步、跨步,或登山运动。
美国专利US20120077645揭露一种踏步机,其中曲柄(crank arm)施力给摆管(linking units),使得与摆管连接的连杆(pedal link)做前后位移。连杆具有滚轮(rollable anti-friction member)与踏板(pedal)枢接。当连杆往前位移,借由滚轮带动踏板,沿着爬升杆(ramp rod)往斜前上方移动。在上述结构中,踏板上升的推力不足,难以模拟实际的踏步、跨步,或登山运动。
关于现有习知技术的踏步机,还可参考中国台湾专利I458519,题为“可调式踏步机”,以及中国台湾专利I442955,题为“踏步机”等专利申请案。
现有习知技术的踏步机,无法克服“死点(dead point)”的问题。“死点”是指连杆机构中,当曲柄与连杆成直线时,无法推动曲柄旋转。
此外,现有习知技术的踏步机,无法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调整步幅的大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运动装置,其运动轨迹没有反折点,使用者在操作时,会感到十分顺畅无阻滞感,避免产生“死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一种运动装置,其包含:一个骨架,包含基座与主架,该基座位于支撑面或地面上方,该主架位于该基座上方;两个摇摆管,分别位于该主架的左右两侧,每个该摇摆管的第一端枢接该主架;两个脚踏管,连接该两个摇摆管,每个该脚踏管的第一端枢接对应摇摆管的第二端;两个踏板,连接该两个脚踏管,每个该踏板连接对应脚踏管的第二端;一个阻力装置,设置于该主架,包含转轮提供操作阻力并具有轴心;两个曲柄,分别位于该阻力装置的两侧,每个该曲柄的第一端连接该轴心;两个连动管,连接该两个曲柄与该两个脚踏管,每个该连动管具有第一端连接对应该曲柄的第二端,每个该脚踏管以轴连接对应连动管;两个滑动管,可动地连接该两个连动管,每个该滑动管具有至少一端连接该基座,每个该连动管的第二端以滚轮连接对应该滑动管;两个扶手杆组,分别位于该主架的两侧并连接两个连动管,每个该扶手杆组的一端具有扶手供使用者握持,每个该扶手杆组的另一端枢接对应连动管的第一端或枢接对应连动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一部位;借此,每个该踏板的运动轨迹为椭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运动装置,特别是一种踏步机。
在一实施例,该椭圆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40度。
在一实施例,每个该脚踏管更包含连接件以连接对应该连动管,而该脚踏管的该轴位于该连接件的上端,该脚踏管与该脚踏管的该轴具有一距离。
在一实施例,每个该扶手杆组具有扶手杆、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该扶手杆的第一端具有该扶手供使用者握持,该扶手杆的第二端连接该第一连接杆,该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以轴枢接该主架,该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枢接该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该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枢接对应连动管的第一端或枢接对应连动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一部位。
在一实施例,该运动装置更包含轨迹调整装置,该轨迹调整装置可动地连接该两个滑动管的第一端,而该两个滑动管的第二端枢接该基座。
在一实施例,该轨迹调整装置包含马达、螺杆,以及套筒,该套筒具有内螺纹啮合该螺杆,该马达用于驱动该螺杆旋转,使得该套筒沿着该螺杆朝接近或远离马达的方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该马达的一端与该骨架的该基座枢接,该套筒的一端连接横杆,该二连动管的第一端连接该横杆。
在一实施例,该轨迹调整装置是手动调整装置。
在一实施例,该轨迹调整装置包含内管、外管、扳手,以及调整座,该内管位于该外管内,该外管的一端枢接该基座,该内管一端可动地连接该两个滑动管的第一端,该扳手连接该调整座并可手动置换于该外管的多个定位槽的其中之一,该调整座连接内管并可带动该内管于该外管内移动。
在一实施例,每个该滑动管的形状为弧线,其圆心的方向,指向使用者的一部位。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各运动装置,由于其运动轨迹没有反折点,使用者在操作时,会感到十分顺畅无阻滞感。现有习知技术装置的踏板的运动轨迹,不符人体工学;然而,本实用新型运动装置的踏板的运动轨迹,符合人体工学。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动装置,当曲柄与连动管重叠,左右踏板可继续被施力动作,避免现有习知的运动装置所产生“死点”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显示现有习知的踏步机的结构与其踏板的运动轨迹。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运动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运动装置局部立体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运动装置侧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运动装置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运动装置侧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运动装置侧视图。
图8为局部立体图,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运动装置侧视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运动装置侧视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运动装置侧视图。
图1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运动装置侧视图。
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运动装置侧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运动装置侧视图。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运动装置侧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运动装置侧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运动装置局部放大图。
图1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运动装置局部放大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第一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2: 第二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3: 第三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4: 第四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5: 第五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6: 第六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7: 第七实施例的运动装置 10: 骨架
11: 摇摆管 12: 脚踏管
13: 阻力装置 14: 曲柄
15: 连动管 16: 滑动管
17: 扶手杆组 18: 踏板
19: 轨迹调整装置 20: 踏板
21: 轴 22: 连杆
101: 基座 102: 主架
103: 立管 121: 轴
122: 连接件 130: 轴心
132: 转轮 134: 飞轮
151: 滚轮 161: 横杆
171: 扶手杆 172: 第一连接杆
173: 第二连接杆 174: 第三连接杆
175: 第四连接杆 176: 第五连接杆
191: 马达 192: 螺杆
193: 套筒 194: 内管
195: 外管 196: 扳手
197: 调整座 198: 定位槽
1011: 轴 1021: 轴
1101: 轴 1710: 扶手
1721: 轴 P: 运动轨迹
P1: 运动轨迹 P2: 运动轨迹
θ: 夹角 θ1: 夹角
θ2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为例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显示的范例可依照比例,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不需要按照比例。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符号可代表相同、相似,或模拟的组件及/或元素,但在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表示不同的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描述方向的名词,例如上、下、左、右、往上、往下、超过、上方、下方、后面、前面等可根据字面意义解释,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根据字面意义解释。此外,为了清楚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组件,图标中可能省略部分组件。在说明书的描述中,为了使读者对本实用新型有较完整的了解,提供了许多特定细节;然而,本实用新型可能在省略部分或全部这些特定细节的前提下,仍可实施。
图2为侧视图,图3为局部立体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运动装置1,其主要组件包含一个骨架10、两个摇摆管11、两个脚踏管12、一个阻力装置13、两个曲柄14、两个连动管15、两个滑动管16,两个扶手杆组 17,以及两个踏板18。
参考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骨架10包含但不限于,基座101与主架102。基座101位于支撑面或地面上,主架102位于基座101上方。两个摇摆管11与两个脚踏管12分别位在骨架10的左右两侧。每个摇摆管11与脚踏管1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每个摇摆管11的第一端枢接主架102于轴1101,每个摇摆管11的第二端枢接对应脚踏管12的第一端,而该对应脚踏管12的第二端连接对应的踏板18。作为例示而非限制,主架102上方还可具有立管103,而立管103的一端连接主架102,另一端具有操作接口(图中未标示)供用户操作或控制。
参考图2和图3,上述两个曲柄14分别位于阻力装置13的两侧。阻力装置具有转轮132,该转轮具有轴心130,每个曲柄14和每个连动管15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每个曲柄14的第一端连接轴心130,每个曲柄14的第二端连接对应连动管15的第一端,每个连动管15的第二端具有滚轮151。此外,每个脚踏管12以轴121连接对应连动管15。例如,每个脚踏管12包含连接件122 以连接对应连动管15,而脚踏管12的轴121位于连接件122的上端,使得脚踏管12与轴121具有一距离,例如,8至20公分。
参考图2和图3,上述两个滑动管16分别可动地连接两个连动管15。在本实施例,每个滑动管16的第一端连接主架102,每个滑动管16的第二端连接基座101,每个连动管15的第二端的滚轮151可在对应滑动管16上滑动。在本实施例,滑动管16的形状为弧线,其圆心的方向,指向使用者的一部位,例如脚或小腿。
参考图2和图3,两个扶手杆组17分别位于主架102的两侧并连接两个连动管15,每个扶手杆组17可包含但不限于:扶手杆171、第一连接杆172、第二连接杆173、第三连接杆174、第四连杆175,以及转接件176。扶手杆 171的第一端具有扶手1710供使用者握持,扶手杆17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连接杆172。第一连接杆172的第一端以轴1721枢接主架102,第一连接杆172 的第二端枢接第二连接杆173的第一端,第二连接杆173的第二端枢接转接件176的第一端,第三连接杆174的第一端枢接主架102于轴1021,第三连接杆174的第二端连接转接件176的一侧,第四连接杆175的第一端枢接转接件 176的第二端,第四连接杆175的第二端枢接对应连动管15的第一端。
参考图2和图3,当使用者的双脚站在左右踏板18上,阻力装置13提供阻力给予使用者。此阻力的值可通过操作接口(图中未标示)控制。在本较佳实施例,前述的转轮132为皮带轮,而阻力装置13还包含飞轮134。转轮 132的轴心130可具有双向轴承(图中未显示)连接上述两曲柄130的第一端。用户的踩踏操作,经由曲柄14驱动转轮132,而转轮132可驱动飞轮134旋转。
参考图2和图3,与现有习知的踏步机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运动装置1借由上述设计,使每个踏板18的运动轨迹P为椭圆或近似椭圆,且椭圆的中心线(长轴)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大于40度,例如,夹角θ可介于 40度至65度之间。在另一实施例,椭圆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大于 50度,或者,夹角θ可介于45度至70度之间。
图4为侧视图,显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运动装置2。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处在于,每个扶手杆组17仅包含扶手杆171、第一连接杆172,以及第二连接杆173,并不具有第三连接杆174、第四连接杆175 以及转接件176,其中,第二连接杆173的第一端枢接第一连接杆172的第二端,而第二连接杆173的第二端枢接对应连动管15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一部位,例如,枢接对应连动管15的前1/3处。此外,本实施例的连接件122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件122在外观上略有差异,但原理作用相同。
图5为立体图,图6和图7为侧视图,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也是较佳实施例的运动装置3。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处在于,运动装置 3还包含轨迹调整装置19。
参考图5、图6、图7,轨迹调整装置19的一端枢接于基座101,另一端可动地连接滑动管16。轨迹调整装置19可包含但不限于:马达191、螺杆192、套筒193。其中马达191可驱动螺杆192旋转,套筒193具有内螺纹啮合螺杆 192,当马达191驱动螺杆192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套筒193沿着螺杆192朝接近马达191或远离马达191的方向位移。此外,套筒193的一端可枢接横杆 161,而两个滑动管16的第一端连接横杆161,两个滑动管16的第二端枢接基座101于轴1011。
如图5和图6所示,当马达191驱动螺杆192,使得套筒193沿着螺杆192 朝接近马达191的方向移动,套筒193通过横杆161拖曳滑动管16,使得滑动管16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小。此时,踏板的运动轨迹P1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最小值θ1,此状态下使用者的步幅(椭圆中心线长度)为最小。在本实施例,θ1约为43度,步幅约为29公分。
如图5和图7所示,当马达191驱动螺杆192,使得套筒193沿着螺杆192 朝远离马达191的方向移动,套筒193通过横杆161推动滑动管16,使得滑动管16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大。此时,踏板的运动轨迹P2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最大值θ2,此状态下使用者的步幅(椭圆中心线长度)为最大。在本实施例,θ2约为59度,步幅约为36公分。用户可通过操作接口控制轨迹调整装置19,以调整至适当的运动轨迹的斜度以及步幅。本实施例的运动装置3可使操作的运动轨迹为最佳。本实施例的其他细节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图8为局部立体图,图9和图10为侧视图,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运动装置4。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主要不同处在于,每个扶手杆组17仅包含扶手杆171、第一连接杆172,以及第二连接杆173,并不具有第三连接杆174、第四连接杆175以及转接件176,其中,第二连接杆173的第一端枢接第一连接杆172的第二端,而第二连接杆173的第二端枢接对应连动管15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一部位,例如,枢接对应连动管15的前1/3 处。
如图8和图9所示,当马达191驱动螺杆192,使得套筒193沿着螺杆192 朝接近马达191的方向移动,套筒193通过横杆161拖曳滑动管16,使得滑动管16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小。此时,踏板的运动轨迹P1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最小值θ1,此状态下使用者的步幅(椭圆中心线长度)为最小。在本实施例,θ1约为43度,步幅约为29公分。
如图8和图10所示,当马达191驱动螺杆192,使得套筒193沿着螺杆192 朝远离马达191的方向移动,套筒193通过横杆161推动滑动管16,使得滑动管16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大。此时,踏板的运动轨迹P2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最大值θ2,此状态下使用者的步幅(椭圆中心线长度)为最大。在本实施例,θ2约为59度,步幅约为36公分。用户可通过操作接口控制轨迹调整装置19,以调整至适当的运动轨迹的斜度以及步幅。本实施例的其他细节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图11和图12为侧视图,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运动装置5。运动装置5和运动装置4的大部分特征相同。不同处在于扶手杆组17与连动管15的连接。在本实施例,第二连接杆173的第二端枢接对应连动管15的第一端。此外,在本实施例,第一连接杆172的第一端枢接立管103于轴1721。本实施例的其他特征与第四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图11显示马达191驱动螺杆192,使得套筒193沿着螺杆192朝接近马达191的方向移动。图12显示马达191驱动螺杆192,使得套筒193沿着螺杆192朝远离马达191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的特征也可应用在本实用新型其他任一实施例上。
图13和图14为侧视图,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运动装置6。运动装置6和运动装置4的大部分特征相同,不同处在于脚踏管12与连动管 15的连接。在本实施例,脚踏管12与对应连动管15连接处具有轴121,使得脚踏管12与对应连动管15可以绕着轴121转动,相较于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中不具有连接件122,而轴121的位置是在脚踏管12上。实验发现,通过连接件122枢接,则踏板18的椭圆运动轨迹的两端较宽,操作的感觉更滑顺。本实施例的其他特征与第四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图13显示马达191驱动螺杆192,使得套筒193沿着螺杆192朝接近马达191的方向移动。图14显示马达191驱动螺杆192,使得套筒193沿着螺杆192朝远离马达191的方向移动。本实施例的特征也可应用在本实用新型其他任一实施例上。
图15和图16为侧视图,图17和图18为局部放大图,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运动装置7。运动装置7和运动装置4的大部分特征相同,不同处在于轨迹调整装置19。在本实施例,轨迹调整装置19包含内管194、外管195、扳手196,以及调整座197。内管194位于外管195内,外管195的一端枢接基座101,内管194的一端通过横杆161(图8)可动地连接两个滑动管 16的第一端,扳手196连接调整座197,而调整座197可被手动置换于外管195的多个定位槽198的其中之一,调整座197连接内管194并可带动内管194于外管195内移动。图17和图18显示扳手196可被扳动而使调整座197可移动。图15显示调整座197位于接近基座101的位置,图16显示调整座197位于远离基座101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各运动装置1/2/3/4/5/6/7,由于其运动轨迹P/P1/P2没有反折点,使用者在操作时,会感到十分顺畅无阻滞感。现有习知技术装置的踏板的运动轨迹,不符人体工学;然而,本实用新型运动装置1/2/3/4/5/6/7的踏板18的运动轨迹P/P1/P2,符合人体工学。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运动装置1/2/3/4/5/6/7,当曲柄14与连动管15重叠,左右踏板18可继续被施力动作,避免现有习知的运动装置所产生“死点”的缺陷。
本说明书所揭露的每个/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熟悉技术人士可据此做各种修饰、变化、结合、交换、省略、替代、相等变化,只要不会互斥,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可对应或与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特征相关的结构或方法,及/或实用新型人或受让人任何申请中、放弃,或已核准的申请案,皆并入本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一部分。所并入的部分,包含其对应、相关及其修饰的部分或全部,(1)可操作的及/或可建构的(2)根据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士修饰成可操作的及/或可建构的(3)实施/制造/使用或结合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相关申请案,以及根据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士的常识和判断的任何部分。
除非特别说明,一些条件句或字词,例如“可以(can)”、“可能(cou l d)”、“也许(might)”,或“可(may)”,通常是试图表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但是也可以解释成可能不需要的特征、组件,或步骤。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些特征、组件,或步骤可能是不需要的。
本文前述的文件,其内容皆并入本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仅作为例示,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特征或其他特征包含方法步骤与技术,可与相关申请案所述的特征或结构做任何结合或变更,部分的或全部的,其可视为本实用新型不等的、分开的、不可替代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特征与方法其对应或相关者,包含可从文中导出不互斥,以及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士所做修饰,其部分或全部,可以是(1)可操作的及/或可建构的(2) 根据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士的知识修饰成可操作的及/或可建构的(3)实施/ 制造/使用或结合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任何部分,包含(I)本实用新型或相关结构与方法的任何一个或更多部分,及/或(II)本实用新型所述任何一或多个实用新型概念及其部分的内容的任何变更及/或组合,包含所述任何一或多个特征或实施例的内容的任何变更及/或组合。

Claims (10)

1.一种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个骨架,包含基座与主架,该基座位于支撑面或地面上方,该主架位于该基座上方;
两个摇摆管,分别位于该主架的左右两侧,每个该摇摆管的第一端枢接该主架;
两个脚踏管,连接该两个摇摆管,每个该脚踏管的第一端枢接对应摇摆管的第二端;
两个踏板,连接该两个脚踏管,每个该踏板连接对应脚踏管的第二端;
一个阻力装置,设置于该主架,包含转轮提供操作阻力并具有轴心;
两个曲柄,分别位于该阻力装置的两侧,每个该曲柄的第一端连接该轴心;
两个连动管,连接该两个曲柄与该两个脚踏管,每个该连动管具有第一端连接对应该曲柄的第二端,每个该脚踏管以轴连接对应连动管;
两个滑动管,可动地连接该两个连动管,每个该滑动管具有至少一端连接该基座,每个该连动管的第二端以滚轮连接对应该滑动管;
两个扶手杆组,分别位于该主架的两侧并连接两个连动管,每个该扶手杆组的一端具有扶手供使用者握持,每个该扶手杆组的另一端枢接对应连动管的第一端或枢接对应连动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一部位;
借此,每个该踏板的运动轨迹为椭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椭圆的中心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大于4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该脚踏管更包含连接件以连接对应该连动管,而该脚踏管的该轴位于该连接件的上端,该脚踏管与该脚踏管的该轴具有一距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该扶手杆组具有扶手杆、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该扶手杆的第一端具有该扶手供使用者握持,该扶手杆的第二端连接该第一连接杆,该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以轴枢接该主架,该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枢接该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该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枢接对应连动管的第一端或枢接对应连动管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一部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该扶手杆组具有扶手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杆,以及转接件,该扶手杆的第一端具有该扶手供使用者握持,该扶手杆的第二端连接该第一连接杆,该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以轴枢接该主架,该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枢接该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该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枢接该转接件的第一端,该第三连接杆的第一端枢接该主架,该第三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该转接件的一侧,该第四连接杆的第一端枢接该转接件的第二端,该第四连接杆的第二端枢接对应连动管的第一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轨迹调整装置,该轨迹调整装置可动地连接该二滑动管的第一端,而该二滑动管的第二端枢接该基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轨迹调整装置包含马达、螺杆,以及套筒,该套筒具有内螺纹啮合该螺杆,该马达用于驱动该螺杆旋转,使得该套筒沿着该螺杆朝接近或远离马达的方向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马达的一端与该骨架的该基座枢接,该套筒的一端连接横杆,该二连动管的第一端连接该横杆。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轨迹调整装置是手动调整装置,该轨迹调整装置包含内管、外管、扳手,以及调整座,该内管位于该外管内,该外管的一端枢接该基座,该内管一端可动地连接该二滑动管的第一端,该扳手连接该调整座并可手动置换于该外管的多个定位槽的其中之一,该调整座连接内管并可带动该内管于该外管内移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每个该滑动管的形状为弧线,其圆心的方向,指向使用者的一部位。
CN201621044041.1U 2016-09-08 2016-09-08 运动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9799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4041.1U CN206979934U (zh) 2016-09-08 2016-09-08 运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044041.1U CN206979934U (zh) 2016-09-08 2016-09-08 运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9934U true CN206979934U (zh) 2018-02-09

Family

ID=61423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044041.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979934U (zh) 2016-09-08 2016-09-08 运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993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2986A (zh) * 2016-09-08 2018-03-16 岱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运动装置
CN112973007A (zh) * 2019-12-17 2021-06-18 清河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扶手联动椭圆运动轨迹的连杆机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02986A (zh) * 2016-09-08 2018-03-16 岱宇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运动装置
CN112973007A (zh) * 2019-12-17 2021-06-18 清河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扶手联动椭圆运动轨迹的连杆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95408B2 (en) Elliptical exercise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CN102380199B (zh) 蛙泳泳姿训练机
CN103706084B (zh) 一种椭圆轨迹俯卧式运动健身器
TWI555553B (zh) 運動裝置
JP3200800U (ja) 運動用器具
CN206979934U (zh) 运动装置
TW201808391A (zh) 運動裝置
CN205216074U (zh) 运动装置
CN101168088B (zh) 腿部运动器材
CN107802986A (zh) 运动装置
CN103301601A (zh) 可调式踏步机
CN205073592U (zh) 运动装置
CN202538248U (zh) 可调式踏步机
CN204932726U (zh) 运动装置
CN202554823U (zh) 座式踏步机
CN104001308B (zh) 可改变行程的椭圆机
TW202021641A (zh) 運動設備
CN103301602B (zh) 座式踏步机
CN106890426A (zh) 运动装置
CN104856834B (zh) 一种肢体协调运动康健椅工作位置的确定方法
CN103961841B (zh) 椭圆机
TWI495495B (zh) 運動訓練裝置及其阻力控制方法
CN106390374B (zh) 运动装置
TWM511884U (zh) 運動裝置
CN203196205U (zh) 健走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33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