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73783U - 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73783U
CN206973783U CN201720640049.2U CN201720640049U CN206973783U CN 206973783 U CN206973783 U CN 206973783U CN 201720640049 U CN201720640049 U CN 201720640049U CN 206973783 U CN206973783 U CN 2069737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heel
heat exchanger
plane
f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400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学彬
崔振民
岑振宙
蔡序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400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737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737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737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打水轮组和空调器,其中,打水轮组用于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及设置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下方的水箱,打水轮组包括:第一打水轮,第一打水轮具有第一打水斜面,第一打水斜面面向第一换热器设置,且第一打水斜面与第一换热器呈夹角设置,第一打水轮的下部位于水箱内,第一打水轮与空调器的壳体转动连接;第二打水轮,第二打水轮与第一打水轮相对设置,第二打水轮具有第二打水斜面,第二打水斜面面向第二换热器设置,且第二打水斜面与第二换热器呈夹角设置,第二打水轮的下部位于水箱内,第一打水轮与空调器的壳体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使得换热器的效率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空调的性能要求随之提高。现有的移动空调的两侧的换热器的间距较大,使得单个打水轮难以同时满足两个换热器换热所需的水,从而致使换热器得不到充分换热,使得换热器的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打水轮组,旨在提高打水轮组的打水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打水轮组,用于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下方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水轮组包括:
第一打水轮,所述第一打水轮具有第一打水斜面,所述第一打水斜面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且所述第一打水斜面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打水轮的下部位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打水轮与所述空调器的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打水斜面将水打至所述第一换热器上;
第二打水轮,所述第二打水轮与所述第一打水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打水轮具有第二打水斜面,所述第二打水斜面面向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且所述第二打水斜面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打水轮的下部位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打水轮与所述空调器的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打水斜面将水打至所述第二换热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打水轮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方,所述第一打水斜面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所述第二打水轮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所述第二打水斜面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优选地,所述第一打水轮包括第一基体和沿所述第一基体周缘排布的若干第一打水叶片,所述第一打水叶片具有第一子打水斜面,若干所述第一子打水斜面组成所述第一打水斜面;
所述第二打水轮包括第二基体和沿所述第二基体周缘排布的若干第二打水叶片,所述第二打水叶片具有第二子打水斜面,若干所述第二子打水斜面组成所述第二打水斜面。
优选地,相邻两所述第一打水叶片之间具有第一打水间隙,所述第一打水间隙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打水轮的外部连通;
相邻两所述第二打水叶片之间具有第二打水间隙,所述第二打水间隙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打水轮的外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打水轮还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打水轮背对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打叶片还包括第三子打水斜面,所述第三子打水斜面朝向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若干所述第三子打水斜面组合形成第三打水斜面,所述第三打水斜面将水打至所述第二换热器上。
优选地,所述第二打叶片还包括第四子打水斜面,所述第四子打水斜面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若干所述第四子打水斜面组合形成第四打水斜面,所述第四打水斜面将水打至所述第一换热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打水轮和所述第二打水轮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
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水箱,所述水箱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下方;
以及打水轮组,所述打水轮组的第一打水轮和第二打水轮的下部均位于所述水箱内;
其中,所述打水轮组包括:
第一打水轮,所述第一打水轮具有第一打水斜面,所述第一打水斜面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且所述第一打水斜面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打水轮的下部位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打水轮与所述空调器的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打水斜面将水打至所述第一换热器上;
第二打水轮,所述第二打水轮与所述第一打水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打水轮具有第二打水斜面,所述第二打水斜面面向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且所述第二打水斜面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打水轮的下部位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打水轮与所述空调器的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打水斜面将水打至所述第二换热器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打水轮和所述第二打水轮均位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且所述第一打水轮和所述第二打水轮与同一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打水斜面设置在第一打水轮上,并且将第一打水轮靠近第一换热器设置,同时,将第二打水斜面设置在第二打水轮上,并且将第二打水轮靠近第二换热器设置;使得水在第一打水斜面的作用下大量的向第一换热器流动,在第二打水斜面的作用下大量的向第二换热器流动,使得打水轮组的大水量大幅增加,从而大幅提高了流向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水流量,使得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得到同时提高,有利于提高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水轮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水轮组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为图3中V1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中V2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打水轮组的第一打水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打水轮组的第一打水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打水轮组另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第一打水轮 110 基体
120 第一打水叶片 130 第一打水间隙
140 转轴 150 第一打水斜面
160 第三打水斜面 151 第一子打水斜面
161 第三子打水斜面 170 旋转轴线
180 第一加强板 200 第一换热器
300 第二换热器 400 水箱
500 第一加强筋 600 第二加强筋
800 第二打水轮 820 第二打水叶片
830 第二打水间隙 850 第二打水斜面
610 过水孔 860 第四打水斜面
870 第二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将主要描述打水轮组的具体结构。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打水轮组用于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下方的水箱400,所述打水轮组包括:
第一打水轮100,所述第一打水轮100具有第一打水斜面150,所述第一打水斜面150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200设置,且所述第一打水斜面15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打水轮100的下部位于所述水箱400内,所述第一打水轮100与所述空调器的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打水斜面150将水打至所述第一换热器200上;
第二打水轮800,所述第二打水轮800与所述第一打水轮10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打水轮800具有第二打水斜面850,所述第二打水斜面850面向所述第二换热器300设置,且所述第二打水斜面85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00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打水轮800的下部位于所述水箱400内,所述第一打水轮100与所述空调器的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打水斜面850将水打至所述第二换热器300上。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空调器的种类可以有很多,如空调挂机、空调柜机或者移动空调等,凡是使用打水轮将水箱400中的水打至换热器上进行换热的空调器均可,以移动空调为例。
移动空调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所述第一换热器20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00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水箱400,所述水箱400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的下方;以及打水轮,所述打水轮的下部位于所述水箱400内。打水轮的数量可以两个,也可以为多个,打水轮的作用在于,在其转动过程中,将水箱400的水引导(甩)至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上,以使水和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从而调节换热器的温度,进而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打水轮的数量以两个为例,分别为第一打水轮100和第二打水轮800,第一打水轮100和第二打水轮800可以完全相同,并且对称设置,当然,也可以为不完全相同的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打水轮100和所述第二打水轮800以对称设置为例。打水轮的结构可以有很多,但打水轮的作用和目的相同,为了简洁的说明第一打水轮100和第二打水轮800的结构,下面实施例中的打水轮包括第一打水轮100和第二打水轮800、基体110包括第一基体110和第二基体110、打水叶片包括第一打水叶片120和第二打水叶片820,打水间隙包括第一打水间隙130和第二打水间隙830。
第一打水斜面150的形成有多种方式,如通过打水叶片形成,或者通过打水盘形成。以打水叶片形成为例,此时,第一打水轮100可以包括基体110和沿基体110周缘排列的若干第一打水叶片120;第一打水轮100也可以包括第一加强板180以及设置在加强板板面上的若干第一打水叶片120。具体地,所述第一打水轮100包括第一基体110和沿所述第一基体110周缘排布的若干第一打水叶片120,所述第一打水叶片120具有第一子打水斜面151,若干所述第一子打水斜面151组成所述第一打水斜面150;所述第二打水轮800包括第二基体110和沿所述第二基体110周缘排布的若干第二打水叶片820,所述第二打水叶片820具有第二子打水斜面,若干所述第二子打水斜面组成所述第二打水斜面850。
基体110截面的形状可以有很多,例如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等,以呈圆板设置为例。在基体110的板面上设置有转轴140,转轴140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安装孔,该安装孔供驱动电机的驱动轴插入固定。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驱动基体110转动的结构和动力源还可以是其它较复杂的结构。打水叶片的形状也可以有很多,例如方形、圆形、扇形等等,以长条形为例。多个长条形的打水叶片沿基体110的周向分布,当然以均匀分布为例。打水叶片的一端与基体110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在一些实施例中,打水叶片可以和基体110一体成型设置。相邻两打水叶片之间具有打水间隙,打水间隙的一端由基体110封堵,另一端与打水轮的外部连通。
关于打水间隙,具体地,相邻两所述第一打水叶片120之间具有第一打水间隙130,所述第一打水间隙130远离所述第一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打水轮100的外部连通;相邻两所述第二打水叶片820之间具有第二打水间隙830,所述第二打水间隙830远离所述第二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打水轮800的外部连通。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打水叶片沿基体110的周缘排列,使得相邻两打水叶片(第一打水叶片120和第二打水叶片820)之间形成打水间隙(第一打水叶片120之间形成第一打水间隙130,第二打水叶片820之间形成第二打水间隙830),当打水轮工作时,打水叶片引导水从打水间隙流出,由于打水间隙远离基体110的部分与外部连通,使得水从打水间隙大量的流向换热器,从而提高打水轮的打水效率,也使得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换热器的工作效率。
打水叶片的延伸方向也可以有多种,例如呈直线型,曲线型或者弧线型等,以呈弧线型为例。当打水叶片呈弧线条状设置时,打水间隙呈自基体110向外缘逐渐变宽设置,并且打水间隙呈弧线设置。通过将打水叶片设置呈弧形,使得打水间隙的长度比同等条件下直线打水叶片形成的打水间隙长,使得水在打水间隙中的导向时间更长,有利于水按照预设的方向甩出。
打水叶片可以沿基体110的径向方向设置,也可以与径向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具体地,所述打水叶片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基体110的径向方向呈夹角设置,所述夹角大于0°,且小于90°。当打水叶片与基体110的径向方向呈夹角设置时,打水间隙也与基体110的径向方向呈夹角设置,此时,水沿打水间隙的延伸方向甩出。通过设置打水叶片的延伸方向可以设置打水间隙的延伸方向,从而有效的调节打水间隙的出水方向,有利于水按照预设的路径流至换热器上,有利于提高打水轮的打水效率,同时有利于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当基体110以旋转轴线170为轴线转动时,打水叶片随着基体110的转动而转动,在打水叶片转动的过程中,水沿着打水间隙自基体110向外部流动,当水流动至打水叶片的自由端时,水流从打水间隙的出水口甩出,水流被甩出时,其速度和方向都保持在出水口时的状态,水最终流动至换热器上并与换热器进行换热。
关于第一打水轮100和第二打水轮800同时工作为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打水的工作原理,参照图3,给出了本发明打水轮打水时的原理图。打水轮旋转时,打水轮组中的第一打水轮100的齿轮外斜面(第一打水斜面150)O点的速度为V,该速度方向垂直于旋转轴140线,且其速度大小与打水轮的旋转速度和该点到旋转轴140线的距离成正比关系。由于O点处于斜面上,O点沿斜面的法向和切向速度风量为V1和V2,其中V1=V×cos(a),V2=V×sin(a)。速度分量V1趋向于让O点处的流体质点往左前方运动,而速度分量V2趋向于让O点处的流体质点往右前方运动。图4和图5给出了速度分量V1和V2平行于转轴140和垂直于转轴140的分量。速度分量V1可分解为平行于转轴140的速度分量V11和平行于转轴140的速度分量V12,其中V11驱使流体质点O向左运动(第一换热器200方向),V12驱使流体质点O向正前方运动。速度分量V2可分解为平行于转轴140的速度分量V21和平行于转轴140的速度分量V22,其中V21驱使流体质点O向右运动(第二换热器300方向),V22驱使流体质点O向正前方运动。也就是说流体质点O在V12和V22的速度分量的作用下向正前方运动,在V11和V21的速度分量的作用下向左右运动。由于速度分量V21的方向上有打水轮阻挡,流体质点O只能在V11速度分量的作用下向左侧运动。也就是说流体质点O在打水轮的作用下将向左前运动,对左侧换热器(第一换热器200)实施降温。同样地,靠近打水轮端部右侧面的流体质点在打水轮的作用下将向右前运动,对右侧换热器(第二换热器300)实施降温。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打水斜面150设置在第一打水轮100上,并且将第一打水轮100靠近第一换热器200设置,同时,将第二打水斜面850设置在第二打水轮800上,并且将第二打水轮800靠近第二换热器300设置;使得水在第一打水斜面150的作用下大量的向第一换热器200流动,在第二打水斜面850的作用下大量的向第二换热器300流动,使得打水轮组的大水量大幅增加,从而大幅提高了流向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的水流量,使得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的换热效率得到同时提高,有利于提高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的工作效率。
参照图6至图12,为了进一步提高打水轮的打水效率,所述第一打水轮100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的下方,所述第一打水斜面15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所述第二打水轮800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300的下方,所述第二打水斜面850与所述第二换热器300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具体地,所述打水轮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00之间的下方,夹角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而定,当打水轮与换热器之间的距离较大时,第一打水斜面150与换热器之间的夹角越大,第二打水斜面850与第二换热器300之间的夹角也越大;当打水轮与换热器之间的距离较小时,第一打水斜面150与换热器之间的夹角越小,第二打水斜面850与第二换热器300之间的夹角也越小。根据不同的距离,选择不同的夹角,以尽可能的多打水至换热器上,从而提高打水轮的打水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打水叶片120具有第一子打水斜面151,多个所述第一子打水斜面151组成所述第一打水斜面150;所述第二打水叶片820具有第二子打水斜面,多个所述第二子打水斜面组成所述第二打水斜面850。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一子打水斜面151的倾斜角度和形状均相当,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第一子打水斜面151的倾斜角度和形状也可以不同,例如,倾斜角度和形状均可按预设的规律渐变。第二子打水斜面设置原理与第一子打水斜面151相同,本实施例中,每个第二子打水斜面的倾斜角度和形状均相当,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第二子打水斜面的倾斜角度和形状也可以不同,例如,倾斜角度和形状均可按预设的规律渐变。第一打水面有若干第一子打水面组成,第二打水面由若干第二子打水面组成,有利于提高打水轮的适应性。
为了提高打水轮的强度,所述第一打水轮100还包括第一加强板180,所述第一加强板180与所述第一打水叶片120背对所述第一换热器200的一侧固定连接。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强板18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如三角形、方形、其它多边形等等,以圆形为例。多个第一打水叶片120呈辐射状排列在第一加强板180上,在第一打水轮100的工作过程中,第一打水叶片120的载荷传递至第一加强板180,第一加强板180承载第一打水叶片120传递的载荷,使得第一打水叶片120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值得说明的是,通过第一加强板180的设置,使得第一打水间隙130变成第一导流槽,即相邻两第一打水叶片120和第一加强板180围合形成第一导流槽。第一导流槽的导流能力和导流稳定性均优于打水间隙,通过第一加强板180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第一打水轮100的打水能力。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打水叶片120和第一加强板180一体成型设置。
同理,第二打水轮800包括第二加强板870,第二加强板870设置在第二打水叶片820背对第二换热器300的一侧。由于第二打水轮800的工作原理和第一打水轮100的工作原理相同,第二打水轮800安装第二加强板870后,也具有第一打水轮100安装第一加强板180后的有效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打水轮100的打水效率,所述第一打叶片还包括第三子打水斜面161,所述第三子打水斜面161朝向所述第二换热器300设置,若干所述第三子打水斜面161组合形成第三打水斜面160,所述第三打水斜面160将水打至所述第二换热器300上。
所述第一子打水斜面151和所述第三子打水斜面161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打水叶片120还包括第一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位于所述第一打水叶片120与所述基体110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第一打水斜面150和/或所述第三打水斜面160连接。为了提高打水叶片的工作效率和提高第一打水叶片120的空间利用率,将第一子打水斜面151和第三子打水斜面161相邻设置,在满足打水需求的同时,合理的利用了第一打水叶片120的表面,使得第一打水叶片120的表面利用率得到提高。通过第一导流面的设置,使得水流更顺畅的流至第一子打水斜面151和/或所述第三子打水斜面161,从而提高第一子打水斜面151和第三子打水斜面161的打水效率。
其中,所述第一打水叶片120的横截面呈六边形设置,所述第一打水叶片120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一打水子斜面和两相对设置的第三子打水斜面161。本实施例中,六边形以非正六边形为例,第一子打水斜面151和第三子打水斜面161均为第一打水间隙130的内壁。
为了提高第二打水轮800的打水效率,所述第二打叶片还包括第四子打水斜面,所述第四子打水斜面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200设置,若干所述第四子打水斜面组合形成第四打水斜面860,所述第四打水斜面860将水打至所述第一换热器200上。
所述第二子打水斜面和所述第四子打水斜面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打水叶片820还包括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二导流面位于所述第二打水叶片820与所述基体110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导流面与所述第二打水斜面850和/或所述第四打水斜面860连接。为了提高打水叶片的工作效率和提高第二打水叶片820的空间利用率,将第二子打水斜面和第四子打水斜面相邻设置,在满足打水需求的同时,合理的利用了第二打水叶片820的表面,使得第二打水叶片820的表面利用率得到提高。通过第二导流面的设置,使得水流更顺畅的流至第二子打水斜面和/或所述第四子打水斜面,从而提高第二子打水斜面和第四子打水斜面的打水效率。
其中,所述第二打水叶片820的横截面呈六边形设置,所述第二打水叶片820具有两相对设置的第二打水子斜面和两相对设置的第四子打水斜面。本实施例中,六边形以非正六边形为例,第二子打水斜面和第四子打水斜面均为第二打水间隙830的内壁。
为了提高打水轮的承载强度,所述打水轮还包括第一加强筋500,所述第一加强筋500与每一所述打水叶片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加强筋50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本实施例中,以环形设置为例,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加强筋500与打水叶片一体成型设置。第一加强筋500设置在打水叶片中间的位置,在远离基体110的位置将若干的打水叶片连接在一起。在打水轮的工作过程中,打水叶片的载荷传递至第一加强筋500,第一加强筋500承载打水叶片传递的载荷,使得打水叶片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打水轮的承载强度,所述打水轮还包括第二加强筋600,所述第二加强筋600与所述打水叶片远离所述基体1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600上对应所述打水间隙开设有过水孔610。本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600设置在打水叶片远离基体110的一端,为了打水间隙中的水可以从打水间隙流出,在第二加强筋600对应每一打水间隙的位置,都开设有过水孔610。使得打水间隙的水可以直接的流向换热器。和第一加强筋500一样,第二加强筋600的形状可以有很多,本实施例中,以环形设置为例,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加强筋600与打水叶片一体成型镶嵌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打水轮组,该打水轮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空调器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所述第一换热器200和所述第二换热器300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水箱400,所述水箱400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的下方;所述打水轮组的第一打水轮100和第二打水轮800的下部均位于所述水箱400内。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提高打水轮组的打水效率,第一打水轮100和第二打水轮800并排设置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00和第二换热器300之间,第一打水轮100靠近第一换热器200设置,第二打水轮800靠近第二换热器300设置;且两所述打水轮与同一电机连接。即第一打水轮100和第二打水轮800可以通过同轴电机同时驱动,从而实现第一打水轮100和第二打水轮800的同轴转动。重要的是,一个电机驱动两个打水轮,减小了电机的用量,节约了制造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打水轮组,用于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下方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水轮组包括:
第一打水轮,所述第一打水轮具有第一打水斜面,所述第一打水斜面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且所述第一打水斜面与所述第一换热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打水轮的下部位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打水轮与所述空调器的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打水斜面将水打至所述第一换热器上;
第二打水轮,所述第二打水轮与所述第一打水轮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打水轮具有第二打水斜面,所述第二打水斜面面向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且所述第二打水斜面与所述第二换热器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打水轮的下部位于所述水箱内,所述第一打水轮与所述空调器的壳体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二打水斜面将水打至所述第二换热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水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水轮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下方,所述第一打水斜面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所述第二打水轮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下方,所述第二打水斜面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水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水轮包括第一基体和沿所述第一基体周缘排布的若干第一打水叶片,所述第一打水叶片具有第一子打水斜面,若干所述第一子打水斜面组成所述第一打水斜面;
所述第二打水轮包括第二基体和沿所述第二基体周缘排布的若干第二打水叶片,所述第二打水叶片具有第二子打水斜面,若干所述第二子打水斜面组成所述第二打水斜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水轮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一打水叶片之间具有第一打水间隙,所述第一打水间隙远离所述第一基体的一端与所 述第一打水轮的外部连通;
相邻两所述第二打水叶片之间具有第二打水间隙,所述第二打水间隙远离所述第二基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打水轮的外部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水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水轮还包括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第一打水轮背对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侧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打水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叶片还包括第三子打水斜面,所述第三子打水斜面朝向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若干所述第三子打水斜面组合形成第三打水斜面,所述第三打水斜面将水打至所述第二换热器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水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打叶片还包括第四子打水斜面,所述第四子打水斜面朝向所述第一换热器设置,若干所述第四子打水斜面组合形成第四打水斜面,所述第四打水斜面将水打至所述第一换热器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水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水轮和所述第二打水轮对称设置。
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安装腔;
相对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
水箱,所述水箱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下方;
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打水轮组,所述打水轮组的第一打水轮和第二打水轮的下部均位于所述水箱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打水轮和所述 第二打水轮均位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之间;且所述第一打水轮和所述第二打水轮与同一电机连接。
CN201720640049.2U 2017-06-02 2017-06-02 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Active CN2069737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40049.2U CN206973783U (zh) 2017-06-02 2017-06-02 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40049.2U CN206973783U (zh) 2017-06-02 2017-06-02 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73783U true CN206973783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11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40049.2U Active CN206973783U (zh) 2017-06-02 2017-06-02 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737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1025A (zh) * 2017-06-02 2017-12-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1025A (zh) * 2017-06-02 2017-12-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CN107421025B (zh) * 2017-06-02 2024-01-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14056A (zh) 打水轮和空调器
CN206973783U (zh) 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CN202792294U (zh) 出风网罩及空调室外机
CN207795606U (zh) 轴流风机
CN207795625U (zh) 轴流风机
CN206771704U (zh) 打水轮和空调器
CN205639069U (zh) 轴流柜机的动叶、导流组件和轴流柜机
CN107421025A (zh) 打水轮组和空调器
CN104596346B (zh) 一种间冷塔散热冷却三角的气侧均流装置
CN209744542U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240316A (zh) 轴流风叶、轴流风机和空调器
CN212987601U (zh) 一种打水装置及空调器
CN203810595U (zh) 风机的出风保护罩、风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CN205117806U (zh) 轴流风叶、轴流风机和空调器
CN209978180U (zh) 一种可转动的立式空调
CN107120311A (zh) 风轮、风机及制冷设备
CN108386913B (zh) 风管机及空调系统
CN203810596U (zh) 风机的出风保护罩、风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CN203809351U (zh) 风机和空调器室外机
CN103174672A (zh) 后倾式斜流送风叶轮
CN206362205U (zh) 节能型循环水冷却系统
CN202418036U (zh) 轴流风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0850125U (zh) 一种混合式风机叶轮
CN217080875U (zh) 外转子盘、外转子、外转子电机、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9955505U (zh) 风机结构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