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69902U - 络筒机 - Google Patents

络筒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69902U
CN206969902U CN201720770235.8U CN201720770235U CN206969902U CN 206969902 U CN206969902 U CN 206969902U CN 201720770235 U CN201720770235 U CN 201720770235U CN 206969902 U CN206969902 U CN 206969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ing hopper
bobbin
spool
section
win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023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tong Yongchun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tong Yongchu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tong Yongchun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tong Yongchun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7023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69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69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69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Emptying Of Bunkers, Hoppers, And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络筒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配备,包括控制系统、机架、若干旋转盘、以及置于各旋转盘上的纱管,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输运纱管的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位于各旋转盘一侧的带轮机构、位于带轮机构一端的落料机构、以及收料机构;所述收料机构包括位于落料机构下方的接料斗,所述接料斗的底部镂空、且接料斗的底部设有用于防止纱管掉落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接料斗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络筒机。

Description

络筒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络筒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络筒机。
背景技术
络筒机作为纺纱的最后一道工序和织造的首道工序,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传统的络筒机,工作人员需要带着贮存箱,在设备前来回巡视,一一收集不同工位中、加工完成的纱管,放入贮存箱,并及时清空贮存箱。
这样的工作方式,在操作规格较大的络筒机时,由于生产线较长,一个工作人员能够看管的工位数量有限,需要配备多名工作人员才能够及时完成各工位的纱管收集、贮存箱倾倒工作,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络筒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工作人员的配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络筒机,包括控制系统、机架、若干旋转盘、以及置于各旋转盘上的纱管,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输运纱管的传输装置;
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位于各旋转盘一侧的带轮机构、位于带轮机构一端的落料机构、以及收料机构;
所述收料机构包括位于落料机构下方的接料斗,所述接料斗的底部镂空、且接料斗的底部设有用于防止纱管掉落的隔板,所述隔板与接料斗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各纱管在完成工作后,巡视的工作人员只需将纱管从旋转盘上取出,放在带轮机构处,带轮机构便能够将纱管传送至落料机构,纱管通过落料机构进入收料机构处集中回收,定时从收料机构处统一回收、倾倒纱管即可。
不再需要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纱管或是带着暂存纱管的收集箱,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机动性,使单个工作人员能够照顾更多的工位,相比传统的络筒机,可以用更少的工作人员完成设备的纱管收集,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底部镂空的接料斗,配合可拆卸连接的隔板,在接料斗储满后,通过打开隔板,纱管便从接料斗的底部下落,一次性统一收集,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接料斗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两条C型槽钢,两条所述槽钢的开口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接料斗的两侧;
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嵌于两个槽钢的开口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C型槽钢的开口部位作为导轨、供隔板嵌入,一方面能够防止隔板掉落,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抽出隔板的方式,快速打开接料斗的底部,结构紧凑、使用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带轮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输送带以及用于驱动主动轮工作的驱动电机;
所述主动轮的水平位置高于从动轮的水平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完成纱管的收集与输送,由于旋转盘的位置高度较低,将主动轮的水平位置调节到高于从动轮的水平位置,为落料机构与收料机构的位置留有足够的空间,能够顺利接收、收集从带轮机构运输过来的纱管。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的表面设有若干送料杆,各送料杆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料杆能够推动纱管超输送带的运行方向前进,辅助输送带运输纱管,避免了因输送管与纱管之间的摩擦力不足,纱管在升高过程中,出现滑落的现象,提高带轮机构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落料机构包括挡料板、以及倾斜设置的落料板;
所述落料板位于主动轮的一侧,接料斗位于落料板的下方;
所述挡料板位于落料板背向主动轮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带轮机构运输来的纱管掉在落料板后,通过倾斜的落料板自行滑落至收料机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解决了因主动轮处位置狭窄,无法直接防止收料机构的问题;
同时,挡料板的设计,防止纱管因惯性从落料板上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分为输送段与复位段,输送段位于复位段的上部;
所述带轮机构包括上导向轮与下导向轮,所述上导向轮位于输送段相对旋转盘的一侧、并与输送段抵触,所述下导向轮位于复位段相对旋转盘的一侧、并与复位段抵触;
所述上导向轮位于下导向轮与旋转盘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上导向轮与下导向轮两侧的输送带形成夹角,使各旋转盘处的输送带都保持在自身的下方,不影响设备的正常操作;
当纱管运输至主动轮处时,有一个快速升高的过程,这样的设计,节省空间,为落料机构与收料结构创造了高度上的落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传输装置中的带轮机构、落料机构以及收料机构,使工作人员在回收纱管的时候,无需随身携带、或来回往返于工位和纱管收集处之间,大大提高每个工作人员可以照管的工位数量,使同规格的设备可以减少工作人员的配备,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落料机构与收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的收料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1、控制系统;2、机架;3、旋转盘;4、纱管;5、传输装置;51、带轮机构;511、主动轮;512、从动轮;513、输送带;5131、输送段;5132、复位段;514、驱动电机;515、送料杆;516、上导向轮;517、下导向轮;52、落料机构;521、落料板;522、挡料板;53、收料机构;531、接料斗;532、槽钢;533、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络筒机,如图1所示,包括了控制系统1、机架2、若干旋转盘3这几个模块,各旋转盘3依次安装在机架2上,每个旋转盘3对应有若干放置纱管4的工位。
结合图1与图2所示,传输装置5由带轮机构51、落料机构52以及收料机构53这三大模块组成,其中:
带轮机构51包括主动轮511、从动轮512、输送带513以及驱动电机514,从动轮512(皮带轮)与主动轮511(皮带轮)分别安装在机架2的两侧,并有驱动电机514驱动主动轮511工作,输送带513套设在主动轮511与从动轮512上实现传动,本实施例中,为了给落料机构52与收料机构53提供高度差,主动轮511的水平位置要高于从动轮512的水平位置。
此外,将输送带513分为输送段5131与复位段5132,安装上导向轮516与下导向轮517,使上导向轮516位于输送段5131相对旋转盘3的一侧,与输送段5131抵触,下导向轮517位于复位段5132相对旋转盘3的一侧,与复位段5132抵触,这样的设计,使对应旋转盘3处的输送带513能够相对水平,不阻碍设备其他部分的正常工作,同时在输送带513两侧加挡板,一来防止输送带513当侧翘起,二来防止纱管4在运输过程中掉落。
由于在输送过程中,被运输的纱管4需要被提升一定的高度,因此,考虑到纱管4与输送带513之间的摩擦力不足,容易造成纱管4在提升过程中滑落的问题,本实施例在输送带513的表面设有若干送料杆515,各送料杆515沿输送带513的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并固定在输送带513上。
考虑到上导向轮516的存在,为了使带轮机构51正常运行,本实施例通过加宽输送带513的方式,使上导向轮516仅压住输送带513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由送料杆515推动纱管4正常经过上导向轮516运输至落料机构52处,同时,可以借助机架2压住输送带513的另一端,使输送带513保持平稳,中间留有运输纱管4的空间即可。
结合图2与如图3所示,收料机构53主要是位于落料机构52下方的接料斗531,接料斗531的底部镂空处理,且接料斗531的底部安装有一隔板533,隔板533与接料斗531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通过在接料斗531的底部固定至少两条C型槽钢532与隔板533配合,两条槽钢532的开口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接料斗531的两侧,在关闭接料斗531的底部时,可将隔板533的两侧分别嵌于两个槽钢532的开口内。
如图2所示,落料机构52包括挡料板522、以及倾斜设置的落料板521,本实施例中,落料板521位于主动轮511的一侧,接料斗531位于落料板521的下方,挡料板522位于落料板521背向主动轮511的一侧。
本实施例在工作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加工完成的纱管4从旋转盘3上取下,放在下面的输送带513上,此时,输送带513便沿着自身的运行方向将纱管4提升至主动轮511处,掉落至落料板521上,之后,随重力滑落至接料斗531中暂存;
当接料斗531中的纱管4存放到一定数量时,工作人员将编织袋或废物收集桶或其它工具放置在接料斗531下方,然后抽出隔板533,接料斗531中的纱管4便自动从底部掉落。事后,重新插回隔板533,进行纱管4回收。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6)

1.一种络筒机,包括控制系统(1)、机架(2)、若干旋转盘(3)、以及置于各旋转盘(3)上的纱管(4),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2)上设有用于输运纱管(4)的传输装置(5);
所述传输装置(5)包括位于各旋转盘(3)一侧的带轮机构(51)、位于带轮机构(51)一端的落料机构(52)、以及收料机构(53);
所述收料机构(53)包括位于落料机构(52)下方的接料斗(531),所述接料斗(531)的底部镂空、且接料斗(531)的底部设有用于防止纱管(4)掉落的隔板(533),所述隔板(533)与接料斗(531)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络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料斗(531)的底部固定有至少两条C型槽钢(532),两条所述槽钢(532)的开口相对设置、并分别位于接料斗(531)的两侧;
所述隔板(533)的两侧分别嵌于两个槽钢(532)的开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络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机构(51)包括主动轮(511)、从动轮(512)、输送带(513)以及用于驱动主动轮(511)工作的驱动电机(514);
所述主动轮(511)的水平位置高于从动轮(512)的水平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络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513)的表面设有若干送料杆(515),各送料杆(515)沿输送带(513)的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络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料机构(52)包括挡料板(522)、以及倾斜设置的落料板(521);
所述落料板(521)位于主动轮(511)的一侧,接料斗(531)位于落料板(521)的下方;
所述挡料板(522)位于落料板(521)背向主动轮(511)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络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513)分为输送段(5131)与复位段(5132),输送段(5131)位于复位段(5132)的上部;
所述带轮机构包括上导向轮(516)与下导向轮(517),所述上导向轮(516)位于输送段(5131)相对旋转盘(3)的一侧、并与输送段(5131)抵触,所述下导向轮(517)位于复位段(5132)相对旋转盘(3)的一侧、并与复位段(5132)抵触;
所述上导向轮(516)位于下导向轮(517)与旋转盘(3)之间。
CN201720770235.8U 2017-06-28 2017-06-28 络筒机 Active CN206969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0235.8U CN206969902U (zh) 2017-06-28 2017-06-28 络筒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0235.8U CN206969902U (zh) 2017-06-28 2017-06-28 络筒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69902U true CN206969902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062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0235.8U Active CN206969902U (zh) 2017-06-28 2017-06-28 络筒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699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0112A (zh) * 2019-05-30 2020-12-01 绍兴市民诚针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络筒机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0112A (zh) * 2019-05-30 2020-12-01 绍兴市民诚针纺织品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络筒机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43476B (zh) 一种筒子纱自动包装系统
CN109704046A (zh) 一种端部封闭管件的上料转运机构
CN209618301U (zh) 一种端部封闭管件的上料转运机构
CN106140644A (zh) 基于自动上料的交叉带分拣系统
CN206969902U (zh) 络筒机
KR100978100B1 (ko) 철근 자동절곡 및 이송장치
CN107829445A (zh) 一种城市公路挡土墙智能成型一体机
CN103241545A (zh) 柱状物料整理码垛流水系统
CN206827554U (zh) 一种筒纱自动上料装置
CN106127923B (zh) 一种硬币分拣包装机
CN106743200B (zh) 送包集装机的旋转换箱机构
CN212051818U (zh) 一种袜子生产线
CN201565492U (zh) 立式废边卷取机
CN206691451U (zh) 一种袋装货物用叠装生产线
CN206058401U (zh) 立式储物配发单元组及发药机
CN211198205U (zh) 一种自动络筒机的纱管收集装置
CN201458326U (zh) 一种自动分瓶立瓶系统
CN208545107U (zh) 一种药丸灌装理瓶机
JPS58119562A (ja) 粗糸ボビンの搬送装置
CN107867457A (zh) 自动开盐袋装置
CN111074418A (zh) 一种袜子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114013982B (zh) 一种自动化的饲料装车设备及使用方法
CN207809483U (zh) 一种便于捆扎的袋装沥青运输小车
CN206494176U (zh) 一种叠包集装机
JP3719145B2 (ja) 廃棄物の資源化方法及びその資源化施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