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68183U -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68183U
CN206968183U CN201720613042.1U CN201720613042U CN206968183U CN 206968183 U CN206968183 U CN 206968183U CN 201720613042 U CN201720613042 U CN 201720613042U CN 206968183 U CN206968183 U CN 206968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roller
support
scraper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130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广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Sigma Intelligent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Sigma Intelligent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Sigma Intelligent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Sigma Intelligent Industrial Machiner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68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681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按布匹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进布段、第一烘干段、印刷段、第二烘干段、冷却段和收布段。本实用新型可对布匹进行印刷前的有效准备、便于印刷,对布匹进行高效矫正,对印刷辊进行高效加墨,便于对印刷部件进行工作状态转换、操作灵活、维护方便,对印刷辊进行各个方向的独立驱动、克服各个方向的印花偏差,对印刷辊进行高效均匀的浆墨刮动,在印刷前对布匹进行高效充分烘干,对传送带进行均匀涂胶,对传送带上的油污进行高效的擦洗,对传送带进行高效的清洗,对印刷完成的布匹进行有效烘干和背面印刷、提高布匹整体美观效果和质量,冷却挤压使布匹更加平整,整个流水线印刷顺畅高效,大大提高印刷质量,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布匹印刷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
背景技术
在布匹印刷过程中,需要将布匹用水溶性胶粘贴在传送带上进行定位和支撑,在实际印刷过程中,经常出现油墨污染传送带,在传送带上产生油污而造成污染下次印刷的布匹等影响,降低布匹印刷质量,因而对传送带进行油污清洗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传送带上的油污进行高效的擦洗,效果显著,结构新颖合理,实用性强的布匹印刷流水线。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按布匹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进布段、第一烘干段、印刷段、第二烘干段、冷却段和收布段;
所述进布段包括盛装有浸布溶液的浸布槽,处于浸布槽上方将布匹驱动进入浸布槽的浸布驱动辊,处于浸布槽下游的主动挤干辊,处于主动挤干辊下方将布匹抵顶于主动挤干辊上的从动挤干辊,和对主动挤干辊进行转动驱动的挤干电机;
所述第一烘干段包括第一烘箱主体,和多个由上至下设于第一烘箱主体内对布匹进行往返传送的第一烘干传送带;所述第一烘干传送带为透气网布;
所述印刷段包括机架,对将印刷的布匹进行初始矫正的布匹矫正装置,处于布匹矫正装置下游的多个印刷装置,多个与印刷装置一一对应并对印刷装置的部分进行承载的印刷支架,对印刷装置进行矫正的印刷矫正装置,对油墨进行刮动的刮刀装置,多个一一对应设于印刷装置上游的展布烘干装置,对布匹进行传动的传送带,对传送带进行刷胶的刷胶装置,对传送带上油墨进行擦洗的油墨擦洗机构,对传送带进行清洗的传送带清洗装置;
所述布匹矫正装置包括矫正双棍和驱动矫正双棍进行空间位置调节的矫正驱动装置;所述矫正双棍包括相互平行处于上游的上游矫正辊,处于下游的下游矫正辊,连接上游矫正辊和下游矫正辊一端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连接上游矫正辊和下游矫正辊另一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矫正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矫正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矫正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机架枢接进行水平转动的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设于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上的第一移动块,和对第一移动块进行驱动的第一流体压缸;所述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设有供所述第一移动块滑动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流体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平行;所述第一移动块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枢接在一起进行水平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机架枢接在一起;
所述印刷装置包括处于上方对匹布直接进行印刷的印刷辊和处于下方抵顶于所述传送带下方的抵顶辊;所述印刷辊配设有加墨装置;所述加墨装置包括直接与所述印刷辊接触进行上墨的上墨辊,处于上墨辊下方用于盛装油墨的墨槽,和向上墨辊喷墨的喷墨装置;
所述印刷支架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沿机架横向延伸的主支架,和支撑于主支架一端的支脚;所述支脚的下端配设有滚轮;所述印刷支架配设有沿印刷支架长度方向驱动的横向驱动装置;
所述印刷矫正装置包括斜向矫正装置、横向矫正装置和纵向矫正装置;所述斜向矫正装置设于所述印刷支架的一端;所述斜向矫正装置包括斜向矫正曲轴,和设于所述机架上对斜向矫正曲轴进行转动驱动的斜向矫正电机;所述斜向矫正曲轴上下设置,具有斜向矫正动力输入端和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所述斜向矫正动力输入端与所述斜向矫正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配设有水平设置的枢接套;所述印刷支架形成有受所述枢接套拨动的斜向矫正被拨动部,所述枢接套拨动所述斜向矫正被拨动部使所述印刷支架带动所述印刷辊相对印刷辊的轴线方向发生倾斜;所述横向矫正装置包括与所述印刷辊卡扣在一起的卡扣部件,和对卡扣部件沿印刷辊轴向驱动的横向矫正驱动装置;所述纵向矫正装置为控制所述传送带传动速度的控制器;
所述刮刀装置包括与所述印刷辊相对应进行刮动的刮刀主体,对刮刀主体进行承载的刮刀支架,与印刷辊相平行对刮刀支架进行承载的刮刀转动轴,对刮刀转动轴沿轴向进行轴向往复驱动的往复驱动装置,和对刮刀转动轴进行转动驱动的刮刀转动驱动装置;
所述展布烘干装置包括沿所述机架宽度方向延伸的弧形板,对弧形板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和对弧形板进行翻转驱动的弧形板驱动装置;所述弧形板的横截面为向上鼓起的弧形;所述弧形板具有处于下游并与所述机架枢接在一起的枢接边,处于上游进行开合的开合边,以及处于枢接边和开合边之间的弧形板侧边;
所述刷胶装置包括沿所述传送带横向延伸并处于传送带下方的上胶辊,与上胶辊平行对传送带上胶水进行均布的均压辊,以及处于上胶辊和均压辊下方用于盛装胶水的胶槽;
所述油墨擦洗机构包括与传送带传动轮的轴线相平行直接对传送带进行擦动的第一擦动辊,和与第一擦动辊相平行对第一擦动辊进行擦动的第二擦动辊;所述第一擦动辊配设有驱动第一擦动辊靠近或远离传送带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擦动辊配设有驱动第二擦动辊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擦动辊的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传送带清洗装置包括处于传送带下方的清洗机构,和对传送带向下施压以维持清洗所需压力的清洗压力维持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喷水系统,柔性擦拭装置,处于柔性擦拭装置下游的硬性刮干装置,回收废水的废水回收装置,以及对柔性擦拭装置、硬性刮干装置和废水回收装置进行承载的移动架;所述柔性擦拭装置和硬性刮干装置通过支架连接于所述移动架上;
所述第二烘干段包括第二烘箱主体,多个由上至下设于第二烘箱主体内对布匹进行往返传送的第二烘干传送带,和设于第二烘箱主体末端的对布匹背面进行印刷的背面印刷装置;所述第二烘干传送带为透气网布;所述背面印刷装置配设有将布匹反向导入所述第二烘箱主体内的反向导向辊;
所述冷却段包括处于所述背面印刷装置下游的主动冷却挤布辊,和处于主动冷却挤布辊下方将布匹抵顶于主动冷却挤布辊上的从动冷却挤布辊;所述主动冷却挤布辊和从动冷却挤布辊内形成有盛装冷却水的冷却水容腔,所述冷却水容腔配设有冷却水循环进口和冷却水循环出口;
所述收布段包括处于所述冷却段下游的收布装置。
所述矫正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矫正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矫正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机架枢接进行水平转动的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设于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上的第二移动块,和对第二移动块进行驱动的第二流体压缸;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设有供所述第二移动块滑动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流体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滑轨平行;所述第二移动块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枢接在一起进行水平转动;
所述加墨装置的两端分别通过加墨轨道与所述印刷支架连接,所述加墨轨道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垂直于所述印刷辊,所述加墨装置的两端配设有同步驱动加墨装置沿所述加墨轨道移动的加墨驱动装置;
所述主支架具有与所述机架连接的第一端,和处于另一端与所述支脚连接的第二端;所述横向驱动装置包括处于所述第一端的横向驱动电机,处于第一端与横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主动链轮,处于所述第二端的从动链轮,以及连接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的链条;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链条连接。
所述第一滑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移动块具有两个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导轨相配合的滑套;所述第二滑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移动块具有两个分别与两所述第二导轨相配合的滑套;
所述加墨轨道包括设于所述印刷支架上的加墨滑轨和设于所述墨槽端部与加墨滑轨相配合的加墨滑块;所述上墨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与所述加墨轨道相平行的上墨轨道连接,所述上墨辊的两端配设有同步驱动上墨辊沿所述上墨轨道移动的上墨驱动装置;所述上墨轨道包括设于所述墨槽上的上墨滑轨和设于所述上墨辊端部与上墨滑轨相配合的上墨滑块;
所述主支架设有沿所述机架横向行走于机架上的导向轮。
所述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通过第一连接座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向上突起的第一滑块,两所述第一滑块至所述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均为a,所述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形成有两个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一弧形滑槽,两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均以所述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且半径均为a;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通过第二连接座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向上突起的第二滑块,两所述第二滑块至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均为a,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形成有两个分别与两所述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二弧形滑槽,两所述第二弧形滑槽均以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且半径均为a;
所述喷墨装置包括沿所述上墨辊设置的喷墨管,所述喷墨管形成有多个沿喷墨管长度方向排列并朝向所述上墨辊的喷墨孔;
四个所述导向轮以矩阵形式设于所述主支架的四个角落。
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设有卡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上边缘的第一限位头;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设有卡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上边缘的第二限位头;
所述加墨装置设有固定所述喷墨管的管固定部;
所述主支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主横支架,和两个相互平行连接于两主横支架两端之间的主纵支架;所述主横支架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沿机架横向延伸,所述主纵支架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脚包括两个支脚单体,两所述支脚单体分别连接于处于所述第二端的所述主纵支架两端,两所述支脚单体的下端分别设有所述滚轮。
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为旋紧于所述机架上的螺杆;
所述管固定部包括两个对应所述上墨辊两端设置的弯曲托手,所述弯曲托手承托于所述喷墨管的下方并弯曲弧度与喷墨管的弧度相匹配;
所述导向轮配设有导向轮承载部,所述导向轮承载部与所述主支架通过竖向转轴枢接在一起。
所述上游矫正辊和下游矫正辊分别通过螺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形成有相应的通孔并配设有锁紧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两侧的锁紧螺母,所述上游矫正辊和下游矫正辊分别与相应的螺杆枢接在一起;
所述管固定部配设有抵顶锁紧所述喷墨管的抵顶锁紧螺杆,所述管固定部形成有与所述抵顶锁紧螺杆相配合的螺纹孔;
所述主纵支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导向轮承载部枢接的枢接部;所述枢接部包括与所述主纵支架的端部设有两个上下平行排列的枢接板,以及与主纵支架连接并处于两枢接板之间对所述导向轮承载部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挡板;所述竖向转轴连接于两所述枢接板之间,所述导向轮承载部包括伸入两所述枢接板之间与所述竖向转轴连接的延伸枢接部和与所述枢接板相配合对所述导向轮承载部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台阶。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下方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流体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部下方与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流体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中部连接;
所述上墨辊的周面形成有多个沿上墨辊轴线方向平行排列的环形墨槽;
两所述主纵支架设有相配合对应连接所述印刷辊两端的连接套环,以及相配合连接所述加墨装置和所述刮刀装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处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连接板和处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连接板。
还包括布匹边缘检测装置和控制所述布匹矫正装置的控制器,所述布匹边缘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传输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所述墨槽的端部设有防止所述印刷辊上的油墨沿轴向扩散的挡墨装置;
所述支脚单体呈弯折状;所述支脚单体包括水平设置于并沿所述机架横向延伸的连接段,竖向设置的竖向支撑段,以及连接于连接段和竖向支撑段之间的过渡段;两所述竖向支撑段之间连接有支脚加强梁。
所述斜向矫正装置处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所述斜向矫正曲轴的动力输入端朝下,动力输出端朝上;
所述印刷辊设有卡口;所述卡扣部件包括与所述卡口相配合的卡舌,与所述印刷辊相平行并驱动卡舌摆动的卡舌转轴,垂直设于卡舌转轴上驱动卡舌转轴转动的摆动杆,和驱动摆动杆摆动的摆动杆驱动装置;
所述刮刀主体包括与所述印刷辊相平行的刀片,和对刀片进行固定的刀片固定板。
所述斜向矫正被拨动部为形成于所述连接板下端并容置所述枢接套的槽口;
所述横向矫正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卡扣部件连接在一起的驱动连接块,与驱动连接块枢接且与所述卡舌转轴相平行的横向矫正螺杆,和驱动横向矫正螺杆转动的横向矫正电机;
所述刮刀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刮刀转动轴排列并均匀支撑所述刀片固定板的刮刀支架单体。
所述槽口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横向矫正螺杆相配合的内螺纹部件;
所述刮刀支架单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刮刀转动轴上的支架固定部,和与所述刀片固定板连接调节所述刮刀主体相对所述刮刀转动轴位置的刮刀调节支架。
所述枢接套为轴承;
所述驱动连接块设有两个与所述卡舌转轴垂直的卡舌连接板,所述卡舌转轴贯穿两所述卡舌连接板并与两卡舌连接板枢接在一起,所述卡舌设于两所述卡舌连接板之间;
所述刮刀调节支架包括与所述刀片固定板连接的刮刀调节杆,套设于刮刀调节杆外的刮刀调节套,以及连接于刮刀调节套和所述支架固定部之间的调节螺杆;所述刮刀调节杆包括与所述刀片固定板连接的连接杆段,与连接杆段连接并与所述刮刀调节套相对应的螺杆段,和与螺杆段外端连接的第一转动手柄;所述刮刀调节套形成有与所述螺杆段相配合的内螺纹。
所述斜向矫正电机的输出轴朝上设置,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内螺纹部件为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螺母;
所述摆动杆驱动装置为一端与所述摆动杆端部枢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枢接的气缸。
所述调节螺杆垂直连接于所述刮刀调节套外侧,所述支架固定部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杆连接的调节螺杆连接部,所述调节螺杆连接部形成有供所述调节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调节螺杆配设有锁紧于所述通孔两侧的调节螺杆锁紧螺母;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处于所述弧形板下方并沿弧形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热管;
所述胶槽配设有驱动胶槽升降的胶槽升降驱动装置;
所述柔性擦拭装置包括沿传送带横向延伸的柔性吸水擦拭层,和对柔性吸水擦拭层进行固定支撑的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具有朝向上游且斜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斜面和朝向下游且斜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斜面,所述固定支撑架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斜面和第二连接斜面之间供所述柔性吸水擦拭层变形的变形空间;所述柔性吸水擦拭层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斜面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斜面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并与所述变形空间相对应的变形擦拭部;
所述硬性刮干装置包括沿传送带横向延伸的刮刀,和对刮刀进行固定的刀架;所述刮刀呈T字形,包括朝上设置的刀主体和水平设于刀主体下方的刀固定部;所述刀架包括匹配容置所述刀固定部和所述刀主体下部的固定槽,所述刀主体的上端突出于所述固定槽向上延伸,所述固定槽包括处于下方对应容置所述刀固定部的宽槽部和处于上方对应容置所述刀主体下部的窄槽部;
所述废水回收装置包括承接于所述柔性擦拭装置和硬性刮干装置下方的收集槽;
所述清洗压力维持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压力维持单元,所述压力维持单元包括沿传送带横向对传送带向下抵顶的压辊和对压辊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装置。
所述往复驱动装置包括往复驱动曲轴,和设于所述印刷支架上对往复驱动曲轴进行转动驱动的往复驱动电机;所述往复驱动曲轴具有往复驱动动力输入端和往复驱动输出端,所述刮刀转动轴设有供所述往复驱动输出端沿所述刮刀转动轴的轴向进行拨动的往复被拨动部;
所述弧形板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支撑于两所述弧形板侧边下方的弧形板翻转气缸;
所述上胶辊和均压辊的两端均枢接于所述胶槽上。
所述往复驱动曲轴与所述刮刀转动轴相垂直,所述往复被拨动部包括设于所述刮刀转动轴端部的被拨动轮,所述被拨动轮的周面形成有容置所述往复驱动输出端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两侧形成有对所述往复驱动输出端进行限位的环形凸起;
所述弧形板侧边设有与所述弧形板翻转气缸上端枢接的第一展布枢接部,所述弧形板翻转气缸的下端设有与所述机架枢接的第二展布枢接部;
所述胶槽设有承托所述上胶辊和均压辊的辊承托部,以及设于辊承托部上并与上胶辊和均压辊的两端枢接在一起的辊枢接套。
所述往复驱动曲轴上下设置,所述往复驱动输出端配设有同轴设置的并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匹配的往复拨动轴承;
所述开合边设有搭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缓冲垫部;
所述胶槽配设有胶槽滚轮。
所述往复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印刷支架上且输出轴朝下设置,所述印刷支架形成有供所述刮刀转动轴沿轴向移动的通孔;
所述胶槽的下部设有两个与所述上胶辊相平行的胶槽支撑梁,和连接于胶槽支撑梁两端的胶槽支撑脚;所述胶槽滚轮设于所述胶槽支撑脚的下端。
所述刮刀转动轴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往复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外侧;
所述胶槽支撑梁的外侧设有沿所述传送带横向行走的胶槽导向轮,所述机架设有与所述胶槽导向轮相配合的胶槽导向轨。
所述刮刀转动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刮刀转动轴连接的涡轮部件,对涡轮部件进行转动驱动的蜗杆部件,和对螺杆部件进行转动驱动的第二转动手柄;
所述胶槽配设有输入胶水的供胶装置,和排出废胶水的排胶装置。
所述刮刀转动驱动装置还包括对所述蜗杆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
所述排胶装置包括形成于所述胶槽上的排胶口,和与排胶口相连通的排胶管道;所述排胶管道配设有排胶开关。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蜗杆部件上的定位套,和连接于所述印刷支架上的定位销;所述定位套的周面形成有多个供所述定位销插入定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围绕所述定位套呈环形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布匹印刷流水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浸布驱动辊具有上下升降功能,可将布匹抵顶进入浸布槽中由浸布溶液浸泡,便于后续进行印刷;然后在挤干电机的驱动下由主动挤干辊和从动挤干辊对浸泡过的布匹进行挤干操作,将布匹中的水分挤出。第一烘干段的第一烘箱主体利用多层第一烘干传送带对布匹进行多层往返输送,实现多层烘干,烘干效果好、效率高,尤其是透气网布形式的第一烘干传送带,可使多层布匹上下通风透气,更加利于烘干。接下来由印刷段对布匹的正面进行印刷,矫正驱动装置对矫正双棍进行空间位置调节驱动,具体是,第一矫正驱动装置的第一流体压缸驱动第一移动块沿第一滑轨移动,依靠矫正双棍的长度不变,使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相对于机架产生转动,第一连接件相对于第一移动块产生转动,矫正双棍依靠第二连接件与机架的枢接处产生水平倾斜摆动,进而达到对布匹进行矫正的效果。对印刷辊进行加墨,具体是上墨辊由喷墨装置喷墨或在墨槽沾墨进行取墨,多余的墨落入墨槽中,上墨辊对印刷辊进行上墨,印刷时,抵顶辊将布匹向上抵顶于印刷辊上与印刷辊同步运转对布匹进行印刷。主支架可对印刷辊、刮刀装置等进行承载;当对布匹进行印刷时,横向驱动装置驱动印刷支架向第一端方向移动与机架结合,即可对布匹进行印刷;当印刷部件需要维护时,横向驱动装置驱动印刷支架向第二端方向移动,即可使印刷支架移出机架,便于进行维修等操作。当印刷辊印花出现斜向偏差时,斜向矫正电机带动斜向矫正曲轴转动,利用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上的枢接套对印刷支架上的斜向矫正被拨动部进行拨动,使印刷支架带动印刷辊相对印刷辊的轴线方向发生倾斜,以此弥补印刷辊出现的斜向偏差,而且枢接套可在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上转动,只会对斜向矫正被拨动部产生拨动动作,而不会产生其他任何动作,确保拨动精度;当印刷辊印花出现横向偏差时,利用横向矫正驱动装置驱动卡扣部件来带动印刷辊沿轴向移动,进而弥补印刷辊出现的横向偏差;当印刷辊印花出现沿布匹运动方向的纵向偏差时,可利用控制器控制传送带对布匹的传动速度,进而弥补印刷辊出现的纵向偏差。在印刷辊对布匹进行印刷时,刮刀主体可对印刷辊上的浆墨进行刮动,具体是,刮刀转动驱动装置可对刮刀转动轴进行转动驱动,使刮刀转动轴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刮刀支架带动刮刀主体实现靠近或远离印刷辊的摆动;在印刷辊转动印刷工作过程中,往复驱动装置驱动刮刀转动轴通过刮刀支架带动刮刀主体沿轴向来回往复运动,对印刷辊的往复刮动,实现高效均匀的浆墨刮动效果。当布匹通过弧形板时,布匹顺势被弧形板扩展撑开,不会出现褶皱,同时加热装置对弧形板进行加热,弧形板与布匹全面接触,使弧形板对布匹进行充分全面的烘干和烫平,避免布匹在前序流程中的水分蒸发不充分和积存褶皱等影响印刷效果的情况发生;而且弧形板驱动装置可对弧形板进行上下翻转驱动,可有效调整弧形板对布匹的接触位置、面积和力度等参数,还便于工作人员对弧形板内部部件进行维护。当需对布匹进行印刷时,启动胶槽升降驱动装置对胶槽进行适当升降驱动,使上胶辊在胶槽中沾胶后与传送带接触,上胶辊随着传送带的传动而转动,并对传送带进行涂胶;同时,均压辊处于上胶辊的下游,也与传送带接触并随着传送带转动,可对上胶辊已涂覆在传送带上的胶水进行均匀辊压,使胶水更加均匀的分布在传送带上,可使布匹均匀平整地粘贴在传送带上,确保布匹印刷质量。当印刷布匹出现油墨污染传送带的情况时,第一擦动辊可在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作用下靠近传送带对传送带上的油墨进行擦除处理,而且第二擦动辊可在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作用下靠近第一擦动辊对第一擦动辊进行擦动处理,确保第一擦动辊的洁净而具有对传送带进行实时高效擦除油墨的效果。当需要对传送带上的胶水等杂质进行清洗时,驱动承载柔性擦拭装置、硬性刮干装置和废水回收装置的移动架进入到传送带的下方,启动清洗压力维持机构利用升降驱动装置对压辊进行下降驱动对传送带向下适当施压以维持清洗所需压力,启动喷水系统朝传送带下表面和柔性擦拭装置喷水润湿,随着传送带向下游传动相对于柔性擦拭装置和硬性刮干装置产生相对运动,柔性擦拭装置利用柔性吸水擦拭层对传送带的下表面进行擦拭,可将水溶性胶等杂质擦除吸收;随后硬性刮干装置利用刮刀对传送带下表面的水滴等进行彻底刮除,保持传送带不会残留过多的水分和杂质,利于进行再次刷胶并与待印刷布匹对应高效粘合在一起进行印刷;被清除下来的杂质水落入废水回收装置的收集槽内进行回收;清洗完成后可根据情况驱动承载柔性擦拭装置、硬性刮干装置和废水回收装置的移动架移出传送带的下方,便于传送带的运行和对本实用新型的维护。对布匹正面印刷完成后,第二烘干段的第二烘箱主体利用多层第二烘干传送带对布匹进行多层往返输送,实现多层烘干,烘干效果好、效率高,尤其是透气网布形式的第二烘干传送带,可使多层布匹上下通风透气,更加利于烘干,而且在布匹烘干过程中,布匹会中途传送到第二烘箱主体外由背面印刷装置对布匹背面进行印刷,此时布匹正面的印刷花纹已经第二烘箱主体烘干一定时间,在对布匹背面进行印刷时不会影响布匹正面的印刷花纹,布匹背面印刷完成后再由反向导向辊导入第二烘箱主体内进行烘干,使布匹的正面和背面的印刷花纹均进行彻底烘干。然后冷却段流通冷却水的主动冷却挤布辊和从动冷却挤布辊相配合对布匹进行冷却挤压,使布匹更加平整、不易出现褶皱。最后由收布段将布匹收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布匹印刷流水线,其可对布匹进行印刷前的有效准备、便于印刷,对布匹进行高效矫正,对印刷辊进行高效加墨,便于对印刷部件进行工作状态转换、操作灵活、维护方便,对印刷辊进行各个方向的独立驱动、克服各个方向的印花偏差,对印刷辊进行高效均匀的浆墨刮动,在印刷前对布匹进行高效充分烘干,对传送带进行均匀涂胶,对传送带上的油污进行高效的擦洗,对传送带进行高效的清洗,对印刷完成的布匹进行有效烘干和背面印刷、提高布匹整体美观效果和质量,冷却挤压使布匹更加平整,整个流水线印刷顺畅高效,大大提高印刷质量,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局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局部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六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9 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七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八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九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十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十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进布段1001-浸布槽1002-浸布驱动辊1003-主动挤干辊1004-从动挤干辊1005-挤干电机200-第一烘干段2001-第一烘箱主体2002-第一烘干传送带300-印刷段11-矫正双棍111-上游矫正辊112-下游矫正辊113- 第一连接件114-第二连接件12-矫正驱动装置121-第一矫正驱动装置 1211-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12111-第一滑轨12112-第一弧形滑槽1212-第一移动块1213-第一流体压缸1214-第一连接座12141-第一滑块122-第二矫正驱动装置1221-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12211-第二滑轨12212-第二弧形滑槽1222-第二移动块1223-第二流体压缸1224-第二连接座12241-第二滑块 21-印刷辊211-卡口22-抵顶辊23-加墨装置231-上墨辊232-墨槽233-喷墨装置2331-喷墨管234-上墨驱动装置235-管固定部2351-弯曲托手2352- 抵顶锁紧螺杆31-主支架311-导向轮3111-导向轮承载部31111-延伸枢接部31112-限位台阶3112-竖向转轴312-主横支架313-主纵支架3131-枢接部31311-枢接板31312-限位挡板3132-连接板31321-第一连接板31322- 第二连接板32-支脚321-滚轮322-支脚单体3221-连接段3222-竖向支撑段 3223-过渡段323-支脚加强梁33-横向驱动装置331-横向驱动电机332-主动链轮333-从动链轮334-链条34-斜向矫正被拨动部41-斜向矫正装置 411-斜向矫正曲轴412-斜向矫正电机413-枢接套42-横向矫正装置421-卡扣部件4211-卡舌4212-卡舌转轴4213-摆动杆4214-摆动杆驱动装置422- 横向矫正驱动装置4221-驱动连接块42211-卡舌连接板4222-横向矫正螺杆 4223-横向矫正电机51-刮刀主体511-刀片512-刀片固定板52-刮刀支架 521-刮刀支架单体5211-支架固定部52111-调节螺杆连接部5212-刮刀调节支架52121-刮刀调节杆521211-第一转动手柄52122-刮刀调节套52123-调节螺杆53-刮刀转动轴531-往复被拨动部5311-环形凹槽5312-环形凸起 54-往复驱动装置541-往复驱动曲轴5411-往复拨动轴承542-往复驱动电机 55-刮刀转动驱动装置551-涡轮部件552-蜗杆部件553-第二转动手柄554- 定位装置5541-定位套55411-定位孔5542-定位销5543-保持弹簧5544-定位销连接架55441-定位销连接板5545-操作手柄555-蜗杆枢接部件5551- 轴承座61-弧形板611-枢接边6111-翻转枢接部612-开合边6121-缓冲垫部 613-弧形板侧边62-加热装置63-弧形板驱动装置631-弧形板翻转气缸64- 第一展布枢接部641-长条形板体642-枢接孔643-条形孔65-第二展布枢接部71-上胶辊72-均压辊73-胶槽731-辊承托部732-辊枢接套733-胶槽滚轮734-胶槽支撑梁735-胶槽支撑脚736-胶槽导向轮737-胶槽导向轨738- 排胶装置7381-排胶口7382-排胶管道74-胶槽升降驱动装置81-第一擦动辊82-第二擦动辊83-第一驱动装置84-第二驱动装置91-清洗机构911-喷水系统912-柔性擦拭装置913-硬性刮干装置914-废水回收装置915-移动架916-支架92-清洗压力维持机构10-机架20-传送带201-传送带传送轮 400-第二烘干段4001-第二烘箱主体4002-第二烘干传送带4003-背面印刷装置40031-反向导向辊500-冷却段5001-主动冷却挤布辊5002-从动冷却挤布辊600-收布段6001-收布装置700-布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如图1-23所示,按布匹700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进布段100、第一烘干段200、印刷段300、第二烘干段400、冷却段500和收布段600。
进布段100包括盛装有浸布溶液的浸布槽1001,处于浸布槽1001上方将布匹700驱动进入浸布槽1001的浸布驱动辊1002,处于浸布槽1001下游的主动挤干辊1003,处于主动挤干辊1003下方将布匹700抵顶于主动挤干辊1003上的从动挤干辊1004,和对主动挤干辊1003进行转动驱动的挤干电机1005;第一烘干段200包括第一烘箱主体2001,和多个由上至下设于第一烘箱主体2001内对布匹700进行往返传送的第一烘干传送带2002;第一烘干传送带2002为透气网布;印刷段300包括机架10,对将印刷的布匹700进行初始矫正的布匹矫正装置,处于布匹矫正装置下游的多个印刷装置,多个与印刷装置一一对应并对印刷装置的部分进行承载的印刷支架,对印刷装置进行矫正的印刷矫正装置,对油墨进行刮动的刮刀装置,多个一一对应设于印刷装置上游的展布烘干装置,对布匹进行传动的传送带20,对传送带20进行刷胶的刷胶装置,对传送带20上油墨进行擦洗的油墨擦洗机构,对传送带20进行清洗的传送带清洗装置;布匹矫正装置包括矫正双棍11和驱动矫正双棍11进行空间位置调节的矫正驱动装置12;矫正双棍11包括相互平行处于上游的上游矫正辊111,处于下游的下游矫正辊 112,连接上游矫正辊111和下游矫正辊112一端的第一连接件113,以及连接上游矫正辊111和下游矫正辊112另一端的第二连接件114;矫正驱动装置12包括驱动第一连接件113的第一矫正驱动装置121,第一矫正驱动装置121包括与机架10枢接进行水平转动的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1211,设于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1211上的第一移动块1212,和对第一移动块1212 进行驱动的第一流体压缸1213;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1211设有供第一移动块1212滑动的第一滑轨12111,第一流体压缸1213的活塞杆与第一滑轨 12111平行;第一移动块1212与第一连接件113枢接在一起进行水平转动;第二连接件114与机架10枢接在一起;印刷装置包括处于上方对匹布直接进行印刷的印刷辊21和处于下方抵顶于传送带20下方的抵顶辊22;印刷辊21配设有加墨装置23;加墨装置23包括直接与印刷辊21接触进行上墨的上墨辊231,处于上墨辊231下方用于盛装油墨的墨槽232,和向上墨辊 231喷墨的喷墨装置233;印刷支架包括水平设置于机架10上并沿机架10 横向延伸的主支架31,和支撑于主支架31一端的支脚32;支脚32的下端配设有滚轮321;印刷支架配设有沿印刷支架长度方向驱动的横向驱动装置 33;印刷矫正装置包括斜向矫正装置41、横向矫正装置42和纵向矫正装置 (图中未示出);斜向矫正装置41设于印刷支架的一端;斜向矫正装置41 包括斜向矫正曲轴411,和设于机架10上对斜向矫正曲轴411进行转动驱动的斜向矫正电机412;斜向矫正曲轴411上下设置,具有斜向矫正动力输入端和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斜向矫正动力输入端与斜向矫正电机412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配设有水平设置的枢接套413;印刷支架形成有受枢接套413拨动的斜向矫正被拨动部34,枢接套413拨动斜向矫正被拨动部34使印刷支架带动印刷辊21相对印刷辊21的轴线方向发生倾斜;横向矫正装置42包括与印刷辊21卡扣在一起的卡扣部件421,和对卡扣部件421沿印刷辊轴向驱动的横向矫正驱动装置422;纵向矫正装置为控制传送带20传动速度的控制器;刮刀装置包括与印刷辊21相对应进行刮动的刮刀主体51,对刮刀主体51进行承载的刮刀支架52,与印刷辊21相平行对刮刀支架52进行承载的刮刀转动轴53,对刮刀转动轴53沿轴向进行轴向往复驱动的往复驱动装置54,和对刮刀转动轴53进行转动驱动的刮刀转动驱动装置55;展布烘干装置包括沿机架10宽度方向延伸的弧形板61,对弧形板61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62,和对弧形板62进行翻转驱动的弧形板驱动装置63;弧形板61的横截面为向上鼓起的弧形;弧形板 61具有处于下游并与机架10枢接在一起的枢接边611,处于上游进行开合的开合边612,以及处于枢接边611和开合边612之间的弧形板侧边613;刷胶装置包括沿传送带20横向延伸并处于传送带20下方的上胶辊71,与上胶辊71平行对传送带20上胶水进行均布的均压辊72,以及处于上胶辊 71和均压辊72下方用于盛装胶水的胶槽73;油墨擦洗机构包括与传送带传动轮201的轴线相平行直接对传送带20进行擦动的第一擦动辊81,和与第一擦动辊81相平行对第一擦动辊81进行擦动的第二擦动辊82;第一擦动辊81配设有驱动第一擦动辊81靠近或远离传送带20的第一驱动装置83,第二擦动辊82配设有驱动第二擦动辊82靠近或远离第一擦动辊81的第二驱动装置84;传送带清洗装置包括处于传送带20下方的清洗机构91,和对传送带20向下施压以维持清洗所需压力的清洗压力维持机构92;清洗机构91包括喷水系统911,柔性擦拭装置912,处于柔性擦拭装置912下游的硬性刮干装置913,回收废水的废水回收装置914,以及对柔性擦拭装置 912、硬性刮干装置913和废水回收装置914进行承载的移动架915;柔性擦拭装置912和硬性刮干装置913通过支架916连接于移动架915上;第二烘干段400包括第二烘箱主体4001,多个由上至下设于第二烘箱主体 4001内对布匹700进行往返传送的第二烘干传送带4002,和设于第二烘箱主体4001末端的对布匹700背面进行印刷的背面印刷装置4003;第二烘干传送带4002为透气网布;背面印刷装置4003配设有将布匹700反向导入第二烘箱主体4001内的反向导向辊40031;冷却段500包括处于背面印刷装置4003下游的主动冷却挤布辊5001,和处于主动冷却挤布辊5001下方将布匹700抵顶于主动冷却挤布辊5001上的从动冷却挤布辊5002;主动冷却挤布辊5001和从动冷却挤布辊5002内形成有盛装冷却水的冷却水容腔,冷却水容腔配设有冷却水循环进口和冷却水循环出口;收布段600包括处于冷却段500下游的收布装置6001。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浸布驱动辊1002配设有升降驱动装置,具有上下升降功能,可将布匹700抵顶进入浸布槽1001中由浸布溶液浸泡,便于后续进行印刷;然后在挤干电机 1005的驱动下由主动挤干辊1003和从动挤干辊1004对浸泡过的布匹700 进行挤干操作,将布匹700中的水分挤出。第一烘干段200的第一烘箱主体2001利用多层第一烘干传送带2002对布匹700进行多层往返输送,实现多层烘干,烘干效果好、效率高,尤其是透气网布形式的第一烘干传送带2002,可使多层布匹700上下通风透气,更加利于烘干。接下来由印刷段300对布匹700的正面进行印刷,矫正驱动装置12对矫正双棍11进行空间位置调节驱动,具体是,第一矫正驱动装置121的第一流体压缸1213 驱动第一移动块1212沿第一滑轨12111移动,依靠矫正双棍11的长度不变,使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1211相对于机架10产生转动,第一连接件113 相对于第一移动块1212产生转动,矫正双棍11依靠第二连接件114与机架10的枢接处产生水平倾斜摆动,进而达到对布匹700进行矫正的效果。对印刷辊21进行加墨,具体是上墨辊231由喷墨装置233喷墨或在墨槽23 沾墨进行取墨,多余的墨落入墨槽232中,上墨辊231对印刷辊21进行上墨,印刷时,抵顶辊22将布匹700向上抵顶于印刷辊21上与印刷辊21同步运转对布匹700进行印刷。主支架31可对印刷辊21、刮刀装置等进行承载;当对布匹700进行印刷时,横向驱动装置33驱动印刷支架向第一端方向移动与机架10结合,即可对布匹700进行印刷;当印刷部件需要维护时,横向驱动装置33驱动印刷支架向第二端方向移动,即可使印刷支架移出机架10,便于进行维修等操作。当印刷辊21印花出现斜向偏差时,斜向矫正电机412带动斜向矫正曲轴411转动,利用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上的枢接套413对印刷支架上的斜向矫正被拨动部34进行拨动,使印刷支架带动印刷辊21相对印刷辊21的轴线方向发生倾斜,以此弥补印刷辊21出现的斜向偏差,而且枢接套413可在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上转动,只会对斜向矫正被拨动部34产生拨动动作,而不会产生其他任何动作,确保拨动精度;当印刷辊21印花出现横向偏差时,利用横向矫正驱动装置422驱动卡扣部件421来带动印刷辊21沿轴向移动,进而弥补印刷辊21出现的横向偏差;当印刷辊21印花出现沿布匹700运动方向的纵向偏差时,可利用控制器形式的纵向矫正装置控制传送带20对布匹700的传动速度,进而弥补印刷辊 21出现的纵向偏差。在印刷辊21对布匹700进行印刷时,刮刀主体51可对印刷辊21上的浆墨进行刮动,具体是,刮刀转动驱动装置55可对刮刀转动轴53进行转动驱动,使刮刀转动轴53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刮刀支架52 带动刮刀主体51实现靠近或远离印刷辊21的摆动;在印刷辊21转动印刷工作过程中,往复驱动装置54驱动刮刀转动轴53通过刮刀支架52带动刮刀主体51沿轴向来回往复运动,对印刷辊21的往复刮动,实现高效均匀的浆墨刮动效果。当布匹700通过弧形板61时,布匹700顺势被弧形板61 扩展撑开,不会出现褶皱,同时加热装置62对弧形板61进行加热,弧形板61与布匹700全面接触,使弧形板61对布匹700进行充分全面的烘干和烫平,避免布匹700在前序流程中的水分蒸发不充分和积存褶皱等影响印刷效果的情况发生;而且弧形板驱动装置63可对弧形板61进行上下翻转驱动,可有效调整弧形板61对布匹700的接触位置、面积和力度等参数,还便于工作人员对弧形板61内部部件进行维护。当需对布匹700进行印刷时,启动胶槽升降驱动装置74对胶槽73进行适当升降驱动,使上胶辊71 在胶槽73中沾胶后与传送带20接触,上胶辊71随着传送带20的传动而转动,并对传送带20进行涂胶;同时,均压辊72处于上胶辊71的下游,也与传送带20接触并随着传送带20转动,可对上胶辊71已涂覆在传送带 20上的胶水进行均匀辊压,使胶水更加均匀的分布在传送带20上,可使布匹700均匀平整地粘贴在传送带20上,确保布匹700印刷质量。当印刷布匹700出现油墨污染传送带20的情况时,第一擦动辊81可在第一驱动装置83驱动作用下靠近传送带20对传送带20上的油墨进行擦除处理,而且第二擦动辊82可在第二驱动装置84驱动作用下靠近第一擦动辊81对第一擦动辊81进行擦动处理,确保第一擦动辊81的洁净而具有对传送带20进行实时高效擦除油墨的效果。当需要对传送带20上的胶水等杂质进行清洗时,驱动承载柔性擦拭装置912、硬性刮干装置913和废水回收装置914的移动架915进入到传送带20的下方,启动清洗压力维持机构92利用清洗压力维持机构92的升降驱动装置对清洗压力维持机构92的压辊进行下降驱动对传送带20向下适当施压以维持清洗所需压力,启动喷水系统911朝传送带20下表面和柔性擦拭装置912喷水润湿,随着传送带20向下游传动相对于柔性擦拭装置912和硬性刮干装置913产生相对运动,柔性擦拭装置912利用柔性吸水擦拭层对传送带20的下表面进行擦拭,可将水溶性胶等杂质擦除吸收;随后硬性刮干装置913利用硬性刮干装置913的刮刀对传送带20下表面的水滴等进行彻底刮除,保持传送带20不会残留过多的水分和杂质,利于进行再次刷胶并与待印刷布匹700对应高效粘合在一起进行印刷;被清除下来的杂质水落入废水回收装置914的收集槽内进行回收;清洗完成后可根据情况驱动承载柔性擦拭装置912、硬性刮干装置 913和废水回收装置914的移动架915移出传送带20的下方,便于传送带 20的运行和对本实用新型的维护。对布匹700正面印刷完成后,第二烘干段400的第二烘箱主体4001利用多层第二烘干传送带4002对布匹700进行多层往返输送,实现多层烘干,烘干效果好、效率高,尤其是透气网布形式的第二烘干传送带4002,可使多层布匹700上下通风透气,更加利于烘干,而且在布匹700烘干过程中,布匹700会中途传送到第二烘箱主体 4001外由背面印刷装置4003对布匹700背面进行印刷,此时布匹700正面的印刷花纹已经第二烘箱主体4001烘干一定时间,在对布匹700背面进行印刷时不会影响布匹700正面的印刷花纹,布匹700背面印刷完成后再由反向导向辊40031导入第二烘箱主体4001内进行烘干,使布匹700的正面和背面的印刷花纹均进行彻底烘干。然后冷却段500流通冷却水的主动冷却挤布辊5001和从动冷却挤布辊5002相配合对布匹700进行冷却挤压,使布匹700更加平整、不易出现褶皱。最后由收布段600将布匹700收集。
优选地,矫正驱动装置12还包括第二矫正驱动装置122,第二矫正驱动装置122包括与机架10枢接进行水平转动的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1221,设于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1221上的第二移动块1222,和对第二移动块1222 进行驱动的第二流体压缸1223;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1221设有供第二移动块1222滑动的第二滑轨12211,第二流体压缸1223的活塞杆与第二滑轨 12211平行;第二移动块1222与第二连接件114枢接在一起进行水平转动;加墨装置23的两端分别通过加墨轨道与印刷支架连接,加墨轨道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垂直于印刷辊21,加墨装置23的两端配设有同步驱动加墨装置 23沿加墨轨道移动的加墨驱动装置;主支架31具有与机架10连接的第一端,和处于另一端与支脚32连接的第二端;横向驱动装置33包括处于第一端的横向驱动电机331,处于第一端与横向驱动电机33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主动链轮332,处于第二端的从动链轮333,以及连接于主动链轮332 和从动链轮333之间的链条334;第一端与链条334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矫正驱动装置121和第二矫正驱动装置122相互配合对矫正双棍11进行空间位置调节驱动,具体是,在第一矫正驱动装置121 对矫正双棍11进行空间位置调节驱动的同时,第二矫正驱动装置122的第二流体压缸1223驱动第二移动块1222沿第二滑轨12211移动,依靠矫正双棍11的长度不变,使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1221相对于机架10产生转动,第二连接件114相对于第二移动块1222产生转动,矫正双棍11依靠第一连接件113与机架10的枢接处产生水平倾斜摆动,进而达到对布匹进行矫正的效果。加墨驱动装置沿加墨轨道对墨槽232和上墨辊231进行驱动,使墨槽232和上墨辊231根据加墨需要靠近或远离印刷辊21。主动链轮332 在横向驱动电机331的驱动下与从动链轮333相配合对链条334进行驱动,可使主支架31和支脚32依靠滚轮321沿机架10横向进行移动;当对布匹进行印刷时,横向驱动装置33驱动印刷支架向第一端方向移动与机架10 结合,即可对布匹进行印刷;当印刷部件需要维护时,横向驱动装置33驱动印刷支架向第二端方向移动,即可使印刷支架移出机架10,便于进行维修等操作。
优选地,第一滑轨1211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第一移动块 1212具有两个分别与两第一导轨相配合的滑套;第二滑轨1221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导轨,第二移动块1222具有两个分别与两第二导轨相配合的滑套;加墨轨道包括设于印刷支架上的加墨滑轨和设于墨槽232端部与加墨滑轨相配合的加墨滑块;上墨辊231的两端分别通过与加墨轨道相平行的上墨轨道连接,上墨辊231的两端配设有同步驱动上墨辊231沿上墨轨道移动的上墨驱动装置234;上墨轨道包括设于墨槽232上的上墨滑轨和设于上墨辊231端部与上墨滑轨相配合的上墨滑块;主支架31设有沿机架 10横向行走于机架21上的导向轮311。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上墨驱动装置234沿上墨轨道对上墨辊231进行驱动,使上墨辊231根据加墨需要靠近或远离印刷辊21。导向轮311可对印刷支架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印刷支架沿机架10的横向移动更加顺畅平稳。
优选地,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1211通过第一连接座1214与机架10连接,第一连接座1214固定连接于机架10上,第一连接座1214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向上突起的第一滑块12141,两第一滑块12141至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1211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均为a,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1211形成有两个分别与两第一滑块12141相配合的第一弧形滑槽12112,两第一弧形滑槽 12112均以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1211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且半径均为a;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1221通过第二连接座1224与机架10连接,第二连接座 1224固定连接于机架10上,第二连接座1224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向上突起的第二滑块12241,两第二滑块12241至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1221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均为a,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1221形成有两个分别与两第二滑块12241相配合的第二弧形滑槽12212,两第二弧形滑槽12212均以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1221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且半径均为a;喷墨装置233包括沿上墨辊231设置的喷墨管2331,喷墨管2331形成有多个沿喷墨管2331 长度方向排列并朝向上墨辊231的喷墨孔(图中未示出);四个导向轮311 以矩阵形式设于主支架31的四个角落。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1211通过第一滑块12141和第一弧形滑槽12112的相互配合实现相互导向的转动,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1221通过第二滑块12241 和第二弧形滑槽12212的相互配合实现相互导向的转动,转动平稳顺畅。喷墨装置233利用喷墨管2331输送浆墨,并利用喷墨孔将浆墨喷洒在上墨辊231上。
优选地,第一滑块12141的上端设有卡于第一弧形滑槽12112上边缘的第一限位头;第二滑块12241的上端设有卡于第二弧形滑槽12212上边缘的第二限位头;加墨装置23设有固定喷墨管2331的管固定部235;主支架3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主横支架312,和两个相互平行连接于两主横支架312两端之间的主纵支架313;主横支架312水平设置于机架10上方并沿机架10横向延伸,主纵支架313水平设置于机架10上方并沿机架10长度方向延伸;支脚32包括两个支脚单体322,两支脚单体322分别连接于处于第二端的主纵支架313两端,两支脚单体322的下端分别设有滚轮321。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一限位头和第二限位头可分别对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1211和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1221的上方进行限位,保持第一滑块12141和第一弧形滑槽12112,以及第二滑块12241和第二弧形滑槽 12212始终相互配合在一起,结构稳定牢固。墨槽232通过管固定部235对喷墨管2331进行固定。
优选地,第一滑块12141和第二滑块12241为旋紧于机架10上的螺杆;管固定部235包括两个对应上墨辊231两端设置的弯曲托手2351,弯曲托手2351承托于喷墨管2331的下方并弯曲弧度与喷墨管2331的弧度相匹配;导向轮311配设有导向轮承载部3111,导向轮承载部3111与主支架31通过竖向转轴3112枢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导向轮311 可依靠导向轮承载部3111通过竖向转轴3112相对于主支架31进行水平转动,即当不需要导向轮311进行导向时,可将导向轮311折叠收起,使用灵活方便。
优选地,上游矫正辊111和下游矫正辊112分别通过螺杆与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114连接在一起,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114 分别形成有相应的通孔并配设有锁紧于第一连接件113和第二连接件114 两侧的锁紧螺母,上游矫正辊111和下游矫正辊112分别与相应的螺杆枢接在一起;管固定部235配设有抵顶锁紧喷墨管2331的抵顶锁紧螺杆2352,管固定部235形成有与抵顶锁紧螺杆2352相配合的螺纹孔;主纵支架313 的端部设有与导向轮承载部3111枢接的枢接部3131;枢接部3131包括两个设于主纵支架313端部的上下平行排列的枢接板31311,以及与主纵支架 313连接并处于两枢接板31311之间对导向轮承载部3111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挡板31312;竖向转轴3112连接于两枢接板31311之间,导向轮承载部3111包括伸入两枢接板31311之间与竖向转轴3112连接的延伸枢接部31111和与枢接板31311相配合对导向轮承载部3111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台阶3111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螺母可对第一连接件113 和第二连接件114进行固定也手动位置调节。管固定部235利用抵顶锁紧螺杆2352与螺纹孔相配合对喷墨管2331进行抵顶锁紧。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113的中部下方与第一移动块1212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第一流体压缸1213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一移动块1212的中部连接;第二连接件114的中部下方与第二移动块1222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第二流体压缸1223的活塞杆端部与第二移动块1222的中部连接;上墨辊231的周面形成有多个沿上墨辊231轴线方向平行排列的环形墨槽(图中未示出);两主纵支架313设有相配合对应连接印刷辊21两端的连接套环(图中未示出),以及相配合连接加墨装置23和刮刀装置的连接板3132;连接板3132包括处于第一端的第一连接板31321和处于第二端的第二连接板3132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环形墨槽可容纳浆墨,可对上墨辊231进行持续均匀的上墨动作。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布匹边缘检测装置(图中未示出)和控制矫正驱动装置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布匹边缘检测装置与控制器通过信号传输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墨槽232的端部设有防止印刷辊21上的油墨沿轴向扩散的挡墨装置(图中未示出);支脚单体322呈弯折状;支脚单体322 包括水平设置于机架10上方并沿机架10横向延伸的连接段3221,竖向设置的竖向支撑段3222,以及连接于连接段3221和竖向支撑段3222之间的过渡段3223;两竖向支撑段3222之间连接有支脚加强梁323。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布匹边缘检测装置可对布匹的边缘进行检测,当布匹发生位置偏移时,布匹边缘检测装置会将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将对矫正驱动装置12进行控制,以对布匹进行矫正。挡墨装置对印刷辊21上的油墨进行阻挡,防止油墨沿印刷辊21轴向向外扩散。
优选地,斜向矫正装置41处于连接板3132的下方;斜向矫正曲轴411 的动力输入端朝下,动力输出端朝上;印刷辊21设有卡口211;卡扣部件 421包括与卡口211相配合的卡舌4211,与印刷辊21相平行并驱动卡舌4211 摆动的卡舌转轴4212,垂直设于卡舌转轴4212上驱动卡舌转轴4212转动的摆动杆4213,和驱动摆动杆4213摆动的摆动杆驱动装置4214;刮刀主体51包括与印刷辊21相平行的刀片511,和对刀片511进行固定的刀片固定板51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摆动杆驱动装置4214驱动摆动杆4213带动卡舌转轴4212向相应方向转动,使卡舌4211与印刷辊21 上的卡口211卡扣在一起,当印刷辊21印花出现横向偏差时,利用横向矫正驱动装置422驱动卡扣部件421来带动印刷辊21沿轴向移动,进而弥补横向偏差;当需要将印刷辊21拉出进行维护等操作时,可利用摆动杆驱动装置4214驱动摆动杆4213带动卡舌转轴4212向另一方向转动,使卡舌4211 与印刷辊21上的卡口211脱扣即可。刀片固定板512可对刀片511进行平行的全面夹紧固定,刀片511更加牢固且不易受损。
优选地,斜向矫正被拨动部34为形成于连接板3132下端并容置枢接套413的槽口;横向矫正驱动装置422包括与卡扣部件421连接在一起的驱动连接块4221,与驱动连接块4221枢接且与卡舌转轴4212相平行的横向矫正螺杆4222,和驱动横向矫正螺杆4222转动的横向矫正电机4223;刮刀支架52包括至少两个沿刮刀转动轴53排列并均匀支撑刀片固定板512 的刮刀支架单体521。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槽口形式的斜向矫正被拨动部34对枢接套413进行匹配容置,斜向矫正曲轴411的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带动枢接套413对斜向矫正被拨动部34进行精确拨动,使印刷支架带动印刷辊21产生精确水平倾斜,以此调整印刷辊21的斜向偏差。横向矫正电机4223驱动横向矫正螺杆4222向相应的方向转动,横向矫正螺杆4222依靠机架10上相应的内螺纹部件的配合驱动而产生沿横向矫正螺杆4222轴向的动作,带动驱动连接块4221移动,进而带动卡扣部件421 产生沿印刷辊21轴向的移动。至少两个刮刀支架单体521可对刀片固定板 512和刀片511进行均匀的固定,固定效果更好。
优选地,槽口形成于第二连接板31322上;机架10上设有与横向矫正螺杆4222相配合的内螺纹部件;刮刀支架单体521包括连接于刮刀转动轴 53上的支架固定部5211,和与刀片固定板512连接调节刮刀主体51相对刮刀转动轴53位置的刮刀调节支架521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支架固定部5211可对刮刀支架单体521进行固定,刮刀调节支架5212用于调节刮刀主体51相对刮刀转动轴53的空间位置。
优选地,枢接套413为轴承;驱动连接块4221设有两个与卡舌转轴4212 垂直的卡舌连接板42211,卡舌转轴4212贯穿两卡舌连接板42211并与两卡舌连接板42211枢接在一起,卡舌4211设于两卡舌连接板42211之间;刮刀调节支架5212包括与刀片固定板512连接的刮刀调节杆52121,套设于刮刀调节杆52121外的刮刀调节套52122,以及连接于刮刀调节套52122 和支架固定部5211之间的调节螺杆52123;刮刀调节杆52121包括与刀片固定板512连接的连接杆段,与连接杆段连接并与刮刀调节套52122相对应的螺杆段,和与螺杆段外端连接的第一转动手柄521211;刮刀调节套 52122形成有与螺杆段相配合的内螺纹。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驱动连接块4221通过两卡舌连接板42211与卡舌4211和卡舌转轴4212实现连接并进行驱动。工作人员可通过旋动第一转动手柄521211驱动刮刀调节杆52121转动,带动螺杆段依靠相配合的螺纹相对于刮刀调节套52122产生相对转动,使刮刀调节杆52121相对于刮刀调节套52122产生沿刮刀调节杆52121轴向的移动,进而调节刮刀主体51在刮刀调节杆52121轴向上的位置;同时,操作调节螺杆52123可调节刮刀主体51沿调节螺杆52123 轴向上的位置。
优选地,斜向矫正电机412的输出轴朝上设置,下端固定连接于机架 10上;内螺纹部件为设于机架10上的螺母;摆动杆驱动装置4214为一端与摆动杆4213端部枢接,另一端与机架10枢接的气缸。此结构可使摆动杆驱动装置4214为对摆动杆4213进行驱动而提供足够的动作自由度。
优选地,调节螺杆52123垂直连接于刮刀调节套52122外侧,支架固定部5211设有与调节螺杆52123连接的调节螺杆连接部52111,调节螺杆连接部52111形成有供调节螺杆52123穿过的通孔,调节螺杆52123配设有锁紧于通孔两侧的调节螺杆锁紧螺母;工作人员可通过操作调节螺杆锁紧螺母来调节调节螺杆52123的位置,并进行锁紧固定;加热装置62包括处于弧形板61下方并沿弧形板61长度方向延伸的加热管;胶槽73配设有驱动胶槽73升降的胶槽升降驱动装置74;当需对布匹进行印刷时,启动胶槽升降驱动装置74对胶槽73进行适当升降驱动,使上胶辊71在胶槽73 中沾胶后与传送带20接触,上胶辊71随着传送带20的传动而转动,并对传送带20进行涂胶;柔性擦拭装置912包括沿传送带20横向延伸的柔性吸水擦拭层,和对柔性吸水擦拭层进行固定支撑的固定支撑架;固定支撑架具有朝向上游且斜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斜面和朝向下游且斜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斜面,固定支撑架形成有处于第一连接斜面和第二连接斜面之间供柔性吸水擦拭层变形的变形空间;柔性吸水擦拭层包括与第一连接斜面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斜面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并与变形空间相对应的变形擦拭部;硬性刮干装置913包括沿传送带20横向延伸的刮刀,和对刮刀进行固定的刀架;刮刀呈T字形,包括朝上设置的刀主体和水平设于刀主体下方的刀固定部;刀架包括匹配容置刀固定部和刀主体下部的固定槽,刀主体的上端突出于固定槽向上延伸,固定槽包括处于下方对应容置刀固定部的宽槽部和处于上方对应容置刀主体下部的窄槽部;废水回收装置914包括承接于柔性擦拭装置912和硬性刮干装置913下方的收集槽;清洗压力维持机构92包括至少一个压力维持单元,压力维持单元包括沿传送带横向对传送带向下抵顶的压辊和对压辊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用于对承载待印刷布匹的传送带20进行清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驱动承载柔性擦拭装置912、硬性刮干装置913和废水回收装置914的移动架915进入到传送带 20的下方,启动清洗压力维持机构92利用升降驱动装置对压辊进行下降驱动对传送带20向下适当施压以维持清洗所需压力,启动喷水系统911朝传送带20下表面和柔性擦拭装置912喷水润湿,随着传送带20向下游传动相对于柔性擦拭装置912和硬性刮干装置913产生相对运动,柔性擦拭装置912利用柔性吸水擦拭层对传送带20的下表面进行擦拭,可将水溶性胶等杂质擦除吸收;随后硬性刮干装置913利用刮刀对传送带20下表面的水滴等进行彻底挂除,保持传送带20不会残留过多的水分和杂质,利于进行再次刷胶并与待印刷布匹对应高效粘合在一起进行印刷;被清除下来的杂质水落入废水回收装置914的收集槽内进行回收;清洗完成后可根据情况驱动承载柔性擦拭装置912、硬性刮干装置913和废水回收装置914的移动架915移出传送带20的下方,便于传送带20的运行和对本实用新型的维护;在柔性擦拭装置912擦拭过程中,柔性吸水擦拭层利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与第一连接斜面和第二连接斜面连接固定(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与传送带20成一定角度更便于与固定支撑架连接,且连接结构不会刮伤传送带),并利用变形擦拭部对传送带20进行主要擦拭清洗,柔性吸水擦拭层利用与传送带20成一定角度的第一连接部与传送带20顺势紧密接触,同时柔性吸水擦拭层利用变形空间进行充足的弹性变形以保持与传送带20的适应性弹性接触,确保擦拭效果;在硬性刮干装置913刮干过程中,刮刀利用刀固定部与刀架的宽槽部和窄槽部固定卡扣连接在一起,并利用刀主体对传送带20进行刮干,整个刮刀结构稳固,刮干效果好。
优选地,往复驱动装置54包括往复驱动曲轴541,和设于印刷支架上对往复驱动曲轴541进行转动驱动的往复驱动电机542;往复驱动曲轴541 具有往复驱动动力输入端和往复驱动动力输出端,刮刀转动轴53设有供往复驱动动力输出端沿刮刀转动轴53的轴向进行拨动的往复被拨动部531;弧形板驱动装置63包括两个支撑于两弧形板61侧边下方的弧形板翻转气缸631;上胶辊71和均压辊72的两端均枢接于胶槽73上。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复驱动电机542驱动往复驱动曲轴541转动,往复驱动曲轴541的往复驱动动力输出端对刮刀转动轴53的往复被拨动部531产生沿刮刀转动轴3轴向的往复拨动,使刮刀转动轴53带动整个刮刀支架52 和刮刀主体51产生沿刮刀转动轴53轴向的往复拨动,进而对印刷辊21上的浆墨进行有效刮动。两弧形板翻转气缸631形式的弧形板驱动装置63可对弧形板61进行均衡的支撑,弧形板61运行更加平稳。
优选地,往复驱动曲轴541与刮刀转动轴53相垂直,往复被拨动部531 包括设于刮刀转动轴53端部的被拨动轮,被拨动轮形式的往复被拨动部531 的周面形成有容置往复驱动动力输出端的环形凹槽5311,环形凹槽5311的两侧形成有对往复驱动动力输出端进行限位的环形凸起5312;弧形板侧边 613设有与弧形板翻转气缸631上端枢接的第一展布枢接部64,弧形板翻转气缸631的下端设有与机架10枢接的第二展布枢接部65;胶槽73设有承托上胶辊71和均压辊72的辊承托部731,以及设于辊承托部731上并与上胶辊71和均压辊72的两端枢接在一起的辊枢接套73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复驱动曲轴541伸入到被拨动轮形式的往复被拨动部531 的环形凹槽5311内,当往复驱动电机542对往复驱动曲轴541进行驱动时,往复驱动曲轴541对环形凹槽5311两侧的环形凸起5312进行往复拨动,实现刮刀转动轴53带动整个刮刀支架52和刮刀主体51产生沿刮刀转动轴 53轴向的往复拨动,往复驱动曲轴541被环形凸起5312限位,而且环形凹槽5311和两侧的环形凸起5312相配合,即使被拨动轮形式的往复被拨动部531随着刮刀转动轴53转动也不会造成往复驱动曲轴541脱扣的情况发生,始终保持与往复被拨动部531相配合在一起。第一展布枢接部64和第二展布枢接部65可对弧形板翻转气缸631提供足够的自由度,便于弧形板翻转气缸631适应弧形板61的任意翻转角度,并提供稳定的支撑。
优选地,往复驱动曲轴541上下设置,往复驱动动力输出端配设有同轴设置的并与环形凹槽5311相匹配的往复拨动轴承5411;开合边612设有搭设于机架10上的缓冲垫部6121;胶槽73配设有胶槽滚轮733。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被拨动轮形式的往复被拨动部531随着刮刀转动轴53转动时,往复拨动轴承5411可相对于两侧的环形凸起5213产生相对滚动,不会产生静摩擦和影响刮刀转动轴53的转动,整个机构运行更加顺畅稳定。缓冲垫部6121可对弧形板61与机架10的接触进行缓冲,配合更加紧密且可避免相应部件相互撞击而受损伤。可依靠胶槽滚轮733进行移动,适时推入传送带20下方进行上胶,并可适时拉出进行维护,操作简单方便。
优选地,往复驱动电机542固定连接于印刷支架上且输出轴朝下设置,印刷支架形成有供刮刀转动轴53沿轴向移动的通孔;胶槽73的下部设有两个与上胶辊71相平行的胶槽支撑梁734,和连接于胶槽支撑梁734两端的胶槽支撑脚735;胶槽滚轮733设于胶槽支撑脚735的下端。
优选地,刮刀转动轴53枢接于第一连接板31321和第二连接板31322 之间,往复驱动电机542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板31321外侧;胶槽支撑梁 734的外侧设有沿传送带20横向行走的胶槽导向轮736,机架10设有与胶槽导向轮736相配合的胶槽导向轨737。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依靠胶槽滚轮733进行推拉移动时,可利用胶槽导向轮736和胶槽导向轨 737的配合进行导向,移动更加平稳顺畅。
优选地,刮刀转动驱动装置55包括与刮刀转动轴53连接的涡轮部件 551,对涡轮部件551进行转动驱动的蜗杆部件552,和对蜗杆部件552进行转动驱动的第二转动手柄553;胶槽73配设有输入胶水的供胶装置(图中未示出),和排出废胶水的排胶装置738。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操作第二转动手柄553来转动蜗杆部件552,驱动涡轮部件 551带动刮刀转动轴5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刮刀支架52和刮刀主体51进行摆动。当胶槽73中的胶水不足时,供胶装置可对胶槽73进行供给,当胶槽73中的废胶水需要清理时,可利用排胶装置738将废胶水排出。
优选地,刮刀转动驱动装置55还包括对蜗杆部件552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554;排胶装置738包括形成于胶槽73上的排胶口7381,和与排胶口 7381相连通的排胶管道7382;排胶管道7382配设有排胶开关(图中未示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蜗杆部件552转动调节到相应位置后,可通过定位装置554对蜗杆部件552进行定位,确保刮刀主体51的工作位置精确稳定。可通过操作排胶开关将废胶水从排胶管道7382排出。
优选地,定位装置554包括套设于蜗杆部件552上的定位套5541,和连接于印刷支架上的定位销5542;定位套5541的周面形成有多个供定位销 5542插入定位的定位孔55411,定位孔55411围绕定位套5541呈环形分布。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定位套5541随着蜗杆部件552进行转动,当蜗杆部件552转动调节到相应位置后,可将定位销5542插入定位孔55411 对蜗杆部件552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23)

1.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按布匹流动方向依次包括进布段、第一烘干段、印刷段、第二烘干段、冷却段和收布段;
所述进布段包括盛装有浸布溶液的浸布槽,处于浸布槽上方将布匹驱动进入浸布槽的浸布驱动辊,处于浸布槽下游的主动挤干辊,处于主动挤干辊下方将布匹抵顶于主动挤干辊上的从动挤干辊,和对主动挤干辊进行转动驱动的挤干电机;
所述第一烘干段包括第一烘箱主体,和多个由上至下设于第一烘箱主体内对布匹进行往返传送的第一烘干传送带;所述第一烘干传送带为透气网布;
所述印刷段包括机架,对将印刷的布匹进行初始矫正的布匹矫正装置,处于布匹矫正装置下游的多个印刷装置,多个与印刷装置一一对应并对印刷装置的部分进行承载的印刷支架,对印刷装置进行矫正的印刷矫正装置,对油墨进行刮动的刮刀装置,多个一一对应设于印刷装置上游的展布烘干装置,对布匹进行传动的传送带,对传送带进行刷胶的刷胶装置,对传送带上油墨进行擦洗的油墨擦洗机构,对传送带进行清洗的传送带清洗装置;
所述布匹矫正装置包括矫正双棍和驱动矫正双棍进行空间位置调节的矫正驱动装置;所述矫正双棍包括相互平行处于上游的上游矫正辊,处于下游的下游矫正辊,连接上游矫正辊和下游矫正辊一端的第一连接件,以及连接上游矫正辊和下游矫正辊另一端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矫正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第一矫正驱动装置,所述第一矫正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机架枢接进行水平转动的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设于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上的第一移动块,和对第一移动块进行驱动的第一流体压缸;所述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设有供所述第一移动块滑动的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流体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滑轨平行;所述第一移动块与所述第一连接件枢接在一起进行水平转动;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机架枢接在一起;
所述印刷装置包括处于上方对匹布直接进行印刷的印刷辊和处于下方抵顶于所述传送带下方的抵顶辊;所述印刷辊配设有加墨装置;所述加墨装置包括直接与所述印刷辊接触进行上墨的上墨辊,处于上墨辊下方用于盛装油墨的墨槽,和向上墨辊喷墨的喷墨装置;
所述印刷支架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沿机架横向延伸的主支架,和支撑于主支架一端的支脚;所述支脚的下端配设有滚轮;所述印刷支架配设有沿印刷支架长度方向驱动的横向驱动装置;
所述印刷矫正装置包括斜向矫正装置、横向矫正装置和纵向矫正装置;所述斜向矫正装置设于所述印刷支架的一端;所述斜向矫正装置包括斜向矫正曲轴,和设于所述机架上对斜向矫正曲轴进行转动驱动的斜向矫正电机;所述斜向矫正曲轴上下设置,具有斜向矫正动力输入端和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所述斜向矫正动力输入端与所述斜向矫正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斜向矫正动力输出端配设有水平设置的枢接套;所述印刷支架形成有受所述枢接套拨动的斜向矫正被拨动部,所述枢接套拨动所述斜向矫正被拨动部使所述印刷支架带动所述印刷辊相对印刷辊的轴线方向发生倾斜;所述横向矫正装置包括与所述印刷辊卡扣在一起的卡扣部件,和对卡扣部件沿印刷辊轴向驱动的横向矫正驱动装置;所述纵向矫正装置为控制所述传送带传动速度的控制器;
所述刮刀装置包括与所述印刷辊相对应进行刮动的刮刀主体,对刮刀主体进行承载的刮刀支架,与印刷辊相平行对刮刀支架进行承载的刮刀转动轴,对刮刀转动轴沿轴向进行轴向往复驱动的往复驱动装置,和对刮刀转动轴进行转动驱动的刮刀转动驱动装置;
所述展布烘干装置包括沿所述机架宽度方向延伸的弧形板,对弧形板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和对弧形板进行翻转驱动的弧形板驱动装置;所述弧形板的横截面为向上鼓起的弧形;所述弧形板具有处于下游并与所述机架枢接在一起的枢接边,处于上游进行开合的开合边,以及处于枢接边和开合边之间的弧形板侧边;
所述刷胶装置包括沿所述传送带横向延伸并处于传送带下方的上胶辊,与上胶辊平行对传送带上胶水进行均布的均压辊,以及处于上胶辊和均压辊下方用于盛装胶水的胶槽;
所述油墨擦洗机构包括与传送带传动轮的轴线相平行直接对传送带进行擦动的第一擦动辊,和与第一擦动辊相平行对第一擦动辊进行擦动的第二擦动辊;所述第一擦动辊配设有驱动第一擦动辊靠近或远离传送带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二擦动辊配设有驱动第二擦动辊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擦动辊的第二驱动装置;
所述传送带清洗装置包括处于传送带下方的清洗机构,和对传送带向下施压以维持清洗所需压力的清洗压力维持机构;所述清洗机构包括喷水系统,柔性擦拭装置,处于柔性擦拭装置下游的硬性刮干装置,回收废水的废水回收装置,以及对柔性擦拭装置、硬性刮干装置和废水回收装置进行承载的移动架;所述柔性擦拭装置和硬性刮干装置通过支架连接于所述移动架上;
所述第二烘干段包括第二烘箱主体,多个由上至下设于第二烘箱主体内对布匹进行往返传送的第二烘干传送带,和设于第二烘箱主体末端的对布匹背面进行印刷的背面印刷装置;所述第二烘干传送带为透气网布;所述背面印刷装置配设有将布匹反向导入所述第二烘箱主体内的反向导向辊;
所述冷却段包括处于所述背面印刷装置下游的主动冷却挤布辊,和处于主动冷却挤布辊下方将布匹抵顶于主动冷却挤布辊上的从动冷却挤布辊;所述主动冷却挤布辊和从动冷却挤布辊内形成有盛装冷却水的冷却水容腔,所述冷却水容腔配设有冷却水循环进口和冷却水循环出口;
所述收布段包括处于所述冷却段下游的收布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矫正驱动装置还包括第二矫正驱动装置,所述第二矫正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机架枢接进行水平转动的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设于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上的第二移动块,和对第二移动块进行驱动的第二流体压缸;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设有供所述第二移动块滑动的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流体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滑轨平行;所述第二移动块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枢接在一起进行水平转动;
所述加墨装置的两端分别通过加墨轨道与所述印刷支架连接,所述加墨轨道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垂直于所述印刷辊,所述加墨装置的两端配设有同步驱动加墨装置沿所述加墨轨道移动的加墨驱动装置;
所述主支架具有与所述机架连接的第一端,和处于另一端与所述支脚连接的第二端;所述横向驱动装置包括处于所述第一端的横向驱动电机,处于第一端与横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主动链轮,处于所述第二端的从动链轮,以及连接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之间的链条;所述第一端与所述链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导轨,所述第一移动块具有两个分别与两所述第一导轨相配合的滑套;所述第二滑轨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二移动块具有两个分别与两所述第二导轨相配合的滑套;
所述加墨轨道包括设于所述印刷支架上的加墨滑轨和设于所述墨槽端部与加墨滑轨相配合的加墨滑块;所述上墨辊的两端分别通过与所述加墨轨道相平行的上墨轨道连接,所述上墨辊的两端配设有同步驱动上墨辊沿所述上墨轨道移动的上墨驱动装置;所述上墨轨道包括设于所述墨槽上的上墨滑轨和设于所述上墨辊端部与上墨滑轨相配合的上墨滑块;
所述主支架设有沿所述机架横向行走于机架上的导向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通过第一连接座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向上突起的第一滑块,两所述第一滑块至所述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均为a,所述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形成有两个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滑块相配合的第一弧形滑槽,两所述第一弧形滑槽均以所述第一水平转动承载板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且半径均为a;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通过第二连接座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上表面形成有两个向上突起的第二滑块,两所述第二滑块至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的转动中心的距离均为a,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形成有两个分别与两所述第二滑块相配合的第二弧形滑槽,两所述第二弧形滑槽均以所述第二水平转动承载板的转动中心为圆心且半径均为a;
所述喷墨装置包括沿所述上墨辊设置的喷墨管,所述喷墨管形成有多个沿喷墨管长度方向排列并朝向所述上墨辊的喷墨孔;
四个所述导向轮以矩阵形式设于所述主支架的四个角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设有卡于所述第一弧形滑槽上边缘的第一限位头;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设有卡于所述第二弧形滑槽上边缘的第二限位头;
所述加墨装置设有固定所述喷墨管的管固定部;
所述主支架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主横支架,和两个相互平行连接于两主横支架两端之间的主纵支架;所述主横支架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沿机架横向延伸,所述主纵支架水平设置于所述机架上并沿机架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脚包括两个支脚单体,两所述支脚单体分别连接于处于所述第二端的所述主纵支架两端,两所述支脚单体的下端分别设有所述滚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为旋紧于所述机架上的螺杆;
所述管固定部包括两个对应所述上墨辊两端设置的弯曲托手,所述弯曲托手承托于所述喷墨管的下方并弯曲弧度与喷墨管的弧度相匹配;
所述导向轮配设有导向轮承载部,所述导向轮承载部与所述主支架通过竖向转轴枢接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矫正辊和下游矫正辊分别通过螺杆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形成有相应的通孔并配设有锁紧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两侧的锁紧螺母,所述上游矫正辊和下游矫正辊分别与相应的螺杆枢接在一起;
所述管固定部配设有抵顶锁紧所述喷墨管的抵顶锁紧螺杆,所述管固定部形成有与所述抵顶锁紧螺杆相配合的螺纹孔;
所述主纵支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导向轮承载部枢接的枢接部;所述枢接部包括与所述主纵支架的端部设有两个上下平行排列的枢接板,以及与主纵支架连接并处于两枢接板之间对所述导向轮承载部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挡板;所述竖向转轴连接于两所述枢接板之间,所述导向轮承载部包括伸入两所述枢接板之间与所述竖向转轴连接的延伸枢接部和与所述枢接板相配合对所述导向轮承载部的转动进行限位的限位台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中部下方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流体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中部下方与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流体压缸的活塞杆端部与所述第二移动块的中部连接;
所述上墨辊的周面形成有多个沿上墨辊轴线方向平行排列的环形墨槽;
两所述主纵支架设有相配合对应连接所述印刷辊两端的连接套环,以及相配合连接所述加墨装置和所述刮刀装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处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连接板和处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二连接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布匹边缘检测装置和控制所述布匹矫正装置的控制器,所述布匹边缘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器通过信号传输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所述墨槽的端部设有防止所述印刷辊上的油墨沿轴向扩散的挡墨装置;
所述支脚单体呈弯折状;所述支脚单体包括水平设置于并沿所述机架横向延伸的连接段,竖向设置的竖向支撑段,以及连接于连接段和竖向支撑段之间的过渡段;两所述竖向支撑段之间连接有支脚加强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矫正装置处于所述连接板的下方;所述斜向矫正曲轴的动力输入端朝下,动力输出端朝上;
所述印刷辊设有卡口;所述卡扣部件包括与所述卡口相配合的卡舌,与所述印刷辊相平行并驱动卡舌摆动的卡舌转轴,垂直设于卡舌转轴上驱动卡舌转轴转动的摆动杆,和驱动摆动杆摆动的摆动杆驱动装置;
所述刮刀主体包括与所述印刷辊相平行的刀片,和对刀片进行固定的刀片固定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矫正被拨动部为形成于所述连接板下端并容置所述枢接套的槽口;
所述横向矫正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卡扣部件连接在一起的驱动连接块,与驱动连接块枢接且与所述卡舌转轴相平行的横向矫正螺杆,和驱动横向矫正螺杆转动的横向矫正电机;
所述刮刀支架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刮刀转动轴排列并均匀支撑所述刀片固定板的刮刀支架单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
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横向矫正螺杆相配合的内螺纹部件;
所述刮刀支架单体包括连接于所述刮刀转动轴上的支架固定部,和与所述刀片固定板连接调节所述刮刀主体相对所述刮刀转动轴位置的刮刀调节支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套为轴承;
所述驱动连接块设有两个与所述卡舌转轴垂直的卡舌连接板,所述卡舌转轴贯穿两所述卡舌连接板并与两卡舌连接板枢接在一起,所述卡舌设于两所述卡舌连接板之间;
所述刮刀调节支架包括与所述刀片固定板连接的刮刀调节杆,套设于刮刀调节杆外的刮刀调节套,以及连接于刮刀调节套和所述支架固定部之间的调节螺杆;所述刮刀调节杆包括与所述刀片固定板连接的连接杆段,与连接杆段连接并与所述刮刀调节套相对应的螺杆段,和与螺杆段外端连接的第一转动手柄;所述刮刀调节套形成有与所述螺杆段相配合的内螺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向矫正电机的输出轴朝上设置,下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
所述内螺纹部件为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螺母;
所述摆动杆驱动装置为一端与所述摆动杆端部枢接,另一端与所述机架枢接的气缸。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杆垂直连接于所述刮刀调节套外侧,所述支架固定部设有与所述调节螺杆连接的调节螺杆连接部,所述调节螺杆连接部形成有供所述调节螺杆穿过的通孔,所述调节螺杆配设有锁紧于所述通孔两侧的调节螺杆锁紧螺母;
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处于所述弧形板下方并沿弧形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加热管;
所述胶槽配设有驱动胶槽升降的胶槽升降驱动装置;
所述柔性擦拭装置包括沿传送带横向延伸的柔性吸水擦拭层,和对柔性吸水擦拭层进行固定支撑的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具有朝向上游且斜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斜面和朝向下游且斜向下延伸的第二连接斜面,所述固定支撑架形成有处于所述第一连接斜面和第二连接斜面之间供所述柔性吸水擦拭层变形的变形空间;所述柔性吸水擦拭层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斜面连接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斜面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并与所述变形空间相对应的变形擦拭部;
所述硬性刮干装置包括沿传送带横向延伸的刮刀,和对刮刀进行固定的刀架;所述刮刀呈T字形,包括朝上设置的刀主体和水平设于刀主体下方的刀固定部;所述刀架包括匹配容置所述刀固定部和所述刀主体下部的固定槽,所述刀主体的上端突出于所述固定槽向上延伸,所述固定槽包括处于下方对应容置所述刀固定部的宽槽部和处于上方对应容置所述刀主体下部的窄槽部;
所述废水回收装置包括承接于所述柔性擦拭装置和硬性刮干装置下方的收集槽;
所述清洗压力维持机构包括至少一个压力维持单元,所述压力维持单元包括沿传送带横向对传送带向下抵顶的压辊和对压辊进行升降驱动的升降驱动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装置包括往复驱动曲轴,和设于所述印刷支架上对往复驱动曲轴进行转动驱动的往复驱动电机;所述往复驱动曲轴具有往复驱动动力输入端和往复驱动输出端,所述刮刀转动轴设有供所述往复驱动输出端沿所述刮刀转动轴的轴向进行拨动的往复被拨动部;
所述弧形板驱动装置包括两个支撑于两所述弧形板侧边下方的弧形板翻转气缸;
所述上胶辊和均压辊的两端均枢接于所述胶槽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曲轴与所述刮刀转动轴相垂直,所述往复被拨动部包括设于所述刮刀转动轴端部的被拨动轮,所述被拨动轮的周面形成有容置所述往复驱动输出端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两侧形成有对所述往复驱动输出端进行限位的环形凸起;
所述弧形板侧边设有与所述弧形板翻转气缸上端枢接的第一展布枢接部,所述弧形板翻转气缸的下端设有与所述机架枢接的第二展布枢接部;
所述胶槽设有承托所述上胶辊和均压辊的辊承托部,以及设于辊承托部上并与上胶辊和均压辊的两端枢接在一起的辊枢接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曲轴上下设置,所述往复驱动输出端配设有同轴设置的并与所述环形凹槽相匹配的往复拨动轴承;
所述开合边设有搭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缓冲垫部;
所述胶槽配设有胶槽滚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往复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印刷支架上且输出轴朝下设置,所述印刷支架形成有供所述刮刀转动轴沿轴向移动的通孔;
所述胶槽的下部设有两个与所述上胶辊相平行的胶槽支撑梁,和连接于胶槽支撑梁两端的胶槽支撑脚;所述胶槽滚轮设于所述胶槽支撑脚的下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转动轴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往复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外侧;
所述胶槽支撑梁的外侧设有沿所述传送带横向行走的胶槽导向轮,所述机架设有与所述胶槽导向轮相配合的胶槽导向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转动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刮刀转动轴连接的涡轮部件,对涡轮部件进行转动驱动的蜗杆部件,和对螺杆部件进行转动驱动的第二转动手柄;
所述胶槽配设有输入胶水的供胶装置,和排出废胶水的排胶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转动驱动装置还包括对所述蜗杆部件进行定位的定位装置;
所述排胶装置包括形成于所述胶槽上的排胶口,和与排胶口相连通的排胶管道;所述排胶管道配设有排胶开关。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套设于所述蜗杆部件上的定位套,和连接于所述印刷支架上的定位销;所述定位套的周面形成有多个供所述定位销插入定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围绕所述定位套呈环形分布。
CN201720613042.1U 2016-12-12 2017-05-27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6818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356170 2016-12-12
CN2016213561704 2016-12-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68183U true CN206968183U (zh) 2018-02-06

Family

ID=61410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1304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68183U (zh) 2016-12-12 2017-05-27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681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3834A (zh) * 2016-12-12 2017-08-18 泉州市西格玛智能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
CN112709037A (zh) * 2020-12-22 2021-04-27 长乐致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纺织布料一体化加工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3834A (zh) * 2016-12-12 2017-08-18 泉州市西格玛智能工业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
CN112709037A (zh) * 2020-12-22 2021-04-27 长乐致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纺织布料一体化加工设备
CN112709037B (zh) * 2020-12-22 2022-07-22 任丘瑞轩程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纺织布料一体化加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39478A (zh) 一种布匹印刷系统
CN206273607U (zh) 一种布匹印刷系统
CN206968183U (zh)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
CN104388606B (zh) 皮革机械辊涂机
CN207576996U (zh) 一种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印花辊高效清洗装置
CN111304867A (zh) 一种制鞋用快速去褶涂油装置及工作方法
CN211390626U (zh) 一种改进型印花机
CN206273606U (zh) 一种布匹印刷机构
CN107053834A (zh)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
CN108340665A (zh) 一种包装袋印刷生产线
CN206426662U (zh)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的印刷机构
CN111571332A (zh) 一种凹坑网纹辊的抛光设备及工艺
CN206231035U (zh) 一种印花覆膜家电板生产线上的印花设备
CN106427238B (zh) 一种基于布料喷墨印花工艺的生产线
CN111114154B (zh) 一种扫描式纺织数码印花机
CN111139604A (zh) 一种用于运动服的防水涂层均匀涂抹设备
CN107761280A (zh) 一种便于布料固定的布料印花装置
CN206510587U (zh)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的印刷单元
CN207274182U (zh) 一种便于布料固定的布料印花装置
CN206273604U (zh)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的印刷部分
CN107053837A (zh)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的印刷机构
CN106739479A (zh) 一种布匹印刷流水线的印刷单元
CN109203642B (zh) 一种计算机主板生产用焊膏印刷装置及印刷方法
CN207812171U (zh) 一种双面胶版印刷纸张中的上胶装置
CN206678551U (zh) 一种铝型材无纸转印木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206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