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55404U - 电梯多功能防护门 - Google Patents

电梯多功能防护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55404U
CN206955404U CN201720830331.7U CN201720830331U CN206955404U CN 206955404 U CN206955404 U CN 206955404U CN 201720830331 U CN201720830331 U CN 201720830331U CN 206955404 U CN206955404 U CN 2069554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protective
pulley
platform
lift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303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洪涛
辛天春
李海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aoye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303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554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554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554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多功能防护门,该电梯多功能防护门包括:设置在电梯下部一侧,通过自动翻转对电梯下侧口打开和关闭的防护平台;设置在所述防护平台的上方,通过上下滑动与所述防护平台一起打开或关闭所述电梯的升降板;设置在所述电梯上,带动所述防护平台和升降板运动的传动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该电梯多功能防护门通过绳索和滑轮组实现升降板的滑动和防护平台的转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用后无需拆卸折叠,大大降低了施工的周期,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Description

电梯多功能防护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多功能防护门。
背景技术
土木工程中常需要将货物或施工用料材运输至建筑物的预设位置,目前,通常在建筑物外通过脚手架搭建脚手架平台,运输电梯运输至预设位置后人员通过防护门与脚手架平台后,进入建筑物内,该电梯与建筑物之间由于需要搭设脚手架平台,施工完成后需要拆除平台,因此每一栋楼的建设均需要产生较大的成本,同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搭设和拆除,延长了该建筑物的施工周期并降低了其施工效率。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2534048A,公开了一种脚手架,包括第一平台、第二平台和第三平台,第一平台底面和第三平台底面均设有斜拉支撑单元,斜拉支撑单元包括斜拉组件和容纳组件,该斜拉组件包括连接管、滑块和两个斜拉管;容纳组件包括两个容纳管;滑块位于斜拉管与容纳管连接的一端,两侧设有滑动槽,通过连接绳与旋转套连接;斜拉管与容纳管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与滑块的底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脚手架使用前需要将折叠的脚手架展开,使用后需要再次折叠,折叠和展开时间较长很可能会影响后续的施工作业,影响工程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梯多功能防护门,旨在解决现有建筑物采用脚手架平台致使施工周期长效率低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梯多功能防护门,该电梯多功能防护门包括:设置在电梯下部一侧,通过自动翻转对电梯下侧口打开和关闭的防护平台;设置在所述防护平台的上方,通过上下滑动与所述防护平台一起打开或关闭所述电梯的升降板;设置在所述电梯上,带动所述防护平台和升降板运动的传动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多功能防护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梯上的滑轮组以及绕设在所述滑轮组上的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所述防护平台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多功能防护门,所述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其中。
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多功能防护门,所述第一滑轮设置于所述待封堵电梯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滑轮置于所述第一滑轮的下方;所述绳索依次绕设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且端部分别与所述升降板和所述防护平台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多功能防护门,所述升降板和所述第一滑轮之间的第一绳索段与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之间的第二绳索段呈锐角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多功能防护门,所述防护平台和所述第二滑轮之间的第三绳索段与第二绳索段呈钝角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多功能防护门,所述绳索为钢丝绳。
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多功能防护门,所述防护平台包括:防护板和两个防护栏;其中,所述两个防护栏均置于所述防护板的上方,并且,所述两个防护栏分别置于所述防护板的两端;所述两个防护栏均与所述防护板可转动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多功能防护门,所述防护栏上设置有防护网。
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多功能防护门,所述防护栏上设置有扶手。
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多功能防护门,该电梯多功能防护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梯上,驱动所述防护平台和所述升降板运动的驱动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通过防护平台的旋转运动和升降板的上下运动,实现对电梯口开闭状态的转换,同时,防护平台转至水平状态时可以作为电梯的出入口和待运货建筑物之间的连接通道;因此,电梯多功能防护门中的防护平台不仅可以封堵电梯的出入口,还可以作为待封堵电梯的出入口和待运货建筑物之间的连接通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动机构分别与防护平台和升降板的连接,带动其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实现电梯出入口的开闭。
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通过绳索和滑轮组实现升降板的滑动和防护平台的转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安装建造容易;并且使用后无需拆卸折叠,大大降低了施工的周期,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的电梯侧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护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可以包括:防护平台1、升降板2和传动机构,其中,防护平台1设置在电梯5下部一侧,通过自动翻转对电梯下侧出口打开和关闭;升降板2设置在防护平台1的上方,通过上下滑动与防护平台1一起打开或关闭电梯5;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梯 1上,带动所述防护平台1和升降板2运动;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电梯5上,驱动所述防护平台1和升降板2运动。
具体而言,升降板2可以置于电梯5的出入口且与电梯5可滑动地相连接,用于封堵电梯5出入口的上部(相对于图2所示的位置而言)。电梯5的出入口处可以设置有导向装置,升降板2可以通过导向装置与电梯5可滑动地相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导向装置可以为导向槽,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显然可以理解的是,传动机构也可以为曲柄连杆机构,其中曲柄的固定端设置在电梯5上,转动端设置在防护平台 1的底端带动防护平台1的转动,滑块可以设置在升降板2上以便带动升降本 2上下滑动,当然传动机构也可以为其他机构例如凸轮顶杆机构,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其中,驱动装置可以与升降板2相连接,用于驱动升降板 2的滑动和防护平台1的转动。具体而言,驱动装置可以为驱动电机,当然驱动装置也可以为其他装置,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显然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装置驱动升降板2的上下滑动同时带动平台本体1的转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继续参阅图1和2所示,防护平台1可以置于升降板2的下方(相对于图 2所示的位置而言),并且,防护平台1可以与电梯5的出入口的底端可转动地相连接,用于封堵电梯5出入口的下部或作为电梯5和待运货建筑物(图中未示出)之间的连接通道。
具体而言,电梯5的出入口可以分为两部,分别为上下两部分,防护平台 1可以置于升降板2的下方且与升降板2并列设置,以便升降板2封堵电梯5 出入口的上部的同时防护平台1封堵电梯5出入口的下部。防护平台1的一侧 (如图1所示的右侧)可以与电梯5的出入口的底端(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可转动地相连接,以便转动至与升降板2垂直位置处使得防护平台1的另一侧(如图1所示的左侧)可以与待运货建筑物的进口相接触或相离很近。
继续参阅图1所示,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电梯5上的滑轮组3和绳索4;滑轮组3可以设置于电梯5的前侧壁上,当然也可以设置于电梯5的其他位置例如左侧壁,本实施例中对其不做任何限定。绳索4的一端(如图1所示的下端)可以与防护平台1相连接,绳索4可以绕设滑轮组3,并且,绳索4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上端)可以与升降板2相连接。具体而言,绳索4的一端可以与防护平台1的侧壁(如图1所示的前侧壁)相连接,当然也可以连接于防护平台1的底壁(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为节省材料,优选地,绳索4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的上端)可以与升降板2 的底端相连接。为提高绳索4的强度,优选地,绳索4可以为钢丝绳。
请结合图1-2所示,本实施例电梯多功能防护门的工作过程为:首先,提升升降板2至第一预设位置,升降板2上滑的同时通过绳索4带动防护平台1 绕电梯5出入口的底端逆时针(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转动,升降板2 上滑至第一预设位置的同时,防护平台1转动至水平状态(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将货物放置待封堵电梯。然后,下拉升降板2至第二预设位置,升降板2下滑的同时带动防护平台1顺时针(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转动,升降板2下滑至第二预设位置的同时,防护平台1转动至垂直状态(相对于图2所示的位置而言),升降板2与防护平台1将电梯5的出入口封堵。最后,电梯5将货物运输至预设高度时,再次提升升降板2至第一预设位置,防护平台1转动至水平状态(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此时,防护平台1 的左侧(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与待运货建筑物的进口相离很近或相接触,以便将待运货物运输至待运货建筑物内后,可以再次下拉升降板2以使升降板2和平板本体1复位以便将电梯5的出入口封堵。
上述显然可以得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通过防护平台的旋转运动和升降板的上下运动,实现对电梯口开闭状态的转换,同时,防护平台转至水平状态时可以作为电梯的出入口和待运货建筑物之间的连接通道;因此,电梯多功能防护门中的防护平台不仅可以封堵电梯的出入口,还可以作为待封堵电梯的出入口和待运货建筑物之间的连接通道。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动机构分别与防护平台和升降板的连接,带动其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实现电梯出入口的开闭。
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通过绳索和滑轮组实现升降板的滑动和防护平台的转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安装建造容易;并且使用后无需拆卸折叠,大大降低了施工的周期,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参见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防护平台1可以包括:防护板11 和两个防护栏12。其中,防护板11可以设置在电梯5的下部左侧,两个防护栏12均可以置于防护板11的上方(相对于图3所示的位置而言),并且,两个防护栏12可以分别置于防护板11的两端(如图3所示的左右两端)且均与防护板11可转动地相连接。
具体而言,防护板11的右侧(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可以通过多个并列设置的合页与电梯5出入口的底端相铰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合页包括可以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合页轴,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通过合页轴可转动地相连接,其中,第一叶片和第二页片均可以通过螺钉分别与防护板11和电梯5的底板相连接,使得防护板11可以绕合页轴相对于电梯5转动,进而实现电梯出入口下部的开闭。
继续参阅图1,两个防护栏12可以于防护板11的端部沿防护板11的边缘上设置。显然可以理解的是,为提高该防护平台1的安全性,优选地,防护栏 12上可以设置有防护网121;为进一步提高该防护平台1的安全性,防护栏12 上还可以设置有扶手。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在电梯5上下移动时即防护平台1封堵电梯5时,两个防护栏12均转动至防护板11上与防护板11相接触;在电梯5停止时且防护平台1转动至水平状态运输货物时,两个防护栏12均转动至垂直状态(相对于图2所示的位置而言)。
显然可以得出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防护板11上设置的防护栏12可以保证货物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提高了运输货物时的安全性,同时,该防护栏 12与防护板11可转动地相连接可以将防护栏12翻转折叠,以便防护板11封堵电梯5时不仅可以防止防护栏12与电梯5干涉而且可以节省空间。
继续参阅图1所示,滑轮组3可以包括: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其中,第一滑轮31可以设置在待封堵侧壁5的侧壁上,第二滑轮32可以设置在第一滑轮31的下方(相对于图1所示的位置而言),绳索4可以依次绕设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且端部(如图1所示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升降板2和防护平台1相连接。具体而言,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可以于电梯5的侧壁沿高度方向并列设置。为减小绳索承受的拉力,优选地,第二滑轮32可以置于第一滑轮31的正下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滑轮的设置位置根据受力情况改变即可,同时,滑轮组的滑轮个数根据实际使用,可增加若干。
显然可以得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沿待封堵电梯的侧壁并列设置可以减小绳索4所承受的拉力,以便提高绳索4的使用寿命。
具体而言,为实现升降板2上滑的同时带动防护平台1逆时针转动,升降板2和第一滑轮31之间的第一绳索段41与第一滑轮31和第二滑轮32之间的第二绳索段42可以呈锐角设置。为确保防护平台1转动的稳定性,升降板2 滑动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一滑轮31可以置于升降板2底端的上方以便确保第一绳索段41与第二绳索段42呈锐角设置。通过第一绳索段41与第二绳索段42呈锐角设置,可以保证升降板2上滑时,第一绳索段41和第二绳索段42 长度之和减小,以便增大第二滑轮32和防护平台1之间的绳索长度,使得防护平台1逆时针转动,进而达到电梯5升降时封堵其出入口且停止时防护平台 1所谓连接通道的目的。
具体而言,为确保防护平台1的转动方向,防护平台1和第二滑轮32之间的第三绳索段43可以与第二绳索段42呈钝角设置。为确保防护平台1转动的稳定性,防护平台1处于垂直状态(相对于图2所示的位置而言)时,第三绳索段43可以与第二绳索段42呈钝角设置以确保第三绳索段43可以与第二绳索段42始终呈钝角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通过防护平台的旋转运动和升降板的上下运动,实现对电梯口开闭状态的转换,同时,防护平台转至水平状态时可以作为电梯的出入口和待运货建筑物之间的连接通道;因此,电梯多功能防护门中的防护平台不仅可以封堵电梯的出入口,还可以作为待封堵电梯的出入口和待运货建筑物之间的连接通道。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传动机构分别与防护平台和升降板的连接,带动其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实现电梯出入口的开闭。
尤其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通过绳索和滑轮组实现升降板的滑动和防护平台的转动,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安装建造容易;并且使用后无需拆卸折叠,大大降低了施工的周期,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梯多功能防护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在电梯(5)下部一侧,通过自动翻转对电梯(5)下侧口打开和关闭的防护平台(1);
设置在所述防护平台(1)的上方,通过上下滑动与所述防护平台(1)一起打开或关闭所述电梯的升降板(2);
设置在所述电梯(5)上,带动所述防护平台(1)和升降板(2)运动的传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设置在所述电梯(5)上的滑轮组(3)以及绕设在所述滑轮组(3)上的绳索(4),所述绳索(4)的一端与所述防护平台(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升降板(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3)包括:
设置在所述电梯(5)侧壁上的第一滑轮(31);
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轮(31)下方的第二滑轮(32),所述绳索(4)依次绕设所述第一滑轮(31)和所述第二滑轮(32)且端部分别与所述升降板(2)和所述防护平台(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板(2)和所述第一滑轮(31)之间的第一绳索段(41)与所述第一滑轮(31)和所述第二滑轮(32)之间的第二绳索段(42)呈锐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平台(1)和所述第二滑轮(32)之间的第三绳索段(43)与第二绳索段(42)呈钝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绳索(4) 为钢丝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所述防护平台(1)包括:
设置在所述电梯(5)下部一侧,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升降板(2)相连接的防护板(11);
设置在所述防护板(11)的上方两端且与所述防护板(11)可转动地相连接的两个防护栏(1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12)上设置有防护网(12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栏(12)上设置有扶手(122)。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多功能防护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电梯(5)上,驱动所述防护平台(1)和所述升降板(2)运动的驱动装置。
CN201720830331.7U 2017-07-11 2017-07-11 电梯多功能防护门 Active CN2069554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0331.7U CN206955404U (zh) 2017-07-11 2017-07-11 电梯多功能防护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30331.7U CN206955404U (zh) 2017-07-11 2017-07-11 电梯多功能防护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55404U true CN206955404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84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30331.7U Active CN206955404U (zh) 2017-07-11 2017-07-11 电梯多功能防护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5540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46389A (zh) * 2018-08-31 2018-12-07 李安生 一种双户使用的多层楼房改造用电梯
CN109230943A (zh) * 2017-07-11 2019-01-18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电梯多功能防护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30943A (zh) * 2017-07-11 2019-01-18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电梯多功能防护门
CN108946389A (zh) * 2018-08-31 2018-12-07 李安生 一种双户使用的多层楼房改造用电梯
CN108946389B (zh) * 2018-08-31 2023-12-15 黄河科技学院 一种双户使用的多层楼房改造用电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55404U (zh) 电梯多功能防护门
JP2004268634A (ja) 昇降式プラットホーム可動柵
CN102383712B (zh) 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制品
CN103321519A (zh) 启闭方便的升降式折叠门或窗
CN203347618U (zh) 启闭方便的升降式折叠门或窗
CN203361830U (zh) 一种启闭方便的升降折叠门或窗
CN202249678U (zh) 内置遮阳中空玻璃制品
WO2014002326A1 (ja) ブラインド装置
KR200318037Y1 (ko) 수평 접이형 댐퍼
CN103321516A (zh) 一种启闭方便的升降折叠门或窗
KR200469305Y1 (ko) 지하철 외부 출입구용 캐노피
JP4837488B2 (ja)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の乗降用ステージ
CN109230943A (zh) 电梯多功能防护门
KR101260020B1 (ko) 건축물 입구용 절첩 도어장치
CN104213824A (zh) 电动遮阳帘
CN214006923U (zh) 一种具有移平结构的竖开重叠车库门
KR101812597B1 (ko) 대형 도어의 수동 개방장치
SU975998A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КРЫТИЯ ПРОЕМА ДЛЯ ПРОХОЖДЕНИЯ КАНАТА В ЗДАНИИ ПОДЪЕМНЫХ МАШИН закрытия закреплен- 5 связанную 1
CN101443254A (zh) 用于升降设备的升降机吊笼
CN220449524U (zh) 一种高层建筑用物料连续式提升装置
KR101686738B1 (ko) 엘리베이터에 설치되는 충격 완충장치
CN203285271U (zh) 一种升降折叠式门或窗
KR200478209Y1 (ko) 고중량 도어의 레일장치
KR20120086159A (ko) 건축물 입구용 텔레스코픽 도어장치
CN220667030U (zh) 一种建筑工程防护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