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54337U - 履带装置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履带装置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54337U
CN206954337U CN201720753288.9U CN201720753288U CN206954337U CN 206954337 U CN206954337 U CN 206954337U CN 201720753288 U CN201720753288 U CN 201720753288U CN 206954337 U CN206954337 U CN 2069543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crawler
chassis body
crawler belt
crawler attach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532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靖宇
王艳明
赵力辉
吴迪
张亚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17207532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543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543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543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履带装置以及车辆。该履带装置包括:框架主体,框架主体上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与车轮枢接,以使车轮能相对框架主体转动;履带,其套设在框架主体上;传动件,其设置在框架主体上,传动件能分别与履带和车轮传动连接,用于将车轮的动能传递到履带上,以使履带相对框架主体运动。安装本申请的履带装置时,无需将车轮从轮轴上拆卸下来,降低了安装难度和安装时间,更加省时便捷。

Description

履带装置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履带装置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在沙漠、滩涂、雪地等复杂地面上行进时,因地面起伏程度较大或地质较软,车辆的轮子可能被卡住或者陷入地面内,使得车辆行进较为困难,甚至无法行进。
现有技术中,当车辆需要在上述的复杂地面上行进时,车辆的轮子常被改为三角履带结构。通常,车辆的轮子需要先被拆卸下来,再将三角履带安装到轮轴上。车辆启动后,轮轴能带动三角履带相对地面运动,三角履带进而能带动车体行进。然而,不足的是:安装三角履带时,还需要对轮子进行拆卸,再安装上三角履带,需要较长的安装时间且安装难度较大,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履带装置以及车辆,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履带装置以及车辆,该履带装置包括:
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车轮枢接,以使所述车轮能相对所述框架主体转动;
履带,其套设在所述框架主体上;
传动件,其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上,所述传动件能分别与所述履带和所述车轮传动连接,用于将所述车轮的动能传递到所述履带上,以使所述履带相对所述框架主体运动。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件和所述框架主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件枢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主体枢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动件为两个,分别位于在所述连接件的两侧。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多个,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传动件的两端枢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弹性伸缩杆。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主体的左右两端上设置有相对水平面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履带的内侧面相抵。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框架主体上设置有支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为两个,所述支架分别垂设在所述框架主体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件为两个,对应设置在各所述支架上。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支架靠近所述车轮的一侧,所述挡板上转动设置有多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能与所述车轮传动连接。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板的截面呈半圆环形,所述挡板的直径与所述车轮的直径相适配。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二支撑件,其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的下侧;
第三滚轮,其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第三滚轮位于所述框架主体和所述履带之间,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履带的内侧面相抵并能相对所述履带转动。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履带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两排相互平行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滚轮位于两排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所述第一凸起用于对所述第一滚轮进行限位。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履带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传动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能与所述第二凸起啮合的第三凸起,以使所述传动件能将所述车轮的动能传递给所述履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
车体;
车轮,其转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如上所述的履带装置,所述车轮位于在所述履带装置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履带装置的连接件能与车轮枢接,使得车轮能被连接件限位设置在履带装置的上方,并能相对履带装置的框架主体转动。同时,传动件能同时与车轮以及履带传动连接,使得传动件能将所述车轮的动能传递到所述履带上,使得所述履带可以相对所述框架主体运动。履带装置进而能在地面上带动车辆行进。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三角履带,安装本申请的履带装置无需将车轮从轮轴上拆卸下来,进而降低了安装难度和安装时间,更加省时便捷。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装置的履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装置的传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装置的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装置的框架主体以及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装置的支架以及设置在支架上的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安装有履带装置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说明:、
1、履带装置;2、框架主体;3、连接件;4、传动件;41、第三凸起;5、履带;51、第一凸起;52、第二凸起;6、支架;61、竖向部分;62、横向部分;7、挡板;71、第二滚轮;8、弹性件;9、第一支撑件;91、第一滚轮;10、第二支撑件;101、第三滚轮;11、车体;12、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所示,该履带装置1包括:框架主体2,框架主体2上设置有连接件3,连接件3与车轮12枢接,以使车轮12能相对框架主体2转动;履带5,其套设在框架主体2上;传动件4,其设置在框架主体2上,传动件4能分别与履带5和车轮12传动连接,用于将车轮12的动能传递到履带5上,以使履带5相对框架主体2运动。
履带装置1的连接件3可以与车轮12枢接,使得车轮12能被连接件3限位设置在履带装置1的上方,并能相对履带装置1的框架主体2转动。同时,传动件4能同时与车轮12以及履带5传动连接,使得传动件4能将车轮12的动能传递到履带5上,使得履带5可以相对框架主体2运动。履带装置1进而能在地面上带动车辆行进。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三角履带,本申请的履带装置1无需将车轮12从轮轴上拆卸下来,进而降低了安装难度和安装时间,更加省时便捷。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在本申请的说明书的指导下实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本申请的履带装置1中的各部件的具体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关系作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以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主体2可以为一具有预设强度的金属件。其中,预设强度的值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例如,车体较重时,预设强度就相对较大。具体来说,该金属件可以通过钢管焊接而成,或者通过铸造成。同时,框架主体2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如图5所示,框架主体2可以为一横向截面大体呈“T”形的金属件。其中,“T”形中的横向部分62的宽度以及厚度,以及“T”形中的竖向部分61的宽度以及厚度都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当然的,框架主体2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类型。例如,还可以为平板状,或者通过几根钢管按照预设的形状焊接而成。生产人员或者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地限制。
框架主体2上还可以设置有连接件3。借由上述的框架主体2的内容,连接件3可以设置在框架主体2横向部分62的上表面上,或者设置在横向部分62的前后两侧。其中,以框架主体2的长度方向为基准线,基准线的两侧为前后两侧。
连接件3的端部上可以具有一圆环状的连接件。安装时,可以将该圆环状的连接件套设在轮轴上,使得车轮12连同轮轴能相对连接件3转动,且连接件3还对车轮12进行限位,保证车轮12在运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前后以及左右的晃动,保证装置的稳定性。
可选的,为了保证连接件3与车轮12之间较为稳定地枢接,连接件3可以为两个,其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2的前后侧(以框架主体2的延长方向为基线)。连接件3能分别位于车轮12的前后两侧,进而能对车轮12前后摆动的情况进行限制。
当然的,连接件3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的内容,其只要能满足能与车轮12枢接,以实现车轮12能相对框架主体2转动且保证车轮12不产生晃动,都是符合本申请的要求。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以及图6所示,框架主体2上可以设置有支架6。连接件3可以设置在支架6上。具体来说,为了与连接件3的数量相对应,支架6可以为两个,其分别垂设在框架主体2的前后侧。支架6可以包括沿横向设置的两根钢梁(或钢管),以及沿竖向设置的三根钢梁。横向设置的两根钢梁位于竖向设置的最外侧的两根钢梁之间。连接件3可以设置在位于竖向设置的中间一钢梁上。
更优选的,连接件3和钢梁之间可以转动连接。当将车轮12安装到履带装置1上时,可以先将连接件3向外打开,使连接件3与地面水平,再将车轮12放置在履带装置1上,车轮12位置确定好后,再向内将连接件3回复到垂直的位置,并将其与车轮12相连接(枢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以及图6所示,为了实现车辆能带动履带装置1进行转向,履带装置1还包括挡板7。其中,挡板7可以设置在支架6靠近车轮12的一侧。当支架6为两个时,挡板7可以分别设置在各支架6上。两挡板7之间能形成一宽度与车轮12相适配的空间区域,用于容纳部分的车轮12。
同时,挡板7上可以转动设置有多个第二滚轮71。第二滚轮71能与车轮12传动连接,且第二滚轮71的轴线与挡板7的平面平行或者位于其平面上。
当车轮12位于履带装置1上后,车轮12的两个侧面可以与第二滚轮71相接触并传动连接,第二滚轮71能在车轮12的带动下转动。当车轮12进行转向时,车轮12能借助第二滚轮71向挡板7施加一转向力。该挡板7再将该转向力施加给履带装置1的框架主体2以及履带5,使得履带装置1能在该力的带动下一同转向,从而实现车轮12能带动履带装置1在地面上前后行进外,还可以左右转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并结合图2所示,履带5可以套设在框架主体2上。具体来说,履带5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普通履带5结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晓。因此,其具体的材质以及形状在此不再赘述。履带5可以套设在框架主体2外。履带5的长度方向可以和框架主体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或者重合,且履带5的内侧面和框架主体2之间还存在间隙,保证履带5能相对框架主体2转动。
为了实现传动件4能带动履带5转动,参照图1以及图3所示,履带5的外侧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凸起52。传动件4的外表面上可以设置有能与第二凸起52啮合的第三凸起41,使得传动件4能将车轮12的动能传递给履带5,履带5进而能在该功能的作用下相对框架主体2转动,履带装置1进而能在地面上行进。
当车轮12与传动件4传动连接时,因车体11的自身重力,车轮12会向传动件4施加一较大的压力,为了避免传动件4因受到该压力而无法转动甚至损坏。参照图1所示,传动件4和框架主体2之间设置有弹性件8。弹性件8的一端与传动件4枢接,弹性件8的另一端与框架主体2枢接。弹性件8能通过自身的形变缓冲部分的压力。
同时,弹性件8的一端直接设置在框架主体2上后,除了自身缓冲的外,剩余的压力能传递到框架主体2上,进而避免传动件4能受到过大的压力而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另外,安装有履带装置1的车辆在行进的过程中,如果遇到起伏较为剧烈的地面时弹性件8可以为车辆提供一缓冲,进而提高车辆整体的稳定性。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传动件4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位于在连接件3的两侧,即当车轮12安装到履带装置1上时,传动件4能分别位于车轮12的左右两侧。对应地,弹性件8可以为多个,例如,弹性件8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弹性件8分别与传动件4的两端枢接。其中,弹性件8可以为弹性伸缩杆。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并结合图5所示,为了对履带5提供支撑,框架主体2的左右两端上设置有相对水平面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件9。第一支撑件9上可以转动设置有第一滚轮91。第一滚轮91可以与履带5的内侧面相抵并能相对履带5转动。
具体的,借由上述的框架主体2的结构,第一支撑件9可以分别设置在框架主体2的横向部分62的左右两侧并相对水平面倾斜向上延伸。其中,第一支撑件9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可以为40度到50度之间。第一滚轮91可以设置在第一支撑件9远离框架主体2的一端上,且第一支撑件9能与履带5的内侧面相抵。履带5在相对框架主体2转动时能带动第一滚轮91转动,使得第一支撑件9在对履带5进行支撑的情况下,不会限制履带5的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第一滚轮91与履带5之间不会发生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履带5的内侧面上可以设置有两排相互平行的第一凸起51。第一滚轮91可以位于两排第一凸起51之间,第一凸起51进而能对第一滚轮91进行限位。
具体来说,参照图2所示,第一凸起51可以包括多个沿履带5长度方向间隔预设距离排布的多个诱导齿。两排诱导齿之间形成一通道。该通道的宽度与第一滚轮91的宽度相适配。当第一滚轮91相对履带5转动时,第一滚轮91能被限位设置在该通道内,不会发生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提高履带装置1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以及图4所示,履带装置1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支撑件10。该第二支撑件10可以设置在框架主体2的下侧。具体的,借由上述的框架主体2结构。该第二支撑件10可以设置在框架主体2的竖向部分61的前后侧壁上。例如,竖向部分61的前后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圆柱。第二支撑件10可以转动设置在圆柱上。
其中,第二支撑件10的结构可以为多种,例如,第二支撑件10可以为相互之间呈一角度的两个支脚。该角度可以为一钝角,例如135度。两个支脚的连接处与框架主体2转动连接。两个支脚远离框架主体2的一端上分别可以转动设置有第三滚轮101,使得第三滚轮101可以位于框架主体2和履带5之间。第三滚轮101可以与履带5的内侧面相抵并能相对履带5转动。
当履带装置1在地面上行进时,第二支撑件10能施加给履带5一向下的压力,使得履带5不会因为地面的支撑力而向内收缩。同时,第三滚轮101能相对履带5转动,能保证在施加给履带5支撑力的同时不限制履带5的转动。较佳的,第二支撑件10的数量可以为六个,一侧各等间距地设置三个。
当然,第二支撑件10的结构还可以为其它类型,例如,可以只具有一个支脚。同时,第二支撑件10的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的履带装置1的规格进行确定,本申请对其不作限制。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参照图7所示,包括:车体11;车轮12,其转动设置在所述车体11上;如上所述的履带装置1,车轮12位于在履带装置1上。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字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实用新型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4)

1.一种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装置包括:
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上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车轮枢接,以使所述车轮能相对所述框架主体转动;
履带,其套设在所述框架主体上;
传动件,其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上,所述传动件能分别与所述履带和所述车轮传动连接,用于将所述车轮的动能传递到所述履带上,以使所述履带相对所述框架主体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和所述框架主体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传动件枢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框架主体枢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连接件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多个,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传动件的两端枢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性伸缩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左右两端上设置有相对水平面倾斜向上延伸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履带的内侧面相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上设置有支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两个,所述支架分别垂设在所述框架主体的前后两侧,所述连接件为两个,对应设置在各所述支架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支架靠近所述车轮的一侧,所述挡板上转动设置有多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能与所述车轮传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截面呈半圆环形,所述挡板的直径与所述车轮的直径相适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支撑件,其设置在所述框架主体的下侧;
第三滚轮,其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所述第三滚轮位于所述框架主体和所述履带之间,所述第三滚轮与所述履带的内侧面相抵并能相对所述履带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两排相互平行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滚轮位于两排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所述第一凸起用于对所述第一滚轮进行限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的外侧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传动件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能与所述第二凸起啮合的第三凸起,以使所述传动件能将所述车轮的动能传递给所述履带。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车轮,其转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如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履带装置,所述车轮位于在所述履带装置上。
CN201720753288.9U 2017-06-27 2017-06-27 履带装置以及车辆 Active CN2069543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3288.9U CN206954337U (zh) 2017-06-27 2017-06-27 履带装置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53288.9U CN206954337U (zh) 2017-06-27 2017-06-27 履带装置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54337U true CN206954337U (zh) 2018-02-02

Family

ID=61385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53288.9U Active CN206954337U (zh) 2017-06-27 2017-06-27 履带装置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543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1632A (zh) * 2018-04-10 2018-09-07 孙涛 一种雪地快装防滑履带
CN112660257A (zh) * 2021-02-04 2021-04-1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分体组合式三角橡胶履带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01632A (zh) * 2018-04-10 2018-09-07 孙涛 一种雪地快装防滑履带
CN112660257A (zh) * 2021-02-04 2021-04-16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一种分体组合式三角橡胶履带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54337U (zh) 履带装置以及车辆
CN208004638U (zh) 一种管件生产用扩口装置
CN206306747U (zh) 连接装置
CN106477137A (zh) 一种可调节支撑结构及栈板
CN105712044A (zh) 一种链式钢管横向部进装置
CN204055862U (zh) 台车
CN203866843U (zh) 一种大型基坑的支护结构
CN203921791U (zh) 回转式轮胎货架
CN203458096U (zh) 便于移动的陈列展架
CN204312484U (zh) 一种自锁防滑管材连接管
CN108437945A (zh) 一种用于全地形车支重轮拆装的工装
CN206408662U (zh) 一种装载机用推铲装置
CN210149979U (zh) 一种建筑工地用管道放置机构
CN108301439A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管廊内侧模板台车
CN208184745U (zh) 一种管廊内侧模板台车
CN210716511U (zh) 膨胀节
CN203974396U (zh) 齿轮式车轮拆装工具车
CN208183795U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管廊内侧模板台车
CN206888523U (zh) 一种传送式出土系统和移动式出土系统
CN207569353U (zh) 一种可多方位调动的滑动支吊架
CN203864829U (zh) 用于履带行走装置的压辊装置、履带行走装置及起重设备
US20100038517A1 (en) Adjustable caster of indoor cook stove
CN102570352A (zh) 电力线缆展放支架
CN101823503A (zh) 平行四边形四轮转向机构
CN205661973U (zh) 鳞斗式物料输送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