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46910U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46910U
CN206946910U CN201721484649.0U CN201721484649U CN206946910U CN 206946910 U CN206946910 U CN 206946910U CN 201721484649 U CN201721484649 U CN 201721484649U CN 206946910 U CN206946910 U CN 206946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pixel
gate
pixel cell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8464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文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8464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46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46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46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栅极驱动电路。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以矩阵方式排列的像素单元;多条扫描线,每两条所述扫描线对应同一行像素单元且交替与同一行像素单元内的像素单元连接;栅极驱动电路;多条数据线,每条数据线分别与相邻的两列像素单元连接;数据驱动电路;其中,对应于同一行像素单元的两条扫描线上的栅极驱动信号具有不同的驱动能力。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减轻显示面板上的亮度差异,提升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以其高显示品质、价格低廉、携带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随着液晶显示器技术不断发展,需要新的驱动方法来应对逐渐降低的面板成本,一般采用降低data信号的条数,同时gate侧采用GOA(Gate driver on Array)技术来实现。在液晶显示面板中,如果一直使用正电压或者负电压来驱动液晶分子,很容易使液晶分子造成损害。因此,为了保护液晶分子不受驱动电压的破坏,必须使用正负电压交互的方式来驱动液晶分子。目前常见的极性反转方式有帧反转、行反转、列反转以及点反转。其中,点反转的方式能够达到最佳的画面效果,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充电时发生极性反转的像素单元的充电率低,充电时未发生极性反转的像素单元的充电率高。充电率的差异会造成显示面板上出现暗线亮线,降低显示效果,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栅极驱动电路,能够减轻显示面板上的亮度差异,提升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以矩阵方式排列;多条扫描线,每两条所述扫描线对应同一行所述像素单元且交替与所述同一行像素单元内的所述像素单元连接;栅极驱动电路,用于依次在所述扫描线上提供栅极驱动信号,以控制所述扫描线所连接的所述像素单元打开;多条数据线,每条数据线分别与相邻的两列所述像素单元连接;数据驱动电路,用于以极性反转方式向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驱动信号,以对所述数据线所连接的且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像素单元进行充电;其中,对应于所述同一行像素单元的两条扫描线上的栅极驱动信号具有不同的驱动能力,由此消除因所述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反转所引起的充电差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得对显示面板中对应于同一行像素单元的两条扫描线上的栅极驱动信号具有不同的驱动能力,来达到消除因所述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反转所引起的充电差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时钟信号、栅极驱动信号以及像素单元的充电电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时钟信号、栅极驱动信号以及像素单元的充电电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时钟信号、栅极驱动信号以及像素单元的充电电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实施例局部结构示意图。液晶显示面板30包括多个像素单元,如Pixel 11、Pixel 12、Pixel 13、Pixel 14、Pixel 21、Pixel 22、Pixel 23、Pixel 24。这些像素单元以矩阵方式排列。栅极驱动电路31位于液晶显示面板30的一侧,包括第一驱动级311、第二驱动级312、第三驱动级313和第四驱动级314。栅极驱动电路31连接着扫描线,用于依次在多条扫描线上提供栅极驱动信号,以控制扫描线所连接的像素单元逐行打开。扫描线G1连接第一驱动级311、扫描线G2连接第二驱动级312、扫描线G3连接第三驱动级313、扫描线G4连接第四驱动级314。
每两条扫描线对应同一行的像素单元,且交替与同一行像素单元内的像素单元连接。例如,扫描线G1和扫描线G2对应同一行的像素单元Pixel 11、Pixel 12、Pixel 21、Pixel 22,扫描线G1连接像素单元Pixel 11,扫描线G2连接与像素单元Pixel 11在同一行且相邻的像素单元Pixel 12,扫描线G1连接与像素单元Pixel 12在同一行且相邻的像素单元Pixel 21,扫描线G2连接与像素单元Pixel 21在同一行且相邻的像素单元Pixel 22。
数据驱动电路32位于液晶显示面板30的一侧,连接多条数据线,以对所述数据线连接的且在栅极驱动信号的驱动下处于打开状态的像素单元进行充电。每条数据线与两列相邻的像素单元连接。例如,数据线D1同时连接像素单元Pixel 11、Pixel 13所在的一列,以及与这一列相邻的像素单元Pixel 12、Pixel 14所在的一列。
扫描线G1、扫描线G2、扫描线G3和扫描线G4分别与数据线D1、D2和D3垂直。在其他实施场景中,扫描线G1、扫描线G2、扫描线G3和扫描线G4与数据线D1、D2和D3不一定垂直,可以有一任意大小的夹角即可。
请结合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像素单元充电效果第一实施例的脉冲示意图。信号CK 1是第一驱动级311接收的第一时钟驱动信号,信号CK 2是第二驱动级312接收的第二时钟驱动信号,信号CK 3是第三驱动级313接收的第三时钟驱动信号,信号CK 4是第四驱动级314接收的第四时钟驱动信号。信号CK 1、信号CK 2、信号CK 3和信号CK 4周期相同,且相位上依次错开四分之一个周期。信号Gate 1是第一驱动级311根据信号CK 1输出给栅极线G1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信号Gate 2是第二驱动级312根据信号CK 2输出给栅极线G2的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信号Gate 3是第三驱动级313根据信号CK 3输出给栅极线G3的第三栅极驱动信号,信号Gate 4是第四驱动级314根据信号CK 4输出给栅极线G4的第四栅极驱动信号。信号Gate 1、信号Gate 2、信号Gate 3和信号Gate 4周期相同,且相位上依次错开四分之一个周期。信号Gate 1驱动栅极线G1连接的像素单元Pixel 11,信号Gate 2驱动栅极线G2连接的像素单元Pixel 12,信号Gate 3驱动栅极线G3连接的像素单元Pixel13,信号Gate 4驱动栅极线G1连接的像素单元Pixel 14。
信号CK 1和信号CK 3具有相同的脉冲幅度,信号CK 2和信号CK 4具有相同的脉冲幅度,且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脉冲幅度比CK 2和信号CK 4的脉冲幅度高出ΔV。所以根据信号CK 1输出的信号Gate 1和根据信号CK 3输出的信号Gate 3具有相同幅度的脉冲,根据信号CK 2输出的信号Gate 2和根据信号CK 4输出的信号Gate 4具有相同幅度的脉冲,因此信号Gate 1和信号Gate 3的脉冲幅度比信号Gate 2和信号Gate 4的脉冲幅度高出ΔV。栅极驱动信号的脉冲幅度越大,对像素单元的驱动效果越好,像素单元的充电效率越高。因此信号Gate 1和信号Gate 3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1和Pixel 13的充电效率高于信号Gate2和信号Gate 4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2和Pixel 14。
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增大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脉冲幅度实现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脉冲幅度大于信号CK 2和信号CK 4的脉冲幅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减小信号CK 2和信号CK 4的脉冲幅度,或者同时增大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脉冲幅度以及减小信号CK 2和信号CK 4的脉冲幅度来实现。
信号Data 1是数据驱动电路32给数据线D1输入的数据信号,信号Data 2是数据驱动电路32给数据线D2输入的数据信号。信号Data 1与信号Data 2周期相同,且极性相反。
如图2所示,像素单元Pixel 11在信号Gate 1的驱动下在信号Data 1的极性反转之前打开,像素单元Pixel 11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前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接收由Data 1输入的高电平充电,在Gate 1的驱动下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后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时间接收由Data 1输入的低电平充电,在充电时间内出现了极性反转,充电不完全。像素单元Pixel 12在信号Gate 2的驱动下在信号Data 1的极性反转之后打开,像素单元Pixel 12处于打开状态的全部时间内,接收由Data 1输入的低电平充电,并未出现极性反转,充电完全。
信号Gate 1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1的充电效率高于信号Gate 2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2,因此像素单元Pixel 11虽然在充电过程中发生了极性反转,但是像素单元Pixel 11的充电量与像素单元Pixel 12的差距较小。
同理像素单元Pixel 13在信号Gate 3的驱动下在信号Data 1的极性反转之前打开,像素单元Pixel 13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前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接收由Data 1输入的低电平充电,在Gate 3的驱动下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后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时间接收由Data 1输入的高电平充电,在充电时间内出现了极性反转,充电不完全。像素单元Pixel 14在信号Gate 4的驱动下信号Data 1的极性反转之后打开,像素单元Pixel 13处于打开状态的全部时间内,接收由Data 1输入的高电平充电,并未出现极性反转,充电完全。
信号Gate 3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3的充电效率高于信号Gate 4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4,因此虽然像素单元Pixel 13在充电过程中发生了极性反转,但是像素单元Pixel 13的充电量与像素单元Pixel 14的差距较小。
像素单元Pixel 21、Pixel 22、Pixel 23和Pixel 24充电原理与像素单元Pixel11、Pixel 12、Pixel 13、Pixel 1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六个或者八个甚至更多个驱动级,只需要驱动级的个数为偶数即可。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提升用于驱动充电时会发生极性反转的像素单元的栅极驱动信号的电压,提高这些像素单元的充电效率,使得这些充电时发生极性反转的像素单元的充电量与充电时未发生极性反转的像素单元充电量的差距缩小,从而使得屏幕的亮度差异缩小,提高显示效果。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像素单元充电效果第二实施例的脉冲示意图。信号CK 1是第一驱动级311接收的第一时钟驱动信号,信号CK 2是第二驱动级312接收的第二时钟驱动信号,信号CK 3是第三驱动级313接收的第三时钟驱动信号,信号CK 4是第四驱动级314接收的第四时钟驱动信号。信号CK 1、信号CK 2、信号CK 3和信号CK4周期相同,且相位上依次错开四分之一个周期。信号Gate 1是第一驱动级311根据信号CK1输出给栅极线G1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信号Gate 2是第二驱动级312根据信号CK 2输出给栅极线G2的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信号Gate 3是第三驱动级313根据信号CK 3输出给栅极线G3的第三栅极驱动信号,信号Gate 4是第四驱动级314根据信号CK 4输出给栅极线G4的第四栅极驱动信号。信号Gate 1、信号Gate 2、信号Gate 3和信号Gate 4周期相同,且相位上依次错开四分之一个周期。信号Gate 1驱动栅极线G1连接的像素单元Pixel 11,信号Gate2驱动栅极线G2连接的像素单元Pixel 12,信号Gate 3驱动栅极线G3连接的像素单元Pixel13,信号Gate 4驱动栅极线G1连接的像素单元Pixel 14。
信号CK 1和信号CK 3具有相同的脉冲幅度,信号CK 2和信号CK 4具有相同的脉冲幅度,且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脉冲幅度的后半段比CK 2和信号CK 4的脉冲幅度高出ΔV。所以根据信号CK 1输出的信号Gate 1和根据信号CK 3输出的信号Gate 3具有相同幅度的脉冲,根据信号CK 2输出的信号Gate 2和根据信号CK 4输出的信号Gate 4具有相同幅度的脉冲,因此信号Gate 1和信号Gate 3的脉冲幅度的后半段比信号Gate 2和信号Gate 4的脉冲幅度高出ΔV。栅极驱动信号的脉冲幅度越大,对像素单元的驱动效果越好,像素单元的充电效率越高。因此信号Gate 1和信号Gate 3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1和Pixel 13的充电效率高于信号Gate 2和信号Gate 4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2和Pixel 14。
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增大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后半段脉冲幅度实现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脉冲幅度大于信号CK 2和信号CK 4的脉冲幅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减小信号CK 2和信号CK 4的脉冲幅度,或者同时增大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后半段脉冲幅度以及减小信号CK 2和信号CK 4的脉冲幅度来实现。
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高脉冲所占的时间比例可以为任意比例,不一定如图3所示50%的比例。
信号Data 1是数据驱动电路32给数据线D1输入的数据信号,信号Data 2是数据驱动电路32给数据线D2输入的数据信号。信号Data 1与信号Data 2周期相同,且极性相反。
如图3所示,像素单元Pixel 11在信号Gate 1的驱动下在信号Data 1的极性反转之前打开,像素单元Pixel 11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前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接收由Data 1输入的高电平充电,在Gate 1的驱动下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后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时间接收由Data 1输入的低电平充电,在充电时间内出现了极性反转,充电不完全。像素单元Pixel 12在信号Gate 2的驱动下在信号Data 1的极性反转之后打开,像素单元Pixel 12处于打开状态的全部时间内,接收由Data 1输入的低电平充电,并未出现极性反转,充电完全。
信号Gate 1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1的充电效率高于信号Gate 2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2,因此像素单元Pixel 11虽然在充电过程中发生了极性反转,但是像素单元Pixel 11的充电量与像素单元Pixel 12的差距较小。
同理像素单元Pixel 13在信号Gate 3的驱动下在信号Data 1的极性反转之前打开,像素单元Pixel 13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前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接收由Data 1输入的低电平充电,在Gate 3的驱动下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后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时间接收由Data 1输入的高电平充电,在充电时间内出现了极性反转,充电不完全。像素单元Pixel 14在信号Gate 4的驱动下信号Data 1的极性反转之后打开,像素单元Pixel 13处于打开状态的全部时间内,接收由Data 1输入的高电平充电,并未出现极性反转,充电完全。
信号Gate 3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3的充电效率高于信号Gate 4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4,因此虽然像素单元Pixel 13在充电过程中发生了极性反转,但是像素单元Pixel 13的充电量与像素单元Pixel 14的差距较小。
像素单元Pixel 21、Pixel 22、Pixel 23和Pixel 24充电原理与像素单元Pixel11、Pixel 12、Pixel 13、Pixel 1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像素单元充电效果第三实施例的脉冲示意图。信号CK 1是第一驱动级311接收的第一时钟驱动信号,信号CK 2是第二驱动级312接收的第二时钟驱动信号,信号CK 3是第三驱动级313接收的第三时钟驱动信号,信号CK 4是第四驱动级314接收的第四时钟驱动信号。信号CK 1、信号CK 2、信号CK 3和信号CK4周期相同,且相位上依次错开四分之一个周期。信号Gate 1是第一驱动级311根据信号CK1输出给栅极线G1的第一栅极驱动信号,信号Gate 2是第二驱动级312根据信号CK 2输出给栅极线G2的第二栅极驱动信号,信号Gate 3是第三驱动级313根据信号CK 3输出给栅极线G3的第三栅极驱动信号,信号Gate 4是第四驱动级314根据信号CK 4输出给栅极线G4的第四栅极驱动信号。信号Gate 1、信号Gate 2、信号Gate 3和信号Gate 4周期相同,且相位上依次错开四分之一个周期。信号Gate 1驱动栅极线G1连接的像素单元Pixel 11,信号Gate2驱动栅极线G2连接的像素单元Pixel 12,信号Gate 3驱动栅极线G3连接的像素单元Pixel13,信号Gate 4驱动栅极线G1连接的像素单元Pixel 14。
信号CK 1和信号CK 3具有相同的脉冲宽度,信号CK 2和信号CK 4具有相同的脉冲宽度,且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脉冲宽度大于信号CK 2和信号CK 4的脉冲宽度。所以根据信号CK 1输出的信号Gate 1和根据信号CK 3输出的信号Gate 3具有相同宽度的脉冲,根据信号CK 2输出的信号Gate 2和根据信号CK 4输出的信号Gate 4具有相同宽度的脉冲,且信号Gate 1和信号Gate 3的脉冲宽度大于信号Gate 2和信号Gate 4的脉冲宽度。栅极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越大,像素单元的充电时间越长,像素单元每次充电的电量越多。因此信号Gate 1和信号Gate 3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1和Pixel 13相较于信号Gate 2和信号Gate4驱动的像素单元Pixel 12和Pixel 14有更长的充电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增大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脉冲宽度以及减小信号CK 2和信号CK 4的脉冲宽度来实现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脉冲宽度大于信号CK 2和信号CK 4的脉冲宽度,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减小信号CK 2和信号CK 4的脉冲宽度,或者增大信号CK 1和信号CK 3的脉冲宽度来实现。
信号Data 1是数据驱动电路32给数据线D1输入的数据信号,信号Data 2是数据驱动电路32给数据线D2输入的数据信号。信号Data 1与信号Data 2周期相同,且极性相反。
如图4所示,像素单元Pixel 11在信号Gate 1的驱动下在信号Data 1的极性反转之前打开,像素单元Pixel 11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前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接收由Data 1输入的高电平充电,在Gate 1的驱动下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后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时间接收由Data 1输入的低电平充电,在充电时间内出现了极性反转,充电不完全。像素单元Pixel 12在信号Gate 2的驱动下在信号Data 1的极性反转之后打开,像素单元Pixel 12处于打开状态的全部时间内,接收由Data 1输入的低电平充电,并未出现极性反转,充电完全。但是信号Gate 1的脉冲宽度较大,像素单元Pixel 11在极性反转后有较长的时间进行充电,可以充到较多的电量,信号Gate 2的脉冲宽度较小,像素单元Pixel 12的充电时间较短,充电电量较小,因此像素单元Pixel 11的充电量与像素单元Pixel 12的差距较小。
同理像素单元Pixel 13在信号Gate 3的驱动下于打开状态时的前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时间内接收由Data 1输入的低电平充电,在Gate 3的驱动下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后四分之一个周期的时间接收由Data 1输入的高电平充电,在充电时间内出现了极性反转,充电不完全。像素单元Pixel 14在信号Gate 4的驱动下处于打开状态的全部时间内,接收由Data 1输入的高电平充电,并未出现极性反转,充电完全。
但是信号Gate 3的脉冲宽度较大,像素单元Pixel 13在极性反转后有较长的时间进行充电,可以充到较多的电量,信号Gate 4的脉冲宽度较小,像素单元Pixel 14的充电时间较短,充电电量较少,因此像素单元Pixel 13的充电量与像素单元Pixel 14的差距较小。。
像素单元Pixel 21、Pixel 22、Pixel 23和Pixel 24充电原理与像素单元Pixel11、Pixel 12、Pixel 13、Pixel 14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六个或者八个甚至更多个驱动级,只需要驱动级的个数为偶数即可。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延长用于驱动充电时会发生极性反转的像素单元的栅极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让这些像素单元的充电时间延长,使得这些充电时发生极性反转的像素单元的充电量与充电时未发生极性反转的像素单元充电量的差距缩小,从而使得屏幕的亮度差异缩小,提高显示效果。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面板上同一行像素单元的连接的两条扫描线上的栅极驱动信号具有不同的驱动能力,使得在充电时发生极性反转的像素单元充到的电量与充电时不发生极性反转的像素单元充到的电量的差距减小,从而使得屏幕的亮度差异缩小,提高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像素单元,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以矩阵方式排列;
多条扫描线,每两条所述扫描线对应同一行所述像素单元且交替与所述同一行像素单元内的所述像素单元连接;
栅极驱动电路,用于依次在所述扫描线上提供栅极驱动信号,以控制所述扫描线所连接的所述像素单元打开;
多条数据线,所述数据线间隔设置在每列所述像素单元旁,每条数据线分别与相邻的两列所述像素单元连接;
数据驱动电路,用于以极性反转方式向所述数据线提供数据驱动信号,以对所述数据线所连接的且处于打开状态的所述像素单元进行充电;
其中,对应于所述同一行像素单元的两条扫描线上的栅极驱动信号具有不同的驱动能力,由此消除因所述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反转所引起的充电差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所述同一行像素单元的两条扫描线中的第一条扫描线所连接的所述像素单元的打开发生在所述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反转之前,第二条扫描线所连接的所述像素单元的打开发生在所述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反转之后或同时发生,其中所述第一条扫描线上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的驱动能力大于所述第二条扫描线上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的驱动能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扫描线上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的脉冲高度至少部分大于所述第二条扫描线上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的脉冲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扫描线上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大于所述第二条扫描线上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的脉冲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扫描线上的所述栅极驱动信号沿列方向依次错开所述数据驱动信号的极性反转周期的四分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扫描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驱动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另一侧。
CN201721484649.0U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Active CN206946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4649.0U CN206946910U (zh)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84649.0U CN206946910U (zh)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46910U true CN206946910U (zh) 2018-01-30

Family

ID=61372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84649.0U Active CN206946910U (zh) 2017-11-07 2017-11-07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4691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7832A (zh) * 2017-11-07 2018-03-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栅极驱动电路
US10475408B2 (en) 2017-11-07 2019-11-1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a polarity reversion and gate driving circuit thereof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7832A (zh) * 2017-11-07 2018-03-0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栅极驱动电路
WO2019090908A1 (zh) * 2017-11-07 2019-05-1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栅极驱动电路
US10475408B2 (en) 2017-11-07 2019-11-12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with a polarity reversion and gate driving circuit thereof
CN107767832B (zh) * 2017-11-07 2020-02-07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栅极驱动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67832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栅极驱动电路
CN103761944B (zh) 一种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4062792B (zh) 一种用于驱动hsd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及装置
CN104062820B (zh) 一种hsd液晶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05469763B (zh) 栅极驱动单元、栅极驱动电路及显示装置
CN104317086A (zh) 一种用于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方法
CN101819366B (zh) 显示面板
CN105575322B (zh) 半源极驱动显示面板
CN105096899A (zh) 阵列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6531096A (zh) Rgbw四基色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6023928B (zh) 源极驱动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17127B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5405424B (zh)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CN104505047A (zh) 一种显示驱动方法、电路及液晶显示器
CN104391411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3235431B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7492363A (zh)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及驱动方法
CN104240668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具备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02222484B (zh) 双闸极液晶显示面板驱动方法
CN206946910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1963732A (zh) 双栅lcd及其驱动方法
CN106297643A (zh) 一种源极驱动电路、源极驱动芯片及显示装置
CN101131808B (zh) 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
CN103135295B (zh) 双栅极驱动的横向像素结构及液晶显示器
CN109345999A (zh) 栅极驱动器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