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40497U - 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40497U
CN206940497U CN201720805691.1U CN201720805691U CN206940497U CN 206940497 U CN206940497 U CN 206940497U CN 201720805691 U CN201720805691 U CN 201720805691U CN 206940497 U CN206940497 U CN 2069404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terface
purifier
pur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8056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梦薇
杨旅
徐广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Foshan Shunde Midea Water Dispens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8056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404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404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404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净水器,其包括:膜滤芯和集成水路板,其中,集成水路板设有:原水通道,一端与膜滤芯的原水口连通,另一端形成与水源连通的进水口;纯水通道,一端与膜滤芯的纯水口连通,另一端形成供用户取水的第一取水口;废水通道,一端与膜滤芯的废水口连通,另一端形成供废水排出的排污口;以及回流通道,一端与废水通道连通,另一端与原水通道连通。如此设置,省去了净水器中的水管的使用,进而简化了净水器整体的结构;并且在组装净水器时,只需将各零部件与对应的接口连接即可,这样就大大的提升了净水器整体的组装效率,便于了净水器的生产。

Description

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净水器。
背景技术
饮水问题是民众非常关注的问题,水中有很多不利于健康的物质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老百姓健康饮水已是得到加强的主要原因,也是净水设备市场火爆的根源。
现有净水器包括膜滤芯、增压泵、前置滤芯、后置滤芯等其他零部件,这些零部件均需要通过水管实现水路连通,然而,净水器中过多水管的设置,不仅使得净水器整体的结构变得复杂,同时在净水器组装时还需要考虑管路的布置,进而影响净水器的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净水器,旨在简化净水器的结构,以方便净水器组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净水器,其包括:膜滤芯和集成水路板,其中,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
原水通道,一端与所述膜滤芯的原水口连通,另一端形成与水源连通的进水口;
纯水通道,一端与所述膜滤芯的纯水口连通,另一端形成供用户取水的第一取水口;
废水通道,一端与所述膜滤芯的废水口连通,另一端形成供废水排出的排污口;以及,
回流通道,一端与所述废水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原水通道连通。
优选地,所述废水通道具有与所述膜滤芯的废水口连通的第一排废段、以及将所述第一排废段与所述排污口连通的第二排废段,所述回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排废段连通设置;
所述第二排废段和/或所述回流通道内设有限流件。
优选地,所述限流件为凸设有所述第二排废段的内壁面和/或所述回流通道的内壁面的凸起。
优选地,所述原水通道具有与水源连通的第一进水段、以及与所述膜滤芯的原水口连通的第二进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段连通的第一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水段连通的第二接口;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原水通道包括第三进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三进水段连通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且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连接;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进水电磁阀,所述进水电磁阀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进水电磁阀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原水通道还包括第四进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四进水段连通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且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前置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集成水路板还设有与所述第四进水段连通的第二取水口。
优选地,所述纯水通道具有与所述膜滤芯的纯水口连通的第一排纯水段、以及与所述第一取水口连通的第二排纯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一排纯水段连通的第七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排纯水段连通的第八接口;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后置滤芯,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七接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八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纯水通道还包括第三排纯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三排纯水段连通的第九接口和第十接口,且所述第九接口与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七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十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集成水路板还设有与所述第三排纯水段连通的第十一接口;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储水件,所述储水件的进出水口与所述第十一接口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纯水通道还具有第四排纯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三排纯水段连通的第十二接口、以及与所述第四排纯水段连通的第十三接口、第十四接口以及第十五接口,且所述第十五接口与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水泵和限流装置,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九接口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十三接口连通,所述限流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第十二接口连通,所述限流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十四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纯水通道还具有第五排纯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五排纯水段连通的第十六接口和第十七接口,且所述第十七接口与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水端与所述十五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十六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纯水通道连通的第十八接口;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压力开关、增压泵以及与所述压力开关和增压泵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压力开关自所述第十八接口插至所述纯水通道内,以检测所述纯水通道内的压力;所述增压泵串接至所述原水通道上;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开关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增压泵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净水器的集成水路板上设置原水通道、纯水通道、废水通道以及将原水通道和废水通道连通的回流通道,并且净水器的膜滤芯的原水口与原水通道连通,膜滤芯的纯水口与纯水通道连通,膜滤芯的废水口与废水通道连通。如此设置,就省去了净水器中的水管的使用,进而简化了净水器整体的结构;并且在组装净水器时,只需将各零部件与对应的接口连接即可,这样就大大的提升了净水器整体的组装效率,便于了净水器的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净水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集成水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净水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集成水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简化净水器的结构,方便净水器的组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净水器,请参照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净水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净水器100包括膜滤芯10、集成水路板20以及其他部件。需要说明的是,该净水器100还可包括控制器(未图示),该控制器用于控制净水器100中需要控制的零部件。当然,该净水器100还可以不设置控制器,即通过手动控制净水器100中需要控制的零部件。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通过控制器控制净水器100中需要进行控制的零部件,这样就便于用户操控净水器100工作。
膜滤芯10设有原水口11、纯水口12以及废水口13;其中,原水口11用于供原水进入到膜滤芯10内;纯水口12用于供膜滤芯10过滤原水时制取的纯水排出;废水口13用于供膜滤芯10过滤原水时产生的废水排出。
请一并参照图2,集成水路板20上设有原水通道21、纯水通道22、废水通道23以及回流通道24;其中,该原水通道21的一端与膜滤芯10的原水口11连通,另一端形成与水源连通的进水口25;该纯水通道22的一端与膜滤芯10的纯水口12连通,另一端形成供用户取水的第一取水口26;废水通道23的一端与膜滤芯10的废水口13连通,另一端形成供废水排出的排污口27;回流通道24的一端与废水通道23连通,另一端与原水通道21连通。
为了方便集成水路板20和膜滤芯10的组装,在本实施例中,该集成水路板20上设置有与原水通道21连通的原水接口a1、与纯水通道22连通的纯水接口a2、以及与废水通道23连通的废水接口a3。在集成水路板20与膜滤芯10组装时,膜滤芯10的原水口11与集成水路板20上的原水接口a1插接,膜滤芯10的纯水口12与集成水路板20上的纯水接口a2插接,膜滤芯10的废水口13与集成水路板20上的废水接口a3插接;也就是说,膜滤芯10与集成水路板20之间是通过插接进行水路连通的。插接具有拆装方便、快捷的优点,这样便于膜滤芯10与集成水路板20之间的组装。
另外,将净水器100的各水路全部集成至集成水路板20上,这样就省去了净水器100中水管的设置,从而省去了净水器100中水管的布置,进而便于净水器100的组装。
此外,该集成水路板20还可以作为一个安装基台,净水器100的其他零部件可以全部固定安装于集成水路板20上,从而使得净水器100的各个零部件只需对应固定至集成水路板20上即可,进而提高了净水器100的组装效率,有利于净水器100的生产。
在净水器100工作时,外部原水通过集成水路板20上的进水口25进入到原水通道21内后,再进入到膜滤芯10内;而进入到膜滤芯10内的原水通过膜滤芯10的过滤后,形成纯水和废水;纯水通过膜滤芯10的纯水口12进入到纯水通道22内,并通过第一取水口26排出,以供用户取用;废水通过膜滤芯10的废水口13进入到废水通道23内,并且进入废水通道23内的一部分废水通过废水通道23直接排出,而另一部分废水则通过回流通道24回流至原水通道21内,并随原水一同流入至膜滤芯10内,重新进行过滤。如此设置,减少了净水器100的废水排出量,有利于提高水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净水器100的产水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净水器100的集成水路板20上设置原水通道21、纯水通道22、废水通道23以及将原水通道21和废水通道23连通的回流通道24,并且净水器100的膜滤芯10的原水口11与原水通道21连通,膜滤芯10的纯水口12与纯水通道22连通,膜滤芯10的废水口13与废水通道23连通。如此设置,就省去了净水器100中的水管的使用,进而简化了净水器100整体的结构;并且净水器100的水路全部集成于集成水路板20上,这就使得该集成水路板20可以作为一个安装基台,以供净水器100中各个零部件的安装,也即在组装净水器100时,只需将各零部件与对应的接口连接即可,这样就大大的提升了净水器100整体的组装效率,便于了净水器100的生产。
为了方便控制净水器100回流的废水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该净水器100还包括限流件30,该限流件30安装于废水通道23和/或回流通道24内,其用于调节通过回流通道24回流至原水通道21内的废水量。具体的,该废水通道23具有与膜滤芯10的废水口13连通的第一排废段23a、以及将第一排废段23a与排污口27连通的第二排废段23b,第一排废段23a还与回流通道24连接,也就是说,回流通道24和第二排废段23b并联设置,限流件30安装于回流通道24和/或第二排废段23b中。
膜滤芯10过滤时产生的废水先排入第一排废段23a,再排入第二排废段23b和回流通道24内,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排废段23b和回流通道24内均安装有限流件30,两个限流件30配合使用,使得净水器100的产水率提高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延长膜滤芯10的使用寿命。例如,当膜滤芯10过滤产生废水水质较好时,可以将安装于回流通道24内的限流件30的开度增大,将安装于第二排废段23b内的限流件30开度减小,这样就使得有更多的废水能够回流至原水通道21内,并重新进入到膜滤芯10内进行过滤,从而使得净水器100产生的废水量更少,提高了净水器100的产水率。再如,当膜滤芯10过滤产生废水水质较差时,可以将安装于回流通道24内的限流件30的开度减小,将安装于第二排废段23b内的限流件30开度增大,这样就减少了废水重新回流至膜滤芯10内进行过滤,进而避免了膜滤芯10被混合于废水中的杂质、污垢等其他物质所堵塞,有利于保证膜滤芯1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限流件30可以是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电磁阀,也可以是凸设于第二排废段23b和/或回流通道24的内壁面的凸起。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该限流件30优选为凸设于第二排废段23b和/或回流通道24的内壁面的凸起。可以理解的是,凸起的设置,减小了第二排废段23b和/或回流通道24设置有凸起位置的开口,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第二排废段23b和/或回流通道24内的废水的流动,进而起到了限流的作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限流件30是由凸设于第二排废段23b和/或回流通道24内的凸起形成,相较于在第二排废段23b和/或回流通道24上设置电磁阀,凸起的设置使得净水器100的零部件数量得到减少,进而便于净水器100的组装。另外,凸设于第二排废段23b和/或回流通道24内的凸起还不易被废水腐蚀,这样就确保了凸起的使用寿命。
为了提高净水器100的产水速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该净水器100还包括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增压泵40,该增压泵40串接至原水通道21上,其用于对原水通道21内的原水加压。具体的,该原水通道21具有与水源连通的第一进水段21a、以及与膜滤芯10的原水口11连通的第二进水段21b;该集成水路板20设有与第一进水段21a连通的第一接口a4以及与第二进水段21b连通的第二接口a5;该增压泵40的进水端与第一接口a4连通,该增压泵40的出水端与第二接口a5连通。
在净水器100工作时,第一进水段21a内的低压原水在增压泵40的增压作用下形成高压原水并流入第二进水段21b内,然后再通过膜滤芯10的原水口11进入至膜滤芯10内。这样就确保了进入膜滤芯10内的原水水压足够高,进而保证了膜滤芯10制取纯水的速度。另外,增压泵40的进水端与第一接口a4插接连接,增压泵40的出水端与第二接口a5插接连接,这样还便于增压泵40与集成水路板20的组装,并且与集成水路板20组装的增压泵40还可以通过固定件固定于集成水路板20上,进而便于了增压泵40的固定安装。
进一步地,上述增压泵40为变频增压泵40,由于变频增压泵40的转速是可调,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变频增压泵40的转速。当增压泵40的转速较高时,同一时间段内通过增压泵40的原水水量会较多,这样就使得进入膜滤芯10内的原水水量增多,进而有利于提高膜滤芯10制取纯水的速度;当增压泵40的转速较低时,同一时间段内通过增压泵40的原水水量会较少,这样就使得进入膜滤芯10内的原水水量减少,从而减缓了膜滤芯10的过滤速度,进而使得膜滤芯10内的原水能够得到充分的过滤,有利于提高原水的使用率。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2,该净水器100还包括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进水电磁阀50,该进水电磁阀50串接至原水通道21上。具体的,该原水通道21还包括第三进水段21c,该集成水路板20设有与第三进水端连通的第三接口a6和第四接口a7;增压泵40的进水端与第四接口a7连接,进水电磁阀50的进水端与第一接口a4连通,进水电磁阀50的出水端与第三接口a6连通。
在净水器100工作时,该进水电磁阀50处于打开状态,原水依次流经第一进水段21a、第三进水段21c以及第二进水段21b后流入膜滤芯10内;也即原水依次流经进水电磁阀50以及增压泵40后再流入膜滤芯10内。在净水器100停止工作时,进水电磁阀50处于关闭状态,由于进水电磁阀50位于增压泵40的进水侧,这样就避免了净水器100启动工作时,增压泵40出现空转的情况出现,进而有效地保护了增压泵40。
为了保证净水器100的膜滤芯10的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该净水器100还包括前置滤芯60,该前置滤芯60串接于原水通道21上,其用于过滤原水中的铁锈、沙粒等大颗粒物质。具体的,该原水通道21还包括第四段进水段21d,该集成水路板20设有与第四进水段连通的第五接口a8和第六接口a9;增压泵40的进水端与第六接口a9连通,前置滤芯60的进水端则与第一接口a4连通,前置滤芯60的出水端则与第五接口a8连通。
在净水器100工作时,外部原水依次流经前置滤芯60和增压泵40后,再流入膜滤芯10内进行过滤,由于前置滤芯60能够将原水中的铁锈、沙粒等大颗粒物质过滤掉,这样就避免了大颗粒物质积累于增压泵40和膜滤芯10中,从而确保了增压泵40和膜滤芯10不会被堵塞,进而确保了增压泵40和膜滤芯1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前置滤芯60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该集成水路板20还设有与第四进水段21d连通的第二取水口28。第二取水口28用于供用户取用被前置滤芯60过滤后的水,这样就使得该净水器100可以为用户提供不同水质的水,进而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
为了提供更干净、更安全、口感更好的纯水给用户,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2,该净水器100还包括串接至纯水通道22上后置滤芯65,该后置滤芯65可以是活性炭滤芯,其能够去除水中的余氯、异味等,同时还能改善水的口感,进而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具体的,该纯水通道22具有与膜滤芯10的纯水口12连通的第一排纯水段22a、以及与第一取水口26连通的第二排纯水段22b;集成水路板20设有与第一排纯水段22a连通的第七接口a10以及与第二排纯水段22b连通的第八接口a11;后置滤芯65的进水端与第七接口a10连通,后置滤芯65的出水端与第八接口a11,这样使得第一排纯水段22a和第二排纯水段22b通过后置滤芯65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后置滤芯6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设定,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为了避免膜滤芯10排出的纯水回流至膜滤芯10内,请参照图3和图4,该净水器100还包括第一单向阀70,该第一单向阀70串接至纯水通道22上,其用于限制纯水通道22内的纯水流动方向。
具体的,该纯水通道22还包括第三排纯水段22c;该集成水路板20设有与第三排纯水段22c连通的第九接口a12和第十接口a13,并且第九接口a12与后置滤芯65的进水端连通,原与后置滤芯65的进水端连通的第七接口a10与第一单向阀70的进水端连通,第十接口a13与第一单向阀70的出水端连通,这样就使得第一排纯水段22a、第三排纯水段22c以及第二排纯水段22b依次连通。
由于第一单向阀70只能单向导通,这就使得膜滤芯10内的纯水只能通过第一排纯水段22a排至第三排纯水段22c内,在从第三排纯水段22c排至第二排纯水段22b中,这样就避免了膜滤芯10过滤时产生的纯水被回流的纯水所污染。
膜滤芯10制取纯水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使得用户开启净水器100制取纯水时,需要等待一定的时间才能取得纯水,为了缩短用户等待的时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4,该净水器100还设置有储水件75,该储水件75与第三排纯水段22c连通。具体的,集成水路板20设有与第三排纯水段22c连通的第十一接口a14,该储水件75的进出水口与第十一接口a14连通设置。
由于储水件75能够储存一定量的纯水,当用户需要取用纯水时,若膜滤芯10制取的纯水量不足时,储水件75中的纯水可以进行补充,这样就缩短了用户取用纯水所耗费的时间。当用户不需要取用纯水时,膜滤芯10过滤所产生的纯水可以储存于储水件75中,这样就确保了储水件75中始终储存有足够量的纯水,进而确保了用户打开第一取水口26时,就可以取到纯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储水件75可以是压力罐、储水袋或者其他容器,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为了提高膜滤芯10的纯水排出速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4,该净水器100还设置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水泵80和限流装置85,该纯水通道22还包括第四排纯水段22d,水泵80和限流装置85分别将第三排纯水段22c和第四排纯水段22d连通,后置滤芯65将第二排纯水段22b与第四排纯水段22d连通。
具体的,集成水路板20设有与第三排纯水段22c连通的第十二接口a15、以及与第四排纯水段22d连通的第十三接口a16、第十四接口a17以及第十五接口a18。后置滤芯65的进水端与第十五接口a18连通,水泵80的进水端与第九接口a12连通,水泵80的出水端与第十三接口a16连通;限流装置85的进水端与第十二接口a15连通,限流装置85的出水端与第十四接口a17连通。这样就使得第三排纯水段22c、第四排出水段以及第二排纯水段22b依次连通。
在第一取水口26打开时,膜滤芯10过滤所产生的纯水流入第三排纯水段22c中时,此时控制器控制水泵80工作,这就使得第三纯水排水段22c中的纯水通过水泵80抽至第四排纯水段22d中,这样就加速了第三纯水排水段22c中的纯水以及储水件75中的纯水的排出。限流装置85此时仅起保护作用,即将第四排纯水段22d中的水压维持在正常状态,也就是说,限流装置85能够将第四排纯水段22d中的过多的纯水回流至第三排纯水段22c中。
在第一取水口26关闭时,水泵80继续工作,此时第三排纯水段22c中的纯水在水泵80的驱动下继续流入第四排纯水段22d中,而第一取水口26的关闭导致第四排纯水段22d中的纯水无法排出,也就第四排纯水段22d中的水纯水只能通过限流装置85又回流至第三排纯水段22c中,并流入与第三排纯水段22c中的储水件75中,这样不仅便于将纯水储存于储水件75中;同时还能够避免纯水通道22内的水压过大,进而导致集成水路板20被损坏的问题出现。
另外,在净水器100开启时,该水泵80还能够将储水件75中的纯水抽出,这样就缩短了用户获取纯水的时间,进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地,该储水件75中还设置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液位检测装置(未图示),当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储水件75中的液位低于预设液位时,控制器控制增压泵40、进水电磁阀50等其他零部件工作,如此设置,保证了储水件75中始终储存有足够多的纯水,进而保证了净水器100每次开启时都能够及时提供纯水,有便于用户取水。
为了避免水回流至储水件75中,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4,该净水器100还设有第二单向阀90,其安装于后置滤芯65的入水侧。
具体的,该纯水通道22还包括第五排纯水段22e,该集成水路板20设有与第五排纯水段22e连通的第十六接口a29和第十七接口a20;后置滤芯65的进水端与第十七接口a20,第二单向阀90的进水段与第十五接口a18连通,第二单向阀90的出水端与第十六接口a19连通。
净水器100停止工作时,水泵80也停止工作,此时纯水通道22中的水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第一取水口26继续流动,当第一取水口26堆积一定量的纯水时,第一取水口26处的水压要高于纯水通道22其他位置的水压,此时高压纯水从第一取水口26向膜滤芯10的纯水口12回流,而在第五排纯水段22e和第四排纯水段22d的连接处设置第二单向阀90,该第二单向阀90能够有效地阻止高压纯水回流,这样就避免了纯水回流至储水件75中,进而避免了储水件75中的纯水被回流的纯水污染。
为了便于储水件75中的纯水快速排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和图4,该净水器100还设置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压力开关95,该压力开关95安装于纯水通道22上。
具体的,第二排纯水段22b上设置有第十八接口a21,该压力开关95自第十八接口a21插至第二排纯水段22b内。在压力开关95检测到的压力值低于预设压力值时,也就是说,第一取水口26处于打开状态,控制器控制水泵80工作,以将储水件75中的水抽出,这样即使净水器100的增压泵40、进水电磁阀50等其他零部件未工作,储水件75中的纯水也能够迅速排出,这样就能够缩短用户取水所等待的时间。在压力开关95检测到压力值高于预设压力值时,也就是说,第一取水口26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控制器控制与水泵80停止工作。
显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压力开关95来控制净水器100的开启/关闭。具体的,在压力开关95检测到的压力值低于预设压力值时,也就是说,第一取水口26处于打开状态,控制器控制与其电性连接的增压泵40、进水电磁阀50等其他零部件工作,以使净水器100开始制取纯水;在压力开关95检测到压力值高于预设压力值时,也就是说,第一取水口26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控制器控制与其电性连接的增压泵40、进水电磁阀50等其他零部件停止工作。如此设置,用户只需通过打开或关闭第一取水口26即可控制整个净水器100的工作,从而简化了整个净水器100的操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中,安装于集成水路板20的原水通道21、纯水通道22以及废水通道23三条水流通道上的零部件可以根据需求调换位置,在此对每一水流通道上各个零部件调换位置后的组装结果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膜滤芯和集成水路板,其中,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
原水通道,一端与所述膜滤芯的原水口连通,另一端形成与水源连通的进水口;
纯水通道,一端与所述膜滤芯的纯水口连通,另一端形成供用户取水的第一取水口;
废水通道,一端与所述膜滤芯的废水口连通,另一端形成供废水排出的排污口;以及,
回流通道,一端与所述废水通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原水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水通道具有与所述膜滤芯的废水口连通的第一排废段、以及将所述第一排废段与所述排污口连通的第二排废段,所述回流通道与所述第一排废段连通设置;
所述第二排废段和/或所述回流通道内设有限流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件为凸设有所述第二排废段的内壁面和/或所述回流通道的内壁面的凸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通道具有与水源连通的第一进水段、以及与所述膜滤芯的原水口连通的第二进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水段连通的第一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水段连通的第二接口;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接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通道包括第三进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三进水段连通的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且 所述第四接口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连接;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进水电磁阀,所述进水电磁阀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进水电磁阀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三接口连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水通道还包括第四进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四进水段连通第五接口和第六接口,且所述第六接口与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前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通,所述前置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五接口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路板还设有与所述第四进水段连通的第二取水口。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通道具有与所述膜滤芯的纯水口连通的第一排纯水段、以及与所述第一取水口连通的第二排纯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一排纯水段连通的第七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排纯水段连通的第八接口;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后置滤芯,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七接口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八接口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通道还包括第三排纯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三排纯水段连通的第九接口和第十接口,且所述第九接口与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七接口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十接口连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路板还设有 与所述第三排纯水段连通的第十一接口;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储水件,所述储水件的进出水口与所述第十一接口连通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通道还具有第四排纯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三排纯水段连通的第十二接口、以及与所述第四排纯水段连通的第十三接口、第十四接口以及第十五接口,且所述第十五接口与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水泵和限流装置,所述水泵的进水端与所述第九接口连通,所述水泵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十三接口连通,所述限流装置的进水端与所述第十二接口连通,所述限流装置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十四接口连通。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通道还具有第五排纯水段;
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第五排纯水段连通的第十六接口和第十七接口,且所述第十七接口与所述后置滤芯的进水端连通;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水端与所述十五接口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水端与所述第十六接口连通。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路板设有与所述纯水通道连通的第十八接口;
所述净水器还包括压力开关、增压泵以及与所述压力开关和增压泵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压力开关自所述第十八接口插至所述纯水通道内,以检测所述纯水通道内的压力;所述增压泵串接至所述原水通道上;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压力开关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增压泵的工作。
CN201720805691.1U 2017-07-05 2017-07-05 净水器 Active CN2069404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05691.1U CN206940497U (zh) 2017-07-05 2017-07-05 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805691.1U CN206940497U (zh) 2017-07-05 2017-07-05 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40497U true CN206940497U (zh) 2018-01-30

Family

ID=61367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805691.1U Active CN206940497U (zh) 2017-07-05 2017-07-05 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404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61937U (zh) 净水器
CN206447608U (zh) 一种双膜互反冲洗制水系统
CN203728658U (zh) 无压力罐的反渗透净水设备
CN206940496U (zh) 净水器
CN107324524A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
CN208378491U (zh) 净水系统
CN101927104A (zh) 微灌系统水力驱动自清洗叠片式过滤装置
CN206940497U (zh) 净水器
CN109851072A (zh) 具有上置控制模块和u型滤胆仓的净水机及自支撑滤胆
CN107930236A (zh) 净水器用一体化水路板的水路系统
CN201454206U (zh) 一种无动力自动清洗过滤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过滤系统
CN209005378U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
CN206940637U (zh) 净水系统
CN101632882B (zh) 一种采用无动力自动清洗过滤装置的过滤系统
CN107459157A (zh) 带有回流装置的智能节水型反渗透净水器及其净水方法
CN206577453U (zh) 净水装置
CN103623703B (zh) 无电净水器
CN209024308U (zh) 一种节能反冲洗净水机
CN207042051U (zh) 净水机水路集成结构
CN206447677U (zh) 一种具有冲洗功能的无废水管道净水机
CN207375841U (zh) 一种集成水路板装置
CN207056340U (zh) 一种滤芯总成
CN103623640B (zh) 无堵型高效全自动渗透过滤装置
CN207276276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1046358Y (zh) 一种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