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14636U - 一种两用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用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14636U
CN206914636U CN201720773870.1U CN201720773870U CN206914636U CN 206914636 U CN206914636 U CN 206914636U CN 201720773870 U CN201720773870 U CN 201720773870U CN 206914636 U CN206914636 U CN 206914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plane
rotor
wing
dual
fusel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7387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hengy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成鑫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成鑫 filed Critical 成鑫
Priority to CN20172077387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14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14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146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两用无人机,包括机身、中翼、外翼、旋翼、尾翼和水平动力电机;中翼固定在机身上;外翼为两个位于中翼的两侧,可以拆卸的安装;旋翼为两组分别对称的位于中翼的两侧,每组旋翼中的旋翼至少为一个;尾翼设置在机身后部可以拆卸的安装;水平动力电机在机身后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同一架无人机可分别采用复合翼和多旋翼两种方式作业,增加了无人机的功能;提升了无人机的适应能力,可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任务需求;针对不同的任务和场合快速响应;真正的具备了复合式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两用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两用无人机。
背景技术
以下缺陷:随着民用无人机的迅速发展,以及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无人机种类大致可分为三类:无人多旋翼飞行器、无人固定翼飞行器、固定翼和无人复合式飞行器。复合式无人机结合了多旋翼和固定翼无人机的优势,应用前景较为广阔。
固定翼无人机靠螺旋桨或涡轮发动机产生的推力作为无人机向前飞行的动力,主要的升力来自固定翼与空气的相对运动,因此固定翼无人机必须要有一定的相对空气的运动速度才能正常飞行。基于此,固定翼无人机一般具有飞行速度快、飞行高度较高、载重量大等优势,在有长航时、大航程、较高高度飞行的需求时,一般选择固定翼无人机。缺点在于固定翼无人机起降条件要求较高,需要跑道或其他的起飞着陆环境和设施。
多旋翼无人机是依靠多个旋翼旋转产生的升力来平衡无人机的重力,无人机姿态的控制通过改变不同旋翼的转速,因此多旋翼无人机可以悬停,在一定速度范围内以任意的速度飞行。多旋翼无人机不受场地条件限制,能够垂直起降和悬停,多用于航拍、监视等应用。缺点主要是一般尺寸较小、飞行高度较低、飞行速度慢、动力效率差、载重量和续航时间均较小。
多数复合式无人机的旋翼系统主要在起降过程中使用,作业时以固定翼飞行方式为主,适合长距离使用,很少采用旋翼悬停的工作状态。而多旋翼无人机的悬停工作特性更加优异,能够在多数小范围的场合下开展应用,例如专利号为201610967176.3,专利名称为《一种复合翼无人机》。目前民用无人机在设计时针对性较强,比如在开展复合时无人机的设计时,基本不会考虑悬停的作业方式,限制了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因此,复合式无人机虽然通过旋翼系统解决了固定翼无人机定点起降的问题,但当需要悬停工作的场合下,复合式无人机就难以发挥作用了,需要另外选择多旋翼无人机开展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两用无人机,具体如下:
一种两用无人机,包括机身、中翼、外翼、旋翼、尾翼和水平动力电机;中翼固定在机身上;外翼为两个位于中翼的两侧,可以拆卸的安装;旋翼为两组分别对称的位于中翼的两侧,每组旋翼中的旋翼至少为一个;尾翼设置在机身后部可以拆卸的安装;水平动力电机在机身后部。
为了能够更可靠的飞行,优选的,每组旋翼中包含两个旋翼。
两侧的外翼为了能够方便的拆卸和安装:
优选的,中翼与两侧的外翼的安装方式为卡接连接的方式。
优选的,中翼与两侧的外翼的安装方式为铰链连接的方式。
尾翼为了能够方便的拆卸和安装:
优选的,机身与尾翼的安装方式为卡接连接的方式。
优选的,机身与尾翼的安装方式为铰链连接的方式。
优选的,机身与尾翼的安装方式为插接连接的方式。
进一步优选的,插接连接的方式时,尾翼通过尾管结构插接在机身后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同一架无人机可分别采用复合翼和多旋翼两种方式作业,增加了无人机的功能;提升了无人机的适应能力,可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任务需求;针对不同的任务和场合快速响应;真正的具备了复合式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的优势;一架无人机可分别采用复合式和多旋翼两种方式作业,增加了无人机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无人机复合翼状态俯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无人机复合翼状态平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无人机多旋翼状态前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无人机多旋翼状态侧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无人机多旋翼状态俯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无人机装换状态示意图。
说明:为了便于示意,图示均为透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翼、2:旋翼、3:中翼、4:机身、5:尾翼、6:水平动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完整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核心的模块是一个带有机身的多旋翼系统,该模块在不需要任何安装操作的情况下即可作为多旋翼无人机使用;以复合式无人机方式作业时,仅需在多旋翼两侧安装外翼、在后部安装尾翼,即可快速形成一个复合时无人机。该技术可提升无人机的适应能力及增加无人机的用途。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无人机复合翼状态俯视图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无人机复合翼状态平视图所示,两用无人机包括外翼1、旋翼2、中翼3、机身4、尾翼5以及水平动力电机6。其中,中翼3固定在机身4上;尾翼5设置在机身4后部;外翼1为两个位于中翼3的两侧;旋翼2为两组分别对称的位于中翼3的两侧,每组旋翼2中的旋翼至少为一个,为了能够更可靠的飞行,优选的,这里每组旋翼2中包含两个旋翼;水平动力电机6在机身4后部。位于中翼3的两侧的外翼1可以拆卸的安装;同时,位于机身4后部的尾翼5也可以拆卸的安装。为了能够方便的拆卸和安装,优选的,中翼3与两侧的外翼1的安装方式为卡接或者铰链连接的方式。同样的,为了能够方便的拆卸和安装,机身4与尾翼5的安装方式为卡接、插接或者铰链连接的方式;当为插接连接的方式时,尾翼5通过尾管结构插接在机身后部。
本实用新型的两用无人机可以拆解为旋翼状态,如图3-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无人机多旋翼状态前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可以看出,当拆卸掉外翼和尾翼后,可变成旋翼状态,即此时为多旋翼无人机,此处为四旋翼无人机。
对于本实用新型两用无人机的转换方式,如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两用无人机装换状态示意图所示,外翼和尾翼均是可拆卸的安装或拆除。无人机可以方便的在复合翼状态和多旋翼状态之间进行转换。
实际应用时,针对小范围的空中悬停作业时,可打开产品包装箱后,直接获得一架多旋翼无人机,经过简单的通电及调试,便可垂直起飞,在空中实现悬停,实施作业。
针对长距离的作业时,可在多旋翼无人机基础上,安装外翼和尾翼,经过简单的通电及调试,垂直起飞后改为水平飞行,实现长距离作业。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一种两用无人机,通过模块化的结构部件设计,确保任务的不同需求,装配出多旋翼无人机或复合式无人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无人机对于不同任务的适应能力。与普通的复合式无人机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模块化设计,可在不用任何组装工作的情况下直接作为多旋翼无人机使用,也可也通过简单的操作,组合出一个复合式无人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同一架无人机可分别采用复合翼和多旋翼两种方式作业,增加了无人机的功能;提升了无人机的适应能力,可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任务需求;针对不同的任务和场合快速响应;真正的具备了复合式无人机和多旋翼无人机的优势;一架无人机可分别采用复合式和多旋翼两种方式作业,增加了无人机的功能。

Claims (8)

1.一种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用无人机包括机身、中翼、外翼、旋翼、尾翼和水平动力电机;中翼固定在机身上;外翼为两个位于中翼的两侧,可以拆卸的安装;旋翼为两组分别对称的位于中翼的两侧,每组旋翼中的旋翼至少为一个;尾翼设置在机身后部可以拆卸的安装;水平动力电机在机身后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组旋翼中包含两个旋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中翼与两侧的外翼的安装方式为卡接连接的方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中翼与两侧的外翼的安装方式为铰链连接的方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机身与尾翼的安装方式为卡接连接的方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机身与尾翼的安装方式为铰链连接的方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机身与尾翼的安装方式为插接连接的方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两用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插接连接的方式时,尾翼通过尾管结构插接在机身后部。
CN201720773870.1U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两用无人机 Active CN206914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3870.1U CN206914636U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两用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73870.1U CN206914636U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两用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14636U true CN206914636U (zh) 2018-01-23

Family

ID=61323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73870.1U Active CN206914636U (zh) 2017-06-29 2017-06-29 一种两用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1463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5581A (zh) * 2018-06-12 2018-11-2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复合四旋翼无人机多模态飞行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45581A (zh) * 2018-06-12 2018-11-20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复合四旋翼无人机多模态飞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71985U (zh) 新型面对称布局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02728576U (zh) 可变形的固定翼与电动多旋翼组成的复合飞行器
CN102126554A (zh) 面对称布局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CN207242030U (zh) 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CN101575004A (zh) 多组共轴旋翼可变飞行模式无人飞行器
CN103979104A (zh) 一种可变体x型机翼垂直起降微型飞行器
CN110466750A (zh) 一种便携式垂直起降侦察监测无人机
CN111003166A (zh) 一种纵列式电动双旋翼直升机及其控制系统
CN109533319A (zh) 一种具有搭接翼的倾转旋翼无人飞行器结构系统
CN209382275U (zh) 一种组合式飞行器
CN206914636U (zh) 一种两用无人机
CN109733599A (zh) 一种组合式两用无人机
CN206719540U (zh) 基于飞翼布局的倾转旋翼型垂直起降无人机
CN206155789U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固定翼无人机
CN113184185A (zh) 一种可适应恶劣环境的流线型共轴多旋翼无人机
CN211253017U (zh) 一种串列翼可垂直起降的无人飞机
CN108545183A (zh) 带太阳能附加翼的后单涵道风扇式复合翼货运飞行器
CN205034339U (zh) 双模态空中飞行设备
CN107738748A (zh) 一种多用途双模块组合式混合动力无人机
CN210000581U (zh) 一种物理组合式无人机集群
RU2577822C2 (ru) Мультикоптер с линейным расположением винтомоторных групп
CN207257983U (zh) 一种多用途双模块组合式混合动力无人机装置
Yan et al. A review of advanced high-speed rotorcraft
CN202491918U (zh) 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
CN211281471U (zh) 一种载重能力强且可垂直起降的无人飞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18

Address after: 414009 3rd floor, Wanqi international, Lingang New District, Yue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Pangu Industrial Technology (Yuey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1024, unit 1, building 3, No.11, South Tangyan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Shaanxi 710000

Patentee before: Cheng Xin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14009 3rd floor, Xindeng incubator office building, Yungang Road, Chenglingji new port area, Yue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Shengya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4009 3rd floor, Wanqi international, Lingang New District, Yueyang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Pangu Industrial Technology (Yueya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