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7210U - 空调器通讯电路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通讯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7210U
CN206907210U CN201720551217.0U CN201720551217U CN206907210U CN 206907210 U CN206907210 U CN 206907210U CN 201720551217 U CN201720551217 U CN 201720551217U CN 206907210 U CN206907210 U CN 206907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type triode
npn type
connects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512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军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zhou Huali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512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7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7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7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通讯电路,通过基于简单的三极管构成空调器的通讯电路,实现了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之间的通讯,在应用空调器的短距离通讯如2米以内能有效的降低通讯电路成本,而且通过基于三极管控制电路增加电源模块,为通讯电路正常工作提供电源,在通讯电路不需要工作时控制模块关闭电源输出,实现通讯电路在待机状态下的极低功耗,从而满足了空调器待机状态下的低功耗要求。

Description

空调器通讯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电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器通讯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家用空调器的通讯电路主要基于通讯驱动芯片构成,如基于 RS-485的串口通讯芯片3085构成,可以实现两个电控板之间相对长距离如1 公里左右距离以内的通讯,需要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一个此类通讯芯片以实现通讯。通讯电路的此类通讯芯片直接与电源连接,随着空调器的待机低功耗的要求,要求控制板在待机时总功率极低如控制在0.1W以下,而上述通讯电路在待机时仍会消耗一定的功率,无法满足低功耗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的通讯电路,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空调器通讯电路成本偏高以及待机功耗无法满足低功耗要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器的通讯电路,包括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以及电源模块,所述主机电路包括主机MCU、以及与所述主机MCU连接的第一发送模块和第一接收模块,所述从机电路包括从机MCU、以及与所述从机MCU连接的第二发送模块和第二接收模块,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接收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控制端与所述主机MCU或从机MCU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端与所述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连接,在所述主机MCU或从机MCU控制下,当所述空调器通讯电路工作时,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电源至所述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当所述空调器通讯电路工作结束时,所述电源模块停止输出电源至所述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
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和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机MCU控制端口,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集电极为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第二NPN型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输入端,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机MCU数据发送端口;
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共接,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
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第三NPN型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
所述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为第一接收模块的接收端;
所述第三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共接,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为所第一接收模块输出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机MCU 数据接收端口;
所述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的,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第四PNP型三极管、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
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输入端,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从机MCU数据发送端口;
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源模块;
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电阻一端共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阻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包括第五NPN型三极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
所述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为第二接收模块的接收端;
所述第五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共接,所述第十三电阻另一端为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输出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从机MCU数据接收端口;
所述第四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的,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第六NPN型三极管、第七NPN型三极管、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六电阻;
所述第六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输入端,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机MCU数据发送端口;
所述第六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共接,所述第十六电阻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输出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
所述第六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的基极;
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优选的,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第八PNP型三极管、第九NPN型三极管、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和第十九电阻;
所述第九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输入端,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从机MCU数据发送端口;
所述第九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八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共接于地;
所述第九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八PNP型三极管的基极;
所述第八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九电阻一端共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十八电阻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输出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
所述第三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四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电容另一端接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通讯电路,通过基于简单的三极管构成空调器的通讯电路,实现了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之间的通讯,在应用空调器的短距离通讯如2米以内能有效的降低通讯电路成本,而且通过基于三极管控制电路增加电源模块,为通讯电路正常工作提供电源,在通讯电路不需要工作时控制模块关闭电源输出,实现通讯电路在待机状态下的极低功耗,从而满足了空调器待机状态下的低功耗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温度传感器检测电路第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温度传感器检测电路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通讯电路结构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通讯电路包括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以及电源模块,对空调器通讯电路而言,这里的主机电路执行通讯的主机功能即主动发送数据功能,从机电路执行通讯中的从机功能,从机只有接收到主机发送的数据后才回复数据。例如具体的这里的主机电路指空调器室内机主控板上的通讯电路,而从机电路指显示板通讯电路,主控板与显示板通讯,实现主控板从显示板接收遥控接收指令或者按键指令数据,且主控板可以发送显示信息到显示板以显示空调器相关的控制以及状态信息。
主机电路包括主机MCU10、以及与主机MCU连接的第一发送模块30 和第一接收模块40,从机电路包括从机MCU70、以及与从机MCU70连接的第二发送模块60和第二接收模块50,第一发送模块30连接第二接收模块50,第二发送模块60连接第一接收模块40;这里第一发送模块30和第一接收模块40在主机MCU10控制下,以及第二发送模块60和第二接收模块50在从机MCU70控制下,实现第一发送模块30发送数据到第二接收模块50,以及第二发送模块60发送数据到第一接收模块40,以实现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之间的通讯。
电源模块20与主机MCU10或从机MCU70连接,电源模块20输出端与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连接,在主机MCU10或从机MCU70控制下,当空调器通讯电路工作时电源模块20输出电源至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当空调器通讯电路工作结束时,电源模块20停止输出电源至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具体的,电源模块20可以设置在主机电路上或者从机电路上实现与主机MCU10或从机MCU70连接,由于空调器处于待机下要求极低的功耗如0.1W以下,这对空调器电路板的各个电路的待机功耗非常严格,而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待机状态下不通讯时仍会消耗一定的电流如几十mA,这会增加待机功耗无法满足低功耗要求,因此通过增加电源模块在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工作提供电源,而在其不工作是关闭电源输出,这样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的功耗能下降到极低如几个mA内保证了空调器的极低待机功耗要求。
具体的电源模块20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Q5和第一电阻R9;
第一PNP型三极管Q5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第一PNP型三极管Q5发射极连接基极连接第一电阻R9的一端,第一电阻R9的另一端做为电源模块 20的控制端,连接主机MCU10控制端口P_CTRL,第一PNP型三极管Q5 的集电极为电源模块20输出端。当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需要通讯时,主控主机MCU10输出低电平,此时第一PNP型三极管Q5导通,进而其集电极输出 +5V的直流电源,以为当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的正常工作提供电源,而当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不需要通讯如空调器处于待机状态下,主控主机MCU10输出高电平,此时第一PNP型三极管Q5关闭,关闭其集电极输出+5V的直流电源。进一步的电源模块20还可以包括电阻R10,并联在第一PNP型三极管 Q5的发射极和基极上,保证主机MCU10在未输出信号如上电时能可靠截止。
第一发送模块30包括第二NPN型三极管Q1、第二电阻R1、第三电阻 R4和第四电阻R3;
第二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R1的一端,第二电阻R1的另一端为第一发送模块30输入端,第一发送模块30输入端连接主机MCU10 数据发送端口Txd1;
第二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4的一端以及第四电阻R3 的一端共接,第四电阻R3另一端为第一发送模块30输出端,第三电阻R4 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
第二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第一接收模块40包括第三NPN型三极管Q4、第五电阻R13、第六电阻 R14和第七电阻R15;
第三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五电阻R13的一端,第五电阻R13 的另一端为第一接收模块40的接收端;
第三NPN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第六电阻R14的一端以及第七电阻 R15的一端共接,第七电阻R15另一端为所第一接收模块40输出端,第六电阻R1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第一接收模块40输出端连接主机MCU10数据接收端口Rxd1;
第三NPN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
第二发送模块60包括第四PNP型三极管Q2、第八电阻R9、第九电阻 R11和第十电阻R12;
第四PNP型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第八电阻R9的一端,第八电阻R9的另一端为第二发送模块60输入端,第二发送模块60输入端连接从机MCU70 数据发送端口Txd2;
第四PNP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连接电源模块;
第四PNP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九电阻R11的一端以及第十电阻R12 一端共接,第九电阻R11的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R12另一端为第二发送模块60输出端。
第二接收模块50包括第五NPN型三极管Q3、第十一电阻R5、第十二电阻R7和第十三电阻R8;
第五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5的一端,第十一电阻 R5的另一端为第二接收模块50的接收端;
第五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十二电阻R7的一端以及第十三电阻 R8的一端共接,第十三电阻R8另一端为第二接收模块50输出端,第十二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第二接收模块50输出端连接从机MCU70数据接收端口Rxd2;
第五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
当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正常通讯时,主机MCU10通过数据发送端口Txd1 输出发送数据到第一发送模块30,通过第二NPN型三极管Q1的驱动输出数据脉冲信号,由从机的第二接收模块50接收,经过第四NPN型三极管Q3转换后输出与发送主机MCU10端口Txd1一致的数据脉冲信号到从机MCU70 的数据接收端口Rxd2,实现了主机电路发送数据到从机电路;当从机电路收到主机电路发送的数据后,可回复数据给主机电路,此时从机MCU70通过数据发送端口Txd2输出发送数据到第二发送模块60,通过第四NPN型三极管 Q3的驱动输出数据脉冲信号,由主机的第一接收模块40接收,经过第三NPN 型三极管Q4转换后输出与从机MCU70端口Txd2一致的数据脉冲信号到主机MCU10的数据接收端口Rxd1,实现了从机电路回复数据到主机电路。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30还可以包括电阻R2,并联在第二NPN型三极管Q1基极和发射极,实现机MCU10在未输出信号能可靠截止;第一接收模块40还可以包括电阻R20,并联在第三NPN型三极管Q4基极和发射极,实现机MCU10在未输出信号能可靠截止;第二发送模块60还可以包括电阻R10,并联在第四PNP型三极管Q2基极和发射极,实现机MCU10在未输出信号能可靠截止;第二接收模块50还可以包括电阻R6,并联在第四NPN型三极管Q3基极和发射极,实现机MCU10在未输出信号能可靠截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基于简单的三极管构成空调器的通讯电路,实现了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之间的通讯,在应用空调器的短距离通讯如2米以内能有效的降低通讯电路成本,不需要专用的通讯芯片实现,而且通过基于三极管控制电路构成的电源模块,为通讯电路正常工作提供电源,在通讯电路不需要工作时控制模块关闭电源输出,实现通讯电路在待机状态下的极低功耗,从而满足了空调器待机状态下的低功耗要求。
进一步的,参照图2,基于本实用新型空调器通讯电路第一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讯电路中,
第一发送模块包括第六NPN型三极管Q6、第七NPN型三极管Q7、第十四电阻R21、第十五电阻R24和第十六电阻R23;
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第十四电阻R21的一端,第十四电阻 R21的另一端为第一发送模块输入端,第一发送模块输入端连接主机MCU10 数据发送端口Txd1;
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七NPN型三极管Q7的集电极、第十五电阻R24的一端以及第十六电阻R23的一端共接,第十六电阻R23另一端为第一发送模块输出端,第十五电阻R24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
第六NPN型三极管Q6的发射极连接第七NPN型三极管Q7的基极;
第七NPN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
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30电路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发送模块30的三极管由第六NPN型三极管Q6和第七NPN型三极管Q7组成的复合管构成,可以增大通讯信号驱动能力,有利于实现更长距离的通讯。
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第八PNP型三极管Q8、第九NPN型三极管Q9、第十七电阻R19、第十八电阻R24和第十九电阻R16;
第九NPN型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第十七电阻R19的一端,第十七电阻 R19的另一端为第二发送模块输入端,第二发送模块输入端连接从机MCU70 数据发送端口;
第九NPN型三极管Q9的发射极与第八PNP型三极管Q8的集电极共接于地;
第九NPN型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第八PNP型三极管Q8的基极;
第八PNP型三极管Q8的发射极与第十八电阻R24的一端以及第十九电阻R16一端共接,第十九电阻R16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第十八电阻R24 另一端为第二发送模块输出端。
与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发送模块60电路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发送模块60的三极管由第八PNP型三极管Q8和第九NPN型三极管Q9组成的复合管构成,可以增大通讯信号驱动能力,有利于实现更长距离的通讯。
进一步的,第一接收模块40还包括第一电容C4和第二电容C3;
第一电容C4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15另一端,第一电容C4另一端接地;
第二电容C3一端连接第三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第二电容C3另一端接地。
第一电容C4和第二电容C3可以对第一接收模块40接收到第二发送模块60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滤波,过滤通讯线上产生的杂波干扰,有利于主机 MCU10接收数据准确。
第二接收模块60还包括第三电容C2和第四电容C1;
第三电容C2一端连接第七电阻R8另一端,第三电容C2另一端接地;
第四电容C1一端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第四电容C1另一端接地。
第三电容C2和第四电容C1可以对第二接收模块60接收到第一发送模块 30发送过来的数据进行滤波,过滤通讯线上产生的杂波干扰,有利于从机 MCU70接收数据准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器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以及电源模块,所述主机电路包括主机MCU、以及与所述主机MCU连接的第一发送模块和第一接收模块,所述从机电路包括从机MCU、以及与所述从机MCU连接的第二发送模块和第二接收模块,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连接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连接所述第一接收模块;
所述电源模块控制端与所述主机MCU或从机MCU连接,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端与所述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连接,在所述主机MCU或从机MCU控制下,当所述空调器通讯电路工作时,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电源至所述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当所述空调器通讯电路工作结束时,所述电源模块停止输出电源至所述主机电路和从机电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PNP型三极管和第一电阻;
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发射极连接直流电源,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主机MCU控制端口,所述第一PNP型三极管集电极为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第二NPN型三极管、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输入端,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机MCU数据发送端口;
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共接,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输出端,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
所述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包括第三NPN型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和第七电阻;
所述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为第一接收模块的接收端;
所述第三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共接,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为所第一接收模块输出端,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主机MCU数据接收端口;
所述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第四PNP型三极管、第八电阻、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
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输入端,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从机MCU数据发送端口;
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源模块;
所述第四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电阻一端共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十电阻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输出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模块包括第五NPN型三极管、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
所述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另一端为第二接收模块的接收端;
所述第五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三电阻的一端共接,所述第十三电阻另一端为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输出端,所述第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输出端连接所述从机MCU数据接收端口;
所述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第六NPN型三极管、第七NPN型三极管、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和第十六电阻;
所述第六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输入端,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机MCU数据发送端口;
所述第六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十五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六电阻的一端共接,所述第十六电阻另一端为所述第一发送模块输出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
所述第六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的基极;
所述第七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第八PNP型三极管、第九NPN型三极管、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和第十九电阻;
所述第九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十七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的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输入端,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输入端连接所述从机MCU数据发送端口;
所述第九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八PNP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共接于地;
所述第九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八PNP型三极管的基极;
所述第八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十九电阻一端共接,所述第十九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源模块,所述第十八电阻另一端为所述第二发送模块输出端。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电容另一端接地。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器通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收模块还包括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
所述第三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三电阻另一端,所述第三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四电容一端连接所述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四电容另一端接地。
CN201720551217.0U 2017-05-17 2017-05-17 空调器通讯电路 Active CN206907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51217.0U CN206907210U (zh) 2017-05-17 2017-05-17 空调器通讯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51217.0U CN206907210U (zh) 2017-05-17 2017-05-17 空调器通讯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7210U true CN206907210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89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51217.0U Active CN206907210U (zh) 2017-05-17 2017-05-17 空调器通讯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721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4489A (zh) * 2019-12-05 2020-04-24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抗干扰通讯电路以及抗干扰通讯系统
CN111427295A (zh) * 2020-04-09 2020-07-17 广州思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控制电路
CN111474871A (zh) * 2019-01-23 2020-07-31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家电控制系统的供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2104393A (zh) * 2020-07-28 2020-12-18 四川虹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通信装置、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4871A (zh) * 2019-01-23 2020-07-31 青岛海尔洗衣机有限公司 家电控制系统的供电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1064489A (zh) * 2019-12-05 2020-04-24 广东志高暖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抗干扰通讯电路以及抗干扰通讯系统
CN111427295A (zh) * 2020-04-09 2020-07-17 广州思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控制电路
CN112104393A (zh) * 2020-07-28 2020-12-18 四川虹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通信装置、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07210U (zh) 空调器通讯电路
CN201207647Y (zh) 两线制无极性主从式通信收发器
CN102324952A (zh) 无极性两线制通讯电路
CN204965418U (zh) 一种新型rs-485接口驱动电路
CN201425356Y (zh) 空调用无线温度控制器
CN101806487A (zh) 空调控制器两线供电通讯电路
CN201615567U (zh) 空调控制器两线供电通讯电路
CN204190740U (zh) 一种单线制串行通讯接口电路
CN103365289A (zh) 无线分布式电源老化测试监控方法和系统
CN103209270B (zh) 医用通讯呼叫设备主机
CN208419110U (zh) 一种一拖多空调器的通讯电路及空调器
CN105488993A (zh) 一种线控器电力载波通信结构
CN203444330U (zh) 无线分布式电源老化测试监控系统
CN201100726Y (zh) 分体式或单体式空调机群网络集中管理控制装置
AU2008200997B2 (en) A conversion circuit
CN203217563U (zh) 高隔离性能的can总线控制收发系统
CN202254100U (zh) 一种基于arm的中央空调嵌入式控制器
CN205827188U (zh) 基于瑞萨mcu的交互通信系统
CN204423022U (zh) 可通用传感器控制设备及系统
CN201866886U (zh) 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CN202306361U (zh) 温度控制装置
CN203241752U (zh) 多路传感器接入的数模转换can总线控制收发系统
CN206331281U (zh) 一种运动系统控制电路
CN206819343U (zh) 一种基于串行总线的串口服务器装置
CN202713345U (zh) Rs-232/mbus总线转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