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66886U - 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66886U
CN201866886U CN2010206106628U CN201020610662U CN201866886U CN 201866886 U CN201866886 U CN 201866886U CN 2010206106628 U CN2010206106628 U CN 2010206106628U CN 201020610662 U CN201020610662 U CN 201020610662U CN 201866886 U CN201866886 U CN 2018668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conditioner
terminal
cooled ducted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106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学伟
唐政清
夏海石
王少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0206106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668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668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6688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其中,风管机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以及风管机机组控制器,其中,风管机机组控制器与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耦合,用于响应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发送的状态信息以调节与风管机机组控制器连接的执行机构的输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风管机机组控制器与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耦合,并使风管机组控制器根据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发送的状态信息来调节与风管机机组控制器相连接的执行机构的输出能量,从而使与风管机机组控制器相连接的执行机构的输出能量随末端风口的状态变化,实现了对电能的有效利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管机系统不能有效利用电能的问题。

Description

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风管机系统是以空气为传输介质,对密闭空间或者房间实现空气调节的装置。
在大容量风管机的应用场合,比如3个办公室,可以共用风管机系统,其中,在风管机系统的一侧设置风管机机组,在每个办公室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末端风口。并且,每个末端风口拥有单独的遥控接收机构,以实现对末端风口状态的控制。
但在现有技术中,虽然每个末端风口均拥有单独的遥控接收机构,可以控制末端风口处于打开或者关闭的状态,但是对于风管机机组来说,无论每个末端风口的状态是否发生变化,风管机机组的输出均相等,在最大输出状态下工作。采用这种方式的风管机系统,即使仅有一个末端风口在工作时,风管机机组的输出也与全部末端风口工作时的输出相同,因此,会使电能不能得到有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风管机系统不能有效利用电能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管机控制系统,该风管机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以及风管机机组控制器,其中,风管机机组控制器与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耦合,用于响应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发送的状态信息以调节与风管机机组控制器连接的执行机构的输出。
进一步地,风管机机组控制器与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通过中央控制单元耦合,其中,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末端风口控制器发送的状态信息并发送至风管机机组控制器。
进一步地,中央控制单元与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通过第一串行总线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串行总线接口为485接口。
进一步地,中央控制单元与风管机机组控制器通过第二串行总线接口连接。
进一步地,第二串行总线接口为485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风管机系统,该风管机系统包括上述风管机控制系统。
进一步地,风管机系统还包括执行机构,其中执行机构包括外风机、内风机以及压缩器,外风机、内风机以及压缩机分别与风管机控制系统的风管机机组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风管机系统还包括与风管机控制系统的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中的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相连接的显示模块、风口开度执行机构以及用于设定末端风口终端地址的拨码开关。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风管机机组控制器与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耦合,并使风管机组控制器根据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发送的状态信息来调节与风管机机组控制器相连接的执行机构的输出,从而使与风管机机组控制器相连接的执行机构的输出随末端风口的状态变化,实现了对电能的有效利用,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管机系统不能有效利用电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风管机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风管机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风管机系统的原理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末端风口控制器与执行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风管机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风管机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10以及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其中,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与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10通过多个接口耦合。其中,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设置于风管机机组侧,末端风口控制器10设置于末端风口侧。并且,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响应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10发送的状态信息,并根据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10发送的状态信息调节与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相连接的执行机构的输出。
通过本实施例中的结构,使风管机控制器的输出随时根据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10的状态改变,从而实现了对电能的有效利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风管机系统不能有效利用电能的问题。例如,当风管机机组具有3个末端风口控制器时,其中两个处于关闭状态,此时采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风管机机组控制器就会将执行机构的输出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在本实施例中,仅给出了风管机控制系统的结构,其他与风管机控制系统相连接的各个执行部件在现有技术中已有介绍,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风管机控制系统原理示意图。如图2所示,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一不同的是,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与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10通过中央控制单元30耦合,其中,中央控制单元30用于接收末端风口控制器10发送的状态信息并发送至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
末端风口控制器10将所采集的状态信息,如末端风口处于开启状态或者关闭状态,末端风口管道内所设置的风阀的开度状态信息等。每个末端控制器10将包括风口开度状态等信息的状态信息反馈给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单元30将收集到的所有的末端风口控制器10发送的状态信息进行汇总,并发送给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根据所接收到的状态信息调整与其连接的执行机构输出,如内外风机、外风机以及压缩机的输出。
当风管机机组工作且仅有部分末端风口开启时,风管机机组的输出与末端开启的数量相适应。比如某风管机系统的末端风口控制器10的个数为N(N=5),并且每个末端风口具有调节风量大小的风阀时,风管机机组的输出还与风阀所控制的风量大小相适应。如果只有一个风阀开启且开启低风档时,风管机机组执行机构的输出为(1/N-5%),中风档时为(1/N-2%),高风档时(1/5),且开启多个风阀时可以按照此原则进行计算累加。当风管机系统的末端风口控制器的个数N为其他值时,风管机机组的执行机构的输出与末端风口控制器发送的状态信息相适应,具体的匹配方式可以人为设定,也可以根据末端风口状态所需的额定输出相匹配。
表1
Figure BDA0000032621900000031
例如,某风管机系统有3个出风口,与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连连接的执行机构的输出与末端风口的不同的状态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如1号末端风口的风挡能力为“低”的状态,2号末端风口的风挡能力为“低”的状态,3号末端风口的风挡能力为“停”的状态,则通过对上表的分析,可以得出与机组控制器连连接的执行机构的输出为执行机构总输出的2/3-10%。也就是说,执行机构输出随末端风口的状态而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末端控制器10通过第一串行总线接口,即B接口,将末端风口状态信息反馈给中央控制单元30,如风口开度状态信息、末端风口的开关状态等。
为了方便安装,在本实施例中采用485总线接口作为第一串行总线接口,并通过中央控制单元20中的485通讯模块实现每个末端控制器10与中央控制单元30间的串行通讯。但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接口,如RS232接口。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中央控制单元30与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通过第二串行总线接口,即A接口连接并通过中央控制单元20中的另一485通讯模块实现与机组控制器20的串行通讯。并且,为了方便安装,在本实施例中也采用485总线接口作为第二串行总线接口,以实现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与中央控制单元30间的通讯。但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接口,如RS232接口。
也就是说,风管机控制系统主要包含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中央控制单元30和末端风口控制器10三个模块,模块间通过两路单独的485总线进行通讯。方案实现简介如下:
如图2所示,一个风管机机组通过机组控制器20可以连接多个(一般最多可以连接8个)末端风口控制器10。由于在风管机系统中,与末端风口控制器10相连接的执行机构包括步进电机、风口开度执行机构等。并且,根据现有技术可知,末端风口控制器10大多具有接收遥控信号、温度采集功能。因此,根据末端风口控制器10就可以根据用户发出的遥控信号驱动步进电机工作,使末端风口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工作,并用于采集用户指令,环境温度,控制风阀的动作。
同时,由于每个末端风口均具有末端风口控制器10,为了区分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10所发送的状态信息,可以通过拨码开关来设定末端风口控制器10的地址。根据不同的地址,就可以区分来自不同末端风口控制器10的状态信息。则当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所发送的状态信息对应的权值不同时,就可以通过该地址进行区分。
中央控制单元30和末端风口控制器10之间通过485总线接口连接,从而以使中央控制单元30和末端风口控制器10之间以485通讯方式传输数据,从而使中央控制单元30可以实时地获取当前开启风阀的数量及其开度。同时,中央控制单元30的安装位置可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安装,从而使中央控制单元30的有效覆盖范围达到最大范围。中央控制单元30将状态信息汇总后,通过中央控制单元的另一个485总线接口反馈给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控制,达到节能的目的。并且,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舒适度,提高舒适性。
下面结合图3与图4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系统。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风管机系统原理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管机系统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风管机系统。如在本实施例中的风管机系统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的风管机控制系统或者实施例二中的风管机控制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风管机系统还包括与末端风口控制器连接的执行机构。如外风机、内风机以及压缩器。其中,外风机、内风机以及压缩机分别与风管机机组控制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风管机系统还包括与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中的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相连接的显示模块、风口开度执行机构以及用于设定末端风口终端地址的拨码开关。
进一步地,末端风口控制器含有遥控接收电路、步进电机控制和驱动电路、环境温度检测电路等。在本实施例中的风管机系统工作时,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的遥控接收电路均可单独接收用户遥控指令,根据用户的遥控指令调整末端风口所在的空间的温度或者设定末端风口的风阀的开度。也就是说,可以通过遥控指令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开关机、温度和风速,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舒适度。
当用户发出改变风口开度风口开度的遥控指令时,末端控制器通过驱动步进电机根据用户设定指令控制风阀的开度,当用户无开启需求时,风阀处于关闭状态。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将包括风口开度风口开度状态信息等的末端风口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同时,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通过485总线端口将末端风口状态信息反馈给中央控制单元。中央控制单元单元将收集到的所有末端风口控制器发送的状态信息后,通过另外1路485总线端口发送给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风管机机组控制器20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与其连接的执行机构饿输出。如内风机、外风机或者压缩机的能量输出。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管机末端风口控制器与执行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与末端风口控制器10相连接的执行机构包括风口开度执行机构15、显示模块12、遥控接收部件11。其中,遥控接收部件11可以为遥控器,用于接收用户指令,并将用户指令发送至末端风口控制器10中,末端风口控制器10根据遥控接收部件11所接收的用户指令控制风口开度执行机构15变为相应的风口开度状态;显示模块12用于显示风口末端的状态或者控制器10采集的环境温度等信息。并且,为了更好地区分各个风口末端控制器所反馈的末端风口状态信息的来源,在末端风口处还设置有与末端风口控制器相连接的拨码开关,通过对拨码开关进行设置来确定末端风口控制器的地址信息,从而通过对拨码开关进行设置来区分末端风口状态信息的来源。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开关机、温度和风速,从而最大程度的满足用户的舒适度;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中的结构,使每个单独的末端风口变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风管机机组可以根据获取的末端风口的开启数量及其风口开度风口开度状态信息等末端风口状态信息,来调整执行机构的输出,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节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风管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控制系统包括: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以及风管机机组控制器,其中,
所述风管机机组控制器与所述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耦合,用于响应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发送的状态信息以调节与所述风管机机组控制器连接的执行机构的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机组控制器与所述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通过中央控制单元耦合,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末端风口控制器发送的状态信息并发送至所述风管机机组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管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通过第一串行总线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管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行总线接口为485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所述风管机机组控制器通过第二串行总线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管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串行总线接口为485接口。
7.一种风管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风管机控制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管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系统还包括执行机构,其中所述执行机构包括外风机、内风机以及压缩器,所述外风机、所述内风机以及所述压缩机分别与所述风管机控制系统的风管机机组控制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风管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机系统还包括与所述风管机控制系统的多个末端风口控制器中的每个末端风口控制器相连接的显示模块、风口开度执行机构以及用于设定所述末端风口终端地址的拨码开关。
CN2010206106628U 2010-11-16 2010-11-16 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668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106628U CN201866886U (zh) 2010-11-16 2010-11-16 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106628U CN201866886U (zh) 2010-11-16 2010-11-16 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66886U true CN201866886U (zh) 2011-06-15

Family

ID=44138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10662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66886U (zh) 2010-11-16 2010-11-16 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668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6299A (zh) * 2010-11-16 2012-05-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CN103732995A (zh) * 2011-07-27 2014-04-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设备管理装置、空调设备管理程序以及空调设备管理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6299A (zh) * 2010-11-16 2012-05-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CN103732995A (zh) * 2011-07-27 2014-04-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设备管理装置、空调设备管理程序以及空调设备管理方法
CN103732995B (zh) * 2011-07-27 2016-08-1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空调设备管理装置、空调设备管理系统以及空调设备管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81420Y (zh) 一种空调器
CN100407652C (zh) 远程监控中央空调机组及分组控制方法
KR20040090462A (ko) 공조 시스템
CN201226102Y (zh) 遥控型多功能空调控制器
CN102466299A (zh) 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CN202835671U (zh) 基于can总线的家用空调控制系统
CN202013507U (zh) 一种基于无线技术的分散式空间的电器智能控制系统
CN206907210U (zh) 空调器通讯电路
CN107044714A (zh) 一种机房双水冷设备节能控制系统和方法
CN201866886U (zh) 风管机系统及其控制系统
CN202853058U (zh) 一种新型多联式空调机组
CN101737905B (zh) 一种空调的节能方法及用于空调的节能器
CN201051302Y (zh) 分体式变频空调室外机数据采集和调试装置
CN201322414Y (zh) 空调控制系统
CN202547014U (zh) 10kV配电站用工作环境监控调节系统
CN103595132B (zh) 一种变电站空调智能监控系统
CN201100726Y (zh) 分体式或单体式空调机群网络集中管理控制装置
CN104214906A (zh) 空调控制系统
CN203607926U (zh) 一种变电站空调智能监控系统
CN202734152U (zh) 分体式空调节能控制装置
CN102538127A (zh) 变频空调器的手持调节装置及系统
CN202535392U (zh) 一种协议转换装置
CN212870142U (zh) 一种lora传输数据的暖通空调系统
CN211261084U (zh) 一种辐射冷暧除湿控制器
CN112393339A (zh) 环控先进控制系统的新型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