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5227U - 空调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5227U
CN206905227U CN201720795511.6U CN201720795511U CN206905227U CN 206905227 U CN206905227 U CN 206905227U CN 201720795511 U CN201720795511 U CN 201720795511U CN 206905227 U CN206905227 U CN 206905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late
air channel
internal machine
conditioning in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955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红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u Meizhi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955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5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5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5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内机以及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空调内机包括壳体、风道、风道加长板以及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所述风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风道加长板一端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的下缘,以形成对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的延伸加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风道加长板相连接,以驱动所述风道加长板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空调内机的出风口下缘设有风道加长板,形成对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的延伸加长,避免了现有的导风板结构中存在漏风间隙,使人感觉到出风量变小的问题,而且所述风道加长板还可以转动调节,相当于形成了风道的可变调节,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空调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重视消费品的用户体验,同样在空调领域不光只是实现制冷制热的功能,还要让人体感到更加舒适,空调气流的调节显得至为重要。请参阅图1,普通空调的风道都是固定的,一般是通过导风板来实现对气流上下调节,大部分导风板的转轴中心都是设在出风口中间,因此,导风板在动作的时候,导风板会部分阻挡出风口,使出风口变小,而且导风板与风道的下壁面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间隙的地方会造成漏风,导致导风的效果大打折扣,使人觉得风量变小,舒适性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内机以及空调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空调内机的风道是固定的,通过现有的导风板导风,会形成漏风间隙,使消费者觉得出风量变小,用户体验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空调内机包括:
壳体,具有出风口;
风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风道加长板,其一端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的下缘,以形成对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的延伸加长;以及,
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风道加长板相连接,以驱动所述风道加长板转动。
优选地,当所述风道加长板转动至与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的切线平行时,所述风道加长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切线之间的距离为a,且a≤1mm。
优选地,所述风道加长板包括:
转动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的下缘,且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及,
伸缩板,设于所述转动板的下表面,且所述伸缩板可相对于所述转动板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所述空调内机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板相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伸缩板相对于所述转动板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设于所述转动板上,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相连的齿轮;
所述伸缩板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通过所述齿轮与齿条的配合,以带动所述伸缩板相对于所述转动板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优选地,所述风道加长板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限制所述伸缩板与所述转动板相对滑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内阻挡块、外阻挡块以及位于所述内阻挡块和外阻挡块之间的抵接块;
所述内阻挡块和外阻挡块均设于所述伸缩板的上表面和所述转动板的下表面其中之一,且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呈间隔分布,所述抵接块设于另一个上,通过所述抵接块分别与所述内阻挡块和外阻挡块抵接配合,以限制所述伸缩板与所述转动板相对滑动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外阻挡块和抵接块其中之一朝向另一个延伸形成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以与所述另一个抵接;和/或,
所述内阻挡块和抵接块其中之一朝向另一个延伸形成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用以与所述另一个抵接。
优选地,所述风道加长板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以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所述伸缩板与所述转动板不同的配合位置。
优选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定位凸起,设于所述转动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伸缩板的上表面其中之一,且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呈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定位凸起;以及,
配合凸起,设于另一个上,且通过所述配合凸起分别与多个所述定位凸起的配合,以形成所述伸缩板与所述转动板不同的配合位置。
优选地,还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用以检测人与所述出风口的距离,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性连接,且用以根据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运行。
优选地,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
优选地,还包括导风板以及第三驱动装置,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出风口处,且一端转动安装于壳体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导风板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内机,所述空调内机包括:
壳体,具有出风口;
风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风道加长板,其一端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的下缘,以形成对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的延伸加长;以及,
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风道加长板相连接,以驱动所述风道加长板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内机设有风道加长板,所述风道加长板一端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的下缘,形成对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的延伸加长,相对现有的导风板导风调节,所述风道加长板与风道之间没有了漏风间隙,增加了调节之后的出风量,并且所述风道加长板可以转动,相当于使得空调内机的风道可以变化调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不同的方向调整气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空调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空调内机在制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空调内机在制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的空调内机制在风道加长板伸长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的风道加长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空调内机 314 配合凸起
1 壳体 32 伸缩板
11 出风口 321 抵接块
2 风道 322 第二凸起
3 风道加长板 323 定位凸起
31 转动板 33 齿条
311 内阻挡块 4 第一驱动装置
312 外阻挡块 5 齿轮
313 第一凸起 6 导风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内机,图2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空调内机100包括壳体1、风道2、风道加长板3以及第一驱动装置4,所述壳体1具有出风口11,所述风道2设于所述壳体1内,且与所述出风口11相连通,所述风道加长板3的一端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1的下缘,以形成对所述出风口11处的风道2的延伸加长,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与所述风道加长板3相连接,以驱动所述风道加长板3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空调内机100设有风道加长板3,所述风道加长板3一端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1的下缘,形成对所述出风口处11的风道2的延伸加长,相对现有的通过导风板来导风调节,所述风道加长板3与风道2之间没有了漏风间隙,增加了调节之后的出风量,并且所述风道加长板3可以转动,相当于使得所述空调内机100的风道2可以变化调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向不同的方向调整气流。
为了更好在所述出风口11完成导风,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内机100还包括导风板6以及第三驱动装置(未在图中示出),所述导风板6设于所述出风口11处,且一端转动安装于壳体1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导风板6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6转动,通过现有的所述导风板6结构和风道加长板3配合使用,即避免了存在漏风间隙,又能更好地完成了导风。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6与风道加长板3是呈同步转动设置,同时,在所述空调内机100关机时,所述风道加长板3可以闭合完全覆盖遮住所述导风板6和出风口11,并且所述风道加长板3闭合时,其外表面是呈与所述壳体1的外观保持一致设置的。
为了让所述风道加长板3更好的形成对所述风道2的延伸加长,且考虑到制造工艺难度,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风道加长板3转动至与出风口11处的风道2的切线平行时,所述风道加长板3的上表面与所述切线之间的距离为a,且a≤1mm。
在实际使用中,人离所述出风口11的距离不同,所感受到的出风量也不同,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加长板3包括转动板31以及伸缩板32,所述转动板31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1的下缘,且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4,所述伸缩板32设于所述转动板31的下表面,且所述伸缩板32可相对于所述转动板31在所述风道加长板3的长度方向上滑动,所述空调内机100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板32相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伸缩板32相对于所述转动板31在所述风道加长板3的长度方向上滑动。如此,可以根据人离所述出风口11的距离,相对驱动所述伸缩板32伸出和收缩,以形成对所述风道2的延伸长度的调整,使得人在不同距离,所感受到所述空调内机100的出风量都是不变,提高了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具体地,所述伸缩板32伸出和收缩的调整动作,是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来驱动完成的,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设置方式有多种方式,可以是通过电机连接曲柄滑块结构来驱动所述伸缩板32,也可以是在所述伸缩板32内侧设置活塞杆来实现所述伸缩板32伸出和收缩,考虑到配合的稳定性和制造成本,请参阅图6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设于所述转动板31上,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电机(未在图中示出)以及与所述电机相连的齿轮5,所述伸缩板32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齿轮5相啮合的齿条33,通过所述齿轮5与齿条33的配合,以带动所述伸缩板32相对于所述转动板31在所述风道加长板3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进一步,为了防止所述伸缩板32伸出和收缩的距离超出调整范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加长板3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在所述风道加长板3的长度方向上,限制所述伸缩板32与所述转动板31相对滑动的距离。
所述限位结构设有形式有多种,可以是在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上设置行程开关,也可以是在所述伸缩板32和所述转动板31的侧表面上设置相互配合的阻挡凸起,为了简化结构和减小安装空间,请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内阻挡块311、外阻挡块312以及位于所述内阻挡块311和外阻挡块312之间的抵接块321,所述内阻挡块311和外阻挡块312均设于所述伸缩板32的上表面和所述转动板31的下表面其中之一,且在所述风道加长板3的长度方向上呈间隔分布,所述抵接块321设于另一个上,通过所述抵接块321分别与所述内阻挡块311和外阻挡块312抵接配合,以限制所述伸缩板32与所述转动板31相对滑动的距离。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阻挡块311和外阻挡块312设于所述转动板31的下表面,所述抵接块321设于所述伸缩板32的上表面。
进一步,为了减小所述抵接块321与所述内阻挡块311和外阻挡块312抵接配合公差的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阻挡块312和抵接块321其中之一朝向另一个延伸形成第一凸起313,所述第一凸起313用以与所述另一个抵接,和/或,所述内阻挡块311和抵接块321其中之一朝向另一个延伸形成第二凸起322,所述第二凸起322用以与所述另一个抵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阻挡块312朝向所述抵接块321延伸形成第一凸起313,所述第一凸起313用以与所述抵接块321抵接,所述抵接块321朝向所述内阻挡块311延伸形成第二凸起322,所述第二凸起322用以与所述内阻挡块311抵接(同理,所述第一凸起313是所述抵接块321朝向所述外阻挡块312延伸形成的,所述第二凸起322也可以是所述内阻挡块311朝向所述抵接块321延伸形成的),如此,通过所述第一凸起313和第二凸起322来抵接配合,也可以减小接触面,降低抵接时产生的噪音。
为了让所述伸缩板32完成调整动作之后,能够相对于所述转动板31固定,避免两者之间产生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加长板3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以在所述风道加长板3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所述伸缩板32与所述转动板31不同的配合位置。
具体地,所述定位结构可以是在所述转动板31和所述伸缩板32的侧表面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弹性凸起和凹槽,也可以如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凸起323和配合凸起314,所述定位凸起323设于所述转动板31的下表面和所述伸缩板32的上表面其中之一上,且在所述风道加长板3的长度方向上呈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定位凸起323,所述配合凸起314设于另一个上,且通过所述配合凸起314分别与多个所述定位凸起323的配合,以形成所述伸缩板32与所述转动板31不同的配合位置,如此设置,是出于简化结构和减小安装空间的考虑,需要特殊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合凸起314和外阻挡块312是合二为一的,相对于两者单独设置,如此可以简化结构,减小加工成本。
为了更加精准和智能地完成对所述伸缩板32伸出和收缩的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内机100还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未在图中示出)以及与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未在图中示出),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用以检测人与所述出风口11的距离,并向所述控制器发出信号,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性连接,且用以根据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运行,如此,通过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检测所述出风口11到人的距离,然后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来驱动所述伸缩板32快速精准完成调节动作,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具体地,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可以是声波传感器、激光传感器或者红外线传感器等等,考虑到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实际工作环境、精准度的要求以及成本的控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出风口;
风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
风道加长板,其一端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的下缘,以形成对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的延伸加长;以及,
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风道加长板相连接,以驱动所述风道加长板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风道加长板转动至与所述出风口处的风道的切线平行时,所述风道加长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切线之间的距离为a,且a≤1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加长板包括:
转动板,转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的下缘,且驱动连接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以及,
伸缩板,设于所述转动板的下表面,且所述伸缩板可相对于所述转动板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所述空调内机还包括与所述伸缩板相连接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伸缩板相对于所述转动板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固设于所述转动板上,且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相连的齿轮;
所述伸缩板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通过所述齿轮与齿条的配合,以带动所述伸缩板相对于所述转动板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滑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加长板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限制所述伸缩板与所述转动板相对滑动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内阻挡块、外阻挡块以及位于所述内阻挡块和外阻挡块之间的抵接块;
所述内阻挡块和外阻挡块均设于所述伸缩板的上表面和所述转动板的下表面其中之一,且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呈间隔分布,所述抵接块设于另一个上,通过所述抵接块分别与所述内阻挡块和外阻挡块抵接配合,以限制所述伸缩板与所述转动板相对滑动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阻挡块和抵接块其中之一朝向另一个延伸形成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以与所述另一个抵接;和/或,
所述内阻挡块和抵接块其中之一朝向另一个延伸形成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用以与所述另一个抵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加长板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用以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所述伸缩板与所述转动板不同的配合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
定位凸起,设于所述转动板的下表面和所述伸缩板的上表面其中之一,且在所述风道加长板的长度方向上呈间隔分布的多个所述定位凸起;以及,
配合凸起,设于另一个上,且通过所述配合凸起分别与多个所述定位凸起的配合,以形成所述伸缩板与所述转动板不同的配合位置。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检测传感器以及与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用以检测人与所述出风口的距离,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电性连接,且用以根据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控制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运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检测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
12.如权利要求1的空调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风板以及第三驱动装置,所述导风板设于所述出风口处,且一端转动安装于壳体上,所述第三驱动装置与所述导风板连接,用以驱动所述导风板转动。
13.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2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内机。
CN201720795511.6U 2017-07-03 2017-07-03 空调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06905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5511.6U CN206905227U (zh) 2017-07-03 2017-07-03 空调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95511.6U CN206905227U (zh) 2017-07-03 2017-07-03 空调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5227U true CN206905227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92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95511.6U Active CN206905227U (zh) 2017-07-03 2017-07-03 空调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522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9112A (zh) * 2018-03-06 2018-08-3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导风结构、空调器及空调器出风控制方法
CN109237702A (zh) * 2018-08-16 2019-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09282467A (zh) * 2018-09-27 2019-01-2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9112A (zh) * 2018-03-06 2018-08-31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导风结构、空调器及空调器出风控制方法
CN108469112B (zh) * 2018-03-06 2020-11-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导风结构、空调器及空调器出风控制方法
CN109237702A (zh) * 2018-08-16 2019-01-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CN109282467A (zh) * 2018-09-27 2019-01-29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109282467B (zh) * 2018-09-27 2021-08-0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905227U (zh) 空调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CN106196408B (zh) 空调器的参数的控制方法、参数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3471204B (zh) 舒适度可配置的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6052037B (zh) 空调器摆风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02980271B (zh) 空调室内机的转速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05091217A (zh) 空调器智能控制方法
CN104089378B (zh) 光伏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光伏空调系统
CN104374048A (zh) 空调器送风角度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CN110513845A (zh) 一种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5222271A (zh) 一种舒适性控制方法、控制器及空调系统
CN106247549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CN106765890B (zh) 用于空调控制的方法及空调
CN106288231A (zh) 空调运行频率控制方法
CN103062867A (zh) 空调器睡眠模式的控制方法
CN113357779B (zh) 用于空气调节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家电设备
CN105759868A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抬头显示设备的温度控制装置和方法
JP2012162197A (ja) シート空調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6352476A (zh) 空调蒸发器自清洁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4566782A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的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4279721B (zh) 空调器及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05402864B (zh) 空调器的风量控制方法、风量控制装置和空调器
CN109405181B (zh) 一种空调防凝露方法及控制模块
CN105485881A (zh) 导风装置、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6440216A (zh) 空调器及其运行调节方法
CN205273114U (zh) 一种汽车空调风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