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900467U -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900467U
CN206900467U CN201621409905.5U CN201621409905U CN206900467U CN 206900467 U CN206900467 U CN 206900467U CN 201621409905 U CN201621409905 U CN 201621409905U CN 206900467 U CN206900467 U CN 206900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module
wheel
speed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099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遵四
赵万忠
王春燕
陈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Priority to CN2016214099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900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900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9004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Steering Control In Accordance With Driving Condition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包括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以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的部分结构参数为根须,以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为树根,以汽车综合性能指标为树干,以转向性能、制动效能和悬架平顺性为树枝,以转向路感、转向灵敏度、制动减速度、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车轮相对动载为树叶建立树形结构的汽车底盘集成系统优化模型,并基于该优化模型,采用Evol算法对底盘集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悬架系统,具体指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主要包括制动、转向和悬架等子系统。转向系统按照驾驶员的输入指令使转向轮偏转,以获得汽车行驶方向的控制,转向系统性能的好坏决定了汽车的转向灵敏度、轻便性和操纵稳定性;制动系统的作用是使行驶的汽车减速或停车、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和已经停驶的汽车保持原地不动,制动系统的制动效能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直接影响汽车的行车安全性;汽车悬架作为连接车身和车轮的桥梁,它的作用是把路面作用于车轮的垂向反力、纵向反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反力产生的转矩传递到车身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悬架系统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汽车的平顺性。
实际上,在不同行驶工况下,汽车底盘系统中各子系统间的运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从纵向上看,单个子系统的运动必定会对汽车的诸多性能造成影响。从横向上看,多个子系统并存时,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着运动关系相互影响的问题。在优化过程中,由于集成系统优化目标多样性,所以需要设计合适的优化方法对集成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当对多个子系统按不同的性能指标进行参数优化时,某一子系统性能指标得到改善的同时必定对其他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子系统优化的简单叠加并不能获得最优的底盘系统综合性能,所以建立一种合适的优化模型对底盘集成系统进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包括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
所述差动助力转向模块包括方向盘转矩转角传感器、齿轮齿条转向器、两个轮毂电机、车速传感器、两个轮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和差动助力转向控制ECU;
汽车的方向盘总成通过转向柱与齿轮齿条转向器连接,齿轮齿条转向器通过转向横拉杆与汽车前轮的车轴连接;
所述方向盘转矩转角传感器设置在转向柱上,用于获取汽车方向盘的转矩和转角;
所述两个轮毂电机分别用于两个前轮的驱动与制动;
所述车速传感器用于获得汽车的车速;
所述两个轮速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两个前轮上,分别用于获得两个前轮的角速度;
所述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汽车的横摆角速度;
所述差动助力转向控制ECU分别和方向盘转矩转角传感器、两个轮毂电机、车速传感器、两个轮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电气相连,根据汽车方向盘的转矩和转角、横摆角速度、车速和两个前轮的角速度对左右轮毂电机发出电流信号,使得左右轮毂电机输出不同的驱动力矩,以实现差动助力转向;
所述电机制动模块包括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和电机制动控制ECU;
所述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汽车制动踏板位置信息;
所述电机制动控制ECU分别和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两个轮毂电机、车速传感器、两个轮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电气相连,用于根据制动踏板位置、车速、两个前轮的角速度、横摆角速度对轮毂电机的制动力矩进行调节以实现电机制动;
所述半主动悬架模块包括弹性元件和连续可调减振器;
所述弹性元件和连续可调减振器并列设置,将汽车的车身与车架相连。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同时兼顾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对汽车综合性能的影响,能够有效协调三个子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动助力转向和电机制动模块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半主动悬架模块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优化方法流程图。
图中,1-转向输出轴和小齿轮转动惯量,2-转向输出轴和小齿轮等效阻尼系数,3-齿条质量,4-齿条等效阻尼系数,5-齿条位移,6-包含轮毂电机在内轮胎的等效转动惯量,7-包含轮毂电机在内轮胎的等效阻尼系数,8-前悬架等效刚度,9-后悬架等效刚度,10-前悬架等效阻尼系数,11-后悬架等效阻尼系数,12-方向盘转矩转角传感器,13-齿轮齿条转向器,14- 轮毂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包括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
所述差动助力转向模块包括方向盘转矩转角传感器、齿轮齿条转向器、两个轮毂电机、车速传感器、两个轮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和差动助力转向控制ECU;汽车的方向盘总成通过转向柱与齿轮齿条转向器连接,齿轮齿条转向器通过转向横拉杆与汽车前轮的车轴连接;所述方向盘转矩转角传感器设置在转向柱上,用于获取汽车方向盘的转矩和转角;所述两个轮毂电机分别用于两个前轮的驱动与制动;所述车速传感器用于获得汽车的车速;所述两个轮速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两个前轮上,分别用于获得两个前轮的角速度;所述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用于汽车的横摆角速度;所述差动助力转向控制ECU分别和方向盘转矩转角传感器、两个轮毂电机、车速传感器、两个轮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电气相连,根据汽车方向盘的转矩和转角、横摆角速度、车速和两个前轮的角速度对左右轮毂电机发出电流信号,使得左右轮毂电机输出不同的驱动力矩,以实现差动助力转向。
所述电机制动模块包括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和电机制动控制ECU;所述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汽车制动踏板位置信息;所述电机制动控制ECU分别和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两个轮毂电机、车速传感器、两个轮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电气相连,用于根据制动踏板位置、车速、两个前轮的角速度、横摆角速度对轮毂电机的制动力矩进行调节以实现电机制动。
如图2所示,所述半主动悬架模块包括弹性元件和连续可调减振器;所述弹性元件和连续可调减振器并列设置,将汽车的车身与车架相连。
如图3所示,以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的部分结构参数为根须,以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为树根,以汽车综合性能指标为树干,以转向性能、制动效能和悬架平顺性为树枝,以转向路感、转向灵敏度、制动减速度、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车轮相对动载为树叶建立树形结构的汽车底盘集成系统优化模型。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该汽车底盘集成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建立整车三自由度模型:
其中,Y1=-kf-kr;Y2=-(akf-bkr)/V;Y3=-E1kf-E2kr-kcf-kcr;Y4=kf
L1=-akf+bkr;L2=(2μrhmV2-a2kf-b2kr)/V;L3=-aE1kf+bE2kr-akcf+bkcr
L4=akf;L5=2μrhmV;
N1=(kf+kr)h;N2=(akf-bkr)h/V;
N3=mgh+2d(dK2f-dK2r2-Ka1-Ka2)+h(E1kf+E2kr+kcf+kcr);
N4=-kfh;N5=2d(dK2f-dK2r-Ka1-Ka2);
m为整车质量;V为汽车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车身高度;ωr为横摆角速度;β为质心侧偏角;为侧倾角;δ为前轮转角;Ix为汽车质量对x轴的转动惯量;Iz为汽车质量对z轴的转动惯量;Ixz为汽车质量对x,z轴的惯性积;a、b分别为汽车质心到前后轴距距离;kf、kr分别为前后侧偏刚度;E1、E2分别为前后侧倾转向系数;kcf、kcr分别为前后侧向推力系数;Ka1、Ka2分别为前后悬架侧倾角刚度;μr为地面摩擦系数;d为轮距的一半;K2f、K2r分别为前后悬架刚度。
步骤2),建立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动力学模型。
步骤3),依次推导转向性能、制动效能和悬架平顺性性能指标量化公式。
首先推导转向性能指标,包括转向路感和转向灵敏度,其量化公式如下:
转向路感量化公式为:
式中:
为推导转向灵敏度量化公式,先推导横摆角速度与前轮转角关系:
式中:A3=L4Vh2m2-IxL5Y4-IxL4Vm-IxzN4Vm-L5N4hm-IxzVY4hm;
A2=IxL4Y1-IxL1Y4-IxzN1Y4+IxzN4Y1+L5N5Y4+L4N5Vm-L1N4hm+L4N1hm;
A1=L1N5Y4-L4N5Y1+L5N3Y4-L5N4Y3-L3N4Vm+L4N3Vm-L3VY4hm+L4VY3hm;
A0=L1N3Y4-L1N4Y3-L3N1Y4+L3N4Y1+L4N1Y3-L4N3Y1
B4=IzVh2m2-IxIzVm;
B3=IxIzY1+IxL5Y2+Ixz 2Vm-L2Vh2m2+L5Vh2m2+IxL2Vm-IxL5Vm+IxzN2Vm
+IzN5Vm+IxzL5hm+IzN1hm+L5N2hm+IxzVY2hm
然后推导前轮转角与小齿轮转角关系:
式中:
最终推导得出转向灵敏度的量化公式为:
式中:P3=XA3;P2=XA2;P1=XA1;P0=XA0
Q6=X2B4;Q5=X1B4+X2B3;Q4=X0B4+X1B3+X2B2;Q3=X0B3+X1B2+X2B1
Q2=X0B2+X1B1+X2B0;Q1=X0B1+X1B0;Q0=X0B0
为路面激励由车轮经过转向器传递到手中的力矩到驾驶员作用于方向盘等效力矩的传递函数;为方向盘转角到横摆角速度的传递函数、s为频域信号、Th(s)为频域下驾驶员作用于方向盘等效力矩;Ts'(s)为频域下路面信息由车轮经过转向器传递到手中的力矩;ωr(s)、θs(s)和δ(s)分别表示频域下横摆角速度、方向盘转角和前轮转角,Ks为方向盘转矩转角传感器等效刚度;n2为转向螺杆到前轮的传动比;Je、Be分别为转向输出轴与齿轮齿条转向器齿轮结构的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阻尼系数;mr为齿条的等效质量;br为齿条的等效阻尼系数;kr为齿条的等效刚度;xr为齿条的位移;rδ为左、右两前转向轮的主销横向偏移距;rp为小齿轮半径;r为车轮半径;Nl为转向横拉杆与车轴之间距离;G为轮毂电机减速机构减速比;Jeq、Beq分别为轮胎(包含轮毂电机在内)的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阻尼系数;Ka为轮毂电机转矩系数;Km1和Km2分别为左右轮毂电机助力增益。
其次推导制动效能指标,包括制动减速度,其量化公式为:
式中,为方向盘转角到制动减速度的传递函数,a(s)为频域下制动减速度,
最后推导悬架平顺性指标,包括前后车身振动加速度、前后悬架动挠度和前后车轮相对动载,其量化公式分别为:
式中:分别表示前后车身振动加速度传递函数;分别表示前后悬架动挠度传递函数;分别表示前后车轮相对动载传递函数;q表示路面激励;Z2f和Z2r分别表示前后车身位移;Z1f和Z1r分别表示前后车轮位移;fdf和fdr分别表示前后悬架动挠度;分别表示前后相对动载,式中, Gf=(m1f+m2f)g,Gr=(m1r+m2r)g;m1f和m1r分别表示前后非簧载质量;m2f和m2r分别表示前后簧载质量;Kt为轮胎等效刚度;K2f和K2r分别表示前后悬架刚度;C2f和C2r分别表示前后悬架阻尼;g为重力加速度。
步骤4),选取优化模型优化变量,建立优化模型目标函数,设置约束条件,建立树形结构的底盘集成系统优化模型;
(1)选取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转向输出轴和小齿轮转动惯量、转向输出轴和小齿轮等效阻尼系数、齿条质量、齿条等效阻尼系数齿条位移、包含轮毂电机在内轮胎的等效转动惯量、包含轮毂电机在内轮胎的等效阻尼系数、前悬架等效刚度、后悬架等效刚度、前悬架等效阻尼系数、后悬架等效阻尼系数作为优化变量;
(2)由转向性能、制动效能和悬架平顺性性能指标量化公式得出优化模型目标函数;
转向性能目标函数:
制动效能目标函数:
悬架平顺性目标函数:
式中:f为路面不平度输入时的频率;为路面功率谱密度;wi为权重系数。
综合以上三个子系统性能指标目标函数,得出优化模型目标目标函数:
f(X)=W1f1(X)+W2f2(X)+W3f3(X)
式中:Wi为子目标函数权重系数。
(3)在优化过程中,设置如下约束条件:转向灵敏度量化公式的分母应满足劳斯判据、制动减速度满足a≤g、悬架动挠度满足fcr=(0.6~0.8)fcf和相对阻尼系数满足ξfr∈[0.2,0.4]。
式中:fcf=(m1f+m2f)g/k2f;fcr=(m1r+m2r)g/k2r
(4)根据树形结构,以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的部分结构参数为根须,以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为树根,以汽车综合性能指标为树干,以转向性能、制动效能和悬架平顺性为树枝,以转向路感、转向灵敏度、制动减速度、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车轮相对动载为树叶建立树形结构的汽车底盘集成系统优化模型;
步骤5),基于汽车底盘集成系统优化模型,采用Evol算法进行优化,得到优化变量的最优值。
具体Evol算法实现流程如下:
Step1:确定优化变量集,并对其编码;
Step2:确定Evol算法控制参数和所采用的具体策略,Evol算法控制参数包括:种群数量、变异算子、交叉算子、最大进化代数、终止条件等;
Step3:随机产生初始种群,进化代数t=1;
Step4:对初始种群进行评价,即计算初始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
Step5:判断是否达到终止条件或进化代数达到最小,若是,则进化终止,将此时的最佳个体作为解输出;若否,则继续;
Step6:进行变异和交叉操作,对边界条件进行处理,得到临时种群;
Step7:对临时种群进行评价,计算临时种群中每个个体的适应度值;
Step8:进行选择操作,得到新种群;
Step9:进化代数t=t+1,转步骤4。
在实际优化过程中,如同一颗大树生长一样,当根须从土地吸收养分时,进过树根将养分输送给树干、树枝和树叶;当树叶进行光合作用的时候,将光合作用产物传送给树枝和树干。在树形结构的汽车底盘集成系统优化模型中,通过改变根须的各优化变量的值,从而影响树根的各子系统,树根受到影响后,作为树干的汽车综合性能指标发生改变,作为树枝的各系统性能指标和作为树叶的各子指标都发生变化;当作为树叶的各子目标发生变化时,作为树枝的各系统性能指标和作为树干的汽车综合性能指标都将发生变化。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差动助力转向模块、电机制动模块和半主动悬架模块;
所述差动助力转向模块包括方向盘转矩转角传感器、齿轮齿条转向器、两个轮毂电机、车速传感器、两个轮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和差动助力转向控制ECU;
汽车的方向盘总成通过转向柱与齿轮齿条转向器连接,齿轮齿条转向器通过转向横拉杆与汽车前轮的车轴连接;
所述方向盘转矩转角传感器设置在转向柱上,用于获取汽车方向盘的转矩和转角;
所述两个轮毂电机分别用于两个前轮的驱动与制动;
所述车速传感器用于获得汽车的车速;
所述两个轮速传感器分别设置在两个前轮上,分别用于获得两个前轮的角速度;
所述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汽车的横摆角速度;
所述差动助力转向控制ECU分别和方向盘转矩转角传感器、两个轮毂电机、车速传感器、两个轮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电气相连,根据汽车方向盘的转矩和转角、横摆角速度、车速和两个前轮的角速度对左右轮毂电机发出电流信号,使得左右轮毂电机输出不同的驱动力矩,以实现差动助力转向;
所述电机制动模块包括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和电机制动控制ECU;
所述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用于获取汽车制动踏板位置信息;
所述电机制动控制ECU分别和制动踏板位置传感器、两个轮毂电机、车速传感器、两个轮速传感器、横摆角速度传感器电气相连,用于根据制动踏板位置、车速、两个前轮的角速度、横摆角速度对轮毂电机的制动力矩进行调节以实现电机制动;
所述半主动悬架模块包括弹性元件和连续可调减振器;
所述弹性元件和连续可调减振器并列设置,将汽车的车身与车架相连。
CN201621409905.5U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00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9905.5U CN206900467U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09905.5U CN206900467U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900467U true CN206900467U (zh) 2018-01-19

Family

ID=61294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0990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900467U (zh) 2016-12-21 2016-12-21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90046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5709A (zh) * 2016-12-21 2017-04-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CN111874099A (zh) * 2020-07-08 2020-11-03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的控制方法和车辆的线控转向装置
CN113830166A (zh) * 2021-07-28 2021-12-24 张金宁 一种智能网联汽车线控底盘集成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85709A (zh) * 2016-12-21 2017-04-2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CN106585709B (zh) * 2016-12-21 2019-01-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CN111874099A (zh) * 2020-07-08 2020-11-03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车辆转向的控制方法和车辆的线控转向装置
CN113830166A (zh) * 2021-07-28 2021-12-24 张金宁 一种智能网联汽车线控底盘集成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85709B (zh)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及其优化方法
CN106080263B (zh) 一种电动轮汽车底盘系统的优化方法
CN107685767B (zh) 多轴轮毂电机驱动车辆后轮线控转向驱动装置及转向方法
CN105799503B (zh) 具有四轮轮边电机驱动和四轮独立转向的电动汽车底盘总成
CN104786804B (zh) 一种车辆及其轮边驱动系统和轮边驱动扭矩分配方法
CN103978972B (zh) 四轮转向车辆及用于它的扭矩分配控制方法
CN107738691B (zh) 一种适时四驱复合转向系统及其多目标优化方法
CN103303367B (zh) 一种四轮驱动电动车车身稳定控制方法
CN109606133A (zh) 基于双层控制的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转矩矢量控制方法
CN102303602B (zh) 乘用车平顺性与操稳性协调方法及控制装置
Huh et al. Handling and driving characteristics for six-wheeled vehicles
CN110077418B (zh) 考虑驾驶员特性的差动辅助转向与共享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CN104619530A (zh) 用于三轮车辆的转向和控制系统
CN102975714B (zh) 一种电动车辆底盘系统
CN109515512A (zh) 用于轮式独立驱动车辆的线控差动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466602A (zh)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分时四轮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16363B (zh) 一种电动轮汽车底盘集成系统的多学科优化方法
CN106080753A (zh) 一种融合主动转向、助力转向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功能的电动轮转向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328578U (zh) 一种适时四驱复合转向系统
CN206900467U (zh) 一种汽车底盘集成系统
CN105667341B (zh) 一种用于多轴分布式机电驱动车辆的牵引力控制系统
WO2006027875A1 (ja) 前輪操舵制御装置
CN108146430A (zh) 一种主动悬架与主动转向集成系统及其鲁棒控制方法
CN101873960A (zh) 后轮转向车辆
CN105966263A (zh) 一种轮毂电机驱动的电动轮汽车差动转向路感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