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84977U - 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搭接头、搭接装置以及安全带 - Google Patents

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搭接头、搭接装置以及安全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84977U
CN206884977U CN201720606181.1U CN201720606181U CN206884977U CN 206884977 U CN206884977 U CN 206884977U CN 201720606181 U CN201720606181 U CN 201720606181U CN 206884977 U CN206884977 U CN 206884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p joint
bonding jumper
profile groove
safety belt
b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6061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军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gyuan Zhejia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ngyuan Zhejia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gyuan Zhejia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ongyuan Zhejia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6061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84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84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84977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搭接头、搭接装置以及安全带,所述搭接片上设置有异形槽,所述异形槽包括第一轮廓槽和第二轮廓槽,所述第一轮廓槽的尺寸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轮廓槽;两者邻接部位形成向内的凸点部位;所述第一轮廓槽的大小大于与所述搭接片相配合的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钉帽的大小,所述第二轮廓槽的大小则小于所述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钉帽尺寸,但能够容纳所述搭接片结构上钉状突起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进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搭接片可与搭接头配合使用,可以实现两个部件通过搭接片和搭接头进行搭接,以完成搭接连接的要求。并且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搭接方式但拆分安装方便,并且搭接之后牢固稳定,以保障用户的安全。

Description

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搭接头、搭接装置以及安全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带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以及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头。本实用新型同时涉及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装置,以及还涉及一种安全带。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事故多发等原因,造成国内外残障人士大幅增多,对于需要坐轮椅的残疾人来说,出行困难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主要难题。为了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国内外都采取了相应的福利措施,但对于残疾人的出行问题,则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设计出能够保障残疾人安全的产品设施。
对于坐轮椅的残疾人来说,他们坐车出行时,需要将轮椅推放到车厢内,于是,如何在车辆行驶时,保证轮椅相对固定,且残疾人不脱离轮椅,进而保障残疾人在车厢内的安全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同时实现车身与轮椅的固定以及人体与轮椅的固定的特种安全带,这种特种安全带包括将车身与轮椅固定的第一安全带,和实现人体与轮椅固定的第二安全带,所述第二安全带通过搭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安全带连接。
而现有技术中该搭接结构所涉及的连接件并没有易拆分且易于安装的便携的连接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头以及搭接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安全带。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所述搭接片上设置有异形槽,所述异形槽包括第一轮廓槽和第二轮廓槽,所述第一轮廓槽的尺寸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轮廓槽;两者邻接部位形成向内的凸点部位;
所述第一轮廓槽的大小大于与所述搭接片相配合的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钉帽的大小,所述第二轮廓槽的大小则小于所述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钉帽尺寸,但能够容纳所述搭接片结构上钉状突起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进入;
所述凸点部位的尺寸与搭接头钉状突起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的尺寸配合,使所述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凸点部位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
可选的,所述搭接片的结构包括折弯的薄片结构,所述折弯的薄片结构是带有折弯弧度和折弯方向的折弯结构。
可选的,所述搭接头的结构包括折弯的薄片结构,所述搭接片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与所述搭接头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之间相互匹配。
可选的,所述搭接片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与所述搭接头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之间相互匹配,包括:所述搭接片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弧度与所述搭接头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弧度相同,所述搭接片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方向与所述搭接头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方向相反。
可选的,所述第一轮廓槽沿搭接方向上轮廓槽的槽孔直径大小逐渐减小。
可选的,所述第一轮廓槽为三角形部分轮廓槽,所述三角形部分轮廓槽的边角位置设置有倒角。
可选的,所述搭接片的一端通过所述异形槽与搭接头结构搭接,所述搭接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全带的织带。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头,包括:搭接头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搭接头本体上的钉状突起;
所述钉状突起包括钉帽以及圆弧尺寸小于所述钉帽的颈部;所述颈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搭接头本体的第一侧面,所述颈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钉帽;
所述搭接头能够与搭接片相配合,所述搭接片为具有以下结构的片状零件:搭接片上设置有异形槽,所述异形槽包括第一轮廓槽和第二轮廓槽,所述第一轮廓槽的尺寸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轮廓槽,并且所述第一轮廓槽和所述第二轮廓槽两者邻接部位形成向内的凸点部位;
所述第一轮廓槽的大小大于所述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钉帽的大小,所述第二轮廓槽的大小则小于所述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钉帽尺寸,但能够容纳所述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颈部进入;
所述搭接头钉状突起的颈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凸点部位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
可选的,还包括套装在钉状突起上的弹性套;
所述搭接片的凸点部位的尺寸与搭接头钉状突起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的尺寸配合,使所述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凸点部位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
可选的,所述搭接头的结构包括折弯的薄片结构,所述搭接片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与所述搭接头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之间相互匹配。
可选的,所述搭接头上与所述钉状突起相对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搭接头通过所述连接孔固定在作为基座的设备上。
可选的,所述钉状突起还包括足部,所述足部设置在所述搭接头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
所述钉状突起的足部贯穿所述搭接头本体。
此外,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装置,包括:上述的搭接片和上述的搭接头。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安全带,包括:上述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所述搭接片上设置有异形槽,所述异形槽包括第一轮廓槽和第二轮廓槽,所述第一轮廓槽的尺寸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轮廓槽;两者邻接部位形成向内的凸点部位;所述第一轮廓槽的大小大于与所述搭接片相配合的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钉帽的大小,所述第二轮廓槽的大小则小于所述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钉帽尺寸,但能够容纳所述搭接片结构上钉状突起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进入;所述凸点部位的尺寸与搭接头钉状突起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的尺寸配合,使所述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凸点部位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搭接片可与搭接头配合使用,可以实现两个部件通过搭接片和搭接头进行搭接,以完成搭接连接的要求。并且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搭接方式但拆分安装方便,并且搭接之后牢固稳定,以保障用户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头的主视图。
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头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搭接片和搭接头配合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搭接片和搭接头配合的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001、搭接片,001-1、第一轮廓槽,001-2、第二轮廓槽,001-3、凸点部位,002、搭接头,002-1、钉状突起,002-1-1、颈部,002-1-2,钉帽,002-1-3,足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接头和搭接片的结构,通过该转接头和搭接片的结构,可以连接结构设置于安全带的母带头的一端,以实现转接头与搭接片的搭接。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转接头和搭接片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的主视图。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的俯视图。图3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头的主视图。图4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头的俯视图。图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搭接片和搭接头配合的结构的主视图。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搭接片和搭接头配合的结构的俯视图。
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请参照图1和图2,该搭接片上设置有异形槽,所述异形槽包括第一轮廓槽001-1和第二轮廓槽001-2,所述第一轮廓槽001-1的尺寸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两者邻接部位形成向内的凸点部位001-3。
所述第一轮廓槽001-1的大小大于与所述搭接片001相配合的搭接头002上钉状突起002-1的钉帽002-1-2的大小,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的大小则小于所述搭接头002上钉状突起002-1的钉帽002-1-2尺寸,但能够容纳所述搭接片001结构上钉状突起002-1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002-1-1进入。
所述凸点部位001-3的尺寸与搭接头002钉状突起002-1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002-1-1的尺寸配合,使所述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002-1-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凸点部位001-3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
所述搭接片001的一端通过所述异形槽与搭接头002结构搭接,所述搭接片00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全带的织带。
具体的,所述搭接片001上设置有异形槽,所述搭接片001为薄片状伸出结构。另外,该搭接片001是与搭接头002相配合使用的,因此,该搭接片001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与搭接头002相配合。因此,对应于所述搭接片001上所设置的异形槽,相应的,所述搭接头002上设置有钉状突起002-1。所述钉状突起002-1能够插入所述异形槽,所述异形槽与所述钉状突起002-1相配合。该搭接头002的具体结构细节在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有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在该实施例中仅对与搭接片001相配合的搭接头002部分结构进行简单的介绍和说明。
所述异形槽与所述钉状突起002-1的配合方式包括以下具体方式:
所述异形槽包括第一轮廓槽001-1和第二轮廓槽001-2,所述第一轮廓槽001-1的尺寸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两者邻接部位形成向内的凸点部位001-3。
所述第一轮廓槽001-1的大小大于与所述搭接片001相配合的搭接头002上钉状突起002-1的钉帽002-1-2的大小,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的大小则小于所述搭接头002上钉状突起002-1的钉帽002-1-2尺寸,但能够容纳所述搭接片001结构上钉状突起002-1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002-1-1进入;所述凸点部位001-3的尺寸与搭接头002钉状突起002-1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002-1-1的尺寸配合,使所述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002-1-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凸点部位001-3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
因此,通过搭接片001可以与相应的搭接头002相互配合,以实现两个部件的以搭接的方式连接。
由于所述异形槽的第一轮廓槽001-1与第二轮廓槽001-2需要与钉状突起002-1相配合,并且钉状突起002-1是与异形槽进行搭接连接固定的。因此,需要对第一轮廓槽001-1与第二轮廓槽001-2进行相应的设置。
具体的,所述第一轮廓槽001-1沿搭接方向上轮廓槽的槽孔直径大小逐渐减小。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轮廓槽001-1设置为三角形部分轮廓槽。并且沿着搭接方向,轮廓槽的槽孔是逐渐缩小的,以保证钉状突起002-1沿着搭接方向由较大槽孔向较小槽孔过度。因此,采用上述结构可以用于实现对所述搭接头002上铆钉移动方向的导引作用。
除了上述介绍的三角形部分轮廓槽,该第一轮廓槽001-1的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的轮廓槽,例如椭圆形结构等,只要保证沿着搭接方向槽孔的尺寸是逐渐缩小的即可。
另外,所述三角形部分轮廓槽的边角位置设置有倒角。采用上述倒角结构可以用于增加该搭接片001的结构强度,以保障用户的安全。
以上是对第一轮廓槽001-1进行的介绍和说明,以下对第二轮廓槽001-2进行介绍和说明。
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为圆形部分轮廓槽,其直径尺寸小于所述搭接头002上钉状突起002-1的钉帽002-1-2尺寸,但能够容纳所述搭接头002上钉状突起002-1的颈部002-1-1套装弹性套后进入,从而实现搭接固定。
另外,在所述第一轮廓槽001-1与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邻接的部分为凸点部位001-3,并且,在所述搭接头002上设置有钉状突起002-1,该钉状突起002-1的颈部002-1-1套装有弹性套,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002-1-1能够通过所述凸点部位001-3由第一轮廓槽001-1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通过上述方式的搭接可以实现连接两端的牢固的搭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钉状突起002-1上套装的弹性套是为了让钉状突起002-1进入第二轮廓槽001-2后不会脱出。弹性套具有一定伸缩弹性,能够保证钉状突起002-1的颈部002-1-1在加持一定外力后进入第二轮廓槽001-2从而实现搭接方式连接;或者,在所述钉状突起002-1已经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后,在加持一定外力后从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脱出。所述弹性套能够保证所述钉状突起002-1的颈部002-1-1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在没有外力作用的自然状态下不会脱出。另外,弹性套还可以减少与凸点部位001-3的碰撞摩擦,减少钉状突起002-1和轮廓槽的磨损,以延长使用寿命。所述弹性套可以选用具有弹性和伸缩性的尼龙套。
所述搭接片001部分的结构除了上述异形槽之外,该搭接片001在侧面看是折弯的薄片结构,即带有折弯弧度和折弯方向的折弯结构。该折弯结构可通过图2中搭接片001的俯视图更直观的体现。
由于所述搭接片001与搭接头002是相互配合的结构,因此,相对于所述搭接片001的折弯的薄片结构,所述搭接头002相应的也设置有折弯的薄片结构,并且,所述搭接片001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与所述搭接头002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之间相互匹配。以完成搭接片001与搭接头002的搭接配合固定。
另外,还需要介绍搭接片001与搭接头002的折弯结构相配合的情况,由于两者的折弯结构均包含折弯弧度和折弯方向,因此,所述搭接片001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与所述搭接头002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之间相互匹配,包括:
所述搭接片001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弧度与所述搭接头002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弧度相同,所述搭接片001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方向与所述搭接头002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方向相反。
通过折弯弧度和折弯方向,使得搭接片001与搭接头002有效的匹配,保证搭接的牢固和稳定性。
由于搭接片001与搭接头002是相互配合的两个部件,因此,通过第一实施例介绍搭接片001之后,通过以下第二实施例对搭接头002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搭接头002,该搭接头002包括搭接头002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搭接头002本体上的钉状突起002-1。
所述钉状突起002-1包括钉帽002-1-2以及圆弧尺寸小于所述钉帽002-1-2的颈部002-1-1;所述颈部002-1-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搭接头002本体的第一侧面,所述颈部002-1-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钉帽002-1-2。
由于搭接头002与是第一实施例中的搭接片001配合使用的,因此,对搭接片001进行简单的描述。
所述搭接头002能够与搭接片001相配合,所述搭接片001上设置有异形槽,所述异形槽包括第一轮廓槽001-1和第二轮廓槽001-2,所述第一轮廓槽001-1的尺寸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两者邻接部位形成向内的凸点部位001-3;
所述第一轮廓槽001-1的大小大于所述搭接头002上钉状突起002-1的钉帽002-1-2的大小,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的大小则小于所述搭接头002上钉状突起002-1的钉帽002-1-2尺寸,但能够容纳所述搭接头002上钉状突起002-1的颈部002-1-1进入;
所述凸点部位001-3的尺寸与搭接头002钉状突起002-1的颈部002-1-1的尺寸配合,使所述搭接头002钉状突起002-1的颈部002-1-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凸点部位001-3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钉状突起002-1还包括套装在钉状突起002-1的颈部002-1-1上的弹性套。
具体的,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的大小则小于所述搭接头002上钉状突起002-1的钉帽002-1-2尺寸,但能够容纳所述搭接片001结构上钉状突起002-1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002-1-1进入;所述凸点部位001-3的尺寸与搭接头002钉状突起002-1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002-1-1的尺寸配合,使所述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002-1-1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凸点部位001-3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
由于所述钉状突起002-1上套装有弹性套,因此,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002-1-1能够通过所述凸点部位001-3由第一轮廓槽001-1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并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不会从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脱出。因此,通过上述方式的搭接可以实现连接两端的牢固的搭接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钉状突起002-1上套装的弹性套是为了让钉状突起002-1进入第二轮廓槽001-2后不会脱出。弹性套具有一定伸缩弹性,能够保证钉状突起002-1的颈部002-1-1在加持一定外力后进入第二轮廓槽001-2从而实现搭接方式连接;或者,在所述钉状突起002-1已经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后,在加持一定外力后从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脱出以脱离连接。所述弹性套能够保证所述钉状突起002-1的颈部002-1-1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001-2,在没有外力作用的自然状态下不会脱出。另外,弹性套还可以减少与凸点部位001-3的碰撞摩擦,减少钉状突起002-1和轮廓槽的磨损,以延长使用寿命。所述弹性套可以选用具有弹性和伸缩性的尼龙套。
由于所述搭接片001与搭接头002是相互配合的结构,因此,相对于所述搭接片001的折弯的薄片结构,所述搭接头002也设置为折弯的薄片结构,并且,所述搭接片001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与所述搭接头002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之间相互匹配。以完成搭接片001与搭接头002的搭接配合固定。
另外,还需要介绍搭接片001与搭接头002的折弯结构相配合的情况,由于两者的折弯结构均包含折弯弧度和折弯方向,因此,所述搭接片001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与所述搭接头002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之间相互匹配,包括:
所述搭接片001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弧度与所述搭接头002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弧度相同,所述搭接片001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方向与所述搭接头002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方向相反。
通过折弯弧度和折弯方向,使得搭接片001与搭接头002有效的匹配,保证搭接的牢固和稳定性。
此外,所述搭接头002上与钉状突起002-1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搭接头002通过所述连接孔以铆接方式或者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车体或者其他可作为基座的位置。当然,所述搭接头002的该端也可以设计成与织带连接的结构,用于与织带连接。
所述钉状突起002-1还包括足部002-1-3,所述足部002-1-3设置在所述搭接头002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所述钉状突起002-1通过足部002-1-3贯穿所述搭接头002本体,实现在所述搭接头002上的牢固连接。
通过贯穿方式保证钉状突起002-1与搭接头002本体的固定连接,以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以上分别介绍了搭接片001和搭接头002各自的结构,以及两者的搭接方式,请参照图5和图6,可以看出搭接片001和搭接头002的搭接方式,采用搭接片001与搭接头002配合使用的方式,可以实现两个部件通过搭接片001和搭接头002进行搭接,以完成搭接连接的要求。并且采用本申请所提供的搭接方式但拆分安装方便,并且搭接之后牢固稳定,以保障用户的安全。
另外,本申请第三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搭接装置,该搭接装置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搭接片001以及第二实施例的搭接头002,通过搭接头002与搭接片001的配合使用,形成完整的搭接装置。由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对两者的搭接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可参照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应部分的说明。
此外,本申请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安全带,该安全带包括第一实施例的搭接片001以及第二实施例的搭接头002,也就是第三实施例中的搭接装置。由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对两者的搭接方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说明,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可参照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相应部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片上设置有异形槽,所述异形槽包括第一轮廓槽和第二轮廓槽,所述第一轮廓槽的尺寸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轮廓槽;两者邻接部位形成向内的凸点部位;
所述第一轮廓槽的大小大于与所述搭接片相配合的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钉帽的大小,所述第二轮廓槽的大小则小于所述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钉帽尺寸,但能够容纳所述搭接片结构上钉状突起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进入;
所述凸点部位的尺寸与搭接头钉状突起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的尺寸配合,使所述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凸点部位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片的结构包括折弯的薄片结构,所述折弯的薄片结构是带有折弯弧度和折弯方向的折弯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头的结构包括折弯的薄片结构,所述搭接片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与所述搭接头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之间相互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片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与所述搭接头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之间相互匹配,包括:所述搭接片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弧度与所述搭接头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弧度相同,所述搭接片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方向与所述搭接头的折弯的薄片结构的折弯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廓槽沿搭接方向上轮廓槽的槽孔直径大小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廓槽为三角形部分轮廓槽,所述三角形部分轮廓槽的边角位置设置有倒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片的一端通过所述异形槽与搭接头结构搭接,所述搭接片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全带的织带。
8.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搭接头本体和设置在所述搭接头本体上的钉状突起;
所述钉状突起包括钉帽以及圆弧尺寸小于所述钉帽的颈部;所述颈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搭接头本体的第一侧面,所述颈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钉帽;
所述搭接头能够与搭接片相配合,所述搭接片为具有以下结构的片状零件:搭接片上设置有异形槽,所述异形槽包括第一轮廓槽和第二轮廓槽,所述第一轮廓槽的尺寸大小大于所述第二轮廓槽,并且所述第一轮廓槽和所述第二轮廓槽两者邻接部位形成向内的凸点部位;所述第一轮廓槽的大小大于所述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钉帽的大小,所述第二轮廓槽的大小则小于所述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钉帽尺寸,但能够容纳所述搭接头上钉状突起的颈部进入;
所述搭接头钉状突起的颈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凸点部位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装在钉状突起上的弹性套;
所述搭接片的凸点部位的尺寸与搭接头钉状突起的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的尺寸配合,使所述套装弹性套后的颈部能够在外力作用下通过所述凸点部位进入所述第二轮廓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头的结构包括折弯的薄片结构,所述搭接片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与所述搭接头的折弯的薄片结构之间相互匹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头上与所述钉状突起相对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搭接头通过所述连接孔固定在作为基座的设备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钉状突起还包括足部,所述足部设置在所述搭接头的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
所述钉状突起的足部贯穿所述搭接头本体。
13.一种用于安全带的搭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搭接片和权利要求8-12任意一项所述的搭接头。
14.一种安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用于安全带的搭接装置。
CN201720606181.1U 2017-05-26 2017-05-26 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搭接头、搭接装置以及安全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84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06181.1U CN206884977U (zh) 2017-05-26 2017-05-26 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搭接头、搭接装置以及安全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606181.1U CN206884977U (zh) 2017-05-26 2017-05-26 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搭接头、搭接装置以及安全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84977U true CN206884977U (zh) 2018-01-16

Family

ID=61320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606181.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84977U (zh) 2017-05-26 2017-05-26 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搭接头、搭接装置以及安全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849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4288A (zh) * 2017-05-26 2017-08-18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搭接头、搭接装置以及安全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54288A (zh) * 2017-05-26 2017-08-18 浙江松原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搭接头、搭接装置以及安全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84977U (zh) 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搭接头、搭接装置以及安全带
HK1101316A1 (en) Coupling
CN205846345U (zh) 一种易拔单手安全插头插座
CN107054288A (zh) 用于安全带的搭接片、搭接头、搭接装置以及安全带
CN207871065U (zh) 一种转接片及安全带
CN107080624B (zh) 一种转接片及安全带
CN202394177U (zh) 口含式电子装置操作控制器
CN204970405U (zh) 一种沙发椅的防夹伤伸展装置
CN103445914B (zh) 一种可伸缩担架
CN202740594U (zh) 医用引流管固定夹
CN208160068U (zh) 一种服装
USD527038S1 (en) Retractable musician's cord
CN205901074U (zh) 新型低压电动设备电缆管道接地装置
CN205667633U (zh) 一种按摩器
CN211775250U (zh) 一种步行辅助装置
CN205685212U (zh) 一种消化内科用镊子
GB2489010A (en) Belt lock engagement guide
CN207082703U (zh) 便于收纳的数据线
CN205298232U (zh) 一种手制动钢缆
CN212491501U (zh) Vr手柄套及vr手柄组件
CN201888272U (zh) 一种护膝
CN208002962U (zh) 一种用于精神科护理的约束带
CN205440705U (zh) 一种滑板车折叠固定件及车底板
CN205513666U (zh) 两用学步带
CN205513665U (zh) 学步背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60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