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65309U - 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65309U
CN206865309U CN201720533802.8U CN201720533802U CN206865309U CN 206865309 U CN206865309 U CN 206865309U CN 201720533802 U CN201720533802 U CN 201720533802U CN 206865309 U CN206865309 U CN 206865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end cap
cooling passage
rear end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5338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辉
朗·C·库珀
乔治·R·伍迪
李春鹏
李勋
付明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Billion Pioneer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illion Pioneer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illion Pioneer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illion Pioneer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5338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65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65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65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其中,集成式电机,包括:电机主体,电机主体具有电机冷却液通道;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设置在电机主体上,电机控制器具有控制器冷却液通道,电机冷却液通道和控制器冷却液通道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成式电机的体积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领域,驱动电机多数采用高功率密度的电机,高功率密度驱动电机一般采用水冷的方法进行冷却。通常驱动电机只考虑通过使用水冷机壳对定子进行散热来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随着新能源领域对电机功率密度的要求日益提高,驱动电机的冷却系统比较庞大,进而使得驱动电机的体积比较庞大,占用较多的使用空间,这降低了对空间要求较高的新能源领域的汽车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集成式电机的体积较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成式电机,包括:电机主体,电机主体具有电机冷却液通道;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设置在电机主体上,电机控制器具有控制器冷却液通道,电机冷却液通道和控制器冷却液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电机主体包括机壳,电机冷却液通道包括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设置在机壳内,控制器冷却液通道与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串联连通。
进一步地,电机主体还包括穿设在机壳内的转子组件,电机冷却液通道还包括与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相连通的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设置在转子组件内。
进一步地,电机还包括后端盖组件,后端盖组件包括冷却液连接通道,冷却液连接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相连,冷却液连接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串联连通。
进一步地,转子组件包括转轴,转轴包括转轴后端开口且前端封闭的中空结构以形成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
进一步地,后端盖组件包括后端盖和插管,冷却液连接通道设置在后端盖内,插管的第一端插接在后端盖上,插管套设在中空结构的内以使插管和中空结构形成夹套的流通通道。
进一步地,后端盖还包括外部连接通道,夹套的流通通道与外部连接通道相连通。
进一步地,后端盖包括内端盖和外端盖,内端盖和转轴通过轴承相连接,外端盖和转轴的后端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内端盖和外端盖之间通过紧固件抵顶连接。
进一步地,电机控制器设置在机壳的周向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主体和电机,电机为上述的电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冷却液从控制器冷却液通道进入电机控制器对电机控制器进行冷却,然后冷却液从控制器冷却液通道进入至电机冷却液通道,在对电机主体进行冷却。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冷却液也可以先冷却电机主体再冷却电机控制器。上述结构的电机实现了冷却液能够依次冷却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主体,即不需要单独对电机主体和电机控制器设置专门的冷却结构就能够依次对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主体进行冷却,这样就大大地简化了电机的冷却结构,进而使得电机的体积较小。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成式电机的体积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成式电机的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电机主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电机主体的后部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3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电机主体;11、机壳;12、转子组件;20、电机控制器;30、后端盖组件;31、后端盖;311、内端盖;312、外端盖;32、插管;100、电机冷却液通道;110、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20、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200、控制器冷却液通道;300、冷却液连接通道;400、外部连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的集成式电机包括:电机主体10和电机控制器20。电机主体10具有电机冷却液通道100。电机控制器20设置在电机主体上,电机控制器20具有控制器冷却液通道200,电机冷却液通道100和控制器冷却液通道200相连通。
应用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冷却液从控制器冷却液通道进入电机控制器对电机控制器进行冷却,然后冷却液从控制器冷却液通道进入至电机冷却液通道,在对电机主体进行冷却。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冷却液也可以先冷却电机主体再冷却电机控制器。上述结构的集成式电机实现了冷却液能够依次冷却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主体,即不需要单独对电机主体和电机控制器设置专门的冷却结构就能够依次对电机控制器和电机主体10进行冷却,这样就大大地简化了电机的冷却结构,进而使得集成式电机的体积较小。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集成式电机的体积较大的问题。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电机主体10包括机壳11,电机冷却液通道100包括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10,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10设置在机壳11内,控制器冷却液通道200与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10串联连通。上述结构的冷却液通过从电机控制器20出来后直接进入机壳11进行冷却,这样的结构设置紧凑,加工成本较低。具体地,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10设置在机壳11的夹层中,即机壳11的壁上设置中空层,中空层具有开口,电机控制器20也设置有开口,电机控制器20的开口和机壳11的开口相配合,电机控制器20和电机主体10通过紧固件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电机主体10还包括穿设在机壳11内的转子组件12,电机冷却液通道100还包括与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10相连通的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120,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120设置在转子组件12内。上述结构使得冷却液在电机主体10内能够依次实现对机壳11和转子组件12进行冷却后再流出,这使得冷却液的使用效率更高,冷却液对电机主体10的冷却效果更好,这也进一步使得电机主体10的体积更加紧凑。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集成式电机还包括后端盖组件30,后端盖组件30包括冷却液连接通道300,冷却液连接通道30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10相连,冷却液连接通道300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120串联连通。后端盖组件30上设置有冷却液连接通道300的结构使得电机主体10的结构更加紧凑。具体地,冷却液连接通道300在后端盖组件30的厚度上设置通道,这样的设置使得后端盖组件30具有多重功能,减小了电机主体10的体积。注:在本实施例中均以冷却液从电机控制器20进入从后端盖组件30流出为例。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转子组件12包括转轴,转轴为转轴后端开口且前端封闭的中空结构以形成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120。上述结构设置方便,加工成本较低。当转轴高速旋转时,由于转轴的中空结构直径较小,这样冷却液的离心力对本实施例的影响比较小。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后端盖组件30包括后端盖31和插管32,冷却液连接通道300设置在后端盖31内,插管32的第一端插接在后端盖31上,插管32套设在中空结构的内以使插管32和中空结构形成夹套的流通通道。这样使得转轴的中空结构能够实现进液和出液的双重功能,这使得转轴的加工简单,制作成本较低。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后端盖31还包括外部连接通道400,夹套的流通通道与外部连接通道400相连通。后端盖31设置有外部连接通道400的结构使得电机主体10的结构紧凑。具体地,冷却液从冷却液连接通道300进入至插管32内,再从插管32和转轴之间的夹套流的流通通道进入外部连接通道400,值得一提的是,冷却液连接通道300设置的位置较外部连接通道400更靠外,这样比较容易密封,上述结构的设置比较简单,制作成本较低。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后端盖包括内端盖311和外端盖312,内端盖311和转轴通过轴承相连接,外端盖312和转轴的后端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内端盖311和外端盖312之间通过紧固件抵顶连接。上述结构使得电机主体10的密封更加严密。具体地,内端盖311与机壳11相连接,内端盖311上设置有和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10相对应的通道。后端盖通过紧固件与机壳11相连接。具体地,内端盖311中间具有第一通孔,转轴穿过第一通孔,内端盖311的内表面具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为环形布置在第一通孔的周围,第一轴承的外壁与第一凸起的内壁相配合,第一轴承的内壁与转轴相配合。
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电机控制器20设置在机壳11的周向侧面。上述结构设置容易,加工方便。具体地,电机控制器20包括第一接触面,机壳11上设置有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相配合,第一接触面上的开口和第二接触面的开口相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集成式电机还包括前端盖,前端盖设置在机壳11远离后端盖组件30的一端,前端盖中部具有第二通孔,转轴穿过第二通孔,前端盖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设置在第二通孔的周向外侧,第二凸起为环形这样第二轴承设置在第二凸起内,第二凸起的内壁与第二轴承的外壁配合,转轴的外壁与第二轴承的内壁配合。前端盖与机壳11通过紧固件连接,当然,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前端盖与机壳11为一体结构也是可以的。机壳靠近前端盖的一端为封闭结构,机壳11的后端具有开口。上述结构就能够实现从电机控制器上的进液口输入冷却液,冷却液在电机控制器内循环后再进入机壳11,机壳11的进液口靠近前端盖的一侧,然后冷却液从机壳11的后端流出,这样冷却液在机壳11内通过的路径较长,这使得机壳11的冷却效果较好。从机壳11的后端流出的冷却液通过内端盖311进入至外端盖312,再由外端盖312进入至插管32,从插管32出口出来的冷却液通过插管32和转轴之间的间隙进入至外部连接通道,值得一提的是,插管32插入至转轴的中空结构的最内端,这也是为了使得冷却液通过的路径较长,即使得冷却液对转轴的冷却效果较好。从插管32和转轴的中空结构之间出来的冷却液通过外部连接通道流出,这样冷却液在电机内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为了安装方便、使得电机美观,电机控制器与机壳安装时,电机控制器的最前端和前端盖齐平设置。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汽车主体和集成式电机。集成式电机为上述的集成式电机。本申请的汽车的集成式电机占用体积小,散热效率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集成式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主体(10),所述电机主体(10)具有电机冷却液通道(100);
电机控制器(20),所述电机控制器(20)设置在所述电机主体(10)上,所述电机控制器(20)具有控制器冷却液通道(200),所述电机冷却液通道(100)和所述控制器冷却液通道(200)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10)包括机壳(11),所述电机冷却液通道(100)包括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10),所述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10)设置在所述机壳(11)内,所述控制器冷却液通道(200)与所述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10)串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10)还包括穿设在所述机壳(11)内的转子组件(12),所述电机冷却液通道(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10)相连通的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120),所述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120)设置在所述转子组件(1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电机还包括后端盖组件(30),所述后端盖组件(30)包括冷却液连接通道(300),所述冷却液连接通道(30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冷却液通道(110)相连,所述冷却液连接通道(30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120)串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组件(12)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包括转轴后端开口且前端封闭的中空结构以形成所述第二电机冷却液通道(1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组件(30)包括后端盖(31)和插管(32),所述冷却液连接通道(300)设置在所述后端盖(31)内,所述插管(32)的第一端插接在所述后端盖(31)上,所述插管(32)套设在所述中空结构的内以使所述插管(32)和所述中空结构形成夹套的流通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31)还包括外部连接通道(400),所述夹套的流通通道与所述外部连接通道(400)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盖(31)包括内端盖(311)和外端盖(312),所述内端盖(311)和所述转轴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外端盖(312)和所述转轴的后端外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内端盖(311)和所述外端盖(312)之间通过紧固件抵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控制器(20)设置在所述机壳(11)的周向侧面。
10.一种汽车,包括汽车主体和集成式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电机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式电机。
CN201720533802.8U 2017-05-15 2017-05-15 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Active CN206865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3802.8U CN206865309U (zh) 2017-05-15 2017-05-15 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533802.8U CN206865309U (zh) 2017-05-15 2017-05-15 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65309U true CN206865309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24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533802.8U Active CN206865309U (zh) 2017-05-15 2017-05-15 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653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8838A (zh) * 2018-03-22 2018-07-06 合肥巨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系统一体化结构
CN108667228A (zh) * 2018-03-22 2018-10-16 北京亿马先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10504774A (zh) * 2018-05-18 2019-11-26 保时捷股份公司 具有端盘组件的转子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58838A (zh) * 2018-03-22 2018-07-06 合肥巨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系统一体化结构
CN108667228A (zh) * 2018-03-22 2018-10-16 北京亿马先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8667228B (zh) * 2018-03-22 2019-11-26 北京亿马先锋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10504774A (zh) * 2018-05-18 2019-11-26 保时捷股份公司 具有端盘组件的转子
CN110504774B (zh) * 2018-05-18 2022-04-05 保时捷股份公司 具有端盘组件的转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65308U (zh) 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CN206865309U (zh) 集成式电机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981421B (zh) 全封闭外扇型电动机
CN103516129B (zh) 电机
CN107437859A (zh) 用于电机的转子
CN101253670B (zh) 车辆用电动机的冷却装置
CN103023215A (zh) 电动马达
CN110492663A (zh) 电机、动力总成和汽车
CN109639054A (zh) 具有油冷系统的电机定子
CN111224502A (zh) 一种高速电机自抽热冷却结构
CN114629297B (zh) 一种液冷电机
CN109261992A (zh) 电主轴及电主轴冷却套
CN205092731U (zh) 驱动电机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11864990A (zh) 具有双重冷却效果的电机及离心空压机
CN203219017U (zh) 一种机壳水冷电机的内部冷却风路装置
CN110460198A (zh) 高速永磁电机
CN107508415A (zh) 电机
CN206117392U (zh) 电机及使用所述电机的船用推进器
CN202550740U (zh) 无风扇的电机冷却结构
CN206542300U (zh) 一种电动汽车汽车驱动电机
CN102611249A (zh) 无风扇的电机冷却结构
CN207339512U (zh) 一种分体式且带冷却流道的电机壳体及具有其的电机
CN207200459U (zh) 电机
CN208571857U (zh) 一种基于冷却液的电机冷却结构
CN203261190U (zh) 一种超高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散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