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58682U -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58682U
CN206858682U CN201720443502.0U CN201720443502U CN206858682U CN 206858682 U CN206858682 U CN 206858682U CN 201720443502 U CN201720443502 U CN 201720443502U CN 206858682 U CN206858682 U CN 206858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piece
electrophoresis
metal surface
particle
modify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435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钟宁
刘莉
何俊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7204435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58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58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58682U/zh
Priority to US16/153,775 priority patent/US20190040543A1/en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Surface Treatments For Metallic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包括:用于向工件提供纳米颗粒溶液的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用于固定工件并带动工件旋转的旋转平台;电泳系统,用于以电泳效应使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中的纳米颗粒溶液中的颗粒沉积到工件表面;温控装置,温控装置用于改变工件表面温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可以进行一种或者多种不同工艺复合的金属表面亲疏水改性处理,可以利用自然沉积法、旋涂法或者电泳沉积法辅助微纳颗粒,在任意平面、曲面、凸台、凹槽等不规则金属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金属表面得到有序的微粒排列,进行表面改性,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的适用面广,改性效率高且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应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对金属材料表面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对表面处理技术及工艺有了新的发展和扩充,对金属工件表面进行亲疏水等仿生结构的表面改性是较为热门的表面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中较为常见的有热烧结法、镍盐热分解法等,然而,在这些方法中可能存在以下技术问题:需要进行高温处理,成本较高,并且在浸渍过程中改性物质附着可能不均,容易导致处理碳材料表面亲疏水性质不均匀。镍盐热分解法不适用于熔点较低的基体材料,只适用于陶瓷、玻璃、碳酸硅等耐热物质。所以,现有技术中的改性工艺和装置通常不具备普遍适用性。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适用性较广的改性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该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改性处理,方便使用,适用度较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包括:
用于向工件提供纳米颗粒溶液的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
用于固定工件并带动所述工件旋转的旋转平台;
电泳系统,用于以电泳效应使所述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中的纳米颗粒溶液中的颗粒沉积到工件表面;
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用于改变所述工件表面温度。
优选的,所述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包括:
颗粒溶液混合容器,所述颗粒溶液混合容器设有向所述工件提供纳米颗粒溶液的吸引管和吸引管夹具,所述吸引管用于将所述纳米颗粒溶液吸引至工件表面;
振动装置、磁力搅拌装置、悬浮液吸引装置和溶液循环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
优选的,所述电泳系统包括:
用于连接所述电泳辅助阴极的电泳辅助阴极夹具,所述电泳辅助阴极夹具上设有电泳辅助阴极,所述电泳辅助阴极的电泳辅助阴极夹具连接于机床主轴,所述机床主轴用于控制所述电泳辅助阴极与所述工件的距离;
电泳辅助系统,所述电泳辅助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泳辅助阴极和所述工件。
优选的,所述旋转平台设置在能够进行三维方向运动的微三维运动平台上,所述微三维运动平台与所述机床主轴竖直位置对应。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覆盖于所述工件表面的局部、以实现局部绝缘处理的活动掩膜,所述活动掩膜为绝缘的活动掩膜。
优选的,所述温控装置包括真空控制模块或辅助气体控制模块。
优选的,所述电泳系统的辅助控制系统、所述旋转平台和所述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均连接集成控制柜。
优选的,所述辅助控制系统集成在机床上。
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对工件表面沉积情况和熔融状态下的颗粒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的CCD视频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可以进行一种或者多种不同工艺复合的金属表面亲疏水改性处理,可以利用自然沉积法、旋涂法或者电泳沉积法辅助微纳颗粒,在任意平面、曲面、凸台、凹槽等不规则金属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金属表面得到有序的微粒排列,进行表面改性,还可以通过加热设备改变工件表面温度,实现增强微纳改性颗粒与工件表面结合力。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的适用面广,改性效率高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的示意图。
图1中:
1为工作台,2为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3为CCD在线视频检测系统,4为机床主轴,5为电泳辅助阴极夹具,6为待加工金属工件,7为加工槽,8为工件夹具,9为活动掩膜及其控制系统,10为旋转控制系统,11为微三维运动平台,12为电泳辅助系统,13为真空及温度控制系统,14为集成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该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改性处理,方便使用,适用度较高。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在结构上包括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旋转平台、电泳系统和温控装置。
其中,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用于向工件提供纳米颗粒溶液,以下简称溶液,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用于实现自然沉积法对溶液中的纳米级颗粒沉积到工件;旋转平台用于固定工件并带动工件旋转,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向旋转中的工件提供纳米颗粒溶液,从而实现旋涂法沉积,也就是说,旋转平台配合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用于实现旋涂法对溶液中的纳米级颗粒沉积到工件;电泳系统用于以电泳效应使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中的纳米颗粒溶液沉积到工件表面,电泳系统的电泳效应能够使得溶液中的沉积速度加快、沉积效率升高,另外,由于电泳沉积技术具有控制方便,对颗粒种类及颗粒表面状态无特殊要求等优点,所以可以在任意平面、曲面、凸台、凹槽等不规则金属表面,进行混合微纳颗粒迁移和吸附或者分次迁移和吸附不同种类颗粒。需要说明的是,电泳的作用是牵引和加速超微粒子的沉积。上述温控装置用于改变工件表面温度,以实现工件表面颗粒熔融自组装亲疏水改性。
可选的,上述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旋转平台、电泳系统和温控装置均可以与集成控制柜14连接,以便集成控制柜14对上述装置的集成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可以进行一种或者多种不同工艺复合的金属表面亲疏水改性处理,可以利用自然沉积法、旋涂法或者电泳沉积法辅助纳米颗粒,在任意平面、曲面、凸台、凹槽等不规则金属表面进行表面处理,使金属表面得到有序的微粒排列,进行表面改性,还可以通过加热设备改变工件表面温度,实现增强纳米级改性颗粒与工件6表面结合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上述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包括颗粒溶液混合容器以及振动装置、磁力搅拌装置、悬浮液吸引装置和溶液循环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颗粒溶液混合容器设有向工件提供纳米颗粒溶液的吸引管和吸引管夹具,吸引管用于将纳米颗粒溶液吸引至工件表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为了实现上述电泳作用,电泳系统具体包括电泳辅助阴极和电泳辅助系统。其中,电泳辅助阴极用于连接吸引管,电泳辅助阴极的电泳辅助阴极夹具连接机床主轴,机床主轴用于控制电泳辅助阴极与工件的距离,电泳辅助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接电泳辅助阴极和工件。电泳辅助系统输出电压,并分别输送给电泳辅助阴极和工件6。需要说明的是,电泳辅助阴极与工件6之间具有电场,便于纳米级颗粒的沉积。本实施例中采用电泳辅助系统提供电场,能够保证安全和稳定的电场环境。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电泳辅助阴极夹具与机床主轴连接,机床主轴控制电泳辅助阴极夹具与工件的距离。
可选的,加工时对电泳辅助阴极与工件6(或工件的夹具)通以交流或者直流电源,使工件6与电泳阴极间形成辅助电场,辅助颗粒有序沉积,并提高沉积效率。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机床的主轴4与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2连接,主轴4连接吸引管夹具,控制吸引管夹具与工件的距离,从而影响颗粒沉积的效率。
机床主轴4可以与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2组合,使溶液通过与主轴4连接的吸引管夹具把混合好的溶液从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2吸引至工件6表面,可以一次也可以多次把混合好溶液置于工件6表面。
可选的,可以使若干个工件6与电泳辅助阴极夹具5相组合搭配,并可在线切换不同阴极,也就是切换不同的工件6,从而与不同工件6组成电泳辅助电场,实现电泳辅助沉积。
为了方便对工件6位置的调整,避免在固定工件后,不能够进行位置的微调,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用于放置工件6的旋转平台设置在能够进行三维方向运动的微三维运动平台上,微三维运动平台与机床主轴竖直位置对应。
用于固定工件6的加工槽7安装在微三维运动平台11上,其内安装有工件夹具8可以使待加工工件6安装在加工槽内,进行表面改性加工。微三维运动平台11可以使加工槽7进行准确定向运动,保证加工槽7与主轴4的相对位置,并使加工前溶液准确置于工件6上。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用于覆盖于工件表面的局部、以实现局部绝缘处理的活动掩膜,具体为用一种绝缘胶体制作活动掩膜,例如可以为PDMS胶体掩膜,当然活动掩膜可以是硬膜也可以是软膜。活动掩膜通过覆盖并压紧在工件上,实现对工件局部进行绝缘处理,上述溶液置于待加工的金属工件上,利用电泳辅助法在金属工件表面得到有序的微粒排列。活动掩膜的不导电的部分不会对微粒有电场力作用,所以不会对微粒沉积有电泳效应,只有工件裸露部分有微粒沉积,所以只会有局部表面进行改性,可以改变模板形状,从而改变局部亲疏水区域形状,通过改变掩膜板的不同位置,可以改变不同区域表面的亲疏水结构改性。
活动掩膜及控制系统9可以安装在加工槽7上,通过控制活动掩膜与工件6的相对位置,并保证加工过程中,活动掩膜与工件6相互压紧,以加工出工件局部区域表面不同形状,不同位置的表面改性效果。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温控装置包括真空控制模块或辅助气体控制模块,温控装置也称为真空及温度控制系统13,可以保证其内的温度控制,并在工作时保证里面的真空度或者通以其他辅助气体,保证金属工件表面改性时的需要,另外,进行真空度和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可以实施观测。
可选的,电泳系统的辅助控制系统、旋转平台和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均连接集成控制柜。
另外,辅助控制系统可以集成在机床上,或者设置在工作台上。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包括用于对工件表面沉积情况和熔融状态下的颗粒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的CCD视频检测系统。CCD视频检测系统3集成在加工机床1上,可以实时对金属工件6表面沉积情况和熔融状态下的颗粒分布情况进行检测。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集成控制柜14可以放置在机床的工作台1右侧,集成控制柜14中集成了本实用新型所述所有系统的控制程序,可以保证本实用新型所述所有工艺的运行。
在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具体需要的加工工艺需要,先把需要的纳米颗粒置于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2里进行充分混合,然后把待加工金属工件6置于加工槽7内,并用工件夹具8夹紧,通过集成控制柜14控制微三维运动平台11和机床主轴4,把溶液置于工件6上,可以通过电泳辅助系统12形成辅助电场,进行表面改性加工。同时可以控制活动掩膜与工件6的相对位置,并保证加工过程中,活动掩膜与工件6相互压紧,以加工工件局部区域表面不同形状,不同位置的表面改性效果。另外,还可以通过旋转控制系统10实现颗粒的旋涂沉积法。
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CCD在线监测系统3对其进行观测,然后把工件6置于真空及温度控制系统13,进行加热处理,控制加工条件,最终达到金属工件6的表面亲疏水改性。
除了上述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的主要结构,该金属表面改性装置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向工件提供纳米颗粒溶液的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
用于固定工件并带动所述工件旋转的旋转平台;
电泳系统,用于以电泳效应使所述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中的纳米颗粒溶液中的颗粒沉积到工件表面;
温控装置,所述温控装置用于改变所述工件表面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包括:
颗粒溶液混合容器,所述颗粒溶液混合容器设有向所述工件提供纳米颗粒溶液的吸引管和吸引管夹具,所述吸引管用于将所述纳米颗粒溶液吸引至工件表面;
振动装置、磁力搅拌装置、悬浮液吸引装置和溶液循环装置中的一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系统包括:
用于连接所述电泳辅助阴极的电泳辅助阴极夹具,所述电泳辅助阴极夹具上设有电泳辅助阴极,所述电泳辅助阴极的电泳辅助阴极夹具连接于机床主轴,所述机床主轴用于控制所述电泳辅助阴极与所述工件的距离;
电泳辅助系统,所述电泳辅助系统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泳辅助阴极和所述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平台设置在能够进行三维方向运动的微三维运动平台上,所述微三维运动平台与所述机床主轴竖直位置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可覆盖于所述工件表面的局部,以实现局部绝缘处理的绝缘的活动掩膜,所述活动掩膜为绝缘的活动掩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真空控制模块或辅助气体控制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泳系统的辅助控制系统、所述旋转平台和所述颗粒溶液混合循环系统均连接集成控制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控制系统集成在机床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金属表面改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对工件表面沉积情况和熔融状态下的颗粒分布情况进行检测CCD视频检测系统。
CN201720443502.0U 2017-04-25 2017-04-25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58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3502.0U CN206858682U (zh) 2017-04-25 2017-04-25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US16/153,775 US20190040543A1 (en) 2017-04-25 2018-10-07 Metal surface modification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43502.0U CN206858682U (zh) 2017-04-25 2017-04-25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58682U true CN206858682U (zh) 2018-01-09

Family

ID=60822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43502.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58682U (zh) 2017-04-25 2017-04-25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586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8570A (zh) * 2017-04-25 2017-06-2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CN109082698A (zh) * 2018-08-04 2018-12-25 中山大学 一种用于消除微纳多孔表面沸腾迟滞效应的ptfe疏水修饰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68570A (zh) * 2017-04-25 2017-06-2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CN106868570B (zh) * 2017-04-25 2019-11-08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CN109082698A (zh) * 2018-08-04 2018-12-25 中山大学 一种用于消除微纳多孔表面沸腾迟滞效应的ptfe疏水修饰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
CN109082698B (zh) * 2018-08-04 2020-09-15 中山大学 一种用于消除微纳多孔表面沸腾迟滞效应的ptfe疏水修饰多孔表面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68570A (zh)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CN106906510B (zh) 一种工件局部表面改性的制备装置
CN206858682U (zh) 一种金属表面改性装置
CN106868572B (zh) 一种电泳辅助微纳颗粒熔融自组装表面改性设备
CN104589804B (zh) 一种通用自动化激光打标机的打标方法
CN206067211U (zh) 通用多工位自动打标设备
CN104227156B (zh) 一种基于微弧氧化的侧壁绝缘微细工具电极的在线制备方法
WO2018196316A1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弹性模具局部强化成型装置及方法
CN206858683U (zh) 一种工件局部表面改性的制备装置
CN207044501U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弹性模具局部强化成型装置
CN106563565B (zh) 一种基于磁-阿基米德原理的高分子材料分离方法
CN208246422U (zh) 利用液态金属抛光液进行大平面抛光的装置
CN107240475B (zh) 一种定向输运固体微粒的磁性阵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671972A (zh) 金属表面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制备设备
CN106783694A (zh) 一种晶圆级芯片倒装定位平台
CN111482890B (zh) 一种磁性研磨装置及磁性研磨控制方法
CN205786433U (zh) 连杆探伤上料自动化系统
CN206764332U (zh) 一种机械手工装夹具
CN105312506A (zh) 一种自动夹取3d打印砂芯的装置
CN106756704A (zh) 芯片自动搪锡装置
WO2018196242A1 (zh) 一种微纳嵌套颗粒熔融自结合表面改性设备
CN206858687U (zh) 一种电泳辅助微纳颗粒熔融自组装表面改性设备
US20190040542A1 (en) Surface modification device based on electrophoresis-assisted micro-nano particle melting and self-assembly
CN208375011U (zh) 叶片边缘液态金属抛光装置
CN110184634B (zh) 一种平面类自动化电刷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1108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