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50132U - 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50132U
CN206850132U CN201720422121.4U CN201720422121U CN206850132U CN 206850132 U CN206850132 U CN 206850132U CN 201720422121 U CN201720422121 U CN 201720422121U CN 206850132 U CN206850132 U CN 2068501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hute
pin component
hand operation
out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221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刘建辉
林志敏
陈金燕
陈洁
丘国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ntkey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ntke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ntkey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ntkey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221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501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501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5013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用电装置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的第二壳体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的插脚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可随所述第二壳体移动时带动所述插脚组件移动的弹性模块,所述弹性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支撑件和连接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插脚组件之间的弹簧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插脚组件之间并用于限位及导向所述插脚组件的限位组件;这样设计可以解决现有的插头在拔插时较为费力,并且无法通过单手操作来实现插拔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全用电装置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会接触大量的用电产品,如家用电器、手机或数码产品,这些用电产品也有一个共性都需经常使用插拔插头来供电或充电,而在电工、电气行业内,考虑到用电安全,通常在插座插孔配合时都会设定一定的插拔力来将两者分离,这样就使得我们在拔出插头时比较费力。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用比较大的力气才能拔出插头,或者一只手按住插线板同时另一只手才能拔出插头,同时在拔插头时,使用者为达到省力拔出的目的,往往会左右摇晃插头,这样容易损坏插座与插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旨在解决现有的插头在拔插时较为费力,并且无法通过单手操作来实现插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解决的: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包括第一壳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的第二壳体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的插脚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可随所述第二壳体移动时带动所述插脚组件移动的弹性模块,所述弹性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支撑件和连接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插脚组件之间的弹簧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插脚组件之间并用于限位及导向所述插脚组件的限位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弹簧件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单个所述支撑件下方连接若干个所述弹簧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限位板和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插脚组件上的连杆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件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板上的一端为活动端,连接在所述插脚组件上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与便于所述活动端移动的限位槽组件,所述活动端可限位卡接在所述限位槽组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组件包括可供所述活动端向上移动的第一滑槽、可供所述活动端向下移动的第二滑槽和可供所述活动端限位连接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所述第三滑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滑槽的上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滑槽的上端面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上端面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三滑槽呈“V”形结构或内凹的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三滑槽的最低面位于所述第三滑槽的中间,且所述第三滑槽的最低面低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上端面及所述第二滑槽的上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沿竖直方向呈弧形或呈两段直线相交连接,所述第二滑槽沿竖直方向呈直线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插脚组件之间还连接有导向轴,所述弹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且所述弹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支撑件的底面和所述插脚组件的上端面上,所述支撑件底面上凹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轴一端连接在所述插脚组件的上端面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导向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插脚组件包括可限位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连接板和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多个插脚件,多个所述插脚件沿所述连接板底面垂直向外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底部开设有可供所述插脚件伸出的开槽,所述开槽的纵截面宽度小于所述连接板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连接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穿过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并与所述插脚组件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相对于现有的技术具有的技术效果为:通过第一壳体和可相对于第一壳体移动的第二壳体的设置,并且在第二壳体被按压移动时,连接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弹性模块会带动连接在第一壳体上的插脚组件移动,进而可以实现插脚组件拔出更加的容易。此外,该弹性模块包括支撑件和连接在支撑件和插脚组件之间的弹簧件,以及限位组件,该限位组件的设置可以导向和限位该插脚组件的移动,并结合弹簧件的作用,进而插脚组件在插拔过程中通过弹簧件的弹性作用,进而插拔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的弹性模块与插脚组件的配合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的纵向半剖图,其中该连杆件的活动端在第二滑槽内滑动。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的纵向半剖图,其中该连杆件的活动端限位连接在该第三滑槽上。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的纵向半剖图,其中该连杆件的活动端从第一滑槽内滑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附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和连接在该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弹性模块30,以及连接在该第一壳体10上的插脚组件40。该第二壳体20连接在该第一壳体10的上方并可以相对于该第一壳体10移动,也即该第二壳体20可以在外力作用时相对于第一壳体10进行上下移动。该插脚组件40连接在该第二壳体20上并可以相对于该第一壳体10进行移动。该弹性模块30与该插脚组件40连接,并且在该第二壳体20被外力作用时带动该插脚组件40向上移动。该弹性模块30包括支撑件301、弹簧件302和限位组件303。该支撑件301连接在该第二壳体20的内侧,该弹簧件302弹性连接在该支撑件301和该插脚组件40之间。也即该弹簧件302在外力作用于第二壳体20时可以发生弹性形变。该限位组件303连接在该第二壳体20和该插脚组件40之间,并且该限位组件303用于在不同的状态下限位并且导向该插脚组件40上下移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需要插接时,使用者通过对第二壳体20的顶面用力使得第二壳体20相对于第一壳体10向下移动,这个过程中,插脚组件40在与限位组件303发生一定的相对移动,使得该弹簧件302被压缩,同时限位组件303限制该插脚组件40上的连接板401向下移动,保持弹簧件302持续被压缩。然后插脚组件40上的插脚件402与充电座上的插接孔配合完成插接。当需要拔出时,继续按压该第二壳体20向下移动,使得插脚组件40上的连接板401脱离限位组件303的限位,此时弹簧件302需要恢复原状进而带动该插脚组件40上的连接板401向下移动,使得插脚件402脱离充电座上的插接孔,从而完成插头的拔出过程。整个过程只需要通过按压第二壳体20即可实现。
以上设计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通过第一壳体10和可相对于第一壳体10移动的第二壳体20的设置,并且在第二壳体20被按压移动时,连接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弹性模块30会带动连接在第一壳体10上的插脚组件40上的连接板401移动,进而可以实现插脚组件40拔出更加的容易。此外,该弹性模块30包括支撑件301和连接在支撑件301和插脚组件40之间的弹簧件302,以及限位组件303,该限位组件303的设置可以导向和限位该插脚组件40上的连接板401的移动,并结合弹簧件302的作用,进而插脚组件40在插拔过程中通过弹簧件302的弹性作用,进而插拔更加的方便。
具体地,请参照附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支撑件301和该弹簧件302的数量均为多个,并且单个该支撑件301下方可以连接若干个该弹簧件302,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单个该支撑件301的底部连接一个该弹簧件302。该限位组件303包括连接于相邻两个该支撑件301之间的限位板3031和一端滑动连接在该限位板3031上,另一端连接在该插脚组件40上的连接板401上的连杆件3032。该连杆件3032的一端随着该第二壳体20在外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时向上移动一端距离,使得连接在支撑件301和插脚组件40上的连接板401之间的弹簧件302被压缩。
具体地,请参照附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连杆件3032滑动连接在该限位板3031上的一端为活动端30321,连接在该插脚组件40上的连接板401上的一端为连接端30322,该限位板3031上设有与便于该活动端30321移动的限位槽组件303,该活动端30321可限位卡接在该限位槽组件303上。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附图1所示,该活动端30321上设有滑块,该滑块可以在该限位槽组件303内滑动,该限位槽组件303包括可供该活动端30321向上移动的第一滑槽30332、可供该活动端30321向下移动的第二滑槽30331和可供该活动端30321限位连接的第三滑槽30333。该第二滑槽30331的下端与该第一滑槽30332连通,该第三滑槽30333的两端分别与该第一滑槽30332的上端和该第二滑槽30331的上端连通。也即该第一滑槽30332、第二滑槽30331和第三滑槽30333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附图2至图4所示,该第二壳体20被按压时,该连杆件3032的活动端30321沿着第一滑槽30332的底端一直移动到顶端,并抵接在该第一滑槽30332的顶端上,此时插脚组件40上的连接板401不能继续相对于第一壳体10进行移动,也即插脚组件40上的插脚件402只能朝着充电座上的插接孔移动,进而连接在该插接孔内,插接完成后,作用在第二壳体20上的按压力撤去,该限位板3031在弹簧件302的作用下会回弹一段距离,进而使得活动端30321卡接限位在第三滑槽30333上。再次按压该第二壳体20使得该活动端30321沿着第三滑槽30333移动至第二滑槽30331的顶端,然后撤去按压力,该活动端30321顺着第二滑槽30331向下移动,从而连杆件3032带动该插脚组件40向上移动,这个过程只需要使得活动端30321移动一小段的高度即可完成,也即通过对第二壳体20施加较小的压力即可完成插脚件402相对于充电座上的插接孔的脱离,从而完成插头拔出的过程。这个过程简单省力,可以通过单手操作来实现,进而避免了传统的插拔方式的双手通过硬力来操作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3031回弹一段距离时必不可少了,因为若是没有回弹的这一段距离,再次按压该第二壳体20时,该第二壳体20与插脚组件40之间没有移动的空间,进而无法通过单纯的一个再次按压的过程就实现插头的拔出过程。
具体地,请参照附图2至图4所示,为了更好地实现该限位板3031的回弹,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滑槽30331的上端面低于或等于该第一滑槽30332的上端面的水平高度,这样设计可以使得再次按压该第二壳体20移动的距离更短。该第三滑槽30333呈“V”形结构或内凹的弧形结构,并且该第三滑槽30333的最低面优选为位于该第三滑槽30333的中间,并且该第三滑槽30333的最低面低于该第一滑槽30332的上端面。这样设计可以使得限位板3031回弹的效果更好,并且二次按压该第二壳体20时移动的距离更短的同时保证该活动端30321不会在回弹的过程中从第二滑槽30331上滑出。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滑槽30332和第三滑槽30333的连接处平滑过渡,该第三滑槽30333和第二滑槽30331的连接处同样平滑过渡,这样设计可以使得活动端30321在第一滑槽30332、第三滑槽30333和第二滑槽30331之间的滑动更加的平稳。
具体地,具体地,请参照附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滑槽30332沿竖直方向呈弧形或呈两段直线相交连接,这样设计使得第一次按压该第二壳体20时,该活动端30321时沿第一滑槽30332上移动,这样设计可以使得活动端30321沿第一滑槽30332向上移动时,更加的平缓,进而可以平顺地将插脚件402插入插接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当该第二滑槽30331为沿竖直方向呈直线设置,同时该第二滑槽30331沿竖直方向向下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爬升的平面,在与第一滑槽30332相交处形成一个平面高度差;这样设计可以使得活动端30321在第二滑槽30331上移动时,活动端30321在第二滑槽30331内沿竖直方向移动,使得插脚组件40上的插脚件402能更轻松的拔出,同时也能避免在第一次按压该第二壳体20将插脚件402插入插接孔内的过程时活动端30321误入第二滑道30331,而能正确的进入第一滑到30332,保证了插脚件402顺利插入插接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该活动端30321在第一滑槽30332上移动时,该弹簧件302被压缩;该活动端30321在该第二滑槽30331上移动时,该弹簧件302处于弹性恢复状态。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支撑件301和该插脚组件40之间还连接有导向轴304,该弹簧件302套设在该导向轴304上,并且该弹簧件30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该支撑件301的底面和该插脚组件40的上端面上;这样设计使得弹簧件302的压缩和恢复过程中,其弹力的方向都是沿着竖直方向。该插脚组件40上的连接板401顶面下凹设有导向孔(图未示),该导向轴304一端连接在该支撑件301的下端面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该导向孔内。
具体地,请参照附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插脚组件40包括可限位移动连接在该第一壳体10内的连接板401和固定在该第一壳体10上的多个插脚件402,多个该插脚件402沿该连接板401底面垂直向外设置。也即该连杆件3032的连接端30322是连接在该连接板401上的,连杆件3032带动连接板401移动,进而完成插脚件402插入拔出的过程。
具体地,请参照附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壳体10内设有容置腔101,该容置腔101底部开设有可供该插脚件402伸出的开槽(图未示),该开槽的纵截面宽度小于该连接板401的长度。这样设计可以保证该连接板401可以在该容置腔101内移动,但是移动的范围受到限制。
具体地,请参照附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二壳体20滑动连接在该第一壳体10的外侧面上,该第二壳体20上还连接有接线柱50,该接线柱50穿过该第二壳体20同时穿过该支撑件301并与该插脚组件40上的插脚件402电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的第二壳体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壳体移动的插脚组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可随所述第二壳体移动时带动所述插脚组件移动的弹性模块,所述弹性模块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支撑件和连接在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插脚组件之间的弹簧件,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插脚组件之间并用于限位及导向所述插脚组件的限位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弹簧件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单个所述支撑件下方连接若干个所述弹簧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连接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限位板和一端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板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插脚组件上的连杆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件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板上的一端为活动端,连接在所述插脚组件上的一端为连接端,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与便于所述活动端移动的限位槽组件,所述活动端可限位卡接在所述限位槽组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组件包括可供所述活动端向上移动的第一滑槽、可供所述活动端向下移动的第二滑槽和可供所述活动端限位连接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滑槽连通,所述第三滑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槽的上端和所述第二滑槽的上端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槽的上端面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上端面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三滑槽呈“V”形结构或内凹的弧形结构,且所述第三滑槽的最低面位于所述第三滑槽的中间,且所述第三滑槽的最低面低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上端面及所述第二滑槽的上端面。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沿竖直方向呈弧形或呈两段直线相交连接,所述第二滑槽沿竖直方向呈直线设置。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插脚组件之间还连接有导向轴,所述弹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轴上,且所述弹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支撑件的底面和所述插脚组件的上端面上,所述支撑件底面上凹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轴一端连接在所述插脚组件的上端面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导向孔内。
8.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脚组件包括可限位移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连接板和固定在所述连接板上的多个插脚件,多个所述插脚件沿所述连接板底面垂直向外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底部开设有可供所述插脚件伸出的开槽,所述开槽的纵截面宽度小于所述连接板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壳体上还连接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穿过所述第二壳体连接在所述支撑件上并与所述插脚组件电连接。
CN201720422121.4U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501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22121.4U CN206850132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22121.4U CN206850132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50132U true CN206850132U (zh) 2018-01-05

Family

ID=60793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22121.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50132U (zh) 2017-04-20 2017-04-20 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501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1776A (zh) * 2017-04-20 2017-07-25 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
WO2020207381A1 (zh) * 2019-04-10 2020-10-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81776A (zh) * 2017-04-20 2017-07-25 深圳市航嘉驰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
WO2020207381A1 (zh) * 2019-04-10 2020-10-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50816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6850132U (zh) 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
CN102570114A (zh) 电源插头的插孔座
CN104103960A (zh) 电源插座
CN103915717A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9029600U (zh) 一种带卡紧机构的射频连接器组件
CN104124569A (zh) 一种usb接口结构
CN106981776A (zh) 一种可单手操作自动弹出式插头
CN203277909U (zh) 导轨式转接线
CN208142391U (zh) 一种新型安全插头插座
CN208873989U (zh) 一种防脱落接插件
CN208923884U (zh) 一种可防止连接线脱落的移动电源
CN206850127U (zh) 一种可单手省力插拔的电源插头
CN105896155A (zh) 一种可伸缩的插线板
CN202474304U (zh) 电源插座
CN220753906U (zh) 一种组合型连体充电器插头
CN209045875U (zh) 一种用于显示屏设备的高稳定性连接器母座
CN218585488U (zh) 一种带负离子发生器的点读笔
CN212063566U (zh) 一种组合多功能无线充电器
CN213936804U (zh) 一种usb快充充电器
CN219322770U (zh) 一种汽车控制器连接器
CN104868332B (zh) 两用型数据传输的插头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220066286U (zh) 一种插接稳定的手机充电器
CN103647181B (zh) 移动终端连接装置
CN211958106U (zh) 手拉式单相接插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