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44137U - 基础结构及隧道 - Google Patents

基础结构及隧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44137U
CN206844137U CN201720437001.1U CN201720437001U CN206844137U CN 206844137 U CN206844137 U CN 206844137U CN 201720437001 U CN201720437001 U CN 201720437001U CN 206844137 U CN206844137 U CN 206844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structure
support
connecting portion
filler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3700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骅伟
蒋武军
鄢定媛
陈兆
王明明
易震宇
王海林
何亮
蒋冲
孙宝志
陈强
闪照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PROSPECTING DESIGN ACADEM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PROSPECTING DESIGN ACADEMY filed Critical HUNAN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PROSPECTING DESIGN ACADEMY
Priority to CN20172043700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44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44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44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础结构及隧道,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成本高、工期长、稳定性差的问题。基础结构包括:支架和连接部;支架设置在岩溶空腔内的底部,支架底端插入岩溶空腔地面下,以将支架固定在所述岩溶空腔地面上,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部,且连接部与水平面相平行;支架内形成填充区,填充区内填充有填料。由于基础结构是由支架和连接部构成,支架底端插入岩溶空腔地面下,可以确保基础结构安装的稳定性;且支架中间填充有填料,填料与支架之间可以相互作用,在岩溶空洞内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牢固,因此,与桥梁架设相比,基础结构稳定性更高,且支架与填料结合的结构施工工艺更加简单,可减短施工工期及成本。

Description

基础结构及隧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础结构及隧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通往各地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公路建设已逐渐进入偏远山区,山区地质情况复杂,尤其溶岩发育较多。在这种情况下,山岭隧道难免会穿越岩溶发育区。
针对季节性过水岩溶空腔,通常采用架桥的方式,通过在岩溶空洞内架设桥梁,以方便车辆通过。
然而,架设桥梁存在成本高、工期长等缺点,且在岩溶空腔较深时,架设桥梁还存在桥梁高墩稳定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础结构及隧道,以解决现有技术成本高、工期长、稳定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础结构,包括:支架和连接部;
所述支架设置在岩溶空腔内的底部,所述支架底端插入岩溶空腔地面以下,以将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岩溶空腔地面上,所述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与水平面相平行;
所述支架内形成填充区,所述填充区内填充有填料。
其中,所述支架包括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所述上部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部支架的顶端;
所述下部支架包括多个桩基础和多个系梁,多个所述桩基础呈矩阵分布,且多个所述桩基础的下部插入所述岩溶空腔地面下,所述桩基础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系梁与所述桩基础垂直连接,且所述系梁与所述桩基础之间形成所述填充区;
所述上部支架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连接,且所述横梁、所述纵梁均与所述桩基础垂直连接;
所述上部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部。
具体地,所述系梁包括横系梁和纵系梁,所述横系梁与所述纵系梁垂直连接,且所述横系梁、所述纵系梁均与所述桩基础垂直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置于所述横梁上,且所述连接部位于相邻两个纵梁之间,所述连接部的顶面与所述纵梁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地,所述填料为洞渣。
其中,所述填充区底端设置有多个引流管,多个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岩溶空腔地面相贴合,且所述引流管的入水口高于所述引流管的出水口,以将所述填充区内的水引排至岩溶空腔出水口。
具体地,所述引流管的的管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沿所述引流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引流管背离所述进水孔的一面与所述岩溶空腔地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的管壁上沿所述引流管长度方向设置有导流槽,所述进水孔设置在所述导流槽内,所述导流槽用于将填充区的水导流至进水孔。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钢筋砼板。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础结构是由支架和连接部构成,支架底端插入岩溶空腔地面下,以确保基础结构安装的稳定性;且支架中间填充有填料,填料与支架之间可以相互作用,这种支架与填料结合的结构在岩溶空洞内使用更加稳定、牢固,因此,基础结构相比桥梁稳定性更高,且支架与填料结合的结构相比桥梁架设施工工艺更加简单,可大幅度减短施工工期及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隧道,所述隧道包括衬砌结构和上述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设置在所述衬砌结构的下方。
所述隧道与上述基础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中支架、连接部和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中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架;11-上部支架;111-横梁;112-纵梁;12-下部支架;121-桩基础;122-系梁;1221-横系梁;1222-纵系梁;2-连接部;3-填料;4-引流管;41-进水孔;42-导流槽;5-岩溶空腔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中支架、连接部和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中引流管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包括:支架1和连接部2;支架1设置在岩溶空腔内的底部,支架1底端插入岩溶空腔地面5以下,以将支架1固定在岩溶空腔地面5上,支架1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部2,且连接部2与水平面相平行;支架1内形成填充区,填充区内填充有填料3。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在修建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首先,将支架1底端插入岩溶空腔地面5下;其次,将填料3填充到支架1的填充区内,确保填料3与支架1相互作用,待填料3稳定性及沉降值达到要求后,再在支架1顶端铺设连接部2,且使连接部2与支架1固定连接,从而完成基础机构的修建。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是由支架1和连接部2构成,支架1底端插入岩溶空腔地面5下,以确保基础结构稳固地安装在岩溶空腔地面5上;且支架1中间填充有填料3,填料3与支架1之间可以相互作用,这种支架1与填料3结合的结构在岩溶空洞内使用更加稳定、牢固,因此,基础结构相比桥梁稳定性更高,且支架1与填料3结合的结构相比桥梁架设施工工艺更加简单,可大幅度减短施工工期及成本。
其中,为了确保支架1自身具备较好地稳固性,可以较好地支撑连接部2,以形成车辆可以在其上通过的基础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1包括上部支架11和下部支架12,上部支架11固定设置在下部支架12的顶端;下部支架12包括多个桩基础121和多个系梁122,多个桩基础121呈矩阵分布,且多个桩基础121的下部插入岩溶空腔地面5下,桩基础121与水平面相垂直,系梁122与桩基础121垂直连接,且系梁122与桩基础121之间形成填充区;上部支架11包括多个横梁111和多个纵梁112,横梁111与纵梁112垂直连接,且横梁111、纵梁112均与桩基础121垂直连接;上部支架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部2。
构成上部支架11和下部支架12的各部件均可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支架1的修建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首先,将形成桩基础121的钢筋插入岩溶空腔地面5下,且桩基础121呈矩阵分布,将形成系梁122的钢筋与形成桩基础121的钢筋焊接固定,以确保下部支架12自身连接的稳固性,且桩基础121呈矩阵分布,可以确保基础结构整体的平稳性,再在桩基础121的钢筋和系梁122的钢筋上浇铸混凝土,以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提高下部支架12自身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其次,将形成横梁111和纵梁112的钢筋焊接固定,并将横梁111、纵梁112的钢筋与桩基础121顶端的钢筋焊接固定,以使上部支架11和下部支架12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再在横梁111、纵梁112的钢筋上浇铸混凝土,以提高支架1的稳定性和坚固性;最后,将连接部2固定安装在上部支架11的顶端,从而形成支撑衬砌结构的平面。
具体地,为了提高下部支架12整体结构的稳固性,从而确保基础结构的稳固性,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中,如图1所示,系梁122包括横系梁1221和纵系梁1222,横系梁1221与纵系梁1222垂直连接,且横系梁1221、纵系梁1222均与桩基础121垂直连接。
由于桩基础121呈矩阵分布,再在桩基础121之间固定连接横系梁1221和纵系梁1222,将矩阵分布的桩基础121连接成一个整体,再在桩基础121与横系梁1221、纵系梁1222之间形成的填充区内填充填料3,使填料3与桩基础121、横梁111、纵梁112之间相互作用,从而提高支架1固定在岩溶空腔地面5的稳定性,使基础结构整体更加坚实、稳固。
优选地,为了确保可以在基础结构的顶面上较好地建造衬砌结构,以形成使车辆顺利通过的路面,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中,如图1-3所示,连接部2置于所述横梁111上,且连接部2位于相邻两个纵梁112之间,连接部2的顶面与纵梁112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
通过将连接部2与横梁111、纵梁112固定连接,且连接部2的顶面与纵梁112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可以使基础结构的上表面形成一个平面,从而利于在基础结构的顶面修建衬砌结构,以形成使车辆能顺利通过的路面。
优选地,为了节省基础结构的建造成本,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中,如图2所示,填料3可以为洞渣。
洞渣是指山洞中的废渣,工程中指,在某些隧道项目中,开挖出来的石料废渣,属于必须废弃或抛弃的物体。另外,由于洞渣具有较强的强度,可以作为回填料3使用。
在支架1形成的填充区内填充洞渣,由于洞渣具有较强的强度,因此,可以与支架1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使基础结构的稳定性更高。而且,洞渣作为废弃物而回收利用,可以大大节省基础结构的建造成本。
其中,为了确保基础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避免雨季时雨水长期浸泡支架1和填料3导致基础结构出现沉降现象,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中,如图1-2和图4所示,填充区底端设置有多个引流管4,多个引流管4与岩溶空腔的地面相贴合,且引流管4的入水口高于引流管4的出水口,以将填充区内的水引排至岩溶空腔出水口。
基础结构在修建前,可以将岩溶空腔地面5挖成V型,将多个引流管4倾斜布设在岩溶空腔地面5上,使引流管4与岩溶空腔地面5相贴合,且确保引流管4的入水口高于引流管4的出水口,然后将支架1底端插入岩溶空腔地面5下;再将填料3填充到支架1的填充区内,确保填料3与支架1相互作用,待填料3稳定性及沉降值达到要求后,再在支架1顶端铺设连接部2,且使连接部2与支架1固定连接,从而完成基础机构的修建。
雨季时,由于岩溶空腔的底部处于低洼地,雨水会流入填料3内,如果雨水长期浸泡支架1和填料3,将会使填料3出现一定程度的沉降,进而影响基础结构整体的稳固性,因此,通过在填料3底部布设多个引流管4,再在引流管4的出水口连接一段管路,管路的出口通至岩溶空腔出水口,从而将填料3中的水引排出去,以确保基础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
具体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引流管4对填料3中水体的引排效果,以确保基础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中,如图2和图4所示,引流管4的的管壁上开设有进水孔41,进水孔41沿引流管4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引流管4背离进水孔41的一面与岩溶空腔地面5相贴合。
通过在引流管4的管壁上开设进水孔41,可以使低于引流管4入水口的水体能够通过进水孔41顺利进入引流管4,以排出到岩溶空腔外,从而提高引流管4对填料3中水体的引排效果,进而避免雨水长期浸泡填料3而造成沉降现象,以提高基础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引流管4对填料3中水体的引排效果,以确保基础结构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中,如图2和图4所示,引流管4的管壁上沿引流管4长度方向设置有导流槽42,进水孔41设置在导流槽42内,导流槽42用于将填充区的水导流至进水孔41。
通过在引流管4的管壁上设置导流槽42,将进水孔41设置在导流槽42内,以实现对填料3内水体的导流作用,将填料3内水体尽可能多的导流至进水孔41,从而经引流管4引排至岩溶空腔以外,进而确保基础结构使用过程的稳固性。
优选地,为了确保基础结构整体结构的坚固性,确保在基础结构的顶面能够建造衬砌结构,且基础结构可以对衬砌结构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以形成车辆能顺利通过的路面,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中,如图1-3所示,连接部2可以为钢筋砼板。
在基础结构的修建过程中,可以先将形成连接部2的钢筋与形成横梁111、纵梁112的钢筋焊接牢固,再在形成连接部2、横梁111、纵梁112的钢筋上浇铸混凝土,以使基础结构形成一个平整的顶面,进而在基础结构的顶面上修建衬砌结构,以形成车辆能够顺利通过的路面。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岩溶空腔内隧道的修建可以缩短工期、使用更少的成本,且具有较好地稳定性,隧道中可以包括衬砌结构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础结构,基础结构设置在衬砌结构的下方。
由于基础结构是由支架1和连接部2构成,支架1底端插入岩溶空腔地面5下,可以确保基础结构安装的稳定性;且支架1中间填充有填料3,填料3与支架1之间可以相互作用,这种支架1与填料3结合的结构在岩溶空洞内使用更加稳定、牢固,因此,基础结构相比桥梁稳定性更高,且支架1与填料3结合的结构相比桥梁架设施工工艺更加简单,可大幅度减短施工工期及成本,因此,可以大幅度减短隧道修建的施工工期和成本,且具有较好地稳定性。
再在基础结构的顶面上修建衬砌结构,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隧道,车辆可以经衬砌结构内的通道顺利穿过山岭。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连接部;
所述支架设置在岩溶空腔内的底部,所述支架底端插入岩溶空腔地面以下,以将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岩溶空腔地面上,所述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部,且所述连接部与水平面相平行;
所述支架内形成填充区,所述填充区内填充有填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上部支架和下部支架,所述上部支架固定设置在所述下部支架的顶端;
所述下部支架包括多个桩基础和多个系梁,多个所述桩基础呈矩阵分布,且多个所述桩基础的下部插入所述岩溶空腔地面下,所述桩基础与水平面相垂直,所述系梁与所述桩基础垂直连接,且所述系梁与所述桩基础之间形成所述填充区;
所述上部支架包括多个横梁和多个纵梁,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连接,且所述横梁、所述纵梁均与所述桩基础垂直连接;
所述上部支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所述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系梁包括横系梁和纵系梁,所述横系梁与所述纵系梁垂直连接,且所述横系梁、所述纵系梁均与所述桩基础垂直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置于所述横梁上,且所述连接部位于相邻两个纵梁之间,所述连接部的顶面与所述纵梁的顶面位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洞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区底端设置有多个引流管,多个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岩溶空腔地面相贴合,且所述引流管的入水口高于所述引流管的出水口,以将所述填充区内的水引排至岩溶空腔出水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管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沿所述引流管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引流管背离所述进水孔的一面与所述岩溶空腔地面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的管壁上沿所述引流管长度方向设置有导流槽,所述进水孔设置在所述导流槽内,所述导流槽用于将填充区的水导流至进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钢筋砼板。
10.一种隧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衬砌结构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础结构,所述基础结构设置在所述衬砌结构的下方。
CN201720437001.1U 2017-04-21 2017-04-21 基础结构及隧道 Active CN206844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7001.1U CN206844137U (zh) 2017-04-21 2017-04-21 基础结构及隧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37001.1U CN206844137U (zh) 2017-04-21 2017-04-21 基础结构及隧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44137U true CN206844137U (zh) 2018-01-05

Family

ID=60793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37001.1U Active CN206844137U (zh) 2017-04-21 2017-04-21 基础结构及隧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441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5617A (zh) * 2018-05-16 2018-10-09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孔洞填充支架及填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25617A (zh) * 2018-05-16 2018-10-09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孔洞填充支架及填充方法
CN108625617B (zh) * 2018-05-16 2023-11-10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孔洞填充支架及填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86994B (zh) 一种穿越不良地质隧道套桥地下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1864960B (zh) 岩溶地区双连拱公路隧道施工方法
CN104500077B (zh)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穿越平房区施工方法
CN203034467U (zh) 一种带有防水锁口的组合钢桩围堰
CN101725149B (zh) 长大明挖隧道施工方法
CN103343538B (zh) 一种高流塑深层软基下的钢板桩支护施工方法
CN108625894A (zh) 短壁巷采水平工作面的矸石充填立体注浆施工方法
CN104674863A (zh) 一种对深基坑开挖范围内既有市政管廊的加固方法
CN109723089A (zh) 一种高压电力管涵原地保护结构及方法
CN207331674U (zh) 一种梯形预制地下连续墙
CN104929142B (zh) 一种组合围堰结构及其建造施工方法
CN211258631U (zh) 基于高压旋喷桩的黄土隧道基底加固施工结构
CN201746843U (zh) 高边坡支挡兼公路挡墙一体化结构
CN206888992U (zh) 一种水底矿山盾构隧道组合对接结构形式
CN206844137U (zh) 基础结构及隧道
CN103628888A (zh) 一种大断面富水饱和粉细砂铁路隧道增稳固结方法
CN211312489U (zh) 一种高富水临海地区地连续墙接头止水装置
CN204491683U (zh) 一种对深基坑开挖范围内既有市政管廊的加固结构
CN109356195A (zh) 一种跨越运营地铁区间的明挖箱涵顶进方法及系统
CN205503153U (zh) 煤矿斜井明槽段开挖支护结构
CN106223361B (zh) 带涵洞的重力式挡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586066A (zh) 一种连拱隧道整体式直中墙墙顶一体化回填浇筑方法
CN208563349U (zh) 一种用于城市管囊建造的移动式支护护盾及其安装座
CN109281286B (zh) 一种山区消能导流渠的施工方法
CN208933976U (zh) 一种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10000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Kaifu District, Furong Road two No. 158

Patentee after: Hunan Traffic Planning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000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Kaifu District, Furong Road two No. 158

Patentee before: Hunan Communication Planning and Prospecting Design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