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42102U -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42102U
CN206842102U CN201620508133.4U CN201620508133U CN206842102U CN 206842102 U CN206842102 U CN 206842102U CN 201620508133 U CN201620508133 U CN 201620508133U CN 206842102 U CN206842102 U CN 206842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age body
utility
model
air cushioning
buff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0813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康勇刚
杨威
张嘉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tead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tead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tead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tead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0813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42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42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42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ffer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一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该包装容器包括至少一包装体以及至少一可充气缓冲体,其中所述包装体能够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可充气缓冲体充气后能够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可充气缓冲体连接于所述包装体的内侧或外侧,或位于两个包装体之间。在所述可充气缓冲体充气后,与其相连接的所述包装体能够自动展开,从而方便使用。

Description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在现代物流业中,最广泛应用的是包装盒(包装箱)。然而,这种传统的包装盒的包装方式,都没有提供防撞防碰防跌功能。也就是说,在运输或储存过程中,包装盒或包装箱会被扔来扔去,很容易导致其变形,从而可能会导致被包装物品的损坏或变形。所以对一些包装要求较高的物品,例如电子数码产品、塑料陶瓷、生物化工产品、食品医药等,都需要给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以防止包装物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遭到损坏。
现有的解决方案,例如传统的纸质包装盒,其可以是在纸质包装盒内部填充有缓冲泡沫材料来达到提供缓冲作用的目的。然而,将这种包装盒和填充的缓冲泡沫材料运送到包装地时,其运输和储存的成本是非常昂贵的。而且缓冲泡沫材料污染环境,并不环保。
另外,还可以通过在纸质包装盒中填充空气缓冲材料,例如,在包装物品放入包装盒后,将空气缓冲袋塞入包装盒中,以给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然而,这种空气缓冲袋是与包装盒分别运输到包装地,并且预先充好气后,再放入包装盒中,从而使用并不方便。
此外,在这种通过在纸质包装盒中填充空气缓冲材料的方法中,由于所述空气缓冲袋是先充好气,再放入所述纸质包装盒,因此所述空气缓冲袋与所述纸质包装盒是分体结构。当物品被放入所述空气缓冲袋以后,虽然所述空气缓冲袋能够为置入其中的所述物品提供缓冲力,但是由于所述空气缓冲袋与所述纸质包装盒是分体结构,因此当受到外力冲击或者所述纸质包装盒在被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物品可能会随着所述空气缓冲袋在所述纸质包装盒中任意移动。虽然所述空气缓冲袋能够为置于其内的物品提供一定的缓冲力,但这种任意的移动还是会导致所述物品的破损或变化,从而导致置运输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当所述物品随着所述空气缓冲袋在所述纸质包装盒中任意移动后,可能会处于任意的位置或形态,当使用者打开所述纸质包装盒以后打开时,看到的有可能是歪歪扭扭甚至是凌乱不堪的物品,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使用者对于所述被运输物品的美的体验感。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发明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以解决上述提及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内层包括可充气主体,外层是包装体,所述可充气主体与所述包装体安装在一起,从而在使用时能有效防止所述包装容器遭到碰撞而损坏或变形,并能为待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因为所述可充气主体与所述包装体固定在一起,从而可以一起运输到包装地,并且储存方便,从而节省运输和储存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所述可充气主体可以没有充气,所述包装体和所述可充气主体结构紧凑,甚至可以是压平状态,从而节省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在使用时,对所述可充气主体进行充气,所述可充气主体膨胀,会自动带动外层或内层的所述包装体形成包装容器的形状,从而方便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所述可充气主体充气后,不需要再增加放入所述包装体的步骤,从而节省包装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在使用时,可以将待包装物品放入所述包装体中,然后对所述可充气主体充气,这样所述可充气主体紧密围绕在所述待包装物品的周围,并且外层所述包装体会向所述可充气主体施加压力,从而包装更紧凑,所述待包装物品能得到更好的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所述可充气主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安装在所述包装体内部,例如胶水粘贴,尼龙卡扣的粘接等,包装体的材料可以是纸质材料,布质材料,皮质材料,塑料材料其复合材料等,从而应用广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所述包装容器既适合于大批量的待包装物品的零售和批发包装,也适合较小批量的待包装物品的电商销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所述可充气主体包括可充气主体,所述可充气主体适于围绕所述待包装物品,从而在所述待包装物品放入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后并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压力时,具有可充气主体的所述包装容器都能给所述待包装物品提供缓冲作用,从而使所述待包装物品不会受到挤压。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可充气主体的结构,使得所述待包装物品适合于稳固地保持在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之内,从而所述待包装物品不容易从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中滑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藉由一个或多个单向充气阀向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中充气,所述充气阀在充气结束,所述可充气主体中达到预定气压后能自动封闭,从而使用方便。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包括包括可折叠的至少一包装体以及至少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其中所述包装体能够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充气后能够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连接于所述包装体的内侧或外侧,或在两个所述包装体之间,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处于未充气状态时,所述包装体处于折叠状态,当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充气时,能够使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相连接的所述包装体展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通过卡扣或魔术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的内侧或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通过粘接或胶接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的内侧或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包装体为纸质、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包括至少六面,其包括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一第四侧边、一上底面及一下底面,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侧边,所述上底面和所述下底面为所述容置空间的上底面和下底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通过折叠缝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因此在缝合的地方形成一缝合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进一步包括一重合边,所述重合边位于所述缝合处,且所述重合边与所述容置空间的侧边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为一空气缓冲体通过立体塑封而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余边,所述余边位于所示容纳空间的外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与所述包装体的固定是通过将所述余边固定于所述重合边与所述包装体的侧边之间而实现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包括多个储气单元,每两个所述储气单元之间设置有一分隔缝将所述储气单元分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中的所述储气单元或所述分隔缝与所述包装体进行固定而实现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与所述包装体的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通过所述容置空间的侧边、上底面或下底面而打开以用于取放物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缓冲体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一个或多个储气单元以及至少两层阀膜形成单向充气阀,并且所述可充气缓冲体在充气后形成一可充气包装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缓冲体包括不能充气的余边,所述包装体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侧边,所述余边粘接于所述侧边或相邻的侧边之间的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缓冲体呈环形,不能充气的所述余边粘接于其中一所述侧边的中间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能充气的余边位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底部,并且粘接于所述包装体的至少一所述侧边的底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不能充气的余边位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的所述储气单元底侧边界之外区域的薄膜部分,或至少一底侧的所述储气单元被塑封而不能充气从而形成所述余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缓冲体的部分所述储气单元或相邻所述储气单元之间的分隔缝粘接于所述包装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包括一第一包装体、一第二包装体以及至少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其中所述第一包装体能够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包装体能够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一包装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包装体的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装体和所述第二包装体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通过卡扣或魔术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包装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通过粘接或胶接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包装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通过卡扣或魔术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包装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通过粘接或胶接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包装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粘接于所述第一包装体和所述第二包装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包装体和/或所述第二包装体为纸质、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一个或多个储气单元以及至少两层阀膜形成单向充气阀,并且在充气后形成一可充气包装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缓冲体包括不能充气的余边,所述第一和第二包装体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侧边,所述余边粘接于所述侧边或相邻的侧边之间的棱。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缓冲体的部分所述储气单元或相邻所述储气单元之间的分隔缝粘接于所述包装体。
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不仅可以适合不同规格的包装体,而且还可以根据被运输物品的性质确定所述可充气包装袋的具体形状和结构,除此以外,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不仅方便收纳和运输,而且在使用时节省打开步骤,从而节省打开时间,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爆炸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中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沿图1中A-A线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中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的袋部在被置于外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中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中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在未充气并且平面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中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在非使用状态下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在包装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所述包装体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二实施例在非使用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二实施例在包装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三实施例在非使用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三实施例在包装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四实施例在非使用状态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四实施例在包装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A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B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又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在非使用状态下的展开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中的可充气包装缓冲体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中的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包装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六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六实施例在非使用状态下的展开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六实施例中的可充气包装缓冲体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六实施例在包装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七实施例的在非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3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上述变形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3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上述另一变形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10B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包括至少一包装体50以及至少一设于所述包装体50内部的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在充气后能够形成一容纳空间601,用于盛放一被运输物品且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与所述包装体50的内侧固定连接,以确保所述被运输物品在运输的过程中连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一起在所述包装体50的内部固定不动,从而保持与所述包装体50一直具有确定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优选地是一个可充气包装袋,被包装的物品可以存储在所述容纳空间601。
如图1至图6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优选实施例中的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其具有可充气结构,以在充气后可以为各种包装物品如电子产品、食品、医药产品、化工原料、生物材料、塑料陶瓷、快速消费品等提供气体缓冲效果,而且在未使用时,可以不充气而方便存储和运输,在使用时再现场充气,从而令使用非常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中的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可以实施为空气缓冲材料,即充入的气体以空气为例,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应用中根据需要也可能是其他气体。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其在充气后可以形成一立体包装袋,从而为一包装物品提供空气缓冲效果。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中的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包括至少一充气缓冲体10,即由一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形成一个立体包装袋或多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经塑封连接如粘接或热封形成所述立体包装袋。在本实用新型的图1至图6所示的示例中,其由一个所述充气缓冲体10形成。更具体地,参照图6,所述充气缓冲体10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11和12经一系列平面塑封缝30和立体塑封缝40形成包括一个或多个相连接的储气单元13的所述立体包装袋,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内形成一个可储气的储气室14。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平面塑封缝30用于将多层薄膜经塑封形成如图5所示的一个平面缓冲材料,所述立体塑封缝40用于将上述平面缓冲材料进一步塑封而使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中的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形成具有空间立体构型并且能够容纳所述包装物品的所述立体包装装置,如图1中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可以通过粘接或热封连接的方式将多层薄膜连接在一起,优选地,在这个实施例中,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可以都实施为由热封工艺形成。
更具体地,所述平面塑封缝30包括多列分隔缝31,其将两层气室膜11和12分隔成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即优选地,各列所述分隔缝31通过热封工艺形成,其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从而相邻两个所述储气单元13之间形成一列所述分隔缝31。所述分隔缝31可以是连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互相独立。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中所示,顶侧和底侧的一列所述分隔缝31可以分别成为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顶侧边界缝和底侧边界缝。所述分隔缝31也可以是断续的热封线,从而使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互相连通。所述储气单元13可以是各种形状,如条形,圆形,多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如图1至图6中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可以包括多个并排排列的充气柱,但本方明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参考图6,所述充气缓冲体10进一步地包括由至少两层阀膜21和22形成的一充气阀20,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与所述气室膜11和12互相叠合地设置,并且在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用于向所述储气室14充气的进气通道2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阀膜21和22的长度短于所述气室膜11和12。当通过所述进气通道23向所述储气室14中充气并且所述储气室14中的气压达到预定要求时,所述储气室14中的气压作用在所述阀膜21和22上,以使所述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所述气室膜,从而封闭所述进气通道23,以使所述充气阀20起到单向阀的作用。当每个所述储气单元13内形成至少一个所述进气通道23,并且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互相独立时,当其中一个所述储气单元13发生损坏漏气时,其他的所述储气单元13并不会被影响而继续能起到空气缓冲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所述气室膜11和12以及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可以由各种合适的薄膜材料制成,如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或复合薄膜等,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也并不受到限制,只要是合适的柔性薄膜即可。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增加单向密封效果,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也可以是由上述薄膜经添加化学成分而改性得到的自粘性薄膜。
所述充气缓冲体10进一步地包括一主通道单元15,其连接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优选地,其一体地延伸于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更具体地,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通道单元15与所述储气单元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例如,在这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沿着横向方向延伸,所述主通道单元15沿着纵向方向延伸。所述主通道单元15形成一主通道151,并且所述主通道151具有一充气口152,当所述充气口152的位置设置有充气嘴并且执行充气操作时,气体从所述充气口152沿着纵向方向进入所述主通道151,并且再沿着横向方向进入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并且当各个所述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气压后,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贴合于其中一层气室膜11或12,从而实现自封闭,以防止充入的气体再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151。
值得一提的是,可以理解的是,所述主通道单元15可以由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形成,也可以由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形成,或者由其中一层所述气室膜11或12和其中一层所述阀膜21或22形成。
如图5中所示,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进一步地包括分别位于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左右两侧的连续密封的一边封缝32和左侧的一连续密封的主通道密封缝33,其中左侧所述边封缝32和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之间形成所述主通道15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边封缝32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封合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通过塑封工艺如粘接或热封形成并且在对应所述进气通道23的入气口的位置将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如图6中所示,例如通过一次热封工艺而形成的上下两侧的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分别将对应所述进气通道23的入气口的位置的所述气室膜11和所述阀膜21热封连接,以及将所述气室膜12和所述阀膜22热封连接,其他位置进一步地将所述气室膜和所述阀膜全部热封连接,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将所述充气缓冲体10分成所述主通道单元15和所述储气单元13。
如图5中所示,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在邻近所述主通道151的位置各自包括两列互相间隔导气缝34,其由热封连接所述气室膜11和12以及所述阀膜21和22形成,所述阀膜21和22形成的所述进气通道23位于两列所述导气缝34之间。
参照图6,所述阀膜21和22进一步地通过多个连接缝35热封连接至所述气室膜11,这样在所述储气室14中达到预定的气压时,气压作用于所述阀膜21和22,并且因为所述连接缝35的设置而同时被压向所述气室膜11并最终贴合于所述气室膜11,从而关闭所述进气通道23。即所述连接缝35热封连接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以及一层所述气室膜11。另外,如图5中所示,各个所述连接缝35的形状的设计使得其还进一步地起到防止气体回流的作用,也就是说,当所述储气室14中的气体想要回流时,会被所述连接缝35所阻挡而不能轻易地反渗进入所述主通道151。
另外,在热封形成这些平面塑封缝30时,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的所述进气通道23可以通过设置耐热阻隔装置而形成,在热封工艺之后,再取出所述耐热阻隔装置。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充气阀20的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设置有一耐热层24,如图5和图6中所示,例如可以是耐热油墨,其贴附于其中一层所述阀膜21或22的内表面,这样,在热封形成所述主通道密封缝33时,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不会热封连接,从而所述进气通道23得以能够与所述主通道151相连通,而不会因热封而将其进入口关闭。
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主通道151由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形成,所述耐热层24和所述阀膜21和22各自有延伸段进入所述主通道151,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对应于所述耐热层24的延伸段的位置的一列互相间隔的沿纵向方向排列的接合缝36,因为所述耐热层24的设置,所述接合缝36将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分别连接在一起,而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没有热封连接,所述接合缝36的设置使得所述充气缓冲体10在充气时,气体进入所述主通道151后,相邻的所述阀膜21和22与对应连接的所述气室膜11和12能够一起膨胀而打开对应的所述进气通道23。
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多列呈间断热封的弯折缝37,充气后的所述充气缓冲体10适合于沿着所述弯折缝37弯折,从而使所述充气缓冲体10形成多个侧壁。更具体地,所述弯折缝37将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分成多个子储气单元131,所述弯折缝37可以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中部位置,并且两侧分别形成一连通通道132,这样相邻的所述子储气单元131得以互相连通,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弯折缝37也可以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两侧,而所述连通通道132位于所述储气单元13的中部位置。相应地,可以理解的是,各列所述弯折缝37热封连接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
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还可以设置为具有多级缓冲效果的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所述平面塑封缝30还包括一列阻气缝38,其将所述充气缓冲体10的顶侧的多个所述储气单元13如图中所示的3个所述储气单元13的所述进气通道23密封,即可以设置在邻近在所述进气通道23的尾部的位置,将所述两层所述气室膜11和12以及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热封连接,从而各个所述储气单元13不能充气,从而形成未充气的气柱。
相应地,通过所述阻气缝38的设置,使得多个所述横向延伸的所述储气单元13分成沿纵向布置多个可充气的储气单元13a和多个不可充气的储气单元13b。例如,如图5中所示,上侧的3个所述储气单元13b不能充气,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实施例中,用于形成一内袋部10b,而底侧的4个所述充气单元13a可以充气,从而形成一外袋部10a。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这个优选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可充气的所述外袋部10a和不充气的所述内袋部10b提供多级缓冲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内袋部10b只作为举例,在其他的实施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内袋部10b。
如图7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包括一包装体50及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固定设置于所述包装体50的内部且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底部预封口。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制成,所述包装体50用于包装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与所述包装体50固定连接,以确保所述被运输物品在运输过程中连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一起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的内部而不会任意移动,从而提高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性和美观性。而且在现场使用时,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在充气时,能自动撑开所述包装本50,从而方便使用。
如图7所示,所述包装体50为一可折叠的长方体纸质包装盒,所述长方体纸质包装盒折叠后的长宽高比例约为4:4:1,如图7和图8所示,分别为所述包装体50折叠前和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包装体50也可以有多于六个侧面,如八面体等。其材料可以是纸质,也可以是塑料或复合材料等。本实用新型在这方面并不受到限制。上述长宽高的比例也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类似地,在下文中提到的各个实施例的中包装体的材料,也及比例也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在折叠前可以重叠成一块双层纸板,非常的节省空间,在不用的时候便于收纳、存储和运输,而在折叠后就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能够为所述被运输物品提供双层的缓冲保护。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粘合于所述包装体50的内部,且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底部已经预封口,充气后能够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容纳空间601。
详细地,如图8所示,所述包装体50包括一第一侧边501、一第二侧边502、一第三侧边503和一第四侧边504,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中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横向设置,与所述包装体50的撑开方向一致。换句话说,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中所包含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与所述包装体50开口时所述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侧边501、第二侧边502、第三侧边503和第四侧边504所形成的环形方向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侧边501、第二侧边502、第三侧边503和第四侧边504可以为一体成型为环形形状,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侧边501、第二侧边502、第三侧边503和第四侧边504,也可以由一张纸质平板通过缝合而形成的所述环形形状,再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侧边501、第二侧边502、第三侧边503和第四侧边504。如果是通过将一种纸质平板缝合折叠而形成所述纸质包装盒50的话,那么所述包装体50的侧壁上会留有将所述纸质平板两端缝合的缝合处51,比如通过图钉缝合或者其他方式等缝合。若所述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侧边501、第二侧边502、第三侧边503和第四侧边504是通过将一张纸质平板缝合、折叠而形成的所述环形形状,那么优选地,所述纸质平板的两端缝合处51留有重合边52,以确保所述包装体50的牢固性。
作为选择,所述包装体50的缝合处51可以在所述包装体50的任意位置。优选地,所述包装体50的所述缝合处51位于所述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侧边501、第二侧边502、第三侧边503和第四侧边504的交接处,即所述包装体50的缝合处51位于所述包装体50的棱边,从而使所述包装体50的外观更加美观。更优选地,所述缝合处51所形成的所述重合边52位于所述包装体50的内侧,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包装体50的外观美感。
如图7至图9所示,由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的内侧,因此当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也处于非充气状态,即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中未充入气体,而仅为两层相互重叠的气室膜11和12,因此整个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都可以被压扁平状,体积非常小,不占用空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在不使用时非常利于存储和收纳。
如图8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包括至少两对斜置塑封缝41。所述空气缓冲体10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具有一开口61以及四条与所述包装体50的高度方向一致的弯折缝37,所述斜置塑封缝41形成于所述空气缓冲体10的任意两个相对的侧面,且所述斜置塑封缝41位于所述弯折缝37与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顶端之间,且所述斜置塑封缝41在所述弯折缝37上的起点到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底面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包装体50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缓冲体10的任意一面上的所述斜置塑封缝41都包括一第一斜置塑封缝411和一第二斜置塑封缝412,所述第一斜置塑封缝411和第二斜置塑封缝412在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顶端相交。换句话说,所述第一斜置塑封缝411和第二斜置塑封缝412是在所述空气缓冲体的某一个面上形成两条斜置而不交叉的塑封缝,从而使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斜置塑封缝411和第二斜置塑封缝412进行折叠封口,进而使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成为一具有立体形状的、能够封口的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包括两对所述斜置塑封缝41,每对所述斜置塑封缝41又分别包括所述第一斜置塑封缝411和第二斜置塑封缝412,所述两对斜置塑封缝41分别设置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两个相对侧边上,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斜置塑封缝41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边501和第三侧边503上,再通过结合与之相邻的第二侧边502和第四侧边504上的所述分隔缝31,一起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所述开口61处折叠封闭,即形成一顶盖,从而为容纳于其内的所述被运输物品提供进一步的空气缓冲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述斜置塑封缝41的形状和位置,比如将所述斜置塑封缝41设置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即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将所述斜置塑封缝41设置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两条长度方向的边上或者将所述斜置塑封缝41设置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两条宽度方向的边上等方式。此外,所述斜置塑封缝41的斜率也可以根据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具体尺寸进行确定,只要能容纳所述被运输物品并且能够被所述包装体50所容纳即可。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高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对于所述被运输物品的缓冲效果,比如通过捆扎等方式对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进行封口等等。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由所述空气缓冲体10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包括一余边62,所述余边62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时所形成的余边。换句话说,所述空气缓冲体10由一平面形状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形成具有所述开口61的立体形状时,所述空气缓冲体10相互搭边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进行塑封的地方会形成所述余边62。更进一步来讲,所述余边62就是所述空气缓冲体10由平面状态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成为立体状态时所形成的边。由于所述余边62是在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外侧,因此所述余边62一般不具有空气缓冲效果,即所述余边62虽然也是由所述气室膜11和12组成,但因为所述立体塑封缝40的原因而导致所述余边62无法充气,因此所述余边62为平面膜。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可以在任意方位与所述包装体50进行固定连接,比如,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底部与所述包装体50的底部进行固定,或者在所述空气包装袋60的任一侧面及与之接触的所述包装体50的该侧面进行固定,甚至可以在所述空气包装袋60的所有侧面与所述包装体50的所有内侧面固定,从而达到使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的内侧的效果。
如图8至图10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是通过一张纸质平板通过缝合而形成的所述环形形状,再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侧边501、第二侧边502、第三侧边503及第四侧边504,并且具有顶边和底边,因此所述包装体50在所述缝合处51的地方会保留有所述重合边52。所述重合边52设置于所述包装体50的内侧。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的所述缝合处51是通过一枚或数枚图钉521进行缝合,因此所述包装体50的所述重合边52与与其重合的所述包装体50的所述第一侧边501通过所述图钉521缝合。换句话说,所述纸质包装盒50的所述重合边52通过所述图钉521与所述第一侧边501重合并固定,因此所述重合边52与与之重合的所述第一侧边501之间存在一间隙53。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选,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中,由所述空气缓冲体10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所述余边62设置于所述重合边52与所述第一侧边501之间的所述间隙53之间并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或实际情况确定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所述余边62与所述包装体50的固定方式,可以是通过胶水等将所述空气包装袋60的所述余边62粘合于所述重合边52与所述第一侧边501之间的所述间隙53之间,也可以是通过所述图钉521直接将所述空气包装袋60的所述余边62订合固定于所述重合边52与所述第一侧边501之间的所述间隙53之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的内侧,如图10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与所述包装体50的另一种连接方式。如图10B所示,在该连接方式中,是通过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外侧底部与所述盒体50的内侧底部固定从而实现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与所述盒体50的固定。
具体而言,在该实施例中,是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外侧底部涂上胶水层200,同时/或者在所述包装体50的内侧底部的相应部位涂上胶水层200,从而让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的内部。不过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该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客户需求设置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与所述包装体50的连接方式,比如通过其他方式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的内侧底部,比如通过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底部余边62胶接或可拆卸等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的所述侧边502的内侧底部,其中所述底部余边62是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最底侧的不充气的薄膜部分,或者可以是储气单元,但通过热封或粘合等方式使对应的气室不充气,从而形成这样的底部余边602,这样方便用来与所述包装体50连接,当然,所述底部余边602与所述包装体50相连接的部位也可以是可充气的储气单元。或者,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与所述包装体50设置为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方式,比如通过设置卡扣、图钉等方式,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被具体实施为一折叠后长为305mm,宽为305mm,高为140mm的纸质包装盒,能够承载3千克之内的物品,也就是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重量不超过3千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具体尺寸确定所述包装体50的具体大小,若是所述被运输物品体积和重量都很小,所述包装体50的尺寸也可以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缩小,同样地,若所述被运输物品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大,那么所述包装体50的尺寸也要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放大,以适应于所述被运输物品的需求。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接下来,根据图7至图10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制造和使用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简单说明。
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为:
设置一长宽高比例约为4:4:1的包装体50;
设置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底部预封口;
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开口处设置至少两对斜置塑封缝41;
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的内部。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述包装体50的制造步骤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制造步骤互换。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为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充气,充气后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会撑开所述包装体50,并形成一容纳空间601;
将一被运输物品放入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的所述容纳空间601;将所述包装体50封口。
如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二实施例,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包括一包装体50A及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固定设置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部且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底部预封口并在充气后能形成一容纳空间601A,用于盛放所述被运输物品。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制成,所述包装体50A用于包装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侧固定连接,以确保所述被运输物品在运输过程中连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一起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部而不会任意移动,从而提高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性和美观性。而且在现场使用时,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在充气时,能自动撑开所述包装本50A,从而方便使用。
如图12所示,所述包装体50A为一长方体纸质包装盒,所述长方体纸质包装盒折叠后的长宽高比例约为3.5:2.5:1,如图11和图12所示,分别为所述包装体50A折叠前和折叠后封口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所述包装体50A封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A在折叠前可以重叠成一块双层纸板,非常的节省空间,在不用的时候便于收纳、存储和运输,而在折叠后就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能够为所述被运输物品提供双层的缓冲保护。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粘合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部,且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底部已经预封口,充气后能够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容纳空间601A。
详细地,如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包装体50A包括一第一侧边501A、一第二侧边502A、一第三侧边503A和一第四侧边504A,以及顶部和底部的封合结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中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横向设置,与所述包装体50A的撑开方向一致。换句话说,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中所包含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与所述包装体50A开口时所述包装体50A的所述第一侧边501A、第二侧边502A、第三侧边503A和第四侧边504A所形成的环形方向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包装体50A的所述第一侧边501A、第二侧边502A、第三侧边503A和第四侧边504A可以为一体成型为环形形状,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A的所述第一侧边501A、第二侧边502A、第三侧边503A和第四侧边504A,也可以由一张纸质平板通过缝合而形成的所述环形形状,再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A的所述第一侧边501A、第二侧边502A、第三侧边503A和第四侧边504A。如果是通过将一种纸质平板缝合折叠而形成所述纸质包装盒50A的话,那么所述包装体50A的侧壁上会留有将所述纸质平板两端缝合的缝合处51A,比如通过图钉缝合或者其他方式等缝合。若所述包装体50A的所述第一侧边501A、第二侧边502A、第三侧边503A和第四侧边504A是通过将一张纸质平板缝合、折叠而形成的所述环形形状,那么优选地,所述纸质平板的两端缝合处51A留有重合边52A,以确保所述包装体50A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体50A的缝合处51A可以在所述包装体50A的任意位置。优选地,所述包装体50A的所述缝合处51A位于所述包装体50A的所述第一侧边501A、第二侧边502A、第三侧边503A和第四侧边504A的交接处,即所述包装体50A的缝合处51A位于所述包装体50A的棱边,从而使所述包装体50A的外观更加美观。更优选地,所述缝合处51A所形成的所述重合边52A位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侧,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包装体50A的外观美感。
如图13所示,由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侧,因此当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也处于非充气状态,即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中未充入气体,而仅为两层相互重叠的气室膜11和12,因此整个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都可以被压扁平状,体积非常小,不占用空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在不使用时非常利于存储和收纳。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变形,所述包装体50A的所述第一侧边501A、第二侧边502A、第三侧边503A及第四侧边504A也可以选择通过一体成型为所述环形,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侧。那么相应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袋60A的外侧中间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侧相互定位。换句话说,所述空气包装袋60A与所述包装体50A的定位点位于所述空气包装袋60A的外侧中间和所述包装体50A的内侧中间,并且是通过粘合的方式实现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也可以在任意方位与所述包装体50A进行固定连接,比如,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底部与所述包装体50A的底部进行固定,或者在所述空气包装袋60A的任一侧面及与之接触的所述包装体50A的该侧面进行固定,甚至可以在所述空气包装袋60A的所有侧面与所述包装体50A的所有内侧面固定,从而达到使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侧的效果。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也包括至少两对对斜置塑封缝41A,所述空气缓冲体10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具有一开口61A以及四条与所述包装体50A的高度方向一致的弯折缝37,所述斜置塑封缝41A形成于所述空气缓冲体10的任意两个相对的侧面,且所述斜置塑封缝41A位于所述弯折缝37与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顶端之间,且所述斜置塑封缝41A在所述弯折缝37上的起点到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底面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包装体50A的高度,以使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折叠后能够被所述包装体50A容纳。
相应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空气缓冲体10的任意一面上的所述斜置塑封缝41A都包括一第一斜置塑封缝411A和一第二斜置塑封缝412A,所述第一斜置塑封缝411A和第二斜置塑封缝412A在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顶端相交。换句话说,所述第一斜置塑封缝411A和第二斜置塑封缝412A是在所述空气缓冲体的某一个面上形成两条斜置而不交叉的塑封缝,从而使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斜置塑封缝411A和第二斜置塑封缝412A进行折叠封口,进而使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成为一具有立体形状的、能够封口的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两对斜置塑封缝41A分别设置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比如在所述第一侧边501A和第三侧边503A上,或者是在所述第二侧边502A和第四侧边504A上,通过结合其他两个侧边502A和504A或者501A和503A上的所述分隔缝31,一起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所述开口61A处折叠封闭,从而为容纳于其内的所述被运输物品提供进一步的空气缓冲效果。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述斜置塑封缝41A的形状和位置,比如将所述斜置塑封缝41A设置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等,即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将所述斜置塑封缝41A设置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两条长度方向的边上或者将所述斜置塑封缝41A设置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两条宽度方向的边上等方式。此外,所述斜置塑封缝41A的斜率也可以根据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具体尺寸进行确定,只要能容纳所述被运输物品并且能够被所述包装体50A所容纳即可。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高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对于所述被运输物品的缓冲效果,比如通过捆扎等方式对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进行封口等等。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空气缓冲体10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包括一余边62A,所述余边62A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时所形成的余边。换句话说,所述空气缓冲体10由一平面形状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形成具有所述开口61A的立体形状时,所述空气缓冲体10相互搭边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进行塑封的地方会形成所述余边62A。更进一步来讲,所述余边62A就是所述空气缓冲体10由平面状态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成为立体状态时所形成的边。由于所述余边62A是在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外侧,因此所述余边62A一般不具有空气缓冲效果,即所述余边62A虽然也是由所述气室膜11和12组成,但因为所述立体塑封缝40的原因而导致所述余边62A无法充气,因此所述余边62A为平面膜。
如图12至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包装体50A是通过采用一张纸质平板通过缝合而形成所述环形形状的方式,再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A的所述侧壁,因此所述包装体50A在所述缝合处51A的地方会保留有所述重合边52A。所述重合边52A设置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侧。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A的所述缝合处51A是通过一枚或数枚图钉521A进行缝合,因此所述包装体50A的所述重合边52A与与其重合的所述包装体50A的所述第一侧边501A缝合。换句话说,所述纸质包装盒50A的所述重合边52A通过所述图钉521A与所述第一侧边501A重合并固定,因此所述重合边52A与与之重合的所述第一侧边501A之间存在一间隙53A。
因此,由所述空气缓冲体10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所述余边62A设置于所述重合边52A与所述第一侧边501A之间的所述间隙53A之间并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或实际情况确定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所述余边62A与所述包装体50A的固定方式,可以是通过胶水等将所述空气包装袋60A的所述余边62A粘合于所述重合边52A与所述第一侧边501A之间的所述间隙53A之间,也可以是通过所述图钉521A直接将所述空气包装袋60A的所述余边62A订合固定于所述重合边52A与所述第一侧边501A之间的所述间隙53A之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是,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侧,比如图10B中所示,通过胶水等涂抹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底部外表面或者所述包装体50A的底部内表面,从而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侧,或者是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底部余边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A的底部内侧,再或者是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方式,比如通过设置卡扣、图钉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和所述包装体50A,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A被具体实施为一折叠后长为279mm,宽为216mm,高为140mm的纸质包装盒,能够承载1.5千克之内的物品,也就是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重量不超过1.5千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具体尺寸确定所述包装体50A的具体大小,若是所述被运输物品体积和重量都很小,所述包装体50A的尺寸也可以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缩小,同样地,若所述被运输物品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大,那么所述包装体50A的尺寸也要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放大,以适应于所述被运输物品的需求。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其中所述包装体50A的具体制造方式,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接下来,根据图11至图14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制造和使用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简单说明。
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为:
设置一长宽高比例约为3.5:2.5:1的包装体50A;
设置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底部预封口;
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A的内部。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述包装体50A的制造步骤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制造步骤互换。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为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充气,充气后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会撑开所述包装体50A,并形成一容纳空间601A;
将一被运输物品放入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的所述容纳空间601A;
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A封口;
将所述包装体50A封口。
如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三实施例,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包括一包装体50B及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固定设置于所述包装体50B的内部且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的底部预封口并在充气后能够形成一容纳空间601B,用于放置所述被运输物品。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制成,所述包装体50B用于包装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与所述包装体50B的内侧固定连接,以确保所述被运输物品在运输过程中连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一起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B的内部而不会任意移动,从而提高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如图15至图18所示,所述包装体50B为一长方体纸质包装盒,所述长方体纸质包装盒折叠后的长宽高比例约为5:1:5,如图15和图16所示,分别为所述包装体50B折叠前和折叠后封口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为所述包装体50B封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B在折叠前可以重叠成一块双层纸板,非常的节省空间,在不用的时候便于收纳、存储和运输,而在折叠后就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能够为所述被运输物品提供双层的缓冲保护。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粘合于所述包装体50B的内部,且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的底部已经预封口,充气后能够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容纳空间601B。
详细地,如图16所示,所述包装体50B包括一第一侧边501B、一第二侧边502B、一第三侧边503B和一第四侧边504B以及顶部和底部的封合结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中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横向设置,与所述包装体50B的撑开方向一致。换句话说,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中所包含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与所述包装体50B开口时所述包装体50B的所述第一侧边501B、第二侧边502B、第三侧边503B和第四侧边504B所形成的环形方向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包装体50B的所述第一侧边501B、第二侧边502B、第三侧边503B和第四侧边504B可以为一体成型为环形形状,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B的所述第一侧边501B、第二侧边502B、第三侧边503B和第四侧边504B,也可以由一张纸质平板通过缝合而形成的所述环形形状,再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B的所述第一侧边501B、第二侧边502B、第三侧边503B和第四侧边504B。如果是通过将一种纸质平板缝合折叠而形成所述纸质包装盒50B的话,那么所述包装体50B的侧壁上会留有将所述纸质平板两端缝合的缝合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缝合处51结构相同,下同),比如通过图钉缝合或者其他方式等缝合。若所述包装体50B的所述第一侧边501B、第二侧边502B、第三侧边503B和第四侧边504B是通过将一张纸质平板缝合、折叠而形成的所述环形形状,那么优选地,所述纸质平板的两端缝合处留有重合边(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重合边52结构相同,下同),以确保所述包装体50B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体50B的缝合处可以在所述包装体50B的任意位置。优选地,所述包装体50B的所述缝合处位于所述包装体50B的所述第一侧边501B、第二侧边502B、第三侧边503B和第四侧边504B的交接处,即所述包装体50B的缝合处位于所述包装体50B的棱边,从而使所述包装体50B的外观更加美观。更优选地,所述缝合处所形成的所述重合边位于所述包装体50B的内侧,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包装体50B的外观美感。
如图15和图16所示,由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B的内侧,因此当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也处于非充气状态,即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中未充入气体,而仅为两层相互重叠的气室膜11和12,因此整个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都可以被压扁平状,体积非常小,不占用空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在不使用时非常利于存储和收纳。
如图15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B的所述第一侧边501B、第二侧边502B、第三侧边503B及第四侧边504B是一体成型为一环形,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B的内侧。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袋60B的外侧中间与所述包装体50B的内侧相互定位。换句话说,所述空气包装袋60B与所述包装体50B的定位点位于所述空气包装袋60B的外侧中间和所述包装体50B的内侧中间,并且是通过粘合的方式实现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也可以在任意方位与所述包装体50B进行固定连接,比如,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的底部与所述包装体50B的底部进行固定,或者在所述空气包装袋60B的任一侧面及与之接触的所述包装体50B的该侧面进行固定,甚至可以在所述空气包装袋60B的所有侧面与所述包装体50B的所有内侧面固定,从而达到使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B的内侧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变形,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也可以包括至少两对对斜置塑封缝(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斜置塑封缝41的结构相同,以下,相同)。
同样地,所述空气缓冲体10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具有一开口61B以及四条与所述包装体50B的高度方向一致的弯折缝37,所述斜置塑封缝形成于所述空气缓冲体10的任意两个相对的侧面,且所述斜置塑封缝位于所述弯折缝37与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的顶端之间,且所述斜置塑封缝在所述弯折缝37上的起点到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的底面的高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包装体50B的高度,以使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折叠后能够被所述包装体50B容纳。
由所述空气缓冲体10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包括一余边62B,所述余边62B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时所形成的余边。换句话说,所述空气缓冲体10由一平面形状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形成具有所述开口61B的立体形状时,所述空气缓冲体10相互搭边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进行塑封的地方会形成所述余边62B。更进一步来讲,所述余边62B就是所述空气缓冲体10由平面状态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成为立体状态时所形成的边。由于所述余边62B是在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的外侧,因此所述余边62B一般不具有空气缓冲效果,即所述余边62B虽然也是由所述气室膜11和12组成,但因为所述立体塑封缝40的原因而导致所述余边62B无法充气,因此所述余边62B为平面膜。在这个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所述余边62B没有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B的棱处,而是固定于所述侧边504B,其可以是所述侧边504B的中间位置,也可以是其他除了边棱的区域。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三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B被具体实施为一折叠后长为302mm,宽86mm,高为346mm的纸质包装盒,能够承载1.5千克之内的物品,也就是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重量不超过1.5千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具体尺寸确定所述包装体50B的具体大小,若是所述被运输物品体积和重量都很小,所述包装体50B的尺寸也可以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缩小,同样地,若所述被运输物品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大,那么所述包装体50B的尺寸也要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放大,以适应于所述被运输物品的需求。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其中所述包装体50B的具体制造方式,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接下来,根据图15至图17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制造和使用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简单说明。
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三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为:
设置一长宽高比例约为4:1:4的包装体50B;
设置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的底部预封口;
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B的内部。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述包装体50B的制造步骤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的制造步骤互换。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
撑开所述包装体50B的底部;
为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充气,充气后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会撑开所述包装体50B,并形成一容纳空间601B;
将一被运输物品放入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的所述容纳空间601B;
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B封口;
将所述包装体50B封口。
如图18至图2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四实施例,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包括一包装体50C及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固定设置于所述包装体50C的内部且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的底部预封口并在充气后能够形成一容纳空间601A,用于放置所述被运输物品。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制成,所述包装体50C用于包装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与所述包装体50C的内侧固定连接,以确保所述被运输物品在运输过程中连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一起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C的内部而不会任意移动,从而提高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如图18至图20所示,所述包装体50C为一长方体纸质包装盒,所述长方体纸质包装盒折叠后的长宽高比例约为3:1:5,如图18和图19所示,分别为所述包装体50C折叠前和折叠后封口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0为所述包装体50C封口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C在折叠前可以重叠成一块双层纸板,非常的节省空间,在不用的时候便于收纳、存储和运输,而在折叠后就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能够为所述被运输物品提供双层的缓冲保护。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粘合于所述包装体50C的内部,且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的底部已经预封口,充气后能够形成一用于容纳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容纳空间601C。
详细地,如图19所示,所述包装体50C包括一第一侧边501C、一第二侧边502C、一第三侧边503C和一第四侧边504C,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中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横向设置,与所述包装体50C的撑开方向一致。换句话说,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中所包含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与所述包装体50C开口时所述包装体50C的所述第一侧边501C、第二侧边502C、第三侧边503C和第四侧边504C所形成的环形方向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包装体50C的所述第一侧边501C、第二侧边502C、第三侧边503C和第四侧边504C可以为一体成型为环形形状,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C的所述第一侧边501C、第二侧边502C、第三侧边503C和第四侧边504C,也可以由一张纸质平板通过缝合而形成的所述环形形状,再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C的所述第一侧边501C、第二侧边502C、第三侧边503C和第四侧边504C。如果是通过将一种纸质平板缝合折叠而形成所述纸质包装盒50C的话,那么所述包装体50C的侧壁上会留有将所述纸质平板两端缝合的缝合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缝合处51结构相同,下同),比如通过图钉缝合或者其他方式等缝合。若所述包装体50C的所述第一侧边501C、第二侧边502C、第三侧边503C和第四侧边504C是通过将一张纸质平板缝合、折叠而形成的所述环形形状,那么优选地,所述纸质平板的两端缝合处留有重合边(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重合边52结构相同,下同),以确保所述包装体50C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体50C的缝合处可以在所述包装体50C的任意位置。优选地,所述包装体50C的所述缝合处位于所述包装体50C的所述第一侧边501C、第二侧边502C、第三侧边503C和第四侧边504C的交接处,即所述包装体50C的缝合处位于所述包装体50C的棱边,从而使所述包装体50C的外观更加美观。更优选地,所述缝合处所形成的所述重合边位于所述包装体50C的内侧,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包装体50C的外观美感。
如图18所示,由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C的内侧,因此当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也处于非充气状态,即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中未充入气体,而仅为两层相互重叠的气室膜11和12,因此整个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都可以被压扁平状,体积非常小,不占用空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在不使用时非常利于存储和收纳。
如图19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C的所述第一侧边501C、第二侧边502C、第三侧边503C及第四侧边504C是一体成型为一环形,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C的内侧。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袋60C的外侧中间与所述包装体50C的内侧相互定位。换句话说,所述空气包装袋60C与所述包装体50C的定位点位于所述空气包装袋60C的外侧中间和所述包装体50C的内侧中间,并且是通过粘合的方式实现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也可以在任意方位与所述包装体50C进行固定连接,比如,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的底部与所述包装体50C的底部进行固定,或者在所述空气包装袋60C的任一侧面及与之接触的所述包装体50C的该侧面进行固定,甚至可以在所述空气包装袋60C的所有侧面与所述包装体50C的所有内侧面固定,从而达到使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C的内侧的效果。
另外,与上述第三个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包装体50C底部封合结构509C是预先完成封口,而顶部封合结构508C在放置包装物品后再封合。在上述第三个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B的顶侧和底侧都是没有预封口,在现场包装使用时,再使对应的边搭配而使顶侧和底侧实现密封。
由所述空气缓冲体10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包括一余边62C,所述余边62C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时所形成的余边。换句话说,所述空气缓冲体10由一平面形状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形成具有所述开口61C的立体形状时,所述空气缓冲体10相互搭边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进行塑封的地方会形成所述余边62C。更进一步来讲,所述余边62C就是所述空气缓冲体10由平面状态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成为立体状态时所形成的边。由于所述余边62C是在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的外侧,因此所述余边62C一般不具有空气缓冲效果,即所述余边62C虽然也是由所述气室膜11和12组成,但因为所述立体塑封缝40的原因而导致所述余边62C无法充气,因此所述余边62C为平面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一种进一步的变形,所述包装体50C也可以通过采用一张纸质平板通过缝合而形成所述环形形状的方式,再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C的所述侧壁,因此所述包装体50C述包装体50C的内侧。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C的所述缝合处(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缝合处51结构相同,下同)是通过一枚或数枚图钉进行缝合,因此所述包装体50C的所述重合边(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重合边52结构相同,下同)与与其重合的所述包装体50C的所述第一侧边501C缝合。换句话说,所述纸质包装盒50C的所述重合边通过所述图钉与所述第一侧边501C重合并固定,因此所述重合边与与之重合的所述第一侧边501C之间存在一间隙(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间隙53结构相同,下同)。
因此,由所述空气缓冲体10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的所述余边62C设置于所述重合边与所述第一侧边501C之间的所述间隙之间并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或实际情况确定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的所述余边62C与所述包装体50C的固定方式,可以是通过胶水等将所述空气包装袋60C的所述余边62C粘合于所述重合边与所述第一侧边501C之间的所述间隙之间,也可以是通过所述图钉直接将所述空气包装袋60C的所述余边62C订合固定于所述重合边与所述第一侧边501C之间的所述间隙之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C的内侧,比如图10B所示,通过胶水等涂抹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的底部外表面或者所述包装体50C的底部内表面,从而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C的内侧,或者是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的底部余边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C的底部内侧,再或者是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方式,比如通过设置卡扣、图钉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和所述包装体50C,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四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C被具体实施为一折叠后长为137mm,宽41mm,高为219mm的纸质包装盒,能够承载1.5千克之内的物品,也就是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重量不超过1.5千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具体尺寸确定所述包装体50C的具体大小,若是所述被运输物品体积和重量都很小,所述包装体50C的尺寸也可以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缩小,同样地,若所述被运输物品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大,那么所述包装体50C的尺寸也要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放大,以适应于所述被运输物品的需求。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其中所述包装体50C的具体制造方式,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接下来,根据图18至图20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制造和使用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简单说明。
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四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为:
设置一长宽高比例约为3:1:5的包装体50C;
设置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的底部预封口;
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C的内部。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述包装体50C的制造步骤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的制造步骤互换。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四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
为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充气,充气后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会撑开所述包装体50C,并形成一容纳空间601C;
将一被运输物品放入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的所述容纳空间601C;
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C封口;
将所述包装体50C顶部封口。
如图21A和21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包括一包装体50D及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固定设置于所述包装体50D的内部。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制成,所述包装体50D用于包装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与所述包装体50D的内侧固定连接,以确保所述被运输物品在运输过程中连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一起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D的内部而不会任意移动,从而提高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如图21A至图25所示,所述包装体50D为一长方体纸质包装盒,所述长方体纸质包装盒折叠后的长宽高比例约为1:1:3,如图21A、21B和图22所示,分别为所述包装体50D打开后封口前和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21A、21B和图2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D为一纸质平板通过折叠而成为所述包装体50D,并且所述包装体50D在折叠后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500D,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500D内从而实现与所述包装体50D的固定连接。
详细地,所述包装体50D包括一第一侧边501D、一第二侧边502D、一第三侧边503D、一第四侧边504D、一上底面506D及一下底面507D,所述第一侧边501D、第二侧边502D、第三侧边503D及第四侧边504D形成所述容置空间500D的侧边,所述上底面506D和所述下底面507D为所述容置空间500D的上底面和下底面。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包装体50D的高度方向一致,即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设置方向与放置于其内的所述物品的站立方向一致。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中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的方向与所述被运输物品的站立方向也一致,换句话说,因为所述被运输物品沿着所述包装体50D的高度方向放置,而所述包装体50D的所述第一侧边501D、第二侧边502D、第三侧边503D和第四侧边504D分别沿所述包装体50D的高度方向围绕,因此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中所包含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与所述包装体50D开口时所述包装体50D的所述第一侧边501D、第二侧边502D、第三侧边503D和第四侧边504D所形成的环形方向垂直。
如图21A和21B所示,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D为侧开设置,即所述包装体50D的开口设置于所述包装体50D的侧面,因此形成所述包装体50D四周侧面的所述第一侧边501D、第二侧边502D、第三侧边503D和第四侧边504D必须为可开合设置。换句话说,所述包装体50D的所述第一侧边501D、第二侧边502D、第三侧边503D和第四侧边504D是通过连接形成所述包装体50D的所述四周侧面。优选地,所述包装体50D进一步包括一第五侧边505D,所述包装体50D的四周侧面通过所述第五侧边505D与所述第一侧边501D的重合连接而形成。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第五实施例中,所述第五侧边505D与所述第一侧边501D是通过磁吸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具体而言,在所述第五侧边505D和所述第一侧边501D的相同位置分别设置一第一磁铁71和一第二磁铁72,当所述第五侧边505D和所述第一侧边501D关闭重合时,所述第一磁铁71和所述第二磁铁72因为相互吸引而将所述第五侧边505D和所述第一侧边501D进行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包装体50D的关闭。同理,由于所述第一磁铁71和所述第二磁铁72之间的磁吸力是有限的,当需要打开所述包装体50D时,只要在所述第五侧边505上施加一大于所述第一磁铁71和所述第二磁铁72之间的磁吸力的力量时,就可以打开所述包装体50D。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铁71和所述第二磁铁72可以位于所述第一侧边501D和所述第五侧边505D的任意位置,比如所述第五侧边505D和所述第一侧边501D的上方、中间或者下方等,只要所述第一磁铁71和所述第二磁铁72相互之间的位置相同以使当所述第五侧边505D和所述第一侧边501D关闭重合时,所述第一磁铁71和所述第二磁铁72能重合即可。除此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述第五侧边505D和所述第一侧边501D的连接方式,比如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方式,例如卡扣连接或者魔术贴等方式,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22所示,由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D的内侧,因此当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也处于非充气状态,即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中未充入气体,而仅为两层相互重叠的气室膜11和12,因此整个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都可以被压扁平状,体积非常小,不占用空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在不使用时非常利于存储和收纳。
如图21A和21B所示,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需要使用时,首先将所述包装体50D折叠成一预设轮廓并形成所述容置空间500D,再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充气。如图23和图34所示,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充气后形成一包括五个部分的空气缓冲体10,所述五个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101、第二部分102、第三部分103、第四部分104及第五部分105,其中所述第二部分102、第三部分103及第四部分104分别与所述包装体50D的内侧固定并形成一用于放置所述被运输物品的一容纳空间601D,所述第一部分101延伸于所述第二部分102的一首端1023,所述第五部分105延伸于所述第四部分104的一末端1043,且所述第一部分101和所述第五部分105为自由状态,可以分别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101和所述第四部分104进行折叠而封住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所述容纳空间601D,从而进一步为所述被运输物品提供缓冲力,增加安全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所述第二部分102、第三部分103和第四部分104是通过胶粘剂粘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D所形成的所述容置空间500D中,胶粘剂可以设置于储气单元,也可以是相邻的储气单元之间。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他方式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所述第二部分102、第三部分103和第四部分104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D所形成的所述容置空间500D中,比如卡扣连接、魔术贴连接等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式,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24和图2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进一步包括一延长边100,所述延长边100延伸于所述第一部分101的一第一端1013且所述延长边100与所述第一部分101为非通气状态。换句话说,所述延长边100为所述气室膜11和12形成的平面薄膜。所述延长边100具有一右侧边1001和一左侧边1002,所述左侧边1002和所述右侧边1001分别延伸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左右两侧。值得注意的是,所述第一部分101具有一右侧边1011和一左侧边1012,所述第二部分102也具有一右侧边1021和一左侧边1012,所述第三部分103也具有一右侧边1031及一左侧边1032,而所述延长边100的所述左侧边1001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与所述第一部分101的左侧边1011、第二部分102的左侧边1021及第三部分103的左侧边1031进行缝合,而所述延长边100的所述右侧边1002也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与所述第一部分101的右侧边1012、第二部分102的右侧边1022及第三部分103的右侧边1032进行缝合,从而使所述所述延长边100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所述容纳空间601D中形成一顶部容纳腔6011D。当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充气后,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空气缓冲体10中的储气单元13中都会因充满气而膨胀,此时所述储气单元13会相应的压缩所述延长边100,从而使所述延长边100所形成的所述顶部容纳腔6011D相应缩小,因此使所述被运输物品的部分被所述顶部容纳腔6011D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在使用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第三部分103的的左侧边1032和右侧边1031被所述立体塑封缝40分别缝合于所述延长边100的左侧边1002和右侧边1001的长度取决于所述延长边100的长度。只要保证所述顶部容纳空间6011D的开口处两端平齐即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客户需要或实际情况确定所述第三部分103的的左侧边1032和右侧边1031被所述立体塑封缝40缝合的长度,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需要提及的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第四部分104具有一右侧边1041和一左侧边1042,所述第五部分105具有一右侧边1051和一左侧边1052,而所述第四部分104的所述左侧边1042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分别部分连接与之相邻的所述第三部分103的左侧边1032和所述第五部分105的左侧边1052,相应地,所述第四部分104的右侧边1041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分别部分连接与之相邻的所述第三部分103的右侧边1032和所述第五部分105的右侧边1051,从而使所述第四部分104成为所述容纳空间601D的底部,因此进一步提高所述容纳空间601D的稳定性,使之更加适合所述被运输物品的放置。同样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述第三部分103的左侧边1032和右侧边1031及所述第四部分104的左侧边1042和右侧边1041被所述立体塑封缝40缝合于所述第四部分104的左侧边1042和右侧边1041的长度,只要能使所述容纳空间601D实现稳定即可。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更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与所述包装体50D的粘接固定是通过在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的所述第二部分102、第三部分103和第四部分104的所述储气单元13的背部外表面涂上粘胶如泡泡胶,从而实现与所述包装体50D的固定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改变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与所述包装体50D的粘接固定的具体位置,比如通过在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的所述第二部分102、第三部分103和第四部分104的分隔缝31的背部外表面涂上粘胶,从而实现与所述包装体50D的固定连接等。除此以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客户需求确定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与所述包装体50D的粘接区域的大小,比如将所述第二部分102、第三部分103和第四部分104的整个背部外表面都涂上粘胶从而实现与所述包装体50D的固定连接,或者仅仅将所述第二部分102、第三部分103和第四部分104的部分背部外表面涂上粘胶从而实现与所述包装体50D的固定连接等到。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的一种变形,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设计成为其他类型,比如直接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设计为一带有一开口的袋状,所述被运输物品被从所述开口被置入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中,或者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设计为一带有一拉链的封闭的袋状,打开所述拉链就可以将所述被运输物品置入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中,等等。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被具体实施为一用于盛放酒瓶等瓶体的包装盒,比如盛放酒类液体或饮料等液体。其中所述包装体50D被设计为侧开,以方便人们将所述包装体50D打开从而展示所述液体瓶体的整体外观,也便于人们取放所述瓶体。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具体应用场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D被具体实施为一折叠后长为145mm,宽120mm,高为400mm的纸质包装盒,能够承载1.5千克之内的物品,也就是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重量不超过1.5千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具体尺寸确定所述包装体50D的具体大小,若是所述被运输物品体积和重量都很小,所述包装体50D的尺寸也可以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缩小,同样地,若所述被运输物品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大,那么所述包装体50D的尺寸也要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放大,以适应于所述被运输物品的需求。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其中所述包装体50D的具体制造方式,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接下来,根据图21A至图25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制造和使用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简单说明。
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为:
设置一长宽高比例约为1:1:4的包装体50D;
设置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能够形成一容纳空间601D;
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D的内部。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述包装体50D的制造步骤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制造步骤互换。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为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充气,充气后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会撑开所述包装体50D的所述容置空间500D;弯折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使之形成一容纳空间601D;
将一被运输物品放入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D的所述容纳空间601D;
将所述包装体50D的侧面闭合封口。
如图27至图3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六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与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结构、形状等基本相似,区别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如图2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的所述容纳空间601E中能够放置两个或以上的所述液体瓶体。换句话说,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的体积变大至少两倍,那么相应地,所述包装体50E的体积至少增加两倍。在该实施例中,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是在横向尺寸(即长度方向)增加了两倍,所述包装体50E也相应地在横向尺寸(长度方向)增加了两倍,即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包括一第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和一第二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所述包装体50E包括一第一包装体50E’和一第二包装体50E”。
具体地,如图28所示,两个以上的所述液体瓶体可以同时放置在所述空气包装袋60E的所述容纳空间601E中,只要将所述包装体50E和所述空气缓冲体10的横向尺寸(长度方向)单纯延长双倍或以上即可,即所述第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和所述第二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连成为一个整体;也可以隔开放置,那么所述容纳空间601E就包括两个部分,一第一容纳空间601E’及一第二容纳空间601E”,所述第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601E’,所述第二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形成所述第二容纳空间601E”,所述第一容纳空间601E’及一第二容纳空间601E”之间通过设置一热熔线进行区隔。所述第一容纳空间601E’及一第二容纳空间601E”之间可以完全区隔,也可以部分区隔。所述第一包装体50E’和所述第二包装体50E”为连成为一个整体。
其次,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缓冲体10和所述包装体50E分别在横向尺寸(长度方向)增加了两倍,因此所述第二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需要与所述第二包装体50E”进行固定,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与所述第二包装体50E”通过粘合固定。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与所述第二包装体50E”的固定是通过在所述第二空气包装袋60E”的背部外表面的中部自上而下涂上粘胶从而与所述第二包装体50E”实现固定。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六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E被具体实施为一折叠后长为270mm,宽120mm,高为400mm的纸质包装盒,能够承载3千克之内的物品,也就是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重量不超过3千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具体尺寸确定所述包装体50E的具体大小,若是所述被运输物品体积和重量都很小,所述包装体50E的尺寸也可以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缩小,同样地,若所述被运输物品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大,那么所述包装体50E的尺寸也要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放大,以适应于所述被运输物品的需求。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五实施例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其中所述包装体50E的具体制造方式、所述包装体50E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E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连接部位等,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如图3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七实施例,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包括一包装体50F及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固定设置于所述包装体50F的内部。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制成,所述包装体50F用于包装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与所述包装体50F的内侧固定连接,以确保所述被运输物品在运输过程中连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一起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F的内部而不会任意移动,从而提高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如图31所示,所述包装体50F为一长方体纸质包装盒,所述长方体纸质包装盒折叠后的长宽高比例约为1:1:3,为所述包装体50F折叠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需要使用时,首先将所述包装体50F折叠成一预设轮廓并形成所述容置空间500F,再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充气并形成一容纳空间601F,从而为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存放提供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F为一纸质平板通过折叠而成为所述包装体50F,并且所述包装体50F在折叠后内部具有一容置空间500F,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500F内从而实现与所述包装体50F的固定连接。
详细地,所述包装体50F包括一第一侧边501F、一第二侧边502F、一第三侧边503F和一第四侧边504F,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中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横向设置,与所述包装体50F的撑开方向一致。换句话说,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中所包含的所述空气缓冲体10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与所述包装体50F开口时所述包装体50F的所述第一侧边501F、第二侧边502F、第三侧边503F和第四侧边504F所形成的环形方向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包装体50F的所述第一侧边501F、第二侧边502F、第三侧边503F和第四侧边504F可以为一体成型为环形形状,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F的所述第一侧边501F、第二侧边502F、第三侧边503F和第四侧边504F,也可以由一张纸质平板通过缝合而形成的所述环形形状,再通过折叠成为所述包装体50F的所述第一侧边501F、第二侧边502F、第三侧边503F和第四侧边504F。如果是通过将一种纸质平板缝合折叠而形成所述纸质包装盒50F的话,那么所述包装体50F的侧壁上会留有将所述纸质平板两端缝合的缝合处(与第一实施例的缝合处结构一致,下同),比如通过图钉缝合或者其他方式等缝合。若所述包装体50F的所述第一侧边501F、第二侧边502F、第三侧边503F和第四侧边504F是通过将一张纸质平板缝合、折叠而形成的所述环形形状,那么优选地,所述纸质平板的两端缝合处留有重合边(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重合边52结构一致,下同),以确保所述包装体50F的牢固性。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体50F的缝合处可以在所述包装体50F的任意位置。优选地,所述包装体50F的所述缝合处位于所述包装体50F的所述第一侧边501F、第二侧边502F、第三侧边503F和第四侧边504F的交接处,即所述包装体50F的缝合处位于所述包装体50F的棱边,从而使所述包装体50F的外观更加美观。更优选地,所述缝合处所形成的所述重合边位于所述包装体50F的内侧,从而进一步提高所述包装体50F的外观美感。
如图31所示,由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F的内侧,因此当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也处于非充气状态,即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中的所述储气单元13中未充入气体,而仅为两层相互重叠的气室膜11和12,因此整个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都可以被压扁平状,体积非常小,不占用空间,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在不使用时非常利于存储和收纳。
如图3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F的所述第一侧边501F、第二侧边502F、第三侧边503F及第四侧边504F是一体成型为一环形,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F的内侧。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包装袋60F的外侧中间与所述包装体50F的内侧相互定位。换句话说,所述空气包装袋60F与所述包装体50F的定位点位于所述空气包装袋60F的外侧中间和所述包装体50F的内侧中间,并且是通过粘合的方式实现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七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也可以在任意方位与所述包装体50F进行固定连接,比如,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的底部与所述包装体50F的底部进行固定,或者在所述空气包装袋60F的任一侧面及与之接触的所述包装体50F的该侧面进行固定,甚至可以在所述空气包装袋60F的所有侧面与所述包装体50F的所有内侧面固定,从而达到使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F的内侧的效果。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变形实施方式中,由所述空气缓冲体10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包括一余边62F,所述余边62F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时所形成的余边。换句话说,所述空气缓冲体10由一平面形状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形成具有所述开口61F的立体形状时,所述空气缓冲体10相互搭边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进行塑封的地方会形成所述余边62F。更进一步来讲,所述余边62F就是所述空气缓冲体10由平面状态通过所述立体塑封缝40成为立体状态时所形成的边。由于所述余边62F是在所述空气缓冲体10所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的外侧,因此所述余边62F一般不具有空气缓冲性能,即所述余边62F虽然也是由所述气室膜11和12组成,但因为所述立体塑封缝40的原因而导致所述余边62F无法充气,因此所述余边62F为平面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该变形实施方式中,由所述空气缓冲体10形成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的所述余边62F设置于所述重合边与所述第一侧边501F之间并固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或实际情况确定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的所述余边62F与所述包装体50F的固定方式,可以是通过胶水等将所述空气包装袋60F的所述余边62F粘合于所述重合边与所述第一侧边501F之间的间隙之间,也可以是通过所述图钉直接将所述空气包装袋60F的所述余边62F订合固定于所述重合边与所述第一侧边501F之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F的内侧,比如图10B所示,通过粘胶等胶水涂抹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的底部外表面或者所述包装体50F的底部内表面,从而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50F的内侧,或者是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的底部余边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F的底部内侧,再或者是可拆卸式的固定连接方式,比如通过设置卡扣、图钉等方式固定连接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和所述包装体50F,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七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50F被具体实施为一折叠后长为110mm,宽140mm,高为400mm的纸质包装盒,能够承载1.5千克之内的物品,也就是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重量不超过1.5千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具体尺寸确定所述包装体50F的具体大小,若是所述被运输物品体积和重量都很小,所述包装体50F的尺寸也可以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缩小,同样地,若所述被运输物品的体积和重量都很大,那么所述包装体50F的尺寸也要进行等比例或其他比例的放大,以适应于所述被运输物品的需求。换句话说,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七实施例的具体连接方式以及其中所述包装体50F的具体制造方式、所述包装体50F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的连接方式及连接位置等,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接下来,根据图31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的第七实施例的制造和使用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简单说明。
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的第七实施例的制造方法为:
设置一长宽高比例约为1:1:3的包装体50F;
设置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的底部预封口;
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固定于所述包装体50F的内部。
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所述包装体50F的制造步骤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的制造步骤互换。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的第七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为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充气,充气后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会撑开所述包装体50F,并形成一容纳空间601F;
将一被运输物品放入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F的所述容纳空间601F;;
将所述包装体50F封口。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不仅可以适合不同规格的包装体,而且还可以根据被运输物品的性质确定所述可充气包装袋的具体形状和结构,除此以外,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不仅方便收纳和运输,而且在使用时节省打开步骤,从而节省打开时间,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此外,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如图32所示,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包括一包装体50G及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G,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G固定设置于所述包装体50G的外部且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G的底部预封口,即可以形成顶端开口而底端封闭的包装袋,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能只是环形形状而两端开口。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G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制成,所述包装体50G用于包装被运输物体,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G与所述包装体50G固定连接,以确保所述被运输物品在运输过程中连同所述包装体50G一起固定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G的内部而不会任意移动,从而提高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性和美观性。换言之,该第八实施例与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可充气包装袋固定于所述包装体的外侧,进而对容置于所述包装体内部的被运输物品提供一缓冲力,从而提高所述被运输物品的安全性。
具体来说,在该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包装体50G的形状、尺寸以及其变形方式与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的包装体相同或相似,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G的形状、尺寸以及其变形方式与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的可充气包装袋相同或相似,并且所述包装体50G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G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与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的包装体与可充气包装袋的连接关系相同或相似。换句话说,在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揭露的包装体和可充气包装袋的基础上,只要将所述可充气包装袋至于所述包装体的外侧即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所述包装体50G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G在未使用时都是折叠状态,即所述包装体50G也是可折叠容器,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G充气时,会自动拉开所述包装体50G,这样待包装物品可以放入所述包装体50G内,并且所述包装体50G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G提供多层缓冲保护作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G可以通过储气单元或相邻储气单元之间的分隔缝,或者不起充气缓冲效果的余边与所述包装体50G的外表面,如侧面或棱固定。
如图33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另一种变形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所述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包括一第一包装体50H、一第二包装体50H’及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所述第一包装体50H设置于所述第二包装体50H’的内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装体50H及所述第二包装体50H’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包装体50H用于包装被运输物体,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为所述空气缓冲体10制成从而为运输过程中的所述被运输物品提供缓冲力。换句话说,在该另一种变形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设置于所述第一包装体50H及所述第二包装体50H’之间。
具体来说,在该变形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包装体50H和所述第二包装体50H’的形状、尺寸以及其变形方式与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的包装体相同或相似,只要能满足所述第一包装体50H能够被置于所述第二包装体50H’的内部即可,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的形状、尺寸以及其变形方式与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的可充气包装袋相同或相似,并且所述第一包装体50H、所述第二包装体50H’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之间的连接关系也与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的包装体与可充气包装袋的连接关系相同或相似。换句话说,在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例中揭露的包装体和可充气包装袋的基础上,只要设置两个包装体,并将所述可充气包装袋至于所述两个包装体之间即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包装体50H设置于所述第二包装体50H’的内部,并且可以与所述所述第二包装体50H’相连接固定而不用与所述第一包装体50H相连接;或者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与所述第一包装体50H固定连接,而不用与所述第二包装体50H’相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与所述第一包装体50H和所述第二包装体50H’都固定连接。从而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作为夹层,在其充气时,可以使与其相连接的包装体50H或50H’撑开,从而方便使用。
另外,未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相连接的所述第一包装体50H可以在充气前即放入未充气前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也可以在充气后再放入充气后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未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相连接的所述第二包装体50H’可以在充气前即套在未充气前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之外,也可以在充气后再将充气后的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60H放入所述第二包装体50H’。值得强调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所述包装体的具体形态并不局限于箱体、盒体等规则六面体形状,而且也包括能够形成一容纳空间的任何不规则的形状,并且,所述包装体不仅可以是纸质,也可以由塑料或复合材料等制成。只要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问题,并且达到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以此为限。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8)

1.一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折叠的至少一包装体以及至少一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其中所述包装体能够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充气后能够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连接于所述包装体的内侧或外侧,或在两个所述包装体之间,在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处于未充气状态时,所述包装体处于折叠状态,当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充气时,能够使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相连接的所述包装体展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通过卡扣或魔术贴可拆卸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的内侧或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通过粘接或胶接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包装体的内侧或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包装体为纸质、塑料或复合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包装体包括至少六面,其包括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一第四侧边、一上底面及一下底面,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侧边,所述上底面和所述下底面为所述容置空间的上底面和下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通过折叠缝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因此在缝合的地方形成一缝合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包装体进一步包括一重合边,所述重合边位于所述缝合处,且所述重合边与所述容置空间的侧边重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为一空气缓冲体通过立体塑封而形成,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进一步包括一余边,所述余边位于所示容纳空间的外缘。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与所述包装体的固定是通过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的余边固定于所述重合边与所述包装体的侧边之间而实现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包括多个储气单元,每两个所述储气单元之间设置有一分隔缝将所述储气单元分开。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通过将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中的所述储气单元或所述分隔缝与所述包装体进行固定而实现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与所述包装体的固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包装体通过所述容置空间的侧边、上底面或下底面而打开以用于取放物品。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可充气缓冲体包括至少两层气室膜形成一个或多个储气单元以及至少两层阀膜形成单向充气阀,并且所述可充气缓冲体在充气后形成一可充气包装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可充气缓冲体包括不能充气的余边,所述包装体包括多个互相连接的侧边,所述余边粘接于所述侧边或相邻的侧边之间的棱。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可充气缓冲体呈环形,不能充气的所述余边粘接于其中一所述侧边的中间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不能充气的余边位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底部,并且粘接于所述包装体的至少一所述侧边的底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不能充气的余边位于所述可充气包装缓冲体的所述储气单元底侧边界之外区域的薄膜部分,或至少一底侧的所述储气单元被塑封而不能充气从而形成所述余边。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其中所述可充气缓冲体的部分所述储气单元或相邻所述储气单元之间的分隔缝粘接于所述包装体。
CN201620508133.4U 2016-05-30 2016-05-30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 Active CN206842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8133.4U CN206842102U (zh) 2016-05-30 2016-05-30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08133.4U CN206842102U (zh) 2016-05-30 2016-05-30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42102U true CN206842102U (zh) 2018-01-05

Family

ID=60789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08133.4U Active CN206842102U (zh) 2016-05-30 2016-05-30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4210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359A (zh) * 2016-05-30 2016-11-09 天津定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及其应用
CN110294211A (zh) * 2018-03-23 2019-10-01 天津定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循环气体缓冲箱及其可充放气气体缓冲包和箱体及应用
EP3611114A1 (en) * 2018-08-13 2020-02-19 Kunshan Airbag Packing Corp Inflatable package for a bottle of wine
CN112752835A (zh) * 2018-07-27 2021-05-04 Abec公司 一次性容器和反应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81359A (zh) * 2016-05-30 2016-11-09 天津定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及其应用
CN110294211A (zh) * 2018-03-23 2019-10-01 天津定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可循环气体缓冲箱及其可充放气气体缓冲包和箱体及应用
CN112752835A (zh) * 2018-07-27 2021-05-04 Abec公司 一次性容器和反应系统
EP3611114A1 (en) * 2018-08-13 2020-02-19 Kunshan Airbag Packing Corp Inflatable package for a bottle of win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83760B (zh) 交叉错位叠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5083757B (zh) 多层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6842102U (zh)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
KR100518921B1 (ko) 평면 벽을 가진 가요성 용기
CN105253467B (zh) 具有斜置缓冲部的充气包装装置
CN203714346U (zh)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
CN104787424B (zh)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盒及其应用
WO2015192708A1 (zh) 方形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7507092A (ja) 空気緩衝性能を有する梱包箱及びその適用
CN105083755A (zh) 一种方形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50431U (zh) 一种方形空气包装装置
CN106081359A (zh) 具有空气缓冲性能的包装容器及其应用
CN105197414B (zh) 流体包装袋及其应用
CN105644941B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105083756B (zh) 一种立体折叠式空气包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7206836A1 (zh) 充气缓冲体及其充气设备和包装容器及其应用
CN207090118U (zh) 流体包装装置
CN106079585A (zh) 充气缓冲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充气方法
CN207346385U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207292976U (zh) 充气包装装置
CN207292979U (zh) 物品包装装置
CN207346386U (zh) 空气包装装置
CN206327727U (zh) 充气缓冲装置
CN205970161U (zh) 充气缓冲体
CN205499795U (zh) 充气包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