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30403U - 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30403U
CN206830403U CN201720707610.4U CN201720707610U CN206830403U CN 206830403 U CN206830403 U CN 206830403U CN 201720707610 U CN201720707610 U CN 201720707610U CN 206830403 U CN206830403 U CN 2068304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hamber
hole
port
plung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7076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为东
陈海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Ousheng Electrical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Ousheng Electric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Ousheng Electrical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Ousheng Electrical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7076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304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304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3040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柱塞泵泵盖,设有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间隔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一腔壁、贯穿第一腔壁以连通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一通孔,第一出水腔的外端设有第一端口,第二出水腔的外端设有第二端口,第一端口沿一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影覆盖第一通孔沿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通孔中轴线。本设计第一端口沿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影覆盖第一通孔沿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方便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去加工、成型或处理第一通孔,避免产生多余的孔洞,从而无需增加额外的堵头等封堵物料,降低了物料和装配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背景技术】
柱塞泵是常见的一种泵,在清洗机特别是家用的清洗机领域非常常见,泵盖通常设有多个并列的出水腔,为使得这些出水腔连通,现有技术中采用钻头或其他工具从泵盖侧面直接贯穿出水腔,将这些出水腔贯通后会在泵盖侧面留下一个工具孔,因此还需要额外增加封堵工具孔的工序及材料,无疑增加的物料和工序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成本的柱塞泵泵盖。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柱塞泵泵盖,设有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间隔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一腔壁、贯穿第一腔壁以连通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一通孔,第一出水腔的外端设有第一端口,第二出水腔的外端设有第二端口,第一端口沿一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影覆盖第一通孔沿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通孔中轴线。
本设计第一端口沿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影覆盖第一通孔沿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方便设备通过第一端口去加工、成型或处理第一通孔,避免产生多余的孔洞,从而无需增加额外的堵头等封堵物料,降低了物料和装配成本。
进一步的,柱塞泵泵盖还包括第三出水腔、间隔第二出水腔与第三出水腔的第二腔壁、贯穿第二腔壁以连通第二出水腔与第三出水腔的第二通孔,第三出水腔的外端设有第三端口,第二端口或第三端口沿一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覆盖第二通孔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二通孔中轴线。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中轴线平行于第二通孔中轴线,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第三出水腔并列设置,第二出水腔位于第一出水腔与第三出水腔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对称设置,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第三出水腔并列设置,第三出水腔位于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中轴线与第二通孔中轴线呈80度至100度夹角,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第三出水腔并列设置,第三出水腔位于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对齐。
进一步的,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排成一排。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在一第五方向上与第二通孔重叠,第五方向垂直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第五方向平行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与第二出水腔中轴线所在平面。
进一步的,第二端口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覆盖第二通孔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二通孔为倾斜朝向第二端口的钻孔;或者,第三端口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覆盖第二通孔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二通孔为倾斜朝向第三端口的钻孔。
进一步的,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第三出水腔并列设置,第三出水腔位于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之间,第一通孔是由钻头经第一端口进入第一出水腔后钻出,第二通孔是由钻头经第二端口进入第二出水腔后钻出或者第二通孔是由钻头经第三端口进入第三出水腔后钻出。
进一步的,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并列设置,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对齐。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包括位于其相反两端的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位于第二连通口与第一出水腔之间,在一第三方向上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分别与第一端口完全错开,在第三方向上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部分重叠或者完全错开,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并且平行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与第二出水腔中轴线所在平面。
进一步的,柱塞泵泵盖还包括与第二出水腔连通的用以部分收容截止阀的第一部分截止阀孔,第一部分截止阀孔由泵盖表面向泵盖内延伸。
进一步的,第一出水腔依次经过第一通孔、第二出水腔与第一部分截止阀孔连通。
进一步的,柱塞泵泵盖还包括第三出水腔、间隔第三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二腔壁、贯穿第二腔壁以连通第三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二通孔,第三出水腔依次经过第二通孔、第二出水腔与第一部分截止阀孔连通。
进一步的,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第三出水腔并列设置,第二出水腔位于第一出水腔与第三出水腔之间。
进一步的,第一部分截止阀孔包括孔主体、第四连通孔,泵盖还包括间隔第二出水腔与孔主体的第三腔壁,第四连通孔贯穿第三腔壁以连通第二出水腔与孔主体。
进一步的,在一第四方向上第一部分截止阀孔与第二出水腔部分重叠并且与第一出水腔完全错开,第四方向垂直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与第二出水腔中轴线所在平面。
进一步的,柱塞泵泵盖还包括与第二出水腔并列设置的第三出水腔,在第四方向上第一部分截止阀孔与第三出水腔完全错开。
进一步的,柱塞泵泵盖还包括第一柱塞孔、第二柱塞孔、自第一出水腔延伸至第一柱塞孔的第一连通孔、自第二出水腔延伸至第二柱塞孔的第二连通孔,第一端口与第一连通孔位于第一出水腔的相反两侧,第二端口与第二连通孔位于第二出水腔的相反两侧。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为倾斜朝向第一端口的钻孔。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中轴线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呈40度至55度夹角。
进一步的,第一通孔包括位于其相反两端的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位于第二连通口与第一出水腔之间,第一连通口中心至第一端口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连通口中心至第一端口的垂直距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柱塞泵,包括前述的柱塞泵泵盖。
进一步的,柱塞泵泵盖还包括封堵第一端口的第一堵头、封堵第二端口的第二堵头。
进一步的,柱塞泵泵盖还包括与泵盖装配在一起的泵体、第一柱塞、第二柱塞、截止阀,泵体设有供第一柱塞穿过的第一柱塞通孔、供第二柱塞穿过的第二柱塞通孔、用以部分收容截止阀的第二部分截止阀孔。
进一步的,柱塞泵泵盖还包括可由第一端口装入第一出水腔的第一单向阀、可由第二端口装入第二出水腔的第二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清洗机,包括前述的柱塞泵。
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清洗机,包括柱塞泵,柱塞泵包括泵盖,泵盖设有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间隔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一腔壁、贯穿第一腔壁以连通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一通孔,第一出水腔设有第一端口,第二出水腔设有第二端口,清洗机还包括可由第一端口装入第一出水腔的第一单向阀、可由第二端口装入第二出水腔的第二单向阀,第一通孔沿一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包含于第一端口沿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通孔中轴线。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柱塞泵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泵盖、单向阀、堵头相分离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泵盖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泵盖另一角度(正对第一通孔)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泵盖再一角度(正对第一部分截止阀孔)的立体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剖面为第一出水腔中轴线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所在面);
图7为本实用新型泵盖、截止阀的示意图(单向阀、堵头安装于泵盖);
图8为本实用新型泵体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第一轴承、斜盘、推力轴承的分解图;
图10为图9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柱塞泵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的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清洗机是一种常见的清洗设备,常用于清洗汽车特别是小型汽车、墙壁、地面、摊位等。本清洗机包括柱塞泵、外壳、轮子、把手、带有水接头的进水管、带有接头的出水软管、水枪。轮子位于清洗机的底部,用以移动清洗机。把手连接于外壳,把手设于清洗机的顶部或侧部,用以移动清洗机。外壳可以为塑胶外壳或金属外壳,柱塞泵收容于外壳。进水管用以外接水源如自来水,将外部水源引入柱塞泵。出水软管用以连接柱塞泵与水枪,通过水枪将柱塞泵压出的水喷出。
参照图1至图12所示,柱塞泵包括斜盘1、电机2、第一轴承30、第二轴承31、推力轴承4、截止阀50、油缸60、泵体61、泵盖7、若干柱塞组件8。电机2的额定功率在700w至3500w之间,例如750w、1000w、1500w、2000w、2200w、2500w,电机2包括定子20、转子21、散热风扇22,散热风扇22与斜盘1位于电机2的相反两侧,转子21包括转轴23、位于转轴23外围的转子绕组24,第一轴承30与第二轴承31位于转子绕组24的相反两侧,电机2还包括收容散热风扇22的风扇罩25,散热风扇22与第二轴承31位于风扇罩25内,风扇罩25具有面对散热风扇22的入风口250,散热风扇22沿一第六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与入风口250沿第六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六方向平行于转轴23。斜盘1开设有转轴孔10,转轴23插入于所述转轴孔10,用以带动斜盘1转动,柱塞组件8直接或间接抵压于斜盘1以阻止斜盘1沿着转轴23向轴向移动,当柱塞泵倒立并去除柱塞组件8对斜盘1的直接或间接抵压之后,斜盘1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转轴23向下滑落。柱塞泵倒立即柱塞泵处于以下位置状态:柱塞泵电机转轴23处于竖直位置且斜盘1在推力轴承4上侧。截止阀50为一种密封性很好的单向阀,能在关枪停机后很好的保持水压,利于关枪保压而保持清洗机的关枪停机。
转轴23穿过第一轴承30的内圈300并与内圈300相固定,斜盘1位于第一轴承30与柱塞组件8之间,柱塞组件8直接或间接抵压于斜盘1使得斜盘1抵压于第一轴承30内圈300。本实施方式中柱塞组件8间接抵压于斜盘1,当柱塞泵倒立并去除柱塞组件8对斜盘1的间接抵压之后,斜盘1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转轴23向下滑落。
推力轴承4装配于斜盘1,推力轴承4位于斜盘1与柱塞组件8之间,柱塞组件8抵压于推力轴承4而间接抵压于斜盘1,当柱塞泵倒立并去除柱塞组件8对推力轴承4的抵压之后,斜盘1与推力轴承4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着转轴23向下滑落。斜盘1位于第一轴承30与推力轴承4之间,柱塞组件8抵压于推力轴承4而间接抵压于斜盘1使得斜盘1抵压于内圈300。
斜盘1、推力轴承4、第一轴承30位于油缸60内,转轴23延伸入油缸60内,第一轴承30的外圈301与油缸60固定。
柱塞组件8包括柱塞(本实施方式柱塞泵为三柱塞式泵,为便于后续描述可将这些柱塞分为第一柱塞80、第二柱塞81、第三柱塞(未图示))、设于柱塞一端的挡圈(包括设于第一柱塞80的第一挡圈82、设于第二柱塞81的第二挡圈83、对应设于第三柱塞的第三挡圈(未图示))、套设于柱塞的复位弹簧(包括套于第一柱塞80的第一复位弹簧84、套于第二柱塞81的第二复位弹簧85、对应套于第三柱塞的第三复位弹簧(未图示)),复位弹簧朝向推力轴承4抵压于挡圈使得柱塞抵压于推力轴承4。本实施方式中推力轴承4为推力球轴承,推力轴承4包括装配于斜盘1的第一环圈40、第二环圈41、位于第一环圈40与第二环圈41之间的滚珠保持架42、位于滚珠保持架42上的多个滚珠43,滚珠保持架42呈环形,第二环圈41位于第一环圈40与柱塞组件8之间,柱塞组件8抵压于第二环圈41而间接抵压于斜盘1,当柱塞泵倒立并去除柱塞组件8对第二环圈41的抵压之后,斜盘1与推力轴承4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转轴23上掉落,柱塞组件8直接或间接抵压于斜盘1以阻止斜盘1沿着转轴23向远离电机2的方向移动,当柱塞泵倒立并去除柱塞组件8对斜盘1的直接或间接抵压之后,斜盘1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转轴23上掉落。当柱塞泵倒立并去除柱塞组件8对推力轴承4的抵压之后,斜盘1与推力轴承4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掉落。斜盘1是通过柱塞组件8对其直接或间接抵压而相对于转轴23被限定于预定的位置。在去除柱塞组件8对斜盘1的直接或间接抵压之后,斜盘1在转轴23上处于未定位的状态,未定位的状态即斜盘1可以在转轴23轴向上移动。
斜盘1包括第一环形凸缘11、第二环形凸缘12、第三环形凸缘13、环形倾斜主体14、若干加强筋15(参图9所示,有8个加强筋15,这些加强筋15环绕在第三环形凸缘13外围),第二环形凸缘12外径小于第一环形凸缘11,第一环圈40装配于第一环形凸缘11,第二环圈41环绕第二环形凸缘12,第一环形凸缘11与第三环形凸缘13位于环形倾斜主体14的相反两侧,第一环圈40抵靠于环形倾斜主体14的倾斜面140上,加强筋15与第三环形凸缘13及环形倾斜主体14分别连接。第三环形凸缘13抵压于第一轴承30的内圈300。
斜盘1与转轴23间隙配合,转轴孔10内设有第一扁位100,转轴23设有对应第一扁位100的用以带动斜盘1转动的第二扁位230,散热风扇22固定于转轴23的一端,散热风扇22与第二扁位230位于转轴23的相反两端,第一扁位100面对第二扁位230,转轴23转动时,第一扁位100将转动力传递给第二扁位230,以通过第二扁位230带动斜盘1转动。转轴孔10包括第一孔段101、第二孔段102、位于第一孔段101与第二孔段102之间的第一台阶面103,第一扁位100设于第一孔段101内,第一孔段101的直径小于第二孔段102的直径,转轴23包括第一轴段231、第二轴段232、位于第一轴段231与第二轴段232之间的第二台阶面233,第一轴段231位于转轴23的末端,第二扁位230设于第一轴段231外侧,第一轴段231插入于第一孔段101,第二轴段232插入于第二孔段102,第一轴段231的直径小于第二轴段232的直径。第一轴段231与第一孔段101间隙配合,第一轴段231的直径小于第一孔段101的直径0.02mm至0.08mm,优选为0.03mm或0.04mm;第二轴段232与第二孔段102间隙配合,第二轴段232的直径小于第二孔段102的直径0.01mm至0.06mm,优选为0.02mm;以上间隙兼顾了方便拆装及转轴23对斜盘1的平稳驱动,实现转轴23能够稳定的带动斜盘1转动,在可轻松直接的将斜盘1套在转轴23上,在需要拆卸时去除柱塞组件后可轻松直接的将斜盘1从转轴23上取下。第一台阶面103与第二台阶面233间隔相对,第一台阶面103与第二台阶的间距为0.25mm至1mm,优选为0.5mm。第一轴段231的直径为14mm,第二轴段232的直径为15mm。
泵体61固定于油缸60与泵盖7之间,泵体61开设有若干柱塞通孔,泵体61设有朝向一侧的进水口611、朝向相反另一侧的出水口612;泵体61一体设有朝向一侧延伸的进水管613、朝向相反另一侧延伸的出水管614,进水口611位于进水管613端部,出水口612位于出水管614端部。
本实施方式中斜盘1是通过柱塞组件8对其间接抵压而相对于转轴23被限定于预定的位置,进一步的,柱塞组件8抵压于推力轴承4而间接抵压于斜盘1使得斜盘1相对于转轴23被限定于预定的位置。移除所述若干柱塞组件8之后,斜盘1相对于转轴4处于未定位的状态而可直接将斜盘1连同推力轴承4从转轴23上取下;现有技术中在去除柱塞组件8的抵压后无法直接取下斜盘1,需要先解除斜盘1与转轴23之间的锁固机构或紧密干涉啮合,才能将斜盘1从转轴23上取下。
泵盖7设有第一出水腔70、第二出水腔71、第三出水腔72、第一腔壁73、第二腔壁74、第一通孔75、第二通孔76,第一腔壁73间隔第一出水腔70与第二出水腔71,第二腔壁74间隔第二出水腔71与第三出水腔72,第一通孔75贯穿第一腔壁73以连通第一出水腔70与第二出水腔71,第二通孔76贯穿第二腔壁74以连通第二出水腔71与第三出水腔72,第一出水腔70的外端设有第一端口700,第二出水腔71的外端设有第二端口710,第三出水腔72的外端设有第三端口720,第一端口700沿一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影覆盖第一通孔75沿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通孔75中轴线A,第一通孔75中轴线A垂直于转轴23,第一通孔75沿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包含于第一端口700沿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一出水腔70中轴线C垂直于转轴23,第二出水腔71中轴线D垂直于转轴23,第三出水腔72中轴线E垂直于转轴23,第一出水腔70中轴线C平行于第三出水腔72中轴线E,第二出水腔71中轴线D平行于第三出水腔72中轴线E。
第二端口710沿一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覆盖第二通孔76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二通孔76中轴线B,第二通孔76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包含于第二端口710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一出水腔70、第二出水腔71、第三出水腔72并列设置,第二出水腔71位于第一出水腔70与第三出水腔72之间,第一通孔75中轴线A平行于第二通孔76中轴线B。第一端口700、第二端口710、第三端口720对齐,第一端口700、第二端口710、第三端口720排成一排。第一通孔75在一第五方向上与第二通孔76重叠,第五方向垂直于第一出水腔70中轴线C,第五方向平行于第一出水腔70中轴线C与第二出水腔71中轴线D所在平面,第五方向与第一通孔75中轴线A倾斜,第一通孔75中轴线A与第五方向呈35度至50度夹角。第一通孔75为倾斜朝向第一端口700的钻孔。第一通孔75中轴线A与第一出水腔70中轴线C呈40度至55度夹角。第一连通口750中心至第一端口700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连通口751中心至第一端口700的垂直距离3.5mm-6mm。第一通孔75是由钻头经第一端口700进入第一出水腔70后钻出,第二通孔76是由钻头经第二端口710进入第二出水腔71后钻出。第一通孔75为倾斜贯穿第一腔壁73,第一通孔75朝向第一端口700的斜孔,第二通孔76为朝向第二端口710的斜孔。第二通孔76倾斜贯穿第二腔壁74。第二通孔76可以为倾斜朝向第二端口710的钻孔。第一通孔75、第二通孔76还可为铣出的孔、激光开出的孔等,优选为钻孔。
第一通孔75为圆孔,包括位于其相反两端的第一连通口750与第二连通口751,第一连通口750位于第二连通口751与第一出水腔70之间,在一第三方向上第一连通口750及第二连通口751分别与第一端口700完全错开,在第三方向上第一连通口750与第二连通口751部分重叠或者完全错开,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出水腔70中轴线C并且平行于第一出水腔70中轴线C与第二出水腔71中轴线D所在平面。第一连通口750与第二连通口751倾斜相对,第二连通口751经由第一连通口750暴露于第一端口700。第二通孔76为圆孔,第二通孔76包括位于其相反两端的并倾斜相对的第三连通口760与第四连通口761,第三连通口760位于第四连通口761与第二出水腔71之间,第四连通口761经由第三连通口760暴露于第二端口710或者第三连通口760经由第四连通口761暴露于第三端口720。第一通孔75平行于第二通孔76,如此利于更有效率的成型通孔。
也可设计为:第三端口720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覆盖第二通孔76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一通孔75与第二通孔76中对称设置,第一通孔75中轴线A与第二通孔76中轴线B呈80度至100度夹角,第三端口720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覆盖第二通孔76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二通孔76为倾斜朝向第三端口720的钻孔,第二通孔76是由钻头经第三端口720进入第三出水腔72后钻出,第二通孔76为朝向第三端口720的斜孔,第三连通口760经由第四连通口761暴露于第三端口720。
泵盖7还包括用以部分收容截止阀50的第一部分截止阀孔77,第一部分截止阀孔77与第二出水腔71连通,第一部分截止阀孔77由泵盖7表面向泵盖7内延伸。第一出水腔70依次经过第一通孔75、第二出水腔71与第一部分截止阀孔77连通,第三出水腔72依次经过第二通孔76、第二出水腔71与第一部分截止阀孔77连通。第一部分截止阀孔77包括孔主体770、第四连通孔771,泵盖7还包括间隔第二出水腔71与孔主体770的第三腔壁78,第四连通孔771贯穿第三腔壁78以连通第二出水腔71与孔主体770。在一第四方向上第一部分截止阀孔77与第二出水腔71部分重叠并且与第一出水腔70完全错开,第四方向垂直于第一出水腔70中轴线C与第二出水腔71中轴线D所在平面,在第四方向上第一部分截止阀孔77与第三出水腔72完全错开。第四方向平行于转轴23。
泵盖7还包括第一柱塞孔790、第二柱塞孔791、第三柱塞孔792、第一连通孔793、第二连通孔794、第三连通孔795、第一进水孔796、第二进水孔797、第三进水孔798,第一进水孔796延伸至第一连通孔793,第一进水孔796部分收容第一进水阀,第二进水孔797延伸至第二连通孔794,第二进水孔797部分收容第二进水阀57,第三进水孔798延伸至第三连通孔795,第三进水孔798部分收容第三进水阀,第一柱塞孔790与第一出水腔70间接连通,第二柱塞孔791与第二出水腔71间接连通,第三柱塞孔792与第三出水腔72间接连通,第一连通孔793自第一出水腔70延伸至第一柱塞孔790,第二连通孔794自第二出水腔71延伸至第二柱塞孔791,第三连通孔795自第三出水腔72延伸至第三柱塞孔792,第一端口700与第一连通孔793位于第一出水腔70的相反两侧,第二端口710与第二连通孔794位于第二出水腔71的相反两侧,第三端口720与第三连通孔795位于第三出水腔72的相反两侧。
柱塞泵还包括第一堵头51、第二堵头52、第三堵头53,第一堵头51、第二堵头52、第三堵头53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或者连体式的,第一堵头51螺纹连接于第一出水腔70内的螺纹,第二堵头52螺纹连接于第二出水腔71内的螺纹,第三堵头53螺纹连接于第三出水腔72内的螺纹,第一堵头51封堵第一端口700,第二堵头52封堵第二端口710,第三堵头53封堵第三端口720,泵体61与泵盖7装配在一起,泵体61设有供第一柱塞80穿过的第一柱塞通孔615、供第二柱塞81穿过的第二柱塞通孔616、供第三柱塞穿过的第三柱塞通孔618、用以部分收容截止阀50的第二部分截止阀孔619。第一部分截止阀孔77与第二部分截止阀孔619相对,两者构成完整的截止阀孔以收容整个截止阀50。柱塞泵还包括可由第一端口700装入第一出水腔70的第一单向阀54、可由第二端口710装入第二出水腔71的第二单向阀55、可由第三端口720装入第三出水腔72的第三单向阀56。第一单向阀54、第二单向阀55、第三单向阀56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或者连体式的。
柱塞泵工作时,液体(例如水)由进水管613进入柱塞泵,然后分三路,一路液体由第一进水孔796进入第一连通孔793,在第一柱塞80的加压下,依次经过第一连通孔793、第一单向阀54进入第一出水腔70,再由第一通孔75进入第二出水腔71;一路液体由第二进水孔797进入第二连通孔794,在第二柱塞81的加压后,依次经过第二连通孔794、第二单向阀55进入第二出水腔71;一路液体由第三进水孔798进入第三连通孔795,在第三柱塞的加压下,依次经过第三连通孔795、第三单向阀56进入第三出水腔72,再由第二通孔76进入第二出水腔71;汇入第二出水腔71的液体经截止阀50进一步向下游经过截止阀50后,进一步流过出水管614,最终经水枪喷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29)

1.一种柱塞泵泵盖,设有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间隔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一腔壁、贯穿第一腔壁以连通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一通孔,第一出水腔的外端设有第一端口,第二出水腔的外端设有第二端口,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口沿一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影覆盖第一通孔沿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通孔中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出水腔、间隔第二出水腔与第三出水腔的第二腔壁、贯穿第二腔壁以连通第二出水腔与第三出水腔的第二通孔,第三出水腔的外端设有第三端口,第二端口或第三端口沿一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覆盖第二通孔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二通孔中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中轴线平行于第二通孔中轴线,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第三出水腔并列设置,第二出水腔位于第一出水腔与第三出水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对称设置,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第三出水腔并列设置,第三出水腔位于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中轴线与第二通孔中轴线呈80度至100度夹角,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第三出水腔并列设置,第三出水腔位于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对齐。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端口、第二端口、第三端口排成一排。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在一第五方向上与第二通孔重叠,第五方向垂直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第五方向平行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与第二出水腔中轴线所在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二端口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覆盖第二通孔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二通孔为倾 斜朝向第二端口的钻孔;或者,第三端口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可完全覆盖第二通孔沿第二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二通孔为倾斜朝向第三端口的钻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第三出水腔并列设置,第三出水腔位于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之间,第一通孔是由钻头经第一端口进入第一出水腔后钻出,第二通孔是由钻头经第二端口进入第二出水腔后钻出或者第二通孔是由钻头经第三端口进入第三出水腔后钻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并列设置,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对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包括位于其相反两端的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位于第二连通口与第一出水腔之间,在一第三方向上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分别与第一端口完全错开,在第三方向上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部分重叠或者完全错开,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并且平行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与第二出水腔中轴线所在平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二出水腔连通的用以部分收容截止阀的第一部分截止阀孔,第一部分截止阀孔由泵盖表面向泵盖内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水腔依次经过第一通孔、第二出水腔与第一部分截止阀孔连通。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出水腔、间隔第三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二腔壁、贯穿第二腔壁以连通第三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二通孔,第三出水腔依次经过第二通孔、第二出水腔与第一部分截止阀孔连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第三出水腔并列设置,第二出水腔位于第一出水腔与第三出水腔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截止阀孔包括孔主体、第四连通孔,泵盖还包括间隔第二出水腔与孔主体的第三腔壁,第 四连通孔贯穿第三腔壁以连通第二出水腔与孔主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在一第四方向上第一部分截止阀孔与第二出水腔部分重叠并且与第一出水腔完全错开,第四方向垂直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与第二出水腔中轴线所在平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第二出水腔并列设置的第三出水腔,在第四方向上第一部分截止阀孔与第三出水腔完全错开。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柱塞孔、第二柱塞孔、自第一出水腔延伸至第一柱塞孔的第一连通孔、自第二出水腔延伸至第二柱塞孔的第二连通孔,第一端口与第一连通孔位于第一出水腔的相反两侧,第二端口与第二连通孔位于第二出水腔的相反两侧。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为倾斜朝向第一端口的钻孔。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中轴线与第一出水腔中轴线呈40度至55度夹角。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泵泵盖,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包括位于其相反两端的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位于第二连通口与第一出水腔之间,第一连通口中心至第一端口的垂直距离小于第二连通口中心至第一端口的垂直距离。
24.一种柱塞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柱塞泵泵盖。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堵第一端口的第一堵头、封堵第二端口的第二堵头。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泵盖装配在一起的泵体、第一柱塞、第二柱塞、截止阀,泵体设有供第一柱塞穿过的第一柱塞通孔、供第二柱塞穿过的第二柱塞通孔、用以部分收容截止阀的第二部分截止阀孔。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柱塞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由第一端口装入第一出水腔的第一单向阀、可由第二端口装入第二出水腔的第二单向阀。
28.一种清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4至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柱塞泵。
29.一种清洗机,包括柱塞泵,柱塞泵包括泵盖,泵盖设有第一出水腔、第二出水腔、间隔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一腔壁、贯穿第一腔壁以连通第一出水腔与第二出水腔的第一通孔,第一出水腔设有第一端口,第二出水腔设有第二端口,清洗机还包括可由第一端口装入第一出水腔的第一单向阀、可由第二端口装入第二出水腔的第二单向阀,其特征在于:第一通孔沿一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包含于第一端口沿第一方向投射而成的投影,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一通孔中轴线。
CN201720707610.4U 2017-06-18 2017-06-18 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304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07610.4U CN206830403U (zh) 2017-06-18 2017-06-18 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707610.4U CN206830403U (zh) 2017-06-18 2017-06-18 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30403U true CN206830403U (zh) 2018-01-02

Family

ID=60775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70761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830403U (zh) 2017-06-18 2017-06-18 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3040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1388A (zh) * 2017-06-18 2018-02-16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01388A (zh) * 2017-06-18 2018-02-16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CN107701388B (zh) * 2017-06-18 2019-11-12 苏州欧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19720B (zh) 一种柱塞式电机泵
CN106286183A (zh) 可实现流体能量回收的斜盘式轴向活‑柱塞泵
CN206830403U (zh) 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CN206830404U (zh) 一种清洗机
CN206830392U (zh) 柱塞泵及清洗机
CN107269483B (zh) 一种柱塞泵及其对应的清洗机
CN107701388A (zh) 一种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CN107091225B (zh) 柱塞泵泵盖、柱塞泵及清洗机
CN107143480A (zh) 一种清洗机
CN207178220U (zh) 一种具有补气结构的转子压缩机
CN107120251A (zh) 柱塞泵及清洗机
CN107165795A (zh) 一种柱塞泵及清洗机
CN201896750U (zh) 一种双螺杆空气压缩机机头
CN207212601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柱塞泵
CN207906027U (zh)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机械装备
CN208885503U (zh) 一种水泵用排气装置
CN208106749U (zh) 一种新型卧式双螺杆泵
CN206246420U (zh) 一种矿用单级排水泵
CN201891584U (zh) 微型直流隔膜潜水泵
CN214063304U (zh) 一种防尘效果高压消防泵
CN207363835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水泵外壳
CN205154619U (zh) 一种磁力驱动卧式旋涡泵
CN108286516A (zh) 可自动排除过量气体的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机螺杆油泵
CN207195216U (zh) 不锈钢喷射泵
CN207093380U (zh) 一种无油双螺杆机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