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8479U - 定深浮漂及其浮漂组件 - Google Patents

定深浮漂及其浮漂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08479U
CN206808479U CN201720280132.3U CN201720280132U CN206808479U CN 206808479 U CN206808479 U CN 206808479U CN 201720280132 U CN201720280132 U CN 201720280132U CN 206808479 U CN206808479 U CN 206808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ing line
buoy
line connector
clamp
b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2801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ultidimensional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2801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08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08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0847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定深浮漂,包括浮漂组件,鱼线,以及坠子组件,所述浮漂组件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浮漂和鱼线连接器,所述鱼线从所述鱼线连接器中穿过且其末端固定所述坠子组件,所述鱼线连接器上设置有摩擦力调节器,所述摩擦力调节器作用于穿过所述鱼线连接器的鱼线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能一次确定水深,并且能适应不同粗细的鱼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定深浮漂及其浮漂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日常生活所需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可对水深进行一次定位的钓鱼器具。
背景技术
垂钓,俗称“钓鱼”,是指使用钓竿、鱼钩、鱼线等钓具,从江河湖海及水库中把鱼提出来的一项活动。现在的垂钓者都喜欢在自然水域进行浮漂垂钓,从而追求垂钓过程中带来的乐趣。自然水域中,由于水底凹凸不平,因此需要在垂钓之前确定水线深度,当前垂钓者一般是通过钓鱼浮漂的调整,不断通过“调深、抛竿、看漂、收线”试探水深,一般都要经历三轮以上的尝试,浪费很多宝贵时间、甚至还惊吓到鱼群。中国专利CN201518674U揭示了一种自动定位浮漂,其由浮子、示漂、活动浮子、漂身、活动漂座、制动浮子和制动系统构成,浮子位于示漂的顶端,活动浮子与示漂活动连接,漂身的漂脚上连接有活动漂座,活动漂座上的过线环与活动漂座呈80-100度角,制动管、控制管和制动胶管构成制动系统,制动管位于示漂的下方并与示漂拴接在一起,制动管通过制动胶管与控制管连接,制动浮子位于制动管的上方,钓线穿过制动浮子、制动管、制动胶管、控制管后,从活动漂座上的过线环内穿出并与铅坠连接。但是这种自动定位浮漂结构较为复杂,成本较高,操作不便,因此不易被垂钓者所接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定深浮漂及其浮漂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定深浮漂,包括浮漂组件,鱼线,以及坠子组件,所述浮漂组件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浮漂和鱼线连接器,所述鱼线从所述鱼线连接器中穿过且其末端固定所述坠子组件,所述鱼线连接器内设置有摩擦力调节器,所述摩擦力调节器作用于穿过所述鱼线连接器的鱼线上,使鱼线连接器与鱼线两者之间的摩擦力f符合如下公式:g22<f<F-g11,其中:g22为浮漂组件的自身重力,g11为坠子组件的自身重力,F为浮漂的浮力。
优选的,所述浮漂和鱼线连接器之间采用通用连接件相互可活动地串联;所述浮漂为实心或空心结构。
优选的,所述坠子组件包括铅坠和设置在其外周的挡泥板;所述铅坠与鱼线之间采用通用连接件相互可活动地串联。
优选的,所述鱼线连接器为通过一销枢轴在一起的两个夹钳,分别为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所述销上绕设有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贴紧于所述两个夹钳各自的自由端,所述摩擦力调节器为设置在任一所述夹钳上的螺栓,所述摩擦力调节器与所述夹钳螺纹连接,其顶端抵接于所述弹性元件的任一个自由端,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后侧所形成的两者之间的间距为所述鱼线连接器用于鱼线穿过的过线槽。
优选的,所述鱼线连接器包括一个本体,所述本体至少包括一个过线槽,所述本体上开设一个通孔,其内设有压紧头,所述压紧头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过线槽内,另一端抵接有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有摩擦力调节器,所述摩擦力调节器与所述鱼线连接器的本体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紧头具有一凸肩,与所述本体的通孔内的台阶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鱼线连接器包括一个球形本体,所述球形本体上设有一贯穿孔,在所述贯穿孔内沿其轴线依次设有摩擦力调节器、弹性元件、按压头,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摩擦力调节器和按压头相抵接,所述摩擦力调节器与球形本体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按压头与球形本体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按压头与球形本体上均设有一过线槽,所述按压头在其滑动过程中,其上的过线槽能与所述球形本体上的过线槽共轴或错位。
优选的,所述球形本体上还设有一圆轴,所述圆轴穿过所述按压头上所形成的腰型槽,以限制所述按压头的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浮漂组件,所述浮漂组件用于通过鱼线和坠子组件配接,所述浮漂组件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浮漂和鱼线连接器,所述鱼线从所述鱼线连接器中穿过且其末端固定所述坠子组件,所述鱼线连接器内设置有摩擦力调节器,所述摩擦力调节器作用于穿过所述鱼线连接器的鱼线上,使鱼线连接器与鱼线两者之间的摩擦力f符合如下公式:g22<f<F-g11,其中:g22为浮漂组件的自身重力,g11为坠子组件的自身重力,F为浮漂的浮力。
优选的,所述鱼线连接器为通过一销枢轴在一起的两个夹钳,分别为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所述销上绕设有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贴紧于所述两个夹钳各自的自由端,所述摩擦力调节器为设置在任一所述夹钳上的螺栓,所述摩擦力调节器与所述夹钳螺纹连接,其顶端抵接于所述弹性元件的任一个自由端,所述第一夹钳和第二夹钳的后侧所形成的两者之间的间距为所述鱼线连接器用于鱼线穿过的过线槽;或
所述鱼线连接器包括一个本体,所述本体至少包括一个过线槽,所述本体上开设一个通孔,其内设有压紧头,所述压紧头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过线槽内,另一端抵接有一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抵接有摩擦力调节器,所述摩擦力调节器与所述鱼线连接器的本体螺纹连接,所述压紧头具有一凸肩,与所述本体的通孔内的台阶相适配;或
所述鱼线连接器包括一个球形本体,所述球形本体上设有一贯穿孔,在所述贯穿孔内沿其轴线依次设有摩擦力调节器、弹性元件、按压头,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摩擦力调节器和按压头相抵接,所述摩擦力调节器与球形本体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按压头与球形本体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按压头与球形本体上均设有一过线槽,所述按压头在其滑动过程中,其上的过线槽能与所述球形本体上的过线槽共轴或错位,所述球形本体上还设有一圆轴,所述圆轴穿过所述按压头上所形成的腰型槽,以限制所述按压头的轴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能一次确定水深,并且能适应不同粗细的鱼线,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鱼线连接器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鱼线连接器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鱼线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主视 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鱼线连接器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定深浮漂,如图1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包括浮漂组件10,鱼线5,以及坠子组件20,所述浮漂组件10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浮漂1和鱼线连接器3,所述鱼线5从所述鱼线连接器3中穿过且其末端固定所述坠子组件20。所述浮漂1和鱼线连接器3之间采用通用连接件2相互可活动地串联。优选的,所述浮漂1为实心或空心结构的轻质材料所制成。所述坠子组件20包括铅坠7和设置在其外周的挡泥板6。所述铅坠7与鱼线5之间采用通用连接件2相互可活动地串联。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所述鱼线连接器3内设置有摩擦力调节器4,所述鱼线连接器3包括允许不同直径的鱼线5穿过的通孔,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作用于穿过所述鱼线连接器3的鱼线5上,使鱼线连接器3与鱼线5两者之间的摩擦力f符合如下公式:g22<f<F-g11,其中:g22为浮漂组件的自身重力,g11为坠子组件的自身重力,F为浮漂的浮力。
这样,当在一个钓位钓鱼前,将定深浮漂装好将定深浮漂组件仍入水中,由于f<F-g11,所述坠子组件能轻易地滑到水底,而浮漂组件则浮在水面上,当坠子组件到水底后,g11力被水底平衡掉,鱼线不再拉扯鱼线连接器,即鱼线连接器相对鱼线静止;此时,可以将该定深浮漂从水中提起,由于g22<f,所以所述鱼线连接器3和鱼线5的位置依然保持相对固定,此时连接器的位置即为水深,将钓鱼浮漂定位在该处即可。本实用新型定深浮漂能一次得出水深,省去传统不断试探的麻烦,进而让垂钓者更多的时间用于钓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力学关系式中忽略了对本实用新型定深浮漂影响不大的力,如:鱼线在水里的浮力、坠子组件20下行过程中水对其的阻力等。
如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鱼线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所述鱼线连接器3为通过一销30枢轴在一起的两个夹钳,分别为第一夹钳31和第二夹钳32,所述销30上绕设有一弹性元件33,该弹性元件33可以是扭簧或者板簧。所述弹性元件33的两个自由端331、332分别贴紧于所述两个夹钳各自的自由端311、321,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为设置在任一所述夹钳上的螺栓,当然也可以两个夹钳上各设置一摩擦力调节器4。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与所述夹钳螺纹连接,其顶端抵接于所述弹性元件33的任一个自由端331、332,所述第一夹钳31和第二夹钳32的后侧所形成的两者之间的间距为所述鱼线连接器3用于鱼线5穿过的过线槽34,即当需要调节摩擦力时,拧动摩擦力调节器4,使其顶端压紧所述弹性元件33的任一个自由端331,这样所述弹性元件33的自身弹力就得到了改变,这样过线槽34中的鱼线5与鱼线连接器3之间的摩擦力即得到调节。
如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鱼线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所述鱼线连接器3包括一个本体35,所述本体35至少包括一个过线槽34,所述本体35上开设一个通孔,其内设有压紧头36,所述压紧头36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过线槽34内,另一端抵接有一弹性元件37,所述弹性元件37为弹簧。所述弹性元件37的另一端抵接有摩擦力调节器4,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与所述鱼线连接器3的本体35螺纹连接。所述压紧头36具有一凸肩361,与所述本体35的通孔内的台阶相适配。即当需要调节摩擦力时,拧动摩擦力调节器4,使其施压在弹性元件37上的弹力发生变化,这样压紧头36施压在鱼线5上的压力也发生变化,这样过线槽34中的鱼线5与鱼线连接器3之间的摩擦力即得到调节。
如图4和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鱼线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所述鱼线连接器3包括一个球形本体38,所述球形本体38上设有一贯穿孔,在所述贯穿孔内沿其轴线依次设有摩擦力调节器4、弹性元件39、按压头381,作为弹性元件39的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和按压头381相抵接,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与球形本体38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按压头381与球形本体38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按压头381与球形本体38上均设有一过线槽34,所述按压头381在其滑动过程中,其上的过线槽34能与所述球形本体38上的过线槽34共轴或错位。所述球形本体38上还设有一圆轴382,所述圆轴382穿过所述按压头381上所形成的腰型槽383,以限制所述按压头381的轴向移动。即当需要调节摩擦力时,拧动摩擦力调节器4,使其施压在弹性元件39上的弹力发生变化,这样通过按压头381的过线槽34与所述球形本体38上的过线槽34错位夹紧的鱼线5与鱼线连接器3之间的摩擦力即得到调节。
本实用新型中,鱼线5和坠子组件20是本实用新型定深浮漂的一部分,当然也可由垂钓者自行准备,垂钓者可以轻松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多种形式的带有摩擦力调节器4的鱼线连接器3进行鱼线5与鱼线连接器3之间摩擦力的调节,进而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定深浮漂,其特征在于:包括浮漂组件(10),鱼线(5),以及坠子组件(20),所述浮漂组件(10)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浮漂(1)和鱼线连接器(3),所述鱼线(5)从所述鱼线连接器(3)中穿过且其末端固定所述坠子组件(20),所述鱼线连接器(3)内设置有摩擦力调节器(4),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作用于穿过所述鱼线连接器(3)的鱼线(5)上,使鱼线连接器(3)与鱼线(5)两者之间的摩擦力f符合如下公式:g22<f<F-g11,其中:g22为浮漂组件的自身重力,g11为坠子组件的自身重力,F为浮漂的浮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深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1)和鱼线连接器(3)之间采用通用连接件(2)相互可活动地串联;所述浮漂(1)为实心或空心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深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坠子组件(20)包括铅坠(7)和设置在其外周的挡泥板(6);所述铅坠(7)与鱼线(5)之间采用通用连接件(2)相互可活动地串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定深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线连接器(3)为通过一销(30)枢轴在一起的两个夹钳,分别为第一夹钳(31)和第二夹钳(32),所述销(30)上绕设有一弹性元件(33),所述弹性元件(33)的两个自由端(331、332)分别贴紧于所述两个夹钳各自的自由端(311、321),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为设置在任一所述夹钳上的螺栓,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与所述第一夹钳(31)或第二夹钳(32)之间为螺纹连接,其顶端抵接于所述弹性元件(33)的任一个自由端(331、332),所述第一夹钳(31)和第二夹钳(32)的后侧所形成的两者之间的间距为所述鱼线连接器(3)用于鱼线(5)穿过的过线槽(34)。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定深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线连接器(3)包括一个本体(35),所述本体(35)至少包括一个过线槽(34),所述本体(35)上开设一个通孔,其内设有压紧头(36),所述压紧头(36)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过线槽(34)内,另一端抵接有一弹性元件(37),所述弹性元件(37)的另一端抵接有摩擦力调节器(4),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与所述鱼线连接器(3)的本体(35)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深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头(36)具有一凸肩(361),与所述本体(35)的通孔内的台阶相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定深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线连接器(3)包括一个球形本体(38),所述球形本体(38)上设有一贯穿孔,在所述贯穿孔内沿其轴线依次设有摩擦力调节器(4)、弹性元件(39)、按压头(381),所述弹性元件(3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和按压头(381)相抵接,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与球形本体(38)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按压头(381)与球形本体(38)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按压头(381)与球形本体(38)上均设有一过线槽(34),所述按压头(381)在其滑动过程中,其上的过线槽(34)能与所述球形本体(38)上的过线槽(34)共轴或错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深浮漂,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本体(38)上还设有一圆轴(382),所述圆轴(382)穿过所述按压头(381)上所形成的腰型槽(383),以限制所述按压头(381)的轴向移动。
9.一种浮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组件(10)用于通过鱼线(5)和坠子组件(20)配接,所述浮漂组件(10)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浮漂(1)和鱼线连接器(3),所述鱼线(5)从所述鱼线连接器(3)中穿过且其末端固定所述坠子组件(20),所述鱼线连接器(3)内设置有摩擦力调节器(4),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作用于穿过所述鱼线连接器(3)的鱼线(5)上,使鱼线连接器(3)与鱼线(5)两者之间的摩擦力f符合如下公式:g22<f<F-g11,其中:g22为浮漂组件的自身重力,g11为坠子组件的自身重力,F为浮漂的浮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浮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线连接器(3)为通过一销(30)枢轴在一起的两个夹钳,分别为第一夹钳(31)和第二夹钳(32),所述销(30)上绕设有一弹性元件(33),所述弹性元件(33)的两个自由端(331、332)分别贴紧于所述两个夹钳各自的自由端(311、321),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为设置在任一所述夹钳上的螺栓,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与所述第一夹钳(31)或第二夹钳(32)之间为螺纹连接,其顶端抵接于所述弹性元件(33)的任一个自由端(331、332),所述第一夹钳(31)和第二夹钳(32)的后侧所形成的两者之间的间距为所述鱼线连接器(3)用于鱼线(5)穿过的过线槽(34);或
所述鱼线连接器(3)包括一个本体(35),所述本体(35)至少包括一个过线槽(34),所述本体(35)上开设一个通孔,其内设有压紧头(36),所述压紧头(36)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过线槽(34)内,另一端抵接有一弹性元件(37),所述弹性元件(37)的另一端抵接有摩擦力调节器(4),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与所述鱼线连接器(3)的本体(35)螺纹连接;所述压紧头(36)具有一凸肩(361),与所述本体(35)的通孔内的台阶相适配;或
所述鱼线连接器(3)包括一个球形本体(38),所述球形本体(38)上设有一贯穿孔,在所述贯穿孔内沿其轴线依次设有摩擦力调节器(4)、弹性元件(39)、按压头(381),所述弹性元件(39)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和按压头(381)相抵接,所述摩擦力调节器(4)与球形本体(38)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按压头(381)与球形本体(38)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按压头(381)与球形本体(38)上均设有一过线槽(34),所述按压头(381)在其滑动过程中,其上的过线槽(34)能与所述球形本体(38)上的过线槽(34)共轴或错位;所述球形本体(38)上还设有一圆轴(382),所述圆轴(382)穿过所述按压头(381)上所形成的腰型槽(383),以限制所述按压头(381)的轴向移动。
CN201720280132.3U 2017-03-22 2017-03-22 定深浮漂及其浮漂组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08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80132.3U CN206808479U (zh) 2017-03-22 2017-03-22 定深浮漂及其浮漂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280132.3U CN206808479U (zh) 2017-03-22 2017-03-22 定深浮漂及其浮漂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8479U true CN206808479U (zh) 2017-12-29

Family

ID=60751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280132.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6808479U (zh) 2017-03-22 2017-03-22 定深浮漂及其浮漂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084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0672A (zh) * 2017-03-22 2017-06-30 苏州多维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定深浮漂及其浮漂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00672A (zh) * 2017-03-22 2017-06-30 苏州多维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定深浮漂及其浮漂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878634A (en) Floating fishing device
CN206808479U (zh) 定深浮漂及其浮漂组件
JP3129678B2 (ja) 魚釣り用ウキ、およびその浮力調整方法
US4745702A (en) Water-weighted diver, side planer, or side diver
US4138795A (en) Sliding sinker
CN108496908B (zh) 一种钓浮自动钓鱼器
CN106900672A (zh) 定深浮漂及其浮漂组件
US5921013A (en) Fishing float
US20030208948A1 (en) Collapsible umbrella fishing rig
CN208875161U (zh) 一种能自动收线的鱼竿
US5303499A (en) Fishing device
KR101457174B1 (ko) 낚시용 봉돌
CN208692108U (zh) 一种防止垂钓跑鱼的簧坠
JP3519730B1 (ja) 釣り具
CN201914418U (zh) 带平衡浮筒的钓鱼艇
CN2882260Y (zh) 新型可调节钓坠
CN214758705U (zh) 用于跑铅钓法的辅助钓具
CN209251461U (zh) 一种钓鱼装置
CN206005619U (zh) 钓鱼用的醒目浮漂
US11751552B2 (en) Fish descending device
CN217694981U (zh) 视听多感知渔获识别浮漂
CN210470726U (zh) 一种防挂底安全鱼钩
CN219939422U (zh) 一种抗走水漂坠以及浮漂组件
CN109169558A (zh) 一种钓鱼用鱼坠
CN215422371U (zh) 一种能根据水流自动调节方向的鱼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8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12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819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