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7173U - 一种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807173U
CN206807173U CN201720476191.8U CN201720476191U CN206807173U CN 206807173 U CN206807173 U CN 206807173U CN 201720476191 U CN201720476191 U CN 201720476191U CN 206807173 U CN206807173 U CN 2068071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parallel branch
motor
parallel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47619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建龙
范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ighly Electrical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itachi Household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itachi Household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itachi Household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47619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8071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8071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8071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所述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三相绕组、定子铁芯和绝缘支架,其中:所述绝缘支架固定在所述定子铁芯上;所述定子铁芯包括若干齿,所述三相绕组绕在定子铁芯的齿上;所述三相绕组均包括若干个并联支路,所述三相绕组从所述定子铁芯的齿上引出后,绕在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或逆时针走线后,汇聚到各相的出线端。本实用新型使三相绕组的各个并联支路分开走线,实现了电机三相绕组到其他设备的过渡线走线有序和绕线引出线的固定,克服了并联绕线电机引出线多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绝缘支架无法应用在绕线方式为多个并联支路绕组的电机上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功率大、体积小、效率高的特点,使其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其中集中绕线式的永磁同步电机因端部绕组短等特性,其效率优于分布绕线式的电机。现有的集中绕线式永磁电机的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绕组线圈以及出线端三部分,部件虽然少,但是生产工序复杂,包括绕线、整形、绑线等,设备投入多,人工成本高,从而造成定子组件的成本较高。而使用绝缘支架能够减少生产环节,可以省去绑线机、整形机等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使用绝缘支架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机的端部绕组,提高电机效率,但现有的采用绝缘支架的定子组件存在诸多问题或安全隐患:例如线圈引出铜线固定困难、过渡线走线易错和过渡线交错走线等问题,而且一般应用在串联绕线的定子组件,尚未应用在并联绕线的电机上。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全新结构的电机,使其能够采用并联绕线方式并应用绝缘支架进行绕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以解决现有的电机绝缘支架不适用并联绕线的电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机,所述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三相绕组、定子铁芯和绝缘支架,其中:
所述绝缘支架固定在所述定子铁芯上;
所述定子铁芯包括若干齿,所述三相绕组绕在定子铁芯的齿上;
所述三相绕组均包括若干个并联支路,所述三相绕组从所述定子铁芯的齿上引出后,绕在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或逆时针走线后,汇聚到各相的出线端。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三相绕组包括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中均包括若干个并联支路,每个并联支路均绕在定子铁芯的一个齿上,其中:
所述第一相中的各个并联支路所绕的齿的左边的齿上绕第二相中的并联支路,所述第一相中的各个并联支路所绕的齿的右边的齿上绕第三相中的并联支路。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第一相中的各个并联支路与其左右所绕的其他相的并联支路的一端相连,另一端按照同一方向绕在绝缘支架上。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均包括第一并联支路和第二并联支路,其中:
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包括第一绕线端和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二并联支路包括第二绕线端和第二接地端。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的第一接地端相连,形成第一公共接地端,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二并联支路的第二接地端相连,形成第二公共接地端。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的第一绕线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二并联支路的第二绕线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逆时针走线。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第一相的第一并联支路与第二并联支路汇聚到第一相的出线端,所述第二相的第一并联支路与第二并联支路汇聚到第二相的出线端,所述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与第二并联支路汇聚到第三相的出线端。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还均包括第三并联支路,其中:
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三并联支路包括第三绕线端和第三接地端,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三并联支路的第三接地端相连,形成第三公共接地端。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定子铁芯还包括若干槽,所述第一公共接地端、第二公共接地端和第三公共接地端被三相绕组覆盖或被埋入槽中。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三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固定不变。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第一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与第三并联支路汇聚到第一相的出线端,所述第二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与第三并联支路汇聚到第二相的出线端,所述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与第三并联支路汇聚到第三相的出线端。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电机还包括三个颜色不同的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位于所述各相的出线端,将相同相的并联支路套在一起。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电机还包括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位于所述电机的引出线定位位置,将所有相的并联支路固定在引出线定位位置。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电机还包括端子,所述端子通过压接的方式和所述热缩套管中的并联支路连接,然后连接其他电气设备。
可选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三相绕组的各相引出线包括的线圈根数为:
q=N*a
其中:a为各相的并联支路的数量,N为每个并联支路的并绕根数。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中,通过所述三相绕组均包括若干个并联支路,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或逆时针走线后,汇聚到各相的出线端,使三相绕组的各个并联支路分开走线,并由于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绕在绝缘支架上,实现了电机三相绕组到其他设备的过渡线走线有序和绕线引出线的固定,克服了并联绕线电机引出线多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绝缘支架无法应用在绕线方式为多个并联支路绕组的电机上的问题,另外,并联支路解决了电机电流大,线圈线径粗,使用串联绕线方式绕线困难的问题。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各个并联支路均包括一出线端和一接地端,通过相邻的三个不同相的并联支路的接地端相连,形成若干个公共接地端,且将所述公共接地端由三相绕组覆盖或埋入槽中,可实现各个并联支路只引出一出线端即可,减少了引出线的数量,进一步克服了并联绕线电机引出线多的问题。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可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三相绕组还包括第三并联支路,第三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固定不变,通过第一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第二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逆时针走线,各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和第三并联支路汇聚到三相绕组的各相的出线端,且三路绕线各不相扰。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将电机的走线分为了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可配合绝缘支架上的多层走线沟槽,将每槽的线圈出线引出到最终出线的位置,该设计能够防止铜线走线方向错误,同时提高电机生产效率。
另外,该电机通过采用绝缘支架,使定子铁芯上三相绕组的加工工序简化,省去绕组的整形、绑线两道工序,减少了整形机和绑线机两套设备的投入;另外可将电机绕组线圈的端部做小,绕组线圈的电阻减小,与采用传统绕线方式的电机相比,绕组线圈的电阻可降低5%。
最后,三相绕组采用集中绕线并联结构,各相的出线端由绕组线圈直接引出,同相不同并联支路出线端在引出位置套入同一绝缘套管,不同相引出线的绝缘套管颜色不同,用于区分相位,最后不同相引出线在引出线定位位置套上热缩套管,利用热缩套管冷却收缩引出线根部直接紧固固定,其中引出线的位置直接由绝缘支架的安放角度决定。引出线的端部采用直接压接端子。通过这种方式该电机省去了购置单独的引出线部件,成本降低;同时也省去了引出线与线圈的焊接这一工序,电机的生产工序简化;该电机中的每槽线圈从槽到引出线位置中的过渡线可从绝缘支架外壁的沟槽走线,从而过渡线不必从绕组的端部走线,可以省去相间的绝缘套管和对过渡线起固定作用的绑线,成本减低、工序简化。
附图说明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机的绕线方式示意图;
图中所示:1-三相绕组;11-第一公共接地端;12-第二公共接地端;13-第三公共接地端;2-定子铁芯;21-齿;22-槽;3-绝缘支架;4-热缩套管;5-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于提供一种电机,以解决现有的绝缘支架不适用并联绕线的电机的问题,所述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
为实现上述思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所述电机为带绝缘支架永磁同步电机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三相绕组、定子铁芯和绝缘支架,其中:所述绝缘支架固定在所述定子铁芯上;所述定子铁芯包括若干齿,所述三相绕组绕在定子铁芯的齿上;所述三相绕组均包括若干个并联支路,所述三相绕组从所述定子铁芯的齿上引出后,绕在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或逆时针走线后,汇聚到各相的出线端。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如图1~3所示,所述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所述电机包括三相绕组1、定子铁芯2和绝缘支架3,其中:所述绝缘支架3固定在所述定子铁芯2上;所述定子铁芯2包括若干齿21,所述三相绕组1绕在定子铁芯2的齿21上;所述三相绕组1均包括若干个并联支路,所述三相绕组1从所述定子铁芯2的齿21上引出后,绕在所述绝缘支架3上,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3上顺时针走线或逆时针走线后,汇聚到各相的出线端。
由于电机采用绝缘支架,可使定子铁芯上三相绕组的加工工序简化,省去绕组的整形、绑线两道工序,减少了整形机和绑线机两套设备的投入;另外可将电机绕组的端部做小,绕组的电阻减小,与采用传统绕线方式的电机相比,绕组的电阻可降低5%,所以并联支路的电机也建议使用绝缘支架,本实施例通过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或逆时针走线后,汇聚到各相的出线端,使三相绕组的各个并联支路分开走线,并由于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绕在绝缘支架上,实现了电机三相绕组到其他设备的过渡线走线有序和绕线引出线的固定,克服了并联绕线电机引出线多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绝缘支架无法应用在绕线方式为多个并联支路绕组的电机上的问题,另外,并联支路解决了电机电流大,线圈线径粗,使用串联绕线方式绕线困难的问题。
如图3所示,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三相绕组1包括第一相U、第二相V和第三相W,所述第一相U、第二相V和第三相W中均包括若干个并联支路,每个并联支路均绕在定子铁芯2的一个齿21上,图3中所示共有九个齿,每个齿上分别绕了一个并联支路。
具体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第一相U、第二相V和第三相W均包括第一并联支路U1、V1、W1和第二并联支路U2、V2、W2,其中: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U1、V1、W1包括第一绕线端和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二并联支路U2、V2、W2包括第二绕线端和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一相U中的各个并联支路所绕的齿的左边的齿上绕第二相V中的并联支路,所述第一相U中的各个并联支路所绕的齿的右边的齿上绕第三相W中的并联支路,即从图中逆时针方向看,U1所绕的齿的左边的齿上绕V1,右边的齿上绕W1,U2所绕的齿的左边的齿上绕V2,右边的齿上绕W2。所述第一相U中的各个并联支路与其左右所绕的其他相的并联支路的一端相连,另一端按照同一方向绕在绝缘支架上,即U1与V1、W1的一端相连,另一端顺时针绕在绝缘支架上,U2与V2、W2的一端相连,另一端逆时针绕在绝缘支架上。
另外,所述第一相U中的各个并联支路与其左右所绕的其他相的并联支路的一端相连,即是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U1、V1、W1的第一接地端相连,形成第一公共接地端11,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二并联支路U2、V2、W2的第二接地端相连,形成第二公共接地端12。
进一步的,第一相U中的各个并联支路与其左右所绕的其他相的并联支路的另一端按照同一方向绕在绝缘支架上,即是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U1、V1、W1的第一绕线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二并联支路U2、V2、W2的第二绕线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逆时针走线。
更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第一相的第一并联支路U1与第二并联支路U2汇聚到第一相的出线端14,所述第二相的第一并联支路V1与第二并联支路V2汇聚到第二相的出线端15,所述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W1与第二并联支路W2汇聚到第三相的出线端16。
如图3所示,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还均包括第三并联支路U3、V3、W3,其中:U3所绕的齿的左边的齿上绕V3,右边的齿上绕W3,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三并联支路U3、V3、W3包括第三绕线端和第三接地端,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三并联支路U3、V3、W3的第三接地端相连,形成第三公共接地端13,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三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固定不变,即是U3与V3、W3的一端相连,另一端绕在绝缘支架上的固定装置上,并直接伸出到绝缘支架外,U3、V3与W3伸出所在的位置即是各相的出线端14、15和16。所述定子铁芯2还包括若干槽22,所述第一公共接地端11、第二公共接地端12和第三公共接地端13被三相绕组1覆盖或被埋入槽22中。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三相绕组还包括第三并联支路,第三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固定不变,通过第一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第二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逆时针走线,各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和第三并联支路汇聚到三相绕组的各相的出线端,且三路绕线各不相扰。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各个并联支路均包括一出线端和一接地端,通过相邻的三个不同相的并联支路的接地端相连,形成若干个公共接地端,且将所述公共接地端由三相绕组覆盖或埋入槽中,可实现各个并联支路只引出一出线端即可,减少了引出线的数量,进一步克服了并联绕线电机引出线多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相U的第一并联支路U1、第二并联支路U2与第三并联支路U3汇聚到第一相的出线端14,所述第二相V的第一并联支路V1、第二并联支路V2与第三并联支路V3汇聚到第二相的出线端15,所述第三相W的第一并联支路W1、第二并联支路W2与第三并联支路W3汇聚到第三相的出线端16。本实施例将电机的走线分为了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可配合绝缘支架上的多层走线沟槽,将每槽的线圈出线引出到最终出线的位置,该设计能够防止铜线走线方向错误,同时提高电机生产效率。
另外,所述电机还包括三个颜色不同的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位于所述各相的出线端14、15和16处,为了便于区分各相,第一相的出线端14为黑色,第二相的出线端15为红色,第三相的出线端16为黄色,绝缘套管将相同相的并联支路套在一起。所述电机还包括热缩套管4,所述热缩套管4位于所述电机的引出线定位位置,将所有相的并联支路固定在引出线定位位置。所述电机还包括端子5,所述端子5通过压接的方式和所述热缩套管4中的并联支路连接,然后连接其他电气设备。
三相绕组采用集中绕线并联结构,各相的出线端由绕组线圈直接引出,同相不同并联支路出线端在引出位置套入同一绝缘套管,不同相引出线的绝缘套管颜色不同,用于区分相位,最后不同相引出线在引出线定位位置套上热缩套管,利用热缩套管冷却收缩引出线根部直接紧固固定,其中引出线的位置直接由绝缘支架的安放角度决定。引出线的端部采用直接压接端子。通过这种方式该电机省去了购置单独的引出线部件,成本降低;同时也省去了引出线与线圈的焊接这一工序,电机的生产工序简化;该电机中的每槽线圈从槽到引出线位置中的过渡线可从绝缘支架外壁的沟槽走线,从而过渡线不必从绕组的端部走线,可以省去相间的绝缘套管和对过渡线起固定作用的绑线,成本减低、工序简化。
具体的,在所述的电机中,所述三相绕组1的各相引出线包括的线圈根数为:
q=N*a
其中:a为各相的并联支路的数量,N为每个并联支路的并绕根数。
综上,上述实施例对电机的不同构型进行了详细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中所列举的构型,任何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构型基础上进行变换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举一反三。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绕线方式,所述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所述电机绕线方式包括:所述绝缘支架3固定在所述定子铁芯2上;所述三相绕组1绕在定子铁芯2的齿21上;所述三相绕组1从所述定子铁芯2的齿21上引出后,绕在所述绝缘支架3上,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或逆时针走线后,汇聚到各相的出线端。
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绕线方法中,通过所述三相绕组均包括若干个并联支路,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或逆时针走线后,汇聚到各相的出线端,使三相绕组的各个并联支路分开走线,并由于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绕在绝缘支架上,实现了电机三相绕组到其他设备的过渡线走线有序和绕线引出线的固定,克服了并联绕线电机引出线多的问题,解决了现有绝缘支架无法应用在绕线方式为多个并联支路绕组的电机上的问题,另外,并联支路解决了电机电流大,线圈线径粗,使用串联绕线方式绕线困难的问题。
在所述的电机绕线方式中,所述三相绕组1绕在定子铁芯2的齿21上包括:每个并联支路均绕在定子铁芯2的一个齿21上,其中:所述第一相U中的各个并联支路所绕的齿21的左边的齿21上绕第二相V中的并联支路,所述第一相U中的各个并联支路所绕的齿21的右边的齿21上绕第三相W中的并联支路。所述三相绕组1从所述定子铁芯2的齿21上引出后,绕在所述绝缘支架3上包括:所述第一相U中的各个并联支路与其左右所绕的其他相的并联支路的一端相连,另一端按照同一方向绕在绝缘支架3上。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各个并联支路均包括一出线端和一接地端,通过相邻的三个不同相的并联支路的接地端相连,形成若干个公共接地端,且将所述公共接地端由三相绕组覆盖或埋入槽中,可实现各个并联支路只引出一出线端即可,减少了引出线的数量,进一步克服了并联绕线电机引出线多的问题。
具体的,在所述的电机绕线方式中,所述第一相U中的各个并联支路与其左右所绕的其他相的并联支路的一端相连包括:所述第一相U、第二相V和第三相W的第一并联支路U1、V1、W1的第一接地端相连,形成第一公共接地端11,所述第一相U、第二相V和第三相W的第二并联支路U2、V2、W2的第二接地端相连,形成第二公共接地端12。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或逆时针走线包括:所述第一相U、第二相V和第三相W的第一并联支路U1、V1、W1的第一绕线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所述第一相U、第二相V和第三相W的第二并联支路U2、V2、W2的第二绕线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逆时针走线。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汇聚到各相的出线端包括:所述第一相U的第一并联支路U1与第二并联支路U2汇聚到第一相的出线端14,所述第二相V的第一并联支路V1与第二并联支路V2汇聚到第二相的出线端15,所述第三相W的第一并联支路W1与第二并联支路W2汇聚到第三相的出线端16。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电机绕线方式中,所述第一相中的各个并联支路与其左右所绕的其他相的并联支路的一端相连还包括:所述第一相U、第二相V和第三相W的第三并联支路U3、V3、W3包括第三绕线端和第三接地端,所述第一相U、第二相V和第三相W的第三并联支路U3、V3、W3的第三接地端相连,形成第三公共接地端13。所述第一公共接地端11、第二公共接地端12和第三公共接地端13被三相绕组1覆盖或被埋入槽22中。所述第一相U、第二相V和第三相W的第三并联支路U3、V3、W3在所述绝缘支架3上固定不变。
最后,在所述的电机绕线方式中,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汇聚到各相的出线端还包括:所述第一相U的第一并联支路U1、第二并联支路U2与第三并联支路U3汇聚到第一相的出线端14,所述第二相V的第一并联支路V1、第二并联支路V2与第三并联支路V3汇聚到第二相的出线端15,所述第三相W的第一并联支路W1、第二并联支路W2与第三并联支路W3汇聚到第三相的出线端16。可选的,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所述三相绕组还包括第三并联支路,第三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固定不变,通过第一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第二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逆时针走线,各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和第三并联支路汇聚到三相绕组的各相的出线端,且三路绕线各不相扰,使电机各相的并联支路最多可达三路。
另外,在所述的电机绕线方式中,所述电机绕线方式还包括:所述绝缘套管位于所述各相的出线端,将相同相的并联支路套在一起。所述热缩套管4位于所述电机的引出线定位位置,将所有相的并联支路固定在引出线定位位置。所述端子5通过压接的方式和所述热缩套管4中的并联支路连接,然后连接其他电气设备。
本实用新型将电机的走线分为了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可配合绝缘支架上的多层走线沟槽,将每槽的线圈出线引出到最终出线的位置,该设计能够防止铜线走线方向错误,同时提高电机生产效率。
另外,该电机通过采用绝缘支架,使定子铁芯上三相绕组的加工工序简化,省去绕组的整形、绑线两道工序,减少了整形机和绑线机两套设备的投入;另外可将电机绕组线圈的端部做小,绕组线圈的电阻减小,与采用传统绕线方式的电机相比,绕组线圈的电阻可降低5%。
最后,三相绕组采用集中绕线并联结构,各相的出线端由绕组线圈直接引出,同相不同并联支路出线端在引出位置套入同一绝缘套管,不同相引出线的绝缘套管颜色不同,用于区分相位,最后不同相引出线在引出线定位位置套上热缩套管,利用热缩套管冷却收缩引出线根部直接紧固固定,其中引出线的位置直接由绝缘支架的安放角度决定。引出线的端部采用直接压接端子。通过这种方式该电机省去了购置单独的引出线部件,成本降低;同时也省去了引出线与线圈的焊接这一工序,电机的生产工序简化;该电机中的每槽线圈从槽到引出线位置中的过渡线可从绝缘支架外壁的沟槽走线,从而过渡线不必从绕组的端部走线,可以省去相间的绝缘套管和对过渡线起固定作用的绑线,成本减低、工序简化。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机,所述电机为永磁同步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三相绕组、定子铁芯和绝缘支架,其中:
所述绝缘支架固定在所述定子铁芯上;
所述定子铁芯包括若干齿,所述三相绕组绕在定子铁芯的齿上;
所述三相绕组均包括若干个并联支路,所述三相绕组从所述定子铁芯的齿上引出后,绕在所述绝缘支架上,所述若干个并联支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或逆时针走线后,汇聚到各相的出线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绕组包括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中均包括若干个并联支路,每个并联支路均绕在定子铁芯的一个齿上,其中:
所述第一相中的各个并联支路所绕的齿的左边的齿上绕第二相中的并联支路,所述第一相中的各个并联支路所绕的齿的右边的齿上绕第三相中的并联支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中的各个并联支路与其左右所绕的其他相的并联支路的一端相连,另一端按照同一方向绕在绝缘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均包括第一并联支路和第二并联支路,其中:
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包括第一绕线端和第一接地端,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二并联支路包括第二绕线端和第二接地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的第一接地端相连,形成第一公共接地端,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二并联支路的第二接地端相连,形成第二公共接地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的第一绕线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顺时针走线,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二并联支路的第二绕线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逆时针走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的第一并联支路与第二并联支路汇聚到第一相的出线端,所述第二相的第一并联支路与第二并联支路汇聚到第二相的出线端,所述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与第二并联支路汇聚到第三相的出线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还均包括第三并联支路,其中:
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三并联支路包括第三绕线端和第三接地端,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三并联支路的第三接地端相连,形成第三公共接地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铁芯还包括若干槽,所述第一公共接地端、第二公共接地端和第三公共接地端被三相绕组覆盖或被埋入槽中。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第二相和第三相的第三并联支路的第三绕线端在所述绝缘支架上固定不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与第三并联支路汇聚到第一相的出线端,所述第二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与第三并联支路汇聚到第二相的出线端,所述第三相的第一并联支路、第二并联支路与第三并联支路汇聚到第三相的出线端。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三个颜色不同的绝缘套管,所述绝缘套管位于所述各相的出线端,将相同相的并联支路套在一起。
13.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热缩套管,所述热缩套管位于所述电机的引出线定位位置,将所有相的并联支路固定在引出线定位位置。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还包括端子,所述端子通过压接的方式和所述热缩套管中的并联支路连接,然后连接其他电气设备。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相绕组的各相引出线包括的线圈根数为:
q=N*a
其中:a为各相的并联支路的数量,N为每个并联支路的并绕根数。
CN201720476191.8U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电机 Active CN2068071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6191.8U CN206807173U (zh)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476191.8U CN206807173U (zh)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807173U true CN206807173U (zh) 2017-12-26

Family

ID=60738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476191.8U Active CN206807173U (zh) 2017-05-02 2017-05-02 一种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8071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47116A (zh) * 2018-04-27 2018-07-3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框架、定子总成及电机
CN108808930A (zh) * 2017-05-02 2018-11-13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及其绕线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08930A (zh) * 2017-05-02 2018-11-13 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及其绕线方法
CN108347116A (zh) * 2018-04-27 2018-07-31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框架、定子总成及电机
CN108347116B (zh) * 2018-04-27 2024-04-16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框架、定子总成及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20084B (zh) 一种电流平衡的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
CN104124803A (zh) 具有长节距和短节距线圈的条绕定子绕组布置
CN107919757A (zh) 一种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
CN206807173U (zh) 一种电机
CN103354156B (zh) 一种立体卷铁心双分裂变压器的引线结构
CN108808930A (zh) 一种电机及其绕线方法
CN113809857A (zh) 一种多层发卡式扁线绕组、定子及电机
CN108768033A (zh) 电机的扁线定子绕组结构
CN212751945U (zh) 扁线电机绕组及交流电机
CN105119411B (zh) 一种交流电机定子绕组接线环连接结构
CN207530641U (zh) 扁铜线波绕组电枢绕组
CN202759311U (zh) 电机
CN207039331U (zh) 定子组件、具有其永磁电机和压缩机
CN104539074B (zh) 一种发电机定子线圈换位结构
CN106301138B (zh) 单相电机和抽头调速电路
CN205140713U (zh) 带有绕埋式引线的线圈
WO2021077641A1 (zh) 一种3对极6层扁铜线绕组结构以及应用该绕组结构的电机
CN208656532U (zh) 电机的扁线定子绕组结构
CN111541330A (zh) 一种每极每相槽数为3的扁铜线绕组结构及电机
CN215990368U (zh) 多层发卡式扁线绕组定子及电机
CN205377503U (zh) 一种永磁电机端部多极相组连绕结构
CN211127359U (zh) 一种3对极6层扁铜线绕组结构
CN218102771U (zh) 一种提高电动车电机功率的三相绕线结构
CN107846098A (zh) 定子结构及电机
CN211296350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定子总成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New Area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88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aili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New Area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888

Patentee before: Rili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