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800336U - 一种防洪闸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洪闸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800336U CN206800336U CN201720597162.7U CN201720597162U CN206800336U CN 206800336 U CN206800336 U CN 206800336U CN 201720597162 U CN201720597162 U CN 201720597162U CN 206800336 U CN206800336 U CN 2068003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upper plate
- flashboard
- lower plate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洪闸,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竖直滑移设置有闸板,闸板包括下板和上板,上板竖直滑移设置在下板顶端,外框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下板和上板滑移的驱动组件。闸板整体起到了隔挡水流量的作用,当需要少量泄流时,上板向下板内部移动,使得闸板整体高度缩减,水从上板上方流出,从而无需抬起整体的闸板,水流在可视范围内容易监测,水流更加稳定,避免水流从闸板底部流通时发生集中水流、折冲水流、回流、漩涡、暗流等不良流态;当上板位置固定后,蓄水高度同样固定,多余水流能从闸板上方逐渐排流,闸板受到压力恒定,不易被冲毁;当需要泄洪时,闸板整体能够在驱动组件作用下抬起,使得出水口最大化,起到泄洪排涝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洪闸。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中防洪闸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起到调节水位的作用。水库一侧水位高于警戒水位时,防洪闸需要开启,进行泄流,当水位低于警戒水位时防洪闸可以关闭,根据下流需要部分开启进行泄流。专利公告号为CN203684176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卧倒式防洪闸门,包括门叶和台阶式水下底板,水下底板的台阶处埋设有预埋锚,预埋锚连接有铰座,铰座与门叶的底部铰接,水下底板的上台阶面与门叶放置在最低点位置的上表面平行;水下底板的下台阶面与闸门之后的河道底面相互平行;闸门的上端铰接有液压启闭机,液压启闭机铰接在设置在河岸边上的闸墩上。
实际情况中为了控制水库水位高度和泄流速度,防洪闸往往部分开启,防洪闸开启后由于水位降低速度难以检测,需要人为进行观察,耗费精力和时间,整个装置难以有效控制水库的泄流水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防洪闸泄流时水量不好控制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控制泄流量,从而调节水库蓄水区水位高度的防洪闸,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防洪闸,包括外框,所述外框内竖直滑移设置有闸板,所述闸板包括下板和上板,所述上板竖直滑移设置在所述下板顶端,所述外框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下板和所述上板滑移的驱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闸板整体起到了隔挡水流量的作用,当需要小规模泄流时,上板向下板内部移动,使得闸板整体高度缩减,水资源能够从上板上方流出,从而无需抬起整体的闸板,水流在可视范围内容易监测,水流更加稳定,避免了水流从闸板底部流通时发生集中水流、折冲水流、回流、漩涡、暗流等不良流态;当上板位置固定后,蓄水高度同样固定,多余水流能从闸板上方逐渐排流,闸板受到压力恒定,不易被冲毁;当需要泄洪时,闸板整体能够在驱动组件作用下抬起,使得出水口最大化,起到泄洪排涝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下板顶部呈开口结构,所述上板顶部两端向上延伸有相对设置的导向杆,所述上板在所述导向杆之间滑移。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板可以于下板顶端滑移,使得闸板的高度能够改变,上板沿着导向杆方向移动,防止上板偏离滑移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靠近所述导向杆的侧壁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导向杆靠近所述上板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板适配的滑移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板单侧与蓄水接触,水自身的重力势能对上板一侧有着强大推力,通过支撑板与滑移槽的配合,使得上板能卡在导向杆的滑移槽上,导向杆给上板提供了支撑力;支撑板沿着滑移槽方向移动,方便对上板的控制;另一方面,导向杆和上板之间的密封性得到提高,减少了水资源的泄露。
进一步的,所述下板内部一侧竖直设置有多个肋板,所述上板侧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肋板适配的限位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下板的肋板在上板的限位槽内滑移,从而控制上板的滑移位置,通过肋板提高下板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上板远离所述下板的一端倾斜设置有引流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不排流时,水表面在风的作用下会有小波浪产生,引流板可以引导水流流过闸板,避免水流沿着上板侧壁留入下板内。
进一步的,所述外框的相对侧壁均开设有活动槽,所述下板的两侧壁滑移设置在所述活动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外框与墙体固定,下板在外框内移动,下板和上板抬起后可以起到泄洪排涝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下板底端设置有阶梯状的密封板,所述外框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密封板适配的阶梯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板与阶梯槽配合后提高了下板与外框之间的密封性,下板打开后,水流从阶梯槽高处能快速向下流动,防止水流中杂物卡在外框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框顶部的支撑台,所述下板两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于所述外框内部竖直设置有动力杆,所述支撑台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杆的螺杆启闭机,所述支撑台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提拉所述支撑板的卷扬启闭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杆启闭机可控制下板的移动,由于下板开启时需要从水流下方抬起,上下移动不便,螺杆启闭机既可以控制上移又能控制下移;卷扬启闭机可控制上板的移动,由于上板移动时水流从上板上方流过,对上板带有一个向下的压力,因而只要控制上板的上移;当下板抬起时,上板逐渐收入下板内部并和下板一起移动,卷扬启闭机的绳索不会影响上板的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当小规模泄流时,上板向下板内部移动,使得闸板整体高度缩减,水流从上板上方流过,从而无需抬起整体的闸板,当闸板高度确定后,蓄水一侧的高度也相应确定,减少等待时间,水流在可视范围内流动更加容易监测,水流从上方流动更加稳定,避免了水流从闸板底部流通时发生集中水流、折冲水流、回流、漩涡、暗流等不良流态;
(2)当大规模泄洪时,闸板整体能够在螺杆启闭机的作用下主动抬起,上板进入下板内,提高闸板的整体稳固性,防止冲毁,当下板打开后,出水口最大化,泄流速度达到最大,起到了快速泄洪排涝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洪闸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一种防洪闸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剖视图。
附图标志:1、外框;2、闸板;21、下板;22、上板;3、导向杆;4、支撑板;5、滑移槽;6、肋板;7、限位槽;8、引流板;9、活动槽;10、阶梯槽;11、密封板;12、支撑台;13、连接座;14、动力杆;15、螺杆启闭机;16、卷扬启闭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一种防洪闸,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竖直固定安装在墙体中间的外框1,外框1呈“ㄩ”形,外框1内滑移设置有闸板2,闸板2包括上板22和下板21,下板21顶端呈开口结构,上板22在下板21顶端内滑移。上板22和下板21形成闸板2整体,上板22和下板2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闸板2的有效长度。外框1的相对侧壁均竖直开设有活动槽9,下板21的两侧壁滑移设置在活动槽9内。外框1与墙体固定,下板21在外框1内移动,下板21和上板22抬起后可以起到泄洪排涝的作用。
如图2和图4所示,下板21底端沿其结构方向固定有阶梯状的密封板11,外框1底部开设有与密封板11适配的阶梯槽10。通过密封板11与阶梯槽10配合,提高下板21与外框1之间的密封性,当下板21打开后,水流从阶梯槽10高处能快速向下流动,防止水流中杂物卡在外框1底部。
如图2和图3所示,上板22顶部两端向上延伸竖直固定有导向杆3,导向杆3相互平行,导向杆3相对的侧壁上开设有滑移槽5,上板22的两侧壁固定有与滑移槽5适配的支撑杆,上板22在导向杆3之间移动。小规模调节水资源时,上板22移动,下板21不动,通过支撑板4与滑移槽5的配合,使得上板22能卡在导向杆3的滑移槽5上,导向杆3给上板22提供了支撑力;支撑板4沿着滑移槽5方向移动,方便对上板22的控制;另一方面,导向杆3和上板22之间的密封性得到提高,减少了水资源的泄露。上板22远离下板21的一端倾斜固定有引流板8,引流板8朝向水面一侧。闸板2不排流时,水表面在风的作用下会有小波浪产生,引流板8可以引导水流流过闸板2,避免水流沿着上板22侧壁留入下板21内。下板21内部远离水的一侧竖直固定有多个肋板6,肋板6之间等距且相互平行,上板22一侧壁开设有多个与肋板6适配的限位槽7。下板21的肋板6在上板22的限位槽7内滑移,从而控制上板22的滑移方向,通过肋板6还能够提高下板21的结构强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外框1顶部固定有用于控制下板21和上板22滑移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水平固定在外框1顶部的支撑台12,下板21长度方向的两侧固定有连接座13,连接座13在活动槽9内滑动,连接座13的中心竖直贯穿固定有动力杆14,动力杆14延伸出活动槽9并穿过支撑台12,支撑台12上表面安装有用于控制动力杆14的螺杆启闭机15,螺杆启闭机15通过动力杆14与连接座13连接。支撑台12上表面安装有用于提拉支撑板4的卷扬启闭机16,卷扬启闭机16通过伸缩与支撑杆顶端连接。螺杆启闭机15可控制下板21的移动,由于下板21开启时需要从水流下方抬起,上下移动不便,螺杆启闭机15既可以控制上移又能控制下移;卷扬启闭机16可控制上板22的移动,由于上板22移动时水流从上板22上方流过,对上板22起到一个向下的压力,上板22受到压力和重力会自动滑落进入下板21内,因而只要控制上板22的上移;当下板21抬起时,上板22逐渐收入下板21内部并和下板21一起移动,此时卷扬启闭机16的绳索不会影响上板22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如下:
当小规模泄流时,卷扬启闭机16启动,绳索放松,上板22由于重力向下板21内部移动,使得闸板2整体高度缩减,水流经过上板22上的引流板8进入闸板2另一侧,开始小规模泄流;当闸板2高度确定后,蓄水一侧的高度也相应确定,不再需要人为监控;泄流时无需抬起整体的闸板2,从上板22上方流过的水流在可视范围内流动更加容易监测,流动更加稳定,避免了水流从闸板2底部流通时发生集中水流、折冲水流、回流、漩涡、暗流等不良流态,使得泄流更加稳定、安全。
当大规模泄洪时,闸板2整体能够在螺杆启闭机15的作用下主动抬起,上板22进入下板21内,提高闸板2的整体稳固性,防止冲毁,提高了整体的安全性;当下板21向上抬起后,出水口最大化,泄流速度达到最大,起到了快速泄洪排涝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防洪闸,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框(1),所述外框(1)内竖直滑移设置有闸板(2),所述闸板(2)包括下板(21)和上板(22),所述上板(22)竖直滑移设置在所述下板(21)顶端,所述外框(1)上方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下板(21)和所述上板(22)滑移的驱动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闸,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21)顶部呈开口结构,所述上板(22)顶部两端向上延伸有相对设置的导向杆(3),所述上板(22)在所述导向杆(3)之间滑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洪闸,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22)靠近所述导向杆(3)的侧壁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导向杆(3)靠近所述上板(22)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支撑板(4)适配的滑移槽(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洪闸,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21)内部一侧竖直设置有多个肋板(6),所述上板(22)侧壁设置有多个与所述肋板(6)适配的限位槽(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闸,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22)远离所述下板(21)的一端倾斜设置有引流板(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洪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1)的相对侧壁均开设有活动槽(9),所述下板(21)的两侧壁滑移设置在所述活动槽(9)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洪闸,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板(21)底端设置有阶梯状的密封板(11),所述外框(1)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密封板(11)适配的阶梯槽(10)。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洪闸,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框(1)顶部的支撑台(12),所述下板(21)两侧设置有连接座(13),所述连接座(13)上于所述外框(1)内部竖直设置有动力杆(14),所述支撑台(12)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动力杆(14)的螺杆启闭机(15),所述支撑台(12)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提拉所述支撑板(4)的卷扬启闭机(1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97162.7U CN206800336U (zh) | 2017-05-25 | 2017-05-25 | 一种防洪闸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0597162.7U CN206800336U (zh) | 2017-05-25 | 2017-05-25 | 一种防洪闸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800336U true CN206800336U (zh) | 2017-12-26 |
Family
ID=60741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0597162.7U Active CN206800336U (zh) | 2017-05-25 | 2017-05-25 | 一种防洪闸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80033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85987A (zh) * | 2018-11-22 | 2019-02-26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洪表孔结构 |
CN109385983A (zh) * | 2018-11-22 | 2019-02-26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设置有泄洪表孔的重力坝 |
-
2017
- 2017-05-25 CN CN201720597162.7U patent/CN20680033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85987A (zh) * | 2018-11-22 | 2019-02-26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泄洪表孔结构 |
CN109385983A (zh) * | 2018-11-22 | 2019-02-26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设置有泄洪表孔的重力坝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800336U (zh) | 一种防洪闸 | |
CN111799670B (zh) | 一种防洪配电柜 | |
WO2019227965A1 (zh) | 一种海洋平台登艇装置及海洋平台 | |
CN101021064B (zh) | 一种弧型闸门自动开关 | |
CN213204011U (zh) | 一种水坝泄洪门装置 | |
CN103572739A (zh) | 双吊点镶嵌式平板闸门系统与应用 | |
CN203821330U (zh) | 升降式高度可调闸门 | |
CN204703139U (zh) | 浮移式自动闸门 | |
CN110359433B (zh) | 一种水库堤坝泄洪自动保护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 |
CN211200302U (zh) | 一种水库除污用辅助设备 | |
CN211256910U (zh) | 一种便于排水的水利水电工程水坝 | |
CN104790355B (zh) | 浮移式自动闸门 | |
JPH0338258Y2 (zh) | ||
CN105672212B (zh) | 免电力掀起式防洪闸门 | |
CN210658264U (zh) | 一种可调节下吸力的水工闸门结构 | |
CN211898219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水利闸门 | |
CN208266819U (zh) | 一种蓄能式闸门提升装置 | |
CN2030209U (zh) | 折叠式多铰钢闸门 | |
JP7354653B2 (ja) | 取水口開閉制御装置 | |
CN216387867U (zh) | 一种水库水位自动调节系统 | |
CN219280637U (zh) | 一种一体化泵闸液压锁止机构 | |
JP7558137B2 (ja) | 潮汐出力装置および発電装置 | |
CN212742445U (zh) | 具有垃圾清理功能的翻板门闸室结构 | |
CN109853485B (zh) | 一种可调节下吸力的水工闸门结构 | |
CN211898790U (zh) | 一种液动下开式堰门的排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